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三、地質與水文情況13.1工程地質13.2水文地質條件3四、施工工藝5五、掏槽驗縫措施9六、施工應急措施10七、安全文明施工要求11一、編制依據(1)工程承包合同、設計圖紙(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3)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4)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二、工程概況蘇虞張路站主體圍護結構采用咬合樁與工法樁的支護形式,在分界點位置很容易產生裂縫,設計中在分界點位置增加5根雙重管高壓旋噴樁,起到止水作用效果。接口處理見圖1:前期
2、施工受高壓線遷改進度影響,造成北側工法樁8軸位置北側出現一道冷縫;根據施工進度安排,30軸處南北側各出現一道冷縫,按照工法樁施工方案對冷縫處理采取外側施工一幅三軸攪拌樁,夾縫施工4根高壓旋噴樁。冷縫處理詳圖見圖2三、地質與水文情況3.1工程地質根據江蘇省蘇州地質工程勘察院提供的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主線)巖土工程初步勘察報告(勘察編號:2010K310)鉆探結果顯示,擬建軌道交通4號線的沿線70.3m以淺地基土土層為第四系全新世至早更新世沉積的疏松沉積物,以粘性土為主,間夾砂性土。根據地質資料,本站地層層序自上而下依次為:1淤泥層:灰黑色,流塑,富含有機質,有腥臭味,有時含少量碎石及生活垃圾,主
3、要分布在沿線各河道內,層厚0.300.50m,層底標高-0.250.05m,壓縮性高,工程特性極差。3素填土層:褐黃灰灰黃色,松散松軟,以粘性土為主,含植物根莖,夾少量碎石磚,局部勘探點表層含建筑垃圾及夾淤泥層,屬第四紀全新世(Q44)近代人工堆積物,層厚1.008.10m,層底標高-4.791.77m。1粘土:褐黃灰黃色,可塑為主,局部硬塑,含鐵錳質結核,夾灰色條紋。為第四紀晚更新世(Q32-3)沖湖積相沉積物,層厚1.904.20m,層頂標高-2.40-1.76m。2粉質粘土:灰黃青灰,可塑為主。含鐵錳質斑點及灰色團塊,下部夾薄層粉土,局部粉土含量高。為第四紀晚更新世(Q32-3)沖湖積相
4、沉積物,層厚1.006.30m,層頂標高-5.44-2.03m。3粉土:灰黃灰色,稍中密,飽和。夾少量薄層粉質粘土,含云母碎片,標貫擊數平均值N16.0。為第四紀晚更新世(Q32-3)沖湖積相沉積物,層厚1.004.60m,層頂標高-8.91-4.40m。2粉砂或粉土:灰黃灰色,中密為主,飽和。夾薄層粉質粘土,局部為粉砂,含云母碎片,標貫擊數平均值N16.6,為第四紀晚更新世(Q32-2)海陸交互相沉積物,層厚0.909.00m,層頂標高-10.55-6.24m,。1粉質粘土:灰色,軟塑流塑。薄層理發育,夾少量粉土薄層。為第四紀晚更新世(Q32-2)海陸交互相沉積物,層厚1.5018.80m,
5、層頂標高-18.89-7.33m。1粘土:暗綠灰黃色,可塑硬塑。含灰色團塊、條紋、鐵錳質斑點,下部見鐵錳質結核,偶夾薄層粉質粘土。為第四紀晚更新世(Q32-1)沖湖積相沉積物,層厚1.9010.80m,層頂標高-21.10-13.40m。2粉質粘土夾粘土:灰黃青灰,可塑為主,局部軟塑。含鐵錳質斑點,局部粉粒含量高,下部夾少量薄層粉土。為第四紀晚更新世(Q32-1)沖湖積相沉積物,層厚3.5015.40m,層頂標高-31.04-21.96m。1粉質粘土:青灰灰色,軟塑流塑。薄層理發育,夾少量薄層粉土。為第四紀晚更新世(Q32-1)沖湖積相沉積物,層厚1.4013.50m,層頂標高-36.32-2
