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三河市泃陽工業新區雨水專項規劃(修編)說明書15-BA-204二 O 一八年一月2目錄前言.1第 1 章規劃背景和現狀概況.11.1.規劃背景.11.2.區域概況.21.2.1 自然條件.21.2.2 社會概況.31.2.3 上位規劃.41.3.雨水排水現狀及問題分析.71.3.1 現狀排水體制.71.3.2 現狀雨水管道概況.71.3.3 問題分析.10第 2 章規劃修編的必要性.122.1.建設海綿城市和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的新需求.122.2.原有規劃不能滿足新形勢下雨水系統提標提質的需求.12第 3 章排水防澇能力及內澇風險評估.143.1.降雨規律分析與下墊面解析.143.1.1 降雨
2、雨型的建立.143.1.2 下墊面解析.173.2.泃陽工業區現狀排水系統能力評估.193.2.1 排水系統總體評估.193.2.2 現狀排水能力評估.193.3.內澇風險評估與區劃.263.3.1 內澇風險評估方法.273.3.2 泃陽工業區內澇風險評估方法及指標確定.283.3.3 泃陽工業區內澇風險評估與區劃.33第 4 章規劃總則.354.1.指導思想.354.2.規劃原則.354.3.規劃依據.363.3.1依據性文件.363.3.2設計規范.364.4.規劃范圍.364.5.規劃年限.364.6.規劃目標.364.7.規劃標準.37第 5 章雨水系統規劃.405.1.排水體制論證.
3、405.2.雨水系統方案.405.3.雨水收集系統劃分.425.4.排澇模式論證.435.5.雨水管網規劃.445.6.雨水管道系統規劃.4435.7.雨水模型分析.515.7.1 模型建立.515.7.2 規劃模型校核.52第 6 章徑流控制與資源化利用.566.1.徑流量控制.565.1.1 實行徑流量控制的必要性.565.1.2 國外暴雨管理策略.575.1.3 徑流量控制技術選擇.586.2.雨水資源化利用.625.2.1 雨水資源化利用的主要作用.635.2.2 雨水資源化利用手段.64第 7 章投資匡算.657.1.編制依據.707.2.估算編制說明.707.3.投資匡算.707.
4、4.近遠期投資匡算分列.71第 8 章結論與建議.728.1.結論.727.3.1規劃范圍與人口.727.3.2規劃年限.727.3.3規劃排水目標.727.3.4規劃排水體制.727.3.5規劃雨水標準.727.3.6規劃系統布局.737.3.7投資匡算.738.2.建議.74第 9 章附圖.751前言前言泃陽是三河市政府駐地,位于三河市域中部,距離北京天安門 60 公里,距首都機場 40km,距海港天津港 120km。同時,燕郊北側 10km 處現狀在建的三河公務機場,為泃陽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契機?,F狀建成區面積 1936.74 公頃。北部與北京市平谷縣馬坊鄉接壤。大秦鐵路經鎮東縱穿南北,京
5、秦電氣化鐵路與102 國道東西過境。泃陽可謂承東啟西、經緯南北,提供融入京津、俯仰全國、接軌世界的絕佳平臺。三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 年)和泃陽控規說明書的編制,對泃陽工業新區建設為以新材料、食品加工為主導的工業區和現代農業、設施農業為主導的農業科技園兩大產業集群區,提出明確的定位與指導意見。為加快泃陽工業新區建設步伐,區內雨、污水系統專業規劃亟需編制,現狀雨、污水系統已不能滿足工業區發展建設需求。在新的背景和規劃目標下,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利用新雨水標準,對泃陽工業新區進行雨水系統規劃,以提高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工業區發展。1第第 1 章章 規劃背景和現狀概況規劃背景和現狀概況1.1
6、.規劃背景規劃背景2015 年 4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的逐步落實,河北省各市、縣發展格局正面臨重大變革。三河緊鄰北京,與首都社會經濟聯系密切,是河北省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沿陣地。2016 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完善新時期建筑方針,科學謀劃城市成長坐標”。2015 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實事求是確定城市
7、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2年,河北省政府出臺 關于全面推進縣城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擴大縣城規模,同時要求顯著提升全省縣城的文化、醫療、教育、體育等公共設施以及各類基礎設施的服務水平。2016 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完善新時期建筑方針,科學謀劃城市成長坐標”。2015 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
8、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2年,河北省政府出臺 關于全面推進縣城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擴大縣城規模,同時要求顯著提升全省縣城的文化、醫療、教育、體育等公共設施以及各類基礎設施的服務水平??傮w說來,規劃先行、科學引導對于城市發展和建設已經在上位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規劃的管理也需要在城市實際進程中起到更關鍵的作用。2013 年,三河市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以下簡稱“城鄉總規”)2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明確了泃陽城區的城市性質、發展規模和空間結構。根據 城鄉規劃法 要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總體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指導城市各項開發建設
9、活動的法定的直接依據。因三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 年)的發布,響應總規的泃陽工業新區區雨、污水系統專業規劃亟需編制,現狀雨、污水系統已不能滿足工業區發展建設需求。本次泃陽工業新區雨水系統專業規劃在此背景下編制。1.2.區域概況區域概況1.2.1 自然條件自然條件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三河市位于河北省核心部位,廊坊市北部,鑲嵌在京津兩市之間,東臨薊縣,西與通州區隔河相望,南接大廠、香河、寶坻三縣,北與平谷縣、順義縣毗鄰。全市東西距 43.1 公里,南北距 31.0 公里,總面積 643 平方公里,地理坐標在北緯 394837至 400504之間,東經 1164505至 1171510
10、之間。泃陽是三河市政府駐地,位于三河市域中部,距離北京天安門 60 公里,距首都機場 40km,距海港天津港 120km。同時,燕郊北側 10km 處現狀在建的三河公務機場,為泃陽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契機。現狀建成區面積 1936.74 公頃。北部與北京市平谷縣馬坊鄉接壤。大秦鐵路經鎮東縱穿南北,京秦電氣化鐵路與102 國道東西過境。泃陽可謂承東啟西、經緯南北,提供融入京津、俯仰全國、接軌世界的絕佳平臺。3圖圖 1.2.1 泃陽地區區位示意圖泃陽地區區位示意圖2、氣象概況、氣象概況三河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特征:秋短冬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暑冬寒,溫差較大。全面無霜期 185
11、 天,最大凍土深度 60-80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867.8 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 65%。年平均氣溫為11.2,最熱的 7 月平均氣溫為 25.8,最冷的 1 月平均氣溫為-5.6,年溫差 31.4。多年平均降雨量為 616.2 毫米,降雨量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占降雨量的76%。三河市受季風影響,冬季多西北風,出夏季盛行偏東南風,年平均風速為2.8 米/秒,4 月風速最大,平均達 3.7 米/秒;盛夏季節風速最小,平均為 1.8 米/秒。地形對風速風向的影響較為明顯,東北部山區風速較小且方向多變,平原地區因地形平坦,氣流暢通,風速較大。3、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三河市位于燕山南麓丘陵區與
12、山前沖洪積平原上,山區海拔高度為 30523米,平原為 730 米。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面高程由 31.9 米傾斜到 5.9米,自然坡降為 1:1500。按形態可分為山地丘陵區、平原區和低洼區。4、水文條件、水文條件(1)地下水)地下水泃陽位于燕山臺褶帶與河淮臺向斜的過渡地帶,水文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地下水水文地質條件的基本變化特征是:由南向北含水層巖性由粗變細,由東向西含水層巖性由粗變細又變粗,地下水流向總趨勢從西北向東南。泃陽抵觸淺層水埋深 3-6 米(豐水期),地下水水位年變幅 5-8 米,深層地下水埋深 18-23 米,年變幅 4-6 米。地下水水質尚好,礦化度 0.3-0.7 克/
13、升,pH 值為 7.8。(2)河流水系)河流水系泃陽工業新區屬于三河市河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內主要的河流是紅娘港、幸福渠兩條主要干流及部分連接河道,河道沿地勢由西北向東南流,地面天然縱坡為 0.30.5。其中,紅娘港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因過量使用農田薄膜、包裝袋等導致白色污染,給人們日常生活造成影響。1.2.2 社會概況社會概況41、人口規模人口規模根據統計,泃陽工業新區現狀人口 3.6 萬人,遠期規劃為 4.9 萬人。2、現狀用地概況、現狀用地概況泃陽現狀建成區面積 1936.74 公頃,占規劃范圍總面積 45%。規劃范圍內非建設用地面積 2359.28 公頃,非建設用地以農林用地為主,農林
