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東干渠清淤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46頁).pdf

  • 資源ID:611218       資源大小:333.82KB        全文頁數:46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積分: 2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東干渠清淤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46頁).pdf

1、.1 綜合說明1.1 緒言東干渠是寧夏青銅峽河東灌區四條干渠之一,承擔著寧夏吳忠利通區、青銅峽市和銀川靈武市13 個鄉鎮、7 個大中型國營農林場的農業灌溉,同時擔負著鹽環定揚水、扁擔溝揚水等大中型揚水的供水任務。在牛首山山麓有14 條較大山洪溝,每當汛期,溝道洪水嚴重威脅東干渠的安全。為了減輕和消除洪水危害,保護東干渠的安全,自1971 年1979 年期間,先后在扁擔溝、黃羊溝、澇池子、小洪溝和雙吉溝上建成了 5 座攔洪庫,其防洪標準均按照平原海濱區標準確定,校核洪水標準為 30 年一遇。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庫區下游修建了多條公路,進駐了許多企業,攔洪庫保護對象增加,攔洪庫的重要

2、性更加突出。但攔洪庫防洪標準較低,一旦發生超標準洪水,將會對下游防護對象造成很大損失。因此,為了下游防護對象的安全,對攔洪庫進行清淤,增大庫容,抵御超標準洪水,是非常必要的。2013 年 8 月受秦漢渠管理處的委托,我院開始編制扁擔溝、澇池子和小洪溝 3 座攔洪庫清淤工程實施方案,參照相關規范、規程,于2013 年 9 月完成實施方案編制任務。2013 年 10 月 29 日,水利廳組織相關專家對該實施方案進行了審查,并提出了修改意見,根據修改意見,我院對實施方案進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本次上報的實施方案。.1.2 水文河東灌區深居內陸,屬干旱與半干旱氣候過渡帶,大陸性氣候特征明顯,干旱少雨,蒸

3、發強烈,風大沙多。年均降水量205mm,多集中在 7、8、9 三個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5%)。年均蒸發量 1283mm,相當于降水量的六倍,以 5、6、7 三個月蒸發量最大。干旱指數 4.8 8.5,是典型的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生產的地區。年均氣溫8.9,一月份平均氣溫-8.3,七月份平均氣溫23.8,最高氣溫 41.4(1953 年 7 月 8 日),最低氣溫-28(1954年 12 月 28 日)。灌區氣候干燥,多年平均相對濕度5156%,年內以四月份最小,八月份最大,并呈現冬春干燥,夏秋稍濕的趨勢。土壤凍結期在 120 天以上,凍土深度5090cm,最深 112cm(1968 年),無霜

4、期 150170 天,日照年 3000 小時左右。1.3 地質該地區屬牛首山東麓山前洪積沖積地貌區。在干旱、半干旱的氣候條件下,暫時水流在牛首山前堆積了大量的洪積物,這些洪積物和山坡上面流所攜帶下來的坡積物匯合起來,形成了寬廣平坦的山前傾斜平原。由于山前傾斜平原是由無數個大小不一的洪積扇所組成,因而形成高低起伏的波狀地形。地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地面高程1120m-1259m。場地范圍主要為耕地及丘陵殘丘。.該地區地層以第四系上更新統及全新統為主,巖性如下:(1)第三系(E3q)砂巖,砂質泥巖。主要出露在黃河東側殘積丘陵上。強風化,棕褐色,中密密實,水平層理發育,堅硬。(

5、2)第四系上更新統(Q3apl)主要出露在 110 國道附近至賀蘭山東麓之間。巖性以壤土、粗砂、角礫、碎石等為主。屬沖洪積物。(3)第四系全新統(Q41al)主要出露在黃河階地中。巖性以壤土、粉質粘土、粉細砂等為主。屬河湖相沉積。1.4 工程任務和規模本工程位于青銅峽市峽口鎮南側的牛首山洪積扇上扁擔溝水庫、小洪溝水庫、澇池子水庫。主要任務為三座水庫清淤,確保水庫安全運行,保護該工程范圍內的耕地及公路。本工程從各水庫上游延伸至庫區,結合水庫兩岸地形現狀,進行清淤。清淤土方暫時堆放在水庫.下游臺地處作為河道整治等工程的備用土方。1.6 工程布置本次清淤的各中心線基本沿原有庫區中心線進行布置,局部進

6、行調整,工程終點均為水庫大壩坡腳外200m處,樁號為 0+200,扁擔溝水庫、澇池子水庫、小洪溝水庫起始點樁號分別為0+725、0+540、0+600。清淤比降及邊坡坡比的確定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盡量貼近原庫區比降,不改變水庫天然特性,同時使施工開挖回填工程量最小;二是根據實際地形現狀設計清淤比降。具體布置見清淤工程平面布置圖。1.7 工程管理工程建成后,由秦漢渠管理處管理與維護,維護人員由秦漢渠管理處內部調劑解決。工程管理范圍包括工程和設施的建筑場地和管理用地。1.8 施工組織設計本工程位于青銅峽市峽口鎮南側的牛首山洪積扇上,三座水庫均有鄉級道路通過,主要材料設備可由公路運輸,交通便利,施

7、工用水、用電可由附近解決。1.9 環境影響評價施工期主要環境影響因素有:廢氣、噪聲、固體廢物、廢水。從總體來看,工程建成后對環境無不利影響。本工程的環境影響結論是利大弊小,有利影響將長期發揮作用,不利影響主要是施工期的暫時.問題,通過施工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全可以減免。1.10 水土保持項目建設過程中將損壞地表植被,擾動表土結構,產生部分臨時棄土,可能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編制本水土保持設計的目的,針對建設期產生水土流失的主要部位和時段,因害設防,采取各種預防和治理措施,預防、控制和減少水土流失,保護項目區生態環境,保障項目建設的安全。施工期產生的棄渣和粉塵、噪音對附近居民產生不利影響。因此

8、采用設備盡量減少噪音,對施工場地灑水減少粉塵,做到文明施工,并將廢土及棄渣運送至指定區域,杜絕隨意堆放。1.11 投資概算扁擔溝清淤工程總投資235.56 萬元。其中:建筑工程193.81 萬元;臨時工程 2.91 萬元;獨立費用 29.72 萬元。澇池子清淤工程總投資102.69 萬元。其中:建筑工程84.49 萬元;臨時工程 1.27 萬元;獨立費用12.96 萬元。小洪溝清淤工程總投資163.33 萬元。其中:建筑工程134.38 萬元;臨時工程 2.02 萬元;獨立費用 20.61 萬元。2 水文2.1 區域概況2.1.1 地理位置扁擔溝、澇池子和小洪溝三座水庫位于青銅峽市峽口鎮南側的

9、牛.首山洪積扇上,屬牛首山麓山前洪積沖積地貌區。扁擔溝攔洪庫地理坐標北緯 374605.32東經 1060910.86,位于 101省道東側,距離 101省道 2.5km,地面高程為 1230.00m,距離東干渠直線距離 5.9km。澇池子攔洪庫地理坐標北緯374804.29東經 1060545.75 ,壩址 距離 東干 渠 5.85km,地面 高程 1120.00m1259.00m。小洪溝攔洪庫地理坐標北緯374826.70東經 1060511.03 ,壩址 距離 東干 渠 5.85km,地面 高程 1120.00m1259.00m。2.1.2 氣象、水文項目區深居內陸,屬干旱與半干旱氣候過

