1、1.項目建設任務 赤水市官渡集鎮城防洪(二期)工程項目任務是:在一期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對河道段進行防洪綜合治理,使集鎮本次治理河段能抵御10年一遇洪水侵襲,滿足集鎮建設和經濟更好的發展對防洪的要求。 2.工程規模 2.1防洪工程保護范圍 治理河段選擇:根據集鎮發展總體規劃、防洪規劃及一期設施情況等,與赤水市水利局和官渡鎮人民政府協商,并在征求集鎮群眾代表意見的基礎上,確定本治理河段為習水河樁號0+000(八中大橋)樁號1+579(馬合公路橋)。 根據赤水市官渡集鎮防洪規劃及其批復和規劃審查意見文件精神結合本次治理河段情況,確定本次防洪工程保護八中大橋馬合公路橋集鎮區面積0.5km2,保護人口1
2、.5萬人。 3.工程布置 習水河官渡集鎮河段自魚灣大橋始,至馬合公路橋,總長2.6km。由于魚灣大橋至淹灘溝(樁號0+400.0)的河段右岸為城鎮新區,新建建筑物建基面能抵御十年一遇洪水的侵害,因此本次河道治理范圍主要為八中大橋至馬合公路橋兩岸的老集鎮區;官渡大橋下游擬建集鎮新區,在城鎮建設中應同步對河道進行治理,既要滿足防洪要求,有需要保留河岸親水性。防洪堤的布置根據治理河段地形地質條件、水流流向、已建可利用河堤和施工條件等,結合集鎮總規劃、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合理布置、以防洪為主、兼顧環境美化和河道綜合利用為原則進行。 河道治理內容為新建防洪堤,旦旦田溝排洪涵洞改造及疏浚,官1+100.0
3、、官1+190.0新建排洪涵洞,河道疏浚。4.施工條件 4.1工程地點、對外交通 赤水市官渡集鎮河道治理工程位于官渡集鎮區域內的習水河段。治理河段穿過官渡鎮,對外交通主要利用河道左岸的S208省道,距習水縣47km、距赤水72kn、距四川省合江縣城46km、距遵義市220km,有八中大橋、官渡大橋、及馬合公路連接習水河左右岸。需要治理的習水河左岸有S208省道經過,右岸有鄉鎮道路通過,經局部拓寬可作為場內施工交通。本工程對外交通里程如下:起點 官渡鎮終點習水縣赤水市遵義市四川省合江縣里程(km) 4772220464.2工程樞紐布置概況本次官渡集鎮治理河段為官渡集鎮規劃區域內習水河道河段,治理
4、習水河道主河道長為1597km。官渡集鎮河道治理范圍主要為八中大橋(樁號0+000)馬合公路橋(樁號1+579)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河道治理內容為:新建防洪堤1825km,其中重力式河堤985+170km(八中大橋官渡大橋上游側右岸),官渡大橋左岸下游側),生態堤840-170m(淹灘溝橋官渡大橋段河道左岸,樁號0+930.0官1+300.0的河道右岸)。對旦旦田溝穿街排洪涵洞進行疏浚和改造,在樁號1+100.0和官(+190.0處的左岸新建排洪涵洞。對淹灘溝匯口(官0+400.0)至雙溪溝匯口(官1+1400.0)間河段設計河道底坡進行疏浚。 主要工程量:石方開挖5230m3,砂礫石開挖163
5、100m3,土石渣填筑170100m3,基礎大石夯實650m3,混凝土澆筑29363m3,漿砌條石步道70m3,欄桿1900m,格賓護腳4500m3,雷諾墊層護坡8600m2,聚酯長纖無紡布9000m2,碎石墊層260m2,水泥石漿填縫1400m,鋼筋制安33.6t5.主體工程施工 本次官渡集鎮治理河段為官渡集鎮規劃區域內習水河主河道河段,治理習水河道主河道長為1597m。官渡集鎮河道治理范圍主要八中大橋(樁號0+100.0)馬合公路橋(樁號1+579)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旦旦田溝排洪涵洞進行改造及疏浚,官1+100.0、官1+190.0新建排洪涵洞,河道疏浚等。主要施工內容為河床砂礫石開挖、石
6、方開挖、漿砌條石步道、砼澆筑、土石渣填筑、加筋麥克墊和雷諾墊層、河道疏浚等。各施工內容分述如下: 5.1土方、砂礫石及河道清淤開挖 本工程防洪治理的河道疏浚和防洪堤砂礫石開挖量約163100 3。擬采用挖掘機挖裝、自卸汽車運輸。除河道疏浚開挖工作面叫寬外,其余砂礫石主要為挖槽。砂礫石開挖程序為:測量放樣反鏟挖裝土方自卸汽車運輸反鏟休整邊坡,挖運方式為:1.0m3的反鏟挖掘機開挖與裝車,510t的自卸汽車運輸出渣,除用于土石方填筑的開挖棄碴就近堆放或者直接運輸至河堤回填區域進行填筑。場內施工便道及場地平整土方開挖直接采用挖掘機作業,開挖土石渣運至河堤回填區域進行填筑。 防洪治理在進行開挖前,首先
