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粘鋼加固施工標準流程作業指導書粘貼鋼板加固法的工藝分類根據施工工藝和適用范圍的不同,通常將粘貼鋼板方法分為直接涂膠粘貼法(以下簡稱手涂式干粘法)和壓力注膠法,手涂式干粘法是指直接通過在鋼板和混凝土結構物表面涂抹粘鋼膠(建筑結構膠)粘貼鋼板的方法,壓力注膠法是指通過在鋼板和混凝土結構物表面之間通過先封閉縫隙后再采用壓力灌注“灌注型粘鋼膠”粘貼鋼板的方法。由于施工工藝的不同,決定了二種方法的適用范圍不同,手涂式干粘法適用于鋼板厚度不大于5mm的情況,而當鋼板厚度大于5mm時,應采用壓力注膠粘貼工藝(現實中很多設計師愿意將6毫米厚鋼板也采用手涂式干粘法,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鋼板在6毫米厚時由于大多數
2、混凝土并不是很平整,而靠支撐力來將鋼板盡力與混凝土貼合到理想縫隙時會出現鋼板的反應力,所以當鋼板在6毫米厚時應按照GB50367中要求采用壓力灌注法)。一、手涂式干粘法施工工藝混凝土表面裂縫處理混凝土表面清理鋼板位置放樣 混凝土粘合面表面處理鋼結構粘合面表面處理混凝土上打孔植筋鋼板上配套打孔 配置建筑結構膠涂膠安裝鋼板安裝錨固螺栓并加壓常溫固化切除錨固螺栓頭鋼板防腐處理。二、 材料要求粘鋼膠必須使用改性環氧樹脂和不以肉眼能識別的石英砂為填料的粘鋼膠,更要禁止使用不飽和樹脂和乙二胺為固化劑的粘鋼膠,膠體識別以不能聞到剌鼻味道和肉眼不能識別到石英砂的存在。它們的區別在于改性環氧樹脂粘鋼膠能在長達三
3、十年到五十年的應力過程中不會發生固化物改變,而不飽和樹脂粘鋼膠和乙二胺為固化劑的粘鋼膠則會在固化完的五年后在應力作用下發生碎裂。含肉眼即能識別的石英砂粘鋼膠其本身也證明屬于低劣不合格產品。改性環氧粘鋼膠應提供基本的力學報告外必須強調耐老化性能檢測、抗沖擊剝離韌性檢測、無毒無害檢測。環氧樹脂致命弱點在于脆性大,改性目的增強韌性從而達到更長時間的固化物穩定應力。所以,改性環氧粘鐵鋼膠必須通過耐老化性檢測和抗沖擊剝離韌性檢測。在材料到場后應檢查:力學檢測報告、抗沖擊剝離韌性檢測、耐老化性能檢測報告、無毒無害性能檢測報告、產品出廠合格證。并根據檢測報告上的檢測單位電話進行電話驗證所有檢測報告是否出自該
4、檢測單位、是否逐項指標檢測合格、是否在有效期內。“通常檢測報告的有效期為一年,所以必須要求檢測報告在有效期限內”。仔細查看所有指標是否達到GB50728-2011、GB50367-2012和GB50550-2010的相關要求。組織業主方和監理見證抽樣送檢,通常送往省市建筑科學院試驗檢測中心復檢。檢測內容:抗沖擊剝離韌性、鋼-鋼抗剪切、與混凝土正拉粘結、7天快速耐老化性能、無毒無害性能。在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粘鋼施工操作。三、手涂式粘鋼施工流程混凝土表面裂縫處理:在進行粘貼鋼板前,需先期進行裂縫封閉或灌封工作,處理完成且達到養護時間后,再清理粘貼鋼板的混凝土區域。(1) 混凝土表面清理:清理粘貼鋼
5、板的混凝土區域,去除油污等異物,打磨凸角,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并結合現場測量定位,在需粘鋼加固混凝土表面放出鋼板位置大樣,鑿除需粘鋼區混凝土表面68mm厚的表層砂漿,使堅實的混凝土石外露,并形成平整的粗糙面,表面不平處應用尖鑿輕鑿整平,再用角磨機清除表面浮漿,剔除表層疏松物,最后用無油壓縮空氣吹除表面粉塵,待完全干燥后用脫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2) 混凝土粘合面表面處理:用斬斧在粘合面上依次輕斬混凝土表面,斬斧紋路應與受力方向垂直,除去表層0.20.3cm以露出砂石新面,并除去粉粒(用無油壓縮空氣吹除或用毛刷掃除表面粉粒);用無油棉絲蘸丙酮擦拭混凝土粘合面,除去油污;保持混凝土粘合面干燥清潔狀態