14、用地面積 1682.00公頃?,F狀用地建設指標呈現“一高一低”特征,人均居住用地面積 61.77 平方米,遠高于國標規范值,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的城中村,三類用地比例較高。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 4.84 平方米占比 3.39%,落后于國家的規范要求。其他用地基本符合國家標準,總體上看泃陽城區現狀發展狀況良好。現狀城市建設主要集中在環路以內,其余用地沿著 102 國道呈東西向帶狀分布,基本用地框架已經成形,西工東居的格局十分明顯。西部工業區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主城區逐步更新,已形成核心區的基本框架;鐵路以東以工業項目為主,主要依靠現狀村莊提供生活服務配套;鐵路以西以生活居住為主,全縣政治、文化、商業
15、中心。3、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整合后的三河經濟開發區,規劃區面積為 19.19 平方公里(其中原泃陽開發區 6.69 平方公里,原三河經濟開發區 12.5 平方公里,原新興產業園區沒有省政府批準面積)。三河經濟開發區主要發展“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目前,共有入區企業 71 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35 家。2017 年 1-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 113.09 億元,財政收入 2.35 億元,地區生產總值 32.59 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27.43 億元。1.2.3 上位規劃上位規劃1、三河市城市總體規劃(、三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 年)年)
16、(1)三河城市性能與職能三河市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規定三河市城市性質為:首都同城5化發展地區現代服務節點和新興產業基地,京東門戶,宜居、宜業的組團城市。三河市主城區城市職能為:區域定位:首都同城化地區內發展熱軸方向上的重要節點;河北省對接京津地區的橋頭堡;交通定位:京東貨運交通樞紐和客運交通輔助樞紐;產業定位:環京津區域的產業高地,高端農業和新興工業基地,綜合性服務業集聚區;生態定位:山水兼具、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市。(2)泃陽職能與特色三河市域政治文化中心;環京津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京東地區宜居名城。泃陽城區是三河市域的雙核之一,是市級政治、文化設施布置的首選之地。通過大型公共設施
17、的建設,強化泃陽城區的綜合服務中心的地位,提升綜合服務的水平和等級。充分利用多條河流水系貫穿城區的生態環境優勢,塑造具有特色的濱水空間,利用濱水空間推進生態城市建設。(3)泃陽人口用地規模2030 年,泃陽城區總人口 33 萬人。泃陽城區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為 3590.0公頃。(4)泃陽空間結構泃陽城區規劃形成“兩軸三帶,兩心三片”的空間結構。“兩軸”指迎賓路和泃陽大街兩條城市發展主軸;“三”帶指聚河生態景觀帶、生態林地景觀帶和京秦鐵路交通走廊景觀帶;“兩心”指泃陽綜合公共中心和城西站城一體綜合中心;“三片”指泃陽老城區向外拓展形成的三個功能片區,分別是泃陽主城區、工業區和物流園區。(5)泃陽
18、產業定位與結構泃陽主城區發揮行政中心的優勢,努力提升政務服務、商貿物流、社會公共6服務等服務業的發展,在制造業方面以高科技產業及都市型工業為主,包括食品、機械制造、橡膠制品等;城區西部形成以新材料、食品加工為主導的工業區和現代農業、設施農業為主導的農業科技園兩大產業集群區;城區東部形成以建筑新材料、裝備制造及農副產品加工為特色的三河經濟開發區和以蔣福山自然保護區及靈山風景區資源為依托的城郊旅游區兩大產業集群區。2、泃陽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泃陽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7-2030)(1)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與城鄉總規所確定的泃陽城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基本一致。包括工業區和主城兩部分,工
19、業區規劃范圍東至綠帶西路、西至農業園路、南至京秦鐵路、北至京秦高速北線;主城規劃范圍東至東環路、西至綠帶東路、南至緯二街、北至京秦高速輔線,規劃范圍面積 37.6 平方公里。(2)發展目標及產業定位與結構根據上位規劃及相關研究,將泃陽城區的發展目標定位為:三河市域行政中心,北京都市圈重要的智能制造基地,京東綠色宜居名城。泃陽主城區發揮行政中心的優勢,努力提升政務服務、商貿物流、社會公共服務等服務業的發展,在制造業方面以高科技產業及都市型工業為主,包括食品、機械制造、橡膠制品等;城區西部形成以新材料、食品加工為主導的工業區和現代農業、設施農業為主導的農業科技園兩大產業集群區;城區東部形成以建筑新
20、材料、裝備制造及農副產品加工為特色的三河經濟開發區和以蔣福山自然保護區及靈山風景區資源為依托的城郊旅游區兩大產業集群區。(3)發展規模與城鄉總規確定的泃陽城區發展規模一致。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 35.9 平方公里,規劃人口 33 萬人。(4)規劃結構形成“兩軸、三帶、三心、三片”的規劃布局結構。其中,“兩軸”包括沿泃陽大街城市橫向發展主軸和沿迎賓路城市縱向發展主軸;“三帶”包括泃河濱7水景觀帶、綠帶景觀帶、京秦生態景觀帶;“三心”指泃陽綜合公共中心、城北智慧中心和城西文體中心;“三片”包括泃陽主城區、工業區和物流園區。(6)排水工程規劃(a)排水體制規劃范圍內采取雨污分流制。(b)規劃原則與目
21、標1)與國家重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相結合,加大污水收集系統的建設,實現雨污分流。2)嚴格控制 COD 等污染物排放。3)系統建設與區域的特點相結合,充分利用原有設施,優化系統布局,提高系統建成后的工程效率和運行效率。(3)排水工程規劃規劃范圍內采取雨污分流制。嚴格控制 COD 等污染物排放,為雨污分流提供政策支撐。1.3.雨水排水現狀及問題分析雨水排水現狀及問題分析1.3.1 現狀排水體制現狀排水體制泃陽工業新區現狀排水系統為雨污分流制。1.3.2 現狀雨水管道概況現狀雨水管道概況泃陽工業新區現狀雨水系統,以紅娘港、幸福渠、馮莊子干渠、幸福渠南分干、無名渠及相互之間的連接河網為界,將整個工
22、業新區劃分為 8 個小的排水區域。受城市發展限制,雨水管網規模較小,主要集中于研究邊界及中部主干道路,范圍內大部分道路雨水管網不完善,管溝總長 25.86 公里。雨水管道主要由縱向管與橫向管道形成的雨水管道網格組成,其中,縱向管道包括:農業南路 DN1200管道和 BH=1000 x1000 箱涵、工業園路 2xDN600800 和 DN8001200 主干管、8集資路 2xDN4001600 以及密三路 DN1200 雨水干管;橫向管道包括:泃陽大街2xDN8001500、新園街 DN4001200 和道路沿線 DN400 道路雨水收集管道以及北環路 DN600800 等組成。泃陽工業新區現
23、狀雨水排出口主要有 19 個,具體位置詳見下圖現狀雨水排出口位置圖,具體信心詳見下表。圖圖 1.3.1 現狀現狀雨水排出口雨水排出口位置位置圖圖表表 1.3.1 現狀現狀雨水排出口統計表雨水排出口統計表雨水排出口雨水排出口位置位置受納水體受納水體1#農業園路(永寧街)幸福渠2#農業園路(賢人街)幸福渠3#賢人街(集資路)紅娘港4#密三路(賢人街)紅娘港5#賢人街(綠帶西路)無名渠6#密三路(紅娘港)紅娘港7#農業園路(新園街)馮莊子干渠8#農業園路(學園街)馮莊子干渠9雨水排出口雨水排出口位置位置受納水體受納水體9#工園路(新園街)馮莊子干渠10#工園路(學園街西側)馮莊子干渠11#工園路(學
24、園街東側)馮莊子干渠12#新園街 1馮莊子干渠13#新園街 2馮莊子干渠14#集資路(學園街)馮莊子干渠15#密三路(馮莊子干渠)馮莊子干渠16#新園街 3馮莊子干渠17#綠帶西路(馮莊子干渠-西側)馮莊子干渠18#綠帶西路(馮莊子干渠-東側)馮莊子干渠19#泃陽大街(李耀路)現狀溝渠合計合計19 個個泃陽工業新區現狀雨水管道總長約25.86公里,現狀雨水管道分布詳見下圖,具體統計見下表:10圖圖 1.3.2 現狀雨水現狀雨水管網系統圖管網系統圖表表 1.3.2 現狀排水管渠一覽表現狀排水管渠一覽表編號編號路名路名管徑管徑/mm管長管長/km1北環路DN600DN8000.722密三路DN12
25、001.073精工園街DN6000.624綠帶西路DN6000.685賢人街(東側 1)DN15000.256賢人街(東側 2)DN400DN6000.27密三路DN12000.598集資路(近紅娘港)DN400DN16000.769新源街DN4000.9810新源街DN400DN14000.3711工園路(賢人街新園街段)DN600DN8001.1612農業南路(北環路幸福渠)DN4000.9813農業南路(神農街幸福渠)DN4000.7014農業南路(神農街新園街)DN400DN12000.8315賢人街(西側)DN400DN12000.5216李中路(新園街幸福渠)DN800DN1400
26、0.1517農業南路(泃陽大街新園街)DN4000.1518農業南路(泃陽大街新園街)BH=1000 x10000.5219工園路(新園街李旗莊一街)DN600DN14001.1220集資路(新園街泃陽大街)DN400DN16000.8221密三路(新園街泃陽大街)DN4000.8222綠帶西路(泃陽大街新園街)DN400、DN8000.4823李旗莊一街DN4000.6024泃陽大街DN3008.8025密三路(泃陽大街南環路)DN800DN12001.97總計總計25.861.3.3 問題分析問題分析結合排水現狀與水環境現狀分析,現有排水設施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11題:1.現有排水設施