6、7.39m。2粉土或粉砂:灰色,密實為主,飽和。局部為粉砂,相城段以粉土夾粉質粘土為主,粉砂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含云母碎片,為第四紀晚更新世(Q32-1)沖湖積相沉積物,層厚2.107.80m,層頂標高-38.37-27.90m。3粉質粘土:青灰灰色,軟塑。薄層理發育,夾少量薄層粉土。為第四紀晚更新世(Q32-1)沖湖積相沉積物,層厚2.7011.40m,層頂標高-41.69-34.50m。3.2水文地質條件根據埋藏特征,可將地下水分為孔隙潛水含水層、微承壓含水層、承壓含水層。(1)孔隙潛水含水層潛水含水層主要由全新統Q4填土層組成,勘察期間蘇州測得潛水穩定水位為地面下1.01.50m左
7、右,標高1.461.48m,據區域水文資料,蘇州市歷史最高潛水位為2.63m,近35年最高潛水位2.50m(1985國家高程基準),最低潛水位標高為0.21m,潛水位年變幅一般為12m。該層水對基坑開挖有直接影響。(2)微承壓水微承壓水含水層由晚更新世沉積成因的3、3粉土、2粉土或粉砂層組成,其隔水頂板為1、2粘性土層,隔水層底板為1、2粘性土層,具微承壓性。據實測結果,微承壓水水頭標高在-0.201.90m,該層為對車站基坑開挖有直接影響的含水層。富水性主要受含水介質厚度制約。該含水層的補給來源主要為潛水和地表水。蘇虞張路站,微承壓水有分布,對基坑開挖有影響,基坑開挖前需要采取止降排水措施,
8、否則開挖過程中會出現管涌、流砂等滲透變形現象。(3)承壓水根據鉆探結果,本次補充勘察范圍內承壓水含水層由晚更新世沉積成因的土層組成,主要為2粉土或粉砂及粉土、粉土夾粉質粘土層,具承壓性,屬于本區第I承壓水。據4號線實測資料,其水頭標高在-0.225-2.92m之間。該含水層的補給來源主要為承壓水的越流補給及地下逕流補給,以地下逕流及人工抽吸為主要排匯方式。據區域資料,承壓水水頭標高在-2.70m左右,年變幅1m左右。蘇虞張路站承壓水對基底穩定性無影響。(4)環境水及土的腐蝕性評價根據氣象資料,本地區干燥度指數小于1.5,屬濕潤區,場地土層含水量一般大于30%,因此可判定本地區環境類型為類。根據
9、4號線主線初勘施工時所取潛水及地表水、微承壓水水樣水質分析結果,本次補充勘察范圍內地表水對混凝土有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有微腐蝕性。潛水對混凝土有微腐蝕性,長期浸水環境中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有微腐蝕性,干濕交替環境中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微腐蝕性。微承壓水對混凝土有微腐蝕性,長期浸水環境中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有微腐蝕性,干濕交替情況下有微腐蝕性。蘇州地區系水網化平原區,地下水位埋深較淺,據本地區氣象條件,結合場地環境及環境水腐蝕性評價結果,經綜合判別,場地土(包括地下水位以下及地下水位以上土體)對混凝土有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有微腐蝕性。四、施工工藝咬合樁與工法樁分
