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第一章 總論一、項目概要1、項目名稱:某市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2、項目主管部門:四川省市農業局。3、項目建設單位:四川省市農業技術推廣站。4、項目建設地點、規模、期限及建設內容:建設地點:一是標準種薯基地建設:原種擴繁基地300畝,建設地點茶埡鄉邱家坪村、八臺鄉和尚巖村、堰塘鄉蝦叭口村;一級脫毒種擴繁基地5000畝建設地點茶埡鄉、八臺鄉、堰塘鄉、皮窩鄉;標準化良種繁殖基地10000畝,建設地點茶埡鄉、白沙鎮、八臺鄉、石塘鄉、堰塘鄉、舊院鎮、皮窩鄉、廟坡鄉。二是建立馬鈴薯種薯監督檢測中心,建設地點:太平鎮河西開發區;三是種薯貯藏庫土建工程規劃在市太
2、平鎮狀元壩村、八臺鄉天池壩村。建設規模:形成年產原種300噸、一級種薯9000噸、優質種薯19000噸的生產能力,以滿足乃至全省對馬鈴薯優質種薯的需要。主要建設內容:建設馬鈴薯種薯質量監督檢測中心500 m2及配套儀器設備;建設種薯儲藏保鮮庫3000m2;建設馬鈴薯原種擴繁基地300畝、一級脫毒種擴繁基地5000畝、標準化良種繁殖基地10000畝;新建排灌渠系1250m、蓄水池20口。5、項目投資規模及來源:估算項目總投資額1000萬元,其中:基礎設施40萬元,基地建設250萬元,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投資132萬元,種子儲藏庫445萬元,技術培訓20萬元,其他費用(專用肥料、除草劑、病蟲
3、害防治)133萬元。申請中央投入900萬元,地方配套100萬元(見附表1)。6、項目建設期限:項目建設期限為一年,即2009年1月至12月。7、項目效益:項目實施后,將新增固定資產617萬元,其中馬鈴薯儲藏庫新增固定資產445萬元;項目建設所涉及鄉鎮村、社新增溝渠、蓄水池固定資產40萬元 。儲藏庫能保證近15萬畝的種子供應。項目區種子總產量2.955萬噸,產值達4380萬元,此項戶平收入5724元,人平1908元,戶平純收入1074元,人平純收入358元,經濟效益十公可觀。同時,可大大提高馬鈴薯主產區的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實現優質、高產、高效,有利于邊遠地區特別是旱作農業區廣大農民
4、脫貧致富,并為農村經濟培植新的增長點。龍頭企業對馬鈴薯進行深加工,生產出優質產品,逐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生態方面,發展馬鈴薯生產是山區旱作農業的首選項目,馬鈴薯生產需水量較小,僅為每畝50立方米,是小麥、油菜等作物灌水量的一半,節水量可達每畝50立方米以上,能有效地節約用水,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本項目是實現糧食恢復性增長,保持可持續發展,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優質農產品發展步伐,推進農村改革,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舉措。二、綜合評價和結論1、綜合評價市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建設內容規劃合理,基地工程工藝組裝結構緊密,外型美觀,結構堅實,布局線條流暢;設備配置經濟適用,設備先進,功能
5、性強,建設項目投入結構比例適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管理措施科學,操作性強,影響力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因此,本項目建設十分必要,前期工作準備充分,建設時機成熟,建設周期短、方案合理,切實可行,建設給予立項支持。2、論證結論(1)本項目的產業方向和產品方向符合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優勢農產品的現行政策,符合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求。實施本項目,將顯著提高我省優質脫毒馬鈴薯的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在促進馬鈴薯產業化發展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保證。(2)項目承擔單位具備較好的土地、設施、設備、管理基礎,其技術依托單位具備完善的技術規程,可以提供較好的技術保障,因
6、此項目承擔單位具備完成該項目的條件和能力。(3)項目選址方案合理,技術工藝先進,產品方案符合農民生產需要的實際,技術評價可行。(4)資金投入與收益:本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省以上補助資金900萬元、地縣兩級配套資金50萬元(其中市級配套30萬元、縣級配套20萬元),農民自籌資金50萬元。項目建成投入運行后,建設單位將新增固定資產577萬元;項目實施村社將新增固定資產40萬元;項目實施后的產值和產量情況:300畝原種繁殖基地可生產原種300噸,按每公斤4元計算,實現產值120萬元;5000畝一級脫毒種薯基地可生產種薯9375噸,按每公斤2元計算,實現產值1875萬元;1萬畝標準化基地可生產
7、優質種薯19875噸,按每公斤1.2元計算,實現產值2385萬元。全市種植面積(兩季)27.7萬畝,按萬畝產量計算我市總產量550538噸,總產值6600萬元。通過建立馬鈴薯種子儲藏庫使馬鈴薯種子安全越冬、防止種子爛種,保證了種子質量。能保證2萬噸的種子儲藏。我市將成為川東北地區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同時每年向重慶、廣安、達州、南充等地提供種薯和菜薯20萬余噸。項目實施后,項目區的農民直接經濟效益明顯,種子總產量2.955萬噸,產值達4380萬元,此項戶平收入5724元,人平1908元,戶平純收入1074元,人平純收入358元,經濟效益十公可觀。三、存在問題與建議1、職工操作技術和農民栽培
8、管理本項目的所采用的技術工藝需要有較熟練的操作技術和規范的操作規程,需要較高的職工素質和勞動技能,也需要科學的管理,否則就不可能取得預期效果。建議項目建成后,建議聘請管理專家和技術專家,切實抓好職工培訓,并建立相應的制度,以確保項目正常運轉對管理和技術的需求。我國馬鈴薯產區由于脫毒種薯高產栽培技術普及推廣力度不夠,加之生產投入不足,馬鈴薯單產水平一般較低,同時,由于栽培管理不當,產品的商品率普遍較低。現已推廣應用的許多成熟高產栽培技術,如:種薯催芽、切刀消毒、起壟栽培等一些常規栽培技術,在一些地方生產中,也尚未得到有效普及應用。因此,應加強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配套和推廣普及,提高馬鈴薯產量
9、和質量。2、資金問題本項目建設還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應采取國家資助和農民自籌相結合的方式籌集資金,盡快完成項目的建設,使項目區農民盡早受利。三、項目編制依據本項目編制的主要依據來源有:1、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關于印發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多種經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大綱的通知(國農辦2004 190號);2、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資金管理實用讀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3、中共中央20041號文件、20051號文件。4、田間工程按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建設試行標準和四川省改造中低產田技術意見設計。第二章 項目背景與必要性一、項目建設背景1、政策背景馬鈴薯是我國五大糧食作物之一(水稻
10、、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在我國種植面積約有6000萬畝,是我國大部分冷涼地區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作物。四川省常年馬鈴薯種植面積為900萬畝,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造成了馬鈴薯成我省主要的糧經兼用的作物之一。成了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因而,省委省政府特別重視我省馬鈴薯的發展,曾多次強調確保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切實增加農民收益。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邊緣,川、陜、渝三省(市)結合部,氣候冷涼,較為適宜馬鈴薯種植,是我市第一大糧食作物。隨著省委省政府號召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和我國加入WTO后農業所面對的各種挑戰,達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搶抓機遇,順應國內外馬鈴薯