27、的標準較低,其規模已不能滿足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泃陽工業新區地區的現狀雨水管道設計中,暴雨強度公式中的重現期選用0.5-1 年,明顯偏低。2.泃陽工業新區現有排水設施普及率低。泃陽工業新區目前的雨水管道主要集中在泃陽大街、密三路等近城區范圍內,西北、西南片區仍存在大量空白區。3.雨水未能有效利用。泃陽工業新區目前的雨水基本上是收集后全部排放,基本不加利用,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因此,必須本著“安全、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原則,進行現有排水設施的改造和完善,加強對污染源的控制,控制雨水徑流,減少城市內澇的風險。12第第 2 章章 規劃修編的必要性規劃修編的必要性2.1.建設海綿城市和城市排
28、水防澇設施的新需求建設海綿城市和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的新需求2013 年 12 月 12 日,習主席在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談到“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許多城市提出生態城市口號,但思路卻是大樹進城、開山造地、人造景觀、填湖填海等。這不是建設生態文明,而是破壞自然生態”,海綿城市建設成為 2014 年全國關注的熱點。為指導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國家住建部于 2014 年 11 月印發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而后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下發了關于開展中央
29、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財建2014838 號)、關于組織申報 2015 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的通知(財辦建20154 號),鼓勵有能力的城市積極開展海綿城市試點的建設。經過競爭性評審,于 2015 年 4 月公布了 2015 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 16 個試點城市: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咸新區。伴隨著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規劃編制、指南頒布、試點申報的推進,建設“海綿城市”已成為繼“園林城市”、“節水城市”、“生態城市”之后,最新的城市建設發展的理念,是在繼承“園林城市”、“節水城市”、“生態城市”建設要義
30、的基礎上,對城市發展中建筑、園林、市政、環境等要素的深度集成,新一輪城市建設必然面臨大量海綿城市建設新建改建項目的實施。因此,本著“安全、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原則,本次雨水規劃涵蓋源頭徑流控制和雨水資源利用等方面規劃探索,注重“蓄滯滲用”,同時不偏廢“排”,從大排水系統和小排水系統的角度來統一規劃,確保城市安全。2.2.原有規劃不能滿足新形勢下雨水系統提標提質的需求原有規劃不能滿足新形勢下雨水系統提標提質的需求新版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4 年版)提出排水設施滯后是內澇的主要原因之一,完善安全的城市排水排澇系統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13重要前提。在平面規劃中應盡可能增
31、加的雨水徑流提供可靠的出路,保證合理的水面率,保留天然水體,為大型排水設施預留空間,確定合理的綜合徑流系數,控制不透水面積比例。針對合流制排水問題,新規范提出對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按照城鎮排水規劃的要求,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暫時不具備雨污分流條件的地區,應采取截流、調蓄和處理相結合的措施,提高截流倍數,加強降雨初期的污染防治。對城市防澇的問題,明確指出應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相結合的綜合控制措施。當匯水面積超過 2km2時,宜考慮降雨在時空分布的不均勻性和管網匯流過程,采用數學模型法計算雨水設計流量。排水防澇系統的規劃設計不應該建立在把問題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的基礎上。上游產生的問題不能轉
32、嫁到下游去。新規范取消了原規范沿用多年的折減系數 m,增大了管網設計余量,原有管道規劃管徑偏小。因此針對新規范最新的調整和要求,有必要針對現狀合流制排水系統的問題,重新評估現有管網的排水能力,對規劃排水系統布局進行調整,并增加海綿城市徑流控制和雨水利用的內容。14第第 3 章章 排水防澇能力及內澇風險評估排水防澇能力及內澇風險評估3.1.降雨規律分析與下墊面解析降雨規律分析與下墊面解析3.1.1 降雨雨型的建立降雨雨型的建立三河市缺乏短歷時(5min 步長 120min 歷時)、長歷時(1 小時步長 24 小時歷時)的暴雨資料,無法直接建立三河市降雨雨型。由于三河工業新區緊鄰北京,本次規劃采用
33、北京市暴雨強度公式推算降雨雨型,指導排水防澇設施規模的設計,同時結合水力模型的驗證校核,合理控制排水管網排水能力,綜合系統的經濟性能,為系統設計留有余量。北京市現行暴雨強度公式:).(l/11.593)+(t1.037lgP)1602(120.681hmsq其中:q:降雨強度,L/sha;P:重現期;t:降雨歷時,為地面集水時間和管渠內雨水流行時間,min。芝加哥流量過程線模型以統計的暴雨強度公式為基礎設計典型降雨過程,其中任何歷時內的雨量等于設計雨量。目前多根據現有降雨強度公式,結合 Keifer和 Chu 法(芝加哥雨型)可由推導得到不同重現期條件下,歷時 2 小時降雨,以模擬短歷時暴雨。
34、根據典型的暴雨強度公式:?=a?t h?或?=?h?蘀?t h?其中:i-暴雨強度,mm/min;t-降雨歷時,min;P-重現期A 為重現期為 1 年的設計降雨的雨力,?為雨力變動參數,是反應設計降雨各歷時不同重現期的強度變化程度的參數之一,?、?為常數,共同反應重現期的設計降雨隨歷時延長其強度遞減變化的情況。15圖圖 3.1.1 暴雨強度公式依據芝加哥雨型推導降雨事件暴雨強度公式依據芝加哥雨型推導降雨事件對上述暴雨強度積分得到降雨強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t=?t?tt h?=a?t h?t h?h?降雨峰值發生的時間對管網的設計有如果引入參數雨峰系數(00.75 或 v2m/s0.501圖
35、圖 3.3.2 指數值的分布矩陣圖指數值的分布矩陣圖研究最后給出英國用于評價洪水危險性指標 HR 指數計算公式如下,其危險性指數 HR 閾值表詳見表 3.3.2 及圖 3.3.3 所示。HR=d v h.5 h 式中:d積水深度 mv流速 m/sDF水深危害參數,d0.15m,DF=0.5;d0.15m,DF=1.0.最終,得出了淹沒災害指數 HR 閾值表。表表 3.3.2 淹沒災害危險性指數淹沒災害危險性指數 HR 閾值表閾值表淹沒災害指數閾值淹沒災害指數閾值風險等級風險等級描述描述2非常嚴重非常危險澇水區域,任何人、物不得通行圖圖 3.3.3 淹沒災害指數閾值分配表淹沒災害指數閾值分配表再
36、考慮地塊的敏感性系數,包括人口密度及用地性質,對內澇風險評估進行校核。1)人口密度城市內澇災害的直接后果就是對城市居民的生活、生產,乃至生命與財產帶來威脅與破壞。城市人口居住密度也將與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相關聯。若地塊人口密度較大,如泃陽工業區火車站片區、密集居住地片區等發生內澇災害時,對人員生命的影響較大,風險因子也較高;反之,則較低。2)經濟狀況城市內澇災害的直接后果就是對財產造成破壞與損失。而財產的損失程度又與土地利用性質相關聯。若地塊為下凹式綠地,即使發生內澇災害,對財產的損失較小,即風險因子較低;若地塊為重要商業金融業用地,風險因子則較高。333.3.3 泃陽工業區內澇風險評估與區
37、劃泃陽工業區內澇風險評估與區劃將風險評估范圍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單元格,再根據以上確定風險因素、風險指數和各風險因素的權重,對每個單元格進行風險指數計算,定義內澇風險淹沒災害指數 R。根據水力模型,計算每個單元格的 Hazard 指數,得出每個單元格的綜合風險指數,同時對照歷史洪災,再按綜合指數進行風險區劃。內澇風險評估與區劃結果詳見圖 3.3.4。圖圖 3.3.4 泃陽工業區泃陽工業區城市內澇風險評估城市內澇風險評估由圖 3.3.4 可知,工業區中內澇高風險區域主要發生在以下位置:(1)工業區幸福渠南分干以南地塊。主要是目前這些地塊現狀大部分為農34田,尚未開發,地勢較低,屬于工業區內南部的低洼
38、區。該地塊為內澇中、高風險區域。為了滿足地塊的規劃用地需求,需對該區域的豎向規劃進行優化,地塊標高進行適當抬高。同時需按規劃對幸福渠南支干進行整治,以作為區塊內重要的排澇行泄通道。(2)幸福渠、紅娘港一支及二支等溝渠水系的兩側區域,為內澇高風險區域。目前這些區域部分規劃為綠地,未來兩側地塊開發可適當退界。另外密三路紅娘港二支以北段可作為區塊的排澇行泄通道。(2)綠帶西路新園街西南角地塊等地塊內低洼點,也為內澇高風險區域。目前這些低洼點地塊尚未開發,待開發時可根據地塊規劃豎向填洼,亦可結合地塊性質開發成景觀水體。35第第 4 章章 規劃總則規劃總則4.1.指導思想指導思想結合泃陽工業新區排水現狀
39、,以三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 年)和泃陽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為指導,對工業區雨水系統進行深度梳理和優化調整。通過客觀分析泃陽工業新區排水設施中存在的管網覆蓋率低、管道設計標準低等實際問題,以提高地域雨水排水能力為主線,優化管網系統,提升雨水排放的效率;以提升雨水源頭控制、增加雨水利用為突破口,構建海綿城市;以完善設施功能、確保雨水安全和排水防澇為重點,實現工業區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2.規劃原則規劃原則(1)統一規劃的原則泃陽工業新區雨水系統專業規劃必須結合工業區總體規劃、各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與之協調一致,確保規劃的系統性、整體性和發展的需求。(2)結合現狀的原則系統建
