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現場急救常識匯總 急救現場處理,也叫現場搶救或入院前急救。它是指一些意外傷害、急重病人在未至達醫院前得到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目的是挽救生命,減少傷殘和痛苦,為了一步救治奠定基礎。急救現場處理的主要任務急救現場處理的產要任務是搶救生命、減少傷員痛苦、減少和預防加重傷情和并發癥,正確而迅速地把傷病員轉送到醫院。鎮定有序的指揮:一旦災禍突然降臨,不要驚慌失措,如果現場人員較多,要一面馬上分派人員迅速呼叫醫務人員前來現場,一面對傷病員進行必要的處理。迅速排除致命和致傷因素:如搬開壓在身上的重物,撤離中毒現場,如果是觸電意外,應立即切斷電源;清除傷病員口鼻內的泥砂、嘔吐物、血塊或其他異物,保持呼吸道
2、通暢等。檢查傷員的生命體征:檢查傷病員呼吸、心跳、脈搏情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應就地立刻進行心臟按摩和人工呼吸。止血:有創傷出血者,應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壓包扎、上止血帶或指壓止血等。同時盡快送往醫院。如有腹腔臟器脫出或顱腦組織膨出,可用干凈毛巾、軟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護。有骨折者用木板等臨時固定。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跳、呼吸、兩側瞳孔大小。有舌后墜者,應將舌頭拉出或用別針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迅速而正確地轉運:按不同的傷情和病情,按輕重緩急選擇適當的工具進行轉運。運送途中隨時注意傷病員病情變化。總之,就地搶救就是保證維持傷病員生命的前提下,應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
3、有條不紊的進行,切忌忙亂,以免延誤功喪失有利時機。一、觸電急救知識觸電者的生命能否獲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取決于能否迅速脫離電源和正確地實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拖延時間、動作遲緩或救護不當,都可能造成死亡。1. 脫離電源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立即斷開電源開關或拔出插頭,若一時無法找到并斷開電源開關時,可用絕緣物(如干燥的木棒、竹竿、手套)將電線移開,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必要時可用絕緣工具切斷電源。如果觸電者在高處,要采取防摔措施,防止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摔傷。2. 緊急救護根據觸電者的情況,進行簡單的診斷,并分別處理:(1)病人神志清醒,但感乏力、頭昏、心悸、出冷汗,甚至有惡心或嘔吐。此類病人應使其就地安
4、靜休息,減輕心臟負擔,加快恢復;情況嚴重時,應立即小心送往醫療部門檢查治療。 (2)病人呼吸、心跳尚存在,但神志昏迷。此時,應將病人仰臥,周圍空氣要流通,并注意保暖;除了要嚴密觀察外,還要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的準備工作。(3)如經檢查發現,病人處于“假死”狀態,則應立即針對不同類型的“假死”進行對癥處理:如呼吸停止,應用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法來維持氣體交換;如心臟停止跳動,應用體外人工心臟擠壓法來維持血液循環。(4)怎樣做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對口吹氣法、俯臥壓背法、仰臥壓胸法,但以口對口吹氣式人工呼吸最為方便和有效。1) 口對口或(鼻)吹氣法: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而且氣體的交換量大,
5、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對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病人取仰臥位,即胸腹朝天。 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人,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然后救護人嘴離開,將捏住的鼻孔放開,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鐘進行14一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鼻孔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吹氣。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進氣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口對口之間,如果有紗布,則放一塊疊二層厚的紗布,或一塊一層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響空
