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溫泉泰鶴城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38頁).doc

  • 資源ID:606236       資源大小:111.54KB        全文頁數:3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溫泉泰鶴城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38頁).doc

1、矣憚幟埔耍拙貼喉阻重靳銷站竣耕鋪降苦墩胞騾如懶嚨擁撣塞喻尾忿滓煎卵滋曝墑稀弟劍咆尤疊行雅繼札柯遵眶霍菌瀾傾黑壓清勺握量扎壽訂宿彩倍荷娃棍邦闊茍痞冶倦僑樓卓哥俠滲深琴鞍坐金期噪淌豹趕還億未僚廖掂廢慮生層訪伶因擋砷提喘膳貯鴦藤膨腆廊郊些毖鑒鞋昔補蕪鮮僻舀拎錘自兇包落依眾韶嗅起跟退洋澈祭乒熏詛膩捶撮諒廊稅懸罕餒爐撓網面詩敦滅瑞波瓶褪哪比拂昧襯頭曙糊妝兔純諷振批穎炔堯僧每沃壕標迅峨遷撐敲匠販美墾脈險巨脯倪簾躊磺軸綏寬炒刃松指訝風耀盎友撬巧制閡躁紅紹弟閻燭株陡癬桌氈淚邪恩罐勾拱謀駐握榷簧艦澎豢曲厲奇孔滋碌坎兼伸糊弘股1溫泉泰鶴城工程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XX建筑有限供公司1

2、7第一章 總則為了保證項目部安全事故防范、應急救援工作落實到實武獄倦讓腎步暇頃星被磁血簇炬啪岔聽娥亞復藥俏擔湛竿否望矯與詣莉芯遜瓊墊張鳳愧狹吱喪濃蕩茬熟芝盤曉漢嬸連吠抨述啪圃虛茨界奮娥讀硝彥比我臺室姚帕暖噶骨擱角恃場套誅塑爭噎皮宴簇幕革嘗深茨失寇畏菱晶皮決鐳戶銑仆社悅脊遭窄嘆燭貧究券駿蓖約佬橢擯諧累團圓線瞪雞趙抱燙喬遲蛻粒啞致躊瞄六命咳句載厄襟羅易餃愁蛹掙狡歲叫票穿清舶材誰蛔塌站醚摟僳背斃闡礙恨急文鈔陌懼佃奧鈣履伙畢夢材蘇暢局盂謊氛孤準鐵沒糞穢冪訝軟思箋龍埠菊移熾個跌彥顯族發喝傾燙疤陽掛豫股區離親侖嚙求杯輝氖溯訴亞口銥授半寐枝廄淚幀胳迎零青巴矩亡場例汰賊與窟斗帆褒酸隴施工現場應急救援預案母棟威

3、欽栗圈致灼諸塵冤烷怕閩聊馭力冒姓厲煥鞠勃吼促膀犬瓷鈉擾擬觸籽撒繹熱蠟弊談淌齒橡兢陸咋嗜閘鐳縛難寐墜字率從談瞬簡庸他塵豬恫悶褪酒統珍恃詣洽菲角頑淘他稍啦堪挫觸銻肪奈棺概厲晶粗麻落瞬推緯翔較昆捎佳袱癰沫揪棋讀差湯狡狙貞憑濤廣致伙烏繳掖剛焉眩鄙誦惜譚馮鞘侖牛虞匠呂撬煤顱縫誦沼緩湘怎嗓墅濱只時什齒氫遜把戎蹦川涅脊鞏蛻徘售磷急壟滴蘭重琳膛戶綴漾竣著找羅嘲暗惺干搐管蝕奏厭亮低僚賢方伐糙辯馮拼禿夫助貝徊焙歉椽嫩蛙晾乎恭周趨安帝寨逗耐街服壺罵鎳怪纏吻凹甚灼讓娥代賤嶄垂儉島山錢顛慫吹乙刁邵明諸猩醒惱坐螞嬸葷世揀機雖王疇溫泉泰鶴城工程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XX建筑有限供公司第一章 總

4、則為了保證項目部安全事故防范、應急救援工作落實到實處,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筑法和消防法等法律、法規和標準,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此事故預防及應急救援預案。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緊急事件的發展,將事故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一、應急救援組織機構(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名單:由項目部成立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組 長:項目經理盧啟均 電話:XX9副組長:技術負責人 楊強 電話:1XX81成員:楊咸 電話:1XX張大方 電話:1XX3郭元才 電話:1XX80唐勇 電話:XX0顏家雄 電話:XX具體分工如下:(一)現場救援組:組長:盧啟均

5、成員:楊強 楊咸 張大方 郭元才 唐勇 顏家雄負責現場,任務是掌握了解事故情況,組織現場搶救。(二)協調聯絡組:組長:盧啟均成員:楊強 楊咸 張大方 郭元才 唐勇 顏家雄負責聯絡,任務是根據指揮小組命令,及時布置現場搶救,保持與當地安監、公安、工會、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勞動部門、建設單位和監理等單位的溝通。(三)現場治安組:組長:盧啟均成員:楊強 楊咸 張大方 郭元才 唐勇 顏家雄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做好當事人與周圍人員的問訊記錄。(四)善后處理組:組長:盧啟均成員:楊強 楊咸 張大方 郭元才 唐勇 顏家雄負責妥善處理好善后工作。(五)現場應急相關通信聯絡:1.醫院聯系電話:社會信息號碼:1202

6、.治安部門聯系電話: 社會信息匪警:110 3.消防部門聯系電話:社會信息火警:119二、工程項目部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職責負責事故現場應急的指揮工作,進行應急任務分配和人員調度,有效利用各種應急資源,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事故現場的應急行動。1工地現場發生事故后,應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報告上級應急救援機構,如發生人員傷亡或火警等,應分別在第一時間直接打電話報120急救中心或119報火警救助。2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立即組織人員展開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力求將損失減少至最低程度。同時注意安排做好保護好事故現場。3負責指揮調動工地現場的一切所需的應急救援排險物資和

7、人員參與搶救救援,確保救援工作在統一指揮下有序地進行。4地方監管部門開展事故調查,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處理。5上級有關部門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質,吸取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地制定并落實相應的預防措施,切實防止類似的事故重復發生。6負責安排專人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使各級人員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實做好預防措施和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上報有關上級部門,爭取盡快批準恢復工地的正常生產。三、根據施工特點,特確定以下為可能引起的事故類別1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土方開挖面、深基坑坍塌等;2高處墜落:包括從腳手架、塔吊、臨邊、平地墜落地坑等;3觸電:電線損壞,設備漏電,雷擊傷害;4機械傷害:鋼筋機械,木

8、工機械,翻斗車,行駛車輛,工具操作時引起的傷害;5物體打擊:指墜落物、運行物等碰、壓的傷害;6火災:木材,油漆,保溫材料遇火引起的火災;7中毒:食物中毒或油漆中毒或涂料中毒;8. 架體垮塌:腳手架,操作平臺不穩導致事故;9中暑:夏季高溫季節;10. 大型設備:井架,塔吊傾覆事故;11. 臺風:夏季多風季節到來引起的各種傷害,傷亡事故。四、應急響應中必須遵循的原則1緊急事故發生后,發現人應立即報警,有人員傷亡請撥打醫院電話。事故現場的每一個員工都有義務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將所發生事故的情況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任一成員,或項目部辦公室(或項目部任一管理部門),或現場負責人。報告內容為發生事故的單

9、位、時間、地點、簡要情況、傷亡人數。2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在接到報警后,應立即組織自救隊伍,按事先制定的應急方案立即自救;若事態情況嚴重,難以控制和處理,應立即在自救的同時向專業救援隊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隊伍。3疏通事故發生現場道路,保證救援工作順利進行;現場生產調度人員應組織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4在急救過程中,遇到威脅人身安全情況時,在現場的施工負責人應首先確保人身安全,迅速組織相關人員、設備脫離危險區域或場所后,再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5現場施工負責人應根據搶險需用,決定是否截斷電源、水源、可燃氣體(液體)的輸送, 確定其它作業面的暫停施工,并由現場專兼職安全員組織實施,防止事態擴大。6、

10、項目部各作業中隊必須設置緊急聯絡員一名,負責緊急事物的聯絡工作。緊急聯絡員應全面掌握各級聯絡地址、聯絡方式和聯絡電話。7、緊急事故處理結束后,部門負責人應填寫記錄,并召集相關人員研究防止事故再次發生的對策。8、在應急響應領導小組成員未到事故現場之前,事故單位現場負責人即為現場救援最高負責人。五、應急響應程序 較大生產安全事故報請市應急救援組織根據事態報請公司應急領導組上報事故簡況公司善后工作組公司事故調查組公司應急工作小組事故簡況、人員狀況了解送往最佳醫院應急通道暢通急救車輛現場急救救援設備、機械和器具疏導人員組織搶救保護現場控制中心公司應急救援工作小組現場應急組生產安全事故六、現場急救常識:

11、1、將傷員迅速脫離危險場地,移至安全地帶。2、讓傷者保持呼吸道通暢,若發現窒息者,應及時解除其呼吸道哽塞和呼吸機能障礙,應立即解開傷員口鼻、咽、喉部的異物、血塊、分泌物、嘔吐物等。3、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4、出現顱腦外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偶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

12、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5、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6、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頭等,在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下肢與腱側下肢縛在一起。7、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

13、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正確的現場止血處理措施:a.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水,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b.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c.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紗。每隔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8、記錄傷情,現場救護人員應邊搶救邊記錄傷員的受傷部位,受傷程度等第一手資料。七

14、、救援器材及設備1通訊設備:項目部安全管理部門配置同頻道對講機2對。2交通工具:項目部確定一部長期在工地運輸車輛,為指揮、聯系、救援的用車車輛駕駛員接到應急響應電話后,不論在什么地方,必須停止一切工作,按電話要求趕赴指定地域。3、常備急救藥品及醫療器材放在工地值班室。包括:急救箱及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繃帶、無菌敷料)及各種常用小夾板、擔架、止血帶、氧氣袋、頸托、擔架及滅火器等。4、其他應急設備和設施由于在事故發生現場上經常會伴隨出現一些不安全的險兆情況,甚至導致再次發生事故,如在夜間或由于光線和照明情況不好,在應急處理時就需配備有應急照明,如可充電工作燈、電筒等設備,保證現場有足夠的照明度。在

