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安置房及出讓地塊周邊配套道路項目XX南1路、XX南3路、XX南31路、XX路及其相交道路、XX北側道路、XX路不良地基處理專項施工方案 編 制 人: 審 核 人: 審 批 人: 目 錄第一章、編制依據及適用范圍0一、編制依據0二、適用范圍0第二章 工程概況0一、工程簡介0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自然環境特征1第三章 不良地基處理路段設計情況2一、不良地基處理路段設計情況2二、換填填料及填筑壓實標準4三、 特殊路基處理工程數量表5第四章 施工任務劃分及進度計劃9一、施工任務劃分:9二、路基換填工程施工計劃9第五章 施工組織機構、勞動力、材料、設備配備11一、組織機構11二、地基處理勞動力、材
2、料、機械設備配備情況11第六章 施工方法和主要技術措施12一、施工準備工作12二、施工方法、施工順序、技術措施13第八章、 質量、安全、環境保證措施16一、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6二、安全、環保措施17第九章 事故應急預案18一、事故報告程序18二、應急設備及物資18三、事故處理19四、應急響應指揮小組成員及電話20第一章、編制依據及適用范圍一、編制依據 1、執行的規范及標準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2、XX南1路、XX南3路、XX南31路、XX路及其相交道路、XX北側道路、XX路施工設計圖(審定版)3、XX南1路、XX南
3、3路、XX南31路、XX路及其相交道路、XX北側道路、XX路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4、業主招標文件、合同、以及項目區域的地形、地質、水文、氣象條件等;5、 本單位從事過類似的工程項目施工經驗。二、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XX南1路、XX南3路、XX南31路、XX路及其相交道路、XX北側道路、XX路。第二章 工程概況一、工程簡介XX南1路位于XX大道東側,XX北路東沿線南側。XX南1路,起點接XX北路東沿線,終點接XX南3路,全線長約278.484m,規劃紅線寬16m。XX南3路位于XX大道東側,XX北路東沿線南側。XX南3路,起點接XX大道,終點接XX北路東沿線,全線長約642.401m,規劃紅線寬
4、20m。 XX南31路起點為XX路,終點為麓山大道,道路全長1467米,紅線寬度為30米。XX路位于劍南大道東側,道路為南北走向,起于XX路(高新段),紅線寬度25m,全線長約258.759m;伏龍小區道路長71.829m。XX北側道路位于益州大道東側,道路為西東走向,起于益州大道,終點接大源16線,沿線途徑規劃道路,紅線寬度12m,全線長約640.842m。XX路位于天府大道東側,其起于東山大道,終點接XX大道,沿線途徑規劃道路,紅線寬度20m,全線長約909.203m。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自然環境特征1、地形地貌及氣候特征XX南1路,擬建道路工程位于成都市紅星路南延線附近,場地地形起伏
5、較小,鉆孔孔口標高為474.52477.49m,最大高差約2.97m。場地屬岷江沖積平原與龍泉山過渡地段的淺丘地貌單元。 XX南3路,擬建道路工程與成都市紅星路南延線相交,場地地形起伏較小,鉆孔孔口標高為473.45495.87m,最大高差約22.42m。場地屬岷江沖積平原與龍泉山過渡地段的淺丘地貌單元。XX南31路,擬建道路工程與成都市麓山大道相交,場地地形起伏較大,鉆孔孔口標高為485.40497.63m,最大高差約12.23m。場地屬岷江沖積平原與龍泉山過渡地段的淺丘地貌單元。XX路,擬建場地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卵石層中的孔隙潛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卵石層中,受大氣降水、地下水逕流補給。地下水
6、水位埋深為 10.2010.50m,對應高程為 472.00472.15m。經調查了解場地正常水位高程約474.00m,年變化幅度 1.002.00m。XX北側道路,擬建場地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卵石層中的孔隙潛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卵石層中,受大氣 降水、地下水逕流補給。測得地下水水位埋深為9.6010.50m,對應高程為 470.94471.09m。XX路,擬建道路工程位于成都市麓山大道與XX路東段交匯處附近,場地地形局部起伏較大,鉆孔孔口標高為 483.02493.34m,最大高差約 10.32m。場地屬岷江沖積平原與龍泉山過渡 地段的淺丘地貌單元。2、氣候特征成都市氣象臺觀測資料表明,成都市氣
