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海.綠 谷中國(舟山)海洋科學城科創園核心地塊城市設計山 海 新 城.產 業 綠 谷整 體 解 析單 元 模 式設 計 成 果山 海 新 城.產 業 綠 谷科 創 園區 位 地 貌山海綠 谷海 洋 產 業舟山新區作為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同時也是浙江省海洋發展示范區的核心區域。海島信息化建設將帶來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的跨越發展,其中智慧船舶、感知舟山、無線島研發等重點工程的實施將為舟山科創園相關產業的創新聚集帶來機會。科創園必須圍繞自主動創新展開發展布局,在海洋科技創新、孵化、轉化方面探索新模式、新路徑,為海洋工程、船舶制造、港口物流等方面的兩化融合提供支撐。海洋信息船舶制造 港口
2、物流海洋工程海洋能源新 城 規 劃此次城市設計范圍處于“南生活”規劃帶內,用地性質為商務用地。基地相關主干道為海天大道,港島路為城市主干道。基本保留原樣河流走勢,對主要河道進行疏通清理。舟山新區預計采用新型有軌電車作為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基地北面有兩個電車站點,西南面有一個電車站點。服務范圍覆蓋整個城市設計范圍。小干島位于此次城市設計基地南面,與之跨海峽相望,設計定位為:將小干島建成我國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舟山群島“海上花園城”的示范區。打造以涉海金融、海洋科技為核心,以國際交流、海洋文化為特色的國際金融商務島,勾勒出一個朋聚四海,商通五洲,居落田園的海洋智慧島。南部景觀帶是對舟山島南部沿海約兩百
3、米的景觀帶的總體景觀規劃,結合濱海路,在濱海區域導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形成都市名片和形象。結合海天大道軌交站點,形成序列商務商業次核心,形成臨城城市天際線與節奏。新城交通規劃濱海景觀帶規劃小干島區域規劃舟 山綠 谷東 海山 海 之 間自 然 原 型綠 谷 形 態景 觀 通 廊替換底圖 優化效果新 城 尺 度最 終 形 態整 體 解 析整體形態構成庭院建筑群落底層開放綜合體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景觀水域公共綠地步行空間開放空間結構中心軸線林
4、蔭大道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設計意向整體解析ANALYSIS信息展廊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景觀水體整體解析ANALYSIS步行空間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5、 Urban Design設計意向整體解析ANALYSIS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濱海綠地整體解析ANALYSIS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設計意向整體解析ANALYSISSOHO產業研發產業示范產業配套公寓商業一期工程功能布局Soho孵化區產業研發區公寓商業區產業示范區車行流線雙行流線單
6、行流線特殊流線步行流線中心景觀步道濱海商業步道休閑步道人行步道緊急流線單 元 模 式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單元模式MODULES單元模式研發辦公60人才公寓20孵化辦公10商業服務10FAR(凈)2.5FAR(毛)1.9FAR 1.52.0FAR 2.03.0FAR 3.04.5功能分布容量分布6.0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7、 Center Urban Design混合里坊|鄰里花園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ixed Lifang&Neighborhood Garden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模式研究scheme Analysis基礎研究FUNDAMENTS模式一|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園標準地塊標準地塊:130m130m容積率:2.0功能組成:獨立式辦公24000開放式辦公9500地下車庫13000 土地強度(容積率)功能配置(地上)(地下)2.0開放辦公 30%地下停車 固定辦公70%130m130m獨立辦公70%開放辦公30%適用地塊:B1B
8、2B3B8B9B10單元模式MODULES地塊大小步行流線功能體量功能配比屋面景觀單元模式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單元模式MODULES設計意向屋面木平臺步行空間植草屋面建筑意向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單元模式MODULES設計意向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
9、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單元模式MODULES設計意向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單元模式MODULES單元模式地塊大小步行流線功能體量功能配比景觀分析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單元模式MODU
10、LES設計意向下沉廣場-商業餐飲下沉廣場-運動空間建筑意向建筑意向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單元模式MODULES設計意向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土地強度(容積率)功能配置(地上)(地下)5.0SOHO730%地下停車 酒店20%商業10%150m100m單元模式MODULES單元模式SO
11、HO70%酒店20%商業10%模式三|孵化園標準地塊標準地塊:150m100m容積率:5.8功能組成:SOHO辦公50000酒店25875服務商業3925地下車庫20400 適用地塊:A3地塊大小步行流線功能體量功能配比景觀分析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單元模式MODULES設計意向步行空間下沉廣場-商務休閑建筑意向建筑意向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
12、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土地強度(容積率)功能配置(地上)(地下)3.5商業 20%地下停車 人才公寓80%140m80m公寓80%商業20%模式三|人才公寓標準地塊標準地塊:140m80m容積率:3.5功能組成:人才公寓32000服務商業7000地下車庫14000 B12B13適用地塊:單元模式MODULES單元模式地塊大小步行流線功能體量功能配比景觀分析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單元模式MODULES設
13、計意向步行空間建筑意向建筑意向下沉廣場-運動空間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單元模式MODULES設計意向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單元模式MODULES設計意向設 計 成 果總平面A01A02A03A04A05B04B05B06B07B01B02B03B08B09B10B12B11B13B1
14、4商業用地商業服務業混合用地商務辦公用地綠地廣場用地用地規劃圖A01A02A03A04-1A04-2A05B04B05B06B07B01B02-1B03B08B09-1B02-2B09-2B10B12B11B13B14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商業用地B1294529%商業商務研發混合用地B1B27737223%商務用地(研發辦公用地)B211996435%2S城市道路用地S18284527%3G綠地與廣場用地232586%4E水域E1621
15、42%總計規劃總用地339105100%1B地塊編號 用地性質 用地面積容積率總建筑面積 建筑高度 建筑密度綠化率A01G21625A02G23076A03B1B2137635.87980010050%20%A04B1B2296913.4999808040%25%A05B1B2194152.8538755040%25%B01B2153331.5231858045%25%B02B2258031.8469254050%20%B03B2165742329656045%25%B04G27270B05G13315B06G14344B07G12889B08B2193262.9552008045%25%B0
16、9B2252851.8444904050%20%B10B2167581.9318094045%25%B11G2430B12B1135234.9656608035%30%B13B1168703.4570008040%25%B14B1104302.5257455040%25%地塊編號用地性質總建筑面積研發辦公建筑面積占該地塊百分比人才公寓面積占該地塊百分比孵化辦公面積占該地塊百分比商務酒店面積占該地塊百分比商業建筑面積占該地塊百分比配建機動車位地下建筑面積凈地塊面積總用地面積建筑密度容積率(凈)容積率(毛)A01G21625A02G23076A03B1B2798005000063%25875 32
17、%39255%725204001376350%5.8A04B1B2999809138091%86009%957448002969140%3.4A05B1B2538754787589%600011%509286801941540%2.8B01B223185231851232117001533345%1.5B02B246925469251469208002580350%1.8B03B232965329651330130001657445%2.0B04G27270B05G13315B06G14344B07G12889B08B255200552001552250001932645%2.9B09B244