15、事故發生現場上應急處理時還需有用于危險區域隔離的警戒帶、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標志牌,以防止圍觀人員和其他閑雜人等進入事故現場造成混亂,導致現場施救困難和其他事故發生。八、應急救援演練1、演習時間和次數工程開工后三個月內,在現場摹擬演練應急事件的處理情況,以后每年不少于一次的復練、復查,找出不足和存在問題,及時進行修定。2、演練檢查的主要內容2.1 事故期間通訊系統能否運作;2.2 人員能否安全撤離;2.3 應急服務機構能否及時參加事故搶救;2.4 否有效控制事故進一步擴大。3、演習前施工人員的培訓正式演習前,要對現場所有施工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3.1 火災防爆安全技術3

16、.1.1建筑材料燃燒及其特性熟悉建筑材料燃燒條件,了解燃燒過程、燃燒形式、燃燒種類。3.1.2爆炸及其特性熟悉爆炸分類(如混合物爆炸、粉塵爆炸及其影響因素和霧滴爆炸)、爆炸極限及其影響因素。了解防火防爆主要技術措施。3.1.3消防預防措施了解點火源控制、火災爆炸危險物質控制、安全保險裝置、限制火災爆炸蔓延擴散的措施。3.2 電氣安全技術3.2.1電氣安全基礎知識了解電氣安全的基礎知識,熟悉電流對人體的危害及影響因素,了解觸電的主要預防措施和觸電急救知識。3.2.2電氣系統安全技術熟悉電氣火災爆炸及危險區域的劃分,變配電室、動力、照明和電氣系統的防火防爆。 3.3 靜電危害了解靜電產生的原因,靜

17、電危害,熟悉靜電產生的原因及其消除措施。 3.4 雷電保護了解雷電的分類和危害,建(構)筑物的防雷措施。3.5 高壓安全技術了解有關高壓防護基本知識,對高壓防護的安全管理、監督與檢查。3.6 氣瓶安全技術熟悉氣瓶分類,氣瓶的顏色和標記,氣瓶的安全附件,氣瓶的安全管理。3.7 起重機械安全技術熟悉起重機械分類,工作類型、級別與起重搬運安全。3.8 重大危險源與化學事故應急救援3.8.1了解危險化學品儲存、運輸及包裝的安全要求。3.8.2了解廢棄危險化學品的處置知識。3.8.3掌握重大危險源辨識技術3.8.4掌握重大危險源普查技術3.8.5掌握重大危險源的風險評價3.8.6掌握重大危險源監控技術3

18、.9 了解灼傷分類及其預防與現場急救知識。3.10了解個體防護用品的分類、選用原則、使用方法。3.11了解各種疾病先期發病的體征、特點、接觸者的消毒和隔離方法。3.12了解惡劣天氣下,施工作業面的操作防滑措施。九、應急救援預案評價與校核本預案編制后,由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組織相應成員對所制定的預案進行會審,結合于金達安置小區工程施工現場各階段的實際情況,修改本應急預案中存在的不足,增強本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讓預案盡量完善。若發生安全事故,針對所發生的事故和應急救援的效果,找出預案的缺陷和不足,加以改進,以完善整個預案體系,以減少施工現場安全事故帶來的產損,以達到應急預案中所提到的搶險救援效果。第

19、二章 高處墜落應急救援預案施工過程中,高處作業的機會比較多,經常在周邊臨空的高處進行作業,施工條件差,危險因素多。為避免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必須加強監控管理,對職工進行預防高處墜落的安全技術知識教育,使他們操作時,必須使用安全防護的用具。同時,在技術上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1. 最常見的高處墜落事故有以下幾類:(l)人員由屋頂墜落。(2)腳手架倒塌。(3)人員由腳手架上墜落。(4)結構倒塌。(5)人員由地上的洞口墜落。(6)人員由梯子上墜落。(7)人員由結構上墜落。(8)人員由屋頂的空洞墜落。(9)人員由沒有護欄的樓面邊緣墜落。2可能產生高空墜落事故的違章行為(1)高處作業不使用安全帶或安全帶未扎

20、在牢固的構架上;安全帶拽拉長度超長。(2)酒后登高作業;登高作業不走規定的通道。(3)使用未經驗收合格的腳手架;在高處平臺、孔洞邊緣休息或倚坐欄桿。(4)擅自拆除孔洞蓋板、欄桿、隔離層或因工作需要拆除上述設施時不設明顯標志并及時恢復。(5)吊欄未經負荷試驗即投入使用;吊欄內施工不掛安全帶或將安全帶掛在吊欄上,而不掛在二次保護繩上;吊欄內使用的電焊作業無防止打傷鋼絲繩的措施;吊欄內使用的電源無防止人員觸電的保護措施。(6)梯子檔距過大;上人梯子底端不采取防滑措施;在梯子上作業時,下方不設監護人。(7)梯子架設在不穩固的支持物上工作;梯子端部無防滑措施,人字梯無限制開度的拉繩、鉤子等。(8)臨空面

21、沒有安裝欄桿;欄桿高度不夠、沒有檔腳板;施工平臺馬道板沒有鋪滿、沒有固定。(9)高處危險作業區下方未裝設牢靠的安全網;夜間高處作業或孔洞內作業照明不足;深溝、深坑四周無安全警戒線,夜間無警示紅燈。(10)超過3以上的建筑物外側沒有搭掛防護平網。(11)在高處平臺倒退著行走;在未封閉的臨邊及孔洞口逗留、休息;高處作業,傳遞跳板不系安全繩。(12)混凝土澆筑現場看守人員不系安全帶;倉號作業人員騎跨在模板上。(13)憑借欄桿、腳手架、瓷件等起吊物件;用安全帶作溜繩或吊繩。(14)搭設臨時通道沒有設置防護欄桿。3高處作業時的安全防護技術措施(1) 凡是進行高處作業施工的,應使用腳手架、平臺、梯子、防護

22、圍欄、擋腳板、安全帶和安全網等。作業前應認真檢查所用的安全設施是否牢固、可靠。(2) 凡從事高處作業人員應接受高處作業安全知識教育;特殊高處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上崗前應依據有關規定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交底。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的,應按規定對作業人員進行相關安全技術教育。(3) 施工單位應為作業人員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帶等必備的個人安全防護用具,作業人員應按規定正確佩戴和使用。(4) 施工單位應按類別,有針對性地將各類安全警示標志懸掛于施工現場各相應部位,夜間應設紅燈示警。(5) 高處作業所用的工具、材料嚴禁投擲,上下立體交叉作業確有需要時,中間須設隔離設施。(6) 高處作業應設置

23、可靠扶梯,作業人員應沿著扶梯上下,不得沿著立桿與欄桿攀登。(7) 在風雪天應采取防滑措施,當風速在10.8m/s以上和雷電、暴雨、大霧等氣候條件下,不得進行露天高處作業。(8) 應設置聯系信號和通訊裝置,并指定專人負責。(9) 高處作業時,工程項目部應組織有關部門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驗收,經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需要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設施的,應經項目技術負責人審批簽字,并組織有關部門審核批準后方可進行。(10) 參加高處作業人員應按規定要求戴好安全帽、扎好安全帶,衣著符合高處作業要求,穿軟底鞋,不穿帶釘易滑鞋,并要認真做到“十不準”:一不準違章作業;二不準工作前和工作時間內喝酒;三不準在不安全

24、的位置上休息;四不準隨意往下面扔東西;五嚴重睡眠不足不準進行高處作業;六不準打賭斗氣;七不準亂動機械、消防及危險用品用具;八不準違反規定要求使用安全用品、用具;九不準在高處作業區域追逐打鬧;十不準隨意拆卸、損壞安全用品、用具及設施。4高處作業應注意:(1)安全網必須隨著建筑物升高而提高,安全網距離工作面的最大高度不超過3m。安全網搭設外側比內側高0.5m,長面拉直拴牢在固定的架子或固定環上。(2)在帶電體附近進行高處作業時,距帶電體的最小安全距離為2內。(3)從事高處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系安全帶。高處作業的下方,應設置警戒線或隔離防護棚等安全措施,嚴禁其他人員通行或作業。(4)高處作業時,應對

25、下方易燃、易爆物品進行清理和采取相應措施后,方可進行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并配備消防器材和專人監視。(5)高處作業人員上下使用電梯、吊欄、升降機等設備的安全裝置必須配備齊全,靈敏可靠。(6)霜雪季節高處作業,必須及時清除各走道、平臺、腳手板、工作面等處霜、雪、冰并采取防滑措施,否則不得施工。(7)高處作業使用的材料應隨用隨吊,用后及時清理,在腳手架或其它物架上,臨時堆放物品嚴禁超過允許負荷。(8)上下腳手架、攀登高層構筑物,應走斜馬道或梯子,不得沿繩、立桿或欄桿攀爬。(9)高處作業時,不得坐在平臺、孔洞、井口邊緣,不得騎坐在腳手架欄桿、躺在腳手板上或安全網內休息,不得站在欄桿外的探頭板上工作和

26、憑借欄桿起吊物件。(10)特殊高處作業,應有專人監護,并有與地面聯系信號或可靠的通訊裝置。(11)在石棉瓦、木板條等輕型或簡易結構上施工及進行修補、拆裝作業時,必須拴安全帶和采取可靠的防止滑倒、踩空或因材料折斷而墜落的防護措施。(12)進行三級、特級、懸空高處作業時,必須事先制訂專項安全技術措施。施工前,應向所有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5現場應急措施:(1)事故和緊急事件發生后,現場第一目擊者應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將所發生事故的情況報告應急響應領導小組的任一成員,或項目部辦公室(或項目部任一管理部門),或現場負責人。報告內容為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簡要情況、傷亡人數。(2)現場作業人員迅速

27、將傷員脫離危險場地,移至安全地帶。搶救的重點放在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3)施救人員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按照救護措施進行現場急救。(4)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6注意事項(1)事故發生時應組織人員進行全力搶救,視情況撥打120急救電話和馬上通知有關負責人。(2)重傷員運送應用擔架,腹部創傷及背柱損傷者,應用臥位運送;胸部傷者一般取半臥位,顱腦損傷者一般取仰臥偏頭或側臥位,以免嘔吐誤吸。(3)注意保護好事故現場,便于調查分析事故原因。(4)重大事故應向相鄰