10、渡帶,大陸性氣候特征明顯,干旱少雨,蒸發強烈,風大沙多。年均降水量205mm,多集中在 7、8、9 三個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5%)。年均蒸發量1283mm,相當于降水量的六倍,以5、6、7 三個月蒸發量最大。年均氣溫8.9,一月份平均氣溫-8.3,七月份平均氣溫23.8,最高氣溫 41.4(1953 年 7 月 8 日),最低氣溫-28(1954年 12 月 28 日)土壤凍結期在 120 天以上,凍土深度 5090cm,最深105cm(1968 年),無霜期 150170天。.2.2 工程水文2.2.1 洪水特征 產流洪水特性與暴雨特性相應,即年際變化大,有明顯的季節性、地區性。產流方式以

11、超滲產流為主。由于地處干旱區,土壤經常處于干旱狀態,一次降水使流域達到飽和的機率極少,當雨強超過損失率,超過部分即可變為地面徑流匯成洪水。工程所在地區的山洪溝道,屬中低土石山,年平均雨量僅有200mm,降水除去徑流,不夠樹林蒸騰,降雨入滲損失率大,產流形式同黃土丘陵區。匯流產流區屬于牛頭山東麓緩坡丘陵區和鄂爾多斯臺地緩坡丘陵區,土質疏散,下滲量較大,地面坡度1/301/1000,水土侵蝕嚴重,產流方式以超滲產流為主。產流后即瀉,匯流快,造峰歷時短,洪水陡漲陡落,過程較短。洪峰一般洪峰為單峰,復式峰較少。與產流面積小、暴雨集中、歷時短有關,峰型尖瘦,陡張陡落,一般從開始起漲到峰落約6 小時左右。

12、流域面積較大的溝道洪水歷時可達10 小時左右。洪峰流量隨流域面積增大而緩慢增加,反映出干旱地區暴雨洪水不均勻的特性。據秦漢渠管理處志記載,東干渠自1975 年建成以來,全線范圍內因牛首山山洪而使東干渠發生決口的事件共有16 起,其中主要分別是:.1976 年 8 月 12 日,扁擔溝的山洪與雙吉溝的山洪一起沖毀東干渠南堤,造成干渠決口8 處。1978 年 7 月 27 日,牛首山的山洪和廟梁子溝山洪將東干渠材機廠橋(樁號 43+123)附近的渠堤沖毀,造成決口 2 處,淤平渠道 4.4km。1978 年 8 月 7 日,牛首山的山洪和廟梁子溝山洪將東干渠42 號口(樁號 42+500)附近的渠

13、堤沖毀,造成決口2 處,42 號口被沖走,淤平渠道 300m。1989 年 7 月 16 日,牛首山的山洪和廟梁子溝山洪將樁號45+500附近的渠堤沖毀,造成決口4 處,淤平渠道 3.9km。2002 年 6 月 8 日,牛首山的山洪將126 涵洞(樁號 24+530)附近的渠堤沖毀,造成決口2 處,沖毀 126 涵洞。2006 年 7 月 14 日,長流水溝(青)洪水將長流水溝溢流堰(樁號5+450)處沖毀,造成渠道漫堤3 處,淤積 5km。2.2.2 暴雨特點項目區屬緩坡丘陵地貌,具有干旱區降雨的一般特性,降雨一般集中在每年的69 月。降雨一般為短歷時暴雨,而且籠罩面積不大,點面折減快。項

14、目區的山洪主要集中在東干渠右岸的牛首山和鄂爾多斯臺地的山洪溝上,具有干旱、半干旱暴雨洪水的一般特點:年際變化:各年發生暴雨次數不等,最多一年4 次,最少0次,多年平均 50mm 暴雨每年發生 1 次,100 暴雨每年 0.4 次。季節特點:暴雨一般集中在每年的69 月,但主要集中在 7、8 兩月,H24 50mm 暴雨 7、8 兩月發生次數占全年的80.5%,H24100mm.暴雨 7、8 兩月發生次數占全年的82.3%。暴雨分布:暴雨中心分布情況,牛首山各山洪溝道出山口處(海拔 12001500m),占 60,距山脊線不遠,高程在2000m以上可占 40。次暴雨時空特征 暴雨歷時不長,大強度

15、暴雨持續時間短。籠罩面積不大,點面折減快。2.2.3 設計洪水2.2.3.1 計算方法攔洪庫所在區域的洪水特性與暴雨特性相應,即年際變化大,有明顯的季節性、地區性。產流方式以超滲產流為主。由于地處干旱區,土壤經常處于干旱狀態,一次降水使流域達到飽和的機率極少,當雨強超過損失率,超過部分即可變為地面徑流匯成洪水。暴雨多為短歷時暴雨,暴雨籠罩面積不大,點面折減較快。由于項目區屬無實測資料地區,本次設計洪水計算依據寧夏暴雨洪水圖集和重新修訂的寧夏不同歷時暴雨參數等值線圖,采用設計暴雨資料推求設計洪水。集水面積小于 50km2的溝道,根據寧夏干旱半干旱區小流域暴雨洪水泥沙研究(寧夏水文局編)計算設計洪

16、水,產流匯流歷時采用1小時。.(1)產流計算工程區所在流域洪水多為超滲產流,歷時短,洪峰高。根據該區暴雨特性及下墊面條件采用扣損法計算產流過程。產流公式:ifiHiR式中:iR產流期某時段凈雨 (mm);iH產流期某時段面雨量 (mm);if產流期某時段損失水量(mm);根據寧夏暴雨洪水圖集產流分區,工程區以上流域屬于黃土丘陵1 區,平均損失率fi公式如下:)1(4179.0022.032.0ccHttcietf本次計算考慮到工程區所屬流域屬風沙干旱區,損失率更大一點,適當將扣損增大一部分。(2)匯流計算匯流計算是根據推求的設計凈雨過程iR推求流域出口斷面的洪水流量過程,該計算區內暴雨強度大、

17、洪水歷時短,故采用納希瞬時單位線法推求。按瞬時單位線原理,就是凈雨歷時趨于零的極小時段內產生的一個單位凈雨(1mm 凈雨深)在出口處所形成的流量過程線,其公式為:u(t)=KtneKtnK/1)()(1式中:t 時段變量;u(t)為 t 時的瞬時單位線的縱坐標;n,k 為瞬時單位線形狀參數;(n)伽瑪函數。根據上式可導出時段單位線方程式為:.q(t t)=dteKttnKdteKtnKtFKttntKtnt)/(10/10)()(1)()(16.31式中:q(t t)面積為 F 的流域上,t 時段內凈雨量為 1mm 的單位線在 t 時段的縱坐標,以m3/s 計;t 計算時段長(h);dteKt