11、產業快速發展與馬鈴薯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的趨勢,立足實際,充分利用市適宜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的冷涼氣候條件和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繁育脫毒種薯的技術優勢,把馬鈴薯產業確立為全市農業的第一大主導產業,并提出了用3年左右時間建成川東北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的目標,并明確了“組會牽頭,農民參與,政府扶持,市場化運作”的方針和機制。市市委、市政府通過多種努力和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引進了四川省家鄉薯業有限責任公司在我市作為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該公司注冊獎金1140萬元,公司采用英國瑞特(RIGHT)全自動油炸馬鈴薯片生產線,具有年產4000噸油炸馬鈴薯片的生產能力,年需加工用馬鈴薯原料25
12、000噸。為市馬鈴薯脫毒種薯基地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產業背景(1)生產現狀:市馬鈴薯生產歷史悠久,常年播種面積:春馬鈴薯22萬畝以上,秋馬鈴薯5.5萬畝以上,總產達55萬噸(鮮薯),馬鈴薯播種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市糧食面積的第一位。根據達州市的統籌安排,我市主要抓我們的特色產業馬鈴薯,并多年來納入對我市農業生產的目標考核指標。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龍頭企業的掘起,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各級對農業科技投入不斷加大,給我市馬鈴薯生產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如今已成為川東北地區馬鈴薯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每年向重慶、廣安、達州、南充等地提供種薯和菜薯20萬余噸。(2)技術水平:我市自1
13、998年開始引進脫毒馬鈴薯良種進行大量的試驗、示范、高產攻關和大面積推廣,脫毒馬鈴薯逐步取代了過去使用多年、種性退化嚴重、產量極低的本地品種。目前我市主要推廣品種有大西洋、費烏瑞它、早大白、克新一號、秦芋30號、壩薯10號、鄂薯3號、鄂薯5號、川育早、川育56等食用、加工不同用途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種。在多年種植生產的實踐中,我市已總結推廣了以馬鈴薯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高產栽培技術,培育出了一大批高產典型及科技示范點(片),積累了豐富的科學栽培經驗,形成了配套完善的栽培體系。1999年,農業局在八臺鄉天池壩村進行脫毒馬鈴薯高產攻關試驗,經省、地有關專家實地測產驗收,畝產達到
14、3636.5公斤, 創四川省盆周山區馬鈴薯最高單產紀錄;2000年在太平鎮鞠家壩村進行同樣的高產攻關,畝產達到4230.3公斤,創四川全省馬鈴薯最高單產紀錄;2008年,在全省糧油高產創建活動中,我市馬鈴薯高產攻關凈作畝產最高達4931公斤,平均畝產4657.5公斤,再創全省馬鈴薯最高單產紀錄,一些新技術的應用,受到省農業廳馬鈴薯專家的肯定和贊賞。(3)產品銷售:目前,已成為川東北地區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每年向廣安、達州、南充、重慶等地提供種薯和菜薯40萬噸左右,產品銷路暢通,種薯不愁銷路問題。加工型品種近2萬噸基本上由本地龍頭企業消耗。(4)龍頭企業:市委、市政府通過多種努力和優惠的招
15、商引資政策,引進了四川省家鄉薯業有限責任公司在我市作為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該公司注冊獎金1140萬元,公司采用英國瑞特(RIGHT)全自動油炸馬鈴薯片生產線,具有年產4000噸油炸馬鈴薯片的生產能力,年需加工用馬鈴薯原料25000噸。公司已在成都華豐大型食品批發市場、西南食品城建立了自己的專銷點,在成都發展直營零售店2000余家,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云南、貴州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發展了100多個經銷商。公司在抓馬鈴薯產業發展上,重點是抓加工型品種基地的建設與發展,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生產經營模式,農民只管生產,企業保證收購。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1、調整產業結構、適應
16、市場需求的需要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不僅需要鮮食菜用類品種,而且也需要淀粉加工類品種及其它類品種,特別是在品質和安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項目即是立足于市馬鈴薯的資源優勢,在加工專用型品種上動腦筋、做文章,形成專用型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技術指導體系,幫助推廣該類品種和技術,對促進區域和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2、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小康建設的需要 脫毒種薯能產生很高的經濟效益和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據專家評估和生產實踐,在馬鈴薯生產中,使用脫毒種薯的地塊與不使用脫毒種薯的地塊比較,旱地畝產量增加30%50%、水田增加一倍以上,大薯率增
17、加30%,畝純收入增加1倍以上,而且增收潛力非常大。本項目建成后,可使人均可增收300400元,可以真正實現促進農民增加,加快小康建設。 3、實現農產品增值、加速產業化進程的需要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趨勢。通過建立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進一步開發馬鈴薯系列產品,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對于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建設無疑具有非常廣泛、深遠的影響和意義。本項目的實施對促進馬鈴薯產業化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增加產品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4、行業發展需要目前,我國馬鈴薯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種薯質量差,絕大多數薯農栽培馬鈴薯仍采用原始的留種方式,種薯退化嚴重,脫毒種薯技
18、術體系由于價格高、技術手段復雜,還不能有效地應用于種薯生產上,病蟲害檢測手段缺乏,種薯市場混亂,生產和調運不規范;二是品種單一,搭配和布局不合理,長期以來將馬鈴薯作為糧食作物和救災作物,幾乎全部品種以高產、中晚熟、鮮食品種為主,各類優質專用型品種嚴重缺乏。尤其是脫毒種薯良種采用率低這一問題,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產量、質量和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因此,實施該項目對推廣脫毒馬鈴薯種薯,提高馬鈴薯生產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馬鈴薯脫毒種薯良種繁育,是一項利國利民、勢在必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好項目,而且市就是一個氣候、環境適宜、基礎條件較好的實施地。因此,建設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非常及時、必要
19、。第三章 建設條件一、項目縣基本情況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邊緣,川、陜、渝三省(市)結合部,大巴山南麓腹心地帶,東經10729-10831,北緯3139-3220之間,東接重慶市城口縣,南接宣漢縣,西抵平昌、通江兩縣,北與陜西的鎮巴、紫陽縣毗鄰。市南距達州市146公里,北距陜西鎮巴縣城71公里,襄渝鐵路、國道210線(包南路)及川東電網縱貫全市,是進出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門戶,是川陜兩省的交通要塞,素有“秦川鎖鑰”之稱。1、自然資源狀況(1)氣候條件。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垂直地域性差異大。常年平均氣溫14.7,極端最高氣溫39.7,極端最低氣溫-9.4,
20、年有效積溫4534,年均降雨量1246毫米,日照時數為1474.4小時,無霜期236.8天。(2)土壤條件。市現有耕地面積60.5萬畝,其中田19.3萬畝。土壤兼有深丘、低、中、高山多種地貌,西、南部多桌狀方山、臺地,東、北部多為深切割單斜山,地域差異明顯。土壤按成土條件、成土過程、理化性質和生產能力分為6個土類、13個亞類、29個土屬、64個土種、88個變種。其中水稻土占38.6%、紫色土占23.8%、潮土占0.4%、黃壤占25.3%、山地黃壤占1.4%、石炭巖土壤占10.5%。土壤pH值在6.5-7.5之間,土壤有機質含量1.683.73%,全N0.961.72%,堿解N92190ppm,