40、設與區域的特點相結合,充分利用現狀雨水管道,優化系統布局,提高系統建成后的工程效率和運行效率。(3)體現可行性的原則在確保地區排水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區域內現有的雨水排水設施,尊重現狀、強調可操作性,合理確定排水出路,協調規劃地區與周邊已建或在建排水系統的關系。(4)防洪防澇、雨水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在雨水管道系統、河道系統排澇設施建設的同時,建議采用綠化屋頂、雨水花園、透水鋪裝、低洼綠地等低影響開發措施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外排量,同時充分利用雨水資源。即采用綠色和灰色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區域內澇防治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改善區域生態環境。364.3.規劃依據規劃依據3.3
41、.1依據性文件依據性文件(1)三河市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 年)(2)泃陽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3.3.2設計規范設計規范(1)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17(2)室外排水設計規范(2016 年版)GB500142006(3)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4)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GB507882012(5)城鎮內澇防治技術規范GB51222-2017(6)城鎮排水管道設計規程DG/TJ 08-2222-2016(7)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4.4.規劃范圍規劃范圍泃陽工業
42、新區規劃范圍東至綠帶西路、西至農業園路、南至京秦鐵路、北至京秦高速北線,規劃范圍面積 12.84 平方公里。4.5.規劃年限規劃年限與城市總體規劃保持一致,規劃期限為 2017 年至 2030 年。其中,近期至2020 年,遠期至 2030。4.6.規劃目標規劃目標雨水排水規劃目標:優化布局,蓄排結合。37充分利用河道的調蓄庫容,以直排為主,強排為輔。至規劃年限末,泃陽工業新區全面建成雨水排水系統。統籌氣象降雨、地表徑流、排水系統、城市河道,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和預警管控系統,提高城市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構建與泃陽工業新區地區相適應的城市排水防澇系統。發生城市雨水管網設計標準以內的降雨時,地面不應有
43、明顯積水。城市排水防澇系統有效抵御 30 年一遇 24h 設計暴雨,保證“骨干道路”與“公交網絡”運轉、街區和人行道安全。發生超過城市內澇防治標準的降雨時,城市運轉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1)管網達標率、管網普及率近期達到 65%,遠期達到 100%。(2)內澇防治目標發生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內降雨時,區域運轉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3)初雨治理目標在匯水范圍內,近期初期雨水污染控制率不小于 50%(以 SS 計),遠期不小于 75%。4.7.規劃標準規劃標準根據低影響開發的要求,結合泃陽工業新區地區地形地貌、氣象水文、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確定雨水徑流量控制
44、標準: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小于 80%??蓾B透地面面積比例大于 40%,其中新建城區大于 50%,改建城區大于 30%。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以源頭控制為主、末端控制為輔。年 SS 去除率達到 65%。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應最大程度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系統和水環境的影響,新建地區綜合徑流系數的確定以不對水生生態造成嚴重影響為原則,按照不超過0.5 進行控制;老城區改造后的綜合徑流系數不能超過改造前,不能增加既有排38水防澇設施的額外負擔。1)設計暴雨重現期根據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4-2006(2016 年版)第 3.2.4 條規定:“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應根據匯水地區性質和城鎮類型、地形特點和氣
45、候特征等因素,按表 3.2.4 的規定取值”,超大城市中心城區設計重現期為 35 年。對于泃陽工業新區建設重現期選取值如下:已建地區:P=3a;新建地區:P=3a。2)綜合徑流系數徑流系數根據匯水面積內地面種類按規范值選取,工業新區新開發地區徑流系數按照不超過0.5進行控制,已建地區改造后的綜合徑流系數不能超過改造前,同時不超過 0.7。表表 4.1.1 徑流系數徑流系數地面種類地面種類各種屋面、混凝土或瀝青路面0.850.95大塊石鋪砌路面或瀝青表面各種的碎石路面0.550.65級配碎石路面0.400.50干砌磚石或碎石路面0.350.40非鋪砌土路面0.250.35公園或綠地0.100.2
46、03)設計降雨歷時t=t1+t2(min)地面集流時間 t1=1015min。4)暴雨強度公式暴雨強度公式如下:39).(l/11.593)+(t1.037lgP)1602(120.681hmsq其中:p設計暴雨重現期(a)t降雨歷時(min)5)管道粗糙系數n0.010(塑料管),n0.013(鋼筋砼管)。6)管道按滿管流計算。7)管道最小流速在滿流時為 0.75m/s;非金屬管道最大流速不大于 5m/s。40第第 5 章章 雨水系統規劃雨水系統規劃5.1.排水體制論證排水體制論證合理選擇排水體制,不僅關系到城市雨污水的收集排放、排水系統的適用性和經濟性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否滿足環境保護和
47、水資源利用的要求。排水系統能否有效地實現城市點污染源和非點源污染總量的控制,是城市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實踐證明,雨污分流系統,對于水環境的整體改善與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規定,對于新建城區雨水排水系統的選擇,應采用分流制。因此,泃陽工業新區雨水系統體制為分流制。通過對泃陽工業新區地形地貌、現狀雨水管網構建模型進行分析,保證雨水就近排河的理念,需新建、改造雨水管道 52.81 公里。5.2.雨水系統方案雨水系統方案結合降雨、氣象、土壤、水資源等因素,按照“防、滲、蓄、排、管”相結合的思想,采用強制性標準、加強精細化管理,科學合理規劃建設時序,實現防洪防澇安全和雨水資源利
48、用的目標。41圖圖 5.2.1 城市排澇系統示意圖城市排澇系統示意圖防洪系統防洪系統:按照防洪標準綜合治理防洪河道,包括防洪堤、泄洪閘等設施建設,抵御上游洪水,保障中心城防洪安全。滲蓄系統滲蓄系統:規劃采用低洼綠地、透水鋪裝、調蓄水池等措施對小區和道路進行雨水滲蓄,在源頭對雨水控制和利用。蓄滯系統蓄滯系統:結合城市公共綠化帶、防護綠化帶、濕地、廣場、公園等景觀需求,規劃建設蓄滯洪、澇水的設施,在減輕城市洪澇災害的同時,充分利用雨水資源。排澇系統排澇系統:按高標準規劃建設或改造雨水管道、雨水泵站、雨水行泄通道和城市內河道等系統,完善城市排澇系統。管理系統管理系統: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基礎設施先行,
49、定期風險評估,完善法規和標準,在規劃設計、審批、驗收以及運行維護等各環節加強精細化管理??紤]蓄、滯、滲、凈、用、排等多種措施組合,通過豎向標高控制、源頭低影響開發、雨水資源化利用、提高排水管渠標準、排水出路拓展、過程蓄排結合和應急管理等措施相結合,共同構建泃陽工業區排水防澇體系。425.3.雨水雨水收集系統劃分收集系統劃分綜合考慮泃陽工業新區地勢變化及現狀河網水系分布等各類因素,對泃陽工業新區的雨水收集系統進行分區。泃陽工業新區的雨水收集系統以紅娘港、幸福渠、無名溝渠為界,共分成 8 個片區,如下圖所示:圖圖 5.3.1 泃陽工業新區雨水分區圖泃陽工業新區雨水分區圖1、北部雨水收集系統:北部雨
50、水收集系統:該部分雨水收集系統是指紅娘港以北區域,主要以無名溝 3 為界劃分為雨水分區一和雨水分區二兩個雨水片區兩個雨水片區。雨水片區一面積為 1.26km2、雨水片區二面積為 1.39km2。兩片區內的雨水收集后,分別就近排放至紅娘港及無名溝 3。432、中部雨水、中部雨水收集系統:收集系統:該片區以紅娘港以南、無名溝 2 以北為邊界,共劃分為 3 個雨水排放分區。雨水片區三面積為 1.08km2、雨水片區四面積為 1.75km2、雨水片區五面積為1.29km2,片區內的雨水收集后,分別就近排放至紅娘港、幸福渠、無名溝 2 及連接河道。3、南部雨水收集系統:南部雨水收集系統:南部地區主要包括
51、無名溝 2 以南地區,共包括 3 個雨水分區。雨水片區六面積為 2.59km2、雨水片區七面積為 1.41km2、雨水片區八面積為 1.55km2,片區內的雨水收集后,分別就近排放至幸福渠、無名溝 1 及連接河道。5.4.排澇模式論證排澇模式論證排澇模式常采用城市小區強排水、緩沖式排水模式和自排三種排水模式。排澇模式的確定取決于相應區域內的水位、地面高程、河網密度、排水系統等因素。自流排放模式適用于河道間距不大、地面高程與河道水位有一定高差的區域,區內雨水經管道收集后分散、多點、就近排入河道。城市小區強排水模式,由小區的排水管網、泵站和片區河網(或加外圍閘泵)組成,簡稱強排模式,這種模式也是當
52、前老城市化地區廣泛采用且有效的排水模式。在河網水位高、地面高程低、河網密度小、分布不均的地區,一般采用強排模式。緩沖式排水模式又稱為城市圩區排水模式,即雨水可分散收集,采取多頭就近自流排入圩區內,通過圩區內河網調節,經圩區閘泵工程排入圩外水體,這種模式通常由管網、河網及外圍閘泵組成。泃陽工業新區范圍內水系(河網)主要包括:紅娘港、幸福渠、馮莊子干渠、幸福渠南分干、無名渠及主要河道之間的連接河道。紅娘港、幸福渠、無馮莊子干渠自西向東穿越泃陽工業新區,為泃陽工業新區范圍內最主要的地表河流。泃陽工業新區范圍河網密度較大,將片區均勻劃分為 8 個小的排水區域,通過合理設計雨水排水管網,可充分利用地形優
53、勢,將收集的雨水順勢排入就近河道,因44此泃陽工業新區雨水收集后,相對集中可自流排放至地表河流。因此,根據泃陽工業新區水系分布,水位和地面高程等信息,綜合考慮,確定泃陽工業新區雨水排澇模式是自排方式。5.5.雨水管網規劃雨水管網規劃考慮到規劃區域內河網密布、地勢平坦,以河網為分界線,將整個片區分為8 個小的雨水排放區塊,雨水分散收集后就近排入水體。通過模型分析校核,對現狀雨水管道以利用為主,同時進行修復,對于不滿足排水要求的翻建或者新建;對新建區域按照最新標準規劃 DN600DN2200 的雨水管道。5.6.雨水管道雨水管道系統規劃系統規劃根據規劃,對于已建雨水管道系統對其排澇能力進行模擬計算