7、對開挖邊線進行測量放樣,并根據設計圖紙和開挖部位的實際斷面繪出開、挖剖面圖,然后依據開挖范圍或邊坡坡度確定開口邊界,再按至上而下的工序進行開挖。而上或采取倒懸的開挖方法,施工中隨時作成一定的坡度,利于排水,開挖工程中應避免邊坡穩定范圍形成積水。永久邊坡開挖時,人工配合反鏟休整邊坡,接近設計坡面時,安設計邊坡預留0.20.3m厚保護層,人工削坡至設計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 雨天施工時,施工臺階略向外傾斜,以利排水。開挖施工過程中,根據施工需要,經常檢測邊坡設計控制點、線和高程,以指導施工,并在邊坡地質條件較差的部位設置變形觀測點,定時觀測邊坡變形情況,如出現異常,立即想監理工程師和業主報告并采取應
8、急處理措施。 對距現有建筑物(如橋墩或者現有河堤)1.5m范圍附近的砂礫石開挖,必須采用人工清挖,并用膠輪車運輸出渣。河道清挖過程中可能出現沉降變形而危及施工安全,施工中應邊清挖、邊觀察、邊防護、邊匯報。5.2本工程防洪治理的石方開挖約5230m3。石方開挖程序為:測量放樣造孔裝藥起爆石渣裝運。石方開挖采用從上而下分層的方式開挖,采用 移動式空壓機配風,風鎬或手風磚磚孔,人工裝藥、淺孔爆破,人工修邊檢底,反鏟挖掘機配合自卸汽車出渣,運至防洪堤后用于堤后回填。石方開挖前先對開挖邊線測量放樣,繪出開挖平、剖面圖,根據開挖邊坡坡度確定開挖邊界,然后按至上而下的工序開挖。對己開挖的邊坡進行經常觀測,做
9、好邊坡臨時保護處理,確保邊坡穩定及安全。 5.3碎石墊層及漿砌石砌筑施工 5.3.1碎石墊層鋪設河道治理新建河堤部分底部先基礎大石換填后鋪設碎石墊層,再在碎石墊層上澆筑河堤,碎石在石料場加工后運至填筑部位,手推膠輪車配合工人鋪料施工,其厚度及平整度必須按照設計圖紙執行,碎石墊層鋪平后采用手持式木夯夯實。 5.4混凝土的澆筑 本工程的混凝土澆筑部位有河堤、路面、排洪涵洞、排水溝、排洪澇泵站集水井等。共澆筑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29363m3,鋼筋制安33.6t。 混凝土的場內運輸主要采用鐵斗膠輪車運輸,模板、鋼筋由5t載重汽車運至加工場地,現場采用膠輪車配合工人搬運。除立模、鋼筋制作安裝采用人工作業
10、外,混凝土的伴制、澆筑采用機械施工。在混凝土澆筑期間,除混凝土預制件、混凝土墩體外,其余部位混凝土澆筑均采用分塊、分倉且按至下而上的工序作業。 素混凝土的施工程序為:基礎面驗收測量放樣模板安裝驗倉簽字混凝土澆筑拆模養護,鋼筋混凝土的施工程序為:基礎面驗收測量放樣模板安裝鋼筋布設驗倉簽字混凝土澆筑拆模養護。 混凝土生產采用重量法配料,生產工藝流程為:雖死、水泥、砂稱量拌合機運輸入倉、平倉振搗拆模養護下一循環。混凝土澆筑的詳細施工方法如下: 5.4.1施工準備 a水泥:水泥的品種、標號、廠別及牌號應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的要求。水泥應有出廠合格證及進場試驗報告。 b砂:砂的粒徑及產地應符合混凝土配
11、合通知單的要求。c石(碎石或塊石):石子的粒徑、級配及產地應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要求。 5.4.2施工中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a混凝土強度不足或強度不均勻,強度離差大,石常發生的質量問題,也是影響結棍安全的質量問題。防止這一質量問題需要綜合治理,除了在混凝土運輸澆筑護養等各個環節要嚴格控制外,在混凝土伴制階段要特別注意。要控制好各種原材料的質量,認真執行配合比,嚴格原材料的配料計量。 b混凝土裂縫是常發生的質量問題。造成的原因很多。在伴制階段,如果砂、石含泥量大,用水量大、使用過期水泥或水泥用量過多等,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收縮裂縫。因此在在伴制階段,仍要嚴格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認真執行配合比,嚴格