18、nKKtnt/10)()(1納希瞬時單位的累積曲線,又稱S(t)曲線;dteKttnKKttnt)/(10)()(1形同 S(t)曲線,唯在時間坐標上錯后 t 時,用 S(t-t)表示。S(t)-S(t-t)簡寫為 S(t),稱為 t 小時無因次時段 t 時的縱高。一般以 (t t)表示。經過詳細計算,采用地區均衡法進行分析比較得到不同設計保證率的洪水過程線。(3)計算參數在計算瞬時單位線,進行洪水演進時,須求得參數 n,k,滯時 M,計算公式如下:黃土丘陵區:n=1.22 L0.231,K=M1i/n,M1i=0.148L0.9i0.093式中:i 產流區平均凈雨強度(mm/h);L 概化長

19、度(km)。滯時 M 表示從暴雨中心發生時間到洪水中心發生時間的時間間隔,與流域概化長度L、降雨強度 i 有關;匯流參數n 表示線性水庫調節的次數,與流域概化長度L 有關;匯流參數 k 表示線性水庫調節的能力,與滯時M、n 有關。概化長度L 由地形圖量算求得,即計算斷面到流域起始端最遠點的直線距離。匯流參數n、K 按黃土丘陵區計算公式求得。.2.2.3.2 主要參數采用寧夏暴雨洪水圖集及重新修訂的寧夏不同歷時暴雨參數等值線圖進行計算。根據寧夏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最新修訂的多年平均點雨量等值線圖查得,澇池子流域 1 小時、6 小時各保證率設計點雨量見表2-2.2,依點面折減系數計算得各保證率設計面雨

20、量見表2-2.3。表 2-2.2 各保證率設計點雨量單位:mm 歷時點雨量均值Cv Cs/Cv 頻率(%)(h)(mm)10 5 3.3 2 1 0.5 0.33 0.2 1 17 0.72 3.5 32.3 41.7 47.3 54.4 64.3 74.1 80.1 87.2 6 27 0.70 3.5 50.7 65.1 73.4 84.2 99.4 114.2 123.1 134.2 表 2-2.3 各保證率設計面雨量單位:mm 歷時點雨量均值Cv Cs/Cv 頻率(%)(h)(mm)10 5 3.3 2 1 0.5 0.33 0.2 1 17 0.72 3.5 30.7 39.6 44

21、.9 51.7 61.0 69.8 74.5 78.5 0.95 0.95 0.95 0.95 0.95 0.94 0.93 0.90 6 27 0.70 3.5 48.7 62.5 70.5 80.9 95.4 108.5 117.0 126.1 0.96 0.96 0.96 0.96 0.96 0.95 0.95 0.94 2.2.4.3 計算成果扁擔溝攔洪庫壩址以上流域計算面積48.4km2,概化長度 14.0km,.清渾比取 0.83。根據以上參數計算得扁擔溝不同保證率洪峰流量、洪水總量、設計洪水過程線分別見表2.2-4、2.2-5。表 2.2-4 扁擔溝攔洪庫各保證率設計洪峰流量、洪

22、水總量表頻率洪峰流量(m3/s)洪水總量(萬m3)10%46.5 32.7 5%82.2 57.7 3.30%107 75.2 2%141 99.1 1%199 136.5 0.5%252 173.2 0.33%284 194.8 0.2%311 213.4 表 2.2-5 扁擔溝攔洪庫各保證率設計洪水過程線表頻率時段 t=0.5小時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0 11.5 37.3 46.5 35.5 22.6 13.1 7.22 3.77 1.92 0.98 0.47 0.29 0.11 0 5%0 20.4 66 82.2 62.8 40

23、 23.2 12.8 6.67 3.4 1.73 0.83 0.51 0.19 0 3.30%0 26.6 86 107 81.8 52.1 30.3 16.6 8.69 4.43 2.26 1.09 0.67 0.25 0 2%0 35 113 141 108 68.6 39.9 21.9 11.5 5.84 2.97 1.43 0.88 0.33 0 1%0 61.6 181 199 139 82.9 46.4 25.2 12.1 6.06 2.88 1.21 0.76 0.45 0 0.50%0 78.1 230 252 176 105 58.9 31.9 15.4 7.7 3.66 1

24、.54 0.96 0.58 0 0.33%0 87.9 259 284 198 118 66.2 35.9 17.3 8.66 4.11 1.73 1.08 0.65 0 0.20%0 96.3 283 311 217 130 72.6 39.4 19 9.49 4.51 1.9 1.19 0.71 0 澇池子溝水庫以上流域計算面積16.18km2,概化河長 6.8km,清渾比取 0.83。根據以上參數計算得兩溝不同保證率洪峰流量、洪水總量、設計洪水過程線分別見表2-2.6、2-2.7。表 2-2.6 澇池子攔洪庫設計洪峰流量、洪水總量表頻率洪峰流量(m3/s)洪水總量(萬m3)10%48.5

25、 21.8 5%76.1 32.7.3.30%92.4 39.8 2%115 49.5 1%155 63.7 0.5%189 77.8 0.33%212 87.3 0.2%236 97.5 表 2-2.7 澇池子攔洪庫設計洪水過程線表頻率時段 t=0.5h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 22.6 48.5 28.5 12.8 5.39 2.18 0.85 0.34 0.12 5%0 36.8 76.1 40.4 17.2 7.02 2.77 1.09 0.40 0.11 3.3%0 44.7 92.4 49.0 20.9 8.53 3.36 1.33 0.49 0.13

26、2%0 55.7 115 61.0 26.1 10.62 4.18 1.65 0.61 0.17 1%0 77.5 155 73.3 29.8 11.76 4.60 1.77 0.57 0.21 0.5%0 94.5 189 89.4 36.4 14.3 5.62 2.16 0.69 0.26 0.33%0 106 212 100 40.9 16.1 6.31 2.43 0.78 0.29 0.2%0 118 236 112 45.6 18.0 7.04 2.71 0.87 0.32 小洪溝水庫以上流域計算面積8.12km2,概化河長 4.9km,清渾比取 0.83。根據以上參數計算得不同頻率

27、洪峰流量、洪水總量、設計洪水過程線分別見表2-2.8、2-2.9。表 2-2.8 小洪溝水庫各保證率設計洪峰流量、洪水總量表頻率洪峰流量(m3/s)洪水總量(萬m3)10%28.4 11.0 5%42.6 16.4 3.30%53.5 20.0 2%66.6 24.8 1%88.1 32.0 0.5%109 39.6 0.33%122 44.4 0.2%139 50.4 表 2-2.9 小洪溝水庫各保證率設計洪水過程線表頻率時段 t=0.5h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 14.6 28.4 12.0 4.03 1.28 0.40 0.13 0.04 0 5%0 21.9

28、 42.6 18.0 6.04 1.92 0.60 0.20 0.05 0 3.3%0 28.3 53.5 20.0 6.32 1.91 0.55 0.18 0.07 0 .2%0 35.3 66.6 24.9 7.87 2.37 0.69 0.22 0.08 0 1%0 48.0 88.1 29.1 8.78 2.56 0.78 0.28 0.11 0 0.5%0 59.4 109 36.1 10.9 3.17 0.97 0.35 0.13 0 0.33%0 66.6 122 40.4 12.2 3.55 1.09 0.39 0.15 0 0.2%0 75.6 139 45.8 13.8 4