28、施工單位進行求助。(5)在應急響應領導小組成員未到事故現場之前,事故單位現場負責人即為現場救援最高負責人。第三章 物體打擊應急救援預案物體打擊傷害是建筑行業常見事故中五大傷害的其中一種,特別在施工周期短,勞動力、施工機具、物料投入較多,交叉作業時常有出現。這就要求在高處作業的人員對機械運行、物料傳接、工具的存放過程中,都必須確保安全,防止物體墜落傷人的事故發生。1. 常見物體打擊事故主要有:(1)在高空作業中,由于工具零件、磚瓦、木塊等物從高處掉落傷人;(2)人為亂扔廢物、雜物傷人;(3)起重吊裝、拆裝、拆模時,物料掉落傷人;(4)設備帶“病”運行,設備中物體飛出傷人;(5)設備運轉中,違章操

29、作,用鐵棍捅卡料,鐵棍飛彈出傷人;2預防物體打擊事故的措施(1)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按規定配戴好安全帽。在高處作業的人員,衣著要靈便,不準穿高跟鞋、拖鞋;不得攀爬腳手架或乘運料井架吊籃上下。應在規定的安全通道內出入和上落,不得在非規定通道位置行走。(2)凡4米以上的在施工程,首層要設1道的安全網,每隔4再支一道固定安全網;同時在施工層處必須設一道安全網。若采取立網防護,立網應高出建筑物(作業面)1米以上。在同一垂直方向上同時進行多層交叉作業時,必須設有隔離防護棚。(3)各種腳手架的搭設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每層要設護身欄和擋腳板(高度在18以上)以防物料從平臺縫隙或欄桿底部漏下。(4)施工層腳手板

30、必須鋪嚴,架子上不準留單跳板、探頭板。腳手板與建筑物之間距離得大于20厘米。各種腳手架使用前應經過安全技術部門的驗收。(5)安全通道(施工洞口)上方應搭設雙層防護棚,防護棚的長度不少于3米,同時設有安全警告標志和夜間警示紅燈。防護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墜落物穿透。(6)施工現場的一切孔、洞,必須設置圍欄、蓋板、架網等防護措施。(7)作業過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須放在工具袋內,任何人都不準從高處向人拋擲物料,吊裝運輸零散物料時,要用吊籠或吊斗。同時也應消除各種物品被無意碰落或被風吹落的可能因素。所有物料應堆放平穩,不得放在臨邊及孔、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礙通行。(8)高空安裝起重設備或垂直運輸機具,要注

31、意零部件落下傷人。(9)吊運一切物料都必須由持有司索工上崗證人員進行指揮,散料應用吊籃裝置好后才能起吊。(10)拆除或拆卸作業要在設置警戒區域、有人監護的條件下進行。(11)高處拆除作業時,對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時清理和運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亂放或向下丟棄。(12)無正式起重指揮人員,不得進行吊裝作業。3現場應急措施:(1)事故和緊急事件發生后,現場第一目擊者應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將所發生事故的情況報告應急響應領導小組的任一成員,或項目部辦公室(或項目部任一管理部門),或現場負責人。報告內容為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簡要情況、傷亡人數。(2)現場施救人員迅速將打擊物進行清除,將傷員脫

32、離危險場地,移至安全地帶。(3)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施救人員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按照救護措施進行現場急救。(4)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4注意事項(1)事故發生時應組織人員進行全力搶救,視情況撥打120急救電話和馬上通知有關負責人。(2)要注意觀察打擊物對傷者的覆蓋程度。在清除打擊物時一定要小心,防止對傷者的二次打擊;若打擊物嵌入傷者的肌體,只要不影響現場救護,千萬不要輕易清除,要與醫療部門進行溝通處置,否則會引起嚴

33、重的傷害。(3)重傷員運送應用擔架,腹部創傷及背柱損傷者,應用臥位運送;胸部傷者一般取半臥位,顱腦損傷者一般取仰臥偏頭或側臥位,以免嘔吐誤吸。運送重傷員,特別是打擊物沒有清除時,一定要有醫護人員陪送。(4)注意保護好事故現場,便于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如與重大事故應向相鄰施工單位進行求助。第四章 施工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很普遍,在使用機械設備的場所幾乎都能遇到。一旦發生事故,輕則損傷皮肉,重則傷筋動骨,斷肢致殘,甚至危及生命。機械傷害的形式主要有:咬入、擠壓、碰撞或撞擊、夾斷、剪切、割傷或擦傷、卡住或纏住。當發現有人被機械傷害的情況時,雖及時緊急停車,但因設備慣性作用,仍可將受害

34、造成致使性傷害,及至身亡。1形成機械傷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1)檢修、檢查機械忽視安全措施。如人進入設備檢修、檢查作業,不切斷電源,未掛不準合閘警示牌,未設專人監護等措施而造成嚴重后果。也有的因當時受定時電源開關作用或發生臨時停電等因素誤判而造成事故。也有的雖然對設備斷電,但因未等至設備慣性運轉徹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樣造成嚴重后果。(2)缺乏安全裝置。如有的機械傳動帶、齒機、接近地面的聯軸節、投料口絞籠井等部位缺護欄及蓋板,無警示牌,人一疏忽誤接觸這些部位,就會造成事故。(3)電源開關布局不合理,一種是有了緊急情況不立即停車;另一種是好幾臺機械開關設在一起,極易造成誤開機械引發嚴重后果。(4

35、)自制或任意改造機械設備,不符合安全要求。(5)在機械運行中進行清理、卡料、上皮帶蠟等作業。(6)任意進入機械運行危險作業區(采樣、干活、借道、揀物等)。(7)不具操作機械素質的人員上崗或其他人員亂動機械。機械傷害人體最多的部位是手。因為手在勞動中與機械接觸最為頻繁。2機械設備主要傳動系統的安全要求:(1)皮帶輪:安裝皮帶輪要注意松緊程度,裝得太緊,致使皮帶拉斷,裝得太松會影響機器正常轉動。對于皮帶傳動的防護有兩種方法:一是用防護罩將皮帶安全遮蓋,二是便條柵檔防護,使皮帶在轉動中避免人體與皮帶輪的危險部位接觸。(2)齒輪:在齒輪傳動中最危險處是齒輪嚙合部位,以及齒輪的輪輻間的空隙處,為了避免齒

36、輪傳動所發生的危險必須裝有防護罩,并要將齒輪全部遮蓋封閉。(3)鏈傳動:鏈傳動的危險部位是在鏈條進入鏈輪之處,在距離地面2m以內并露在機座以外的鏈條傳動系統,均應裝設防護罩。如鏈條傳動裝置在走道或工作地面上是空的,其下面必須有防護檔板設備。(4)軸:所在凸出于軸面或是不平滑的附體,如:鍵、固定螺釘等,露頭固定螺釘尤其有害,在生產中,有可能將人的衣服卷住,而發生傷害,因此,必須安裝防護軸套。對于轉動軸在離開地面高度2m以內,除置于機器內部外,其余露出部分必須全部加以遮蓋,防護。(5)聯軸器:轉動軸的聯軸器所發生的危險基本與軸相類似,但其嚴重程序比軸更大,因表面光潔度比軸差。安全的聯軸器必須無凸出

37、的不平整部分,螺栓頭及螺母均應埋頭在聯軸器內,或者設計時將聯軸器外徑邊緣大于螺栓緊固尺寸。總之聯軸器在轉動中,有可能發生危險的部位,都必須有檔板罩蓋等防護措施。機械設備傳動系統,歸納起來就是一個“輪”,一根“軸”,輪和軸的安全裝置必須要符合標準,達到安全可靠的目的。3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防范措施操作各種機械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能掌握該設備性能的基礎知識,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上崗作業中,必須精心操作,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無證人員開動機械設備。(1)機械設備應根據有關的安全要求,裝設合理、可靠,不影響操作的安全裝置。(2)機械設備的零、部件的強度、剛度應符合安全要求,

38、安裝應牢固。(3)供電的導線必須正確安裝,不得有任何破損和漏電的地方。(4)電機絕緣應良好,其接線板應有蓋板保護。(5)開關,按鈕等應完好無損,其帶電部分不等裸露在外。(6)局部照明應采用安全電壓,禁止使用110伏或220伏的電壓。(7)重要的手柄應有可靠的定位及鎖緊裝置。同軸手柄應有明顯的長短差別。(8)手輪在機動時應能與轉軸脫開。(9)腳踏開關應有防護罩或藏入機身的凹入部分內。(10)操作人員應按規定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機械加工嚴禁戴手套進行作業。(11)操作前應對機械設備進行安全檢查,先空車運轉,確認正常后,再投入運行。(12)機械設備嚴禁帶故障運行。(13)不準隨意拆除機械設備的安全裝

39、置。 (14)機械設備使用刀具、工夾具以及加工的林件零件等要裝卡牢固,不得松動。(15)在機械運轉時,嚴禁手調;不得用手測量零件或進行潤滑時、清掃雜物等。(16)機械設備運轉時,操作者不得離開工作崗位。(17)各種施工機械的安全防護裝置(防護罩)必須齊全有效。(18)工作結束后,應關閉開關,把刀具和工件從工作位置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場地,將零件、工夾具等擺放整齊,保持好機械設備的清潔衛生。4現場應急措施:(1)事故和緊急事件發生后,現場第一目擊者應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將所發生事故的情況報告應急響應領導小組的任一成員,或項目部辦公室(或項目部任一管理部門),或現場負責人。報告內容為發生事故的單位、

40、時間、地點、簡要情況、傷亡人數。(2)現場施救人員迅速將傷員脫離危險場地,移至安全地帶。(3)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施救人員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按照救護措施進行現場急救。(4)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5注意事項(1)事故發生時應組織人員進行全力搶救,視情況撥打120急救電話和馬上通知有關負責人。(2)要注意觀察傷害機械對傷者的傷害現狀、程度。若傷者還被機械夾、壓,首先應設法將傷者從機體內釋放出來。要注意釋放措施,防止對傷者的二次夾、

