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應力施工方案 預應力施工步驟包括:預應力筋下料、波紋管制作與安裝(或鋼管安裝)、穿束、張拉、壓漿、封錨等工序。預應力施工方法分為先張法和后張法,目前施工中一般采用后張法。預應力筋的品種有鋼絲、鋼絞線、熱處理鋼筋、冷拉低碳鋼絲、精扎螺紋鋼筋等。預應力施工主要應用于蓋梁、T梁和箱梁等結構構件中。預應力施工時,則需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以防止發生事故。一、預應力筋的材質檢驗預應力筋進場時應分批驗收,驗收時,除應對其質量證明書、包裝、標志和規格等進行檢查外,還必須按下列規定進行檢驗:1、鋼絲應分批進行檢驗,每批的重量60t。先從每批中抽檢5%,但不少于5盤,對其進行形狀、尺寸和表面等檢查,如出現檢
2、查不合格,則將該批鋼絲逐盤檢查。在上述檢查合格的鋼絲中抽取5%,且不小于3盤,在每盤鋼絲的兩端取樣進行抗拉強度、彎曲和伸長率的試驗,其力學性能應符合規范要求。如試驗結果有一項不合格時,則不合格盤報廢,并從同批未試驗過的鋼絲盤中取雙倍數量試樣進行該不合格項的復驗,如仍有一項不合格,則該批鋼絲為不合格。2、鋼絞線從每批鋼絞線中任取3盤,并從每盤所選取的鋼絞線端部的正常部位載取一根試樣進行表面質量、直徑偏差和力學性能等試驗。如每批少于3盤,遇應逐盤取樣進行上述試驗。試驗結果如有一項不合格時,則不合格盤報廢,并再從該批未試驗過的鋼絞線中取雙倍數量的試樣進行該不合格項的復測,如仍有一項不合格,則該批鋼絞
3、線為不合格。每批鋼絞線的重量應60t。3、熱處理鋼筋1)從每批鋼筋中抽取10%的盤數(不小于25盤)進行表面質量和尺寸偏差的檢查。如檢查不合格,則應對該批鋼筋進行逐盤檢查。2)從每批鋼筋中抽取10%的盤數(不小于25盤)進行力學性能試驗。試驗結果如有一項不合格時,該不合格盤應報廢,并再從未試驗過的鋼筋中取雙倍數量的試樣進行復驗,如仍有一項不合格,則該批鋼筋為不合格。3)每批鋼筋的重量應不大于60t。(注:對大橋等重要工程使用的鋼絲、鋼絞線和熱處理鋼筋,進場時應進行上述檢驗;對其它橋梁,其預應力鋼材的力學性能,可僅進行抗拉強度試驗,或由生產廠家提供力學性能試驗報告。)4、冷拉鋼筋應分批進行檢驗,
4、每批的重量20t,且每批鋼筋的級別和直徑均應相同。每批鋼筋的外觀經逐根檢查合格后,再從任選的兩根鋼筋上各取一套試件,按照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進行拉力試驗(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和冷拉試驗。如有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規范要求時,則另取雙倍數量的試件重做全部各項試驗,如仍有一根試件不合格,則該批鋼筋為不合格。鋼筋冷拉后,其表面不得有裂紋和局部縮頸。冷拉試驗后,冷拉鋼筋的外觀不得有裂紋、鱗落或斷裂現象。5、冷拉低碳鋼絲應逐盤進行抗拉強度、伸長率和彎曲試驗。從每盤鋼絲上任一端載去不少于500mm后再取兩個試樣,分別做拉力和180反復彎曲試驗,試驗結果應符合規范要求。彎曲試驗后,不得有裂紋、鱗落或斷裂現
5、象。6、精扎螺紋鋼筋 應分批進行檢驗,每批重量100t,且對表面質量需逐根目視檢查。外觀檢查合格后,在每批中任選2根鋼筋載取試件進行拉伸試驗。若試驗結果如有一項不符合規范要求時,則另取雙倍數量的試件重做全部各項試驗,如仍有一根試件不合格,則該批鋼筋為不合格。二、預應力錨具、夾具和連接器預應力錨具是預應力工程中的核心元件,這種元件永久設置在砼中,承受著長期的荷載,是預應力是否存在的關鍵。因此,對錨具的質量有很高的要求。預應力張拉錨固體系,按預應力的品種進行分類,有鋼絲束鐓頭錨固體系、鋼絲束與鋼絞線夾片錨固體系和精扎螺紋鋼筋錨固體系;按錨固原理分,有支承錨固、楔緊錨固、握裹錨固和組合錨固等體系。預