54、,改造排澇能力不足管道;新建區按雨污分流制進行管道布置。(一一)北部雨水收集系統北部雨水收集系統經模型計算分析,已建現狀管道服務能力偏低,導致雨季積水嚴重,為滿足雨水排放的需求,須對管網進行改造,具體方案如下:1)雨水分區一:)雨水分區一:現狀:無名渠以東、紅娘港以北至泃陽工業新區邊界線范圍內,對于密三路現狀 DN1200 和北環路(南側)DN800 管道維持現狀,而將北環路(北側)DN600DN800管道改造為DN1600,將精工園街現狀DN600管道改造為DN1000管道,將綠帶西路現狀 DN600 管道改造為 DN1000DN1350 管道,以增加整個排水片區內排澇能力。新建:為有效緩解
55、雨水分區一內積澇問題,結合道路規劃、豎向規劃及水系分布情況,合理規劃布置雨水排水管道,沿綠帶西路敷設 DN1000 雨水管道,就近排入規劃湖泊,可有效緩解綠帶西路下游排水管道壓力。同時在小田莊街、集資路規劃新建 DN1000DN1600 管道,新建雨水排口 5 個。2)雨水分區二:)雨水分區二:45現狀:雨水分區二內,密三路 DN1200 現狀雨水管道保留。新建:為有效緩解雨水分區二內排澇問題,結合道路規劃、豎向規劃及水系分布情況,合理規劃布置雨水排水管道,沿小田莊街新建 DN1000、DN1800 雨水道、北環路新建 DN800DN1500 雨水道、北陳莊南街新建 DN1000 雨水管、萬事
56、達街新建 DN800DN1000 雨水管、幸福路新建 DN100DN1600 雨水管、團結北路新建 DN1000 雨水管、工園路新建 DN800DN1350 雨水管,根據規劃雨水管道布置情況,沿河新建 7 個雨水口。(二)中部雨水收集系統(二)中部雨水收集系統1)雨水分區三:)雨水分區三:現狀:農業南路收集道路雨水的 DN400 雨水管道,其排澇能力不足,通過本次規劃,改造為 DN1000 的雨水管道,原有管道廢棄,以增加整個排水片區內排澇能力。新建:結合道路規劃、豎向規劃及水系分布情況,合理規劃布置雨水排水管道,沿科萃街新建 DN1000 雨水管、北環路新建 DN1000、DN1200 雨水
57、管、沿永寧街新建 DN600DN1000 雨水管、李中路新建 DN1000DN1800 雨水管、杜官屯路新建 DN800DN2000 雨水管、幸福路新建 DN2000 雨水管、工園路新建DN1350 雨水管,并新建 6 個雨水口。2)雨水分區四:)雨水分區四:現狀:賢人街現狀 DN800DN1200 雨水管保留、農業南路現狀 DN1200 雨水管保留。對農業南路已有 DN400 雨水管進行改造,新建 DN800DN1500 雨水管。新建:結合道路規劃、豎向規劃及水系分布情況,合理規劃布置雨水排水管道,沿賢人街新建 DN600DN1000 雨水管、福源街新建 DN1000、DN1200 雨水管、
58、神農街新建 DN800DN1000 雨水管、永芳街新建 DN800DN1000 雨水管、新園街新建 DN600DN1000 雨水管、李旗莊路新建 DN1000DN2200 雨水管、李中路新建 DN1000DN2000 雨水管、杜官屯路新建 DN1000DN1500 雨水管、新福路新建 DN1000DN1350 雨水管,并新建雨水口 8 個。463)雨水分區五:)雨水分區五:現狀:集資路現狀 DN1000DN1600 雨水管保留、密三路(新園街查馬坊街)現狀 DN1200 雨水管保留,同時保留新園街沿線收集道路雨水的 DN400 雨水管。由于查馬坊街 DN1000 雨水管的接入,密三路(幸福渠查
59、馬坊街)已有DN1200 雨水管已不能滿足現狀排水能力,新建 DN1500 雨水管。對工園路現狀2xDN600 雨水管道進行改造新建,新建 2xDN1000 雨水管道,原有 DN600 管道廢除。新園街原有管道進行廢除新建,新建 DN1000DN1800 雨水管。新建:結合道路規劃、豎向規劃及水系分布情況,合理規劃布置雨水排水管道,對于未建設雨水管道的道路進行規劃設計,神農街新建 DN1000 雨水管、查馬坊街新建 DN1000 雨水管、賢人街新建 DN1000 雨水管,新建雨水口 4 個,改造密三路與幸福渠雨水口。(三)南部雨水收集系統(三)南部雨水收集系統1)雨水分區六:)雨水分區六:現狀
60、:農業南路 BH=1000 x1000 雨水箱涵保留、工園路西側 DN800DN1200雨水管保留、集資路 DN1600 雨水管保留、密三路 DN1200 雨水管保留,針對于工園路東側 DN600DN800 現狀雨水管進行改造新建,新建 DN800DN1600 雨水管,李旗莊二街現狀 DN400 雨水管道改造新建,新建 DN1000 雨水管。新建:結合道路規劃、豎向規劃及水系分布情況,合理規劃布置雨水排水管道,對于未建設雨水管道的道路進行規劃設計,李旗莊路新建 DN1000DN2000雨水管、李中路新建 DN1000DN1600 雨水管、杜官屯路新建 DN1000DN2000雨水管、團結路新建
61、 DN800DN1500 雨水管、綠帶西路新建 DN1000DN1500雨 水 管、李 旗 莊 一 街 新 建 DN1000DN1200 雨 水 管、李 旗 莊 三 街 新 建DN800DN1000 雨水管。新建雨水口 12 個。2)雨水分區七:)雨水分區七:現狀:泃陽大街現狀道路兩側敷 2XDN800DN1500 雨水管,通過模型設計計算,管道鋪設過長,導致管道埋深較深,為體現雨水管道就近排入水體的原則,對現狀管道進行改造,分別在李旗莊南路、李中路、杜官屯路、工園路、集資路47與泃陽大街交叉口匯集后,分別就近排入河道。泃陽大街(集資路密三路之間)現狀雨水管道保留,在管道與幸福渠南分干交匯處,
62、新建雨水排放口,直接排至幸福渠南分干。泃陽大街東側(密三路以東),現狀 2xDN1000 管道保留。新建:結合道路規劃、豎向規劃及水系分布情況,合理規劃布置雨水排水管道,對于未建設雨水管道的道路進行規劃設計,劉校尉街新建 DN1000DN1200雨水管、杜官屯路新建 DN1350DN1800 雨水管、工園路新建 DN1500 雨水管、集資路新建 DN1000DN1800 雨水管,新建雨水口 6 個。3)雨水分區八:)雨水分區八:現狀:泃陽大街(幸福渠南分干以西)現狀 DN800DN1500 雨水管保留。新建:結合道路規劃、豎向規劃及水系分布情況,合理規劃布置雨水排水管道,對于未建設雨水管道的道
63、路進行規劃設計,李耀路新建 DN8000 雨水管、南環路沿道路新建 DN800DN1000 雨水管、農業南路新建 DN1000、DN2000 雨水管、李旗莊南路新建 DN1350 雨水管、李中路新建 DN1350 雨水管、杜官屯路新建 DN1200 雨水管、工園路新建 DN1000 雨水管、集資路新建 DN1000 雨水管,新建雨水口 7 個。48圖圖 5.6.1 規劃雨水系統圖規劃雨水系統圖表表 5.6.1 規劃雨水規劃雨水管渠一覽表管渠一覽表編號編號片區片區路名路名管徑管徑/mm管長管長/km屬性屬性1雨水分區一小田莊街DN10000.66新建2工園路DN15000.10新建3集資路DN1
64、000、DN16000.40新建4北環路DN10000.42新建5密三路DN1000、DN16000.39新建6綠帶西路DN10000.10新建7綠帶西路DN10000.60新建8華夏街DN10000.23新建9精工園街DN10000.08新建49編號編號片區片區路名路名管徑管徑/mm管長管長/km屬性屬性10精工園街DN10000.27改造11密三路DN16000.10改造12綠帶西路DN1000、DN13500.40改造13北環路DN16000.77改造14雨水分區二小田莊街DN1000、DN18000.48新建15團結北路DN12000.80新建16幸福路DN1000DN16000.93
65、新建17工園路DN800DN13500.72新建18北環路DN800DN15000.93新建19北陳莊街DN8000.33新建20北陳莊南街DN10000.61新建21萬事達街DN800DN10000.56新建22精工園街DN10000.21新建23集資路DN800DN20000.62新建24賢人街DN10000.15改造25雨水分區三北環路DN1000、DN12000.92新建26科萃街BH=1000 x10001.26新建27李中路DN1000DN20000.64新建28杜官屯路DN800DN20000.77新建29幸福路DN20000.45新建30永寧街DN600、DN10000.72新
66、建31工園路DN13500.19新建32農業園路DN1000、DN12000.55改造33雨水分區四賢人街DN600、DN10000.70新建34福源街DN1000、DN12000.80新建35神農街DN1000、DN18001.16新建36永芳街DN800DN1501.18新建37新園街DN600DN10001.14新建38福源東街DN10000.22新建39幸福路DN1000、DN13500.76新建40杜官屯路DN1000DN15001.25新建41李中路DN1000DN18001.18新建42李旗莊路DN1000DN22001.13新建50編號編號片區片區路名路名管徑管徑/mm管長管長
67、/km屬性屬性43李中路DN20000.10改造44農業園路DN800DN15001.53改造45雨水分區五賢人街DN10000.82新建46神農街DN10000.74新建47查馬坊街DN10000.31新建48農業園路DN800DN15001.53新建49工園路DN10000.24新建50綠帶西路DN12000.46新建51工園路DN10001.12改造52密三路DN15000.25改造53新園街DN10000.72改造54新園街DN1200DN12000.50改造55雨水分區六李旗莊路DN1000、DN20000.65新建56李中路DN1000DN16000.76新建57杜官屯路DN100
68、0DN20000.79新建58團結路DN800DN15000.80新建59綠帶西路DN1000、DN15000.66新建60李旗莊一街DN800、DN10001.89新建61李旗莊三街DN1000、DN15001.18新建62工園路DN8000.19新建63李旗莊二街DN10000.24改造64工園路DN800DN16000.78改造65雨水分區七農業園路DN8000.31新建66李旗莊南路DN15000.45新建67李中路DN1200、DN16000.50新建68杜官屯路DN1350、DN18000.57新建69工園路DN15000.66新建70集資路DN1000、DN18000.75新建7
69、1劉校尉街DN10001.84新建72密三路DN13500.22改造73雨水分區八李耀路DN8000.60新建74南環路DN800、DN10002.85新建75農業園路DN1000、DN20000.45新建51編號編號片區片區路名路名管徑管徑/mm管長管長/km屬性屬性76李旗莊南路DN13500.16新建77李旗莊南路DN13500.14新建78李旗莊南路DN12000.10新建79工園路DN10000.13新建80集資路DN10000.14改造總計總計52.815.7.雨水模型分析雨水模型分析5.7.1 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在 3.2.2 章節中運用 Info Works ICM 軟件建立的現