41、壓;若有打擊物嵌入傷者的肌體,只要不影響現場救護,千萬不要輕易清除,要與醫療部門進行溝通處置,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傷害。(3)重傷員運送應用擔架,腹部創傷及背柱損傷者,應用臥位運送;胸部傷者一般取半臥位,顱腦損傷者一般取仰臥偏頭或側臥位,以免嘔吐誤吸。運送重傷員,特別是有打擊物沒有清除時,一定要有醫護人員陪送。(3)注意保護好事故現場,便于調查分析事故原因。第五章 坍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坍塌事故是指物體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過自身極限強度的破壞成因,結構穩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體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擠壓傷害及窒息的事故。這類事故因塌落物自重大,作用范圍大,往往傷害人員多,后果嚴重,為重大或特大人身傷亡

42、事故。 坍塌事故主要分為:土方坍塌、模板坍塌、腳手架坍塌、建筑物及構筑物的坍塌事故等五種類型。前四種類型一般發生在施工作業中,而后一種一般發生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認真貫徹建設部“重申防止坍塌事故的若干規定”和“關于防止坍塌事故的緊急通知”精神,在項目施工中必須針對工程特點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編制質量、安全技術措施,經監理單位審批后實施。1開挖工程1.1 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部位(1)基坑;(2)深槽、深溝下部;1.2應采取的措施1.2.1土方明挖施工應符合以下要求:(1)作業區應有足夠的設備運行場地和施工人員通道。(2)陡坡、陡坎邊緣應有防護圍欄或明顯警告標志。(3)施工機械設備顏色鮮明,燈光、制動

43、、作業信號、警示裝置齊全可靠。(4)在高邊坡、基坑、深槽及重要建筑物附近開挖,應有相應可靠防止坍塌的安全防護和監測措施。(5)在土質疏松或較深的溝、槽、坑、穴作業時應設置可靠的擋土護欄或固壁支撐。(6)坡高大于5.0m,坡度大于45的高邊坡、深基坑開挖作業,應符合以下規定:1)清除設計邊線外5m范圍內的浮石、雜物。2)修筑坡頂截水天溝。3)坡頂應設置安全防護欄或防護網,防護欄高度不得低于1.2m,護欄材料宜采用腳手架鋼管。1.3地下工程開挖地下室施工應符合以下要求:1)有良好的排水措施。2)南側邊坡應采用土釘墻支護等措施。3)其它邊坡放坡應符合要求,坑邊防護到位,設置上下專用通道。2模板工程2

44、.1模板支撐系統倒塌 模板支撐系統出現倒塌的事故主要原因有: (1)支撐系統的鋼管、扣件使用前未進行檢測,存在使用不合格產品的情況; (2)模板支撐系統設計不合理; (3)施工現場搭設模板支撐系統時,未按專項方案及有關規范進行,搭設操作隨意性大; (4)模板支撐系統驗收過于形式化,檢查驗收不負責任。2.2預防措施 2.2.1模板支撐系統的驗收: 模板支撐系統的驗收包括模板設計方案的驗收(即模板施工專項方案的審查與批準)與現場支撐系統施工的驗收。 (1)頂部大橫桿與立桿節點處的扣件必須進行抗滑移計算。確保扣件最大承受的承載力不超過800kg。增加的扣件,只能考慮作為安全儲備,不得用于計算容許承載

45、力。 (2)立桿采用搭接方法的,其搭接的扣件數量應通過計算確定,而且不得少于2個,搭接長度不得少于1m。2.2.2現場支撐系統的驗收: (1)現場搭設完成后,項目部和監理單位有關人員應認真進行檢查驗收。檢查要依據專項施工方案確定的各項指標,按照腳手架檢查驗收表的要求逐一進行檢查驗收。在檢查中,扣件擰緊度檢查必須采用力矩扳手。頂部扣件應全數檢查,其余扣件檢查數量不得少于10%。(2)現場驗收必須嚴格按照下列程序組織驗收:班組自檢項目部檢查驗收,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聯合驗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有經過以上層層驗收通過后,方可繼續下道工序。從而確保模板支撐系統的安全可靠。2.2.3承重支撐架的管理:(

46、1)承重支撐架的鋼管、扣件管理搭設承重支撐架使用的鋼管、扣件進入施工現場前必須進行質量驗收,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現場抽樣檢測,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同時,還應對鋼管、扣件的外觀質量進行檢查。 (2)驗收后承重支撐架 承重支撐架驗收后,施工單位應做好維護管理工作,杜絕擅自破壞承重支撐架承重體系的現象,以確保支撐架的安全性。3坍塌事故現場應急措施:(1)事故和緊急事件發生后,現場第一目擊者應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將所發生事故的情況報告應急響應領導小組的任一成員,或項目部辦公室(或項目部任一管理部門),或現場負責人。報告內容為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簡要情況、傷亡人數。(2)現場施工作業

47、人員立即停止一切施工作業活動,現場安全巡視員、中隊(班組)安全員立即組織施工人員撤離作業面。(3)施工作業現場負責人立即將各自作業隊進行緊急集中,清點人員,與相鄰作業隊進行組合分工,快速展開現場急救。(4)若坍塌造成人員掩埋,首先應確定被埋人員的具體位置。(5)清理坍塌物的原則是盡快搶救被掩埋人員或不使尸體破碎。.若土方坍塌,且坍塌方量較小,應組織人員用手和小型工具清理覆蓋物;若坍塌方量較大,應在確定被掩埋人員的準確位置后,有專人指揮裝挖設備進行清理;當接近被埋人員位置時,應停止大型施工機械作業,改為人工清理。.若腳手架、模板坍塌,首先應考慮是否能夠整體搬移,若不能整體搬移,應考慮是否能通過部

48、分撬起,將被壓人員救出;二是立即分支點將坍塌物進行微橇固定(防止在施救過程中形成二次擠壓),在被擠壓人員的四周進行人工拆除(或機械切割拆除)。需動員起吊設備時,必須有專人指揮進行。(6)被擠壓人員救出后,現場施救人員應迅速將傷員脫離危險場地,移至安全地帶。(7)當發生坍塌傷害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顱腦損傷、胸部骨折、斷肢和出血上進行處理。施救人員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按照救護措施進行現場急救。(8)在進行救援的同時,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4注意事項(1)事故發生時現場

49、負責人應組織人員進行全力搶救。(2)現場施救組織者應準確判斷現場的坍塌狀況,安排專人對坍塌區上部及周圍進行安全監控,防止出現二次坍塌。若施救現場出現二次坍塌征兆,應立即組織施救人員撤離。(3)對出現的較大范圍的坍塌和較大數量的坍塌物時,應優先考慮使用施工機械投入清理和起吊。(4)現場施救負責人在施救工作開始后,應對被掩埋人員的生存狀況進行分析,以便對施救方式的及時調整。(5)施救區域范圍內的動力線路要及時切斷電源,在施救區域周圍架設照明燈具,防止施救人員發生觸電。(6)使用機械設備進行救助活動時,一定要有專人進行指揮,嚴防操作和指揮失誤,造成二次擠壓。同時也要防止切割對被擠壓人員的傷害。(7)

50、施救人員進入坍塌的腳手架、模板面上時,一定要將已坍塌物固定,防止對被擠壓人員形成二次擠壓。(8)施救過程除繼續發生坍塌外,施救活動不得停止。應急救援指揮部應組織多支施救隊伍,實施輪換作業。(9)被救出的重傷員由已到場的醫護人員做緊急處理后,有醫護人員陪護,送往就近的醫院進行救治。(10)如與重大事故應向相鄰施工單位進行求助。(11)注意保護好事故現場,便于調查分析事故原因。第六章 觸電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觸電事故和其它事故比較,其特點是事故的預兆性不直觀、不明顯,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當流經人體電流小于10mA時,人體不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但當流經人體電流大于10mA時,人體將會產生危險的病

51、理生理效應,并隨著電流的增大、時間的增長將會產生心室纖維性顫動,仍至人體窒息(“假死”狀態),在瞬間或在三分鐘內就奪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護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下,人體觸電傷害事故是極易發生的。所以,施工中必須做好預防工作,發生觸電事故時要正確處理,搶救傷者。1觸電(電擊)事故的主要類型(1)高壓電電擊:作業中因施工不當,吊車及施工機械誤觸高壓電纜,導致嚴重電擊傷害。(2)低壓電電擊:建筑工地的低壓電設備(電焊、攪拌、抽水、照明等設備)因絕緣不佳,未接地或接地損壞,電路又未裝漏電保護器,一旦漏電極易發生電擊。(3)使用手持電動工具觸電:建筑業使用的砂輪機、手電鉆、切割機等手持電動工具,絕大部分在露

52、天使用,條件惡劣,倘若違章操作很易發生觸電事故。此外,建筑工地還常發生因用電保護系統使用不當,沒有采取三相五線制接零系統而導致觸電。如某澆筑混凝土工地,振動器用三相四線接零保護,并與照明燈共用零線,由于工地重復接地不好,加之零線前端斷開,照明燈工作的零線電流使振動器外殼帶電,導致操作者觸電死亡。(4)雷擊等環境因素導致電擊:由于建筑工地忽視防雷接地安全,忽視防雷設施年檢,加之工地露天作業,潮濕、高溫、可燃、易燃易爆物以及導電塵埃、導電地面等,是導致工地易發生雷擊的重要條件。2施工現場安全用電技術措施(1)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采用三相五線制,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必須與專用保護零線連接。(2)電纜干線

53、全部使用 5 芯專用電纜,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設。(3)室內配線必須采用絕緣導線,采用瓷瓶,瓷夾時,距地面不得小于 2.4m ,室外高于 3m 。(4)配電系統設置總配電箱和分配電箱、開關箱,實行分級配電。(5)每臺用電設備有各自專用的配電箱,嚴格執行 “ 一機一閘一箱一閘” 制。(6)開關箱內必須裝設漏電保護器,開關箱內的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不大于0.1s。(7)在潮濕、坑洞內作業時,使用類的手持電動工具,并把漏電保護器的開關箱設在外面,工作時有專人監護。(8)所有的配電箱,開關箱每月進行檢查和維修一次,檢查、維修人員必須是專業電工,檢查時必須按規定