18、490444901445204002528550%1.8B10B231809318091318130001675845%1.9B11G2430B12B1656604730072%1836028%565172001352340%4.9B13B1570004550080%1150020%513236001687040%3.4B14B1257451080042%1200047%744529%265134001043040%2.5總和616634 38462962%10480017%500008%258754%558309%58802519802457203391052.51.8分地塊規劃控制指標用地
19、平衡表經濟技術指標經濟技術指標設計成果ACHIEVEMENT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城市剖面A-A城市剖面B-B城市剖面設計成果ACHIEVEMENT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城市剖面C-C城市剖面D-D城市剖面設計成果ACHIEVEMENT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
20、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城市剖面E-E城市剖面設計成果ACHIEVEMENT設 計 分 析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規劃結構設計成果ACHIEVEMENT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開發
21、強度設計成果ACHIEVEMENT5.81.52.94.93.42.51.91.81.823.42.8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高度分區設計成果ACHIEVEMENT0-24M24-40M40-60M60-100M道路系統濱海慢速道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動態交通設計成果ACHIEVEME
22、NT雙向行駛流線單向行駛流線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靜態交通地下室范圍地下車庫出入口設計成果ACHIEVEMENT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步行空間設計成果ACHIEVEMENT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
23、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開放空間設計成果ACHIEVEMENT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景觀空間設計成果ACHIEVEMENT效 果 圖東南鳥瞰透視北向鳥瞰透視北向主入口人視南向透視模 型 照 片 主入口小鳥瞰典 型 地 塊 設 計Soho孵化地塊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24、 Urban Design設計成果ACHIEVEMENTS總平面圖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A03用地性質:B1B2 商業服務業混合用地用地面積:1376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9800平方米其中:孵化辦公50000平方米 商務酒店25875平方米 商業建筑3925平方米 地下建筑20400平方米容積率:5.8建筑密度:50%綠地率:20%機動車位:725個A3 總平面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功能分析圖設計成果ACHIEVEMENTS商務酒店+商
25、業孵化辦公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A03用地性質:B1B2 商業服務業混合用地用地面積:1376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9800平方米其中:孵化辦公50000平方米 商務酒店25875平方米 商業建筑3925平方米 地下建筑20400平方米容積率:5.8建筑密度:50%綠地率:20%機動車位:725個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流線景觀圖步行流線空間節點地下停車屋面景觀水域公共綠地廣場景觀內院景觀車行流線設計成果ACHIEVEMENTS流線分析景觀
26、分析P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A03用地性質:B1B2 商業服務業混合用地用地面積:1376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9800平方米其中:孵化辦公50000平方米 商務酒店25875平方米 商業建筑3925平方米 地下建筑20400平方米容積率:5.8建筑密度:50%綠地率:20%機動車位:725個產業研發地塊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設計成果ACHIEVEMENTS總平面圖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A05用地性質:B1B2 商業服務業混合用地用地面積
27、:1941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3875平方米其中:研發辦公47875平方米 商業建筑6000平方米 地下建筑28680平方米容積率:2.8建筑密度:40%綠地率:25%機動車位:509個A5 總平面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功能分析圖設計成果ACHIEVEMENTS商業研發辦公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A05用地性質:B1B2 商業服務業混合用地用地面積:1941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3875平方米其中:研發辦公47875平方米 商業建筑600
28、0平方米 地下建筑28680平方米容積率:2.8建筑密度:40%綠地率:25%機動車位:509個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流線景觀圖步行流線空間節點地下停車屋面景觀水域公共綠地廣場景觀內院景觀車行流線設計成果ACHIEVEMENTS流線分析景觀分析P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A05用地性質:B1B2 商業服務業混合用地用地面積:1941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3875平方米其中:研發辦公47875平方米 商業建筑6000平方米 地下建筑28680平
29、方米容積率:2.8建筑密度:40%綠地率:25%機動車位:509個產業示范地塊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設計成果ACHIEVEMENTS總平面圖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B03用地性質:B2 商務用地用地面積:1657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296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容積率:2.0建筑密度:45%綠地率:25%機動車位:330個B3 總平面B3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30、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功能分析圖設計成果ACHIEVEMENTS研發辦公數據中心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B03用地性質:B2 商務用地用地面積:1657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296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容積率:2.0建筑密度:45%綠地率:25%機動車位:330個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流線景觀圖步行流線空間節點地下停車屋面景觀水域公共綠地廣場景觀內院景觀車
31、行流線設計成果ACHIEVEMENTS流線分析景觀分析P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B03用地性質:B2 商務用地用地面積:1657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296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容積率:2.0建筑密度:45%綠地率:25%機動車位:330個公寓商業地塊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設計成果ACHIEVEMENTS總平面圖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B14用地性質:B1 商業用地用地面積:1043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5745平方米其中:人