29、.03 1.23 0.45 0.17 0 3 工程地質3.1 地形地貌三座攔洪庫庫區屬牛首山麓山前洪積沖積地貌區。在干旱、半干旱的氣候條件下,暫時水流在牛首山前堆積了大量的洪積物,這些洪積物和山坡上面水流所攜帶下來的坡積物匯合起來,形成了寬廣平坦的山前傾斜平原。由于山前傾斜平原是由無數個大小不一的洪積扇所組成,因而形成高低起伏的波狀地形。地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3.2 地層巖性3.2.1 扁擔溝攔洪庫庫區從上至下地層巖性依次為第四系淤積土(Q42al)、壤土(Q42al)和角礫及第三系泥質砂巖,分述如下。左右岸表層為第四系上更新統洪積上更新統洪積壤土(Q3pl),厚度 0

30、.3-1.0m。(1)第四系全新統(Q4):淤積土、壤土、角礫。淤積土(Q42al):為庫區淤積層,層厚1.2-5.8m,淺黃色,干-稍濕,硬塑狀態,局部含有少量礫石顆粒。壤土(Q42al):層厚 0.31.0m,淺黃色,稍濕,硬塑狀,夾粉質粘土透鏡體,局部含有少量礫石顆粒。其物理力學指標為:.表 3.2-1 淤積土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項目統 計個 數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變異系數統計修正系數地質建議值含水量 w(%)6 16.2 18.1 17.2 0.039 0.967 17.2 濕密度 0(g/cm3)6 1.469 1.527 1.509 0.013 0.988 1.509 干密度 d(g/

31、cm3)6 1.249 1.314 1.287 0.017 0.985 1.287 孔隙比 e 6 1.069 1.185 1.116 0.035 0.971 1.116 壓縮系數 1 2(MPa-1)6 0.3 0.7 0.58 0.269 0.777 0.58 壓縮模量 Es(MPa)6 3.1 6.9 3.9 0.381 0.685 3.9 滲透系數 K(cm/s)6 1.9710-6 8.7810-6 3.5110-6 3.5110-6 凝聚力 C(kPa)6 13.5 22.0 17.3 0.184 0.847 15.0 內摩擦角()6 12.0 15.5 13.3 0.091 0.

32、925 10.0 液限 WL(%)6 39.0 45.0 41.0 0.059 0.951 41.0 塑限 Wp(%)6 20.2 23.5 21.6 0.059 0.951 23.5 塑性指數 IP6 18.3 21.5 19.4 0.062 0.948 19.4 允許承載力 R(kPa)100 邊坡比1:1.5 角礫(Q42al):層厚 2.64.3m,雜色,次棱角狀,中密-密實狀態,成分主要為泥巖、灰巖,壤土填充,最大粒徑 60mm,一般粒徑 5-20mm,大于 2mm 顆粒含量約占約占76.3-83.5%。(2)第三系中新統紅柳溝組泥質砂巖(N1h):淺黃色-紫紅色,泥質膠結,層狀構造

33、,風化裂隙發育,巖芯呈長柱狀。強分化層厚度23.5m。3.2.2 澇池子攔洪庫庫區左右壩肩表層為第四系上更新統洪積上更新統洪積碎石(Q3pl),厚度 1.03.0m。下部為第三系中新統紅柳溝組泥巖及砂質泥巖(N1h),揭示深度 2.015.0m。河谷地段表層為壤土及粉質粘土(Q42al),.層厚 1.205.4m;以下為角礫、碎石(Q42al),層厚 1.82.6m;下部第三系中新統紅柳溝組泥巖及砂質泥巖(N1h),揭示深度 2.015.0m。現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Q4):淤積土、角礫。淤積土(Q42al):壤土,為庫區淤積層,層厚1.205.4m,淺黃色,稍濕,硬塑狀,夾粉質粘土透

34、鏡體。其物理力學指標為:淤積壤土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項目樣本數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修正系數標準值建議值W0(%)7 18.50 10.60 14.60 3.20 0.22 1.16 16.97 14.60 (g/cm3)7 2.13 1.61 1.94 0.19 0.10 1.07 2.08 1.94 d7 1.90 1.46 1.69 0.16 0.09 1.07 1.81 1.69 e 7 0.85 0.43 0.62 0.15 0.24 1.18 0.73 0.62 1-2(Mpa-1)7 0.66 0.13 0.30 0.17 0.56 1.41 0.43 0.30 Es(

35、Mpa)7 11.00 2.70 6.41 2.52 0.39 1.29 8.28 6.40 C(Kpa)7 24.0 8.50 13.86 5.12 0.37 1.27 17.64 15.00(。)7 17.50 11.00 14.79 2.27 0.15 1.11 16.46 23.00 WL(%)7 33.30 30.70 31.83 1.33 0.04 1.06 33.84 31.80 WP(%)7 18.60 17.20 17.93 0.70 0.04 1.06 18.99 17.90 IP7 14.70 13.50 13.90 0.69 0.05 1.07 14.94 13.90

36、IL7 0.40-0.27 0.04 0.34 9.64 15.50 0.55 0.04 K10(cm/s)7 7.37 10-55.0 10-76.48 10-56.48 10-5R(kPa)130 邊坡比1:1.25 角礫(Q42al):層厚 1.03.0m,,雜色,稍密狀,壤土填充,次棱角狀,成分主要為石英砂巖;最大粒徑80mm,一般粒徑 10-40mm,約占 60%,局部為細砂及角礫透鏡體。K3.0 10-2/cm/s,允許承載力 R=300kPa,邊坡比 1:1.00。(2)泥巖及砂質泥巖(N1h):揭示深度2.015.0m。泥巖:紫紅色,泥質膠結,層狀構造,巖芯完整,裂隙不發育,失

37、水收縮后易產.生龜裂。ef=73.580.0,具中膨脹潛勢。砂質泥巖:淺黃色-紫紅色,泥質膠結,層狀構造,風化裂隙發育,巖芯呈長柱狀。q=2.08.0Lu.允許承載力 R=300kPa,邊坡比 1:0.50。強分化層厚度 23m。3.2.3 小洪溝攔洪庫庫區屬牛首山麓山前洪積沖積地貌區,庫區左右壩肩表層為第四系上更新統洪積上更新統洪積碎石(Q3pl),厚度 1.03.0m。下部為第三系中新統紅柳溝組泥巖及砂質泥巖(N1h),揭示深度 2.015.0m。河谷地段表層為壤土(Q42al),層厚 1.205.4m;以下為角礫(Q42al),層厚 3.87.0m;下部第三系中新統紅柳溝組泥巖及砂質泥巖

38、(N1h),揭示深度 2.015.0m。現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Q4):淤積土、角礫。淤積土(Q42al):壤土、為庫區淤積層,層厚1.205.8m,淺黃色,稍濕,硬塑狀,局部含有少量礫石顆粒。其物理力學指標為:壤土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項目樣本數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修正系數標準值建議值W0(%)3 22.60 14.6 18.30 4.03 0.22 1.33 24.36 18.30 (g/cm3)3 1.98 1.87 1.91 0.06 0.03 1.05 2.00 1.91 d3 1.73 1.53 1.61 0.10 0.06 1.10 1.77 1.61 e 3

