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換梁施工作業指導書7.1 作業流程施工準備舊梁拆除新梁架設開通線路7.2 施工準備7.2.1 進行施工調查,確定材料機具的進場和梁體運輸方案。7.2.2 做好“四通一平”,組織材料機具進場。7.2.3 對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7.2.4 在墩臺墊石頂面上劃中線、支座十字線,檢查錨栓孔位置、深度、孔眼大小等是否符合要求。7.2.5 無縫線路提前進行應力放散,并對梁上軌道進行換軌處理。7.3 主要作業程序及施工工藝7.3.1 舊梁拆除7.3.1.1 慢行施工拆除護輪軌及擋砟塊,拆除梁體和承臺上的附屬結構物連接,拆除欄桿。7.3.1.2 封鎖施工7.3.1.2.1 線路封鎖后,拆除梁上托架及線路,保
2、護好電纜槽。架橋機進入區間后,在要拆除的梁上精確對位。拆除兩片 T 梁的橫向連接及梁體支座,流程如下:架橋機機就位檢查鋼絲繩提梁鋼絲繩安裝就位吊梁鐵瓦就位操作人員指揮人員就位提梁設備檢查橋梁提升提升到位橋梁移動至運梁臺車7.3.1.2.2 裝運橋梁除應符合鐵道部現行鐵路貨物裝載加固規則和鐵路超限貨物運輸規則的有關規定外,尚應遵守鐵道部和有關鐵路局對某些區段裝運梁的特別規定。裝運梁的特別規定主要應包括:a 裝載車型;b 梁兩端允許懸出長度;c 支墊位置、梁重心與車輛縱橫中心線的關系;裝載時的允許偏移量及在運輸途中的允許竄動量;d 對支撐結構和運梁轉向架結構的要求;e 對梁捆綁和支撐的要求。7.3
3、.1.2.3 梁的裝載和加固必須在梁端畫出梁體重心線和重心點后,才能進行橋梁的裝運并進行加固。24m梁重心線距擋砟墻外側1362mm、距梁底外側 422mm,亦即梁體腹板中心線向外側偏移18mm;其重心點距梁底1286mm,位于重心線上。32m梁重心線距擋砟墻外側1358mm、距梁底外側 418mm,亦即梁體腹板中心線向外側偏移22mm;其重心點距梁底1557mm,位于重心線上。裝運支點橫向偏差不得大于5mm,縱向不得大于20mm。橋梁運輸時,梁端懸出長度3.0m。7.3.1.2.4 梁的裝載方法長度為 32.6 米和 24.6 米的成品梁,使用 D27型平板車裝運,長度為 32.6 米的成品
4、梁,使用兩輛平板車負重跨裝運送時,加掛 60 噸平板車一輛作中間游車,跨裝支距為 27 米;長度為 24.6 米的成品梁,使用兩輛平板車負重跨裝運送時,跨裝支距為20 米。梁的加固方法:貨物轉向架下架體與車底板支柱槽間,用8鍍鋅鐵線 8 股或6.5 盤園 4 股捆成八字形,并用絞棍將鐵絲絞緊;貨物轉向架上架體與梁底部之間,須加防滑枕木,死心盤一端貨物轉向架上部的防滑枕木上應加鋪一層橡膠墊,梁底部與貨物轉向架上架體的擋鐵之間需用木楔楔緊;在貨物轉向架上梁的兩側,使用型鋼焊制的梯子形斜支撐進行加固,斜支撐的頂布與成品梁之間必須密貼頂牢;跨裝車組在裝車前必須安裝車鉤緩沖停止器;成品梁若在運輸中產生竄
5、動,長度為 32.6 米的不超過 250 毫米,長度為 24.6 米的不超過 150 毫米,且兩者的橫向位移不超過20 毫米時,可以繼續運行。裝車后應按規定在梁兩側書寫“超級超限”“超長貨物”和“禁止溜放”等字樣。7.3.2 新梁架設7.3.2.1 架橋機自行、對位架橋機對位時,停車位置未準確對位時需派專人安放止輪器,必要時可放風制動,以確保安全。7.3.2.2 橋梁換裝7.3.2.2.1 換裝龍門架應設在平直線路上,不應有坡道。龍門架支腿下的枕木要墊平,枕木下的道砟要搗實,兩支腿應處在同一水平上,左右誤差不得超過4mm。兩支腿中心與線路中心線間距應基本一致,誤差不得超過10mm。7.3.2.