32、才公寓12000平方米 辦公面積10800平方米 商業建筑744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3400平方米容積率:2.5建筑密度:40%綠地率:25%機動車位:265個B14 總平面B14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功能分析圖設計成果ACHIEVEMENTS商業建筑辦公建筑人才公寓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B14用地性質:B1 商業用地用地面積:1043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5745平方米其中:人才公寓12000平方米 辦公面積10800平方米 商業建
33、筑744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3400平方米容積率:2.5建筑密度:40%綠地率:25%機動車位:265個山.海.綠谷 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方案Mountain.Sea.Green Valley Zhoushan Science Creative Center Urban Design流線景觀圖步行流線空間節點地下停車屋面景觀水域公共綠地廣場景觀內院景觀車行流線設計成果ACHIEVEMENTS流線分析景觀分析P經濟技術指標地塊編號:B14用地性質:B1 商業用地用地面積:1043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5745平方米其中:人才公寓12000平方米 辦公面積10800平方米 商業建筑7445平方
34、米地下建筑面積:13400平方米容積率:2.5建筑密度:40%綠地率:25%機動車位:265個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專項導則城市設計專項導則(一)(一)道路道路 1.一般規定一般規定 通過特定的道路周邊空間要素塑造沿街界面。為不同等級的道路設定相應的斷面構成要素,為各層次道路功能服務。在道路交叉口設置節點。對細部設施提出具體要求,豐富空間層次,塑造空間特色。2.沿街界面沿街界面 2.1 沿街界面類型沿街界面類型 沿街界面以連續程度為主要特征,連續性一般是指沿街建筑物在20M 高度以下部分的連續程度,同時考慮沿街建筑的貼線率、建筑風格、建筑體量和色彩等。建筑界面的連續性可分為三種狀態:即強質連續界
35、面、弱質連續界面和非連續界面。2.1.1強質連續界面是指道路路段上沿街建筑20M高度以下部分連續感強,街道封閉與圍合感強,建筑貼線率在 70%以上的路段。2.1.2 弱質連續界面是指道路路段上沿街建筑 20M 高度以下部分有一定連續感,建筑物之間有一些空地,建筑退讓紅線距離較大,貼線率在50%-70%之間的路段。2.1.3 非連續界面是指道路路段以開放空間為主,建筑物基本以孤立的單幢建筑物為主,貼線率在 30%以下、建筑物之間缺乏呼應的路段。2.2 街道性質與沿街界面類型街道性質與沿街界面類型 按照道路性質劃分,可分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綜合性道路和景觀性道路。2.2.1 交通性道路的特征
36、是視線開闊、有方向感,道路景觀應適宜于遠距離、以車行速度觀賞,沿街界面宜以連續界面為主。海天大道、港島路即為交通性道路。海天大道、港島路即為交通性道路。2.2.2 生活性道路是以步行活動為主,街具具有空間尺度宜人、有方向感、可停留的特點,有豐富的街道生活,道路景觀應適宜于近距離、以人行速度觀賞,沿街界面以弱質連續界面或非連續界面為主。園區內園區內 12M 寬度道路即為生活性道路。寬度道路即為生活性道路。2.2.3 綜合性道路兼具生活性和交通性或兼具景觀性和交通性。兩側建筑應充分考慮兩方面特點,建筑布點及天際線應考慮車行速度下景觀特征,底層沿街建筑應滿足行人活動的要求,宜采用各種形式界面的綜合。
37、綠島路即為綜合性道路。綠島路即為綜合性道路。2.2.4 景觀性道路具有一定的交通性,注重車行速度下的景觀特征,臨近水體等重要景觀,強調行進過程中的景觀體驗。視線相對開闊,道路兩側建筑較少或與建筑距離較遠。海景道即為景觀性道路。海景道即為景觀性道路。3.規劃道路斷面規劃道路斷面 3.1 道路紅線寬度 63M(港島路)道路紅線兩側各退 13M 作道路隔離綠帶。非機動車道寬度 10M,機動車道寬度 15M。照明及標志設施設置與機非隔離帶上,與行道樹排列配合,電線桿避免設置于中央分隔帶。人行道沿非機動車道邊界設綠帶,行道樹間距 68M。3.2 道路紅線寬度 32M(綠島路)道路紅線兩側各退 7M 作道
38、路隔離綠帶。非機動車道寬度 3M,機動車道寬度 15M。人行道沿非機動車道邊界設綠帶,行道樹間距 68M。3.3 道路紅線寬度 12M(內部道路)人行道寬度 2M,機動車道寬度 8M。人行道沿非機動車道邊界設綠帶,行道樹間距 68M。為步行空間提供適宜的界面。4.緩解道路交通噪音和空氣污染緩解道路交通噪音和空氣污染 強化污染源控制,尤其是對車輛尾氣排放的控制。以綠化(帶)的形式隔離噪音及空氣污染。5.道路細部設施道路細部設施 5.1 設置要求設置要求 設置高質量的人行路面及街道設施。增加休憩地及街頭活動空間。在重要節點設置廣場、入口、雕塑、園景等。充分考慮無障礙設計,包括盲道、坡道等。在人流較
39、集中的沿街建筑設置戶外休閑設施,如茶座等,避免設置機房等市政供應設施。5.2 交通設施交通設施 進入地塊的機動車通道設置 規劃道路盡量減少進入地塊的機動車通道入口,可通過街區內服務道路的設置解決各地塊機動車通道入口問題。每幢建筑盡量只設一個車道入口,相鄰建筑盡量合用機動車通道入口。機動車通道與人行道交叉部分盡可能小,并與道路緣石垂直。5.3 無障礙設計無障礙設計 5.3.1 步行坡道 連接車道與人行道的坡道,是方便車輛進入建筑及方便輪椅通行所作的無障礙設計。街道步行道設置坡道時,應提前與交通主管部門申報協商。坡道坡度在 8%以下。所有人行道有高差的地方應設置坡道,保障人行道的連續性,并在鋪裝上
40、與其他部分不同。5.3.2 人行道的無障礙設計 人行道上必須設置地面提示塊材。無障礙通道路面應密實平坦、表面防滑,并在地面有高差處設置坡道。無障礙通道中的地下管線井蓋必須與地面齊平,人行橫道與緣石坡道處不得設雨水口。5.4 具體細部設施具體細部設施 5.4.1 交通標志 各種標志樣式應規格化。可結合路燈桿設置于懸臂框架內。5.4.2 消火栓 可設置在道路設施帶上,距道路緣石不小于 0.5M,須設在方便位置,與環境協調,廣場處應采用地下式。5.4.3 公廁 沿規劃道路設置公廁,每 500M 設置一處;街區內沿服務道路設置公廁,每 300 米一處。盡可能結合公共建筑、公共綠地布置或利用地下設施安排
41、。鼓勵所有餐飲及商業設施廁所在營業期間向公共開放。5.4.4 公交候車廊 候車廊應有頂棚及座椅。允許在適當位置放置廣告。線路牌及線路圖應結合照明。候車廊形態應簡潔美觀。5.4.5 垃圾箱 應保持人行道上每 50M 至少一個垃圾箱,并結合人流量適當增加數量。垃圾箱形態應簡潔現代。應選擇分類垃圾箱(有機垃圾、無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5.4.6 公共電話亭 沿商業界面的路段應保持每50M一個電話亭;其他路段每80M一個。電話亭形態應于周圍建筑協調,簡潔、現代。5.4.7 售貨亭、服務亭、書報亭、報警崗亭 不得占用公共通道及人行道。造型應符合整個街景景觀。應統一設計。報警崗亭應有醒目標志,位置明顯,
42、便于觀察和發現。5.4.8 其他街道設施 導游圖應設于道路交叉口及重要節點。行人休息設施如座椅等可結合綠化(帶)或街道景觀設置,造型美觀,易于清潔及維護。應避讓人行通道。應配備照明、垃圾箱等設施。非機動車停放設施宜靠近非機動車道,避讓人行通道。應配備照明、指示標志等設施。座椅 電話亭 公交候車廊公廁垃圾箱售貨亭、報亭 導游圖 非機動車停放設施(二)二)綠化景觀綠化景觀 1.一般規定一般規定 綠化景觀應結合周圍交通環境及建筑環境設置,以優化區域環境,提升街區品位為目標。盡可能保留原有樹木。植物配植應注重植物群落的多樣性、合理性。草坪面積不應超過用地面積的 20%,保證地面不裸露。遵循適地適樹原則
43、,運用經濟實用的樹種。綠地內應考慮無障礙設計。2.公共開放綠地公共開放綠地 以植物造景為主,綠地內應設置休憩設施,并使步行線路貫通。綠化應與周圍環境相適合。濱水景觀帶開放綠地結合竹文化主題展廊等公共景觀地形建筑構成主題公園。綠化應以自然式為主,保證植物的空間層次及物種多樣性,不宜采用大面積草坪鋪設,可以各種地被植物取而代之。3.廣場綠化廣場綠化 指道路節點(交叉口、入口)處廣場上的點狀綠化。是配合硬質景觀的、以大喬木為主、規則式布局為主的綠化景觀。使用大喬木時,其枝下高應大于 2.0M,可配合座椅等街具設施。使用大灌木時,應設置花池或樹箱等,以利行人通行。4.庭院綠化庭院綠化 指街區內圍合、半
44、圍合院落的綠化。主要是配合水景、廣場空間及合院建筑進行的、點狀分布的綠化。應配合建筑立面及商業氣氛布置綠化。應保證視線的通透性,建立以落葉大喬木為骨干樹種的、以灌木、地被為主體的植物群落。5.道路綠化道路綠化 行道樹可采用常綠或落葉大喬木,或常綠、落葉大喬木間植,應盡量采用樹冠寬廣的樹種。分隔帶采用大喬木與整形灌木結合的配植方式,大喬木應與行道樹有所呼應。6.屋面綠化屋面綠化 主要出現在地形建筑屋面,使地形建筑與周圍環境更好的融為一體。采用以草坪、地被為主的綠化,并結合一定的步行空間,使屋頂綠化成為可游可憩的綠化場地。7.綠地細部設施綠地細部設施 指各項景觀設施、園路、其他設施。景觀設施 慎用
45、雕塑,雕塑宜小而精。園路 主要入口及園路應考慮無障礙設計。其他設施 應設置座椅等休憩設施及垃圾箱等配套設施,其形態及體量應與綠地整體風格相符。應布置園路燈、草坪燈等一般照明燈具,并適當采用裝飾照明,應注意燈光色彩與綠化的協調,并以不影響植物生長為前提。綠地內不應設置架空線路,水、電、燃氣等線路布置不得破壞景觀。電氣、上下水管線的配套設施應隱蔽設置。(三)(三)開放空間開放空間 園區開放空間主要由入口和中心景觀軸線,廣場和綠地組成的步行空間系統以及屋面景觀體系三大部分組成,開放空間和濱海景觀帶、山景海景形成整體的空間架構。1.入口和中心景觀軸線入口和中心景觀軸線 軸線將北部入口和南部濱海景觀帶連
46、接起來,主要包含景觀水池、林蔭大道、信息展廊園地。軸線是開放空間系統的骨架。2.步行空間系統步行空間系統 縱橫整個園區,穿越建筑底層、庭院、地下空間的步行空間是整體開放空間的補充,包含濱海商業步道,休閑步道和人性步道,尺度合宜,空間變化豐富。3.屋面景觀系統屋面景觀系統 園區大部分屋面為綠化和木質平臺所覆蓋,為公共活動提供場地所。4.開放空間細部設施開放空間細部設施 景觀設施 在重要節點及入口廣場,可適當使用景觀雕塑,雕塑尺度應宜人,并體現商業氣氛。服務設施 應根據人流量的大小,設置休憩設施,包括座椅、茶座、垃圾箱等。附屬設施 燈具等實施應與開放空間統籌設計布置,成為構成開放空間景觀的要素之一