7、象特征為:a.氣溫:多年平均值16.2C,極端最高值為37.3C(1953年5月18日),極端最低值為-5.9C(1975年12月15日)。b.降水量:多年平均值947.0mm/年,日最大值為195.2mm(1959年7月15日)。c.蒸發量(蒸發力):多年平均值1020.5mm/年。d.相對濕度:多年平均值82%。e.日照時數:多年平均值1228.3小時/年。f.風速風向:多年平均風速為1.2m/s,最多風向為NNE,出現11%(連續23年平均值),該最多風速方向的最大風速(10分鐘平均最大風速)為12m/s;最大風速(10分鐘平均最大風速)為14.8m/s,其風向為NE;極大風速為27.4
8、m/s(1961年6月2日),其風向為SSE。3、地層結構、土體特性指標 層號土層名稱密度(kN/m3)壓縮模量Es(MPa)抗剪強度指標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kPa)坡度允許值(高寬比)粘聚力Ck(kPa)內摩擦角k()坡高5m以內坡高510m 素填土19.03.0 10 10 1001:1.501:1.75 粘土19.58.0 30 15 1601:1.251:1.50-1強風化泥質砂巖22.5- - 3001:1.001:1.25-2中風化泥質砂巖23.5- - 10001:0.751:1.00該場地各土層的空間分布特征詳見工程地質縱斷面圖。4、地下水擬建場地地下水類型主要為上層滯
9、水及基巖裂隙水。上層滯水主要賦存于場地上部的人工填土層中,靠大氣降水滲透補給,埋藏較深,無統一地下水位,水量較小,易于疏排,無穩定水位;基巖裂隙水一般埋藏在泥巖層內,水量主要受裂隙發育程度、連通性及隙面充填特征等因素的控制,無穩定水位。本次勘察在勘探深度范圍內未測得地下水水位。第三章 不良地基處理路段設計情況一、不良地基處理路段設計情況1、XX南1路(1)素填土:以粘性土及風化巖塊為主,含少量磚瓦混泥土塊等。由于粘性土為弱膨脹土,考慮大氣影響深度,本次設計填方段車行道(含非機動車道)路床范圍素填土予以清除換填級配良好的砂礫石。若路床底以下存在素填土,對其進行換填回填,需分層回填壓實,且壓實度按
10、路基壓實度控制。(2)粘土:可塑狀,層位穩定,層厚分布均勻性較好,承載力相對較高,有一定力學強度,可選作路基持力層。粘土為弱膨脹土,考慮大氣影響深度,本次設計填方段以及挖方段車行道(含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層以下80cm素填土予以清除換填級配良好的砂礫石。2、 XX南3路(1)素填土:以粘性土及風化巖塊為主,含少量磚瓦混泥土塊等。由于粘土為弱膨脹土,考慮大氣影響深度,本次設計填方段以及挖方段車行道(含非機動車道)路床范圍素填土予以清除換填級配良好的砂礫石。若路床底以下存在素填土,對其進行換填回填處理,需分層回填壓實,且壓實度按路基壓實度控制。(2)粘土:可塑狀,層位穩定,層厚分布均勻性較好,承載
11、力相對較高,有一定力學強度,可選作路基持力層。粘土為弱膨脹土,考慮大氣影響深度,本次設計填方段以及挖方段車行道(含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層以下80cm粘土予以清除換填級配良好的砂礫石。3、XX南31路(1)素填土:素填土上層為耕值土,清表厚度0.3m,其余清除素填土,換填材料采用素土。(2)粘土:可塑狀,層位穩定,層厚分布均勻性較好,承載力相對較高,有一定力學強度,可選作路基持力層。粘土為弱膨脹土,考慮大氣影響深度,本次設計填方段以及挖方段車行道(含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層以下80cm粘土予以清除換填級配良好的砂礫石。路床底以下存素填土厚度小于2m,則應對素填土進行換填處理,換填料采用素土。(3)
12、對填方小于3.56m路段加強層以下范圍內的素填土進行翻挖晾曬,挖方路段加強層以下范圍內的素填土進行翻挖晾曬。4、XX路素填土上層為耕植土,清除30cm表土后,再清除其余素填土,換填料同路基填料。填方段以及挖方段車行道(含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層以下80cm素填土予以清除換填級配良好的砂礫石,當填方高度h1.56米時,應超挖至路面設計高程下1.56米處,若路床底以下為素填土,則應對素填土進行換填處理,換填采用合格填料。K0+075.733-240.256段路面結構下素填土平均厚度0.3m,路床范圍80cm采用砂礫石,路床下按要求換填合格填料。5、XX北側道路全段清除其余素填土,換填料同路基填料。填