6、2.2 起吊應有專人操作,統一指揮,統一信號。7.3.2.2.3 在橋梁置于二號車上作業時,應遵守下列規定:A、梁片前端懸伸部分嚴禁超出規定值。B、橋梁中心線與車體中心線基本一致,誤差不得大于15mm。C、橋梁懸出部分的梁底面距軌面距離應在1.8m以上,以免妨礙與一號車連接。7.3.2.3 架橋機的喂梁(梁拖拉)及捆梁作業7.3.2.3.1 二號車載梁運到一號車尾部,準備連接前,連接員必須征得一號車指揮人員同意后(或開通連接信號)連接員方能給二號車司機發出連接信號。否則二號車應停車,不得與一號車連接。7.3.2.3.2 在機臂處于懸臂狀態時,二號車不得與一號車連接,一號車不得進行拖梁作業,橋梁
7、已吊在機臂下或吊梁走行機構正在吊梁或梁片正在下降時,嚴禁二號車與一號車連接或摘鉤。7.3.2.3.3 梁片拖進一號車先檢查一號車上有無影響梁片進入的障礙物,懸高度是否適中,梁頂面石砟是否超高,以防發生碰撞,影響拖拉。7.3.2.3.4 拖拉梁前應打好一號車后端的螺旋支撐,以防止一號車后端受壓后產生過大的下沉量。7.3.2.4 架橋機的吊梁、落梁、移梁7.3.2.4.1 吊梁A、任何一組吊梁作業前,必須先試吊一次,即捆綁后,應先將卷揚機試動二至三次,然后將梁吊起少許,檢查鋼絲繩有無跳槽,護梁鐵瓦有無松動和脫落情況,檢查卷揚機吊梁制動是否可靠是否有其他異常,確認可靠后方可正式作業。B、吊梁作業時,
8、要有專人看護吊梁卷筒上的鋼絲繩是否跳槽,排列是否整齊,注意經常檢查起吊鋼絲繩是否有斷絲、斷股現象,一旦發現及時報告,采取果斷措施,確保安全。C、梁片宜高位行走,禁止低位行走。D、梁走行時應有專人在橋墩臺注意監視梁體接近零號柱時的狀況,各方要密切配合,嚴禁梁體撞擊零號柱,必要時墩臺監視橫移小車移位情況,使前后兩臺橫移小車左右移動的速度基本一致,不能相差太多,派專人監視車體液壓支腿的受力情況,當基礎有下沉或發生應及時停止作業處理。7.3.2.4.2 落梁落梁時,必須用鏈條滑車在梁體前、后、兩端采取保護措施,鏈條滑車應掛在牢固處。嚴禁把零號柱當作鏈條滑車的生根處。梁落下就位后,摘掉捆梁鋼絲繩及護梁鐵
9、瓦時,操作人員必須通知橋墩上工作人員避讓,同時注意第二臺吊梁小車在摘掉捆梁鋼絲繩后,防止其自動而傷人。7.3.2.4.3 墩頂移梁墩頂移梁一般用液壓千斤頂及組合鎬。砼梁的施頂位置應符合以下規定:A、梁梗縱向:施頂中心至梁端的距離不應小于支座中心至梁端的距離,并不應大于設計允許的懸出長度。B、梁梗橫向:兩個同類型的千斤頂應在橋梁中心線兩邊等距支放,千斤頂頭部外緣距梁梗砼外緣應保持在100mm 以上的距離。C、低高度梁如頂道砟槽板,必須按設計支頂位置和應力分布長度加以控制,并應注意距端的最小頂距不得小于300mm。頂梁時千斤頂頭部應墊有擴大結力面積的支墊(如梗木板、鋼板等)。用千斤頂起落橋梁必須兩
10、端交替進行,嚴禁同時起落。同端兩千斤頂下落應同步,嚴禁用交替下落的方法調整橫向位置。7.3.2.5 橋梁就位安放支座7.3.2.5.1 橋梁就位安放支座應符合以下規定:A、支座底面中心線應與墩臺支承墊石頂面放出的十字線相重合。B、梁端伸縮縫應符合規定尺寸。C、在保持梁梗豎直的前提下,梁片間的間縫應符合規定:道砟橋面的道砟槽頂寬不宜小于4.2m。D、支座固定端、活動端位置符合規定。E、支座底面與墩臺支承墊石頂面密帖,上座板(頂板)與梁底之間無縫隙,整孔橋梁無三條腿現象。7.3.2.5.2 如預制梁與墩臺的誤差不能同時滿足以上條件時,應在梁梗保持豎直、支座中心線與墩臺十字線保持重合的先決條件,按以
11、下原則調整:A、當梁跨與橋跨有差值時,其縱向誤差以橋梁中心線為準向兩端平均分配,但梁的活動端必須保持在按100溫差計算的最小伸縮空間,其近似值為橋梁全長的1/1000。B、橫向誤差應保持梁片間隙放置防水蓋板、取出吊具的條件下,以橋梁中線為準,向兩片梁對稱分配。調整后的支座中心線同墩臺十字線間的錯動量和同端兩片梁支座中心橫向距離的誤差不應超過技術標準。7.3.2.5.3 活動支座應按梁的溫度變化及混凝土梁未完成的收縮徐變產生的錯動量,調整頂板與底板(或上下座板)的相對位置。7.3.2.5.4 固定支座的頂板與底板(或上下座板)應互相對正,其中線的縱、橫錯動量,以及活動支座中線的橫向錯動量均不得大