6、。(3) 鋼板粘合面表面處理:鋼板粘合面必須進行除銹和粗糙處理;鋼板粘合面可用噴砂或平砂輪打磨除銹,直至出現金屬光澤,以達到增大兩倍以上表面積為佳。鋼板粘合面有一定粗糙度,打磨紋路應與鋼板受力方向垂直。(4) 混凝土上打孔植筋:a)鉆孔 在需安裝錨固螺栓的位置用記號筆標作出記號; 用鋼筋探測儀檢查植筋部位的原混凝土鋼筋位置,以確定鉆孔位置; 用沖擊鉆鉆孔,鋼筋或螺栓的鉆孔直徑參照相關的性能指標。標尺設定為成孔深度; 初鉆時要慢,待鉆頭定位穩定后,再全速鉆進; 鉆孔時應盡量減少鉆孔時的振動,防止造成蹦邊破壞,但必須用鑿毛器將孔壁鑿毛; 成孔盡量垂直于植筋結構平面,鉆孔中若遇到鋼筋(螺栓)是主筋時
7、,必須改孔。b) 清孔、吹孔 植筋孔鉆到設計深度后,用刷子刷落孔壁灰渣; 將氣筒導管插入孔底,來回打氣吹出灰渣; 成孔后,必須等孔內干燥,再用上述方法清孔,并保持孔內干凈、干燥至注膠前; 按上述工序需進行刷孔及吹孔各三遍,直至孔內清潔干燥為止。c) 注膠 注膠前,須詳細閱讀植筋(螺栓)膠使用說明書,掌握其正確的使用方法,查看膠的有效期,過期的堅決不能使用; 當環境.條件(溫度、濕度)不滿足時,應停止施工; 檢查植筋(螺栓)孔是否干凈、干燥; 當上述條件滿足后,把植筋膠放入膠槍中,接上混合管(通常橋梁植筋必須采用注射式植筋膠,民用建筑可視情況或采用桶裝植筋膠,使用桶裝植筋膠時必須使用秤來確定比例
8、重量的合適)。每支膠最先擠出的肢體顏色不均勻的部分(約10crn)應棄之,見到顏色一致的肢體后再將混合管插入孔底,從孔底向外注入粘結劑,注滿孔洞的2/3,保證植筋(螺栓)后飽滿;d) 植入鋼筋(螺栓) 將加工好并除銹后的鋼筋(螺栓)輕砸擊至孔底,鋼筋(螺栓)插入要緩慢,防止粘結劑在鋼筋(螺栓)的快速擠壓下噴出,造成鋼筋(螺栓)與肢體之間不能完全緊密結合; 鋼筋(螺栓)插到孔底后,調整好外露部分位置,用綁絲或其他方法固定好鋼筋(螺栓),應用鋼板條模板定位鋼筋; 由下向上進行植筋(螺栓)施工時,應先將內裝結構膠的膠袋或玻璃管埋入植筋(螺栓)孔中,再用電鉆將鋼筋(螺栓)植入,通過鋼筋(螺栓)的擠壓將
9、膠袋或玻璃管破碎,并使流出的植筋膠將孔洞填滿,并對鋼筋(螺栓)緊密包裹。e) 養護在不低于5的環境溫度下養護30分鐘,固化期間防止振動。(5) 鋼板上配套打孔:根據設計圖紙進行鋼板下料,并根據混凝土上實際的鉆孔位置對所要粘貼的鋼板進行配套打孔,打孔完成后,焊接鋼板接縫(應在鋼板安裝前完成,嚴禁鋼板安裝后再進行鋼板焊接)實現鋼板的接長。(6) 配置粘鋼膠:選擇滿足規范要求的粘鋼膠,按照其配比說明配置粘鋼膠,使用秤來按比例量精確配比,禁止不用秤而靠個人精驗。使用易散熱的寬淺軟塑料(聚乙烯)盆或筒作為盛器,容器內不得有水和油污,保持清潔。先放入稱好需要量的甲組料,然后放入與甲組料相應的事先稱好的一定
10、量的乙組料;必須充分拌和,拌和可用人工,也可用電動攪拌器拌和,一般以后者為好,省力,易拌均勻。攪拌應按同一方向進行,避免產生氣泡,攪拌時,應避免水分進入容器。(7) 涂膠安裝鋼板: a) 選擇晴朗、干燥天氣操作;b) 將新鮮配好拌和均勻的粘鋼膠用刮刀(鏟刀)緊密地、均勻地分別涂抹在鋼板粘合面上,使之充分浸潤在粘合面上;c) 然后再把粘鋼膠涂沫在鋼板粘合面上,使之在板寬中央涂抹膠的厚度達3mm(通常來講膠層厚度在1.5到2.0毫米之間最好,所以盡量避免過厚的膠層),兩側可薄一些,并由多人共同托住鋼板對準錨栓向混凝土粘合面合上,并迅速擰緊錨栓錨固鋼板,使鋼板與混凝土粘合面緊密粘合,擠出多余粘鋼膠;
