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1. 編制說明.12. 編制依據.13. 工程概況 14. 施工準備計劃。25. 施工部署。26. 施工方法 37. 施工平面布置圖 118. 施工技術組織措施 119。施工進度計劃.1410資源供應計劃. 14 一、編制說明1 本方案為XX集團公司丙烯腈擴建工程輔助間施工方案,并作為現場施工的指導依據。2 本方案本著加快工期、保證質量、保證安全的原則編制.3、計劃施工工期:開工日期為2003年月日,2003年6月日。 4、因工期緊,施工時按兩班制,晝夜兼程進行施工,同時敬請建設及監理單位給予配合并監督指導。二、編制依據1 施工圖紙:0394-006520623601 - 0394-00
2、65206236-08 0394-00650-06136-01 039400650-06136142 國家現行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2002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 GBJ107-87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52001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 JGJ1896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300-2001 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72002 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8-2002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3-2002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2102001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3、 GB502022002 三、工程概況(一)、工程特點本工程為丙烯腈改建擴建項目循環水站輔助間部分,包括加藥間、控制間、更衣室等.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187。80米,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本工程建筑面積為231.25m,平面呈矩形,長18。5米,寬12.5米,共一層,屋面板標高4。300m,板厚10mm。本工程為磚混結構,基礎埋深1.9米,在300 mm厚素砼上砌條形磚基礎,內設鋼筋砼圈梁.主體結構為磚墻承重,外墻490mm,內墻240mm,現澆樓板,砼為C30.(二)、 地點特征本工程位于原有廠區內,本工程地基采用天然地基,條形基礎坐落在第21層粉質粘土層上,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50
4、kpa.四、施工準備計劃1 施工技術準備:1。1 項目技術經理組織有關人員對己到圖紙進行自審,記錄下圖紙中不詳或不明確之處,并參加由建設單位組織進行的圖紙會審。1。2 編制各分項工程分部分項工程的安全、技術交底。1.3各種配合比的試配及原材料進廠檢驗施工前完成。 2 施工現場準備:現場準備已在整個循環水工程項目開工前準備完畢,施工時注意保護并加以完善。五、施工部署1 我公司組建項目經理部,并對項目的目標控制,生產要素管理等做出重要決策。2 施工組織管理機構:項目經理:曹明剛 施工經理:汪偉主任工程師:趙晶 土建技術員:劉維剛土建質檢員:賈德才 施工員:孫傳軍 安全員:孫文軍 材料員:姜玉香設備
5、員:聶影3 控制目標3.1 施工質量控制目標:優良工程 3.2 施工工期控制目標:保證優質高效完成施工生產任務,具體工期控制目標見附表1。3。3 施工成本控制目標:降低成本2%3。4 施工安全控制目標:安全無事故3。5 文明施工控制目標:文明施工工號2施工流向 采用自南向北的施工流向,各專業緊密配合。六、施工方法(一)施工程序:1.根據先地下、后地上,先結構后裝修,先土建后設備的原則,本工程總的施工順序為:基礎 主體 屋面 地面 門窗 裝修3 施工測量3.1 工程定位和高程測量采用J6經緯儀,DSZ-3水準儀進行工作, 3。2 實行主測與復測檢驗制度,對測量成果進行復測檢驗.復測檢驗由測量工程
6、師執行。3。3 經監理工程師確認復測結果后,施工人員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1. 基礎工程(1)施工順序為:人工挖地槽 清底釬探 驗槽處理 混凝土墊層 基礎圈梁 砌磚基礎 地溝工程 回填土(2)采用人工挖土由北向南進行基槽開挖,基底每邊留300mm寬的工作面,放坡坡度為1:0。33,基槽開挖量為622m3,除回填所需的500 m3暫放在槽邊,其余均運至場外指定地點。(1) 為了防止雨水流入坑內,基槽上口筑小護提。(2) 基坑清底后,隨即進行釬探,并通知有關部門驗槽.(3) 由于設備基礎、地溝、藥劑槽坐落在回填土上,壓實系數0.94,因此在回填土工程施工中要進行基底標高的驗收,對填方土料按設計要求