13、方段以及挖方段車行道(含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層以下80cm素填土予以清除換填級配良好的砂礫石,當填方高度h1.56米時,應超挖至路面設計高程下1.56米處,若路床底以下為素填土,則應對素填土進行換填處理,換填采用合格填料。K0+037.008-120.105、K0+256.343-476.936、K0+613.734-K0+634.339段路面結構下素填土厚度0.4-1.6m,路床范圍80cm采用砂礫石,路床下按要求換填合格填料。6、XX路全段清除其余素填土,換填料同路基填料。填方段以及挖方段車行道(含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層以下80cm素填土予以清除換填級配良好的砂礫石,當填方高度h1.56米
14、時,應超挖至路面設計高程下1.56米處,若路床底以下為素填土,則應對素填土進行換填處理,換填采用合格填料。K0+606.409-882.681段路面結構下素填土厚2-3m左右,因此路床范圍80cm采用砂礫石,路床下2-3m采用翻挖碾壓處理;K0+377.39-467.909段為現狀池塘淤泥及素填土,采用挖除換填,換填料為砂礫石。二、換填填料及填筑壓實標準 1、換填材料:路床頂標高以下80cm范圍換填天然砂礫石、不良地質路段素填土翻挖晾曬回填。 2、換填路基路床及路堤填料及壓實標準項目分類路床頂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強度CBR壓實度(%)填料最大粒徑(m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695100下
15、路床3080495100上路堤80150394150下路堤150292150零填及挖方路基0306951003080495100(車行道)土基設計彎沉值:232.93、 膨脹土挖、填方路床處理斷面圖:三、 特殊路基處理工程數量表1、XX南1路工程數量表:加強層換填砂礫石序號項目名稱起止里程處理長度(m)平均處理寬度(m)平均換填厚度(m)墊層材料( m3)換填數量(m3)備注1不良地基處理K0+015-267.6252.611.630.8砂卵石2350.19路床底以下翻挖晾曬序號項目名稱起止里程處理長度(m)平均處理寬度(m)平均翻挖厚度(m)翻挖數量(m3)備注1不良地基處理K0+015-2
16、67.6252.611.631.441052、 XX南3路工程數量表:加強層換填砂礫石序號項目名稱起止里程處理長度(m)平均處理寬度(m)平均換填厚度(m)換填材料(m3)換填數量(m3)備注1不良地基處理K0+030-10776.98614.820.8礫卵石9132K0+107-1443714.820.8礫卵石4393K0+311-K1+43612514.820.8礫卵石1482合計8452833路床底以下翻挖晾曬序號項目名稱起止里程處理長度(m)平均處理寬度(m)平均換填厚度(m)翻挖數量(m3)備注1不良地基處理K0+030-10776.98614.821.0812132K0+311-K
17、1+43612514.821.132080合計20232933、XX南31路工程數量表:加強層及魚塘換填砂礫石序號項目名稱起止里程處理長度(m)平均處理寬度(m)平均換填厚度(m)換填材料(m3)換填數量(m3)備注1不良地基處理K0+017-K1+200118321+90.8+0.3砂礫石230692K1+200-2656521+92.3+0.3砂礫石33153K1+265-47220721+90.8+0.3砂礫石40374K0+569-688119410.8合格填料39085K0+849-91970391.6合格填料4383合計164438712路床底以下翻挖晾曬序號項目名稱起止里程處理長
18、度(m)平均處理寬度(m)平均翻挖厚度(m)翻挖數量(m3)備注1不良地基處理K0+400-569169410.641572K0+919-K1+200281371.2124763K1+265-K1+471206361.6512236合計656288694、XX路及其相交道路工程數量表:加強層及換填序號項目名稱起止里程處理長度(m)平均處理寬度(m)平均換填厚度(m)換填材料(m3)換填數量(m3)備注1不良地基處理164.52327.50.3合格填料1357.31XX路2K0+000-K0+258.759258.7593.9+19.50.3+0.8砂礫石4339.4XX路3K0+000-K0+
19、076.63976.63911.50.8砂礫石705.1伏龍小區北側合計499.9216401.815、XX北側道路工程數量表:加強層及換填序號項目名稱起止里程處理長度(m)平均處理寬度(m)平均換填厚度(m)換填材料(m3)換填數量(m3)備注1不良地基處理83.09714.50.4合格填料481.962220.59315.11合格填料3330.95320.60516.41.6合格填料540.674K0+020-634.339614.3392.5+120.3+0.8砂礫石6751.595K0+313.687平交路口493.5+19.60.3+0.8砂礫石871.22合計987.6341197
