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地質條件與水文地質條件1三、現場情況說明3四、處理方法及建議4五、施工部署4六、施工工序5七、土方施工6八、換填施工7九、質量標準8十、質量保證措施9十一、安全注意事項9附件1:計算書附件2:施工圖一、編制依據1. 現場實際情況2. 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有限公司2010年5月提供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3.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4.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5.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6.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二、工程地質條件與水文地質條件1.工程地質條件本次勘察20m深度范圍內上部為
2、填土層,其下為新近沉積層,下部為一般第四系沖積層,共分為7大層。場地地層自上而下描述如下:填土層:素填土層:黃褐色褐色,以粉質粘土、粘質粉土為主,局部為耕土。含少量磚灰渣、磚塊、植物根、蟲孔、姜石等,濕,松散稍密,局部中密。夾1雜填土薄層或透鏡體。層厚0.305.80m,層底標高為27.8335.04m。1雜填土層:雜色,以建筑垃圾為主,含少量磚灰渣、磚塊、白灰、水泥塊、植物根、蟲孔等,濕,松散稍密,局部中密。最大厚度2.60m。新近沉積層:重粉質粘土、粘土層:黃褐色褐黃色,含云母、氧化鐵、螺殼、姜石、腐爛植物根系、有機質,土質不均,含粗顆粒,濕,可塑軟塑,中高壓縮性高壓縮性。夾1粘質粉土、2
3、粉質粘土及3細中砂薄層或透鏡體。層厚0.907.20m,層底標高為26.0932.91m。1粘質粉土層:黃褐色褐黃色,含云母、氧化鐵、螺殼、姜石、粗顆粒,濕很濕,稍密中密,局部夾砂質粉土。最大厚度4.40m。2粉質粘土層:褐黃色,局部為黃色,含云母、氧化鐵、螺殼、姜石、粗顆粒,濕,可塑軟塑,中高壓縮性高壓縮性。最大厚度1.60m。3細中砂層:褐黃色灰褐色,含云母、石英、長石,飽和,中密,局部夾粗砂,最大厚度5.60m。粉質粘土、重粉質粘土層:灰黃色灰色,局部為褐黃色,含云母、氧化鐵、粗顆粒、有機質、姜石。土質不均,夾粉土薄層。濕,可塑軟塑,中壓縮性中高壓縮性。夾1粘質粉土、2粘土及3砂質粉土薄
4、層或透鏡體。層厚4.1010.40m,層底標高為19.3223.93m。1粘質粉土層:灰黃色灰色,局部為褐黃色,含云母、氧化鐵、粗顆粒、有機質、姜石,濕,中密。最大厚度2.30m。2粘土層:灰黃色灰色,局部為褐黃色,含云母、氧化鐵、粗顆粒、有機質、姜石,濕,可塑,中高壓縮性高壓縮性。最大厚度2.30m。3砂質粉土層:灰色,含云母、有機質,局部夾粘質粉土,濕很濕,密實。最大厚度4.30m。一般第四系沖積層:粉細砂層:灰色,主要成分為石英、云母、長石,夾粘性土、粉土薄層或透鏡體。飽和,中密。本次勘察僅部分鉆孔揭穿該層,揭露層厚0.203.80m,層底標高為17.2723.19m。層為1粉質粘土、重
5、粉質粘土層、2粘土層及3粘質粉土、砂質粉土層互層,本次勘探鉆孔深度范圍內僅個別鉆孔揭穿該層,揭露層厚0.304.10m,層底標高為13.2720.28m。1粉質粘土、重粉質粘土層:褐黃色灰色,含云母、氧化鐵、有機質、姜石、粗顆粒,濕,可塑,中壓縮性中高壓縮性。揭露最大厚度3.80m。2粘土層:褐黃色灰色,含云母、氧化鐵、有機質,濕,可塑,中高壓縮性。最大厚度2.50m。3粘質粉土、砂質粉土層:黃褐色灰黃色,含云母、氧化鐵、粗顆粒,局部夾粉質粘土,濕很濕,密實。最大厚度2.60m。粉細砂層:褐黃色灰色,主要成分為石英、長石、云母、氧化鐵,飽和,中密,局部為礫砂。本次勘察僅個別鉆孔揭露該層,揭露層