6、應力筋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應具有可靠的錨固性能、足夠的承載能力和良好的適用性,能保證充分發揮預應力筋的強度,安全地實現預應力張拉力作業,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應力筋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14370)的要求。錨具、夾具和連接器進場時,除應按出廠合格證和質量證明書核查其錨固性能類別、型號、規格及數量外,還應按下列規定進行驗收:1、外觀尺寸:應從每批中抽取10%的錨具且不少于10套,檢查其外觀質量和尺寸。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紋或超過產品標準及設計圖紙規定尺寸的允許偏差,則應另取雙倍數量的錨具重做檢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則應逐套檢查,合格者方可使用。2、硬度檢驗:應從每批中抽取5%的錨具且不少于5
7、套,對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測試做硬度試驗,對多孔夾片式錨具的夾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每個零件測試3點,其硬度應在設計要求范圍內,如有一個零件不合格,則應逐個檢查,合格者方可使用。3、靜載錨固性能試驗:對大橋等重要工程,當質量證明書不齊全、不正確或質量有疑點時,經上述兩項試驗合格后,應從同批中批取6套錨具(夾具或連接器)組成3個預應力筋錨具組裝件,進行靜載錨固性試驗,如有一個試件不符合要求,則應另取雙倍數量的錨具(夾具或連接器)重做試驗,如仍有一個試件不符號要求,則該批錨具(夾具或連接器)為不合格品。對用于其中橋梁的錨具(夾片或連接器)進場驗收,其靜載錨固性能可由錨具生產廠家提供試驗報告。預應力
8、筋錨具、夾具和連接器驗收批的劃分:在同種材料和同一生產工藝條件下,錨具、夾具應以不超過1000套組為一個驗收批;連接器不超過500套組為一個驗收批。三、管道澆筑在砼中的管道應不允許有漏漿現象,管道應具有足夠的強度,以使其在砼的重量作用下能保持原有的形狀,且能按要求傳遞粘結應力。預應力筋預留孔道的尺寸與位置應正確,孔道應平順,端部的預埋鋼墊板應垂直于孔道中心線。管道應采用定位鋼筋固定安裝,使其能牢固地置于模板內的設計位置,并在砼澆筑固定安裝,使其能牢固地置于模板內的設計位置,并在砼澆筑期間不產生位移。固定各種成孔管道用的定位筋的間距,對于鋼管其間距d1m,對于波紋管其間距d0.5m,一般情況下管
9、道的定位筋布置間距為50cm;對于曲線管道宜適當加密。金屬管道接頭處的連接管宜采用大一個直徑級別的同類管道,其長度宜為被連接管道內徑的57倍。連接時應不使接頭處產生角度變化及在砼澆筑期間發生管道的轉動或移位,并應纏裹緊密防止水泥漿的滲入。管道的接長可采用大一號同型波紋管作為接頭管,接頭管的長度:管徑為40mm65mm時取200mm;管徑為70mm85mm時取250 mm;管徑為90mm以上時取300mm。管兩端用防水膠布纏扎密實或塑料熱縮管封裹,以防接封處漏漿。管道在模板內安裝完畢后,應將其端部蓋好,防止水或其他雜物進入。由于有三種不同的預應力錨固體系,故其管道要求也不相同之處,分別如下:1、
