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第一章 工 程 概 況21.1工程概況2第二章 張拉人員組織和機械組織32.1成立張拉小組32.2張拉施工機械和工具安排如下:3第三章 張拉的工藝及主要的施工方法53.1張拉的工藝流程53.2主要施工方法53.2.1測定孔道摩擦系數:53.2.2錨具安裝:53.2.3千斤頂安裝:53.2.4張拉過程控制:63.2.5張拉過程中的機械布置與張拉順序:73.2.6對張拉起拱度的觀測73.2.7孔道灌漿:83.2.8錨固端封錨:83.3 預應力張拉質量標準9第四章 預應力鋼束理論伸長值的計算10第五章 張拉工作中注意事項及安全技術措施115.1張拉工作中注意事項115.2安全技術措施11附件:
2、各種檢測報告與施工資質:11第一章 工 程 概 況 1.1工程概況設計概況:耿村阧大橋(75+150+75)m三跨預應力連續箱梁斜拉橋上部結構為后張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主梁主梁縱向通長布置預應力鋼束(N1- N6)為40束,每次張拉20束(聯接器錯開接長張拉20束); N7、N8、N9、N13、N15、N16、N19、N20在中跨合攏后、體系轉換前張拉,N10、N11、N12、N14、N17、N18在體系轉換后張拉;橫隔板橫向布置鋼束為664束,中橫梁橫向布置鋼束為40束,單個邊跨現澆段端橫梁橫向布置鋼束為12束15-14P錨。橋面及懸臂端橫向扁錨鋼束為598束、P錨鋼束為68束,豎向預應力
3、精軋螺紋鋼2208根,鋼塔豎向預應力精軋螺紋鋼176根。預應力鋼絞線采用縱、橫向預應力筋采用抗拉強度標準值fpk=1860MPa、彈性模量為Ep=195GPa,公稱直徑為15.20mm的高強度低松馳鋼絞線;縱、橫向預應力筋均采用后張法兩端張拉工藝(P錨采用后張法單端張拉工藝)。張拉時箱梁混凝土強度需達到設計要求(即設計強度的90%);豎向預應力筋采用抗拉強度標準值為fpk=930MPa、彈性模量為Ep=200GPa,直徑為32mm的精孔螺紋鋼筋,采用后張法單端張拉工藝,鐵皮套管成孔,JLM-32型錨具(分張拉端、固定端)。前期施工準備概況:主梁鋼筋綁扎時,已經將波紋管按照圖紙要求就位,排氣孔與
4、泌水孔的安裝與留設也符合設計與規范要求。在澆筑主梁混凝土前,已經先將鋼絞線穿入波紋管。為了防止水泥漿或混凝土由波紋管砂眼進入管道造成堵塞,在澆筑混凝土的同時和初凝前不間斷的活動鋼絞線,目前每一束孔道都能保證正常張拉條件。第二章 張拉人員組織和機械組織2.1成立張拉小組成立以技術、質檢人員參加的張拉班組,張拉工人均經過專業培訓,且有上崗證,具體人員組成如下:崗位名稱數量姓 名職 責張拉施工負責人1名張 昆負責張拉工作的組織安排技 術 負 責 人1名張前偉負責張拉現場施工技術、質量管理工作質 檢 負 責 人1名萬 超負責對張拉工作的監督。試 驗 負 責 人1名王建波負責所有原材料及與工程有關試驗工
5、作技 術 員4名郭雯雯王俊平熊昌茂高文超負責張拉工作的技術交底,張拉數據的記錄、計算配 合 工 人16名負責張拉機具的配合使用及維護、保管2.2張拉施工機械和工具安排如下:序號機械名稱數量備注1張拉千斤頂及配套油泵 4(套)2380V接線盒5個使用4個,一個備用3導鏈5個5個使用4個,一個備用41米直尺4把53米盒尺4把6組裝好的腳手架支架4組 預應力張拉機具表序號機械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備注1錨具15-15 80(套)15-7連接器640(套)15-4扁錨1196(套)15-4P錨136(套)15-8114(套)15-14扁錨24(套)15-14P錨24(套)15-71488(套)2千斤頂見千斤