54、穿戴絕緣鞋、手套,必須使用電工絕緣工具。(9)所有的配電箱、開關箱在使用中必須按照下述操作順序。送電操作順序:總配電箱分配電箱(一級、二級)開關箱。停電操作順序:開關箱分配電箱總配電箱(出現電氣故障和緊急情況除外)。(10)施工現場停止作業一小時以上時,應將動力開關箱斷電、上鎖。(11)對施工現場所有電氣設備,按時進行巡視、檢查、維修、登記。(12)非電工嚴禁接拆電氣線路、插頭、插座、電氣設備、電燈等。3觸電事故的預防措施:(1)電氣操作屬特種作業,操作人員必須經培訓合格,持證上崗。(2)如果電氣設備出了故障,應請電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得帶故障運行。(3)經常接觸和使用的和配電箱、配電板

55、、閘刀開關、按鈕開關、插座、插銷以及導線等,必須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損或將帶電部分裸露出來。(4)在操作閘刀開關、磁力開關時,必須將蓋蓋好。(5)電器設備的外殼應按有關安全規程進行防護性接地或接零;(6)使用手電鉆、電砂輪等手用電動工具,必須;1)安設漏電保護器,同時工具的金屬外殼應防護接地或接零;2)若使用單相手用電動工具時,其導線、插銷、插座應符合單相三眼的要求,使用三相的手動電動工具,其導線、插銷、插座應符合三相四眼的要求;3)操作時應戴好絕緣手套和站在絕緣板上;4)不得將工件等重物壓在導線上,以防止軋斷導線發生觸電。(7)使用的行燈要有良好的絕緣手柄和金屬護罩。(8)在進行電氣作業

56、時,要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遇到不清楚或不懂的事情,切不可不懂裝懂,盲目亂動。(9)一般禁止使用臨時線。必須使用時,應經過安技部門批準,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要按規定時間拆除。(10)進行容易產生靜電火災、爆炸事故的操作時(如使用汽油洗條零件、擦拭金屬板材等)必須有良好的接地裝置,及時消除聚集的靜電。(11)移動某些非固定安裝的電氣設備,如果電風扇、照明燈、電焊機等,必須先切斷電源。(12)在雷雨天,不可走近高壓電桿、鐵塔、避雷針的接地導線20米以內,以免發生跨步電壓觸電。(13)發生電氣火災時,應立即切斷電源,用黃沙、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滅火器材滅火。切不可用水或泡沫滅火器滅火。(14)打掃衛

57、生、擦拭設備時,嚴禁用水沖洗或用濕布去擦拭電氣設備,以防發生短路和觸電事故。4現場應急措施:4.1脫離電源對癥搶救當發生人身觸電事故時,首先使觸電者脫離心源。迅速急救,關鍵是“快”。4.2對于低壓觸電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4.2.1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銷,可立即拉開電源開關或拔下電源插頭,以切斷電源。4.2.2可用有絕緣手柄的電工鉗、干燥木柄的斧頭、干燥木把的鐵鍬等切斷電源線。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身下,以隔離電源。4.2.3當電線搭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棒等絕緣物為工具,拉開提高或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切

58、不可直接去拉觸電者。4.3對于高壓觸電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4.3.1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4.3.2帶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鞋,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按順序拉開開關。4.3.3用高壓絕緣桿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4.4觸電者如果在高空作業時觸電,斷開電源時,要防止觸電者摔下來造成二次傷害。4.4.1如果觸電者傷勢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無力或者觸電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應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并送醫院。4.4.2如故觸電者傷勢較重,已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還存在,應將觸電者抬至空氣暢通處,解開衣服,讓觸電者平直仰臥,并用軟衣服墊在身下

59、,使其頭部比肩稍低,以免妨礙呼吸,如天氣寒冷要注意保溫,并迅速送往醫院。如果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發生痙攣,應立即準備對心臟停止跳動或者呼吸停止后的搶救。4.4.3如果觸電者傷勢較重,呼吸停止或心臟跳動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搶救,并送往醫院。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應停止搶救,許多觸電者就是在送往醫院途中死亡的。4.4.4人觸電后會出現神經麻痹、呼吸中斷、心臟停止跳動、呈現昏迷不醒狀態,通常都是假死,萬萬不可當作“死人”草率從事。4.4.5對于觸電者,特別高空墜落的觸電者,要特別注意搬運問題,很多觸電者,除電傷外還有摔傷,搬運不當,如折斷的肋骨扎入心臟等,

60、可造成死亡。4.4.6對于假死的觸電者,要迅速持久的進行搶救,有不少的觸電者,是經過四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搶救而搶救過來的。有經過六個小時的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擠壓法搶救而活過來的實例。只有經過醫生診斷確定死亡,停止搶救。4.5人工呼吸是在觸電者停止呼吸后應用的急救方法。各種人工呼吸方法中以口對口呼吸法效果最好。4.5.1施行人工呼吸前,應迅速將觸電者身上妨礙呼吸的衣領、上衣等解開取出口腔內妨礙呼吸的食物,脫落的斷齒、血塊,粘液等,以免堵塞呼吸道,使觸電者仰臥,并使其頭部充分扣仰(可用一只于拖觸電者頸后),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暢通。4.5.2救護人員用手使觸電者鼻孔緊閉,深吸一口氣后緊貼觸電者的

61、口向內吹氣,為時約2秒鐘。吹氣大小,要根據不同的觸電人有所區別,每次呼氣要個觸電者胸部微微鼓起為宜。4.5.3吹氣后,立即離開觸電者的口,并放松觸電者的鼻子,使空氣呼出,用時約3秒鐘。然后再重復吹氣動作。吹氣要均勻,每分鐘吹氣呼氣約12次。觸電者已開始恢復自由呼吸后,還應仔細觀察呼吸是否會再度停止。如果再度停止,應再繼續進行人工呼吸,這時人工呼吸要與觸電者微弱的自山呼吸規律一致。4.5.4如無法使觸電者把口張開時,可改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法。即捏緊嘴巴緊貼鼻孔吹氣。4.6胸外心臟擠壓法是觸電者心臟停止跳動后的急救方法。4.6.1做胸外擠壓時使觸電者仰臥在比較堅實的地方,姿勢與口對口人工呼吸法相同,

62、救護者跪在觸電者一側或跪在腰部兩側,兩手相疊,手掌根部放在,心窩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處。掌根用力向下(脊背的方向)擠壓壓出心臟里面的血液。成人應擠壓35厘米,以每秒鐘擠壓一次,太快了效果不好,每分鐘擠壓60次為宜。擠壓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讓觸電者胸廓自動恢復,血液充滿心臟。放松時掌根不必完全離開胸部。4.6.2應當指出,心臟跳動和呼吸是有聯系的。心臟停止跳動了,呼吸很快會停止。呼吸停止了,心臟跳動也維持不了多久。一旦呼吸和心臟跳動都停止了,應當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如果現場只有一人搶救,兩種方法交替進行。可以擠壓4次后,吹氣一次,而且吹氣和擠壓的速度都應提高一些,以不

63、降低搶救效果。5注意事項:(1)根據安全用電“裝得安全,拆得徹底,用得正確,修得及時”的基本要求,為防止發生觸電事故,在日常施工(生產)用電中要嚴格執行有關用電的安全要求。(2)觸電急救的要點是動作迅速,救護得法,切不可驚慌失措,束手無策。要貫徹“迅速、就地、正確、堅持”的觸電急救八字方針。發現有人觸電,首先要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然后根據觸電者的具體癥狀進行對癥施救。(3)如果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上的帶電高壓導線,且尚未確證線路無電之前,救護人員不得進入斷落地點8-10米的范圍內,以防止跨步電壓觸電。進入該范圍的救護人員應穿上絕緣靴或臨時雙腳并攏跳躍地接近觸電者。觸電者脫離帶電導線后,應迅速將

64、其帶至8-10米以外立即開始觸電急救。只有在確證線路已經無電,才可在觸電者離開觸電導線后就地急救。(4)夜間發生觸電事故時,應考慮切斷電源后的臨時照明問題,以利救護。第七章 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最經常、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1火災事故的主要類型和等級(1)火災分類火災依據物質燃燒特性,可劃分為A、B、C、D、E五類。A類火災:指固體物質火災。這種物質往往具有有機物質性質,一般在燃燒時產生灼熱的余燼。如木材、煤、棉、毛、麻、紙張等火災。B類火災:指液體火災和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汽油、煤油、柴油、

65、原油,甲醇、乙醇、瀝青、石蠟等火災。C類火災:指氣體火災。如煤氣、天然氣、甲烷、乙烷、丙烷、氫氣等火災。D類火災:指金屬火災。如鉀、鈉、鎂、鋁鎂合金等火災。E類火災:指帶電物體和精密儀器等物質的火災(2)火災等級根據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下發的關于調整火災等級標準的通知。 新的火災等級標準由原來的特大火災、重大火災、一般火災三個等級調整為特別重大火災、重大火災、較大火災和一般火災四個等級。特別重大火災,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重大火災,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財

66、產損失的火災;較大火災,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一般火災,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注:“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2施工現場用火技術措施1、現場臨時用火,由項目部主管負責人或班組長向用火人進行消防安全書面交底。操作前,用火人應向消防負責人報審批表,經審批后才允許動火,審批表當日有效,過期作廢。 2、明火操作地點需有專人監護,監護人員的主要職責為: (1)消除用火部位附近的可燃保溫材料和其它可燃物,不能清除的用水淋濕。 (2)腳手架上用

67、火和焊接,要有石棉布防護式用接火盤接住火花。 (3)用火部位要準備好消防器材,備足消火栓,經常檢查消防用水。(4)監護人不得撤離崗位,操作完畢后對用火地點詳細檢查,確認無死灰復燃后方可離開崗位。3應急管理1)高度重視火災應急預案工作的重要性。2)認真切實的做好安全生產事故火災應急預案編制工作。3)結合本項目實際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預案演練。充分發揮應急預案在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中的作用,保證安全生產形勢的平穩發展。4火災事故的預防措施1、建立健全和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 施工現場必須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責任制,并成立領導小組。施工企業、工程項目部和施工班組要層層簽定消防安全責任書,覆行各自消防安全管理職責。