47、。公共區域內應設置各類中英文導向指示牌,并采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5.分區說明分區說明 產業研發區:產業示范園區包括 B01B02B03B08B09B10 等商務辦公用地和B04B05B06B07 等綠地廣場用地,包含中心景觀大道和跌落建筑群落,是園區整體開放空間的核心構成,是綠谷形象的“谷地”部分。a)中心景觀軸線中心景觀軸線為 500 米長,22 米寬林蔭大道,連接園區北端主入口和南端沿海景觀帶,采用樹冠寬廣的常綠落葉大喬木間植和可上人草地,局部設置休憩和活動設施,視野開闊,開放度高,為園區日常休閑、交流活動和臨時大型活動提供戶外場所。b)合院式群落合院式群落是示范園區開放空間的整體特質。空
48、間體量圍繞開敞內院布置,內院與中心景觀大道、沿街步行道需設置人行通道保證步行系統流暢。空間體量面向街道界面需為強質連續界面(貼線率大于 70%)或弱質連續界面(貼線率 50%-70%)形成完整步行空間和內向院落感。c)疊落平臺疊落平臺是綠谷形象的重要控制要素。空間體量由外向內逐步降低。高層體量布置在各地塊東西臨街界面,鄰中心景觀大道界面空間體量不得高于 15 米。大部分屋面需為綠化或木質平臺,視野無遮擋。產業研發區與 SOHO 區包括 A03、A04、A05、B12、B13、B14 辦公研發和 SOHO 地塊以及 A01、A02、B11 的綠地水體景觀地塊。建筑高度高于中間產業示范園區建筑,與
49、突出中間“谷地”的意象。該地塊公共空間有不同形式,并分布于不同的高度,主要包括下沉廣場、步行空間、屋面景觀系統、建筑底層架空等不同層級。d)下沉廣場下沉廣場 在樓間的開放空間中,下挖了一定量的下沉廣場,增加空間層次,同時利于地下商業空間的通風、采光、標識性等。e)公共步行空間公共步行空間 縱橫整個園區,貫穿于建筑單體之間的開放公共空間,包含休閑步道和人行步道、廣場等,尺度合宜,空間變化豐富。f)屋面景觀系統屋面景觀系統 園區大部分屋面為綠化和木質平臺所覆蓋,為公共活動提供場地所。g)架空空間架空空間 本地塊中的建筑有大量的底層架空空間,增加了場地公共空間的通透性及可達性。(四)(四)建筑建筑
50、1.形態模式形態模式 山海綠谷”:園區整體形態控制模式積極回應其所處背山面海的地理環境特征,高層建筑分立東西兩側,高度向中央以綠化和活動退臺的形式逐步降低,形成山海之間綠谷的自然形態。中心林蔭大道指向海面,將景觀引向濱海景觀帶,整個園區的視線可以毫無阻礙的到達中心大道和海景。“開放綜合體”:東西兩側孵化 Soho 區、產業研發區和公寓商業區以架空連續 U 形裙房和高層結合形成開放綜合體模式。最大限度的讓出地面空間,形成連續公共空間的同時,在建筑下部又創造開放的不同標高的公共綠地和廣場。“建筑群落”:產業示范園及其配套區以相互連接的小高層和帶院落的多層建筑形成建筑群落。空間類型多樣,有內向型、半
51、圍合型、開敞型綠地和廣場,整體形態跌落豐富,勢態優美,為社區活動提供各式各樣的平臺。高層建筑體量方整,排列整齊,形體簡潔。多層建筑邊界齊整,疊落有序,在靠近中心景觀大道處可結合景觀設計做局部變化。B01、B08地塊北部,B03、B10 地塊南部和 B09 地塊西部考慮設置標志性景觀建筑,輔助景觀大道和濱海景觀帶形成整體風貌。2.建筑尺度與體量建筑尺度與體量 建筑的整體尺度應依照城市設計有關控制要求執行,以保證正常的土地開發秩序,形成協調的建筑群體空間形態。A3 地塊商務寫字樓高度控制在 100m 以下,A4,B1,B8 地塊研發辦公樓和B12,B13地塊高層公寓樓高度控制在80m以下(A5研發
52、辦公樓和B14商務辦公樓控制在 50m 以下),其余的研發區地塊 B2,B3,B9,B10 建筑高度都控制在 60m 以下。3.建筑功能配置建筑功能配置 規劃整個科創園建設容積率控制在 2.0 以內,公共綠地率控制在 5%以上,綠地率控制在 20%以上。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園建筑以多層退臺式辦公建筑為主,輔以點式中高層;海洋科技研發機構集聚的科技研發區以 10 層以上的高層建筑為主,通過低層部位的開放式辦公相互聯系;人才公寓服務區以中高層公寓式建筑為主,輔以底層服務性商業;商務辦公區以為高層建筑;SOHO式孵化辦公和酒店等建筑可以點式高層的形式配置在臨近區域。1)研發辦公功能 海洋電子信息產業
53、示范園 B1,B2,B3,B8,B9,B10 地塊中的底層、多層和高層辦公樓 科技研發區 A4,A5 地塊中的高層和多層辦公樓 研發區配套功能 B3,B10 地塊中的數據中心,配套酒店和會議,展覽;B8 地塊中的食堂 2)公寓居住功能 B12,B13 地塊中的高層公寓 3)商 業 購 物 功 能 A3 地 塊 裙 房 商 業 和 高 層 酒 店,A4,A5,B12,B13,B14 地塊沿街商業 4)商務辦公功能 A3,B14 地塊高層商務寫字樓 4.建筑風格建筑風格 園區建筑主要為研發辦公、商務公寓等功能,采用現代主義風格,體量明確,簡潔明快,體現高技術含量、高流通速率、高空間品質的當代科研辦
54、公特點。建筑外立面采用常見的玻璃、陶板和鋁板等材料。多數多層和少數高層建筑屋頂為綠化種植屋面和上人木平臺,創造宜人舒適的辦公和居住環境。建筑整體色調為暖色,多采用淺色(米白色、淺橙黃色等),局部按需要采用深暖色。(五)夜景照明(五)夜景照明 1.一般要求一般要求 照明原則 照明設計應按照功能性與景觀性兩大原則,同時注意節能和減少光污染。從功能性考慮,要保證空間環境的安全性和安全感,降低犯罪率。對于各種視覺作業,應提供足夠的能見度。考慮到人的視覺舒適應盡量避免眩光。景觀性照明作用于營造氣氛,創造于區域性質相吻合的舒適、優美的夜間環境。照明對象 照明對象包括道路照明、廣場照明、綠化照明與建筑照明。
55、2.道路照明道路照明 道路照明應根據道路性質和寬度的不同,采用不同亮度標準和燈桿高度。街道燈光應選用自然的顏色,如金屬鹵鹽燈。街道照明的亮度標準視道路重要性而定,至少要達到 0.5-1.0 尺燭光,燈桿可置于車道分隔帶或人行道上。根據不同的道路級別,路燈燈泡的高度應離地面 6-9M。路燈、燈桿和附屬裝置應相互匹配,建議選用白色或黑色。主要道路的燈桿上宜裝置臨時的基座,以便布置節日的彩旗或公告。3.廣場、人行道照明廣場、人行道照明 人行道的照明設計,應考慮尺度宜人,形式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選用自然的燈光顏色。廣場照明應根據廣場尺度的不同選擇不同高度的燈具。宜用高桿燈和裝飾性強的桿燈組合,成為點綴廣
56、場、組織廣場空間的藝術性構件。廣場照明的亮度和照明控制要考慮平時與節日的不同需求。小范圍的鋪砌地面,如停車區和建筑入口,宜采用樁燈,高度低于1M。4.綠化照明綠化照明 綠化地帶的照明,宜選用白熾燈作為光源,選用白色或黑色燈桿,桿燈高度在 2-3M,草坪燈高度在 0.6-0.9M。適當對景觀大喬木、樹叢等的景觀進行泛光照明,應選用冷光源,以保護植物的生長。色彩搭配應簡潔,采用白、黃、綠色,避免采用紅色、藍色等,切忌過多顏色的搭配造成艷俗的燈光效果。5.建筑照明建筑照明 建筑照明應突出重點建筑群和重點建筑部位,并強調整體光色和諧。不鼓勵泛光照明。重點標志性建筑可適當選用泛光照明,但應從嚴控制。鼓勵
57、使用節能型新型外墻照明燈具,如 LED 燈、冷陰極管等。鼓勵內透式燈光效果。鼓勵就街區整體重點建筑的外墻節能照明方案進行全面合理的規劃設計。(六)(六)戶外廣告及標識戶外廣告及標識 1.一般規定一般規定 戶外廣告及標識是指利用公共、自有或者他人所有的通道、廣場、用地、建筑等(以下統稱陣地)設置的路牌、燈箱、霓虹燈、電子顯示牌(屏)、實物造型、彩旗、條幅、氣球等。建筑設計統一考慮廣告與標識的恰當位置。廣告與標識不應損害建筑與環境特征,其形狀、尺度及形式應與建筑、環境協調。廣告、標識的安放不遮蔽建筑的特征。考慮廣告、標識及其支撐架在不同角度時的外觀,包括從地面上、附近高層建筑以及正對天際線觀察時的
58、可視性。2.廣告、標識的位置廣告、標識的位置 禁止設置戶外廣告的場所及物體 行道樹、道路隔離欄、電話亭、交通指示牌。濱水駁岸空間。開放綠地。禁止在交通信號燈周圍 30M 范圍內設置廣告燈箱。有條件設置的位置 商業辦公建筑的主樓、裙房的屋頂及墻面;商業購物建筑的墻面;路燈燈桿;候車廊;公共開放空間。3.建筑物上的廣告、標識建筑物上的廣告、標識 地面以上、一層以下的廣告、標識 鼓勵使用內嵌式廣告、標識。保證 2.7M 的凈空高度。廣告、標識高度不得大于 1.5M。不鼓勵使用凸出廣告、標識。凸出廣告、標識體量不得大于 0.5Mx2.5M。凸出廣告、標識平行墻面外挑不得大于 0.5M;垂直墻面外挑不得
59、大于1.5M。外挑時,必須保證 2.7M 最小凈空高度。沿雨棚上沿的廣告、標識高度要求一致,寬度統一為 1M。一層以上及女兒墻以下的廣告、標識 鼓勵使用墻面廣告、標識 與建筑物及街景相協調,不得損害建筑物的特征。應完全設在建筑物外墻或玻璃幕墻上,且不得超過該墻面面積的1/5。鼓勵使用印刷玻璃作為廣告載體。鼓勵玻璃幕墻與電子顯示屏結合運用的新技術。不鼓勵使用凸出廣告、標識 凸出廣告、標識的高度應視建筑物結構而定,并且垂直方向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層標高的高度。向外水平凸出的距離不得超過 1M。屋頂廣告、標識 可在裙房屋頂設置屋頂廣告、標識,廣告、標識宜用于社團標志或建筑物名稱。禁止在高層建筑頂部設置
60、廣告、標識。廣告、標識應與建筑物和街景相協調。凌空廣告、標識 不宜設置凌空廣告、標識。禁止在高層建筑頂部設置凌空廣告、標識。在特殊情況下需要設置凌空廣告、標識的,應符合以下要求:不損害主體建筑物屋頂形態和天際線輪廓。在設計時應注意支撐結構(特別是從背面觀察時)不破壞街道和城市輪廓線的景觀。電子顯示屏 嚴格限制電子顯示屏的使用。宜于高層標志性建筑裙房的沿街面上設置電子顯示屏或與玻璃幕墻結合使用。且一個建筑物上只能設置一個電子顯示屏。4.開放空間上的廣告、標識開放空間上的廣告、標識 街道上的廣告、標識 每個路段的廣告燈箱形式應統一。并與街道景觀相協調,可與其它街具設施相結合,成為街景的一部分。廣告
61、燈箱的離地最大高度為 4M,每幅廣告、標識的最大面積為 2M2。開放廣場上的廣告、標識 形式上應結合廣場或所在地塊的主題進行設計。與街區整體風格相協調,可與其它街具設施相結合。廣場上設置的廣告、標識,離地最大高度為 4M,最大面積一般不得超過 2M2,特殊案例須經規劃部分專門審定。開放廣場獨立設置的廣告、標識位置不應妨礙交通,影響景觀及其他公共活動。5.臨時性廣告、標識及其構筑物臨時性廣告、標識及其構筑物 所有臨時性廣告、標識及其構筑物應與永久性廣告、標識的設計和位置的要求一致。對于那些與社區重要活動有關、具有文化性質的廣告、標識,應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具體考慮。除有特殊規定外,臨時性廣告、標識最