6、頂參數表柳州產3油泵ZB4-50044壓漿泵柱塞式15制漿機葉輪式16限位板15-15215-8215-727工具錨15-15215-14115-8215-72第三章 張拉的工藝及主要的施工方法3.1張拉的工藝流程混凝土養生達到設計要求強度檢測孔道摩擦系數反饋設計人員進行張拉力調整安裝工作錨環安裝工作錨夾片安裝限位板安裝千斤頂安裝工具錨安裝工具錨夾片張拉到初始應力張拉到控制應力持荷2分鐘錨固卸工具夾片和錨具、卸千斤頂孔道灌漿封端混凝土。3.2主要施工方法3.2.1測定孔道摩擦系數:孔道摩擦系數是關系到確定張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要認真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測定孔道摩擦系數也必須進行必要的張拉操
7、作,因此必須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圖紙要求的強度(主梁90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獲得摩擦系數后,及時將該數據反饋給設計人員,由設計人員確定最終的張拉力。3.2.2錨具安裝:安放錨具時,為保證每一束鋼絞線都能穿在錨具對應的相同孔道,可以在安裝前將兩個錨具對放在一起,把相同孔道進行編號,安裝時,可以抽動單束鋼絞線,兩端的工作人員用對講機進行聯系,將該束鋼絞線穿入相同編號的孔道。嚴禁同一束鋼絞線在兩端錨具中對應不同的孔道,以免在張拉時發生扭絞、斷裂。安裝夾片時注意將夾片和錨杯清理干凈,不能有泥沙等雜物,以免影響錨具的錨固性能。夾片注意要安裝對稱,外端平齊。鋼絞線外伸部分要保持干凈,穿入工作錨時要保證鋼束順
8、直,工作錨必須準確放在錨墊板的定位槽內,并與孔道對中,夾片之間縫隙要均勻,外露長度要一致并用鐵管撞嚴。3.2.3千斤頂安裝:安裝千斤頂時,油管要順暢不得扭結成團,千斤頂就位后,安裝工具錨,鋼束穿入工具錨環后,位置要與工作錨的位置一一對應,不得交叉紐結,千斤頂不要完全回縮,應預留12cm以便拆卸工具夾片,為使工具錨能順利退下,在工具錨的夾片光滑面粘貼塑料膠布,工具夾片安裝好要用鐵管撞嚴,另外要注意工具夾片重復使用次數一般不宜超過10次。由于本工程使用的是柳州生產的YCW-400及YCW-250型千斤頂,重量較大,為方便施工,施工前用腳手架組裝成支架,用導鏈將千斤頂吊起。施工時注意時刻關注支架的穩
9、定性,尤其是在安裝千斤頂就位時,防止支架失效,千斤頂墜落,發生事故。一套張拉設備包括千斤頂和油表,要在張拉前進行配套標定。本工程總計使用四套張拉設備,委托浙江三新檢測中心檢測所進行標定,并出具檢測報告,張拉施工時根據標定結果求出設計張拉力對應的油表讀數。標定后用紅色油漆在配套千斤頂和油泵上標注1#-7#等標志符號,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配套使用,不得隨意更換,保證張拉數據的準確性,千斤頂及油表的參數如下表:各類液壓千斤頂對應壓力表參數匯總表自編號千斤頂規格型號千斤頂出廠編號壓力表規格標定直線回歸方程式1#YCW40CB型006099Y-150/0-60MPay = 78.758x+22.