21、全P 0.0980.124%,速效P 3.45.7 ppm ,全K1.111.72%,速效K78148 ppm,且含硒0.512 ppm。境內山清水秀,無工業、大氣污染,生態環境良好。(3)河流水系。市地處長江上游,素有“萬水之源”的美稱。境內主要河流有中河、后河、秦河,喜神河,肖口河,任河,白沙河等七條,分屬渠江、漢江兩大水系,全市流域2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2條,地表徑流為29.2億立方米,境內水資源總量為31.42億立方米。2、社會經濟狀況全市幅員面積4065平方公里,轄52個鄉鎮,373個村,2480個社,總人口56.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萬人。200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28.5億元
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9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6億元。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615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5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3.6億元,糧食總產量28.6萬噸,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61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50元。市交通方便,襄渝鐵路縱貫南北,210國道公路穿境而過,北上京城,南下重慶,東到武漢,西至成都,均指日可達。境內省、市、鄉道公路縱橫交錯,公路通車里程達3251公里,基本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絡。52個鄉鎮全部通公路,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無線通訊網絡建全,村村通電和廣播電視,信息十分靈通。3、項目關聯產業
23、發展情況本項目為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其關聯的產業為馬鈴薯種植業,市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受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影響,全市農民種植馬鈴薯有著較悠久的歷史,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馬鈴薯退化加快,病害嚴重,限制了馬鈴薯產量的提高和品質的改善。常年播種面積:春馬鈴薯22萬畝以上,秋馬鈴薯5.5萬畝以上,總產達55萬噸(鮮薯)。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龍頭企業的掘起,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各級對農業科技投入不斷加大,給我市馬鈴薯生產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如今已成為川東北地區馬鈴薯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每年向重慶、廣安、達州、南充等地提供種薯和菜薯10萬余噸。本項目建成后,能夠有效的解決項目
24、區脫毒馬鈴薯種薯市場存在巨大缺口的問題。項目產后關聯產業為馬鈴薯加工企業,現在項目區所在縣有馬鈴薯全粉加工企業一個,本項目建成后,可以促進周邊地區發展馬鈴薯種植業,增加馬鈴薯總產,不僅可就近解決加工企業的原材料,保證原材料質量品質,還可以有效的降低加工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企業利潤空間,促進馬鈴薯加工企業的發展,從而返回來帶動馬鈴薯種植業的發展,形成產業良性循環。二、項目實施的有利條件1、政策環境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該地區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決定立足本縣實際,充分發揮市適宜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的冷涼氣候條件,為把市建成川東北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的目標,制定了詳細的保障措施:一是組織保障
25、。馬鈴薯是我市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市委、市政府對脫毒馬鈴薯生產十分重視,并將馬鈴薯產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發展目標,各鄉鎮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一是為加強對馬鈴薯產業的領導,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成軍任組長,市委常委、副市長鄧友江任副組長,市委辦、政府辦、市政財政、農業、發改、監察、審計、農辦、扶貧待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馬鈴薯產業項目領導小組。二是技術保障。農業局成立了項目技術指導小組,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技術保證。要強化產業技術培訓,重點抓好村社干部和農民的科技培訓,力爭在每個村每年辦好1期馬鈴薯種植技術培訓班,使每戶有1名掌握馬鈴薯栽培技術的明白人,每個社有1名
26、產品經銷人或農民技術員。要搞好技術指導服務。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規范化管理的原則,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布局,一村一品建基地,保證種薯不混雜。在栽培技術上重點抓好小整催芽播種、起壟栽培、重施鉀肥、綜合防治病蟲等技術。四是抓好農產品信息網絡建設。通過建立健全縣鄉村一體化信息網絡,獲取有益市場信息,以此引導和推動產業發展。五是完善種薯繁育體系。充分利用國內外馬鈴薯優質品種品質資源,按照“積極引新引高、爭取自主創新”的要求,切實抓好高淀粉、全粉、薯條型、菜用型四大類型馬鈴薯新品種的引進、適應性篩選及新品種選育,按照“一村一品”或“一鄉一品”的要求,實行區域化布局,真正將我市建成全省最大的馬鈴薯脫
27、毒種薯生產基地。六是建立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和質量認證體系,包括無公害馬鈴薯產品產地生態標準、技術操作規程、農藥化肥的安全施用及質量檢測標準。為市馬鈴薯脫毒種薯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資源優勢市的生態環境非常好,氣候、土壤、水熱、光照等條件很適宜建設馬鈴薯脫毒種薯良種繁育基地。茶埡鄉、白沙鎮、八臺鄉、石塘鄉、堰塘鄉、舊院鎮、皮窩鄉、廟坡鄉八個鄉鎮是全市自然條件最好的地方,這里土層深厚疏松,氣候冷涼,雨熱同期,水源和光照充足,繁育脫毒種薯的自然條件可以說是得天獨厚。3、市場優勢目前,已成為川東北地區馬鈴薯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每年向廣安、達州、南充、重慶等地提供種薯和菜薯12萬
28、噸,產品銷路暢通,種薯不愁銷路問題。加工型品種近2萬噸基本上由本地龍頭企業消耗。4、基礎設施條件茶埡鄉、白沙鎮、八臺鄉、石塘鄉、堰塘鄉、舊院鎮、皮窩鄉、廟坡鄉八個鄉鎮全部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由于地理條件優越,常年來實施過各級各類項目,種植馬鈴薯基礎條件優越,完全具備了實施馬鈴薯脫毒種薯良種繁育基地項目的生產條件。三、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盡管馬鈴薯通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取得了目前的成績,但是按照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一是馬鈴薯良種繁育的規模較小,提供的優良種薯數量有限。二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影響了馬鈴薯良種的繁育。三是龍頭企業入戶后,加工型馬鈴薯需求逐年增加
29、,為保證為企業提供優質原料,需進一步進行品種結構調整和產業調整,讓企業有原料保證,有較好經濟及社會效益,才能讓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四是目前為川東北地區提供的優質種薯數量有限,遠遠不能保證他們的需要。由于存在上述問題,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意義重大。第四章 項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項目建設單位:四川省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性質: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地址:市河西開發區法人代表:,市農技站長,男,44歲,大學本科文化,高級農藝師,四川省第九屆黨代表。該同志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已有26年時間,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和業務工作能力,先后完成了省地市項目19項,其中獲省農業廳和地區科技獎7項、獲縣級獎項12項,目
