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施工方案編制: 審核: 審批: 目 錄.第一章 編制依據第二節 工程概況第三節 安全目標第四節 安全保證體系第五節 有限空間作業環境標準第六節 有限空間作業施工方法第八節 應急救援組織措施第七節 有限空間的相關知識普及第八節 應急救援組織措施第一章、編制依據 1、 編制依據1.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規程 ( SZ01-56-2001)1.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1.3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1.4城鎮供熱管網施工及驗收規范( CJJ28 - 2004)1.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國家及北京市有關
2、法律法規、條文。第二節、工程概況 該工程為工程-廠區工程施工,建設地點位于:鎮。建設單位為:公司;本工程建設內容:項目廠區建設規模為2000立方米/天的生活污水處理廠一座。質量要求:合格標準。計劃開工日期:2015年7月,計劃竣工日期:2015年10月。第三節、安全目標本工程嚴格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本工程特點,制定如下目標:1、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本工程安全生產目標為:“五無、一杜絕、一創建”。2、“五無”,即:無重傷、無死亡、無塌方、無中毒、無火災。事故率發生率控制在零。3、“一杜絕”即:杜絕重傷以上(含重傷)傷亡事故。4、“一創建”即
3、:創建安全文明標準工地。5、本工程安全防范重點為:臨電安全、消防保衛、小室內防毒氣等。第四節、安全保證體系1、 安全保證體系實行項目經理部安全生產責任制。項目經理全面負責安全工作 項目部組織編制詳細的安全操作細則,組建安全管理保證體系。安全保證體系見下安全領導小組安全監督安全活動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質量安全文件學習日常安全教育安全操作培訓特殊工種培訓制定安全生產制度制定安全保證措施制定安全獎罰措施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周一安全日活動安全無事故活動安全文明施工競賽安全整改總結制度執行情況檢查措施執行情況檢查重點部位防范檢查按四不放過分析事故總目標:無死亡、火災、塌方及其它因施工引起的工程事故,杜絕重傷事故
4、。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由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安質部部長、專職安檢工程師、專職安全員及各工種班組的領班組成。其中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副經理為安全生產的直接責任人,項目總工為技術負責人。專職安檢工程師負責日常的安全工作的落實,督促工人按有關安全規定進行生產。從項目經理至施工班組層層明確安全崗位職責,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確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1.1建立以安全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各級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安全職責。班組安全員(兼)班組安全員(兼)項 目 經 理生產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安檢工程師項目部各班組班長項目安全副經理安全管理組織
5、機構圖專職安全員1.2完善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針對各部門、各工種的各自特點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考核制度、安全檢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安全獎懲制度”等,并由各級安全組織督促檢查,加以落實,營造“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1.3建立安全生產值班制度,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值日,解決和處理施工生產中的安全問題并進行巡回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有24小時分班作業時,每班都必須有領導值班和安全管理人員在現場,做到只要有人作業,就有領導值班,值班領導要認真做好安全生產值班記錄。1.4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生產例會制度和每日班前安全講話制度,項目經理親自主持定期的安全生產例會,協
6、調安全與生產之間的矛盾,督促班前安全講話活動,檢查活動記錄。1.5加強班組安全建設,每個生產班組設置不脫產的兼職安全員,協助班組長搞好班組的安全生產管理。班組堅持班前班后崗位安全檢查、安全值日和安全日活動制度,同時做好班組安全記錄。第五節 有限空間作業環境標準1、小室內作業環境標準1.1氧氣不得低于20%(按體積)1.2有毒有害氣體濃度 一氧化碳濃度不得大于30mg/m3,在特殊情況下人員進入 超過規定濃度的作業面時,濃度不得大于100mgm3,其作業時間不得大于30分鐘; 二氧化碳不得大于0. 5%(按體積) 氮氧化合物濃度不得大于6mg/m3 二氧化硫濃度不得大于l5mg/m3第六節 有限
7、空間作業施工方法為了確保地下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安全,首先要認真做好施工前各項準備工作,包括施工人員組織、材料準備、機器具準備、危險源的識別,搶險設備的準備,并將方案上報公司安全部、監理單位、基建科工程項目部,經審核同意后方可施工。本工程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場所為調節池室內,根據本工程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危險源識別分析:(1)用于本工程調節池室內施工主要是電焊、氬弧焊、氧氣乙炔氣切割施工時的有害氣體對人身的危害。(2)小室內硫化氫等氣體毒害。(3)室內拆裝模板、室內裝飾作業。(4)絕氧危害。1、施工人員進入調節池室內施工前將調節池室上人孔二井蓋打開通風透氣,同時在調節池室內利用通風換氧設備進行強制通風換
8、氧,通風30分鐘后,對調節池室內的有毒氣體進行檢測,符合標準后施工人員方可進入調節池室內;并且每隔60分鐘對調節池室內的有毒氣體進行復測,做到邊施工邊檢測。2、施工進行時應在井口安裝一臺送風機,使小室內空氣產生對流,并將有毒氣體從井口流出。3、施焊時工作人員應佩戴防毒面具,墨鏡等勞動防護用品。4、現場安排二名管理人員值班,每6小時進行輪換。5、調節池室內的作業人員與調節池室外的值班人員各配二臺對講機,每15分鐘或者30分鐘通一次對話,發現問題立即采取應急措施。6、焊機、氧氣乙炔氣可放在調節池室外面的施工區域內,氧氣、乙炔氣瓶相距5m以上,距明火作業不小于10m。7、安全救護設備一覽表:材料設備