10、鋼絲束鐓頭張拉錨固采用該種型式錨固時,其管道在張拉端需要擴孔。擴孔直徑為錨杯外徑加施工余量4mm6mm。擴孔長度主要考慮鋼絲束張拉伸長值和穿束后一端鐓頭時能抽出的工作長度,一般取50cm;當鋼絲束長度大于30cm時,應適當增長。采用兩端張拉時,另一端也應擴孔,其長度一般取10cm20cm。2、鋼絲束、鋼絞線夾片錨固張拉錨固鋼絞線端部孔道的排列,應根據錨具尺寸、錨下墊板和螺旋筋尺寸、千斤頂尺寸、砼澆筑、局部承壓等因素確定。對JM型錨具,相鄰錨具的中心距不得小于張拉千斤頂半徑加束半徑。采用YC60型千斤頂時,其中距130mm,采用YCQ100型千斤頂時,其中距150mm。對群錨體系,相鄰錨具的中心
11、距不應小于螺旋筋直徑加20mm,如發生排不開的情況,兩個錨下螺旋可以相切。錨具距構件邊緣不小于螺旋筋半徑加30mm。3、精軋螺紋鋼筋張拉錨固在后張法施工中,當構件長度較大,精軋螺紋鋼筋需用連接器接長時,預留孔道的大小不僅需保證穿筋時能使連接器順利通過,還應考慮到孔道壓漿暢通。因此,預留孔道直徑至少應比連接器外徑大8mm。當構件較小,可采用整根精軋螺紋鋼筋而無需用連接器接長時,預留孔道的直徑應比所有的精軋螺紋鋼筋公稱直徑大10mm。四、預應力材料的保護預應力材料必須保持清潔,在存放和搬運過程中應避免機械損傷和有害的銹蝕。如進場后需長時間存放時,必須安排定期的外觀檢查。預應力筋和金屬管道在倉庫內保
12、管時,倉庫應干燥、防潮、通風良好、無腐蝕氣體和介質;在室外存放時,時間不宜超過6個月,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須采取墊以枕木并用苫布覆蓋等有效措施,防止雨露和各種腐蝕性氣體、介質的影響。錨具、夾具和連接器均應設專人管理。存放、搬運時均應妥善保護,避免銹蝕、沾污、遭受機械損傷或散失。臨時性的防護措施不影響安裝操作的效果和永久性防銹措施的實施。五、預應力筋制作與安裝1、預應力筋下料預應力筋的下料長度應通過計算確定,計算時應考慮結構的孔道長度或臺座長度、錨夾具厚度、千斤頂長度、焊接接頭或鐓頭預留量、冷拉伸長值、彈性回縮值、張拉伸長值和外露長度等因素。鋼絲束兩端采用鐓頭錨具時,同一束中各根鋼絲下料長度
13、的相對差值,當鋼絲束長度20m時,不宜大于1/3000;當鋼絲束長度20m時,不宜大于1/5000,且5mm。長度6m的先張構件,當鋼絲成組張拉時,同組鋼絲下料長度的相對差值2mm。鋼絲、鋼絞線、熱處理鋼筋、冷拉級鋼筋、冷拔低碳鋼絲及精軋螺紋鋼筋的切斷,宜采用切斷機或砂輪鋸,在施工中嚴禁使用電弧進行切割。2、預應力筋編束預應力筋由多束鋼絲或鋼絞線組成時,同束內應采用強度相等的預應力鋼材。編束時,應逐根理順,綁扎牢固,防止互相纏繞。3、預應力筋安裝A、預應力筋可在澆筑砼之前或之后穿入管道,對鋼絞線,可將一根鋼束中的全部鋼絞線編束后整體裝入道中,也可逐根將鋼絞線穿入管道。穿束前整體裝入管道中,也可
14、逐根將鋼絞線穿入管道。穿束前應檢查檢查錨墊板和孔道,錨墊板應位置準確,孔道內應暢通,無水和其它雜物。B、預應力筋安裝后的保護、當預應力筋安裝在管道中后,管道端部開口應密封以防止濕氣進入。采用蒸汽養生時,在養生完成之前不應安裝力筋。、在任何情況下,當在安裝有預應力筋的構件附近進行電焊時,對全部預應力筋和金屬件均應進行保護,防止濺上焊渣或造成其它損壞。C、對在砼澆筑之前穿束的管道,力筋安裝完成后,應進行全面檢查,以查出可能被損壞的管道。在砼澆筑之前,必須將管道上一切非有意留的孔、開口或損壞之處修復,并應檢查力筋能否在管道內自由滑動。六、張拉當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嚴格按照設計及施工技術規范要