70、狀雨水管網水力模型(圖3.2.5)的基礎上,先按推理法在無現狀雨水管網區塊規劃新建雨水管,建立規劃范圍內完整的規劃雨水管網水力模型(圖 5.7.1)。借助該水力模型,針對分析現狀雨水管網實際排水能力,并校核規劃新建雨水管的排水能力,具體包含雨水管網系統應對不同降雨的排水泄水能力、模擬評估發生地塊積水時的洪水深度、淹沒時間、洪澇風險區域等方面。根據水力模型校核暴露出的雨水管網排水能力的不足,對規劃雨水管網進行修正優化調整,以滿足暴雨重現期 P=3 年條件下規劃區域的排水需求。52圖圖 5.7.1 Info Works ICM 水文水力模型規劃雨水管網建模水文水力模型規劃雨水管網建模5.7.2 規
71、劃模型校核規劃模型校核規劃管網重現期 P=3 年時,推理法計算得到規劃排水管網模型結果如圖5.7.2。53圖圖 5.7.2 推理法設計排水管網排水能力模擬推理法設計排水管網排水能力模擬其中南環路(杜官屯路工園路)、密三路(北環路紅娘港二支)、北環路(團結北路工園路)、永寧街(農業園路李中路)、農業園路(李旗莊一街馮莊子干渠)、團結路(泃陽大街李旗莊一街)等管網沿線全部為有壓流,同時部分路段周邊地塊積水較嚴重,規劃雨水管徑較小,不能滿足排放三年一遇降雨的需求。因此需對這些路段的規劃管徑進行修正,按照模型實際計算輸送水量增大管徑,另可放大部分規劃下游管道管徑。分別針對上述有積水的區域,借助設計管網
72、排水能力模擬結果,結合管網斷面縱向水力剖面圖和排水過程線,如圖 5.7.3 和 5.7.4,通過調整規劃管網管徑、設計坡度及連通導流等途徑,運用水力模型進一步校核修正規劃方案排水能力,直至規劃排水管網系統滿足設計重現期滿足三年一遇的標準。54圖圖 5.7.3 永寧永寧街(街(農業園農業園路路李中李中路)路)管道縱向水力剖面圖管道縱向水力剖面圖圖圖 5.7.4 永寧永寧街(街(農業園農業園路路李中李中路)路)YS-69.1 排水過程線排水過程線另如密三路等部分現狀雨水管網輸水能力也有限,為增強雨水管網系統的排水能力,保留利用現狀雨水管,將現狀雨水管網與周邊規劃新建雨水管網適當連通,從而將原現狀雨
73、水管網的雨水部分導流到規劃新建雨水管網,按模型校核增大規劃新建雨水管段的管徑,以使雨水管網系統達到暴雨重現期 P=3 年所需的排水能力。55經過上述校核之后,最終得到的規劃雨水管網修正方案的水力模型運行結果如圖 5.7.5 所示,經修正后的規劃雨水管網能夠滿足在暴雨重現期 P=3 年的條件下區域排水需求。圖圖 5.7.5 規劃規劃雨雨水管網修正方案水力模型校核水管網修正方案水力模型校核56第第 6 章章 徑流控制與資源化利用徑流控制與資源化利用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伴隨著城市自然景觀的改變,不同于自然地表條件的大面積瀝青路面和硬質屋頂形成了“城市第二自然格局”。城市雨水徑流量控制與資源化利用是從源頭
74、控制水量及水質,調蓄削峰,控制面源污染。6.1.徑流量控制徑流量控制6.1.1 實行徑流量控制的必要性實行徑流量控制的必要性自從 2012 年北京水災后,暴雨引發的城市內澇而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出行方式變了,過去騎自行車出門,不怕下雨,遇到積水,繞道而行或扛起自行車就過去了,如今不少人開了車,汽車熄火就回不了家,更造成城市擁堵,所以人們對城市內澇的“積水灘”現象越來越敏感。目前,國內各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都是存在“重地上輕地下”的現象。目前城市排水管道還是采用七八十年代的老管道,管中的污泥、垃圾幾乎都成為了阻擋洪水離去的“攔路虎”,清理掉它們已
75、經成為業界的老大難,也浪費財力、物力、人力,對于政府部門也是一籌莫展。針對積水比較嚴重的地區,政府相關部門每隔 35 年,在雨峰期前后進行地下排水管道的擴建,以增加排水管道的暢通。2013 年 3 月份,國務院發布通知稱要降低建筑物地表徑流系數,無疑是對城市內澇排水的重視。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2016 年版)修訂的一條主要技術內容是:補充規定應按照低影響開發(LID)理念進行雨水綜合管理;補充規定采用數學模型法計算雨水設計流量;補充規定綜合徑流系數較高的地區應采用滲透、調蓄措施。“低影響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簡稱 LID)是盡可能在源
76、頭上處理好水資源,減少對原有水文條件的破壞,也即從水的角度來指導城市的設計和開發。57如何解決好城市雨水控制利用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雨水排放與徑流污染控制、徑流流量的削減和洪澇災害防治以及城市水環境保護與綜合整治等方面的矛盾,為此建設部已將“低影響開發”列入國家“十二五”重大課題。泃陽工業新區有著整片區統一開發的有利條件以及該片區域良好的土地資源儲備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在開發建設中率先在城區一定范圍內實行“低影響開發模式,在未來進行的市政工程建設全部按照低影響開發的理念和技術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成為新形勢下泃陽工業新區建設的新亮點。6.1.2 國外暴雨管理策略國外暴雨管理策略低影響開發理念起
77、源于上世紀 90 年代的美國,目前在美國和歐洲已進入系統化、法規化的應用階段。其基本原理實在人工系統的開發建設活動中,盡最大可能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沖擊和破壞。對人類敏感而脆弱的水生態系統而言,低影響開發理念要求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源頭控制設施來實現對降雨所產生的徑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區域開發建設后盡量接近于開發建設前的自然水文狀態。國際上暴雨管理技術的發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最佳管理措施技術,第二階段是最新的低影響開發技術。美國在 1990 年公布暴雨徑流管理辦法,將暴雨徑流納入其國家污染排放減量系統(NPDES),規定所有直接排入公共水體或經由雨水下水道排放的工廠及都市雨(污)水,都
78、必須申請 NPDES 排放許可,明確對面源污染做有效地限制管理。NPDES 第二階段暨 Stormwater 計劃要求,從 2003 年 3 月開始,10000人以上的市政分流排污系統必須達到 stormwater 排放標準,而在此前的第一階段,Stormwater 計劃只要求 2500000 人以上的分流排污系統達到其所規定的標準。58在 NPDES 中洪峰控制的要求是規定將涉及重現期下的開發后的洪峰流量降到開發前的洪峰流量。而面對面源污染的削減要求則是采用總量控制系統(TMDL)確定。TMDL 的主要基礎是建構于以集水區為單元保護的理念,是一個將點源及面源污染整體性管理的策略。根據水體使用
79、目的所指定的水質標準,按照水體的水環境容量來估計點源及面源污染的分配量,從而確定每個污染源所需要削減的污染量。低影響開發是一種新的 BMP 設計理念,該理念是將 BMP 設計更加分散化、多功能化和本地化。低沖擊開發理念設計的 BMP 是通過小型的造價及維護成本低的 BMP 實現面源污染控制、洪峰削減、景觀生態及水土保持等多種功能。低影響開發主要適合于城區及高度開發的城區。低影響開發在暴雨管理的目標上具有更高的要求,其主要是對綜合徑流系數的要求,傳統的暴雨管理目標(BMPs)只對暴雨洪峰徑流系數提出控制目標,而最新的低影響開發技術在要求控制洪峰徑流系數的基礎上更加提出對開發后的綜合徑流系數的控制
80、。6.1.3 徑流量控制技術選擇徑流量控制技術選擇城區雨水系統實施低影響開發戰略,在眾多的雨水綜合利用技術(包括BMPs 和低影響開發)中選取最適合的技術設施,需要從各個方面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達到設計目標;2)土壤、坡度、地下水等集水區特點;3)經濟性、景觀性、維護及公眾接受度等因素。結合國內外對低影響開發技術研究及應用,對其進行綜合比較評價,如下表所示:表表 6.1.1 設計目標評價設計目標評價低影響開發技術低影響開發技術技術設施技術設施洪峰控制洪峰控制綜合徑流系數控制綜合徑流系數控制面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雨水收集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綜合評估綜合評估滯留塘中中中中中入
81、滲設施中好好差好過濾設施中差好好中植被草溝中好中差中透水路面好好中差好LID 樹池中中中差中59表表 6.1.2 集水區影響評價集水區影響評價低影響開發技術低影響開發技術技術設施技術設施集水區(集水區(ha)空間空間坡度坡度地下水地下水土壤滲透率(土壤滲透率(m/s)綜合評估綜合評估滯留塘4中高高水位-差入滲設施4小低低水位10-610-3中過濾設施0.8小低-好植被草溝2小高低水位10-610-3中透水路面-低低水位10-610-3好LID 樹池0.05小低低水位10-610-3中表表 6.1.3 經濟、景觀、公眾接收及維護評價經濟、景觀、公眾接收及維護評價低影響開發技術低影響開發技術技術設
82、施技術設施建設成本建設成本景觀結合景觀結合維護維護公眾接受度公眾接受度綜合評估綜合評估滯留塘中中難差差入滲設施中中中好中過濾設施中差中好中植被草溝低好中好好透水路面中好易好好LID 樹池低好易好好上表分別列出了各項低影響開發技術設施在設計目標,適合集水區特點和經濟性、景觀性、公眾接受度和維護方面的綜合評價。建筑與場地類(建筑與場地類(R、B、A、M、W)建筑與場地類項目雨水控制利用策略為實現中小降雨徑流的自我消納,控制面源污染,進行適度回用。按照用地性質分為一類、二類居住用地,三類居住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一類、二類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四類用地分別給出指引。建
83、筑與場地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線如下圖所示,具體指引如下表所示:60圖圖 6.1.1 建筑與場地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線圖建筑與場地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線圖考慮到泃陽工業新區內部的建筑場地類的用地主要是居住小區及工業倉儲類,因此建議采用的設施是:透水下墊面、綠色屋頂和生態樹池。市政道路類(市政道路類(S1、S3、S4)市政道路類項目應最大限度地增加滯蓄空間,通過植物根系和土壤削減初雨污染。市政道路類項目也是雨水徑流污染較為嚴重的下墊面之一,應通過滯留凈化削減道路外排污染物負荷。市政道路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線圖如下圖所示。圖圖 6.1.2 市政道路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線圖市政道路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