12、計量。 c混凝土拌合物和易差性坍落度。造成這類質量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水灰比影響最大;第二是石子的級配差,針、片狀顆粒含量過多;第三是攪拌時間過短或太長等。 5.4.3已澆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澆筑8至12小時后進行外露面養護。本工程擬定養護期為21天,養護期間每天曬水5次(雨天除外,雨天采用塑料薄膜遮蓋保護),使混凝土外露面處于濕潤狀態。 5.5格賓擋墻施工 本工程治理河長1579m,格賓護腳4500m3,在護腳基礎驗收合格后,再進行格賓擋墻施工,格賓擋墻施工工藝為:組裝雙絞格網石籠網箱填充石料箱體封蓋施工。 5.5.1組裝雙絞格網石籠網箱 根據設計擋墻設計斷面進行組裝雙絞格網石籠網箱,雙
13、絞格網石籠網箱在組裝時間隔網與網身于網身應城900相交,經綁扎形成長方形或正方形網箱組或網箱。綁扎線采用與網線同材質的鋼絲。每一道綁扎必須是雙股線并絞緊。構成網箱組或網箱的各種網片交接處沒道時間隔網與網身的四處交角各綁扎一道,間隔網與網身間的相鄰框線每間隔25cm綁扎一道。網箱組間連接綁扎時相鄰箱組的上下四角各綁扎一道,相鄰網箱組的上下左右框線或插線,必須每間隔25cm綁扎一道,相鄰網箱組的網片結合面則每平方綁扎2處,在綁扎相鄰邊框線下角一道時,如下方有網箱組,必須將下方網箱一并綁扎,以求連成一體,裸露部位的網片,應在每次箱內填石1/3高后設置拉筋線,呈八字形向內拉緊固定。 5.5.2填充石料
14、施工 填充雙絞格網石籠網的石料規格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填充石料容重應達1.710t/m3.必須同時均勻地向同層的各箱格內投料,嚴禁將單格網箱一次性投滿,填料施工中,控制每層投料厚度在30cm以下,一般一米高網箱分四層投料為宜,填充石料頂面易適當高出網箱,且必須密實,空隙處宜以下碎石填塞,。裸露的填充石料,表面應以人工或機械砌壘整平,石料間應相互搭接。 5.5.3箱體封蓋施工 封蓋必須在頂部石料砌壘整平的基礎上進行,必須先使用封蓋夾固定每端相鄰結點后,再加以綁扎,封蓋與網箱邊框相交線,每間隔25cm綁扎一道。 5.5.4施工注意事項: 網箱組砌體平面位置必須符合設計圖紙要求:網箱層與層間砌體
15、應縱橫交錯,上下聯結,嚴禁出現“通鋒”;每層網箱組均應適當放置“丁”字箱體;砌體外露面應平整美觀;5.6雷諾護墊和加筋麥克墊施工 本工程雷諾護墊共3400m2,雷諾護墊的施工程序為:基礎面驗收測量放樣雷諾護墊組裝雷諾護墊安裝雷諾護墊絞合。首先,在防洪堤堤后回填坡面夯實平整后進行,然后至上而下鋪設聚酯長纖無紡布至格賓護腳頂部,并進行端部固定。再在聚酯長纖無紡布上把雷諾護墊放在整平的堤面上展開并壓平,將前后面板、中間隔板和邊板翻開至垂直立起成型,然后用粒徑80-160mm的石頭填滿,為避免由于單邊裝填引起的隔板變形,緊靠隔板兩邊的石頭必須同時進行裝填,在填充石頭的時候應盡量注意不要損壞護墊上的鍍層
16、,并且使用人工擺放也盡量縮小空隙率。最后把絞邊鋼絲把相應的蓋子邊緣與立起的隔板、前后面板、端部面板的上邊緣絞合在一起,每隔大約15cm用單圈和雙圈交地紋合在一起并拉緊。 雷諾護墊網面裁剪后末端與端絲的聯結處事整個結構的薄弱環節,為加強網面與端絲的連接強度,需要采用專業的翻邊機將網頁鋼絲纏繞在端絲上2.5圈,或者以射絲為端絲,以折邊代替機械翻邊,翻邊長度不小于8cm; 雷諾護墊施工需廠家指定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施工。5.7土石方及耕植土填筑本工程河堤后土石渣填筑170100m3。對河堤墻背的土石渣,用自卸車或膠輪車將開挖土石料直接運至填筑部位,由人工攤平后來采用小型夯機壓實。填筑時應分層回填壓實,