62、多只允許保留 2 個月。可結合路燈燈桿布置。房地產廣告、標識 房地產廣告、標識如“出售”、“出租”等字樣,允許保留最多 4 個月。此類廣告、標識的面積不得大于 1.5M2,也不宜過于醒目或向建筑物外部延伸。應禁止的危害公眾交通安全的廣告、標識 遮擋或干擾行人步行、視野。遮擋道路交通標志及信號燈。影響對路面險情、對面機動車、其他車輛、行人的觀察,干擾駕駛員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對本應看到的路障的防御能力。使用“停止”等字樣,易于交通標志產生混淆。信息不明確或照明強度過大,對駕駛員產生視線干擾或分散其注意力。需要駕駛員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位置,如重要交叉口、匯流或分流的匝道出入口。6.廣告、標識的形式廣告、
63、標識的形式 妥善處理廣告、標識要標新立異、吸引注意力的要求與城市景觀要求協調整體性的矛盾,面積在 2M2以上的廣告、標識禁止使用色彩強烈、形式怪異的設計。不同路段的小型廣告、標識,形式、色彩應不同;同一路段的小型廣告、標識,形式盡可能統一。街道霓虹燈廣告、標識設置尺度、位置、形式應有規劃部門組織專門審定,使整條街道有整體感。燈飾廣告板 廣告、信息發布欄 廣告柱 臨時性廣告 凸出的廣告的體量 廣告板 底層廣告的凈高 幕墻與顯示屏的結合 印刷玻璃廣告 內嵌式廣告、標識 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島路港海景海天大道AA01A02A03A04地塊控制規定性指標地塊編號用地性質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
64、(%)建筑控高(m)配建停車位(個)地上建筑面積(m)A01A02A05用地面積(m)A03A04G2G2B1/B2街區編號地塊編號兼容性質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河道藍線禁止機動車開口路段建筑高度多層建筑(24米以下)高層建筑(24米以上)建筑退界線規劃河道中心線地下建筑圖例街區位置河口控制線出入口方位東/南/北東/南/西/北A01A02A04A05A03合計A051625307619415137632969167570B1/B2B1/B25.83.42.853875798009998023365550%40%40%20%25%25%1008050東/南/西/北7259575092191綠
65、島路海天大道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BB11B12B13B14地塊控制規定性指標地塊編號用地性質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建筑控高(m)配建停車位(個)地上建筑面積(m)B11B12合計用地面積(m)B13B14G2B1B1B1街區編號地塊編號兼容性質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河道藍線地塊紅線禁止機動車開口路段建筑高度多層建筑(24米以下)高層建筑(24米以上)建筑退界線規劃河道中心線0102050M地下建筑1:1000圖例街區位置河口控制線出入口方位西西/南西B11B12B13B14430135231687010430412534.93.42.56566057000257451484
66、0535%40%40%30%25%25%8080505655132651343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AA01A02A03A04地塊設計導則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街區位置A01A02A04A05A03A05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規劃河道控制線規劃河道中心線圖例河口控制線城市次要道路車行出入口濱水步行系統步行出入口景觀人行天橋空中步行連廊街巷步行系統城市支路城市主要干道動態交通設置(1).道路街區道路分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個等級,主干道港島路寬63m,海天大道寬56m,次干道綠島路寬32m,支路寬12m。道路網形成“四橫二縱”的基本格局。(2).交通組織 在上位規劃制定的
67、基礎上,進一步梳理街區沒的道路結構層級,注重街區每部分功能區塊之間有效連接,構建完善的內外交通道路網,以優化交通組織。從城市主干道進入街區內的主要道路均規劃為為右進右出方式。城市主干道禁止機動車開口。(3).步行系統1).景觀步行系統在A03,A04,A05地塊內,以地景化、景觀化的方式創造舒適、開放的主步行系統,形成富有活力的開放空間。2).街巷步行系統 在地塊內部通過對建筑間距的利用與流線的組織形成街巷步行系統,形成步行友好的街巷空間,也可以作為應急通道使用。3).濱海步行系統在A05地塊南側結合鋪地與景觀設置富有動感和變化的濱海步行系統4)沿街步行系統 在南北向支路沿街形成連續、舒適的沿
68、街步行空間。5).立體步行系統 A03,A04,A05地塊之間通過空中連廊的聯系形成二層步行系統,以增強地塊內空間活力與商業氛圍。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島路港海景海天大道AA01A02A03A04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街區位置A01A02A04A05A03A05地下車庫出入口沿服務道路地面停車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規劃河道控制線規劃河道中心線圖例地下車庫河口控制線地下車庫連通廊地塊設計導則17.停車設置(1).機動車停車數量酒店:0.5/100m;商務辦公:0.4/100m;商業:0.45/100m。(2).地下車庫分別在地塊A03、A04、A05下設集中地下車庫。A03與A04、A04與A
69、05地塊的地下車庫分別以通道連通。(3).地面停車沿服務道路兩側可集中設置地面停車位。(4).非機動車停車位非機動車停車位數量按照技術規定配置。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AA01A02A03A04地塊設計導則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街區位置A01A02A04A05A03A05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規劃河道控制線規劃河道中心線圖例河口控制線公共廁所導游標識售貨亭/服務亭/書報亭 DPW自行車停放點S濱水生態走廊街巷空間地面層開敞空間及面積800m下沉開敞空間及面積800m二層開場敞空間及面積800m開放空間 包括廣場、濱水空間、街巷空間。(1).廣場:包括街道重要節點廣場、大型綠
70、化地景廣場。應在重要道路或建筑的節點處設置,起到重要的交通聯系及景觀節點的作用。應根據所在地實際需求設置不同尺度的廣場空間。廣場設計應充分體現人本精神。設置局部綠化和足夠的休憩設施,充分考慮無障礙設計。廣場鋪裝宜選用經濟實用,色彩及鋪設形式應簡潔大方。(2).街巷空間 指以步行通道為主的具有連續性的空間。一般緊靠商業建筑界面。街巷空間應具有良好的連續性。須保證足夠的人行通道寬度,寬度不小于6M。沿線應配合商業界面設置茶座等休閑服務設施。沿線應適當設置座椅、花臺、樹池等公共休閑設施。通向重要建筑、設施、廣場的道路應設置明顯的標識。(3).濱水空間 濱水沿岸建議采用硬質駁岸。結合廣場進行景觀設計,
71、形成良好的親水界面。公共街具設施(1).交通標志 各種標志樣式應規格化。可結合路燈桿設置于懸臂框架內。(2).消火栓 可設置在道路設施帶上,距道路緣石不小于0.5米,須設在方便位置,與環境協調,廣場處應采用地下式。(3).公廁 沿規劃道路設置公廁,每500M設置一處;沿步行街設置公廁每300m一處。盡可能結合公共建筑、公共綠地布置或利用地下設施安排。鼓勵所有餐飲及商業設施廁所在營業期間向公共開放。(4).公交候車廊 候車廊應有頂棚及座椅。允許在適當位置放置廣告。線路牌及線路圖應結合照明。候車廊形態應簡潔美觀體現街區整體風格。(5).垃圾箱 應保持人行道上每50米至少一個垃圾箱,并結合人流量適當
72、增加數量。垃圾箱形態應簡潔現,應選擇分類垃圾箱(有機垃(6).公共電話亭 沿城市支路每50米一個電話亭,電話亭形態應于周圍建筑協調,簡潔、現代。(7).非機動車停放沿規劃道路布置非機動車停放點。非機動車停放點宜靠近各出入口,尤以步行出入口為主。非機動車停放設施宜靠近非機動車道,避讓人行通道。應配備照明、指示標志等設施。(8).售貨亭、服務亭、書報亭、報警崗亭 結合公交站點、非機動車停放點等設施設置。不得占用公共 通道及人行道。造型應符合整個街區景觀,統一設計。報警崗亭應有醒目標志,位置明顯,便于觀察和發現。(9).導游標識 可于街區主要道路交叉口、主要步行街區入口及主要開敞空間設置導游圖。(1
73、0).其他街道設施行人休息設施如座椅等可結合綠化(帶)或街道景觀設置,造型美觀,易于清潔及維護。應避讓人行通道。應配備照明、垃圾箱等設施。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AA01A02A03A04地塊設計導則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街區位置A01A02A04A05A03A05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規劃河道控制線規劃河道中心線圖例河口控制線強質連續界面(貼線率70%)沿街界面類型非連續界面(貼線率貼線率50%)交通性道路街道類型綜合性道路生活性道路高層標志性建筑景觀標志性建筑連廊/過街樓建議高層位置景觀性道路沿街界面類型 沿街界面以連續程度為主要特征,連續性一般是指沿街建筑物在20M高
74、度以下部分的連續程度,同時考慮沿街建筑的貼線率、建筑風格、建筑體量和色彩等。建筑界面的連續性可分為三種狀態:即強質連續界面、弱質連續界面和非連續界面。(1)強質連續界面是指道路路段上沿街建筑20M高度以下部分連續感強,街道封閉與圍合感強,建筑貼線率在70%以上的路段。(2)弱質連續界面是指道路路段上沿街建筑20M高度以下部分有一定連續感,建筑物之間有一些空地,建筑退讓紅線距離較大,貼線率在50%-70%之間的路段。(3)非連續界面是指道路路段以開放空間為主,建筑物基本以孤立的單幢建筑物為主,貼線率在30%以下、建筑物之間缺乏呼應的路段。街道性質與沿街界面類型按照道路性質劃分,可分為交通性道路、