39、0.77 0.57 0.68 0.10 0.15 1.22 0.83 0.68 1-2(Mpa-1)3 0.23 0.18 0.20 0.03 0.13 1.20 0.24 0.20 Es(Mpa)3 9.50 6.80 8.53 1.50 0.18 1.27 10.80 8.50 C(Kpa)3 13.0 8.0 9.67 2.89 0.30 1.45 14.01 15.0(。)3 20.0 15.0 17.67 2.52 0314 1.21 21.45 23.0 WL(%)3 33.30 30.70 31.83 1.33 0.04 1.06 33.84 31.80 WP(%)3 18.60

40、 17.20 17.93 0.70 0.04 1.06 18.99 17.90.IP3 14.70 13.50 13.90 0.69 0.05 1.07 14.94 13.90 IL3 0.40-0.27 0.04 0.34 9.64 15.50 0.55 0.04 K10(cm/s)3 7.82 10-55.18 10-56.5 10-56.5 10-5R(kPa)130 邊坡比1:1.25 角礫(Q42al):層厚 3.87.0m,雜色,次棱角狀,稍濕,中密狀態,成分主要為石英砂巖,壤土填充,最大粒徑 60mm,一般粒徑 2-40mm,約占 65%。K3.0 10-2cm/s,允許承載力

41、R=300kPa,邊坡比 1:1.00。(2)泥巖及砂質泥巖(N1h):揭示深度3.615.0m。泥巖:紫紅色,泥質膠結,層狀構造,巖芯完整,裂隙不發育,失水收縮后易產生龜裂。ef=73.580.0,具中膨脹潛勢。砂質泥巖:淺黃色-紫紅色,泥質膠結,層狀構造,風化裂隙發育,巖芯呈長柱狀。q=2.08.0Lu.允許承載力 R=300kPa,邊坡比 1:0.50。強分化層厚度 23.2m。.3.3 地質構造工作區大地構造屬牛首山 羅山斷裂以東,北為中朝準地臺的鄂爾多斯臺緣褶帶和鄂爾多斯臺坳的復合盆地。由于燕山運動的影響使該區不斷上升,遭受剝蝕,沉積形成了第四系覆蓋層,逐漸使盆地范圍縮小。主要影響該

42、地區的地質構造。(1)牛羅斷裂該斷裂自南向北從甘肅境內延伸我區,經六盤山、羅山,總長580km。總的來看在區內,本斷裂東盤地層產狀較緩,為下降盤;西盤較陡為上升盤,斷面西傾,傾角較陡。由于屬長期活動斷裂,形成古隆起區,東側不斷下陷,使斷裂兩側的地層沉積特征有明顯的差異,成為中朝準地臺與祁連褶皺系分界線。(2)老古窯斷裂.主體位于賀蘭山東麓與山體走向平行展布,向南延伸至本區老古窯以西 1km處,惠安堡兩側在甜水堡一帶。與東道 阿色浪大斷裂(幅內稱馬柳斷裂)相交,總長230km。橫跨本區中部,長約90km。在老古窯西可見出露長約16km,走向轉為 325330 度,傾向東,傾角55度,斷裂帶寬 1

43、020m,帶內裂隙發育,斷面粗糙,最大斷距可達 2000m,以逆斷層為主,局部表現為斷層,傾角可達80 度。據有關資料證實,該斷裂在燕山期至今仍然在活動。該斷裂是賀蘭山臺陷與銀川地塹的分界線。工作區內新構造運動發育,新構造運動受間歇性垂直升降活動的影響,同一斷塊內部存在著局部上升或沉降的差異,形成階梯狀地貌景觀。如牛首山東側可見有 級階地,其中 級階地高出 級階地 50m左右,級階地高出級階地 75m左右,級階地高出前緣洪積平原 130m 左右,而洪積平原又高出黃河河床 1015m左右,以上反映出牛首山一帶晚期以來的構造痕跡。第四系斷陷盆地繼承了第三系斷陷盆地繼續下沉,構成含鹽、芒硝的沉積現代

44、湖盆或積水洼地。由于在北西向或近南北向斷裂的活動,切割第三系的部分及第四系地層,并有泉水出露。新構造與地震活動關系十分密切,地震多發生在深大斷裂,構造盆地邊緣及深凹陷地區。在吳忠地區地震多集中在河岸及東南至黃河大斷裂以西,震級在4.9 5.5 級之間的地震有 7 次。僅在 1970年至1978年發生的 4.5 級以下地震達 174次。說明該區弱震活動比較顯著,吳忠一帶密集地震群顯示本區地震頻度大,震級小的特點。.3.4 地震地震與新構造活動關系十分密切。地震多發生在大斷層,構造盆地邊緣及深陷區。據歷史記載,中衛、中寧、廣武附近,地震次數頻繁,破壞性也較大,發生過強震九起,19561970 年間

45、弱震三起,大部分震中分布與賀蘭褶帶及隴西系構造活動有較密切聯系,至今尚在活動。在吳忠地震小區內,地震多集中黃河沿岸及吳忠東南至黃河大斷裂以西,顯示出地震頻度大,震級小的特點。銀川斷陷盆地是一個晚近期仍在強烈活動的構造帶,其活動斷裂集中分布于盆地東西部的銀川、平羅一帶以及西緣的賀蘭山東麓斷裂帶,東緣靈武一帶,走向大多為北東向或近南北向,均為張性斷層。由于上述活動斷裂的存在和作用,致使銀川、靈武成為我國歷史上多震的地區之一,近年中小地震仍時有發生,不論從強度還是頻度上看,都是地震活動極為活躍的地帶。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1:400 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 0.20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

46、40S,地震基本烈度值度。3.5 水文地質勘探范圍內未見地下水。4 工程規模4.1 攔洪庫工程現狀扁擔溝、澇池子和小洪溝攔洪庫均興建于上世紀70 年代,攔洪.庫主要功能是防洪,保護東干渠安全。2011年對 3 座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使其防洪標準達到30 年一遇。三座攔洪庫在汛期根據東干渠防洪總體調度要求運行,攔洪庫汛期為關閘運行,發生洪水時全部攔蓄在庫中,然后按照東干渠防洪調度要求以5m3/s 的泄量向東干渠泄水。4.1.1 扁擔溝攔洪庫扁擔溝攔洪庫總庫容為177.35 萬 m3,工程由土壩和泄洪建筑物兩大件組成。土壩為均質土壩,壩頂寬7m,壩長 350m,壩高 12.6m。泄水建筑物布置于壩

47、中靠近左壩肩位置,由水塔、涵洞及消力池組成,涵洞為矩形,孔口尺寸為1.5x1.5m。4.1.2 澇池子攔洪庫澇池子攔洪庫總庫容為58.8 萬 m3,工程由土壩和泄洪建筑物兩大件組成。土壩為均質土壩,壩頂寬5m,壩長 856,壩高 12m。泄水建筑物布置于壩中靠近右岸位置,由水塔、涵洞及消力池組成,涵洞為矩形,孔口尺寸為2.0 x2.0m。4.1.3 小洪溝攔洪庫小洪溝攔洪庫總庫容為29.3 萬 m3,工程由土壩和泄洪建筑物兩大件組成。土壩為均質土壩,壩頂寬5m,壩長 400,壩高 11.5m。泄水建筑物布置于壩體右側,由水塔、涵洞及消力池組成,涵洞為矩形,孔口尺寸為 2.0 x2.0m。.4.