6、氣出入。2)俯臥壓背法:此法應用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種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臥位,舌頭能略向外墜出,不會堵塞呼吸道,救護人不必專門來處理舌頭,節省了時間(在極短時間內將舌頭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進行人工呼吸氣體交瘓量小于口對口吹氣法,但搶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將要提到的幾種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搶救觸電溺水時,現場還多用此法。但對于孕婦、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操作方法: 傷病人取俯臥、位,即胸腹貼地,腹部可微微墊高,頭偏向一側,兩臂伸過頭,一臂枕于頭下,另一臂向外伸開,以使胸廓擴張。 救護人面向其頭,兩腿屈膝跪地于傷病人大腿兩旁,把兩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 下角(大約相當于第七對
7、肋骨處)、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開微彎。 救護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壓縮,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壓。當救護 人的肩膀與病人肩膀將成一直線時,不再用力。在這個向下、向前推壓的過程中,即將肺內的空氣壓出,形成呼氣。然后慢侵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氣進入肺內,形成吸氣。 按上述動作,反復有節律地進行,每分鐘14一16次。3)仰臥壓胸法:此法便于觀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氣體交換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點是,傷員的舌頭由于仰臥而后墜,阻礙空氣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時要將舌頭按出。這種姿勢,對于淹溺及胸部創傷、肋骨骨折傷員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病人取仰臥位,背部可稍加墊,使胸部凸起。 救
8、護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兩旁,把雙手分別放于乳房下面(相當于第六七對肋骨處),大拇指向內,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向下稍向前壓,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領與俯臥壓背法相同。二、創傷救護知識創傷分為開放性創傷和閉合性創傷。開放性創傷是指皮膚或黏膜的破損,常見的有:擦傷、切割傷、撕裂傷、刺傷、撕脫、燒傷;閉合性創傷是指人體內部組織的損傷,而沒有皮膚黏膜的破損,常見的有:挫傷、擠壓傷。1. 開放性創傷的處理(1)對傷口進行清洗消毒,可用生理鹽水和酒精棉球,將傷口和周圍皮膚上粘染的泥砂、污物等清理干凈,并用干凈的紗布吸收水分及滲血,再用酒精等藥物進行初步消毒。在沒有消毒條件的情況下,可
9、用清潔水沖洗傷口,最好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然后用干凈的布或敷料吸干傷口。(2)及時止血,留住生命出血是創傷后主要并發癥之一,成年人出血量超過8001000毫升就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因此,止血是搶救出血傷員的一項重要措施,它對挽救傷員生命具有特殊意義。六種有效止血方法:一般止血法:針對小的創口出血。需用生理鹽水沖洗消毒患部,然后覆蓋多層消毒紗布用繃帶扎緊包扎。注意:如果患部有較多毛發,在處理時應剪、剃去毛發。指壓止血法:只適用于頭面頸部及四肢的動脈出血急救,注意壓迫時間不能過長。1)頭頂部出血:在傷側耳前,對準下頜耳屏上前方15厘米處,用拇指壓迫顳淺動脈。2)頭頸部出血:四個手指并攏對準頸部胸
10、鎖乳突肌中段內側,將頸總動脈壓向頸椎。注意不能同時壓迫兩側頸總動脈,以免造成腦缺血壞死。壓迫時間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險。3)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個手指對準上臂中段內側壓迫肱動脈。4)手掌出血:將患肢抬高,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手腕部的尺、撓動脈。5)大腿出血:在腹股溝中稍下方,用雙手拇指向后用力壓股動脈。6)足部出血: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動脈和內踝與跟腱之間的頸后動脈。屈肢加墊止血法: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在肘窩、膝窩內放以紗布墊、棉花團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關節,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但骨折或關節脫位者不能使用。橡皮止血帶止血:常用的止血帶是三尺左右長的橡皮管。方法是:掌心向上