20、6.396、XX路工程數量表:加強層及換填序號項目名稱起止里程處理長度(m)平均處理寬度(m)平均換填厚度(m)換填材料(m3)換填數量(m3)備注1不良地基處理K0+377.773-467.90690.136221.5換填砂礫石2974.4882K0+010.352-K0+882.681872.3293+15.60.3+0.8換填砂礫石11671.76合計962.46514646.248路床底以下翻挖晾曬序號項目名稱起止里程處理面積()平均處理深度(m)處理方式數量(m3)1不良地基處理10176.53翻挖處理30529.5第四章 施工任務劃分及進度計劃 一、施工任務劃分:安置房及周邊地塊配
21、套道路項目XX南1路、XX南3路、XX南31路、XX路及其相交道路、XX北側道路、XX路等不良地基換填作業,每條道路各組織一個工區。 二、路基換填工程施工計劃 1、XX南1路實時性施工進度計劃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施工時間工期日進度指標備注1不良地基翻挖,分層回填碾壓處理m3410575872路床換填砂礫石m323515336 2、XX南3路實時性施工進度計劃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施工時間工期日進度指標備注1不良地基翻挖,分層回填碾壓處理m2329356602路床換填砂礫石m3283377113、XX南31路實時性施工進度計劃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施工時間工期日進度指標備注1不良地基翻挖,分層
22、回填碾壓處理m3288693026602不良地基換填合格填料m38291307803路床換填砂礫石m3304211228004、XX路及其相交道路實時性施工進度計劃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施工時間工期日進度指標備注1不良地基處理換填合格填料m31357.3143402路床換填砂礫石m35044.5105055、XX北側道路實時性施工進度計劃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施工時間工期日進度指標備注1不良地基處理換填合格填料m34353.58104362路床換填砂礫石m37622.81135866、XX路實時性施工進度計劃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施工時間工期日進度指標備注1不良地基翻挖,分層回填碾壓處理101
23、76.52016.03.28-2016.04.10137832路床換填砂礫石m311671.762016.04.28-2016.05.15176873特殊地基換填砂礫石m32974.4882016.03.28-2016.04.1013229第五章 施工組織機構、勞動力、材料、設備配備一、組織機構 項目部下設路基作業隊。路基作業隊負責標段內涵洞(通道)、路基附屬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等。路基作業隊下設3個土石方工區,各1個填方作業班組。路基作業隊主要管理人員如下:路基作業隊:施工總負責人:張發平 施工現場負責人:羅列富 施工技術負責人:宋明健 施工測量負責人:李丹、李運曦 安全質量員:毛勇 材料負
24、責人:張秋芳 材料:何盛富、王世蓉一工區:工區長:蔡朝明 現場施工員:王靜知二工區:工區長:張代紅 現場施工員:向宇三工區:工區長:高宏偉 現場施工員:郭紅兵二、地基處理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配備情況1、勞動力數量及動態表部門崗位或工種數量(人)分期人員動態表2015年2016年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項目隊及工區管理、服務人員項目總負責人11111111現場負責人11111111技術負責人11111111工區長44444411技術員、施工員66666622機電物資人員44444422后勤管服人員88888844合計2424242424241212機械設備設備操作手88888844汽車司