12、于3mm;活動支座中線的縱向錯動量的允許誤差為3mm。固定支座及活動支座底板(下座板)中心十字線的扭轉允許偏差為1mm。7.3.2.6 聯結板焊接7.3.2.6.1 聯結板焊接不應發生以下問題:A、聯結板種類不全、數量不足和尺寸不合需要。B、成品梁的聯結角鋼在上、下或左、右錯動過多,使用原配聯接板不適宜,又未準備工具、材料在現場配制。C、臨時發現焊條質量不合格。D、焊縫質量不符要求等。7.3.2.6.2 聯結板必需焊接的最少檔數應符合下列規定:A、各式架橋機應至少焊完三檔,位置可取在兩端及跨中處。B、懸臂式架橋機撥道量較大時(鋪設鋼軌前),應焊完所有檔數中的一半以上,撥道量最大處附近的各檔應多
13、焊。C、焊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7.3.2.6.3 電焊前應將聯結角鋼或聯結板上的混凝土濺渣、油污和鐵銹等除凈。電焊焊條和聯結角鋼應保持干燥狀態,低溫作業時尚應采取預熱措施。7.3.2.6.4 焊縫:厚度不得小于8mm,并不應有裂縫和氣孔等缺陷;聯結板的下端不應低于聯結板的下端,否則應將超出部分割去。7.3.2.7 預應力橫向聯結對已就位的兩片梁可先焊接梁端及跨中的三個橫隔板,其余中間隔板可臨時連接。具體方法是先穿上預應力鋼筋,同時使用木撐塊(桿)將隔板處的上、下翼緣支撐好,然后扣上螺母,以保證架梁時的穩定性,待全橋架設完畢后再進行橫向聯結板的施工。7.3.3 收尾作業梁架設完畢后,應隨即作好
14、下列收尾作業,保證線路正點開通:7.3.3.1 鋪設橋梁的縱橫向蓋板。7.3.3.2 灌注錨栓孔砂漿。7.3.3.3 灌注橫隔板混凝土。7.3.3.4 進行預應力橫隔板的施工。7.3.3.5 灌注橋面連接板的砼。7.3.3.6 上砟,鋪設線路并搗固,達到放行列車條件后開通線路。7.3.3.7 安裝支座圍板。7.4 主要技術標準通過對換梁施工作業程序的控制,指導換梁施工,讓現場作業人員能夠規范施工,使得梁體能夠精確對位,保證線路安全正點開通。7.4.1 墩臺支座中心線、支承墊石高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7.4.2 梁體就位后,兩片梁端部應平齊,端部錯位不大于 10mm,相對高差不大于
15、 20mm。7.4.3 支座安裝允許偏差如下表序號項目容許偏差1 縱向錯開一般墩臺20 30m以上高墩臺15 2 橫向錯開一般墩臺15 30m以上高墩臺10 3 兩端支座中線間的橫向距離誤差與橋梁中線對稱+30/-10 誤差與橋梁中線不對稱+15/-10 7.5 安全措施7.5.1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機構,配齊足夠的安全管理人員。7.5.2 嚴格執行“安全保障檢查程序”,明確各部門安全保障職責,制定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各工種安全操作規程,加強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安全意識,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科學管理、狠抓落實”的安全生產方針,確保安全控制目標的實現。7.5.3 配足各類安全保障用品,安全帽、安全帶、防護手套等。7.5.4 架橋機安裝完畢后,必須經過安全監督部門檢查驗收出具合格證后才能使用。7.5.5 橋梁架設前認真進行書面安全技術交底,并召開橋梁架設專題安全會議,提醒所有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引起高度重視。7.5.6 嚴格按監理程序進行各種驗收手續,確保施工安全。7.5.7 架橋機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架橋隊人員應遵循 安全操作規程,人員必須定崗定員,沒有特殊情況,不準隨意更換崗、人,尤其是前支架上作業人員。7.5.8 吊梁時注意吊索、吊具的使用要安全可靠。7.5.9 起重作業嚴格執行“十不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