17、分層厚度0.2-0.3m,邊角部位需由人工配合小型夯機實壓,填筑顯濕容量不小于1.9t/ m3。5.7防洪堤施工隊周邊建筑的影響根據現場勘測了解及平面圖反映,項目區右岸均有公路及居民,治理河段大部分位于集鎮范圍內,工程施工從集鎮穿過,工程施工隊集鎮交通、人員及車輛出入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施工期間需做好安民工作機安全警示工作,并確保安全、文明和環保施工,力爭將周邊的影響程度降低至最低。5.8施工交通及施工總布置 5.8.1施工交通 5.8.1.1本防洪工程位于赤水市官渡鎮,對外交通主要利用經過官渡鎮的S208省道和鄉鎮公路,滿足工程對外交通運輸要求。起交通里程為:對外交通主要利用河道左岸的S208
18、省道,距習水縣47km、距赤水72kn、距四川省合江縣城46km、距遵義市220km。程對外交通條件相對較好。 5.8.1.2場內交通道路 本工程場內運輸由河道兩岸現有鄉鎮公路、多按S208省道及施工便道完成。根據實際地形條件、主體設計建設內容及施工運輸及強度要求,分兩岸布置: 左岸防洪堤施工利用S208省道和沿河邊緣布置施工便道作為場內交通道路。共修建施工便道 長850m,寬2.5-4m,泥結石路面。供人行及場內膠輪車運輸。 右岸防洪堤施工利用鄉鎮公路和沿河道邊緣布置施工便道作為場內交通運輸。共修建施工便道 長650m,寬2.5-4m,泥結石路面。另外在跨旦旦田溝處設置一臨時施工便橋。供人行
19、及場內膠輪車運輸用。 其余工作面利用填筑區開挖面作為臨時交通便道。 共計布設1.5km的施工便道,并在跨旦旦田溝設置一臨時便工橋,以滿足工程場內交通運輸以及車輛下河。 5.9施工總布置 5.9.1布置原則 a考慮當地人民的經濟利益和生產發展,近盡量少占耕地,少拆遷民房,多利用旱地,少占良田布置施工設施。 b工程按招投標承建包的方式組織施工,適當壓縮施工人數、生產設施和臨建房屋面積,降低工程造價。 c本著方便施工、有利生產、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的原則,以場內公路為主線,充分利用長度條件,采用集中和分散布置相結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布置施工設施。 5.9.2施工總平面布置 根據擬定的施工總布置原則,結
20、合河堤工程施工的特點及工程區的地形條件,施工臨時設置采用分散布置方式。本工程在城鎮附近施工,城鎮內房屋密集,給施工帶來諸多不便。為了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施工現場盡量布置在人口稀少的河段,盡量少占或不占居民住房;施工現場布置有臨時住房、倉庫、臨時拌合臨時堆料場等。 工程施工在線下游左岸1+130樁號防洪堤內側S208省道旁的小平緩臺中設一個臨時堆放及加工場,占地約300m2;沿河道兩岸平緩地帶布置塊石及砂石料堆放場、砼及砂漿拌合站、施工用水池或水箱、預制場、施工設備停放等施工輔助設施。施工期的工棚、庫房設在左岸0+580樁號防洪堤內側的空地中,工棚面積500 m2工棚根據實際情況去,可就近租用)
21、,庫房面積200 m2。下河施工道路從淹灘溝橋下游側S208省道接線,修建一條長0.4lm的施工便道至樁號0+770m的河道邊,或從右岸八中大橋下游惻鄉鎮公路上接線修建1條長0.05km的施工便道至樁號0+050m的河道邊,也可在上游0+300樁號處左岸鄉鎮公路上接修建長0.15km施工便道至0+420樁號左岸河邊;下游左岸1+020m處施工便道;右岸施工便道從S208省道接入,沿防洪堤堤后修建一條長0.3km的施工便道;右岸施工便道順河岸布置,長0.60km。共計修建1.5km施工便道,均為泥結石路面、寬2054.0m,人行及場內膠輪車運輸用。 場內施工臨時設備主要有:材料庫房、石及砂石料堆
22、放場臨時堆料、混凝土及砂漿拌合站、機械設備停放及修配場地、施工用水池或水箱、施工供風、水、電設備等相關施工輔助設施設備。場內臨時設施的布置根據施工作業面的推進進行靈活調整。5.93工程占地 本工程建設征地總面積132.488畝,永久征收土地面積112.548畝,其中耕地1.732畝(水田),林地11.554畝(有林地)、草地12.524畝(其他草地)、水域級水利設施用地86.739畝(河流水面19.487畝、內陸灘涂67.252畝);臨時征用土地面積19.940畝,其中耕地10800畝(旱地),林地0.900畝(有林地)、草地6.000畝(其他草地)、水域級水利設施用地11.240畝(河流水面