75、生活性道路、綜合性道路和景觀性道路。(1)交通性道路的特征是視線開闊、有方向感,道路景觀應適宜于遠距離、以車行速度觀賞,沿街界面宜以連續界面為主。海天大道、港島路即為交通性道路。(2)生活性道路是以步行活動為主,街具具有空間尺度宜人、有方向感、可停留的特點,有豐富的街道生活,道路景觀應適宜于近距離、以人行速度觀賞,沿街界面以弱質連續界面或非連續界面為主。園區內12M寬度道路即為生活性道路。園區內12M寬度道路即為生活性道路。(3)綜合性道路兼具生活性和交通性或兼具景觀性和交通性。兩側建筑應充分考慮兩方面特點,建筑布點及天際線應考慮車行速度下景觀特征,底層沿街建筑應滿足行人活動的要求,宜采用各種
76、形式界面的綜合。綠島路即為綜合性道路。(4)景觀性道路具有一定的交通性,注重車行速度下的景觀特征,臨近水體等重要景觀,強調行進過程中的景觀體驗。視線相對開闊,道路兩側建筑較少或與建筑有相對較遠的距離。海景道即為景觀性道路。沿街界面(1).港島路沿線及北側海天大道沿線為強質連續界面,貼線率70%。(2).東西向規劃路沿線為弱質連續性界面70%貼線率50%(3).西側與中央地塊相鄰沿線,為非連續界面,鼓勵空間的滲透。標志性建筑 高層標志性建筑:宜在港島路及海天大道沿線設立,通過高層塔樓形態的局部變化形成街區的標識。景觀標志性建筑:宜在地塊A05南側結合開放空間設立與海洋相呼應的景觀標志性建筑。綠島
77、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AA01A02A03A04地塊編號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街區位置A05屋頂形式建筑方式建筑色彩標志性建筑高度公共停車位(個)公共開敞空間面積A01A02A03A04A05平屋頂平屋頂平屋頂綜合體綜合體綜合體暖色調、暖白色暖色調、暖白色暖色調、暖白色100m1.西側孵化Soho區、產業研發區和公寓商業區以架空連續U形裙房和高層結合形成開放綜合體模式。最大限度的讓出地面空間,形成連續公共空間的同時,在建筑下部又創造開放的不同標高的公共綠地和廣場。2.建筑色彩鼓勵淺色偏暖調控區的色彩搭配;3.穿越建筑底層、庭院、地下空間的步行空間是整體開放空間的補充。建筑底部大量架空,建筑上部設置各
78、種屋頂平臺、連廊等,形成層次豐富的公共空間。6181166737981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AA01A02A03A04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街巷步行系統規劃河道中心線圖例街區位置步行出入口A01A02A04A05A03A05地面層開敞空間強質連續界面(貼線率70%)沿街界面類型非連續界面(貼線率貼線率50%)高層標志性建筑景觀標志性建筑建議高層位置建筑類型規劃河道控制線河口控制線 地塊設計導則核心要素為引導性圖則中對于總體形態最為重要的部分,建議在土地出讓協議中強制執行。核心要素與控制性導則共同構成各地塊制約條件。沿街界面(1)港島路沿線為強質連續界
79、面,貼線率70%;(2)面向海天大道臨河面與面向海景道界面為弱質連續界面,70%貼線率50%;(3)其他城市支路為非連續界面,鼓勵空間的滲透。建筑 建筑高度:建筑高度從A03地塊到A05地塊逐漸遞減。其中A03地塊建筑控高為100m,A04地塊建筑控高為80m,A05地塊建筑控高為50m。高層標志性建筑:宜設在A03地塊面向港島路及海天大道設置;通過高層塔樓形態的局部變化形成街區的標識。景觀標志性建筑:宜在A05地塊,面向海景設置景觀標志性建筑,建筑形態應與綠化地景結合設計,呼應所面向的海景及沿海景觀帶。開放空間 各地塊內部開放庭院均需有南北貫通的人行通道。屋面空間為植草屋面或者木質休閑平臺。
80、一層開放庭院面積和屋面上人平臺由控規制定討論決定。綠島路海天大道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BB11B12B13B14地塊設計導則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街區位置B11B12B13B14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規劃河道控制線規劃河道中心線圖例河口控制線城市次要道路車行出入口濱水步行系統步行出入口景觀人行天橋空中步行連廊街巷步行系統城市支路城市主要干道禁止機動車開口路段動態交通設置(1).道路街區道路分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個等級,主干道港島路寬63m,海天大道寬56m,次干道綠島路寬32m,支路寬12m。道路網形成“四橫二縱”的基本格局。(2).交通組織 在上位規劃制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街區沒的道
81、路結構層級,注重街區每部分功能區塊之間有效連接,構建完善的內外交通道路網,以優化交通組織。從城市主干道進入街區內的主要道路均規劃為為右進右出方式。城市主干道禁止機動車開口。(3).步行系統1).景觀步行系統在B12,B13.B14地塊內,以地景化、景觀化的方式創造舒適、開放的主步行系統,形成富有活力的開放空間。2).街巷步行系統 在地塊內部通過對建筑間距的利用與流線的組織形成街巷步行系統,形成步行友好的街巷空間,也可以作為應急通道使用。3).濱海步行系統在B14地塊南側結合鋪地與景觀設置富有動感和變化的濱海步行系統4)沿街步行系統 在南北向支路沿街形成連續、舒適的沿街步行空間。5).立體步行系
82、統 B12,B13,B14地塊之間通過空中連廊的聯系形成二層步行系統,以增強地塊內空間活力與商業氛圍。綠島路海天大道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BB11B12B13B14地塊設計導則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河道藍線地塊紅線規劃河道中心線圖例街區位置河口控制線B11B12B13B14地下車庫出入口地下車庫地下車庫連通廊沿服務道路地面停車停車設置(1).機動車停車數量酒店:0.5/100m;商務辦公:0.4/100m;商業:0.45/100m。(2).地下車庫分別在地塊B12、B13、B14下設集中地下車庫。B12與B13、B13與B14地塊的地下車庫分別以通道連通。(3).地面停
83、車沿服務道路兩側可集中設置地面停車位。(4).非機動車停車位非機動車停車位數量按照技術規定配置。綠島路海天大道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BB11B12B13B14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河道藍線地塊紅線規劃河道中心線圖例街區位置河口控制線B11B12B13B14地塊設計導則公共廁所導游標識售貨亭/服務亭/書報亭 DPW自行車停放點S濱水生態走廊街巷空間地面層開敞空間及面積800m下沉開敞空間及面積800m二層開場敞空間及面積800mPPPPPPPPSSSDDDDDDDDWWW開放空間 包括廣場、濱水空間、街巷空間。(1).廣場:包括街道重要節點廣場、大型綠化地景廣場。應在重要
84、道路或建筑的節點處設置,起到重要的交通聯系及景觀節點的作用。應根據所在地實際需求設置不同尺度的廣場空間。廣場設計應充分體現人本精神。設置局部綠化和足夠的休憩設施,充分考慮無障礙設計。廣場鋪裝宜選用經濟實用,色彩及鋪設形式應簡潔大方。(2).街巷空間 指以步行通道為主的具有連續性的空間。一般緊靠商業建筑界面。街巷空間應具有良好的連續性。須保證足夠的人行通道寬度,寬度不小于6M。沿線應配合商業界面設置茶座等休閑服務設施。沿線應適當設置座椅、花臺、樹池等公共休閑設施。通向重要建筑、設施、廣場的道路應設置明顯的標識。(3).濱水空間 濱水沿岸建議采用硬質駁岸。結合廣場進行景觀設計,形成良好的親水界面。
85、公共街具設施(1).交通標志 各種標志樣式應規格化。可結合路燈桿設置于懸臂框架內。(2).消火栓 可設置在道路設施帶上,距道路緣石不小于0.5米,須設在方便位置,與環境協調,廣場處應采用地下式。(3).公廁 沿規劃道路設置公廁,每500M設置一處;沿步行街設置公廁每300m一處。盡可能結合公共建筑、公共綠地布置或利用地下設施安排。鼓勵所有餐飲及商業設施廁所在營業期間向公共開放。(4).公交候車廊 候車廊應有頂棚及座椅。允許在適當位置放置廣告。線路牌及線路圖應結合照明。候車廊形態應簡潔美觀體現街區整體風格。(5).垃圾箱 應保持人行道上每50米至少一個垃圾箱,并結合人流量適當增加數量。垃圾箱形態
86、應簡潔現,應選擇分類垃圾箱(有機垃(6).公共電話亭 沿城市支路每50米一個電話亭,電話亭形態應于周圍建筑協調,簡潔、現代。(7).非機動車停放沿規劃道路布置非機動車停放點。非機動車停放點宜靠近各出入口,尤以步行出入口為主。非機動車停放設施宜靠近非機動車道,避讓人行通道。應配備照明、指示標志等設施。(8).售貨亭、服務亭、書報亭、報警崗亭 結合公交站點、非機動車停放點等設施設置。不得占用公共 通道及人行道。造型應符合整個街區景觀,統一設計。報警崗亭應有醒目標志,位置明顯,便于觀察和發現。(9).導游標識 可于街區主要道路交叉口、主要步行街區入口及主要開敞空間設置導游圖。(10).其他街道設施行
87、人休息設施如座椅等可結合綠化(帶)或街道景觀設置,造型美觀,易于清潔及維護。應避讓人行通道。應配備照明、垃圾箱等設施。DDDDDDDDDPS綠島路海天大道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BB11B12B13B14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河道藍線地塊紅線規劃河道中心線圖例街區位置河口控制線B11B12B13B14沿街界面類型交通性道路街道類型綜合性道路生活性道路高層標志性建筑景觀標志性建筑連廊/過街樓高層建筑建議位置地塊設計導則景觀性道路強質連續界面(貼線率70%)弱質連續界面(70%貼線率50%)非連續界面(貼線率貼線率50%(3).西側與中央地塊相鄰沿線,為非連續界面,鼓勵空間的