84、線圖61泃陽工業新區市政道路建議采用設施:透水下墊面和生態樹池。公園綠地、廣場類(公園綠地、廣場類(G1、G3)公園綠地及廣場應為周邊客水預留滯蓄空間,為周邊地塊預留集中調蓄容積,以使排水區域整體達到目標要求。公園綠地及廣場也是雨水回用的主要對象,通過綠化澆灑等措施回用雨水。公園綠地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線圖如下圖所示。圖圖 6.1.3 公園綠地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線圖公園綠地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線圖泃陽工業新區建議采用的設施:植被草溝、雨水濕地、植被緩沖帶。水體類(水體類(E1)水體是雨水排放的最終去向,應著力提升其綜合防災和生態能力。水體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線如下圖所示。62圖圖 6.1.4
85、 水體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線圖水體類項目徑流組織技術路線圖泃陽工業新區建議采用的設施:雨水濕地、滯留(流)設施、植被緩沖帶。6.2.雨水資源化利用雨水資源化利用傳統城市雨水收集式是在雨水落到地面上后,一部分通過地面下滲補充地下水,不能下滲或來不及下滲的雨水通過地面收集后匯流進入雨水口,再通過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入河道或通過泵提升進入河道,即傳統城市雨水管理以雨水盡快匯集至收集系統、經收集輸送后快速排除為目標。隨著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高強度人類活動改變城市地表環境的結構與功能,使得相當比例的軟性透水性下墊面變為不透水表面(路面、屋面、地面)所覆蓋,改變地表生態環境的結構和功能,影響雨水截留、下滲和蒸
86、發等環節,導致水的自然循環規律變化,加劇了流域洪澇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因此,傳統的雨水管理模式表現出城市洪災風險加大、雨水徑流污染嚴重、雨水資源大量流失、生態環境破壞等主要問題。國際上雨水資源處理、處置和管理的理念發生了顯著變化,雨水蓄滲、緩排、利用等已成為雨水管理的重要內容。德國、美國和日本是雨水資源利用和管理開展較早的國家,從 20 世紀 70 年代至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制定較為系統的法律法規,利用經濟、技術和管理手段,開發了多種多樣的雨水利用技術措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雨水資源利用管理框架和技術體系。63雨水資源化利用是通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就地攔截、分散實施
87、,實現儲存和利用城市雨洪、避減洪澇災害、增添城市供水、改善水生態環境的一種有效手段,從而實現雨水的資源化以及城市生態化。5.2.1 雨水資源化利用的主要作用雨水資源化利用的主要作用城市雨洪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維護自然水文循環,修復城市生態環境城市化造成地面硬質化,改變了地面水文特性,大量雨水流失嚴重,干擾自然水文循環,使得城市地下水從降水中獲得的補給量逐年減少,地下水位逐步降低,城市化造成的地面硬質化還使土壤含水量減少,熱島效應加劇,水分蒸發量下降,空氣干燥,河道基流喪失,造成城市生態環境惡化,實施城市雨洪資源綜合利用可以增加地下水補給、調節城市氣候,是建立城市健
88、康水循環,修復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2)緩解城市水資源壓力隨著人口和用地規模的不斷擴大,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城市健康、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高效、合理地對雨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是開辟和新增水源,緩解城市水資源壓力的有效途徑。3)抑制城市洪澇災害城市下墊面的改變,原有的池塘、洼地、山坡被開發建設成硬質化的屋頂或路面,徑流系數增大,暴雨滯留量減少,洪峰提前,洪量增大,通過雨洪資源利用,將雨水入滲地下或調蓄回用,可以減少地表徑流量、延緩紅楓、削減洪量,從而達到減輕城市防洪排澇負擔、保障城市防洪排澇安全的目的。4)控制雨水面源污染雨水在降落和匯流的過程中,攜帶了大量的污染物質,特別是初期雨水
89、的污染物濃度,進入水體后造成水體水質的進一步惡化,大量研究表明,城市水體中的污染物質有 60%來自于面源污染。實施以低影響開發為主要技術手段雨水綜合利用,可大量削減城市徑流中的污染物。645.2.2 雨水資源化利用手段雨水資源化利用手段(1)居住小區雨水利用新建小區是實施雨水資源利用的最佳對象,屋頂面積超過 1 萬 m2 的新建居住小區應全面落實雨水收集利用全流程管理。對己建、改建、擴建的居住小區,實施雨水收集的難度相對較大,應視其雨水收集規模和雜用水需求量,確定有無必要進行雨水收集和利用。1)新建小區雨水利用新建小區是實施雨水管理的最佳對象,應在規劃前期全面落實雨水收集利用措施。屋面雨水一般
90、采用傳統的雨落管來進行收集,目前住宅一般采用斗型雨水排水系統,收集到的屋面雨水輸送到專設的雨水蓄水池,也可以利用水桶容器蓄積雨水,經簡單處理后作為雜用水直接使用。考慮到雨水設施與景觀相結合,還可以采用在建筑周圍設置高位花壇作為雨水凈化裝置來接納、凈化屋面雨水。2)已建小區雨水利用對于已建小區而言,實施雨水收集的難度相對較大,很難通過對于小區結構改造建筑雨水儲存設施。因此,只能通過對于現有住宅屋頂的改造達到滯留雨水、凈化雨水的作用。主要手段為應用屋頂綠化技術,來起到雨水收集的作用。(2)大型公共建筑雨水利用屋頂面積超過 1 萬 m2的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大型公共建筑,其規劃和設計階段應包括雨水利用
91、內容。大型公用建筑雨水收集利用設施與居住用地所涉及的雨水收集設施基本相類似。區別在于,大型共建設施對于景觀設計的要求更高,建議以綠屋頂、雨水花園、低洼綠地等形式的雨水利用設施合理布局。另外,規劃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園綠地、街道綠地、廣場綠地等公共綠地,其周邊無地表水的,其規劃和設計階段應包括雨水利用內容。公共綠地內可利用水景構筑物、洼地等蓄水設施,進行雨水儲存利用。公共綠地內不宜單獨設置地表雨水調蓄池,地表雨水調蓄池宜與噴泉水體、假山水池、環綠地明渠(溝)等觀賞性水景構筑物結合,以達到多種功效。65第第 7 章章 分期建設分期建設計劃計劃7.1.分期實施原則分期實施原則(1)與道路同步建
92、設雨污水排水系統應與三河工業新區內新建、改建道路建設同步進行。一般在建設主要骨干道路時,應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原則,先埋設雨污水管道,避免道路的重復開挖。在居住小區內部也應敷設相應的雨污水收集系統。(2)排水河道的疏浚與開挖排水河道的疏浚與開挖應納入水利規劃建設計劃,與地塊開發建設同步進行。(3)雨水管網的建設在區域性規劃中,應根據本規劃方案,對規劃雨水管網分期建設。結合泃陽工業新區整體開發規劃,對雨水規劃系統整體劃分為近遠期兩期建設,具體分期建設劃分如下圖:66圖圖 5.1.1 雨水雨水系統系統近遠期分期近遠期分期建設圖建設圖7.2.近期建設計劃近期建設計劃為了改善三河工業新區的生態環境,同時為
93、了滿足三河工業新區新開發項目的排水需求,提出泃陽工業新區的近期建設計劃如下所示,如圖 7.1.1 所示(紅色部分),近期新建改建雨水管道如表 5.1.1。表表 5.1.1 近期污水管道建設計劃近期污水管道建設計劃編號編號雨水雨水分區分區路名路名管徑管徑/mm管長管長/km1雨水分區一密三路DN1000、DN16000.232綠帶西路DN10000.5467編號編號雨水雨水分區分區路名路名管徑管徑/mm管長管長/km3密三路DN16000.874綠帶西路DN1000、DN13500.455北環路DN16000.436雨水分區二北環路DN600、DN15000.717北陳莊街DN8000.318北
94、陳莊南街DN10000.729精工園街DN10000.2510集資路DN800DN20000.7411賢人街DN10000.812雨水分區三李中路DN1000DN20000.4513雨水分區四賢人街DN600、DN10000.8214福源街DN12000.7215新園街DN600DN10001.2816杜官屯路DN1000DN15000.2517李中路DN1000DN18000.9218李中路DN20000.4119雨水分區五賢人街DN10000.3620查馬坊街DN10000.5621工園路DN10001.3222綠帶西路DN12000.3523工園路DN10000.8224密三路DN150
95、00.6225新園街DN10000.8626新園街DN1200DN12000.4227雨水分區六李中路DN1000DN16000.4828李旗莊一街DN800、DN10000.2929李旗莊三街DN1000、DN15000.3430工園路DN8000.8831李旗莊二街DN10000.4132工園路DN800DN16000.5533雨水分區七農業園路DN8000.634李旗莊南路DN15000.6935李中路DN1200、DN16000.7668編號編號雨水雨水分區分區路名路名管徑管徑/mm管長管長/km36杜官屯路DN1350、DN18000.8537工園路DN15000.3238集資路DN
96、1000、DN18002.139密三路DN13500.2640雨水分區八南環路DN800、DN10000.2741李旗莊南路DN13500.2442李旗莊南路DN13500.2343李旗莊南路DN12000.2444工園路DN100025.7245集資路DN10000.23合計合計25.727.3.遠期建設計劃遠期建設計劃本次三河工業新區的雨水專項規劃中,遠期至 2030 年。規劃 2030 年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 12.84 平方公里,人口達 4.9 萬。結合道路的改造與新建計劃,以及地塊的開發進度,泃陽工業新區的遠期建設計劃如圖 7.1.1 所示(藍色部分),遠期期新建改建雨水管道如表 5.