23、)。6.0主要施工企業級施工設施本工程澆筑混凝土29363m3,砌筑漿砌條石70 m3,鋼筋制作安裝33.6t。混凝土、漿砌塊石的施工期考慮在枯季114月份,混凝土澆筑的高峰強度為180 m3/d,漿砌條石砌筑的高峰強度為3 m3/d(砂漿高峰強度1.05 m3/d)。混凝土、漿砌塊石施工按每天一班計,則拌合系統總生產能力為24 m3/h。 本工程共設4各移動拌合站,單站理論生產能力為6 m3/h,各站采用1臺JG250型攪拌機即滿足要求。 鋼材加工設備:鋼筋調直機、鋼筋彎曲機、鋼筋切斷機、電焊機、型鋼剪斷機各一臺。 木材加工設備:刨床、銑鑿機各一臺,大帶鋸、圓盤鋸各一把。 6.1三材、勞動力
24、、工程量及機械設備 6.1.1三材、勞動力及工程量 本工程施工所需主要建筑材料及勞動力見表6-2,完成的主要工程量如表6-3施工主要建筑材料及勞動表 項目名稱單位數量 水泥 t 5393.15 油漆 t 283.60 鋼筋 t 35.28 炸藥 t 1.87 勞動力 萬工日 4.88 主要工程量匯報表序號 名稱工程項目土方(淤泥)開挖(m3)石方明挖(m3)土石回填(m3)砌石(m3)砼及鋼筋砼(m3)模板(m3)鋼筋制安(t)一河道治理工程1624005200170100702503315515二排洪涵洞700304330858733.6合計1631005230170100702936324
25、10233.6施工主要建筑材料及勞動表 6.1.2主要的施工設備根據施工強度和施工方法進行計算,經平衡后工程所需主要施工設備及數量列于表6-4 主要的施工機械設備表機械名稱規格或型號單位數量自卸汽車15t輛2自卸汽車10t輛4自卸汽車5t輛4載重汽車5t輛6膠輪車輛15鐵斗膠輪車輛12挖掘機1.0m3臺3挖掘機0.5 m3臺3推土機80馬力臺2潛孔鉆100型臺3手風鉆臺6小型夯機臺4空壓機臺3砼攪拌機JG250臺4振搗器(插入式)ZX50把6鋼筋調直機臺1鋼筋彎曲機臺1鋼筋焊接機臺1電焊機臺1型鋼剪斷機臺1刨床臺1銑鑿機臺1大帶鋸把1圓盤鋸把1赤水市官渡鎮位于貴州省赤水市東部,地處東經1060
26、410607,北緯28032836,東北面與四川省合江縣接壤,東南與習水縣及本市石堡鄉相連,西與葫市鎮連接,距赤水市區72km,距習水縣城47km,距四川省合江縣城46km。官渡集鎮地處黔北山地與四川盆地南部銜接地帶,屬山區地形,集鎮區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沛,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平均降水量1084.4mm。習水河穿鎮而過,河流全長156.0km,全流域面積1600km2,多年平均流量30.9m3/s,平均坡降為8.1。官渡鎮集鎮河段內,漁灣大橋處流域面積958km2,多年平均流量18.5m3/s,河長88.4km,河道平均比降10.4,流域形狀系數0.12;馬合公路橋處流
27、域面積1211km2,多年平均流量23.4m3/s,河長91.0km,河道平均比降9.9,流域形狀系數0.15。集鎮區內匯入習水河的支流有長嵌溝(流域面積210km2)、雙溪溝(流域面積6.4km2)、淹灘溝(流域面積31.1km2)和旦旦田溝(流域面積1.7km2)。集鎮區跨河建筑物有漁灣大橋、八中大橋、官渡大橋、馬合公路橋。習水河官渡集鎮河段以上流域面積大,洪水洪峰及洪量大、洪水位高,而部分房屋建于常年洪水位下,經常遭受洪災。根據調查,官渡集鎮發生的大洪水有1906年、1967年和1998年三次洪水,其中1998年8月4日洪災使得官渡大橋處河水位達278.57m,官渡橋下游側河段(約490
28、m)低洼處民房受災,受災房屋面積約9328m2,其中住房面積7957m2,經營門面1371m2。1998年洪災損失約100萬元。隨著集鎮建設的迅速發展,洪水災害與日俱增,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2008年11月,受赤水市水利局委托,由遵義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我院)承擔了赤水市習水河官渡集鎮河段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測設計;習水河官渡集鎮河段治理工程(一期)于2011年9月開工、2012年11月完工,修建了官渡大橋下游右岸河段河堤和集鎮后坡排洪溝和截水溝工程。工程的實施,使該段集鎮河道能抵御10年一遇洪水的侵襲。1.4 工程任務及規模1.4.1 社會經濟情況和防洪要求官渡集鎮位于習水河中下