48、2 庫區清淤的必要性(1)是保證下游防護對象安全的需要三座攔洪庫起初主要是為了保護東干渠而建,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庫區下游修建了多條公路,進駐了許多企業,攔洪庫保護對象增加,攔洪庫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但攔洪庫防洪標準較低,一旦發生超標準洪水,將會對下游防護對象造成很大損失。通過庫區清淤,增大庫容,抵御超標準洪水,可保護或減輕超標準洪水對下游防護對象的危害。(2)是實現洪水資源化的需要攔洪庫區域降水稀少,水資源珍貴,每年的降水大多集中在汛期,而攔洪庫由于庫容有限,為了防洪安全,汛期洪水大多都白白排掉。通過庫區清淤,增大庫容,在保證防洪安全的情況下可蓄積洪水,從而實現洪水資源化。4.3

49、 工程規模本工程對三座水庫進行清淤,清淤深度平均為4m,清淤總土方68.28 萬 m3。扁擔溝清淤長度為525m,最大寬度為266m,清淤容積33.64 萬 m3;澇池子清淤長度為340m,最大寬度 180m,清淤容積 14.12萬 m3;小洪溝清淤長度為400m,最大寬度為235m,清淤容積 20.52萬 m3。清淤后扁擔溝、澇池子和小洪溝總庫容分別增加至 210.32萬m3、71.86 萬 m3和、47.96 萬 m3。.5 清淤設計5.1 設計依據5.1.1 采用的主要技術規范(1)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 2000)(2)防洪標準(GB 50201 94)(3)水利水

50、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程(DL5021 93)(4)水利工程水利計算規范SL104 95(5)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6)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287 99(7)水利水電工程水庫庫底清理設計規范5.1.2 其他設計依據(1)扁擔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水文分析計算報告(2)澇池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水文分析計算報告(3)小洪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水文分析計算報告5.2 清淤范圍確定庫區淤泥下面為角礫,屬強透水層,如開挖位置距壩坡較近,壩基有發生滲透破壞的可能性。因此為了保證壩基滲透穩定,壩前 200m范圍內淤泥不清除,作為天然防滲鋪蓋保留,淤泥開挖范圍為壩前.200m至庫尾。

51、按照上述要求,扁擔溝、澇池子和小洪溝清淤長度分別為 525m、340m和 400m。5.3 開挖縱、橫斷面5.3.1 開挖縱向比降初步擬定開挖深度為4m,開挖縱向比降與原庫底相同,只在庫尾局部變陡。扁擔溝、澇池子、小洪溝庫底比降分別采用0.4%、0.4%、1.37%。5.3.2 橫斷面底坡線也基本維持原橫斷面底坡形狀,只在靠近兩岸位置局部調整坡比,與兩岸銜接。根據該工程的實際地形、現狀寬度及周邊建筑物的影響,擬定扁擔溝、澇池子和小洪溝的清淤邊坡坡比分別為1:10、1:5 和 1:5。5.4 防滲設計根據地質資料,3 座攔洪庫庫區淤積物下面為角礫和泥質砂巖,角礫層和泥質砂巖強分化層均為強透水層。

52、庫區清淤后,角礫出露,一方面壩基滲漏量會大大增加,攔洪庫蓄不住水;另一方面會增加壩基滲透破壞的可能性,因此,為了保證壩基滲透穩定和減少壩基滲漏,清淤后需進行防滲處理。5.4.1 防滲材料扁擔溝和澇池子攔洪庫庫區淤積壤土滲透系數都小于110-5cm/s,小洪溝淤積壤土在壓實度0.96 時滲透系數接近 110-5cm/s,故 3 座攔洪庫均可采用庫區淤積土進行防滲。.5.4.2 防滲方式扁擔溝、澇池子和小洪溝的壩前200 處角礫層厚度分別為3.0m、2.5m 和 5m,其下泥質砂巖強分化層厚度分別為2.5m、2.2m 和 2.0,由于總透水層厚度小于10m,故采取開挖截水槽然后回填庫區淤積土的方法

53、進行防滲。5.4.3 截水槽設計截水槽為梯形斷面,底寬為5m,上下游邊坡均為1:2.0,開挖深度以挖透砂巖強分化層為限,扁擔溝、澇池子和小洪溝最大開挖深度分別為 5.5m、4.7m 和 7m。截水槽要與兩岸不透水層連接,根據3 座攔洪庫地質情況,扁擔溝、澇池子和小洪溝截水槽開挖長度分別為300m、210m和 270m。截水槽開挖完成后,用淤積壤土分層回填,填筑壓實度在 0.95 以上,土壤含水率保持在最優含水率的2%范圍內。土體回填至槽頂高程后,自截水槽下游槽頂按照1:5 的坡比向上游繼續填筑至庫區淤淤泥面高程,和庫區淤積物相銜接。.5.4 壩基滲透穩定計算庫區開挖斷面的擬定在保證大壩安全穩定

54、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動遷占地。根據地質報告,為透水地基,根據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滲流計算應包括以下水位組合情況:上游正常蓄水位與下游相應最低水位;上游設計洪水位與下游相應水位;上游校核洪水位與下游相應水位;由于 3 座攔洪庫在汛期均采用一次性蓄積全部洪水,然后按照調度運行計劃逐個放空,因此,設計洪水及校核洪水均可形成穩定滲流。考慮到水庫下游水深很小,校核洪水位為最不利工況,只需計算工況即可。滲流計算計算條件:a、均質土壩,壩基不透水;b、計算水位為校核洪水位;c、下游無水;采用北京理正計算軟件計算。.經計算,扁擔溝浸潤線逸出點高度為0.636m,土壩滲漏量為0.032 m

55、3/m.d;澇池子浸潤線逸出點高度為0.942m,土壩滲漏量為0.056m3/m.d;小洪溝浸潤線逸出點高度為0.65m,土壩滲漏量為0.039 m3/m.d。滲流穩定分析攔 洪 庫 壩 體 為 黃 土 均 質 壩,根 據 水 利 水 電 工 程 地 質 勘 察 規 范(GB50287 99)及水利水電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規程(SL251 2000)得知,該土壩的滲流變形類型為流土型。壩體允許滲透坡降用下式確定:jcr=(G-1)/(1+e)式中:G土粒比重;G=d(1+e)/w;e 土體的孔隙比,e=1.116(地質建議值);d 土體的干容重,d=1.287g/cm3(地質建議值);w 水的

56、容重取 1.0 g/cm3;G=1.287(1+1.116)/1.0=2.72 jcr=(2.72-1)/(1+1.116)=1.00 jcr/K=0.51 K安全系數(1.5 2.0),這里取 1.6。依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 50487-2008)對人工填土的滲透變形類型判斷為:流土型,土的臨界水力比降jcr=1.0 1.1。允許水力比降0.50。前述計算得出的臨界水力坡降0.51 大于允許水力坡降0.50,故可判斷壩體不存在滲透破壞。.5.5 工程量扁擔溝、澇池子、小洪溝三座水庫的清淤土方分別為33.64 萬 m 3、14.12 萬 m 3、20.52 萬 m 3;壤土回填土方