11、d) 涂膠飽滿程度檢查。用鐵錘沿粘貼面輕輕敲擊鋼板,如無空洞聲表示已粘貼密實,否則應剝下鋼板,重新補膠粘貼。(8) 安裝錨固螺栓并加壓鋼板粘貼好后立即用特制U型夾具夾緊或用木桿頂撐,壓力保持為0.050.1MPa,以使膠液剛從鋼板邊縫擠出為度(9) 固化時間及粘貼質量檢查a) 拌和的建筑結構膠基本固化時間約24h,此后即可受力;b) 固化后,應用小錘輕輕敲擊鋼板,從音響判斷粘結效果,粘結面積應不少于95,否則此粘結件不合格,應剝下重新粘貼或采取有效措施補粘或補強。(10) 切除錨固螺栓頭a)螺栓頭的切除必須采用冷切工藝,不得采用氧割或氣割,不得敲擊螺栓頭,以保證鋼板粘貼質量不受影響。b)螺栓頭
12、的切除必須在鋼板粘貼檢查合格后進行。(11) 鋼板防腐處理粘貼加固的鋼板應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防腐處理,對于常規的情況可在鋼板表面粉刷水泥砂漿保護,如鋼板面積較大,為了有利于砂漿粘結,可粘一層鋼絲網或點粘一層豆石,并在抹灰時粉刷一道混凝土界面劑。水泥砂漿的厚度:對于梁不應小于20mm,對于板不應小于15mm。對于常規的鋼板防腐,可采用以下防腐處理工藝(特防三涂):a) 鋼板外露部分在涂漆前必須除銹,用丙酮擦去油污,并保持干燥。b) 防銹涂料可采用特防三涂,涂刷特防膠前,鋼板必須除銹,呈金屬光澤。由丙酮除油污,進行嚴格清潔處理后,才可進行涂刷,后涂必須在前涂固化后才能進行。對于處在特殊環境或者有特
13、殊要求的混凝土構件,鋼板的防腐處理應采用針對性提出的鋼板防腐處理工藝執行。四、壓力注膠法的施工工藝混凝土表面裂縫處理混凝土表面清理及鋼板位置放樣 混凝土粘合面表面處理鋼結構粘合面表面處理混凝土上打孔植筋鋼板上配套打孔及安裝配置建筑灌注型粘鋼膠預留注膠孔及封邊壓力注膠工藝施工常溫固化切除錨固螺栓頭 鋼板防腐處理。五、材料要求灌注型粘鋼膠除手涂式粘鋼膠的要求外還應肉眼檢查膠液是否為純液體態和沉淀問題。如果發現膠液是透明純液體此膠屬禁止使用的不合格產品。灌注型粘鋼膠為液態但必須均相添加填料以增強膠體強度性能,而不添加填料會導致性能完全達不到粘鋼要求。有添加填料必須檢查是否沉淀,如果能在一個月內不發生
14、任何沉淀的為優質合格產品,它能保證填料在固化前均相分布在膠液中從而保證加固質量。六、 壓力注膠施工流程混凝土表面裂縫處理:在進行粘貼鋼板前,需先期進行裂縫封閉或灌封工作,處理完成且達到養護時間后,再清理粘貼鋼板的混凝土區域。(1)混凝土表面裂縫處理:在進行粘貼鋼板前,先期進行裂縫封閉或灌封工作,處理完成且達到養護時間后,再清理粘貼鋼板的混凝土區域。 (2)混凝土表面清理:清理粘貼鋼板的混凝土區域,去除油污等異物,打磨凸角,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并結合現場測量定位,在需粘鋼加固混凝土表面放出鋼板位置大樣,鑿除需粘鋼區混凝土表面68mm厚的表層砂漿,使堅實的混凝土石外露,并形成平整的粗糙面,表面不平處
15、應用尖鑿輕鑿整平,再用鋼絲輪清除表面浮漿,剔除表層疏松物,最后用無油壓縮空氣吹除表面粉塵或清水沖洗干凈,待完全干燥后用脫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 (3)混凝土粘合面表面處理:用斬斧在粘合面上依次輕斬混凝土表面,斬斧紋路應與受力方向垂直,除去表層0.20.3cm以露出砂石新面,并除去粉粒(用無油壓縮空氣吹除或用毛刷掃除表面粉粒);用無油棉絲蘸丙酮擦拭混凝土粘合面,除去油污;保持混凝土粘合面干燥清潔狀態。 (4)鋼板粘合面表面處理:鋼板粘合面必須進行除銹和粗糙處理;鋼板粘合面可用噴砂或平砂輪打磨除銹,直至出現金屬光澤,鋼板粘合面有一定粗糙度,打磨紋路應與鋼板受力方向垂直。 (5)混凝土上打孔植筋:a)