10、382#YCW40CB型006107Y-150/0-60MPay = 78.367x+43.1423#YCW100B型005101Y-150/0-60MPay = 18.871x+22.9384#YCJ26-200006325Y-150/0-60MPay = 5.0482x+2.68225#YCJ26-200006330Y-150/0-60MPay = 5.0924x+0.94896#YCW250G-200100406Y-150/0-60MPay = 45.562x+32.2617#YCW250G-200100407Y-150/0-60MPay = 46.169x+24.002說明:1、預應力
11、張拉使用時應將標定的液壓千斤頂與對應的壓力表配套使用。2、對所需要的負荷點可通過內插法或回歸方程式求得。 3、標定直線回歸方程式中 y:表示力值KN, x:表示壓力表油壓MPa。 3.2.4張拉過程控制:張拉程序為:0初應力0con(持荷2分鐘錨固)。取010con,初應力以下的伸長值不計,而由相鄰級的伸長值代替,即010%con的值不計,而由10con20%con的值代替。預應力鋼絞線張拉時,對張拉過程和張拉效果采用雙控,即以控制張拉應力為主,以控制鋼束伸長值為輔,并相互進行校核,實測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相對誤差控制在6,張拉力應符合設計要求,如果張拉過程中發現張拉應力或實際伸長值超過以上允許
12、誤差范圍,應立即停止張拉,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妥善解決。張拉達到控制應力后,持荷2分鐘后錨固,并及時填寫好張拉記錄。張拉記錄應真實有效,由現場操作人員測量,每完成張拉一束鋼束就馬上將該束的伸長值測量完畢,嚴禁在全部張拉施工完成后補測張拉伸長值。3.2.5張拉過程中的機械布置與張拉順序: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張拉總計采用4套張拉設備,編號分別為1#-7#。安放位置為:1#、2#套用于主梁0#塊中橫梁束、邊跨現澆段端橫梁張拉,6#、7#套用于主梁縱向、橫隔板束張拉, 4#、5#套用于主梁頂板、懸臂扁錨束張拉,3#套用于主梁豎向、鋼塔精軋螺紋鋼張拉。箱梁預應力張拉順序為:(1)澆筑主梁混凝土。(2
13、)張拉縱向預應力束:要求由中間向橋面邊緣線對稱張拉(張拉順序示意圖見附件);(3)張拉豎向預應力束:要求由塔軸線向兩端對稱張拉;(4)間隔張拉橋面板橫向預應力束、塔下橫梁橫向預應力束(H1系列), 張拉完成后在距離懸臂端0.75m的位置上加縱向臨時線荷載,線荷載為7kN/m:施工要求:塔軸線向兩端對稱張拉; 監控內容:(1)懸臂板端部的標高變化;(2)橫梁跨中(橫橋向兩支座中間)頂底緣混凝土應力情況及變化;(5)脫模后張拉橫隔板橫向預應力施工要求:從上往下順序張拉 (6) 張拉剩余1/2橋面板橫向預應力(7)張拉塔下橫梁橫向預應力束(H2系列);施工要求:塔軸線向兩端對稱張拉; 監控內容:(1
14、)橫梁跨中(橫橋向兩支座中間)頂底緣混凝土應力情況及變化;(8)邊跨現澆段端橫梁沿橋縱向向外和梁高方向對稱張拉。(9)中跨合攏段按N7、N8、N9、N13、N15、N16、N19、N20在中跨合攏后、體系轉換前張拉,N10、N11、N12、N14、N17、N18在體系轉換后張拉。3.2.6對張拉起拱度的觀測隨著預應力鋼絞線張拉的實施,橋梁起拱也將隨之產生。為了更好的觀測張拉效果和檢測橋梁施工效果,本工程在預應力鋼束張拉前和張拉后進行橋梁起拱度觀測,本觀測結果不作為竣工交工資料,僅僅作為檢驗預應力張拉效果的參考性資料。在獲得橋梁起拱度數值后,及時將結果通知設計人員。3.2.7孔道灌漿:張拉錨固后
15、要及時壓漿(一般在48小時內完成),水泥漿強度不低于設計規定,水泥采用5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漿的水灰比控制在0.40.5之間,為了防止收縮,水泥漿摻入適量鋁粉膨脹劑,摻量為0.01,加入的鋁粉應經脫脂處理,水泥漿稠度控制在1418s之間,水泥漿從調制到灌入孔道時間控制在3040分鐘,并且在灌入過程中不斷攪動。孔道壓漿應按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孔道出漿口冒出漿液無氣泡,并與放口處相同即可停止,然后將所有出漿口封閉。壓漿時泵壓力不小于0.7MPa,且最少維持在10秒鐘再停泵封口,及時預留7.07x7.07x7.07cm立方體灰漿試塊三組標養,以便測定其強度,孔道壓漿時及時填寫壓漿記錄。3.2