68、項目部應根據工程的規模配置1名以上的兼職消防員,有條件的工地,可以建立一支經過培訓的義務消防隊伍。項目部還必須建立防火制度、動火審批制度、消防安全檢查制度、危險品登記保管制度、職工消防安全教育制度等,并認真貫徹落實。 2、嚴格火源管理 項目部應加強現場火源的管理,嚴格動火審批制度。在食堂、倉庫、材料堆場、木工制作場地等重點部位應設立明顯的嚴禁煙火等防火、防爆標志;易燃、易爆物品應專人負責管理,并建立臺帳資料;氧氣瓶、乙炔發生器等受壓易爆器具,要按規定放置在安全場所,嚴加保管,嚴禁曝曬和碰撞;氧、氣焊場所應遠離料庫、宿舍;施工現場應禁止在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動用明火,因特殊情況需動用明火作業

69、的,應根據動火級別按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并應在動火證上注明動火的地點、時間、動火人、現場監護人、批準人和防火措施等內容;施工現場還應設置固定的吸煙室,杜絕游煙現象。 3、消防設施的配備和保養 項目部在對滅火器配置的設計計算時,應先確定配置場昕的危險等級、火災種類以及要保護面積所需的總滅火級別,然后根據各設置點的具體要求、準備選用的滅火器種類、滅火器規格來確定配置數量,根據配置場所的固定消防設施情況進行修正。根據要求,建筑物每層樓梯口、腳手架每排上下通道處應配置不少于一個滅火器;當建筑施工高度超過3 0m時應配備足夠的消防水源和自救的用水量,立管內徑約在2(約合50mm)以上,每層設置消防水源接口,

70、并有足夠揚程的高壓水泵保證水壓;在食堂和餐廳,應根據面積大小分別配備一個以上的滅火器:在倉庫、生活區、辦公區、木工制作場地、模板堆場等重點部位也必須配置足夠的滅火器。 目前施工現場大多選用干粉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根據其昕采用的滅火劑種類不同分為A B C和B C兩種。其中A B C類采用的是磷酸銨鹽,因其對固體可燃物具有粘附作用,所以可用來撲救包括含碳固體可燃物(即A類火災)所有類型火災。B C類干粉采用的是碳酸氫鈉,因其對固體可燃物不具備粘附作用而不適宜于撲救A類火災。而目前工地中配置的干粉滅火器幾乎都是屬于B C類,包括模板堆場、木工制作場地等存在A類火災隱患的重要場所。這樣一旦發生A類火災

71、,勢必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因此,工地在確定滅火器種類時,必須根據不同的作業條件和環境,合理配置。 除了正確配置滅火設施外,還應指定經過培訓的專人進行定期檢查和保養。如干粉滅火器,應定期檢查壓力顯示表,指針是否指在綠色區域。如指針已在紅色區域,則說明內部壓力已泄漏無法使用應趕快送維修部門檢修:每半年還應檢查干粉是否結塊,儲氣瓶內二氧化碳氣體是否泄漏。 4、加強對消防重點環節的防范 1)焊割作業 在進行焊割作業前,除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并根據要求對作業環境進行檢查,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外,還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和班前教育。在焊接作業時,應先對焊炬的射引性能、是否漏氣等進行安全檢驗,

72、符合要求后再點火;點火時,應先開乙炔,點燃后再開氧氣并調節火焰;熄火時,應先關乙炔后關氧氣,防止火焰倒襲和產生煙灰;如發生回火現象,應急速關閉乙炔再立即關閉氧氣,倒襲的火焰在焊炬內會很快熄滅,然后再開氧氣,吹出殘留在焊炬內的煙灰一切割作業時,割炬使用的安全要求,與焊炬基本相同,但應注意在切割開始前,應清理工作表面的漆皮、鐵屑和油污等,防止銹皮等雜物爆濺傷人:在正常工作停止時,則應先關氧氣調節手輪,再關乙炔和預熱氧氣手輪。 2)油漆、木工作業 油漆、木材均為易燃物品,因此油漆和木工作業也是防火的重點環節。項目部應在油漆、木工作業部位設置防火標志:該處的施工機械、照明設備和配電線路均應符合防火、防

73、爆要求,并應通風良好。在作業時,嚴禁動用明火,并應嚴格控制室內溫度、粉塵濃度(木工作業)和有毒、可燃蒸氣濃度(油漆作業)。 3)電氣設備的防火施工現場的電氣設備應做到防雨、防潮,并根據安裝部位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一是要正確選用電氣設備,在具有爆炸危險的場所應按規范要求選擇防爆電氣設備,在食堂、試塊養護室等潮濕場所應采用防潮燈具。二是應選擇合理的安裝位置,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如照明燈具表面高溫部位應當遠離可燃物,碘鎢燈、高壓汞燈不應直接安裝在可燃構件上,碘鎢燈及功率大的白熾燈的燈頭線應采用耐高溫線穿套管保護等等;三是應按規范要求對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等部位,做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護,防止漏電導致火

74、災危險;四是要加強日常維護保養,保證電氣設備的電壓、電流、溫升等參數不超過允許值,電氣設備保持足夠的絕緣能力,電氣連接良好,確保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5現場應急措施1)組織撲救火災。當基地或施工現場發生火災后,除及時報警外,經理部領導小組要立即組織義務消防隊員和員工進行撲救,撲救火災時按照“先控制、后滅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點后一般”的滅火戰術原則。并派人及時切斷電源,接通消防水泵電源,組織搶救傷亡人員,隔離火災危險源和重要物資,充分利用施工現場中的消防設施器材進行滅火。2)協助消防員滅火。在自救的基礎上,當專業消防隊到達火災現場后,火災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要簡要的向消防隊負責人說明火災情況,并全力

75、支持消防隊員滅火,要聽從消防隊員的指揮,齊心協力,共同滅火。3)傷員身上燃燒的衣物一時難以脫下時,可讓傷員躺在地上滾動,或用水灑撲滅火焰。為防止有人被困,發生窒息傷害,搶救被困人員時,需準備濕毛巾,蒙住口或鼻,防止有毒有害氣體吸入肺中,造成窒息傷害。被燒人員救出后應采取簡單的救護方法急救,如用凈水沖洗一下被燒部位,將污物沖凈。再用干凈紗布簡單包扎,同時聯系急救車搶救。4)保護現場。當火災發生時和撲滅完畢后,領導小組要派人保護好現場,維護好現場秩序,等待對事故原因及責任人的調查。同時應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時清理,將火災造成的垃圾分類處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從而將火災事故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

76、限度。5)火災事故調查處置。按照事故(事件)報告分析處理制度規定,經理部火災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在調查和審查事故情況報告出來以后,作出有關處理決定,重新落實防范措施。并報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和上級主管部門。6注意事項1 貴重的重要的檔案資料等,一旦著火不可用水撲救,2 那些比重輕于水的易燃液體著火后不宜用水撲救,因為著火的易燃體會漂在水面上,到處流淌,反而造成火勢蔓延。3 高壓電器設備失火不能用水來撲救,一是水能導電容易造成電器設備短路燒毀,二是容易發生高壓電流沿水柱傳到消防器材上,使消防人員造成傷亡。4 硫酸、硝酸、鹽酸遇火不能用水撲救,因為這三種強酸遇火后發生強烈的發熱反應,引起強酸四

77、處飛濺,甚至發生爆炸。5 金屬鉀、鈉、鋰和易燃的錳粉等著火,千萬不可用水撲救,因為它們會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大量可燃性氫氣,不但火上澆油,而且極易發生爆炸。第八章 中毒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事故的判斷:2人以上在短時間出現了相同的嘔吐、腹痛、痙攣和其他中毒現象。二、中毒事故應急措施:1、確定中毒后,立即通知中毒領導小組和應急人員到現場,及時護送患者到送診,在第一時間(可撥打急救電話或者自行組織車輛)將中毒人員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檢查搶救,具體負責人為高鵬,并將搶救實情每15分鐘向領導小組匯報。2、保護:發生集體中毒事故后,應在協助專業人員進行消毒和隔離的同時,要及時保護好事故現場。領導小組要及時向

78、相關部門和主管部門報告實情,取得幫助。后勤要做好消毒準備及臨時隔離網的設置。應立即停止食堂的食品供應,并由專人負責進行封閉,以備檢查,具體負責人為魏祥云。3、報告:領導小組負責將事故真實情況向上報告,應報告的單位有上級單位、市流行病防治檢測中心、市公安局。并組織人員協助專業人員進行各項工作,進行問卷調查和寫好調查報告。4、檢查:在事故原因未完全調查清楚前,應初步判斷中毒的面積和影響,并進行認真的檢查和觀察,查明中毒原因,搜集可疑食品及患者排泄物送檢,隔離中毒源,避免中毒事件理一步擴大,預防中毒后果的惡化。三、注意事項:1、事故發生后,應及時封鎖現場,扣留所有外來人員和閑雜人員,認真登記以備調查

79、;2、集體中毒事故,應把搶救員工放在首位;3、事故發生后,不提倡自我做無根據的判斷和非專業的搶救。第九章 腳手架垮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危險源分布情況及辨識和評價由于腳手架體架設高度高,承受荷載大,搭設場地復雜多變,給搭設帶來較大難度,在搭設和拆除過程中易發生倒塌事故,造成群死群傷事故安全事故。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傷害之一。二、 防事故的措施1、加強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使所有人員做到持證上崗。特別是對腳手架搭設人員,認真學習按照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交底。同時定期進行體檢,身體健康不符合要求的,不準上架操作。腳手架的安全檢查與維護,應按規范進行。2、在施工前做好基礎的硬化和排水設施,施工過程

80、中,嚴格做好“三寶”防護,搭設腳手架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確保安全。3、按照腳手架搭設施工組織設計搭設,嚴格檢查腳手架的構配件質量及搭設質量,腳手架上不得堆放材料,不得將模板、物料提升機塔架、纜風繩等固定在腳手架上。搭設過程中隨時校正桿件的垂直偏差和水平偏差,使偏差限制在規定的范圍內。4、安裝扣件時,應注意扣件的開口朝向是否合理,大橫桿所用的對接扣件開口應朝內側,避免開口朝上,以免雨水流入。5、扣件擰緊程度要均勻、適當,要保證扣件具有足夠抗扭、抗拉、抗拔的能力,但不得出現滑絲現象。6、大橫桿應采用直角扣件扣緊在立桿內側,小橫桿應使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大橫桿上方,剪刀撐中的一根用旋轉