16、鉆孔 在需安裝錨固螺栓的位置用記號筆標作出記號; 用鋼筋探測儀檢查植筋部位的原混凝土鋼筋位置,以確定鉆孔位置; 用沖擊鉆鉆孔,鋼筋或螺栓的鉆孔直徑參照相關的性能指標。標尺設定為成孔深度; 初鉆時要慢,待鉆頭定位穩定后,再全速鉆進; 鉆孔時應盡量減少鉆孔時的振動,防止造成蹦邊破壞,但必須用鑿毛器將孔壁鑿毛; 成孔盡量垂直于植筋結構平面,鉆孔中若遇到鋼筋(螺栓)是主筋時,必須改孔。b) 清孔、吹孔 植筋孔鉆到設計深度后,用刷子刷落孔壁灰渣; 將氣筒導管插入孔底,來回打氣吹出灰渣; 成孔后,必須等孔內干燥,再用上述方法清孔,并保持孔內干凈、干燥至注膠前; 按上述工序需進行刷孔及吹孔各三遍,直至孔內清
17、潔干燥為止。c) 注膠 注膠前,須詳細閱讀植筋(螺栓)膠使用說明書,掌握其正確的使用方法,查看膠的有效期,過期的堅決不能使用; 當環境、條件(溫度、濕度)不滿足時,應停止施工; 檢查植筋(螺栓)孔是否干凈、干燥; 當上述條件滿足后,把植筋膠放入膠槍中,接上混合管(必要時接上延長管)。每支膠最先擠出的肢體顏色不均勻的部分(約10crn)應棄之,見到顏色一致的肢體后再將混合管插入孔底,從孔底向外注入粘結劑,注滿孔洞的2/3,保證植筋(螺栓)后飽滿;d) 植入鋼筋(螺栓) 將加工好并除銹后的鋼筋(螺栓)輕砸擊至孔底,鋼筋(螺栓)插入要緩慢,防止粘結劑在鋼筋(螺栓)的快速擠壓下噴出,造成鋼筋(螺栓)與
18、肢體之間不能完全緊密結合; 鋼筋(螺栓)插到孔底后,調整好外露部分位置,用綁絲或其他方法固定好鋼筋(螺栓),應用鋼板條模板定位鋼筋; 由下向上進行植筋(螺栓)施工時,應先將內裝結構膠的膠袋或玻璃管埋入植筋(螺栓)孔中,再用電鉆將鋼筋(螺栓)植入,通過鋼筋(螺栓)的擠壓將膠袋或玻璃管破碎,并使流出的植筋膠將孔洞填滿,并對鋼筋(螺栓)緊密包裹。e) 養護在不低于5的環境溫度下養護30分鐘,固化期間防止振動。 (6)鋼板上配套打孔:根據設計圖紙進行鋼板下料,并根據混凝土上實際的鉆孔位置對所要粘貼的鋼板進行配套打孔,打孔完成后,焊接鋼板接縫(應在鋼板安裝前完成,嚴禁鋼板安裝后再進行鋼板焊接)實現鋼板的
19、接長,然后在混凝土和鋼板之間墊入3mm厚的墊片,將鋼板套在螺栓上調整水平和固定,完成鋼板安裝。 (7)配置建筑結構膠:選擇滿足規范要求的建筑結構膠,按照其配比說明配置建筑結構膠,使用易散熱的寬淺軟塑料(聚乙烯)盆或筒作為盛器,容器內不得有水和油污,保持清潔。先放入稱好需要量的甲組料,然后放入與甲組料相應的事先稱好的一定量的乙組料;必須充分拌和,拌和可用人工,也可用電動攪拌器拌和,一般以后者為好,省力,易拌均勻。攪拌應按同一方向進行,避免產生氣泡,攪拌時,應避免水分進入容器。 (8)預留注膠孔及封邊: 在鋼板上為注入座預留孔洞位置,并將密封材料注入座的周邊,用密封材料密封鋼板及錨固螺栓的周邊,同
20、時按加固方案要求安置排氣管。(9)壓力注膠工藝a) 選擇晴朗、干燥天氣操作;b) 壓注粘結劑前首先將主劑和固化劑充分混合,然后倒入壓力罐內;c) 壓力罐出膠口和設置在鋼板上的注入口用透明塑料軟管聯接,接口處綁扎密實,通過給壓力罐施加低壓,將罐內粘結劑壓入鋼板與混凝土板之間的空隙中;d) 涂膠飽滿程度檢查:待注膠的注入座四角透氣管均開始流膠時,封閉這些透氣管,并取下透明膠管,用封堵管封堵注入座,開始下一注入座位置的灌膠。(10)固化時間及粘貼質量檢查 a) 拌和的建筑結構膠基本固化時間約24h,但注膠結束后應進行72小時養護,期間鋼板不得受到撞擊或震動,此后即可受力;b)在注膠過程中及完成后,及