11、,止血帶一端由虎口拿住,一手拉緊,繞肢體2圈,中、食兩指將止血帶的末端夾住,順著肢體用力拉下,壓住“余頭”,以免滑脫。注意使用止血帶要加墊,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每隔45分鐘放松止血帶23分鐘,松時慢慢用指壓法代替。絞緊止血法:把三角巾折成帶形,打一個活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帶子外側絞緊,將絞緊后的小棒插在活結小圈內固定。填塞止血法:將消毒的紗布、棉墊、急救包填塞、壓迫在創口內,外用繃帶、三角巾包扎,松緊度以達到止血為宜。(3)燒傷的急救應先去除燒傷源,將傷員盡快轉移到空氣流通的地方,用較干凈的衣服把傷面包裹起來,防止再次污染;在現場,除了化學燒傷可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外,對創面一般不做處理,盡量不弄
12、破水泡,保護表皮。2. 閉合性創傷的處理(1)較輕的閉合性創傷,如局部挫傷、皮下出血,可在受傷部位進行冷敷,以防止組織繼續腫脹,減少皮下出血。(2)如發現人員從高處墜落或摔傷等意外時,要仔細檢查其頭部、頸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和脊椎,看看是否有腫脹、青紫、局部壓疼、骨摩擦聲等其他內部損傷,假如出現上述情況,不能對患者隨意搬動,需按照正確的搬運方法進行搬運,否則,可能造成患者神經、血管損傷并加重病情。 現場常用的搬運方法有:擔架搬運法-用擔架搬運時,要使傷員頭部向后,以便后面抬擔架的人可隨時觀察其變化;單人徒手搬運法-輕傷者可挾著走,重傷者可讓其伏在急救者背上,雙手繞頸交叉下垂,急救者用雙手
13、自傷員大腿下抱住傷員大腿。(3)如懷疑有內傷,應盡早使傷員得到醫療處理;運送傷員時要采取臥位,小心搬運,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防止休克。(4)運送過程中如突然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擠壓法等急救措施。三、火災急救知識 一般地說,起火要有三個條件,即可燃物(木材、汽油)、助燃物(氧氣、高錳酸鉀)和點火源(明火、煙火、電焊火花)。撲滅初期火災的一切措施,都是為了破壞已經產生的燃燒條件。1火災急救的基本要點(1)及時報警,組織撲救。全體員工在任何時間、地點,一旦發現起火都要立即報警,并參與和組織群眾撲滅火災。(2)集中力量,主要利用滅火器材,控制火勢,集中滅火力量在火勢蔓
14、延的主要方向進行撲救以控制火勢蔓延。(3)消滅飛火,組織人力監視火場周圍的建筑物,露天物質堆放場所的未盡飛火,并及時撲滅。(4)疏散物質,安排人力和設備,將受到火勢威脅的物質轉移到安全地帶,阻止火勢蔓延。(5)積極搶救被困人員;人員集中的場所發生火災,要有熟悉情況的人做向導,積極尋找和搶救被圍困的人員。2火災急救的基本方法(1)先控制,后消滅。對于不可能立即撲滅的火災,要先控制火勢,具備滅火條件時再展開全面進攻,一舉消滅。(2)救人重于救火。滅火的目的是為了打開救人通道,使被困人員得到救援。(3)先重點,后一般。重要物資和一般物資相比,保護和搶救重要物資;火勢蔓延猛烈方面和其他方面相比,控制火
15、勢蔓延的方面是重點。(4)正確使用滅火器材;水是最常用的滅火劑,取用方便,資源豐富,但要注意水不能用于撲救帶電設備的火災;各種滅火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如下: 酸堿滅火器:倒過來稍加搖動或打開開關,藥劑噴出;適合撲救油類火災。泡沫滅火器:把滅火器筒身倒過來;適用撲救木材、棉花、紙張等火災,不能撲救電氣、油類火災。二氧化碳滅火器:一手拿好喇叭筒對準火源,另一手打開開關即可;適于撲救貴重儀器和設備,不能撲救金屬鉀、鈉、鎂、鋁等物質的火災。鹵代烷滅火器(1211):先拔掉按銷,然后握緊壓把開關,壓桿使密封閥開啟,藥劑即在氨氣壓力下由噴嘴射出;適用于撲救易燃液體、可燃氣體和電氣設各等火災。干粉滅火器:打開
16、保險銷,把噴管口對準火源,拉出拉環,即可噴出;適用干撲救石油產品、油漆、有機溶劑和電氣設備等火災。(5)人員撤離火場途中被濃煙圍困時,應采用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有條件時可用濕毛巾等捂住嘴鼻,以便順利撤出煙霧區;如無法進行逃生,可向外伸出衣物或拋出小物件,發出救人信號引起注意。(6)進行物資疏散時應將參加疏散的職工編成組,指定負責人首先疏散通道,其次疏散物資,疏散的物資應堆放在上風向的安全地帶,不得堵塞通道,并要派人看護。3.燒傷的處理發生了燙傷,做好現場急救和早期適當處理可使傷勢不再繼續加重,預防感染和防止休克。(1)遇到燙傷情況發生,應沉著鎮靜,使受傷者脫離火源。衣服著火時,立即脫去著