10、界點采用800600的雙重管旋噴樁止水,深度為24米,達到止水效果。旋噴樁在鉆孔樁混凝土施工結束后15天以后施工。噴漿采用雙重管法;成孔采用XY-100型地質鉆機。旋噴樁采用XY-100地質鉆機施鉆引孔,再用GS500-4高臺噴車進行旋轉噴漿。主要施工機具型號及主要技術參數見表1名稱型號技 術 參 數備 注工程地質鉆機XY-100可鉆深度30m,130,泥漿護壁高臺噴車GS500-4提升速度515cm/min空氣壓縮機W1.6/10壓力0.51.0Mpa,排風量1.6m3/min二重管TY-30191,噴嘴1.8mm灰漿泵PH-5泵壓0.51.5Mpa,流量6080L/min高壓旋噴樁施工技術
11、參數見表2表2 高壓旋噴樁施工技術參數序號項目單 位參數值備 注1壓縮空氣氣壓MPa0.50.7氣量l/min150030002水泥漿漿比重kg/l1.5漿量l/min60703提升速度cm/min10154噴嘴直徑mm2.15加漿比重g/cm31.21)施工工藝施工工藝流程圖如圖3、4所示2)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1)施工方法測量定位先采用液壓錘破除路面砼,再依據控制樁和設計圖,準確放出旋噴樁孔位。鉆機就位,鉆孔根據現場放線移動鉆機,使鉆桿頭對準孔位中心。同時為保證鉆機達到設計要求的垂直度,鉆機就位后必須作水平校正,使其鉆桿軸線,垂直對準鉆孔中心位置,保證鉆孔的垂直度不超過1。在校直糾偏檢查中
12、,利用垂球(高度不得低于2米)從垂直兩個方向進行檢查,若發現偏斜,則在機座下加墊薄木塊進行調整。鉆進成孔,孔徑為125mm,嚴格按已定樁位進行成孔,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采用原土造漿護壁。測量定位鉆機就位鉆進造孔高噴臺車就位下管噴漿液射旋擺提升成樁移機至下一孔位廢漿沉淀硬化、外運終孔檢查漿液配制水泥漿配制 不合格合格廢漿排放沉淀池廢水排放、沉渣外運圖3高壓旋噴樁施工工藝流程圖圖4高壓旋噴樁施工方法示意圖插管,試噴引孔鉆好后,插入旋噴管,進行試噴,確定施工技術參數。注漿材料:普硅32.5R水泥,水泥漿(單液)水灰比:0.81.0,參考參數見高壓旋噴樁施工技術參數表所示。高壓旋噴注漿a施工
13、前預先準備排漿溝及泥漿池,施工工程中應將廢棄的冒漿液導入或排入泥漿池,沉淀凝結后集中運至場外存放或棄置;b旋噴前檢查高壓設備和管路系統,其壓力和流量必須滿足設計要求。注漿管及噴嘴內不得有任何雜物。注漿管接頭的密封圈必須良好。c做好每個孔位的記錄,記錄實際孔位、孔深和每個鉆孔內的地下障礙物、注漿量等資料;d當注漿管貫入土中,噴嘴達到設計標高時,即可按確定的施工參數噴射注漿。噴射時應先達到預定的噴射壓力,量正常后再逐漸提升注漿管,由下而上旋噴注漿。e每次旋噴時,均應先噴漿后旋轉和提升,以防止漿管扭斷。f配制水泥漿時,水灰比要求按設計規定,不得隨意更改,在噴漿過程中應防止水泥漿沉淀,使濃度降低。每次
14、投料后拌合時間不得少于3min,待壓漿前將漿液倒入集料斗中。水泥漿應隨拌隨用。g高壓噴射注漿過程中出現驟然下降、上升或大量冒漿等異常情況時,應查明產生的原因并及時采取措施。h一旦出現中斷供漿、供氣,立即將噴管下沉至停供點以下0.3m,待復供后再行提升。i當提升至設計樁頂下1.0m深度時,放慢提升速度至設計高程。j噴射作業結束后,用冒出漿液回灌到孔內,直至不下沉為止。廢棄漿液處理噴射注漿施工中,將產生不少廢棄漿液。為確保場地整潔和順利施工,在施工前擬在場地內設置泥漿池,泥漿在施工中抽排匯入泥漿池中,待泥漿固結后再外運處理。沖洗機具當高壓噴射注漿完畢,應迅速拔出注漿管徹底清洗漿管和注漿泵,防止被漿