6、厚為0.702.60m。大層為1粉質粘土和2粘質粉土、砂質粉土層互層,本次勘察僅18#、64#鉆孔揭露該層,揭露最大厚度為1.40m。1粉質粘土層:褐黃色灰黃色,含云母、氧化鐵,濕,可塑,中壓縮性,最大厚度1.40m。2粘質粉土、砂質粉土層:褐黃色,含云母、氧化鐵,很濕,中密。厚度0.90m。2.水文地質概況本次勘察鉆孔深度范圍內遇到一層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為1.204.40m,標高為29.8632.84m。三、現場情況說明該工程開挖至設計標高后,未到設計要求的粉質粘土(新近沉積)持力層,根據勘察要求,對未到持力層部分開挖后進行換填。經過現場踏勘,基礎底以上均為回填土,現根據勘察報告描述,約向
7、下挖除1.5m可到持力層。現集水坑以挖設完畢,需將原有施工面破壞掉,重新換填施工。四、處理方法及建議1.將不穩定土層用挖機清除,用粒徑良好的級配砂石鋪設壓實。鋪設厚度約1.5m,分層鋪設,分層壓實。2.根據勘察報告該工程地下水位在3.6m左右,挖除不穩定土層后在槽底設置集水坑,進行明排,保證施工。處理后承載力不小于100KPa。3.挖除不穩定土層后,基坑深度將達到5m左右,為保證施工安全,建議甲方邊坡支護。五、施工部署1、施工便道為了方便施工,在北側留設便道,方便砂石運至槽底。2、材料準備填料采用粒徑較好的級配砂石。現場儲備足量的填料,保證換填的時候不受材料供應短缺的影響。3、機械人員投入3.
8、1、人員投入(1)項目經理:1人(2)技術負責人:1人(3)施工員:2人(4)質檢員:1人(5)測量員:2人(6)安全員:1人(7)實驗員:1人(8)配合工人:20人3.2機械設備序號名稱型號數量1挖掘機22012挖掘機6013裝載機Z5014自卸汽車25夯實機2六、施工工序機械設備進場原地面復測監理復核現場探坑 監理復核清土施工、修設集水坑清土后地面量測監理復核填筑砂石碾壓夯實靜載試驗 收尾整理 “四方”驗收七、土方施工1、測量放線根據現場土層破壞面積放出處理邊線,確定換填范圍,用白灰灑線,避免欠挖或超挖。2、土層清理2.1、用挖掘機、裝載機配合把不穩定土層運至基槽以外。2.2、清土順序清土
9、施工至上而下,先清理面層并及時回填保證道路暢通,在著重清理破壞嚴重處,確保提早換填完畢。2.3、清土原則、清土必須干凈徹底,不留死角。、清理時必須把不穩定土層全部清除,直至檢測合格,并能滿足設計要求。、清土過程中嚴禁超挖,破壞穩定土層。、預留15-20cm人工清理。、清理完畢后及時拍照存證。2.4、清土后測量清土后報請監理和施工單位三方量測和驗收,達到要求后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清土完成后,測量人員及時放出處理邊線,經雙方認可后,及時回填級配砂石,確保施工的連續性。八、換填施工由于該工程二次開挖后,大部分未達到設計要求,根據勘察單位要求,將該部分不穩定土層挖除,用級配砂石換填至二次開挖標高后,進
10、行基底靜載試驗,經設計院現場交底,砂石換填范圍從筏板外邊線以外不小于0.3m。1、工藝流程:檢驗砂石質量 分層鋪筑砂石 灑水(需要時)夯實或碾壓 找平驗收2、對級配砂石進行技術鑒定,應將砂石按4:3比例拌合均勻,其質量均應達到設計要求或規范的規定。砂石宜選用碎石、卵石、角礫、圓礫、礫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粒徑小于 2mm的部分不應超過總重的45%),應級配良好,不含植物殘體、垃圾等雜質。當使用粉細砂或石粉(粒徑小于0.075mm 的部分不超過總重的 9%)時,應摻入不少于總重 30%的碎石或卵石。砂石的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0mm。對濕陷性黃上地基,不得選用砂石等透水材料。 3、分層鋪筑砂石 鋪筑
11、砂石的每層厚度,一般為1520cm,不宜超過30cm,分層厚度可用樣樁控制。視不同條件,可選用夯實或壓實的方法。大面積的砂石墊層,鋪筑厚度可達30cm,宜采用汽油或電動沖擊夯實機。 分段施工時,接槎處應做成斜坡,每層接岔處的水平距離應錯開0.51.0m,并應充分壓(夯)實。 鋪筑的砂石應級配均勻。如發現砂窩或石子成堆現象,應將該處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別填入級配好的砂石。4、灑水:鋪筑級配砂石在夯實碾壓前,應根據其干濕程度和氣候條件,適當地灑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為5%左右。5、夯實或碾壓;夯實或碾壓的遍數,由現場試驗確定。打夯時要一夯壓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實,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平板震