16、.8錨固端封錨:孔道壓漿后,養生三天再將工作錨處鋼絞線切掉。切割只能使用無齒鋸,嚴禁使用電焊、氣焊等進行切割。在切割過程中,應及時在鋼絞線上灑水,防止鋼絞線受熱而產生滑絲收縮現象,同時將錨具用薄鋼板與切割處隔開。切割完成后,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封錨,封錨鋼筋與蓋梁鋼筋焊接牢固,注意兩次澆筑接合部位,要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和內在質量的完美。本工程橫梁處由于上端有翼板,張拉端施工面比較狹窄,封錨混凝土澆筑有一定的困難。為保證封錨質量,該處必須加大施工管理力度,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并在封錨前用環氧樹脂將錨具涂刷,以加強封錨效果。3.3 預應力張拉質量標準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管道坐標(
17、mm)梁長方向30抽查30,每根查10個點梁高方向102管道間距(mm)同排10抽查30,每根查5個點3上下層104張拉應力值符合設計要求查張拉記錄5張拉伸長率6查張拉記錄6斷絲滑絲數鋼束每束1根,且每斷面不超過鋼絲總數1查張拉記錄第四章 預應力鋼束理論伸長值的計算計算方法按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的公式計算,后張法預應力鋼材張拉時理論伸長值L(cm)的計算公式: LP*L/Ay*Eg式中L預應力鋼材長度();Eg預應力鋼材彈性模量(N/2);Ay預應力鋼材截面面積(2);P預應力鋼材平均張拉力(N),計算方法如下:Pp1e-(kx+)/ kx+式中p預應力鋼材張拉端的張拉力(N);取pPkx從
18、張拉端至計算截面的孔道長度(m);從張拉端至計算截面曲線孔道部分切線的夾角之和(rad),因是兩端張拉,取孔道總轉角的一半;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對摩擦的影響系數,取k0.003;預應力鋼筋與孔道壁的摩擦系數,取0.35。注:預應力鋼束及精軋螺紋鋼筋伸長量計算見附表第五章 張拉工作中注意事項及安全技術措施5.1張拉工作中注意事項5.1.1張拉工作必須按照設計圖紙給定的張拉順序進行張拉,張拉過程中,一定要分級、同步、對稱進行,緩慢、穩步升壓。5.1.2張拉中班組人員相對固定,不得隨意更換。同時,每一組操作人員與相應的張拉設備也作到相對固定,作到人人固定、人機固定,以減少由于人、人磨合和人、機磨合產生
19、不必要的質量和進度問題。5.1.3張拉時,要使千斤頂的張拉力作用線與預應力筋的軸線重合一致。張拉機具一定要配套使用,經檢查無誤后,再開始張拉。5.2安全技術措施5.2.1張拉區應有明顯標志,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梁的張拉兩端要設置擋板,在千斤頂后部不得站人。5.2.2操作千斤頂和測量伸長值的人員,應站在千斤頂側面操作,嚴格遵守操作規程。5.2.3張拉時,千斤頂行程不得超過額定行程。5.2.4千斤頂張拉缸進油時,回程缸及液壓頂壓器必須處在回油狀態。5.2.5千斤頂的回程缸進油時,張拉油缸必須處于回油狀態。5.2.6千斤頂油壓不得超過最大張拉油壓。5.2.7頂壓過程中必須密切注意張拉油路的升壓情況,不得超過12MPa。5.2.8嚴格張拉現場的用電管理,保護接線盒與電線,防止漏電。附件:各種檢測報告與施工資質:1、鋼絞線力學性能檢測報告;2、錨具硬度與錨固性能檢測報告;3、張拉千斤頂與配套油泵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