30、前正申報農業部豐收獎待批1項,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省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個人,曾先后5次參加世界級學術交流學習大會,多次參加國家級學術交流活動。市農技站是主管全市農業技術推廣的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有:一是推廣種植業技術、促進農業發展。承擔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及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任務,開展新成果技術咨詢、指導,傳播農業科技信息和經濟信息。二是積極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技物配套服務工作。三是宣傳貫徹國家有關農業和農業技術推廣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了解、反映農民群眾在農業生產中問題和要求。四是開展調查研究,搞好農業生產統計,總結經驗協助鄉政府制定農業生
31、產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農業技術措施。五是開展農業技術宣傳與培訓、管理工作,指導村級農技服務組織和科技示范戶。市農技站現有職工22人,其中有高級農藝師3人、農藝師12人,有大學本科學歷14人、專科學歷6人,中專學歷2人。全市農技推廣體系較為健全,52個鄉鎮均設有農業服務中心,共有鄉鎮農技人員132人,平均每個鄉鎮有農業技術人員2人以上。第五章 市場預測和規模測定一、市場分析1、產品市場供求現狀在馬鈴薯生產方面,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到2000年全世界種植馬鈴薯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44個。在全世界所有的糧食作物中,馬鈴薯的總產量排名第4,僅次于玉米、水稻和小麥。在過去的近
32、l0年中(1990-2000年),全球每年馬鈴薯的種植面積保持在1900萬公頃左右。馬鈴薯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有中國(400萬公頃),俄羅斯(約320萬公頃)、印度(約130萬公頃)和波蘭(120多萬公頃)等,表5-1為全球馬鈴薯生產概況。表5-1 全球馬鈴薯生產概況國家與地區種植面積(千hm2)單產(kg/hm2)總產量(千t)199819992000199819992000199819992000全世界187841915018777158871593516073298419305147301804非 洲875902904116001160711448101521046410350中北美洲81
33、3795814340163502l 34369276562784327976南美洲100210011001134401490214683134631491914699歐 洲919491639145149981467315107137897134446138152亞 洲684372346858156921598015858107375115600108751中 國406442073802159001546615266646186506458039俄羅斯326532503280962396449756314183134432000波 蘭1295126812002003715717189752594
34、91992722770印 度120913001300145971730817308176482250022500美 國562539550384274022839447215812169221700土爾耳205205205259272592725927531553155315荷 蘭179183183292944480944809524982008200加拿大156156156277322701827018432942044204日 本100103103307713301033010307434003400在國內,近十余年來,馬鈴薯種植面積呈不斷增加的趨勢,到2005年已達488.1萬公頃,是馬鈴
35、薯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且鮮食品種占了一半以上,造成了我國馬鈴薯總產量多、單產低、質量差、效益微的局面,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形成很大差距(表5-2為2005年中國馬鈴薯生產概況)。表5-2 中國馬鈴薯生產概況(2005年資料)省區名種植面積總產量(折糧)單產(折糧)l000hm2萬tkg/hm2全 國4880.914172904內 蒙553.41502718貴 州752.11481961甘 肅531.11903574黑龍江293.2852899山 西312.0461481云 南498.71583166重 慶319.31023191陜 西2391301242四 川367.51453943湖 北215
36、.2683165河 北141.0322270吉 林100.9737215遼 寧88.0293330湖 南111.3393522福 建87.0303391寧 夏117.3282344廣 東44.7194295青 海75.3324303新 疆18.584432安 徽7.134366西 藏0.5112000資料來源:中國農業統計年鑒(2005年)。在馬鈴薯消費方面,從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來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異較大。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也十分明顯。馬鈴薯的人均消費量差別極大,全世界平均年馬鈴薯消費量為28公斤/人,但發達國家人均消費量達74公斤/年,而發展中國家人均消費量只有14公斤/年。歐洲人均
37、年消費馬鈴薯86公斤,北美為63公斤,拉丁美洲為24公斤,亞洲為1415公斤,非洲只有8公斤。中國的人均消費量為14公斤/年左右。在消費形式方面,歐美發達國家,馬鈴薯多以主食形式消費。在美國,馬鈴薯制品的加工量約占總產量的76,馬鈴薯食品多達70余種,而且大量的食品作為旅游、休閑食品在超市隨處可見,頗受消費者青睞。在我國,馬鈴薯多限于鮮貯、鮮食、鮮運、鮮銷,除部分地區作為主食直接食用外,90以上的馬鈴薯是作為蔬菜鮮食。工業加工多限于加工粗制淀粉,制作粉絲、粉條等,不僅數量少,而且加工深度不夠,經濟效益不高,消化能力有限。在廣大馬鈴薯產地,由于缺乏深加工技術和設備,加之受交通運輸條件所限,收獲的
38、鮮薯不能及時銷售出去,薯農除少量賣出鮮薯外,大部分產品只好留下自用或做成廉價的薯干、薯片或做飼料,嚴重影響了經濟收入,打擊了農民種薯的積極性,馬鈴薯的高產高效優勢難以充分發揮。2、產品市場前景分析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含量的提高,品種改良,我國土豆已擠進國際市場,不但銷量逐年增加,而且價格連年上漲,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我國是馬鈴薯(俗稱土豆)生產大國,也是銷售大國,近些年除內銷外,還大量銷往亞洲、歐洲等國,尤其是東南亞各國需求甚多,年需量在3040萬噸以上,同時港、澳、臺市場也連年向內地要貨,且數量較大。 另外,據估算,我國外貿出口的馬鈴薯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年平均在50萬噸以上,2003年高
39、達6070萬噸。據悉,2004年出口增至100萬噸左右,其中東南亞各國2004年將增至50萬噸左右,除種薯外,還有淀粉、薯片、薯條以及冷凍薯制品等,需求量也很大。由于我國馬鈴薯含淀粉多、口感純正、薯塊均勻、清潔保鮮、價格較低,頗受國際市場青睞,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銷售渠道拓寬,銷售范圍擴大,市場份額增多,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大的競爭力,不但銷量逐年增加,價格也連年攀升。而且由往年主要從美國和歐洲進口,轉向從我國進口為主,其他國家也有多增加從中國進口的意向,所以后市看好,價格將穩中趨升。3、項目產品競爭優勢(1)質量優勢本項目產品為優質加工專用型脫毒馬鈴薯種薯,產品符合市場對加工專用型馬鈴薯的
40、需求,具有品種競爭優勢。(2)區位優勢由于馬鈴薯的種薯生產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和技術要求,并不是任何國家和任何地區都能生產出真正合格的種薯。最重要的自然條件是要求氣候較為冷涼、蚜蟲等傳媒介體較少。是生產馬鈴薯種薯的最適地區之一,因而在該區生產加工專用型馬鈴薯產品,具有產量高、品質優的特點。(3)產品結構優勢長期以來,我國的馬鈴薯品種結構較為單一,且以鮮食、菜食品種為主,而加工專用型品種較少。本項目開發的產品即為加工專用型馬鈴薯品種,符合加工企業及市場需求,此外,本項目產品包括原種、一級生產種、二級生產種,產品結構合理,具有較好的產品結構優勢。二、產品生產及銷售方案1、產品方案及生產規模(1)年生