12、壓機往復碾壓,一般碾壓不少于4遍,其輪距搭接不小于50cm。邊緣和轉角處應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機補夯密實。6、找平和驗收: 施工時應分層找平,夯壓密實,并應設置純砂檢查點,用200cm3的環刀取樣;測定干砂的質量密度,壓實密度不小于0.94。下層密實度合格后,方可進行上層施工。 最后一層壓(夯)完成后,表面應拉線找平,并且要符合設計規定的標高。九、質量標準1、保證項目: 基底土質承載力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純砂檢查點的干砂質量密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2、基本項目: 級配砂石的配料正確,拌合均勻,虛鋪厚度符合規定,夯壓密實。 分層留接槎位置正確,方法合理,接槎夯壓密實,平整。3、允許偏
13、差項目: 頂面標高15,用水平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 表面平整度 1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檢查。4、質量記錄 施工現場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地基釬探記錄 地基隱蔽驗收記錄。 砂石的試驗報告十、質量保證措施1、級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樹葉、塑料袋等有機雜物及垃圾。含泥量不宜超過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墊層或虛鋪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大面積下沉:主要是未按質量要求施工,分層鋪筑過厚、碾壓遍數不夠、灑水不足等。要嚴格執行操作工藝的要求。 3、局部下沉:邊緣和轉角處夯打不實,留接槎沒按規定搭接和夯實。對邊角處的夯打不得遺漏。 4、級配不良:應配專人及時處理砂窩、石堆等問
14、題,做到砂石級配良好。 5、密實度不符合要求:堅持分層檢查砂石地基的質量。每層的純砂檢查點的干砂質量密度。必須符合規定,否則不能進行上一層的砂石施工。 6、凍結或含泥量大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十一、安全注意事項1、為了達到安全施工目標,我們結合工程實際,建立安全保障體系和安全責任制,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堅持實行標準化管理。2、施工人員進入現場,首先進行安全意識教育,施工過程中堅持經常的安全教育和檢查評比活動。3、根據安全措施要求和現場實際情況,各級管理人員需親自逐級進行書面交底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進行書面安全技術交底,交底要有針對性,內容全面,且履行簽字手續。堅持“五同時”、“三不放過”制度。4、安全員每日對邊坡進行巡視,防止邊坡垮塌傷人。5、安排專人協調指揮機械施工,防止機械施工中傷人。6、施工用電由電工每日進行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排除。7、槽底施工必須要保證邊坡安全,建議甲方對現有邊坡進行支護(換填時基坑已達三級基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