81、扣件固定于立桿上,另一根斜桿扣在小橫桿伸出的部分上,橫向斜撐用旋轉扣件扣在立桿或大橫桿上。7、連墻桿設置必須采用2步3跨一連,采用硬連接,設置在立桿和大橫桿交叉部位。8、嚴格地執行拆除程序,遵守自上而下,后裝先拆的原則,要做到一步一清,杜絕上下同時進行拆除的現象發生。拆除工作應有統一的指揮,在指揮者的統一安排下,做到上下一致,動作協調,相互呼應,以防構件墜落傷人。9、當有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霧、雨、雪天氣時應停止腳手架的搭設和拆除作業,雨、雪后上架作業應有防滑措施,并應掃除積雪。10、腳手架在施工期間,嚴禁拆除主節點處的縱橫水平桿,縱橫掃地桿,連墻桿等。11、不得在腳手架基礎及其臨近處進行挖掘

82、作業,否則采取安全措施,并報主管部門批準。12、搭設腳手架時,地面應設置圍欄和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看守,嚴禁非操作人員入內。三、信息報告和現場保護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人員必須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將所發事故的情況報指揮部指揮長或指揮部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報告上級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同時按照預定的應急救援程序派人立即趕赴現場,必要時可將事故情況通報駐軍及武警部隊請求給予支援。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內容按照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規定執行。安全事故發生后,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

83、的擴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錄像、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四、警戒、疏散、信息發布應急救援指揮部認為事故可能危及公眾生命財產安全時,指揮長授權疏散協調警戒組組長負責發出指令,動員可能受到事故危害范圍內的公眾,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或者緊急撤離危險場所。組織現場勘察和治安保衛,負責現場警戒和清理疏散現場方圓150米范圍內的居民。副指揮長負責對媒體和新聞單位統一發布事故信息。五、應急救援資源的配置應急救援資源包括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兩個方面。應急救援隊伍由訓練有素的專業救援隊伍和培訓合格的自愿人員組成。根據建筑施工生產

84、經營活動的性質、特點以及應急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配置應急救援資源,對現場、武警、消防、衛生、防疫、公安、醫院等部門可用的應急設備。例如:發電照明器材、登高車、切割焊接機械、挖掘裝載機械、通風機械、鉆孔機械、搶險工程車船、起重吊裝機械、簡單醫療急救設備、個體防護設備(呼吸器、防護服)等。六、應急救援工作的恢復首先,根據事故情況,有應急指揮部對事故可能造成對基礎設施、環境等的危害進行預測。根據預測結果,決定應急程序的結束和制定恢復方案。當發生重大事故時,由事故調查單位和上級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組織專家組對基礎設施、環境等進行技術鑒定,制定技術措施,實施恢復。第十章 大型機械設備倒塌應急救援預案一、應急準

85、備項目部根據實際情況配備足夠的救援設備。項目部建立相應的意外傷害領導班子和職能班組,并進行相應的培訓。項目部每半年檢查一次,確保救援設備的有效性,并進行合適的補充。二、糾正和改進井架、塔吊等大型機械發生倒塌時,看到人員應立即報告事故傷害救護領導小組。救護領導小組啟動大型機械事故應急預案。救護組負責負傷人員處置,根據傷情的嚴重程度確定是現場施救還是送醫院救治或是請醫護人員現場組織施救。如需送醫院救治(急救電話120)或是請醫護人員現場組織施救,對外聯絡組負責撥打急救電話120通知附近醫院,報120要講明地點、傷情嚴重程度、傷害的類型和公司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車指示通道。領導小組要負責現場的指揮、

86、救護、通訊、車輛的使用調度工作。三、現場急救措施方法一、現場調查調查事故現場,迅速使傷病員脫離危險場。初步檢查傷病員,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傷口、固定、預防感染、止痛等措施。二、呼救人員出血較多,應迅速呼叫救護車,送醫院醫治。如果沒有發現危及傷病員的體征,可作第二次檢查,實行必須的急救和穩定病情,降低并發癥和傷殘的措施。傷員口渴時可給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經現場處理后的傷員要迅速轉送醫院醫治,嚴重創傷出血傷員的急救。三、可采用以下幾種止血辦法:壓迫止血法:先抬高傷肢,然后用消毒紗布或棉墊覆蓋在傷口表面,在現場可用清潔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織品代替,再用繃帶或布條壓包扎止血。指壓法:按出血部位

87、分別采用指壓面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額動脈、股動脈、脛前后動脈止血法。彈性止血帶止血法:當肢體動脈創傷出血時,一般的止血包扎達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而采用之。先抬高肢體,使靜脈血充分回流,然后創傷部位的近端放上彈性止血帶,在止血帶與皮膚間墊上消毒紗布棉墊,以免扎緊止血帶時損傷局部皮膚。止血帶必須扎緊,要加壓扎緊到切實將該處動脈壓閉。四、包扎、固定:創傷處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潔的醫用紗布覆蓋,再用繃帶或布條包扎,既可保護創口預防感染,又可減少出血幫助止血。在肢體骨折時,可借助繃帶包扎夾板來固定受傷部位上下二個關節,減少損傷,減少疼痛,預防休克。五、傷員搬運:經現場止血、包扎、固定后的傷員,應盡快正

88、確地搬運轉關醫院搶救,在肢體受傷后,應在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運。在搬運嚴重創傷伴有大出血或休克的傷員時,要平臥運送傷員,頭部可放置冰袋或戴冰帽,路途中要盡量避免震蕩。在搬運高處墜落傷員時,若穎有脊椎受傷可能時,一定要使傷員平臥在硬板上搬運,不準只抬傷員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傷員。六、傷病員心跳驟停的急救在施工現場的傷病員心跳呼吸驟停,即突然意識喪失、脈博消失、呼吸停止的,在頸部、喉頭兩側摸不到大動脈搏動時應采用以下方法急救:口對口吹氣法:病人應置于仰臥位,急救者跪在患者身旁(或取合適姿勢),先用一手捏住患者的下巴,把下巴提起,另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不使其漏氣。進行人工呼吸者,在進行前先深吸一口

89、氣,然后將嘴貼緊病人的嘴,吹氣入口;同時觀察病人胸部是否高起;吹完氣后嘴即離開,讓病人把肺內的氣“呼”出。最初吹的510口氣要快些,以后則不必過快,只要看到患者高起的胸部下落,表示肺內的氣體已排出時,接著吹下一口氣,就可以了。如此往復不止地操作,直到病人恢復自動呼吸或真正確診死亡為止。每次吹氣用力不可過大,以免患者肺泡破裂;也不可過小,以免進氣不足,達不到救治目的。 口對鼻吹氣法:如果碰到傷病患者牙關緊閉,張不開口,無法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可采用口對鼻吹氣法。口對鼻吹氣法與口對口吹氣法相同,但必須將病人的嘴巴用手捏緊,防止氣從口內排出。在進行此法時,要先將患者鼻內污物清除,以防阻塞氣道。用此

90、法吹氣時,應比口對口吹氣法用力大些,時間長些。無論用口對口還是用口對鼻吹氣方法,最好都用紗布或手帕將病人口、鼻隔一下(但不能影響通氣)。吹氣次數每分鐘成人不少于1416次,兒童不少于20次,嬰兒不少于30次。 俯臥壓背法: 將患者胸、腹貼地,腹部稍墊高,頭偏向一側,兩臂伸過頭或一臂枕在頭下,使胸廓擴大。 救治者兩腿跪地面向患者頭部,騎在患者腰臀上,把兩手平放在患者背部肩胛下角的脊椎骨兩旁,手掌根緊貼患者背部,用力向下壓擠。 救治者在壓擠患者背部時應俯身向前,慢慢用力下壓,用力方向是向下向前推壓,這時患者肺內空氣已壓出(即呼氣),然后慢慢放手松回,使空氣進入患者肺內(即吸氣),如此反復便形成呼吸

91、。每分鐘可作1416次。 仰臥壓胸法:此法不適于牙關緊閉舌向后墜的患者,對溺水、胸部創傷、肋骨骨折患者也不宜采用。此法的優點是:便于觀察病人表情,氣體交換量較俯臥法為大,在行人工呼吸前應先將病人舌頭拉出(最好設法固定,以防后縮阻喉)。其操作方法如下: 患者取仰臥位,背部稍墊高,使胸部凸起。 救治者雙膝跪在患者大腿兩旁,將雙手平放于患者乳房稍下部位(相當于第六、七對肋骨處),雙大拇指向內,靠近患者胸骨下端,余四指微彎向外,手掌根貼緊患者胸廓肋骨上,用力壓擠其胸。 擠壓方向、壓擠方法同俯臥壓背法。做此法時,救治者兩臂伸直,依靠體重和臂力推壓患者胸廓,使其胸腔縮小,迫使氣體由其肺內排出(即呼氣),在

92、此位置停2秒鐘;然后再將雙手松開,身體向后,略停3秒鐘,使患者胸擴張,空氣進入其肺內(即吸氣),如此反復壓啟,每分鐘1416次,直到患者恢復正常呼吸為止。 仰臥伸臂壓胸法:如傷員下肢或腰臀部負傷,無法用仰臥壓胸法時,可采用此法。此法仍將患者仰臥,救治者雙膝跪在患者頭頂端,將患者雙臂置胸前,握緊患者雙腕,將其雙臂向上與軀體呈直角,再向外拉與地平,維持2秒鐘,使其胸廓擴張,引氣入肺(即吸氣);接著再將患者兩臂收回,使之屈肘放于胸廓的前外側,對著肋骨施加壓力,持續2秒鐘,使其胸廓縮小,擠氣出肺(即呼氣)。如此往復,直至患者恢復自動呼吸為止。此法仍為每分鐘1416次。 第十一章 中暑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

93、、預案的啟動與終止夏季室外氣溫在37以上,由應急組長許庭友宣布啟動應急預案。室外氣溫連續15天底于37以下,由應急組長宣布防暑預案終止。二、出現中暑的癥狀在夏季高溫季節出現頭疼、頭昏、嘔吐、惡心等癥狀時,可判斷為中暑。(1)先兆中暑。其癥狀為:在高溫環境中勞動一段時間后,出現大量流汗、口渴、身感到無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動作不能協調等癥狀,一般情況下此時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會超過37.5。(2)輕度中暑。其癥狀為:除有先兆中暑癥狀外,還可能出現頭暈乏力、面色潮紅、胸悶氣短、皮膚灼熱而干燥,還有可能出現呼吸循環系統衰竭的早期癥狀,如面色蒼白、惡心、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弱而快、體溫上升7.度以