41、產原種300噸(2)年生產一級種薯9000噸(3)年生產優質種薯19000噸2、目標市場項目產品目標市場主要為省內市場,包括達州、廣安、南充、重慶等市區,將來規模擴大后,再面向全省及至全國馬鈴薯生產區推進。三、營銷策略與營銷模式1、營銷策略(1)立足川東北、輻射周邊,重視銷售網絡建設以項目區為中心建立與原種基地間的銷售網絡體系,建立與周邊省、縣區推廣部門和種子企業間的網絡體系,建立與農民的銷售咨詢網絡體系。(2)搞好兩個服務 一線生產者必須抓好生產技術服務,公司必須狠抓產品售后的服務。2、營銷模式(1)向脫毒生產種地區提供原種種源;(2)在不同生態區設立相應品種示范;(3)為不同生態區農民提供
42、種薯及配套栽培技術;(4)利用已有營銷網絡推廣脫毒種薯。第六章 項目建設方案一、建設任務和規模1、種薯基地建設(1)建原原種擴繁基地300畝,(2)建原種繁殖基地5000畝,(3)建標準化良種繁殖基地10000畝。2、基礎設施建設(1)建基礎蓄水池20口,每口80m3;(2) 建溝渠1250m,160元/m。3、新物資推廣應用推廣馬鈴薯專用肥、專用除草劑、化控劑、農膜等農資。4、病蟲防治以馬鈴薯晚疫病為重點防治對象,計劃防治面積15300畝。5、馬鈴薯種薯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建設種薯檢測用房500m2及配套的儀器設備。6、種薯貯藏庫修建種薯貯藏庫房面積3000平方米,貯藏種薯近2萬噸。7、技術培訓
43、主要為職工培訓、農民配套脫毒馬鈴薯栽培技術培訓,計劃培訓10000人次,印發技術資料4萬份。二、項目規劃、布局及建設內容1、項目規劃(1)建設指導思想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優化經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標準化、集約化經營型的優質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加快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為、達州乃至全省及全國提供多品種的優質脫毒種薯。(2)設計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科學配置,適需、適地、適種的原則;堅持立足長遠,滿足近需的原則;堅持種薯繁育質量、品種和數量并重的原則。(3)項目建設目標項目設計完成項目區年生產原種300噸、一級種薯9000噸、優質種薯19000噸。2、項目布局項目重點在交通
44、運輸方便、土壤條件好、耕地面積大、群眾生產積極性高的鄉鎮實施。標準化良種生產基地中涵蓋原種基地和一級脫毒種基地。項目涉及8個鄉鎮函蓋原種基地、一級種薯基地、商品薯基地。(1)原種基地實施面積300畝:茶埡鄉邱家坪村100畝、八臺鄉和尚巖村100畝、堰塘鄉蝦叭口村100畝。(見附圖1)(2)一級脫毒種基地實施面積5000畝:茶埡鄉1200畝、八臺鄉1300畝、堰塘鄉1500畝、皮窩鄉1000畝。(見附圖1)(3)標準化良種生產基地計劃鄉鎮8個,面積10000畝。具體鄉鎮和面積:茶埡鄉1000畝、白沙鎮1500畝、八臺鄉1000畝、石塘鄉1000畝、堰塘鄉1500畝、舊院鎮1500畝、皮窩鄉100
45、0畝、廟坡鄉1500畝。(見附圖2)(4)馬鈴薯種薯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土建設工程:主要建設馬鈴薯種薯質量檢測實驗室,包括無菌室、檢驗室、辦公室等共計500m2,并配套相關儀器設備。儀器設備:根據項目需要,擬配套的儀器設備如表6-1所示:表6-1 馬鈴薯種薯監督檢測中心配套儀器及造價序號設備名稱數量金額(萬元)備注合 計671分樣篩1套0.12分樣器3臺0.63扦樣器1套0.24電子自動數粒儀2臺0.85吸塵裝置1臺0.26種子凈度工作臺1臺0.57操作臺1批48數碼體視顯微鏡1臺59人工智能氣候箱4臺710粉碎機2臺0.211鋁盒、發芽盒、搪瓷盤1批0.212玻璃樣品瓶、發芽紙等耗材1批0.51
46、3干燥箱2臺1.614除濕機4臺1.615滅菌鍋1套0.516冰柜2臺0.5217冰箱1臺0.418電子稱4臺0.319電子天平2臺2.520數碼照相機及配套設備1套1.521數碼攝相機1套1.722投影儀及配套設備1套423打印機、復印機1套1.124常規樣品柜、藥品柜4套1.225檔案柜4套0.426臺式電腦2臺1.527手提電腦1臺1.428空調5臺2.529種子檢測專用車1臺25(5)種薯貯藏庫修建半地下式種薯貯藏庫3000平方米,規劃在市太平鎮狀元壩村、八臺鄉天池壩村。并配套相關儀器設備,表6-2 馬鈴薯種薯貯藏庫建設內容及投資建設規模、內容及投資規模(數量)投資(萬元)備注土建工程
47、370馬鈴薯種子儲備庫房3000平方米360室外工程10儀器設備26臺65制冷機10臺6025P加熱機1臺3.525P換氣扇15臺1.51.1KW工程建設其它費用5萬元預備費5萬元總投資445其建設內容及投資如表6-2所示:三、生產技術方案及工藝流程1、生產技術方案馬鈴薯是茄科植物,通常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所有播種用的塊莖被統稱作種薯。其在栽培過程中極易受到病毒侵染而造成嚴重減產,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馬鈴薯退化問題。這種退化會通過種薯傳到下一代植株,引起更嚴重的減產和品質下降。目前還沒有藥劑能夠防治病毒病。但是通過組織培養的方法,即把未感染病毒和未出現退化癥狀的健康植株、分枝或塊莖上芽的頂部0.2
48、0.3毫米的生長點切下,將其放入盛有MS培養基的試管或三角瓶中,經過數月的培養,莖尖長成小苗后,可以脫去病毒。國際上普遍采用的脫毒馬鈴薯的生產過程如下:選用具有品種特性的健康薯塊,進行莖尖培養和病毒檢測后,獲得的健康小苗稱作脫毒苗;脫毒苗在溫室、網棚等隔離條件下,通過移栽、扦插等快速繁殖技術生產出的微型馬鈴薯塊莖被稱作脫毒微型薯(脫毒微型薯生產成本高,數量有限,遠不能用于生產,因此需要擴大繁殖);將微型薯在隔離條件好、無蚜蟲、無病害的土壤中生產出來的種薯稱作原原種,再生產一代稱作原種;良種來自原種。第一次用原種生產的種薯稱為一代良種,一代良種再種一次即為二代良種。二代良種再種一次即可作為生產用
49、種供農民生產商品薯使用。通過這樣的良繁體系進行嚴格的逐代擴繁而生產出來的各代優質種薯被統稱為脫毒種薯。一般為了提高種薯質量,良繁體系由三代種薯構成,即微型薯、原原種、原種、一代良種、二代良種和生產用種。2、工藝流程工藝流程圖如下圖所示基礎種微型薯原原種原種一代良種二代良種農民用種第一年生產第二年生產第四年生產第三年生產第五年生產脫毒苗試管苗公司 + 基地 + 農戶合格種工廠化生產四、項目建設進度時間安排計劃2009年一年內完成項目建設內容及投資,其詳細實施進度如表6-3所示:表6-3 項目實施進度表序號工 作 階 段2009年1234567891011121勘察設計2施工準備3土建施工4設備購
50、置與安裝5人員培訓6基地建設7運行第七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本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省以上補助資金900萬元、地方預算100萬元(其中市級預算30萬元、縣級預算20萬元),農民自籌資金50萬元。一、種薯基地建設投資250萬元,其中省以上補助資金225萬元、市級預算5萬元、縣級預算5萬元、農民自籌資金15萬元。1、建原原種擴繁基地300畝,地引進原原種240萬粒(8000粒/畝),投入資金100萬元,其中省以上補助資金100萬元。2、建原種繁殖基地5000畝,引種500噸,投入資金50萬元,其中省以上補助資金35萬元、市級預算5萬元、縣級預算5萬元、農民自籌項目資金5萬元。3、建標準化良種
51、繁殖基地10000畝,按每畝補助100元計,投入資金100萬元,其中省以上補助資金90萬元、農民自籌10萬元。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65萬元,其中省以上補助資金35萬元、市級預算22萬元、縣級預算19.5萬元、整合涉農項目資金4萬元,農民自籌資金84.5萬元。+ 建基礎蓄水池20口,每口80m3,10000元/口,投資20萬元,其中省以上補助資金20萬元。 建溝渠1250m,160元/m,投入資金20萬元,其中省以上補助資金10萬元、農民自籌資金10萬元。三、新物資推廣應用種薯基地面積15300畝,推廣馬鈴薯專用肥、專用除草劑、化控劑、農膜等物資,按畝常年補助標準計,投入資金133萬元,其中省
52、以上補助資金117萬元、農民自籌資金13萬元。四、病蟲防治以馬鈴薯晚疫病為重點防治對象,計劃防治面積15300萬畝,投資120萬元,其中省以上補助資金20萬元、農民自籌資金2萬元。五、馬鈴薯種薯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建馬鈴薯種薯質量檢測用房500平方米,并配套相關儀器設備29臺套,總投入132萬元,其中:省以上補助127萬元,地方配套資金5萬元。六、馬鈴薯保鮮儲藏庫建種子儲藏庫30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000元計算投入500萬元,省以上補助470萬元。市級預算15萬元,縣級預算5萬元、農民自籌10萬元。七、技術培訓計劃培訓10000人次,印發技術資料4萬份,投入資金20萬元,由市級預算資金10萬元
53、,縣級預算10萬元解決。第八章 預期效益分析一、經濟效益1、新增固定資產良種繁育工程四川省市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新增固定資產617萬元,其中馬鈴薯儲藏庫新增固定資產445萬元;項目建設所涉及鄉鎮村、社新增溝渠、蓄水池固定資產40萬元。2、項目運行效益項目建成投入運行后的產值和產量情況:300畝原原種繁殖基地可生產原種300噸,按每公斤4元計算,實現產值120萬元;5000畝原種基地可生產一級種薯9375噸,按每公斤2元計算,實現產值1875萬元;1萬畝標準化基地可生產優質種薯19875噸,按每公斤1.2元計算,實現產值2385萬元。全市種植面積(兩季)27.7萬畝按萬畝產量