25、機10101010101055 備注:合格填料為外購,汽車、挖裝工程設備等人員不予計劃。表列數量僅為場內運輸挖方、表土的汽車司機人數以及推平、碾壓、路基換填、修邊坡等工程設備操作手數量。 2、材料計劃表材料名稱總量(m3)分期材料需求量(m3)備注2015年2016年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合格填料97987613007739砂礫石920082234534534104506178731411187 3、設備計劃及其動態表設備名稱設備型號數量(臺)分期設備動態2015年2016年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挖掘機WY200A液壓,斗容量2.0m310101010864裝載機ZL50龍工999
26、9422振動壓路機 20t10101010653履帶式推土機75KW6666322平地機1853333221灑水汽車6-8m33333333自卸汽車15m3以上25252525181410抽水泵 揚程25m10101010544第六章 施工方法和主要技術措施一、施工準備工作 1、填筑開工前,結合設計圖對施工現場進行核對,包括內容:特殊路基地段調查,處理范圍,位置核對;界內拆遷物調查、統計,特別地下管線,要表明其位置,走向;沿線水系、交差道路調查;原地面復測并且留下影像資料;做好現場施工道路規劃并修通縱向施工便道。 2、對管理人員、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和安全、質量、技術交底。 3、導線點、水準基
27、點復測并進行控制點加密和保護。導線控制點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加樁。水準點按200米左右間距進行加密。 4、施工放樣 直線上按20米里程樁、曲線上按10米里程樁放出路基中樁,邊樁,以30cm長竹片樁、100cm長小木桿標識出邊樁位置和填挖高度、分層厚度。竹片樁上需寫出里程、填挖高度。 5、試驗 開工前,對路基基底土進行相關試驗,每公里至少取2個點,土質變化時,視情況增加取樣點數。 對作為路堤填料的材料進行復查和取樣試驗。土的試驗項目包括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標準擊實試驗、CBR試驗等。 6、場地清理施工前,對基底范圍內的表土予以清除。挖出施工范圍內的樹根、竹根,拆除既有的圍墻、既有道路等。 二、施
28、工方法、施工順序、技術措施 (一)不良地基處理施工方案挖掘機、裝載機配合自卸汽車進行挖運作業,不良地基換填工藝按施工工藝流程組織,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振動壓路機碾壓密實,軟土及低洼地段按設計要求換填處理。(二)不良地基處理施工順序安排原則,滿足節點工期和總工期要求的原則;資源循環使用的原則;工序銜接緊密的原則;根據各工區負責的管段工程內容進行安排的原則。施工順序為:分工區、分段、分工作面平行流水作業。優先修建施工通道,其次清表,最后實施不良地基換填施工。(三)不良地基處理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不良地基處理換填施工方案編制及審批工程量復核原地面復測、放樣排水疏干確定路基填料人工配合清理邊角換
29、填填料、地基土試驗換填試驗路段基底碾壓、檢測分層填筑分層寬度、標高控制分層檢測分層碾壓分層攤鋪換填至設計要求標高 結束(四)不良地基處理施工 1、本工程的不良地基基底處理的第一種方法是軟基段地基換填,處理方法是直接挖棄軟弱土層借合格回填填料或換填連砂石。2、本工程的不良地基基底處理的第二種方法是翻挖處理。 3、翻挖的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法 (1)施工準備:根據設計施工圖明確的翻挖晾曬工程量,需租用約80畝土地作為翻挖晾曬的臨時場地,經對工地周邊現場踏勘,擬選臨時場地距施工現場約15km。因項目工期緊,晾曬土層厚度在30cm-50cm范圍,以保證短期內晾曬達到設計要求。探測出軟弱土層厚度,放設出開挖
30、換填邊樁。根據施工現場情況,施作臨時排、截水設施。(2)施工方法及要求根據換填長度決定開挖順序、長度在100m以下時,開挖由一端往另一端進行。長度在100米以上時,開挖宜從中部往兩端進行。軟弱土層挖除干凈后,應將底部平整;底部的開挖寬度,應不得小于路堤寬度加放坡寬度。 換填:利用裝載機、自卸汽車和壓路機,將準備好的換填料,按厚度不大于0.3m,進行分層換填碾壓密實。碾壓:按照確定的壓實工藝碾壓達到規定的壓實密度。排水:施工過程中為便開挖順利進行,保證換填質量,有水情況下,人工在開挖坑外四周設截水溝,坑內兩邊設排水溝,由集水井排水。(3)質量控制 加強對換填材料的管理和檢驗,按規定做好抽樣檢查,