15、求進行預應力張拉。所有試驗設備、預應力筋、錨具等均在施工前進行檢驗,合格后方投入使用。1、張拉機具的選定張拉機具一般選用液壓拉伸機,以高壓油泵為驅動力的液壓千斤頂,完成對預應力束的張拉、錨固和千斤頂的回程動作。在施工中,一般根據張拉控制預應力的大小,來選配不同噸位的千斤頂來進行張拉施工。預應力千斤頂分為拉桿式(YDL)、穿心式(又分為雙作用(YDCS)、單作用(YDC)和拉桿式(YDCL)、錐錨式(YDZ)和臺座式(YDT)四種。2、液壓千斤頂工作條件1)液壓千斤頂用油和預應力用電動油泵處于同一油路中,對油品、雜質要求相同:要求油液50運動粘度為12N/mm260N/mm2、雜質直徑不大于13
16、7m、且具有一定防銹能力。油液應注意清潔,需經常精細過濾,特別注意在安裝油管時防止把污垢、泥砂、棉絲帶入油缸,造成缸體拉毛,摩阻增加,甚至損壞油缸。通常在半年或使用500h后更換一次油液。盡量減少拆除次數。新油管第一次使用時切勿直接和千斤頂油嘴連接,慶預先清洗并經油泵輸出的油液中沖洗干凈后方可使用。卸下油管后,千斤頂及油泵的油嘴應加防塵螺帽,防止污泥混入。閑置不用的油管也應用防塵堵頭封住接頭。2)千斤頂使用前和使用中應進行標定。標定應在下列情況下進行: 新千斤頂初次使用前; 壓力表如果受到了碰撞或出現了失靈的現象,油壓表指針不能退回零點; 當千斤頂、油壓表和油管進行過更換或維修后; 張拉200
17、次或連續張拉2個月后; 停放三個月不用后,重新使用之前; 張拉過程中,預應力筋突然發生成束破斷。3)使用千斤頂時需注意的事項 油管在使用前應檢查是否有無裂紋,接頭是否牢靠,接頭螺紋的規格是否一致,以便防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 新的久置后的千斤頂,由于油缸內會存有較多的空氣,開始使用前活塞可能出現微小的突跳現象,可將千斤頂空載往復運行二、三次,以排除內腔的空氣。 千斤頂在工作過程中,加、卸荷應力求平穩,避免沖擊。 千斤頂帶壓工作或試驗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兩側,端面方向禁止站人,危險地段應設防護裝置。千斤頂帶有壓力時,嚴禁拆卸液壓系統中的任何零部件。 千斤頂的外露工作表面經常擦拭,保持清潔。工
18、作完畢后應將活塞回程到底。閑置時應加罩防塵放于室內;室外臨時放置時,應做到防塵、防雨、防曬。振動過程中,應小心輕放,防止碰撞。 需定期進行維修、清洗等保養工作。在使用前中如有發現漏油、活塞表面劃傷等現象時,應停止使用,并及時分析原因,必要時應進行拆檢和更換零部件。3、張拉施工1)對預應力筋施加預應力之前,應對構件進行檢驗,外觀和尺寸應符合質量標準要求。張拉時,構件的砼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未規定時,不應低于設計強度等級值的75%。2)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規定時,可采取分批、分階段對稱張拉。3)應使用能張拉多根鋼絞線或鋼絲的千斤頂同時對每一鋼束中的全部力筋施加應力,但對扁