54、計算我市總產量550538噸,總產值6600萬元.通過建立馬鈴薯種子儲藏庫使馬鈴薯種子安全越冬、防止種子爛種,保證了種子質量。能保證2萬噸的種子儲藏。我市也成為川東北地區馬鈴薯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同時每年向重慶、廣安、達州、南充等地提供種薯和菜薯20萬余噸。良繁基地實施后的經濟效益:種植馬鈴薯經濟效益顯著,尤其是種植脫毒馬鈴薯,病害少、產量高,塊莖大而整齊,商品價值高,經濟效益更加顯著。種植脫毒馬鈴薯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農業經濟模式,具體經濟效益分析如下(單位:畝):購買種薯:300斤1元=300元;肥料費:農家肥4000斤(400元)、馬鈴薯專用肥200斤(300元)、硫酸鉀20斤(
55、20元);耕作費:中耕兩次(70元)、翻地一次(150元)、打壟(60元);人工費:播種收獲共8個工30元=240元;土地使用費:100元;合 計:約1350元;產出效益:3975斤80%0.60元=1908元;扣除不可預測損失(100元)、市場波動損失(100元),平均每公頃地最低可獲純收入19081350=358元人民幣/畝。另外,收獲后還可種植白菜、蘿卜等秋菜,效益會更好。項目實施后,項目區種子總產量2.955萬噸,產值達4380萬元,此項戶平收入5724元,人平1908元,戶平純收入1074元,人平純收入358元,經濟效益十公可觀。二、社會效益實施本項目建成后,可有效普及推廣以馬鈴薯脫
56、毒優良品種為主的農業高新技術和配套栽培管理技術,使本市脫毒良種普及推廣率達到100%,川東北地區馬鈴薯主栽區脫毒良種普及推廣率達到60%以上,為做大做強川東乃至全省馬鈴薯產業作出較大貢獻。本項目實施后,可大大提高馬鈴薯主產區的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實現優質、高產和高效,有利于邊遠地區特別是旱作農業區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并為農村經濟培植新的增長點。龍頭企業對馬鈴薯進行深加工,生產出優質產品,逐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三、生態效益發展馬鈴薯生產是山區旱作農業的首選項目,馬鈴薯生產需水量較小,僅為每畝50立方米,是小麥、油菜等作物灌水量的一半,節水量可達每畝50立方米以上能有效地節約用水,減少水
57、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第九章 環境影響評價一、環境影響本項目對環境影響較小,而且伴隨著各級脫毒種薯普及推廣,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隨之也進行了推廣。這樣可以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有利于農田環境保護和減少對農產品的污染,保持生態平衡。同時,馬鈴薯產業化的發展,還可以提高農民集約化的生產水平,同時實現莖蔓養羊,粉渣喂豬,粉水與豬羊糞漚肥還田,有機肥的增施又可大大減少化肥使用量,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和品質,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二、環保部門意見項目的環境影響經市環保局評估,并批復,同意以報告書作為工程設計和環境管理的依據。第十章 項目建設的組織管理與運行一、項目建設組織管理(一)項目建設組織管理機
58、構及職能分工為了切實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領導,確保項目工程的順利實施,市政府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并對該項工作職能進行了合理分工:1、市政府成立了市馬鈴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見附件),實行組長負總責,部門配合,建設單位具體實施,領導小組負責宏觀調控、組織、協調各部門相關事宜。2、市項目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市農業局成立項目技術指導小組(見附件),主要負責組織建設單位編寫可研報告,監督項目的實施、資金的管理等。3、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為項目建設單位,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管理。項目建成后,由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按照項目使用要求負責對基地單獨管理。實行基地利益共享,設備有償使用。4、委托有資質的監理單
59、位負責項目的監理工作。5、項目鄉鎮黨政負責協調解決施工中的具體問題。6、市財政局負責工程資金監督管理。7、水利、農發辦等部門為協作單位,負責協助有關工作。項目組織機構框架圖項目領導小組市農業局項目辦市財政局協助單位監理單位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市農業局計財股村、社、農戶田間工程承包方土建工程承包方監督(二)項目實施各階段管理方案或措施1、可行性研究按照農業部2005年農業國債項目投資指南,建設單位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深入鄉鎮村社調查研究,確定項目實施區域,經勘測后由市農業局項目辦編制可研報告。2、工程設計田間工程由達州市基本農田建設工程勘測設計隊設計,土建工程由市建設規劃設計院設計。3、工程施工
60、由中標單位組織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工程質量按設計要求合格率達100%,其中優質工程達80%以上。4、工程監理由項目建設單位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委托具有資質的達州市金土地農業工程監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對工程招投標過程、工程施工進度及工程質量進行監理。5、資金管理嚴格執行農業部關于農業基本建設有關規定,設立專戶,專賬核算,加強監督,跟蹤審計,做到專款專用。6、竣工結算和決算各單位工程竣工后,由建設單位初驗合格后作出結算,項目全面竣工且驗收合格后作出總決算。7、竣工驗收工程全面竣工后,在單項工程初驗合格的基礎上,由施工單位提出書面驗收申請,由建設單位組織有關專家、監理及有關部門領導,在市項目領導小組的統一安
61、排下,進行詳細驗收,驗收合格,辦理決算,并辦理固定資產的移交手續。二、項目建成后運行管理(一)項目運行管理組織機構及分工項目建成投產后,由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專職專責行使項目運作管理職能,下設生產基地設施管理組、收儲設施管理組、質檢組(由市種子質檢站負責)。各組配備23名專兼職人員,明確分工、責任到人、通力協作。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與項目鄉鎮辦理固定資產移交手續,指導鄉鎮成立監控小組,制定監護制度和措施,完善與使用者、經營者簽訂管護責任書。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對生產基地農戶生產水稻種各項關鍵環節定期開展技術培訓。項目建成后運行管理機構框圖項目建成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項目鄉鎮政府移交生產基地設施管理組質檢組
62、收儲設施管理組生產基地維修管理制種農戶培訓及質量監督檢驗設備儀器的管護管護小組村、組、農戶簽訂責任書(二)項目健全運行管理機制項目建成后,及時建立健全長期合作,訂單生產,有償使用,責任管護的運行管理機制,以確保項目成果達到堅實鞏固,項目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基地可持續運行,設施更有效管護。長期合作:基地建成后,以良好的生態優勢,完備的基地生產條件,完善的加工收儲設備和優質的服務,吸引各方種業,從中選擇一定實力雄厚的種業集團,建立中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聯合進行馬鈴薯良種繁育開發。訂單生產:根據市場需要,種業集團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開發之路。在基地上,建立馬鈴薯良種生產協會,對馬鈴薯良種進行
63、定單生產,技術協作,實行統種統收,與基地農戶簽訂當年和中長期馬鈴薯良種生產、收購合同。有償使用:種業集團對項目所建成的收儲、質檢設施、設備等實行有償使用。基地管理辦公室提供有償技術服務,實現基地合理利用,適當積累,有效管護的良性循環機制。責任管護:對項目所建設施、設備的管護,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對生產基地上的設施設備,在定立管護公約的基礎上,落實專戶專人,有責有償管護。對收儲加工質檢設施設備,辦公室落實專職人員,開展經常性維修和管理。3、項目運作經費解決方案(1)項目建設后,為維持基地正常持久運行,尤其是要切實搞好相關設施設備的維修,主要通過三個渠道解決運行經費:一是積極爭取地方