29、游,全鎮國土面積204km2,其中耕地23875畝,山林面積54160畝,轄9個行政村56個村民組,1個街道居委會。2011年集鎮總人10000人,國內生產總值25681.29萬元。官渡集鎮是赤水市東部片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1年集鎮人口1.0萬人。根據官渡鎮近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官渡鎮小城鎮建設按照新區開發、舊城改造的思路,依托官(渡)石(堡)公路改造,沿河、沿橋規劃新區建設,形成三橫兩縱的集鎮區域布局。到2015年集鎮常住人口1.3萬人, 2020年集鎮常住人口1.5萬人。官渡集鎮防洪工程的實施,可保證官渡集鎮本次治理河段防洪達到10年一遇,廣大居民可安居樂業,官渡集鎮社會經濟可
30、持續發展將得到有力保障。1.4.2 工程任務官渡集鎮防洪規劃范圍為習水河漁灣大橋(規劃樁號0+000)馬合公路橋(規劃樁號2+573)2.573km長河段。防洪保護范圍為漁灣大橋馬合公路橋河段兩岸集鎮已成、擬建建筑和街道,幅寬約450500m,保護區面積1.2km2。本次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務:對治理河段進行防洪綜合治理,使集鎮本次治理河段(樁號0+0001+579)能抵御10年一遇洪水侵襲,滿足集鎮建設和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對防洪的要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 工程布置官渡集鎮河道治理范圍主要為八中大橋至馬合公路橋兩岸臨河的老集鎮區;官渡大橋下游擬建集鎮新區,河道治理內容為新建防洪堤
31、,旦旦田溝排洪涵洞改造及疏浚,官1+100.0和官1+190.0新建排洪涵洞等。具體布置如下:1、八中大橋至官渡大橋右岸新建防洪堤,淹灘溝至馬合公路橋左岸新建河堤。2、對旦旦田溝穿街排洪涵洞進行疏浚和改造,在樁號官1+100.0和官1+190.0處的左岸新建排洪涵洞。3、對淹灘溝匯口至雙溪溝匯口間河段按設計河道底坡進行疏浚。1.5.2 主要建筑物1、防洪堤:根據河段的地形、地質情況及功能要求,防洪堤型式主要采用重力式和生態堤。新建重力式防洪堤主要位于八中大橋至官渡大橋右岸,官渡大橋下游左岸約190m,由于沿河岸的房屋不齊整,新建重力式防洪堤沿河岸房屋外側留足5m寬防汛搶險通道后平順連接。防洪堤
32、設計堤高7.011.5m,基礎需置于完整基巖上,埋深需大于1m,堤頂寬度0.6m,底寬2.53.5m(不含河濱步道),迎水面坡比1:0.2、堤背坡比1:0.05。根據地質專業推薦的當地材料條件,防洪堤可采用M7.5漿砌條石砌筑,但由于官渡集鎮周邊料場開采和采購成本較高,結合業主意見,重力式河堤采用C15毛石砼砌筑。河堤每15m設一條變形縫,縫寬23cm,采用水泥砂漿填縫,每3m設一個排水孔,孔距3m,呈梅花型布置。在河堤底部常年水位以上約0.51.0m設2.0m寬的人行便道作為河濱道。生態型河堤主要布置在淹灘溝至官渡大橋上游側左岸原河灘地和樁號官0+930.0官1+300.0的右岸河灘地,堤線
33、在滿足行洪斷面后結合上下建筑物進行平順銜接。淹灘溝至官渡大橋上游側左岸防洪堤基礎采用格賓護腳,基礎底寬2.02.5m,格賓埋入設計河底以下不小于0.8m,頂部在常年水位以上約0.51.0m,頂部寬度為1.5m,可兼作河濱步道;河濱步道以上堤坡坡比1:1.5,采用雷諾護墊進行護坡,雷諾護墊厚度為23cm;征求業主意見,該段河堤高度保持現狀,外側河濱廣場護岸頂高程為277.00m。在該段設4處堤頂至河濱步道的人行踏步,采用漿砌條石砌筑,踏步寬1.5m,步高20cm,步寬30cm。樁號官0+930.0官1+300.0的右岸生態型河堤基礎采用格賓護腳,基礎底寬1.5m2.5m,格賓埋入設計河底以下不小