31、嚴禁使用不合格填料。 每換填夯實一層,都需要按規范規定的檢測點位,采用灌砂法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可進行上一層填筑,否則,將重復碾壓檢測,直至合格。換填寬度及厚度符合設計要求。第七章、工期保證措施 1、按照總體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要求,按時足夠配置人員、機械設備、材料、小型機具。 2、合理安排各道工序的作業時間。工序間連接連續、緊湊安排施工。尤其是換填開挖后,清理地基、地基檢測、分層回填等工序要求連續作業,避免基坑暴露時間過長,引起基坑泡水、邊坡坍塌,從而增加施工時間。基坑開挖后,特殊情況下,需晝夜連續作業。 3、生產副經理、技術員、安全質量員、施工員等現場值班。及時地調動現場工、料、機資源,確
32、保現場作業效率。 4、加強調度統計工作,現場管理人員每天開生產交班會,及時處置、解決影響進度的制約因素。 5、加強與業主、設計、監理、地方政府的協調與溝通,避免溝通不暢耽誤施工時間。第八章、 質量、安全、環境保證措施一、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1、建立、健全現場質量自檢體現、自檢制度。 2、施工前,組織技術員、自檢員、現場施工員、作業班組長等主要管理人員認真學習技術規范、施工設計圖紙、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施工技術要求、上級有關要求等,掌握質量標準和技術要求。 3、做好施工技術交底工作:由路基隊技術負責人對施工管理人員做施工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基本包括:工程概況、工程數量、工期、資源配置情況、各部施工尺寸
33、詳圖、工藝流程、質量技術標準、質量保證資料等。 4、把好工程質量控制關,包括:原材料質量關、測量關、試驗關、工序質量關、質保資料關。 原材料:所有用于工程實體的材料必須自檢、抽檢合格后方可使用。 測量:檢查測量復核制度,測量原始記錄簽字齊全,保證完好。測量儀器按規定時間進行周檢。 試驗:按施工技術規范、規程和有關要求進行試驗工作,檢測項目齊全,檢測頻率滿足要求。 工序控制:嚴格工序質量自檢、報檢制度。上道工序檢查不合格不許進入下道工序。隱蔽工程必須有照片、收方原始簽字記錄,工序資料齊全。 質量保證資料:做到及時、準確、齊全。各項使用的表格規范;原始記錄必須手工填寫;簽名清楚;資料文整美觀;專人
34、負責各類資料的歸檔工作。5、 及時填報、收集、整理各項質量保證資料(如發生變更,則包括變更資料),及時填寫施工日志。凡是隱蔽工程都需留照片等影像資料。 6、不良地基處理主要質量保證資料匯總表序號工序名稱質量保證資料類別測量記錄試驗資料工程照片施工日志原始原始記錄表隱蔽工程驗收現場質量檢驗表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隱蔽工程收方記錄平整度、寬度、坡度記錄表123456789101基 底 底 面2分 層 換 填、表中填寫“”的表示必備資料,“”的表示備查資料二、安全、環保措施 1、施工安全 (1)在清除軟弱土層時要注意機械的行走安全,防止機械沉陷。注意機械的移動安全,無關人員禁止進入換填作業區。 (2
35、)切實做好施工作業中的排水措施。開挖過程中出現的地下水,在采取臨時措施后方能繼續施工。 (3)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作業,嚴禁違章操作,防止機械人員傷害事故。機械操作人員必須進行崗前培訓,嚴格持證上崗。 (4)土方開挖自上而下進行,防止因開挖不當造成坍塌,嚴禁掏底開挖。開挖工作應于裝、運作業相互錯開,嚴禁上下重疊作業。開挖過程中,應隨時注意邊坡周圍的情況變化,發現有裂縫、疏松、坍塌危險時,應立即停止作業,采取安全措施,待恢復安全時,方可繼續施工。 (5)機械施工時,應制定作業程序和運行線路,確保協調施工,夜間施工應有良好的照明。自卸汽車運輸和鏟運機施工時,與正式公路、機耕道交叉處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36、并設專人看守,指揮交通。 2、環境保護 (1)施工中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法規。除圖紙規定或監理工程師指示外,不得破壞和拆除任何構造物及設施,不得隨意清除地表植被和樹木。清除的軟弱土要棄置到指定位置,嚴禁隨意廢棄,以免污染農田、耕地等。 (2)截排水溝順接原排水系統。腐殖土、淤泥運輸時裝車不要過滿,應廢棄至指定位置,不得隨意堆棄,污染環境。施工中不得堵塞河道、溝渠,破壞原排水系統。淤泥、污水不得流入農田、河道、溝渠。 (3)避免因下雨造成路堤沖溝,虛碴流失,施工中各項工序應安排緊湊,填筑的虛碴應隨鋪隨碾壓,并做到鋪筑表面不留坑洼,每層施工按設計做好4%的排水坡度,邊坡是造成洪沖的薄弱環節,因