88、滲透。標志性建筑 高層標志性建筑:宜在綠島路、海天大道交接口設立,通過高層塔樓形態的局部變化形成街區的標識。景觀標志性建筑:宜在地塊B14西南側結合開放空間設立與海洋相呼應的景觀標志性建筑。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BB11B12B13B14地塊編號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街區位置屋頂形式建筑方式建筑色彩標志性建筑高度公共停車位(個)公共開敞空間面積B11B12B13B14平屋頂平屋頂綜合體綜合體暖色調、暖白色暖色調、暖白色100m1.東側產業研發區和公寓商業區以架空連續U形裙房和高層結合形成開放綜合體模式。最大限度的讓出地面空間,形成連續公共空間的同時,在建筑下部又創造開放的不同標高的公共綠地和廣場
89、。2.建筑色彩鼓勵淺色偏暖調控區的色彩搭配;3.穿越建筑底層、庭院、地下空間的步行空間是整體開放空間的補充。建筑底部大量架空,建筑上部設置各種屋頂平臺、連廊等,形成 層次豐富的公共空間。平屋頂綜合體暖色調、暖白色411083003683海景道綠島路海天大道綠島路島路港海景道海天大道BB11B12B13B14街區編號地塊編號街區位置B11B12B13B14規劃道路中心線規劃道路紅線街巷步行系統規劃河道中心線圖例步行出入口地面層開敞空間強質連續界面(貼線率70%)沿街界面類型非連續界面(貼線率貼線率50%)高層標志性建筑景觀標志性建筑建議高層位置建筑類型規劃河道控制線河口控制線 地塊設計導則核心要
90、素為引導性圖則中對于總體形態最為重要的部分,建議在土地出讓協議中強制執行。核心要素與控制性導則共同構成各地塊制約條件。沿街界面(1)綠島路及海天大道沿線為強質連續界面,貼線率70%;(2)面向海景道沿街界面為弱質連續界面,70%貼線率50%;(3)其他城市支路為非連續界面,鼓勵空間的滲透。建筑 建筑高度:建筑高度從B12地塊到B14地塊逐漸遞減。其中B12地塊建筑控高為80m,B13地塊建筑控高為80m,B14地塊建筑控高為50m。高層標志性建筑:宜設在B12地塊面向綠島路及海天大道設置;通過高層塔樓形態的局部變化形成街區的標識。景觀標志性建筑:宜在B14地塊,面向海景設置景觀標志性建筑,建筑
91、形態應與綠化地景結合設計,呼應所面向的海景及沿海景觀帶。開放空間 各地塊內部開放庭院均需有東西貫通的人行通道。屋面空間為植草屋面或者木質休閑平臺。一層開放庭院面積和屋面上人平臺由控規制定討論決定。設 計 說 明舟山市科創園城市設計說明一 設計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2)浙江省城鄉規劃條例(2010)3)舟山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試行)(舟建委200546 號)4)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規范(GB50647-2011)5)浙江省標準城市建筑和道路交通工程停車庫(場)設計、設置規則(2004)6)舟山群島新區(城市)總體規劃(JPG 文件)7)浙江省舟山市科創園產業發展規劃(福睿
92、智庫 2013)8)舟山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國地鐵咨詢責任有限公司 2013)9)舟山南部大通道發展帶城市設計與景觀規劃(澳大利亞 AECOM2013)10)舟山群島新區小干島商務區城市設計-方案優化(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11)科創園 2 期周邊現狀圖(DWG 文件)12)舟山市衛星影像地圖二 規劃背景研究1 功能結構布局確立了構建舟山群島新區城市結構的基本功能規劃結構。總體開發空間布局為“一體一圈五島群”:舟山島主體區域、港航物流核心圈和五大功能島群。舟山島主體區域內部形成“南生活、中生態、北生產”三帶空間發展格局。本次城市設計范圍處于舟山島主題區域的“南生活”發展帶內部。“南生
93、活、中生態、北生產”三帶空間具體為:南部花園城市帶。依托定海、新城和普陀城區,擴大城市規模,提高城市品質,推進舊城改造,打通南部海岸城市發展走廊,聯動開發南部諸島。加快第二產業轉移和第三產業培育步伐,發展現代服務業。中部重點生態帶。加強舟山島中央山體生態保護,構筑綠色廊道,形成以山體為核心的指狀綠地系統。結合水系設置沿河綠帶,建設成帶成片的城市結構性綠地與成網成園的生活型綠地。北部海洋新興產業帶。在小沙鎮至展茅街道區域范圍內,重點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加快形成產業轉型升級先導區和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2 土地使用規劃確立了構建舟山群島新區城市結構的基本用地配置。舟山島主體區域的“南部花園城市帶”確立
94、了以居住用地、公共服務用地和公共綠地為主、南部沿海設置部分集中商務用地的規劃用地結構。本次城市設計范圍以商務用地為主。3 開放強度導引總用地約 400 畝,建筑面積初步估算 50 萬平方米,其中研發園建筑 15 萬平方米,示范園建筑約 25 萬平方米,商住混合服務建筑約 10 萬平方米。建筑密度控制在 2.0 左右。4 道路交通組織舟山群島新區道路分為五級: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本次城市設計相關道路中,海天大道、港島路為城市主干道,綠島路、體育路和海景道為城市次干道。5 整體布局原則功能分區,混序布局:舟山市科創園處于城市核心區,不會發展大規模制造業,主要根據需要實行商務服務
95、與生產服務、高技術服務業等功能模塊混序布局;整體布局,以點帶面:重點地標模塊先行建設,以點帶面,帶動區塊功能不斷完善;風格統一,個性特色:結合舟山及臨城新區特點,從規劃定位、結構布局到建筑形態,均融入親近自然、生態休閑、現代簡約的個性特色,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科創園區;注重品質,宜居宜業:注重區塊生態綠化環境,規劃先行,預留綠地、生態、人文景觀帶;內部系統,功能完善:由于舟山市科創園周邊環境以及部分配套較為薄弱,所以區塊內部主要功能系統需進一步完善。三 城市設計范圍本次城市設計范圍分為研究范圍和設計范圍,研究范圍涵蓋舟山科創園全部區域,北至海天大道,南至海岸線、西至體育路(不包括原體育場規劃
96、區塊)、東至富麗島路,規劃面積969畝(646211.8平方米)。設計范圍為其中由海天大道、綠島路和沿海景觀帶圍合而成,體育館規劃區塊以東的地塊,規劃面積約400畝(以道路中心線為紅線范圍大約331682平方米)。四 地塊開發定位舟山市科創園是舟山市區域海洋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區之一,服務舟山市產業發展,是智慧舟山的核心示范區,是舟山海洋科學城的研發和生產性服務集聚區,是服務定海區、普陀區等舟山市各區縣產業轉型的創新平臺集聚地,是臨城新城產業發展地標、城市功能亮點、高科技社區發展標桿、海洋高端人才的新聚點。五 設計策略1 設計理念自然景觀:以產業園所處環境為出發點,營造具備自然形態,生態環境優良
97、的人工社區。活力城市:以層次豐富的開放空間組織多樣性的活動,激發社區活力,促進區域發展。多元混合:發揮產業園的輻射作用,同時商業、酒店、會展等多功能相互混合和促進,帶動社區經濟。2 形態模式“山海綠谷”:園區整體形態控制模式積極回應其所處背山面海的地理環境特征,高層建筑分立東西兩側,高度向中央以綠化和活動退臺的形式逐步降低,形成山海之間綠谷的自然形態。中心林蔭大道指向海面,將景觀引向濱海景觀帶,整個園區的視線可以毫無阻礙的到達中心大道和海景。“開放綜合體”:東西兩側孵化Soho區、產業研發區和公寓商業區以架空連續U形裙房和高層結合形成開放綜合體模式。最大限度的讓出地面空間,形成連續公共空間的同
98、時,在建筑下部又創造開放的不同標高的公共綠地和廣場。“建筑群落”:產業示范園及其配套區以相互連接的小高層和帶院落的多層建筑形成建筑群落。空間類型多樣,有內向型、半圍合型、開敞型綠地和廣場,整體形態跌落豐富,勢態優美,為社區活動提供各式各樣的平臺六建筑功能配置規劃整個科創園建設容積率控制在 2.0 以內,公共綠地率控制在 5%以上,綠地率控制在 20%以上。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園建筑以多層退臺式辦公建筑為主,輔以點式中高層;海洋科技研發機構集聚的科技研發區以 10 層以上的高層建筑為主,通過低層部位的開放式辦公相互聯系;人才公寓服務區以中高層公寓式建筑為主,輔以底層服務性商業;商務辦公區以為高層
99、建筑;SOHO 式孵化辦公和酒店等建筑可以點式高層的形式配置在臨近區域。1)研發辦公功能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園 B1,B2,B3,B8,B9,B10 地塊中的底層、多層和高層辦公樓科技研發區 A4,A5 地塊中的高層和多層辦公樓研發區配套功能 B3,B10 地塊中的數據中心,配套酒店和會議,展覽;B8 地塊中的食堂2)公寓居住功能 B12,B13 地塊中的高層公寓3)商業購物功能 A3 地塊裙房商業和高層酒店,A4,A5,B12,B13,B14 地塊沿街商業4)商務辦公功能 A3,B14 地塊高層商務寫字樓七建筑體量控制體量控制:A3 地塊商務寫字樓高度控制在 100m 以下,A4,B1,B8
100、 地塊研發辦公樓和 B12,B13 地塊高層公寓樓高度控制在 80m 以下(A5 研發辦公樓和 B14 商務辦公樓控制在 50m 以下),其余的研發區地塊 B2,B3,B9,B10 建筑高度都控制在 60m 以下。八開放空間系統園區開放空間主要由入口和中心景觀軸線,廣場和綠地組成的步行空間系統以及屋面景觀體系三大部分組成,開放空間和濱海景觀帶、山景海景形成整體的空間架構。入口和中心景觀軸:軸線將北部入口和南部濱海景觀帶連接起來,主要包含景觀水池、林蔭大道、信息展廊園地。軸線市開放空間系統的骨架。步行空間:縱橫整個園區,穿越建筑底層、庭院、地下空間的步行空間是整體開放空間的補充,包含濱海商業步道
101、,休閑步道和人性步道,尺度合宜,空間變化豐富。屋面景觀:園區大部分屋面為綠化和木質平臺所覆蓋,為公共活動提供場地所。九.停車系統1)地塊內停車方式主要為地下停車,結合少量地面停車。2)地下車庫配置:a)在使用人員比較固定且停車數量較大的商業地塊 A3、商業商務混合地塊 A4,A5,B12,B13,B14 設立兩層地下車庫。b)在商務地塊(研發辦公地塊)B1,B2,B3,B8,B9,B10 設立一層地下車庫。3)將 A1,A2,A3 地塊作為一組,B1,B2,B3,B8,B9,B10,B12,B13,B14 地塊作為另一組,兩組的地下車庫通過地下通道聯系,分別形成地下車庫組團,通過精當的組織管理