34、于0.8m,頂部在常年水位以上約0.51.0m,頂部設2.0m寬河濱步道,河濱步道采用C15砼砌筑;河濱步道以上堤坡坡比1:2.0,采用加筋麥克墊植草護坡;在該段設4處堤頂至河濱步道的人行踏步,人行踏步采用漿砌條石砌筑,踏步寬1.5m,步高20cm,步寬30cm。為了滿足人們親水、戲水要求,在官1+080.0官1+180.0的河段左岸設置河濱淺灘區。在官1+110.0官1+400.0的河段右岸,現國土部門正在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的孔樁施工,在實施完成后按本次設計堤頂高程對該部位擬采用重力式擋墻進行連接以形成河堤(本次不含該部位河堤設計)。在官1+400.0馬合公路橋(樁號1+579.0)的河段左、
35、右岸,該段兩岸房屋少且均高于設計堤頂高程,自然邊坡穩定,因此該段保持現狀。2、排洪涵洞本次結合河道整治及疏浚,對旦旦田溝涵洞(一號排洪涵洞)進行改建,在出口處新建河堤,并拆除原涵洞上部建設的民房。改造后旦旦田溝排洪涵洞長50m,斷面尺寸為5.05.0m,底板采用0.2m的C20砼,側墻頂寬1m,內側墻鉛直,外側墻坡比為1:0.2,墻底寬1.8m,采用C15砼砌筑,蓋板采用C25鋼筋砼蓋板,板厚0.35m。在樁號官0+930.0官1+300.0的河道左岸原河灘地布置河堤后,原左岸的兩條小支溝洪水需通過新建排洪涵洞排入習水河,新建二號排洪涵洞(樁號官1+100.0)長70m,斷面尺寸為2.02.5
36、m,底板采用0.2m的C20砼,側墻頂寬0.6m,內側墻鉛直,外側墻坡比為1:0.15,墻底寬0.9m,采用C15砼砌筑,蓋板采用C25鋼筋砼蓋板,板厚0.25m。新建三號排洪涵洞(樁號官1+180.0)長120m,斷面尺寸為3.03.5m,底板采用0.2m的C20砼,側墻頂寬0.8m,內側墻鉛直,外側墻坡比為1:0.15,墻底寬1.2m,采用C15砼砌筑,蓋板采用C25鋼筋砼蓋板,板厚0.3m。3、河道疏浚本次官渡集鎮河道治理工程需按設計河底高程對區間河道進行疏浚,本次治理河道長度1579m,需疏浚河段長1050m,主要疏浚河段為:官0+400(淹灘溝匯口)官1+450.0(雙溪溝匯口下游側
37、),河底疏浚坡降為6。1.6 施工組織設計1.6.1 施工條件本工程位于赤水市官渡集鎮內,交通、通訊十分方便,施工用電可就近接入,生活用水可在集鎮內就近接取,施工用水可從習水河中抽取,本次治理河段岸邊主要為荒草地、成片民房及少量耕地,地勢多較為平緩,施工場地條件一般。1.6.2 施工導流導流洪水標準采用3年一遇(P=33.3%),導流時段為114月枯季洪水,導流設計流量為173177m3/s。河堤導流擋水建筑物以堤防基坑開挖外側預留的土坎為主,臨河部分堤防采用粘土編織土袋圍堰擋水導流。圍堰頂寬1.0m,邊坡為1:0.5,人工現場裝土填筑,圍堰高1.52.0m。1.6.3 主體工程施工本工程砂礫
38、石及土方主要采用反鏟挖掘機開挖,開挖棄渣及工程用砂骨料、塊石均采用膠輪車配合自卸汽車運輸。除砂漿拌制、土方及砂礫石開挖及運輸等采用機械作業外,塊石、砂漿及混凝土的場內運輸與澆筑、漿砌石砌筑、圍堰填筑等均由人力施工。對各部位的漿砌石施工,其基礎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砌體施工。砌體采用人工施工,施工前先按照測量的點線,在縱、橫、高三個方向按圖紙尺寸立桿掛線。將塊石用水濕潤,對不干凈的塊石,用人工清洗干凈。砌體砂漿用JG250型攪拌機拌料,膠輪車運輸。砌體砂漿配比由試驗室提供,拌料時,在拌和機上掛上砂漿配料牌,每盤拌和料都要過磅計量。砌筑時采用座漿法砌筑,注意石塊大面朝下,擺放平穩,砌體上
39、下層豎縫錯縫砌筑,砌縫寬度適當,搭接良好,表面平整,丁順有致,砂漿飽滿,抹面認真均勻,平順美觀。對混凝土澆筑,混凝土的場內運輸采用鐵斗膠輪車運輸,模板、鋼筋采用膠輪車配合人工搬運。除立模、鋼筋制作安裝采用人工作業外,混凝土的拌制、澆筑采用機械施工。混凝土澆筑均采用分塊、分倉且按至下而上的工序作業。混凝土生產采用重量法配料,混凝土施工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DL/T 5144-2001)進行,施工質量按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2011)進行控制。混凝土澆筑8至12小時后進行外露面養護。本工程擬定養護期為21天,養護期間每天灑水5次(雨天除外,雨天采用塑料薄膜遮蓋養護),使混凝土外露面