15、液凝固堵塞(因故停工3h時,妥善清洗泵體和噴漿管道)。移動旋噴機具至下一孔位。(2)質量控制措施旋噴施工前,將鉆架安放平穩牢固,定位準確,噴射管傾斜度不大于1.5%,樁心偏差不大于5cm。正式開工前應作試驗樁,確定合理的旋噴參數和漿液配合比。旋噴深度、直徑、抗壓強度符合設計要求。為使漿液因延時而不致沉淀和離析,及早提高復合固結體的強度,應摻入3%的陶土和適量的早強劑。旋噴過程中,冒漿量小于注漿量的20%為正常現象,若超過20%或完全不冒漿時,應查明原因,調整旋噴參數或改變噴嘴直徑。鉆桿旋轉和提升必須連續不中斷,拆卸接長鉆桿或繼續旋噴時要保持鉆桿有1020cm的搭接長度,以免出現斷樁。在旋噴過程
16、中,如因機械故障中斷旋噴時,應重新鉆至樁底設計標高并重新旋噴。制作漿液時,水灰比要按設計進行,嚴格控制,不得隨意改變。在旋噴過程中,應防止泥漿沉淀、濃度降低。不得使用受潮或過期水泥。漿液攪拌完畢后送至吸漿桶時,應有濾網進行過濾,過濾篩孔以小于噴嘴直徑1/2為宜。在旋噴過程中,若遇到孤石或大的漂石,樁位可適當調整(根據受力情況,必要時加樁),避免畸形樁和斷樁。旋噴施工按規定作好記錄,并按監理工程師批準的表格填寫。按規定作好質量檢驗,可采取鉆孔取芯、標準貫入、靜載試驗等方法進行,檢查點的數量按有關規范辦理。質量檢驗應在注漿結束28天后進行,對檢驗不合格的應復噴。五、掏槽驗縫措施基坑開挖過程中,對工
17、法樁與咬合樁的接口及工法樁或咬合樁冷縫進行掏槽驗縫制度。掏槽驗縫方式采用寬度1米,深度1.5的楔形,掏槽方法采用機械掏槽,按開挖分層、分段情況進行調整,詳見見圖5:圖5掏槽驗縫示意圖當掏槽時發現圍護結構漏水漏沙,立即用粘土回填楔形槽。此階段采取用基坑外側引孔注漿,注漿材料為水泥漿和水玻璃的混合漿液。六、施工應急措施根據經驗:孔口冒漿量小于注漿量的20%為正常現象,若超過20%或完全不冒漿時,應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若因地層中有較大空隙引起的不冒漿,則可在漿液中摻加適量的速凝劑,縮短時間,使漿液在一定土層范圍內凝固。另外還可在空隙地段增大注漿量,填滿空隙后再后繼續正常旋噴。冒漿過大的主要原因一
18、般是:有效噴射范圍與注漿不相適應,注漿量大大超過旋噴固結所需的漿量所致,減少冒漿的措施有三種:(1)提高旋噴壓力。(2)適當縮小噴嘴孔徑。(3)加快提升旋噴速度。旋噴時,要做好壓力,流量和冒漿量的量測工作,鉆桿的旋噴和提升必須連續不斷。當拆卸鉆桿繼續旋噴時,要注意保持鉆桿有0.5m的搭接長度,不得使噴射固結體脫節。七、安全文明施工要求(1)根據工程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文明施工措施并嚴格執行,維護我局的榮譽。(2)施工場地內的臨時設施布置,要做到合理、實用和美觀大方;材料設備存放整齊、合理;碴土嚴格按指定地點進行堆放,不得影響市容及場觀;(3)對進出的車輛進行檢查、沖洗,確認不會對城市道路造成污染后,方可讓車輛駛出場地。(4)場地內設一個沉淀池,泥漿和廢水要經過沉淀過濾處理后才能排放,以防污染及堵塞下水道。若因施工不慎造成下水道堵塞的,應立即自行疏通。場地內不能有積水,排水溝必須保證暢通;(5)場內臨時道路及有關場地已全部硬化,需經常保持路面平整、清潔、暢通;(6)施工中開挖出來的任何管線,要及時報告有關部門,以便制定措施。若在施工中發現有文物,要采取有效封閉保護措施,及時報告有部門處理;(7)搞好與周圍單位、居民之間的關系,搞好生活區、施工場地的環境衛生;(8)積極聽取市容城管大隊的意見,搞好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為施工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