37、此,邊坡的碾壓刷坡應緊跟,邊坡毛坯不能空置時間太長。 第九章 事故應急預案一、事故報告程序工地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通知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相關負責人,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應迅速投入全面搶救,并在1小時以內上報XX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和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內容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事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估計直接經濟損失。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情況和采取的措施。上報單位人員姓名和聯系電話。二、應急設備及物資 救援器材) 醫療器材:消毒用品、各種常用小夾板、擔架、止血帶、氧氣袋、急救箱等(應以簡單和適用為原則,保證現場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據不同情況予以增減,定期檢查補
38、充,確保隨時可供急救使用); 搶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備工具即基本滿足使用; 通訊器材:電話、電話、對講機; 滅火器材:滅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緊急情況下集中使用。其他應急設備和設施由于在現場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安全情況,甚至發生事故,或因采光和照明情況不好,在應急處理時就需配備應急照明,如可充電工作燈、電筒、等設備。由于現場有危險情況,在應急處理時就需有用于危險區域隔離的警戒帶、各類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標志牌。有時為了安全逃生、救生需要,還必須配置安全帶、安全繩、等專用應急設備和設施工具。主要應急物資清單編 號名稱數量1搶險車4臺2擔架8副3急救箱8個4手電筒16把5警示標志8套6安全帶16個7
39、安全繩16套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根據演練的具體情況增加設備。 三、事故處理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處理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四、應急響應指揮小組成員及電話本工程施工過程中易發生坍塌、機械傷害、高空墜落的危險;針對危險源項目部成立事故應急響應指揮小組:醫院急救中心: 120火警: 119報警: 110雙流縣第二醫院聯系電話:XX南1、3路線路:從工地駛入XX北路,行至與
40、華陽大道四段交叉口進入華陽大道四段,駛行至華陽三段與二段交叉口處即為雙流縣第二醫院,詳見線路圖XX南1、3路雙流縣第二醫院雙流縣第二醫院雙流縣第二醫院 XX南31路線路:從工地駛入麓山大道,行駛至華陽車站沿府河路進入正北上街處即為雙流縣第二醫院,詳見線路圖雙流縣第二醫院雙流縣第二醫院雙流縣第二醫院XX南31路XX南31路錦江西2路XX路線路:從工地駛入華府大道,再轉益州大道,左轉進入華陽大道,下一路口右轉后直行即到雙流縣第二醫院,詳見線路圖XX路雙流縣第二醫院XX北側道路XX路XX北側道路線路:從工地駛入益州大道調頭,左轉進入華陽大道,下一路口右轉后直行即到雙流縣第二醫院,詳見線路圖雙流縣第二
41、醫院XX路線路:從工地駛入東山大道,經老成仁路進入天府大道,直行至正東下街路口左轉,沿正東下街前行至繽紛廣場右轉進入正北上街,直行即到雙流縣第二醫院,詳見線路雙流縣第二醫院圖XX路項目經理負責組織成立事故現場應急指揮小組,在事故發生時親臨現場指揮應急搶險救援工作,副項目經理、管理人員及全體職工個人分別對應預案的響應負責。具體分工如下:張發平為小組組長負責現場總體指揮及安排。宋建明負責搶險現場標示標牌及交通疏導工作;溫 泉負責現場通訊總協調工作,及時報警;羅小平負責信息搜集工作,了解現場以發生的狀況;王學兵負責搶險物資的組織、保管及發放的工作;陳 瑞負責搶險現場機械設備的調度工作;王 云負責搶險車輛的安排工作;張書浩負責受傷人員救治工作。葛慶鋼負責現場安全排查工作。其它組員:任務是深入現場,把具體措施和安排落實到位,現場做好平時隱患排查等工作的重要性和應急措施的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