40、處于濕潤狀態。格賓擋墻雙絞格網石籠網箱采用人工組裝,機械配合人工填充石料,人工箱體封蓋,網箱組砌體平面位置必須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對格賓擋墻墻背的土石填筑,直接用膠輪車將砂礫石運至填筑部位,由人工攤平后采用小型夯機壓實。雷諾護墊和加筋麥克墊在防洪堤堤后回填坡面夯實平整后進行,先護坡頂部進行端部固定,然后至上而下鋪設至格賓護腳頂部,并進行固定即可。對河堤墻背的土石方填筑,用自卸車或膠輪車將土石料運至填筑部位,由人工攤平后采用小型夯機壓實。1.6.4 施工總布置結合河堤工程施工的特點及工程區的地形條件,施工臨時設施采用分散布置方式。本工程在城鎮附近施工,城鎮內房屋密集,給施工帶來諸多不便。為了不影響
41、居民的正常生活,施工現場盡量布置在人口稀少的河段,盡量少占或不占居民住房;施工現場布置有臨時住房、倉庫、臨時拌合場、臨時堆料場等。場內臨時設施的布置根據施工作業面的推進進行靈活調整。1.6.5 施工進度本工程計劃總工期為8個月,施工準備期1個月,主體工程施工期7個月。根據施工進度安排,本工程施工期間的最大施工強度為:砂礫石及土方開挖1369m3/天,土石渣回填1134m3/天,漿砌條石砌筑3m3/天,混凝土澆筑180m3/天。平均上工人數239人/天,高峰上工人數311人/天,共計4.88萬工日。1.10 工程管理官渡集鎮通過河道整治,使集鎮防洪標準達到10年一遇,防洪工程保護面積約0.5km
42、2。本工程建設資金主要由地方政府自籌,成立“赤水市官渡集鎮防汛指揮中心”,全面負責官渡集鎮的防洪工作項目的建設與管理全過程。鎮防汛指揮中心,歸赤水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在赤水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領導下進行工作。鎮防汛指揮中心設在官渡鎮政府,中心的正、副主任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指揮長和鎮長兼任。根據前述官渡鎮洪澇災害成因及工程整體布置方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本工程管理機構應對官渡鎮上下游已成或即將興建的水庫進行運行調度管理,制定河道及其保護帶的綜合管理細則,防止建筑物侵占河道,加強河道防護、因地制宜采取定期清淤疏浚等措施,加強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本工程管理機構人員共7人。1.13 工程特性表工程
43、特性表表106序號及名稱單位數量備注一、水文1、流域面積km21168八中大橋以上1211馬合公路大橋以上2、設計洪水流量m3/s1335P10.0%3、設計洪水位樁號官 0+000m278.02P=10.0%樁號官0+771.0m277.49P=10.0%樁號官1+579.0m277.10P=10.0%二、保護面積km20.5三、保護人口萬人1.5四、治理內容治理河段長度m1579新建重力式防護堤長度m985生態型防洪堤m840新建排洪涵洞m4603座河道疏浚m1100五、施工1、工程量砂礫石開挖(回填)萬m316.31石方開挖(回填)m35230土石回填萬m317.07砼及鋼筋砼萬m32.94格賓護腳m34500雷諾墊層護坡m23400厚0.23m加筋麥克墊m29500工程特性表續表1.121序號及名稱單位數量備注2、主要建筑材料水泥t5393鋼 筋t35炸 藥t2油料t2843、總工期月8六、經濟指標1、工程投資萬元2827.52建筑工程萬元2139.49臨時工程萬元62.34獨立費用萬元332.82基本預備費萬元126.73建設征地萬元123.68工程區臨時用地萬元4.68水土保持費萬元14.19環境保護費萬元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