97、1.2。表表 5.1.2 遠期污水管道建設計劃遠期污水管道建設計劃編號編號雨水分區雨水分區路名路名管徑管徑/mm管長管長/km1雨水分區一小田莊街DN10000.632工園路DN15000.073集資路DN1000、DN16000.374北環路DN10000.395綠帶西路DN10000.576華夏街DN10000.27精工園街DN10000.298雨水分區二小田莊街DN1000、DN18000.419團結北路DN12000.7710幸福路DN1000DN16000.911工園路DN800DN13500.6912北環路DN10000.5513萬事達街DN800DN10000.5369編號編號雨
98、水分區雨水分區路名路名管徑管徑/mm管長管長/km14雨水分區三北環路DN1000、DN12000.8215科萃街BH=1000 x10001.2316杜官屯路DN800DN20000.7417幸福路DN20000.4218永寧街DN600、DN10000.6919工園路DN13500.1620農業園路DN1000、DN12000.5221雨水分區四神農街DN1000、DN18001.1322永芳街DN800DN1501.1523新園街DN600DN10000.3924李旗莊路DN1000DN22001.125福源東街DN10000.1926幸福路DN1000、DN13500.7327杜官屯路
99、DN1000DN15000.628農業園路DN800DN15001.529雨水分區五神農街DN10000.7130雨水分區六李旗莊路DN1000、DN20000.6231杜官屯路DN1000DN20000.7632團結路DN800DN15000.7133綠帶西路DN1000、DN15000.6334李旗莊一街DN800、DN10001.5435李旗莊三街DN1000、DN15000.7736雨水分區七劉校尉街DN10001.8137雨水分區八李耀路DN8000.5738南環路DN10000.8239農業園路DN1000、DN20000.42合計合計27.1070第第 8 章章 投資匡算投資匡算
100、8.1.編制依據編制依據1、河北省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綜合單價(市政工程)冀建投標(2008)50 號。2、市政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建標(2007)164 號。3、類似工程技術經濟指標。8.2.估算編制說明估算編制說明1、本工程匡算僅算至建安費。2、本工程未計征地、拆遷等前期費用。3、本工程未計建設期貸款利息。4、本工程未計漲價預備費。8.3.投資匡算投資匡算本工程建安費匡算總投資 21187.185 萬元,其中近期為 10354.365 萬元,遠期為 10832.82 萬元。泃陽工業新區雨水系統的投資匡算如下表所示:表表 7.3.1 雨水工程投資匡算總表雨水工程投資匡算總表序號序號工程或費用名
101、稱工程或費用名稱單位單位數量數量估算金額(萬元)估算金額(萬元)經濟指標經濟指標備注備注一600米3534936.512650二800米39381142.022900三1000米245238828.283600四1200米54272062.263800五1350米44862153.284800七1500米46812434.125200八1600米26951428.355300九1800米1557918.63590071十2000米1541978.5356350十一2200米436305.27000合計5281821187.1858.4.近遠期投資匡算分列近遠期投資匡算分列雨水排水系統應與泃陽工
102、業新區內新建、改建道路建設同步進行。一般在建設主要骨干道路時,應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原則,先埋設雨水管道,避免道路的重復開挖。通過對工業區內規劃道路分析,確定近遠期建設工程量及匡算如下表:表表 7.4.1 近期近期雨水系統建設投資匡算雨水系統建設投資匡算序號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工程或費用名稱單位單位數量數量估算金額(萬元)估算金額(萬元)經濟指標經濟指標備注備注一600米2686711.792650二800米1760510.42900三1000米111904028.43600四1200米1296492.483800五1350米23471126.564800七1500米30761599.525200八
103、1600米19491032.975300九1800米972573.485900十2000米439278.7656350合計2571510354.365表表 7.4.2 遠期期遠期期雨水系統建設投資匡算雨水系統建設投資匡算序號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工程或費用名稱單位單位數量數量估算金額(萬元)估算金額(萬元)經濟指標經濟指標備注備注一600米848224.722650二800米2178631.622900三1000米133334799.883600四1200米41311569.783800五1350米21391026.724800七1500米1605834.65200八1600米746395.385
104、300九1800米585345.155900十2000米1102699.776350十一2200米436305.27000合計2710310832.8272第第 9 章章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9.1.結論結論8.1.1規劃范圍與人口規劃范圍與人口泃陽工業新區規劃范圍東至綠帶西路、西至農業園路、南至京秦鐵路、北至京秦高速北線,規劃范圍面積 12.84 平方公里。8.1.2規劃年限規劃年限與城市總體規劃保持一致,規劃期限為 2017 年至 2030 年。其中,近期至2020 年,遠期至 2030。8.1.3規劃排水目標規劃排水目標(1)管網達標率、管網普及率近期達到 65%,遠期達到 100%。(
105、2)內澇防治目標發生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內降雨時,區域運轉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3)初雨治理目標在匯水范圍內,近期初期雨水污染控制率不小于 50%(以 SS 計),遠期不小于 75%。8.1.4規劃排水體制規劃排水體制泃陽工業新區排水系統采用雨、污水完全分流的排水體制。8.1.5規劃雨水標準規劃雨水標準1)設計暴雨重現期)設計暴雨重現期根據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4-2006(2016 年版)第 3.2.4 條規定:“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應根據匯水地區性質和城鎮類型、地形特點和氣候特征等因73素,按表 3.2.4 的規定取值”,超大城市中心城區設計重現期為 35 年
106、。通過對泃陽工業新區綜合分析確定雨水排水系統設計暴雨重現期取 P=3 年。2)綜合徑流系數)綜合徑流系數徑流系數根據匯水面積內地面種類按規范值選取,工業新區新開發地區徑流系數按照不超過0.5進行控制,已建地區改造后的綜合徑流系數不能超過改造前,同時不超過 0.7。3)暴雨強度公式)暴雨強度公式設計暴雨強度按北京市現行公式計算,并采用新修訂公式復核,原則上選取大值進行設計,暴雨強度公式如下:現行公式:).(l/11.593)+(t1.037lgP)1602(120.681hmsq其中:p設計暴雨重現期(a)t降雨歷時(min)4)管道粗糙系數n0.010(塑料管),n0.013(鋼筋砼管)。5)
107、管道按滿管流計算。6)管道最小流速在滿流時為 0.75m/s;非金屬管道最大流速不大于 5m/s。8.1.6規劃系統布局規劃系統布局考慮到規劃區域內河網密布、地勢平坦,以河網為分界線,將整個片區分為8 個小的雨水排放區塊,雨水分散收集后就近排入水體。通過模型分析校核,對現狀雨水管道以利用為主,同時進行修復,對于不滿足排水要求的翻建或者新建;對新建區域按照最新標準規劃 DN600DN2200 的雨水管道。8.1.7投資匡算投資匡算本次雨水工程規劃主要為新建規劃雨水管道并對現狀雨水管道進行改造,考74慮項目建設的時序性,對泃陽工業新區雨水系統進行近遠期分期建設,總投資21187.185 萬元,其中
108、近期為 10354.365 萬元,遠期為 10832.82 萬元。9.2.建議建議1、整個系統的雨水基本上依靠重力流排入附近河道,部分水系溝底標高偏高,區域內雨水無法重力自排,因此在實施管道的同時應加強規劃河流的開挖擴寬與現狀河道的疏浚工作,提高河道調蓄能力,保證水流外排的通暢。2、建議泃陽工業新區建設嚴格按照城市規劃的用地性質來實行,這樣能夠控制雨水的徑流系數與本專項規劃的一致性。3、為加強雨水的利用,建議在城市的總體規劃中預留一些用地用以建設雨水調節設施。4、泃陽大街(102 國道)上現狀 DN800DN1500 的合流管規劃保留利用為雨水管,規劃新建污水管收集兩側地塊污水,其兩側地塊需進行雨污分流改造。75第第 10 章章附圖附圖圖號圖號圖紙名稱圖紙名稱圖紙規格圖紙規格圖紙張數圖紙張數00-001現狀用地圖A0100-002用地性質圖A0100-003雨水系統現狀圖A0100-004雨水系統規劃圖A0100-005雨水系統管網近遠期建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