21、時用小錘敲打鋼板,檢查粘結劑的飽滿程度,如發現不飽滿,則應重新灌膠。粘結劑的飽滿度不小于整個灌膠面積的95%。(11)切除錨固螺栓頭a)螺栓頭的切除必須采用冷切工藝,不得采用氧割或氣割,不得敲擊螺栓頭,以保證鋼板粘貼質量不受影響。b)螺栓頭的切除必須在鋼板粘貼檢查合格后進行。(12)鋼板防腐處理粘貼加固的鋼板應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防腐處理,對于常規的情況可在鋼板表面粉刷水泥砂漿保護,如鋼板面積較大,為了有利于砂漿粘結,可粘一層鋼絲網或點粘一層豆石,并在抹灰時粉刷一道混凝土界面劑。水泥砂漿的厚度:對于梁不應小于20mm,對于板不應小于15mm。對于常規的鋼板防腐,可采用以下防腐處理工藝:a) 鋼板
22、外露部分在涂漆前必須除銹,用丙酮擦去油污,并保持干燥。b) 防銹涂料可采用特防三涂,涂刷特防膠前,鋼板必須除銹,呈金屬光澤。由丙酮除油污,進行嚴格清潔處理后,才可進行涂刷,后涂必須在前涂固化后才能進行。對于處在特殊環境或者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構件,鋼板的防腐處理應采用針對性提出的鋼板防腐處理工藝執行。七、粘貼鋼板加固工藝的構造規定(1)按照現場檢測結果確定的原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應滿足下列要求:a)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不應低于C20,受壓構件不應低于C15。b)預應力混凝土構件不應低于C30。(2)采用直接涂膠粘貼的鋼板厚度不應大于5mm;鋼板厚度大于5mm時,應采用壓力注膠黏結。(3)對鋼筋混凝土
23、受彎構件進行正截面加固時,鋼板宜采用條帶粘貼,鋼板的寬厚比不應小于30。(4)對受彎構件正彎矩區的正截面加固,受拉鋼板的截斷位置距其充分利用截面的距離不應小于規范規定的延伸長度要求。(5)當粘貼的鋼板延伸至支座邊緣仍不滿足規范對延伸長度的要求時,應采取下列錨固措施:a)對梁,應在延伸長度范圍內均勻設置U形箍,且應在延伸長度的端部設置一道加強箍。U形箍應延伸至梁翼緣板底面。U形箍的寬度,對端箍不應小于200mm;對中間箍不應小于受彎加固鋼板寬度的1/2,且不應小于100mm。U形箍的厚度不應小于受彎加固鋼板厚度的1/2。U形箍的上端應設置縱向鋼壓條;壓條下面的空隙應加膠粘鋼墊塊填平。b)對板,應
24、在延伸長度范圍內通長設置垂直于受力鋼板方向的壓條。壓條應在延伸長度范圍內均勻布置,且應在延伸長度的端部設置一道。鋼壓條的寬度不應小于受彎加固鋼板寬度的3/5,鋼壓條的厚度不應小于受彎加固鋼板厚度的1/2。(6)當采用鋼板對受彎構件負彎矩區進行正截面承載力加固時,應采取下列構造措施:a)對負彎矩區進行加固時,鋼板應在負彎矩包絡圖范圍內連續粘貼;其延伸長度的截斷點應滿足規范規定的要求。b)對無法延伸的一側,應粘貼鋼板壓條進行錨固。鋼壓條下面的空隙應加膠粘鋼墊塊填平。(7)當加固的受彎構件需粘貼一層以上鋼板時,相鄰兩層的截斷位置應錯開一定距離,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300mm,并應在截斷處加設U形箍(對梁)或橫向壓條(對板)進行錨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