57、分別為0.67 萬 m 3、0.56 萬m 3、1.86 萬 m 3。.6 施工組織設計6.1 清淤方案由于扁擔溝、澇池子、小洪溝三座水庫庫內沒有水,采用陸地清淤方法進行清淤。為提高工程效率縮減施工時間,清淤設備采用大型土方施工機械。由挖掘機將淤泥料集在一起,然后采用裝載機裝料,汽車運至堆土場。表層土由推土機運至庫區空地,清淤完成后由表層土回填。施工期間庫內淤泥開挖由庫尾開始行進直至壩前200m處為止。兩岸開挖邊坡坡度根據實際地形盡量貼近原有岸坡坡度。在清淤工程中若個別部位挖至砂質泥巖處時,必須停止開挖以防破壞巖層。另外,截水槽開挖完成后,用淤積壤土分層回填,填筑壓實度在0.95以上,土壤含水

58、率保持在最優含水率的2%范圍內。土體回填至槽頂高程后,自截水槽下游槽頂按照1:5 的坡比向上游繼續填筑至庫區淤淤泥面高程,和庫區淤積物相銜接。此方案工作性質可靠,工作復雜程度低。6.2 施工條件6.2.1 工程條件三座攔洪庫位于青銅峽市峽口鎮南側的牛首山洪積扇邊緣地帶,屬于山區水庫,庫區質地為黃土、中粗砂。三座水庫均有鄉級道路通過較為便利。.6.3 施工交通運輸6.3.1 對外交通運輸本工程所在地對外交通運輸十分便利。6.3.2 場內交通運輸因為本工程主要在水庫內作業,地勢平坦無需鋪墊施工運輸通道。6.4 施工總布置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易管理,安全可靠,經濟合理。6.5 施

59、工總進度6.5.1 施工總進度安排原則(1)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遵守國家政策、法令和有關規范。(2)為縮短工程建設周期,對控制工程總工期關鍵項目應定期開會研究,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及合理安排施工時間。(3)各項目施工程序前后兼顧,銜接合理,干擾少,注意施工平衡。(4)用平衡先進指標,對復雜地基或受潮水制約的工程,適當留有余地。(5)在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總工期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投資效益。.6.5.2 施工進度庫內淤泥開挖由庫尾開始行進直至壩前200m 處為止。擬定在 2014年 4 月份內完成扁擔溝、澇池子和小洪溝三座水庫清淤工程的備、清淤以及工程驗收工作。清淤工程施工進度計劃橫道圖序號工程項目

60、2013.4 1-4 號5-25 號26-28號29-30號1 施工準備2 淤泥開挖及截水槽開挖、回填3 施工后期清淤收尾4 竣工驗收準備.7 環境保護設計7.1 綜合評價該工程為水庫清淤工程,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有施工場地粉塵、噪音、生活垃圾、棄渣等短期對周圍環境影響。7.2 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 對交通的影響工程建設時,由于車輛運輸、占用道路等原因,會使交通車輛增加,造成交通問題,這種影響隨著工程的結束而消失。施工產生的粉塵、揚塵和機械與車輛燃油產生的污染物對環境空氣的影響工程施工期間,往來車輛、及施工現場堆放的泥土產生的粉塵、揚塵,使大氣中懸浮顆粒物含量驟增,影響周邊環

61、境空氣質量。機械與車輛燃油產生的CO、SO2、NOx等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空氣的影響。噪聲的影響施工期間的噪聲主要來自施工機械運行、運輸材料的機動車輛等施工活動。本工程采用分段施工方式,相對每段施工時間短,投入的施工機械、運輸車輛不多,根據以往監測成果及工程設計資料分析,本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聲大多數時段能夠滿足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的要求。根據對施工機械噪聲疊加計算,隧洞施工噪聲將對距離施工區200m范圍內的居民產生影響。而施工區周圍 200m范圍內無村莊居民。因此,施工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很小。固廢的影響.工程施工時,施工區內勞動人員的生活垃圾若沒有做出妥善的安排,

62、則會嚴重影響施工區的衛生環境。施工期間將產生許多固體廢物(如碎石、棄土、淤泥、鐵片等),這些廢物在運輸、處理過程中都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廢物處置地不明確或無規劃亂丟亂放,將影響土地利用,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生活垃圾的影響工程施工時,臨時食宿地的水、電以及生活廢棄物若沒有做出妥善的安排,則會嚴重影響施工區的衛生環境,導致工作人員的體力下降,施工區的廢棄物亂扔,輕則導致蚊蠅孳生,重則致使施工區工人暴發流行疾病,嚴重影響工程施工進度,使附近的居民遭受蚊蠅、臭氣、疾病的影響。7.3 環境保護措施為在本工程建設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工程擬采用如下保護防治措施。7.3.1 生態保護對策 加強施工

63、管理,確保施工期間的環境管理,并接受沿線環保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門的監督;土場開挖時對土壤應實行集中堆放的方法,并保證施工完成后恢復沿線的植被和地貌,對作業區外緣被砍伐的植被進行復種,其覆蓋率不得低于原有水平;盡量利用已有的公路運輸物資,施工車輛、機械和人員走固定路線;合理處置建設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棄土,按照水土保持專章提.出的措施合理處置(具體措施見水土保持專章)。7.3.2 施工期環境影響的緩解措施 交通影響的緩解措施工程建設將不可避免地影響該地區的交通。項目開發者在制訂實施方案時充分考慮到這個因素,對于交通特別繁忙的道路要求避讓高峰時間(如采用夜間運輸,以保證白天暢通)。減少揚塵為了減少工程施

64、工中季風揚塵和機械揚塵對周圍環境影響,施工單位制定措施,對道路、堆土表面灑水,防止揚塵。施工噪聲的控制為了減少施工運輸車輛、電動機、混凝土攪拌機等施工機械噪聲對周圍居民的影響,工程可考慮通過施工項目的調整,在夜間盡量安排噪聲相對較小的施工。同時,應盡量采用低噪聲機械。對夜間一定要施工,且噪聲較大的工地,應對施工機械采取降噪措施。施工現場廢棄物處理壩面砌護施工區的施工人員數量多,且較為集中勞力,工程承建單位需提供臨時膳宿。工程承包單位應及時清理施工現場的生活廢棄物。同時,工程承包單位應對施工人員加強教育,不隨意亂丟廢棄物,保證工人工作生活環境、衛生質量。倡導文明施工要求施工單位盡可能地減少在施工

65、過程中對周圍農民影響,提倡文.明施工,做到“愛民工程”,組織施工單位及業主聯絡會議,及時協商調解決施工中對環境影響問題。8 工程管理8.1 工程建設管理(一)水利廳秦漢渠管理處為本項目的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審批招投標方案及開工申請,監督、檢查工程建設,主持竣工驗收。(二)工程參建各方嚴格執行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認真落實各項安全責任,健全各項制度,確保施工安全。施工度汛方案報吳忠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報吳忠市水務局審查批準后實施。(三)嚴格按照審批的工程建設內容使用資金,嚴格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8.2 管理制度工程完工后,為確保水庫安全運行,充分發揮水庫的灌溉、防洪