64、財政的扶持支持,解決部分經費。二是通過有償使用,有償服務,積累資金。三是對生產基地上的設施設備的維護費用,納入公益事業建設,在適當補助基礎上,作為一事一議,由基地農戶集體籌資解決。(2)田間設施管護與運行經費,由項目區受益群眾按受益面及受益程度的多少支付運行及維護費,由專人負責管理與維護。第十章 項目建設可行性和建議一、可行性研究1、本項目的產業方向和產品方向符合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優勢農產品的現行政策,符合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求。實施本項目,將顯著提高我省優質脫毒馬鈴薯的生產能力,增加企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在促進馬鈴薯產業化發展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保證。也提高了我省馬鈴薯及
65、其深加工產品的品質質量,增加了市場競爭力。2、項目承擔單位具備較好的土地、設施、設備、管理基礎,其技術依托單位具備完善的技術規程,可以提供較好的技術保障,因此項目承擔單位具備完成該項目的條件和能力。3、項目選址方案合理,技術工藝先進,產品方案符合農民生產需要的實際,技術評價可行。4、項目實施后,項目區種子總產量2.955萬噸,產值達4380萬元,此項戶平收入5724元,人平1908元,戶平純收入1074元,人平純收入358元,經濟效益十公可觀。二、結論市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建設內容規劃合理,基地工程工藝組裝結構緊密,外型美觀,結構堅實,布局線條流暢;設備配置經濟適用,設備先進,功能性強
66、,建設項目投入結構比例適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管理措施科學,操作性強,影響力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因此,本項目建設十分必要,前期工作準備充分,建設時機成熟,建設周期短、方案合理,切實可行。三、存在問題與建議1、職工操作技術和農民栽培管理本項目的所采用的技術工藝需要有較熟練的操作技術和規范的操作規程,需要較高的職工素質和勞動技能,也需要科學的管理,否則就不可能取得預期效果。建議項目建成后,建議聘請管理專家和技術專家,切實抓好職工培訓,并建立相應的制度,以確保項目正常運轉對管理和技術的需求。我國馬鈴薯產區由于脫毒種薯高產栽培技術普及推廣力度不夠,加之生產投入不足,馬鈴薯單
67、產水平一般較低,同時,由于栽培管理不當,產品的商品率普遍較低。現已推廣應用的許多成熟高產栽培技術,如:種薯催芽、切刀消毒、起壟栽培等一些常規栽培技術,在一些地方生產中,也尚未得到有效常普及應用。因此,應加強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配套和推廣普及,提高馬鈴薯產量和質量。2、資金問題本項目建設還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應采取國家資助和農民自籌相結合的方式籌集資金,盡快完成項目的建設,使項目區農民盡早受利。3、建議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要求,符合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資助范圍,對優化市農業結構,促進馬鈴薯產業化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較大的帶動作用。項目選址合理,建設方案科學,設備造型、技術工藝先進
68、,原料充足,市場風險較小,社會經濟效益顯著。項目承擔單位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與實施能力。總體評價,項目實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議上級主管部門及早批復,讓該項目在我市早日建成。附表一: 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資金概算表單位:萬元項目內容單位數量單價(元、)金額省以上市級預算縣級預算銀行貸款農民自籌一、基礎設施建設4030101、建溝渠米12501602010102、蓄水池口20100002020二、良種馬鈴薯繁育體系建設1501355551、原原種300畝(8000粒/畝)萬粒2401001002、原種基地5000畝噸5005035555三、種子儲藏平方米300044542510101、土建
69、工程平方米30001200370360102、儀器設備臺2665653、工程建設其它費用1010四、種子質量監測中心13212751、基建工程平方米500110055552、儀器設備(包括專用車)臺(套)3067673、其它費用1055五、標準化良種基地1萬畝畝1000060605010六、馬鈴薯專用肥、除草劑等畝153005584.6471.6413七、病蟲害防治201262晚疫病防治面積畝15300201352八、技術培訓1萬人 印發資料4萬份19910九、設計費617212.3412.4十、工程監理費617212.3412.4十一、不可預計費424.6824.68合 計100090030
70、2050附表二: 四川省市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項目建設內容、規模及投資概算表序號建設內容單位數量單價(元)投資(萬元)備注一、土建工程42542.50%1檢驗室平方米5001100550000磚混結構2儲藏庫平方米300012333700000磚混結構二、田間工程373.6437.40%1標志牌個88006400磚混結構2溝渠米12501602000003蓄水池80立方米個2010000200000磚混結構4原原種300畝(8000粒/畝)萬粒240416610000005原種基地5000畝噸50010005000006標準化良種基地1萬畝畝10000606000007馬鈴薯專用肥、除草劑等畝1
71、530558400008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畝15302000009技術培訓1萬人 印發資料4萬份190000三、儀器設備13213.20%分樣篩1套0.1分樣器3臺0.6扦樣器1套0.2電子自動數粒儀2臺0.8吸塵裝置1臺0.2種子凈度工作臺1臺0.5操作臺1批4數碼體視顯微鏡1臺5人工智能氣候箱4臺7粉碎機2臺0.2鋁盒、發芽盒、搪瓷盤1批0.2玻璃樣品瓶、發芽紙等耗材1批0.5干燥箱2臺1.6除濕機4臺1.6滅菌鍋1套0.5冰柜2臺0.5冰箱1臺0.4電子稱4臺0.3電子天平2臺2.5數碼照相機及配套設備1套1.51數碼攝相機1套1.7投影儀及配套設備1套4打印機、復印機1套1.1常規樣品柜
72、、藥品柜4套1.2檔案柜4套0.4臺式電腦2臺1.5手提電腦1臺1.4空調5臺2.5種子檢測專用車1臺25制冷機10臺6025P加熱機1臺3.525P換氣扇15臺1.51.1KW四工程建設其他費用36.683.70%五預備費32.683.20%概算總投資1000100.00%附表三項目基本情況一覽表項目名稱四川省市馬鈴薯良繁體系建設項目隸屬關系地方所屬地區四川省達州市申報單位及申報文號四川省達州市農業局市農技2008號項目類別馬鈴薯良工程。建設性質新建建設單位基本情況單位名稱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法定住所市太平鎮馱山路25號法人代表人員構成現有職工人數22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 中級職稱12人。財
73、務狀況市農技站為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運行經費全部由財政撥付,年總收入31萬元,總支出31萬元.建設地點項目地點:茶埡鄉李家溝村、八臺天池壩村、皮窩趙家河村土建工程地點:茶埡鄉李家溝村等申報投資規模1000萬元資金來源申請中央投資900萬元,地方配套100萬元建設年限1年附表四:項目主要建設條件一覽表項目由來鈴薯是我國五大糧食作物之一省委省政府特別重視我省馬鈴薯的發展,曾多次強調要保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切實做到農民收益。據上級布置2009年農業基本建設項目編制本項目建設必要性本項目建設有利于省委省政府特別重視我省馬鈴薯的發展,曾多次強調要保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切實做到農民收益。本項目即是立足于市馬鈴
74、薯的資源優勢,在加工專用型品種上動腦筋、做文章,形成專用型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技術指導體系,幫助推廣該類品種和技術,對促進區域和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市場分析預測已成為川東北地區馬鈴薯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每年周邊等地提供種薯和菜薯40萬噸,產品銷路暢通,種薯不愁銷路問題。加工型品種近2萬噸基本上由本地龍頭企業消耗。資源條件我市地處大巴山腹心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生態類型復雜,繁育脫毒種薯的自然條件可以說是得天獨厚。技術條件市農技站現有職工22人,其中有高級農藝師3人、農藝師12人,有大學本科學歷14人、專科學歷6人,中專學歷2人。全市農技推廣體系較為