102、,可以互通有無,提高車庫資源的利用率。團 隊 簡 介阿科米星建筑設計事務所阿科米星建筑設計事務所成立于2009年7月,由莊慎、任皓創建,唐煜、朱捷加入合伙。事務所堅持“混合組織”的設計立場,創造性地利用限制條件,通過原創的設計策略,覆蓋全程的項目管理和質量監控來實現關心普通大眾的高品質建筑。竣工完成的項目涉及大型文化教育建筑、辦公建筑、商業建筑、居住小區以及城市設計、舊建改造等領域,并由此獲得了知名度較高的設計獎項,且參加了國內外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展覽。莊慎為國內著名青年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曾獲得過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優秀獎、建設部優秀勘察設計獎、教育部優秀勘察設計獎、上海市優秀勘察設計
103、獎、美國商業周刊/建筑實錄評選的中國建筑獎、WA中國建筑獎、英國CIOB“施工管理杰出成就獎”。自1997始,莊慎先后作為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主創建筑師,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合伙人、主持建筑師,阿科米星建筑設計事務所合伙人、主持建筑師,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的建筑設計獎項,并數次受邀參加英、德、法、意等國的重要建筑藝術展覽,擁有長期豐富的建筑實踐經驗。致正建筑工作室致正建筑工作室成立于2002年,是一個立足于上海的小型的跨領域的設計實踐團隊,其工作涵蓋城市設計、建筑、室內和景觀設計。面對當下中國急速劇變的社會價值、物質環境和生活方式,致正建筑工作室始終以具體項目本身所面對的特殊問題為工作的起點,以
104、將現實存在的、看似彼此孤立甚或沖突的各種資源整合成為一個內在高度一致的整體為目標,我們致力于這樣的一種建筑行為:它具有深思熟慮之后直指內在的氣質,一方面是理性克制的技術選擇,一方面是富于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自在生活。致正建筑工作室由張斌和周蔚兩位建筑師主持。張斌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曾入選中法文化交流項目150位中國建筑師在法國赴法國巴黎Paris-Villemin建筑學院進修,并在Architecture Studio事務所擔任訪問建筑師。擔任過時代建筑雜志的專欄主持人。現在,張斌作為國內著名青年建筑師,同時是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客座教授。致正建筑工作室至今已完成多項重要的建
105、成作品,擁有豐富的建筑實踐經驗。2004年至今致正建筑工作室已獲得多項重要的獎勵,包括WA中國建筑獎、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美國商業周刊/建筑實錄中國建筑獎最佳公共建筑和教育部優秀勘查設計一等獎等。并多次受邀參加法、德、荷蘭、香港等國的重要建筑藝術展覽。致正建筑工作室的作品也曾在國內外多家專業雜志發表。同濟大學中法中心業主:同濟大學地點:同濟大學本部校區規模:基地面積9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575平方米設計-建成:2004-2006以一個“雙手相握”的圖解,試圖達成一個“和而不同”的整體。整個建筑分為既分又合的三個部分,分別用于教學、辦公和公共交流。三個不同單元
106、采用不同的材質組合、色彩和構造做法來建構。相互耦合的空間體量與環境的互動形成了豐富多變的外部景觀。保留的水杉林被辦公單元、公共交流單元及附近教學樓圍合后成為建筑的入口庭園,并與對面的一二.九紀念園一起,形成校園中一個重要的公共開放空間。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C樓業主:同濟大學地點:同濟大學本部校區規模:基地面積4140平方米/建筑面積9672平方米設計-建成:2002-2004C樓作為學院主樓的擴建主要用于科研和研究生教學,以居中貫穿東西的連廊系統為核心,充分鼓勵使用者交往的建筑,營造了一個在理性秩序中激發率性激情和創造直覺的場所。為了與環境互動并清晰地表達其內部的組織機制,我們刻意回避了
107、外在立面形式的統一性,轉而尋求內在空間的可視性及表皮材質的表現力。不同的空間類型在立面形式和質感上得到清晰的區分,并使建筑的各個表面回應基地環境的不同影響。十院書屋,上海文化信息產業園一期工程B1地塊業主:上海東方文信科技有限公司地點:上海市馬陸鎮規模:基地面積8349平方米/建筑面積7021平方米十院書屋借鑒江南傳統的“半宅半園”的空間類型,采用一種“一院一境”的連院模式來組織所有的辦公空間,形成了秩序與自在并存的空間氛圍。建筑整體上大小不一的十個連院,這些院子分為“宅”(以建筑為主)和“園”(以庭園為主)兩種類型,錯落布局,疏密有度。每個院子都有明確的院墻邊界,既便于確立各自不同的空間特色
108、,又應對了無法預測的使用狀態所需要的靈活組合可能。安亭鎮文體活動中心業主: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人民政府地點: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規模:基地面積24079/建筑面積16171設計-建成:2007-2010安亭鎮文體活動中心是一個功能極端復合的項目,同時需要在有限的基地內容納眾多戶外活動場地。順應內部使用狀態的相對獨立性、簡化空間復雜程度及減小外部尺度的意圖,整個建筑被分為四個大小、高度和尺度各不相同的獨立體量,沿基地周邊城市道路曲尺狀錯落分布,并留出一個半圍合的步行入口廣場,向城市呈現由精妙布局所營造的有趣的勾連狀態,而建筑本身遵循一種非常克制表現形式的操作方式來呈現自己。徐匯濱江世博配套工程動遷還
109、產辦公樓業主:上海徐匯濱江開發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地點:上海市徐匯區規模:基地面積9,173平方米/建筑面積21,804平方米設計-建成:2008-2010設計以一種微觀都市主義策略來回應狹小場地的高密度要求,并以開放街區的模式來形成各自獨立的辦公樓的資源共享,同時建立場地與建筑同江景之間的豐富勾連。跌落的總體布置使得更多建筑界面可享受臨江景觀,也消除了規模差異可能帶來的尺度失控,建立了統一而又富有變化的空間特質,并在密集的體量堆積中形成了建筑之間蔓延滲透的庭院空間,成為建筑與城市之間的過渡。遠香湖公園疊翠山莊餐廳業主:上海市嘉定新城發展有限公司地點:上海市嘉定區嘉定新城遠香湖周邊規模:基地面積1
110、6762平方米/建筑面積2627平方米設計-建成:2009-2012建筑的體量被化整為零,與地形緊密結合,呈現給湖對岸的嘉定新城中心區一個優良的景觀天際線。建筑并不直接臨水,但使用者的身體體驗始終離不開如何感受水和場地的關系這一主題。利用場地中建筑與景觀的穿插互動,塑造了遠近、高低、開合不同的親水感受,并將對于湖面的體驗帶入整個場地的洄游路徑之中。嘉定新城展示館業主:上海嘉定新城發展有限公司地點:上海嘉定規模:6,700 m2設計-建成:2007-2009展示館改擴建工程為舊廠房改造再利用,總建筑面積10750平方米,其中改建6283平方米,擴建4467平方米。展示館改擴建工程在建筑節能上采取
111、了國內先進的技術和建筑設計本身空間構造相結合的方式。建筑內設有嘉定新城城市規劃展示和新城公司辦公兩大主要功能,以及餐飲、會議等輔助設施。2010年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施工管理杰出成就獎”。嘉定文化信息產業園一期B4,B5地塊上海東方文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嘉定25,000 m22008-2010文信園是軟件服務類小型辦公樓的聚合。設計中將原應落地的庭院升至二、三、四層,擴大了基地內的公共區域。上層的院子向外懸挑5米,而建筑的室內標準化。由于“挑院”位置多有變化而形成豐富的內外空間體驗。2012WA中國建筑獎佳作獎。青浦區私營企業協會辦公與接待中心青浦工商局上海青浦6,745 m22003-200
112、5這座辦公樓位于青浦新城區中心夏陽湖的東側,在總體區位中處于特定位置的這座辦公樓可以為整個新城區規劃結構的完整性作出貢獻。最終一個正方形的體量和總體規劃中隱含的軸線產生呼應,為最終消失于夏陽湖的中心軸線一側做出了最后的提示,這也使得這一建筑和中心的夏陽湖產生關聯。基地是在一片規劃的綠化帶之中,設計時是荒草叢生,而今已綠樹蔥蔥。諸暨大劇院諸暨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浙江省諸暨市30,000 m22011-一條近500米長的架空環廊與主體劇院脫離。它將地標性質的大劇院從傳統集中體量的模式轉化為游離開放的模式。加強了“城市光環”主題的同時,使容納了影院、餐飲、室外戲臺的大劇院與周邊的公園、街道、廣
113、場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將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混合成為一座“文化公園”。張江集電港四期西塊新建項目上海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區開發有限公司上海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區137000 m22011-2015本項目規劃采用“板塊漂移”策略對公共空間和辦公建筑類型進行了極為細膩的設計,使用層次間隙空間、小庭院、大廣場緊密地有機交融在一起,環境地公共性和私密性得到巧妙的結合。多層辦公樓和高層辦公樓的設計在形態上和材質上彼此呼應,建筑內部空間實用、可變,亦富有個性、讓人們不論在室內和室外都享受到高品質的辦公環境。項目目前處于總體設計階段。華鑫 劍騰科技園項目一期工程劍騰液晶顯示(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區58000 m22011-2014本項目致力于探索新一代產業園區所構成的城市空間類型。規劃的主要策略是基于場地環境狀況,由7棟研發辦公樓形成整體性極強的庭院空間結構。設計透過對整體環境,建筑形態,和遮陽里面的處理,形成高附加值的工作空間。項目目前處于深化設計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