66、效益,還需制定以下一些規章制度。所長責任制工程技術人員責任制考勤制度儀器設備的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工作人員值班工作制度.資料收集、整理、保存制度水庫日常巡查制度.9 工程概算編制依據水利建筑工程按寧水計發【2009】13 號文寧夏水利建筑工程預算定額(試行)進行編制。機械臺時定額按寧水計發【2009】13 號文寧夏水利建筑工程預算定額(試行)進行編制。定額不足部分參考水利部水總【2002】116 號文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額及水利工程施工機械臺時費定額進行編制。編制辦法及費用標準編制辦法及費用構成執行寧水計發【2009】13 號文 寧夏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試行)。基礎單價人工預算單價根據

67、寧水計發【2011】23 號文的規定,計算得技工工資為6.73 元/工時,普工工資為 3.63 元/工時。電、風、水基礎單價施工用電主要以電網供電為主,自發電為輔,按電網供電90%、自發電10%綜合計算,施工電價為0.65 元/千瓦小時。施工用風按油動空壓機供風計算,風價為0.14 元/立方米。施工用水按購水拉運計算,水價為5.1 元/立方米。材料預算價格鋼材、木材、水泥、汽油、柴油以2013 年寧夏建材價格指南(第三冊)公.布的建筑市場綜合價為材料原價,另加運雜費、裝卸費、采保費進行計算。砂子、石子、塊石料就近購買,以寧夏水利工程造價信息公布的2013 年第 2 期建筑市場綜合價為材料原價,

68、另加運雜費、裝卸費、采保費進行計算。材料預算價格高于限價時,按規定價進入工程單價,差額部分作為價差計取稅金后列入其綜合單價中。次要材料以水利工程造價信息公布的2013 年第 2 期建筑市場綜合價為依據計取,不足部分按市場價格計算。運雜費依據寧夏水利水電建設經濟定額站寧水定額發【2008】1 號文關于轉發寧夏公路工程造價管理站關于發布寧夏公路汽車普通貨物運輸價格及裝卸費的通知綜合計算。設備費以寧夏水利工程造價信息公布的2013 年第 2 期價格及廠家和主要經銷部門的詢價為依據,另計運雜費、采保費進行計算。運雜費按設備價的7%計算,采保費為 0.7%,不計設備成套服務費。工程單價(1)其他直接費按

69、費率進行計算,費率為4.0%。(2)現場經費根據不同工程類別按不同費率分別計算,詳見下表。現場經費費率表.(3)間接費根據不同工程類別按不同費率分別計算,詳見下表。間接費費率表(4)企業利潤:按直接工程費和間接費之和的不同費率分別計算,詳見下表。企業利潤費率表(5)稅金:稅率為 3.22%。序號工程類別計算基礎現場經費費率(%)1 土方工程直接費2.5 2 石方工程直接費4.5 3 砌石工程直接費5.0 4 混凝土工程直接費5.0 5 鋼筋工程直接費3.5 6 鉆孔灌漿工程直接費6.5 7 其他工程直接費3.0 序號工程類別計算基礎間接費率(%)1 土方工程直接工程費2.5 2 石方工程直接工

70、程費4.5 3 砌石工程直接工程費5.5 4 混凝土工程直接工程費4.5 5 鋼筋工程直接工程費3.5 6 鉆孔灌漿工程直接工程費6.5 7 其他工程直接工程費3.5 序號工程類別計算基礎企業利潤(%)1 土方工程直接工程費+間接費5.0 2 石方工程直接工程費+間接費5.0 3 砌石工程直接工程費+間接費7.0 4 混凝土工程直接工程費+間接費7.0 5 鋼筋工程直接工程費+間接費7.0 6 鉆孔灌漿工程直接工程費+間接費7.0 7 其他工程直接工程費+間接費5.0.獨立費用建設管理費:項目建設管理費:以寧夏水利廳關于發布寧夏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試行)的通知(寧水計發【2009】

71、13 號文)為依據計算。工程建設監理費:以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關于印發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收費管理規定的通知(發改價格2007670號)為依據進行計算。科研勘測設計費:資源勘察規劃統籌費:按勘測設計費10%計取。勘察設計費:根據國家計委、建設部關于發布工程勘測設計收費管理規定的通知(計價格200210 號)文件規定計取。其他 技術咨詢費:以寧夏水利廳關于發布寧夏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試行)的通知(寧水計發【2009】13 號文)為依據,按工程第一至第四部分建安工作費的0.56%計取。質量檢測費:根據寧水計發【2011】23 號文的規定,按工程第一至第四部分建筑安裝工程費總額的0.

72、5%計取。安全文明生產費:根據寧水計發【2011】23 號文的規定,按工程第一至第四部分建.筑安裝工程費總額的1.5%計取。招標業務費:根據寧水計發【2011】23 號文的規定,按工程第一至第四部分建筑安裝工程費總額的0.6%計取。預備費(1)基本預備費費率3%計算。(2)價差預備費:本工程不列價差預備費。水保及環保投資水保及環保投資:以工程第一至第五部分投資總額的1.0%計取。編制成果扁擔溝:主要工程量及勞動力工程總開挖土方33.64 萬立方米,回填土方0.67 萬立方米,勞力 52.46 萬工時。工程投資工程概算總投資為235.56 萬元。工程部分投資193.81 萬元,臨時工程 2.91

73、 萬元,獨立費用 29.72 萬元;預備費 6.79 萬元;水保及環保費 2.33 萬元。.澇池子:主要工程量及勞動力工程總開挖土方14.12 萬立方米,回填土方0.56 萬立方米。勞力 22.87 萬工時。工程投資工程概算總投資為102.69 萬元。工程部分投資84.49 萬元,臨時工程 1.27 萬元,獨立費用 12.96 萬元;預備費 2.96 萬元;水保及環保費 1.02 萬元。小洪溝:主要工程量及勞動力工程總開挖土方20.52 萬立方米,回填土方1.86 萬立方米。勞力 36.37 萬工時。工程投資工程概算總投資為163.33 萬元。工程部分投資134.38 萬元,臨時工程 2.02 萬元,獨立費用 20.61 萬元;預備費 4.71 萬元;水保及環保費 1.62 萬元。


注意事項

本文(東干渠清淤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46頁).pdf)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乡市| 额尔古纳市| 西昌市| 襄汾县| 梓潼县| 东至县| 武邑县| 双峰县| 平泉县| 崇州市| 江安县| 庄浪县| 新源县| 海丰县| 当雄县| 陕西省| 秦安县| 科技| 肥乡县| 霞浦县| 邵武市| 萍乡市| 招远市| 竹山县| 淮阳县| 樟树市| 天台县| 金山区| 商都县| 黄骅市| 玉门市| 渑池县| 乳山市| 正镶白旗| 鸡西市| 襄汾县| 马龙县| 阳新县| 宁夏| 吴川市|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