75、健全,52個鄉鎮均設有農業服務中心,共有鄉鎮農技人員132人,平均每個鄉鎮有農業技術人員2人以上。在多年種植生產的實踐中,我市已總結推廣了以馬鈴薯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高產栽培技術,培育出了一大批高產典型及科技示范點(片),積累了豐富的科學栽培經驗,形成了配套完善的栽培體系。基礎設施情況項目鄉鎮全部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由于地理條件優越,常年來實施過各級各類項目,種植馬鈴薯基礎條件優越,完全具備了實施馬鈴薯脫毒種薯良種繁育基地項目的生產條件。場址選擇情況本項目土建工程選址在緩沖區建看護房工作房,設立標志牌和警示牌,建核心區和緩沖區圍欄。其他條件建設單位技術力量雄厚、有成功
76、保護地方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附表五: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格一覽表建設規模本項目規劃建設(1)建原原種擴繁基地300畝,(2)建原種繁殖基地5000畝,(3)建標準化良種繁殖基地10000畝;(4)建基礎蓄水池20口,每口80m3;(5) 建溝渠1250m,160元/m;疫病為重點防治對象,計劃防治面積15300畝;5、馬鈴薯種薯監督檢測中心建設種薯檢測用房500m2及配套的儀器設備。修建種薯貯藏庫房面積3000平方米,貯藏種薯近2萬噸。 產品方案或主要功能已成為川東北地區馬鈴薯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每年周邊等地提供種薯和菜薯40萬噸,產品銷路暢通,種薯不愁銷路問題。加工型品種近2萬噸基本
77、上由本地龍頭企業消耗。工藝(農藝)技術措施生產、種植、儲藏保證周邊地區優良種薯的供應主要建設內容土建工程工程名稱單位結構形式或規格尺寸數量說明檢驗室平方米磚混500儲藏庫平方米磚混3000半在下式田間工程工程名稱單位結構形式或規格尺寸數量說明標志牌個8蓄水池個80立方米20園區溝渠米預制U型槽1250儀器設備設備名稱單位規格或型號數量說明檢驗設備臺/套30儲藏庫設備臺/套26低壓線路米3000水設施米1000附表六:項目組織管理與實施進度一覽表實施組織管理組織管理機構決策機構專門機構四川省市馬鈴薯良繁體系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或專職負責負責項目申報、方案制定、組織實施及管理等職能.組織實施機構專門
78、機構四川省市馬鈴薯良繁體系項目建設小組.或專職負責負責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制度與措施管理制度已定招標采購設計委托設計施工招標監理招標材料直接采購設備政府采購其他質量控制自行運行組織管理管理機構與人員定編管理機構與分工運行中機構:辦公室、技術組、采購組、施工組、財務組、監督組;建成機構:看護、檢測、財務部門。人員編制總人數22人,其中:專職管理人員4人,技術人員18人。人員培訓定期進行培訓運行機制專人長期負責項目實施進度進度計劃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一年。資金使用計劃年度第一年備注合計1000中央900地方50自籌50貸款其他附表七:項目總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表序號建設內容投資費用(萬
79、元)占用投資額%備注一工程建設費930.6496.21土建工程4254.32田間工程373.6488.73儀器設備1323.2二工程建設其他費用36.682.81可研報告編制費20.52設計費12.340.23監理費12.340.24招標費20.25建設單位管理費81.50三基本預備費30.681四項目建設總投資1000100五資金來源中央預算內資金90090地方配套資金10010建設單位自有資金銀行貸款附表八: 單項工程綜合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表序號建設內容建設性質結構形式或規格單位數量單價造價(元)合計(萬元)投資來源中央投資地方配套自籌合計789.64689.645050一、土建工程新建4
80、25415101檢驗室新建磚混結構平方米500110055552儲藏庫新建磚混結構平方米30001233370360103工程其它費用15二、田間工程新建373.64298.6435401標志牌新建鋼架個88000.640.642溝渠新建預制U型槽米12501602010103蓄水池80立方米新建磚混結構個201000020204原原種300畝(8000粒/畝)新建萬粒24041661001005原種基地5000畝新建畝500100050351056標準化良種基地1萬畝新建畝10000606050107馬鈴薯專用肥、除草劑等畝1530558471138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畝15302012629技
81、術培訓、印發資料1919三儀器設備費用新購臺套1321321檢驗室新購306767分樣篩套10.1分樣器臺30.6扦樣器套10.2電子自動數粒儀臺20.8吸塵裝置臺10.2種子凈度工作臺臺10.5操作臺批14數碼體視顯微鏡臺15人工智能氣候箱臺47粉碎機臺20.2鋁盒、發芽盒、搪瓷盤批10.2玻璃樣品瓶、發芽紙等耗材批10.5干燥箱臺21.6除濕機臺41.6滅菌鍋套10.5冰柜臺20.5冰箱臺10.4電子稱臺40.3電子天平臺22.5數碼照相機及配套設備套11.51數碼攝相機套11.7投影儀及配套設備套14打印機、復印機套11.1常規樣品柜、藥品柜套41.2檔案柜套40.4臺式電腦臺21.5手
82、提電腦臺11.4空調臺52.5種子檢測專用車臺1252儲藏庫新購266565制冷機臺1060加熱機臺13.5換氣扇臺151.5附表九:市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建設儀器設備采購清單單位:元儀器設備名稱型號數量(臺/套)性能用途單價(元)金額合計56132檢驗中心設備3067分樣篩1套1套0.1分樣器2套3臺分樣0.6扦樣器3套1套分樣0.2電子自動數粒儀PME-12臺數粒0.8吸塵裝置菲利浦83981臺吸塵0.2種子凈度工作臺1臺操作0.5操作臺1批操作4數碼體視顯微鏡XT1-E1臺5人工智能氣候箱RTOP.310D4臺7粉碎機2臺0.2鋁盒、發芽盒、搪瓷盤PL12/PH181批0.2玻璃樣
83、品瓶、發芽紙等耗材1批0.5干燥箱2臺1.6除濕機4臺1.6滅菌鍋1套0.5冰柜2臺0.5冰箱1臺0.4電子稱3KG/1G4臺0.3電子天平BS224S(200G)2臺2.5數碼照相機及配套設備1套1.5數碼攝相機1套1.7投影儀及配套設備1套4打印機、復印機1套負20度1.1常規樣品柜、藥品柜4套1.2檔案柜4套0.4臺式電腦聯想2臺1.5手提電腦1臺1.4空調5臺2.5種子檢測專用車1臺25儲藏庫設備2665制冷機10臺25P60加熱機1臺25P3.5換氣扇15臺1.1KW1.5附表十:項目效益分析一覽表經濟效益項目前財務狀況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為全額預算撥款事業單位、年總收入40萬元、總支出
84、40萬元,資產總額28萬元項目后財務狀況新增生產能力或功能建立了良繁基地15300畝、形成年產原種300噸、一級種薯9000噸、優質種薯19000噸的生產能力,檢驗中心年檢驗量達500個樣,儲藏庫能儲藏種子2萬噸。新增效益新增固定資產617萬元,儲藏庫能保證近15萬畝的種子供應。投資效益項目區種子總產量2.955萬噸,產值達4380萬元,經濟效益十公可觀。社會效益宏觀效益實現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民增收情況此項戶平收入5724元,人平1908元,戶平純收入1074元,人平純收入358元,就業情況其他效益同時帶動了養殖業,加工業和商業、運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生態效益項
85、目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修池、溝渠、道路的整治,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相關球境。生態效益綜合評價建設良繁體系項目促進了農民增收,拉動了內需,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附表十一:資產負債表編制單位: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2008.12.3 單位:元科目編號資產部類年初數年末余數科目編號負債部類年初數年末余數一、資產類二、負債類流動資產281300215322201借入款項101現金202應付票據102銀行存款1052284371203應付帳款245600215322105應收票據204預收款106應收帳款176072210951207其它應付款35700108預付款208應繳預算款110其
86、它應收款209應繳財政專戶115材料210應交稅金116產成品負債合計281300215322117對外投資120固定資產2899528995三、凈資產124無形資產301事業基金資產合計310295244317其中一般基金投資基金302固定基金2899528995303專用基金306事業節余307經營結余五、支出類凈資產合計2899528995501撥出經費502撥出專款四、收入類503專款支出401財政補助收入383380504事業支出383380403上級補助收入505土地有償使用404撥入專款509成本費用 405事業收入512銷售稅金409經營收入516上繳上級支出412附屬單位繳款517對附屬單位補助413其它收入520結轉自籌基建支出類合計0383380收入合計0383380資產部類合計310295627697負債部類合計31029562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