17、火衣服或就地打滾撲滅火焰,切勿奔跑,以免風助火勢,加重傷情;可用被褥、毯子等覆蓋滅火。高溫水或油燙傷時,應立即將被燙部位浸入冷水中或冷水及冰水沖洗,以減少熱力繼續留在皮膚上起作用。嚴重燙傷時,創面不要涂藥,用消毒敷料或干凈被單等簡單包扎,防止進一步損傷和污染。在寒冷季節要注意身體的保暖,盡快送醫院。(2)小面積的輕度燙傷,早期未形成水泡時,有紅熱剌痛者,可擦用菜油、豆油、清涼油和藍油烴等或用消毒的凡士林紗布敷蓋,也可用醬油濕敷,可起到消腫、止痛作用。已形成水泡者,先用0.1新潔爾滅溶液或75酒精涂拭周圍皮膚, 創面用生理鹽水或肥皂水沖洗干凈,在無菌條件下,將泡內液體抽出,創面用三磺軟膏、四環素
18、軟膏、燙傷膏或消毒凡士林紗布加壓包扎。二度燙傷處理應注意預防感染,并給止痛片減輕疼痛。大面積燙傷必須立即送醫院急救。四、中毒及中暑急救知識施工現場發生的中毒主要有食物中毒、燃氣中毒及毒氣中毒;中暑是指人員因處于高溫高熱的環境而引起的疾病。1. 食物中毒的救護 (1)催吐:用筷子、勺把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嘔吐。(但對腐蝕性毒物中毒時則不宜催吐,因為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或穿孔。處于昏迷休克或患有心臟病、肝硬化等也不宜催吐。)(2)洗胃:神志清醒者,用大量清水分次喝下后,用催吐法吐出,初次進水量不超過500毫升,反復進行,直至洗出無色無味為止。(對腐蝕性毒物中毒時不要洗胃,昏迷病人洗胃時要慎重。)(3
19、)導瀉:是腸內毒物排出的方法之一,用硫酸鈉導瀉或灌腸,此方法一般要在醫院進行。(4)保護胃黏膜:誤服腐蝕性毒物,如強酸、強堿后,應及時服稠米湯、雞蛋清、豆漿、牛奶、面糊(拌湯)或蓖麻油等保護劑,保護胃黏膜。 (5)立即將病人送往就近醫院或撥打急救電話120。(6)及時報告工地負責人和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并保留剩余食品以備檢驗。2. 燃氣中毒的救護(1)發現有人煤氣中毒時,要迅速打開門窗,使空氣流通。(2)將中毒者轉移到室外實行現場急救。(3)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或將中毒者送往就近醫院。(4)及時報告有關負責人。 3. 毒氣中毒的救護(1)在井(地)下施工中有人發生毒氣中毒時,井(地)上人員絕對
20、不要盲目下去救助;必須先向出事點送風,救助人員裝備齊全安全保護用具,才能下去救人。(2)立即報告工地負責人及有關部門,現場不具備搶救條件時,應及時撥打110或120電話求救。4. 中暑的救護(1)迅速轉移。將中暑者迅速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衣服、脫掉鞋子,讓其平臥,頭部不要墊高。(2)降溫。用涼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直到皮膚發紅,血管擴脹以促進散熱。(3)補充水分和無機鹽類。能飲水的患者應鼓勵其喝足涼鹽開水或其他飲料,不能飲水者,應予靜脈補液。(4)及時處理呼吸、循環衰竭。呼吸衰竭時,可注射尼可剎明或山梗茶鹼,循環衰竭時,可注射魯明那鈉等鎮靜藥。(5)轉院。醫療條件不完善時,應對患者嚴密觀察
21、,精心護理,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搶救。五、傳染病應急救援措施 由于施工現場的施工人員較多,如若控制不當,容易造成集體感染傳染病。因此需要采取正確的措施加以處理,防止大面積人員感染傳染病。(1)如發現員工有集體發燒、咳嗽等不良癥狀,應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和有關主管部門,對患者進行隔離加以控制,同時啟動應急救援方案。(2)立即把患者送往醫院進行診治,陪同人員必須做好防護隔離措施。(3)對可能出現病因的場所進行隔離、消毒,嚴格控制疾病的再次傳播。(4)加強現場員工的教育和管理,落實各級責任制,嚴格履行員工進出現場登記手續,做好病情的監測工作。六、學會正確搬運傷員傷病員在現場進行初步急救處理和隨后送往醫院的
22、過程中,必須要經過搬運這一重要環節。正確的搬運術對傷病員的搶救、治療和預后都至關重要。從整個急救過程來看,搬運是急救醫療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僅把搬運看成簡單體力勞動的觀念是一種錯誤觀念。搬運方法:1)徒手搬運:(1)單人搬運:由一個人進行搬運。常見的有扶持法、抱持法、背法。(2) 雙人搬運法:椅托式、轎杠式、拉車式、椅式搬運法、平臥托運法。2)器械搬運法:將傷員放置在擔架上搬運,同時要注意保暖。在沒有擔架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椅子、門板、毯子、衣服、大衣、繩子、竹竿、梯子等制作簡易擔架搬運。工具運送:如果從現場到轉運終點路途較遠,則應組織、調動、尋找合適的現代化交通工具,運送傷病員。3)危重傷病員的搬運:(1)脊柱損傷:硬擔架,34人同時搬運,固定頸部不能前屈、后伸、扭曲。(2)顱腦損傷:半臥位或側臥位。(3)胸部傷:半臥位或坐位。(4)腹部傷:仰臥位、屈曲下肢,宜用擔架或木板。(5)呼吸困難病人:坐位。最好用折疊擔架(或椅)搬運。(6)昏迷病人:平臥,頭轉向一側或側臥位。(7)休克病人:平臥位,不用枕頭,腳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