19、平管道中不多于4根的鋼絞線除外。4)預應力筋張拉端的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A、對曲線預應力筋長度25m的直線預應力筋,宜在兩端張拉;對于長度25m的直線預應力筋,可在一端張拉。B、曲線配筋的精軋螺紋鋼筋應在兩端張拉,直線配筋的可在一端張拉。C、當同一載面中有多束一端張拉的預應力筋時,張拉端宜分別設置在構件的兩端。預應力筋采用兩端張拉時,可先在一端張拉錨固后,再在另一端補足預應力值進行錨固。5)對于鋼絞線束張拉采用兩端同時對稱張拉時,需采取張拉力與伸長量雙控制,按照JTJ041-2000第12.10條規定的張拉程序進行。張拉前進行預應力束下料時,不得損傷預應力束
20、,穿束前要先進行編束處理。在張拉過程中實際伸長量與理論伸長量差應控制在6以內,否則應停止張拉作業,查明原因,直至解決為止。后張法張拉操作程序需嚴格按照規范表12.10.3-1的要求進行施工。兩端張拉時,要求兩端同步施加預應力和控制伸長量。當兩端伸長量相差較大時,應查明原因,糾正后再行張拉作業。6)預應力筋在張拉控制應力達到穩定后方可錨固。預應力筋錨固后的外露長度不宜小于30mm,錨具應用封端砼保護,當需長期外露時,應采取防止銹蝕的措施。一般情況下,錨固完畢并經檢驗合格后即可切割端頭多余的預應力筋,嚴禁用電弧焊切割,強調用砂輪切割。7)施工過程中若出現異常現象(如滑絲、斷絲、錨具損壞)立即停止操
21、作進行檢查,并作出詳細記錄。若錨具損壞或滑絲、斷絲根數超出規范規定,則采取重新張拉或換束后重新張拉錨固。張拉施工時嚴格按設計要求和規范進行,并填好施工記錄。七、壓漿、封錨1、預應力束張拉完畢24小時內及時壓漿。在進行壓漿前對壓力表進行標定,并對孔道進行清潔處理,避免管道中存有積水,當有積水時應采取空壓機將積水吹出。2、水泥漿自拌制至壓入孔道的延續時間,視氣溫情況而定,一般在3045min范圍內。水泥漿在使用前和壓注過程中應連續攪拌。對于因延遲使用所致的流動度降低的水水泥漿,不得通過加水來增加其流動度。3、壓漿時,對曲線孔道和豎向孔道應從最低點的壓漿孔壓入,由最高點的排氣孔排氣和泌水。壓漿順序宜
22、先壓注下層孔道。4、壓漿應緩慢、均勻地進行,不得中斷,并應將所有最高點的排氣孔依次一一放開和關閉,使孔道內排氣通暢。較集中和鄰近的孔道,宜盡量先連續壓漿完成,不能連續壓漿時,后壓漿的孔道應在壓漿前用壓力水沖洗通暢。5、壓漿采用活塞式壓漿泵,不得使用壓縮空氣。壓漿的最大壓力一般控制在0.5MPa0.7Mpa;當孔道較長或采用一次壓漿時,最大壓力宜為1.0 Mpa。梁體豎向預應力筋孔道的壓漿最大壓力可控制在0.3MPa0.4Mpa。壓漿應達到孔道另一端飽滿和出漿,并應達到排氣排出與規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漿為止。為保證管道中充滿灰漿,關閉出漿口后,應保持不小于0.5Mpa的一個穩定期,該穩壓期不宜小于2min。6、壓漿后應從檢查孔抽取壓解剖學的密實情況,如有不實,應及時處理和糾正。壓漿時,每一工作班應留取不少于3組的70.7mm70.7mm70.7mm立方體試件,標準養護28d,檢查其抗壓強度,作為評定水泥漿質量的依據。7、對于需封錨的錨具,壓漿后應先將其周圍沖洗干凈并對梁端砼鑿毛,然后設置鋼筋網澆筑封錨砼。封錨砼的強度應符合設計規定,一般不宜低于構件砼強度等級值的80%。必須嚴格控制封錨后的梁體長度。長期外露的錨具,應采取防銹措施。8、對于后張預制構件,在管道壓漿前不得安裝就位,在壓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移位和吊裝。壓漿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進行,并做好施工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