9、名稱數量備注鼓風機7臺正壓式呼吸器2臺檢測儀2臺金杯車1輛對講機8臺小汽車1輛干粉滅火器30只防毒面具20套8、安全事故報告程序流程圖:事故發現人-項目部事故處置值班-項目部搶救人員-項目部主要負責人-公司生產安全管理部門-基建科工程項目部。9、安全事故應急搶險援救程序:發現安全事故-項目部搶救人員-現場疏散、現場搶救-傷亡人員送往最近醫院-了解事故及傷員情況。第七節 有限空間的相關知識普及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氣含量不足的空間。1、有限空間分類:1.1、封閉、半封閉設備:如船艙、儲罐、冷藏車、水塔
10、、水箱、反應塔、沉箱及鍋爐、壓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車等。1.2、地上有限空間: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實驗室、封閉車間、實驗場所、煙道等。1.3、地下有限空間:儲藏室、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沼氣池、化糞池、污水池、下水道、溝、井、池、地下電纜溝等。2、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分類:2.1、缺氧危險作業環境:是指空氣中的氧氣濃度低于18%的環境。2.2、有害有毒作業環境;存在其他有害有毒氣體的環境。3、本工程有限空間作業環境易導致的潛在事故3.1、中毒事故。3.2、缺氧窒息事故。4、本工程有限空間作業環境易導致的潛在事故的范
11、圍及后果4.1、中毒事故危害范圍及后果 發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圍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間作業環境中的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援救人員;其危害后果主要會導致中毒人員昏迷死亡(根據可能存在的危險物質)。4.2、缺氧窒息事故 發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圍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間作業環境中的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援救人員;其危害后果主要會導致中毒人員昏迷死亡(根據有限空間氧氣含量及消耗量的不同,其后果有輕有重)。4.2.1中毒:主要有一氧化碳、氰化物、苯、硫化氫等造成急性中毒。中毒者一般會出現昏迷、驚厥、呼吸困難、休克等。引起全身各系統與組織(皮膚粘膜、呼吸、消化、循環、泌尿、血液、神經等)的損害,甚至造成中毒者死
12、亡4.2.2、缺氧窒息:主要由于有限空間中空氣含氧量低,造成作業人員缺氧窒息。5、搶險救援5.1、現場應急指揮負責人和應急人員首先對事故情況進行初始評估。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圍和擴展的潛在可能性。5.2、使用檢測儀器對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和氧氣的含量進行檢測。也可采用動物(如白鴿、白鼠、兔子等)試驗方法和其他簡易快速檢測方法作輔助檢測。5.3、根據測定結果采取加強通風換氣等相應的措施,在有限空間的空氣質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業。5.4、搶險人員要穿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呼吸機、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繩等),系好安全帶,以防止搶險救援人員受到傷害。5.5、在有限
13、空間內作業用的照明燈應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燈,照明電源的線要使用絕緣性能好的軟導線。5.6、發現有限空間有受傷人員,用安全帶系好被搶救者兩腿根及上體妥善提升患者脫離高危險區域,避免影響其呼吸或觸及受傷部位。5.7、搶險過程中,有限空間內搶險人員與外面監護人員應保持通訊聯絡暢通并確定好聯絡信號,在搶險人員撤離前,監護人員不得離開監護崗位。5.8、救出傷員對傷員進行現場救急,并及時將傷員轉送醫院。6、醫療與衛生 6.1由呼吸道中毒時,應迅速離開現場,到新鮮空氣流通的地方。6.2視情況對窒息者輸氧,或進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時嚴重者速交醫生處理。(打120電話)。6.3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適時,
14、迅速撤離現場,呼吸新鮮空氣,同時檢查呼吸器問題及時更換合格呼吸器。6.4恢復現場:在恢復現場過程中往往仍存在潛在的危險,應做好以下工作;6.4.1辦理有限空間現場恢復審批手續。6.4.2先檢測,后進入,檢測方法:進入前1小時測2次:采取措施后0.5小時測1次,作業過程中每隔0.5小時測1次。6.4.3保持出入口及緊急疏散、搶救通道暢通。6.4.4必須將有限空間內液體、固體沉積物及時清理和處理,并保持足夠通風。6.4.5必須備好墜落保護架,安全帶、安全繩等防護用品。6.4.6對將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6.4.7對將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人員身體檢查,有禁忌者,禁止入內作業。6.4.8
15、準備必要的防火器材(消防器材)6.4.9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程。6.4.10安排訓練有素的專職人員進行空間氣體檢測,并作好詳細記錄。6.4.11施工現場安全監護人員不能少于2人。第八節 應急救援組織措施 針對本工程特點,開工前制定詳細的應急救援組織措施,方可保證工程順利施工。1、應急救援機構及職責1.1、機構組成指揮:吳俊儒副指揮:鄧武權成 員:何燦、陳潔靈、黎家輝、宋光強、及施工隊10人1.2、機構職責執行國家有關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法規和政策。分析事故特點,制定事故救援措施和方案。負責向上級做事故及救援報告。發生事故后,負責救援工作的組織、指揮向救援部門發出各種救援行動指令。 為救援配備必要的
16、救援物資、交通、通訊保障。 發生事故時,保證救援車輛、人員救援疏散的安全,暢通。 建立健全應急救援檔案。1. 3、機構人員的職責指揮:負責組織項目部的應急救援。副指揮:按照指揮的指令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并在發生事故時迅速召集應急救援人員到事故現場實施救援。2、突發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生產安全事故一保護現場一控制事態一組織搶救一疏導人員一調查了解事故情況及傷亡情況一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3、現場突發事件應急措施用配備運輸小車將人員搶救至地面并立即撥打120在120趕到之前將,將其胸部衣物解開,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搶救人員雙手對其胸外心臟進行按壓,按壓要均勻有節奏。人員恢復自行呼吸功能后立即氧氣袋進行輸氧。4、 應急搶救物資序號名稱單位數量1 急救箱套22 氧氣袋副23 呼吸器副244 溝內運輸小車部15 對講機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