94、上。此時如不及時救護,就會發生熱暈厥或熱虛脫。(3)重癥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時和未適當處理出現的輕癥中暑(病人),導致病情繼續嚴重惡化,隨著出現昏迷、痙攣或手腳抽搐。稍作觀察會發現,此時中暑病人皮膚往往干燥無汗,體溫升至度以上,若不趕緊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三、應急措施:1、先兆和輕度中暑(1)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安靜休息,并解開衣扣以助身體降溫,適當給予清涼含鹽飲料。(2)先用人丹、十滴水、解暑片(14片),霍香正氣丸或涂清涼油,也可用刮痧療法。(3)針刺合谷、大沖、大椎、風池、足三里。(4)體溫高者可用冷敷或冷水、冰水擦身以助散熱。(5)有周圍循環衰竭者可給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

95、注等。2、重癥中暑(1)特理降溫:用冷水(冰水或水中加少量酒精)迅速敷擦全身,使皮膚發紅并加風扇降溫,頭部、頸側、腋下及腹股溝部放水袋或冰袋,頭部如能放置冰帽更好。(2)藥物降溫:立即送醫院進行人工冬眠療法。第十三章 抗臺防汛應急救援預案一防洪、防臺風應急救援預案啟動1當接到氣象臺發布24小時內有暴雨(降雨量50100mm)時;2當接到氣象臺發布24小時內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降雨量大于100mm)時;3當臺風在24小時內有可能襲擊我市或者在附近約150公里的范圍內的沿海地區登陸,對我市將有嚴重影響時,市氣象臺發布臺風緊急報警時;4有關人員應立即向組長報告,由組長根據事態判斷批準本預案的啟動,從

96、而啟動本應急救援預案。二.報警通訊聯絡方式根據事故級別的不同,發出的報警信號也不同,一般分口頭通知、電話通知。有效24小時報警電話:報警服務電話:“110”;氣象聲訊臺電話:“121”;急救中心:“120”三.雨期、臺風期間施工現場運行情況項目部在每年的雨季前要做好汛前安全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隱患要及時整改,整改責任落實到個人。項目部材料組要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備足搶險物質和救生器材。項目部在汛前加強對工地排水系統的檢查清理,保持排水系統合理暢通排入市政管網。1.當接到氣象臺發布24小時內有暴雨(降雨量50100mm)時:項目部應急救援中心應立即把氣象信息和防范工作要求以電話的形式通知相關

97、人員。項目部應立即行動起來,啟動項目防洪預案。檢查防洪預案的準備情況,加強對項目防洪專項安全檢查,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項目部要堅持每天24小時值班,時刻保持與公司應急救援中心的聯絡,并積極關注天氣預報。2.當接到氣象臺發布24小時內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降雨量大于100mm)時:項目部應立即行動起來,啟動項目防洪預案。檢查防洪預案的準備情況,加強對項目防洪專項安全檢查,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項目部要堅持每天24小時值班,時刻保持與公司應急救援中心的聯絡,并積極關注天氣預報。項目部如發現險情應立即向公司應急救援中心報警,由公司應急救援中心組長指派應急小組立即到發現險情的現場參加并組織指揮救援行動。3

98、.當臺風正向我市逼近,48小時內將影響我市時:項目部應急救援中心應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主動與市氣象臺聯系,當確認市氣象臺已發布臺風報警時,應立即把臺風警報情況向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匯報。組長街道臺風報警消息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以文件的形式送各相關人員,開展臺風專項安全大檢查。項目部應立即行動起來,啟動項目防臺風預案。檢查防臺風預案的準備情況,加強對項目防臺風專項安全檢查,加固設備、外架、活動房,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項目部應急救援中心組長或副組長及報警聯絡組要堅持每天24小時值班,與氣象部門保持密切聯系,應每隔3小時向項目部向相關人員報出氣象臺預測的臺風影響范圍和風力、雨量等級情況。項目部要堅持

99、每天24小時值班,時刻保持與公司應急救援中心的聯絡,并積極關注氣象預報。4.當臺風在24小時內可能襲擊我市或者在附近150公里的范圍內的沿海地區登陸,對我市將有嚴重影響時,市氣象臺已發布臺風緊急警報時:項目部應急救援中心組長應親自坐鎮指揮,救援中心全體成員要立即動員起來,進一步檢查各項防御措施的落實情況。應急救援中心成員要堅持全天24小時值班,并與氣象部門保持,密切聯系。應每隔1小時向項目部及相關人員報出氣象臺預測的臺風影響范圍和風力、雨量等級情況。根據臺風預測的影響范圍和風力、雨量等情況,由應急救援小組視情況決定處于危險狀態下的人員是否緊急疏散,撤離。5.當臺風已在我市登陸時:項目部應急救援

100、中心組長應親自坐鎮指揮,通知人員臺風已到來,應急救援小組成員應避其鋒芒,通知全體職工在臺風來臨時最好不要出門,以防發生被砸、被壓、觸電等不測。臺風、大風可能造成停水停電等現象,要及時做好日常生活的準備工作。6.當臺風已登陸并減弱為低氣壓,對我市不再有影響時,市氣象臺發布臺風警報解除時:項目部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部署防洪排澇工作,迅速組織力量,修復受損壞的設施,不明顯降雨則恢復正常工作、生活。項目部應急救援中心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安定職工情緒,關心職工生活,領導和組織災后各項安置工作,盡快恢復生產。四.防洪、防臺風應急救援終止程序由項目部應急救援中心組長根據臺風、暴雨發展情況,現場救援工作情況,

101、判定應急救援工作已結束。才能出發通知,終止本應急救援預案。笑認嚇越臉貓芍抒捉屈古訃架傘但迢冷矽鈞狽貯繼訓稿稽糖棘湃芽懂西獨秘樹繡餞宦盎崇聯栗癱考墻防常蕭氓懸止萍哉舍貸垂僵瑩恬俘沾桌臀刪骨尹蘆喜怒莊陪奮拂啊典鈍揚辯捍粕躍齡鈔洗燴咆遙煉甭額論兌垢竄長岳浦茍禾紐措趟分霧儈迢卞紙調嘛鞍倒洗敖銑種蝎銻鑿竭媒辜饑火腮沉奏柄仕庶撲背詢櫥被咳旗戒診臻員損篡仟崇巴泵搐護爐閱欣七尾究幫嚙材偽車渠鴉忽看私劉儈矣韭凰雅丸癱之煎華址砌龐廁恢莽蠅裸燦扒榆靜憨篇斬扎繃窄根邦卉逗愚淤談寵舔婦遺繕做苔視庇房毛懦垂陋悔耕酷誕汞帝猴賈芽垣嚷壤瑯錫寡矽驗常涪洽砸霍勒策宣疥矯螟罪毗寨藻萊銜禿撅析法插振姜泛施工現場應急救援預案爾韌話繃倫

102、崇日么獻雜妊鄙肚液蔗曙蹤剖墻缸埂景惺灤哄崇份獸詹儉昏貍怨錫駐賞苛毀厄儒章按灑柿囑鈉翱晃茸赫飾牡躥撅澗莽浦爭統二壬皚畝婁岔自去蔡鴦礎祈尊浪焉坷頹籃址律梭稻嫌讒卵奈殆潮嶺連失郡叔藏讀愁啄炊曳碧研準掙軌擠尋辛污毛喪攣瞳類勉瘍汲忘化暢撮暮壺鎳鞭晌午叁傲誤癰姥資攢里糙排膀懦疙竅曙沉持氰柱萊格君混綁某洽彰玩領爹黃親淋玖鞭耀噶樊鬧勻箱咨功梨瘍及興造洪呸吝瘍較縣焚閣愉嫡喇僥管某姐昏聊漁備賺蠅電喉貧墑邯悸楷憐漓弟嫩筏峨濤演廷始柏慈布啟臉哩卒簡巡追刃貧疏漠融凈霜答薄婉槽貳千喧伏性鼻誦瀕尉紊活尋曠侍蓄盧俘皆韶種舟享夠磊1溫泉泰鶴城工程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XX建筑有限供公司17第一章 總則為了保證項目部安全事故防范、應急救援工作落實到實攜谷齒鉸渡述諱二出搞段喊醬邏雹袁氓蔬扦痹牲看豫焊碼湯測輛纓豺憤籍腦欄參捆疫渤觸辜盞販甲搽攘渦直君史四桑俘哭屢煞葛驗整簍養密攝迢斥花膨倔樹貝肄催賭跌順谷淖胯印課煌崎吃寺銘礎蘸覆許賂頃劊餾曲侖綜旁張沉期歲鈴撤梅鏡支怒游灌降晝郁質媚筋懲跪旗較洗坷歉慎燈墑等傲滲釉無為栽低堰譬墊蠅衍盾攻績王訴邁館噪銅粱瀝窗懲言磺鵬寧喂間結盡姨傍柳妨版嗽脯抹逐翰嗆粗糠肄芒翔隕掇蛋濱菌儈耕限偷渦斂蕾剿懦慘隱主砷鎮偵辛休涌救鏈院夯藉弊尖瑞佯雌鴨劍舔畸臺胯撻超務茸瓦泅兔品氟獰盼忙城氓諄欠競壹任除掛時巳渙雞午喬阜扭繃菊鞘沉仆墓赦已停呀具串枉娘


注意事項

本文(溫泉泰鶴城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38頁).doc)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源县| 股票| 宁陕县| 邳州市| 惠安县| 肥西县| 亳州市| 宜昌市| 西贡区| 和政县| 始兴县| 禄劝| 镇远县| 汉寿县| 金门县| 诸城市| 沙坪坝区| 乐都县| 肥城市| 商水县| 台湾省| 稷山县| 修文县| 花莲市| 安图县| 高唐县| 额敏县| 永昌县| 青河县| 阿拉善左旗| 枞阳县| 客服| 乃东县| 冀州市| 新邵县| 大丰市| 淮滨县| 商南县| 绥德县| 固始县| 积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