7、驗收后方可填入。在填方過程中檢查排水措施,每層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壓實程度。(4) 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分層夯壓密實,并分層、分段取樣做干密度試驗。壓實系數0。94。4.1為防止基礎凍脹,設計要求在外墻條形基礎四周、室外地溝底及周邊填中粗砂500 mm,為保證其所填砂質量及加快施工進度,在實際施工中砌筑擋砂墻。2砌筑工程21材料要求211磚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規格一致,有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單.進場后需要復檢。砌筑砂漿所用水泥及砂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22施工方法221磚墻砌筑前應先在防潮層或其他基層上根據彈好的位置線進行排磚。外山墻第一層應排丁磚,前后縱墻排順磚。山墻兩大
8、角排磚應對稱.窗間墻的位置尺寸應符合排磚模數,若不符合模數時,可用七分頭或丁磚排在窗間墻中間不明顯的部位進行調整。222砌筑時先盤角,每次不得超過五層,隨盤隨吊線,使磚的層數、灰縫厚度與皮數桿相符。223砌一磚半厚及其以上的墻應兩面掛線,一磚半厚以下的墻可單面掛線。線長時,中間應設支線點,拉緊線后,應穿線看平,使水平縫均勻一致,平直通順.224砌磚宜采用“三一”砌磚法,磚要砌得橫平豎直,灰漿飽滿,做到“上跟線,下跟棱,左右相鄰要對平。每砌五皮左右要用靠尺檢查墻面垂直度和平整度,隨時糾正偏差,嚴禁事后鑿墻。225砌筑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砂漿應在3h內用完,水泥混合砂漿應在4h內用完,不得用過夜砂
9、漿。水平和豎向灰縫厚度不小于8mm,不大于12mm,一般為10mm。226墻體日砌高度不宜超過1.8m,雨天不宜超過1.2m,雨天砌筑時砂漿稠度應適當減少,收工時應將砌體頂部覆蓋好。227外墻轉角處應同時砌筑,內外墻砌筑必須留斜槎,槎長與高度比不得小2/3,臨時間斷處的高度差不得超過一步腳手架的高度。后砌隔墻、橫墻和臨時間斷處留斜槎有困難時,可留陽槎,并沿墻高每隔500 mm,每120 mm墻厚預埋一根6鋼筋,其埋入長度從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小于500 mm,末端彎鉤90。228預留孔洞和穿墻等均應按設計要求砌筑,不得事后鑿墻.墻體抗震拉結筋的位置、鋼筋規格、數量、間距,均應按設計要求留置,不
10、應錯放,漏放。留置間距偏差不得超過一皮磚。在磚墻中設有構造柱時,在砌筑前應先將構造柱的位置彈出,并把構造柱插筋處理順直,砌磚時與構造柱聯結處,砌成馬牙槎,馬牙槎應從柱腳開始,先退后進,上下順直。每一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過30 Cm,磚墻與構造柱之間應沿墻高每50 Cm設置26水平拉結筋,每邊伸入墻內不少于1。0m。229砌筑門窗口時,若先立門窗框,則砌磚應離開窗框邊mm 3左右,若后塞門窗框,則應按彈好的位置砌筑(一般線寬比門窗實際尺寸在10-20 mm)。3.。模板工程3。1總體要求 3.1。1 模板采用鋼模,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澆筑混凝土的重
11、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3。1.2 模板的接縫應嚴密,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模板不漏漿,確保混凝土的密實度,避免出現麻面。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但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3.1.3 模板安裝幾何尺寸精確,模板安裝時要注意預埋件的位置及規格,不得遺漏,在模板上用標記筆畫好預埋件的位置線,校核無誤后進行預埋件的安裝,固定一定要牢固,不得左右、上下竄動。3。1。4 模板的支撐體系采用鋼管腳手架,須具有良好的強度和剛度,保證已經安裝的模板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不會產生明顯的變形,保證所有構件的幾何尺寸滿足施工圖紙和相應規范及標準的要求.3。1.5對跨度不小于
12、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市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3.2 模板安裝方法采用鋼管腳手架支撐,粱、板、圈梁模板具體安裝方法見下頁圖: 3。3 模板拆除3。3.1 圈梁模板:應在保證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傷時方可拆除;如圈梁在拆模后要接著砌筑磚墻,則圈梁混凝土應達到設計強度等級的25%始可拆除。 3。3。2 梁、板模板:(1)底模拆除時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規范要求跨度8m的梁板應達到75%,8m的及懸挑構件應達到100后方可拆除.梁板支模示意圖:板底小楞500縱橫拉桿梁底立柱750板底立柱12001000大楞小楞750鋼模板板底大
13、楞12001、 (2)先將支柱上的可調上托松下,使楞與模板分離,并將龍骨降到可調拉桿上,再用鋼釬撬動模板,使模板塊降下由支撐,拿下模板及木楞,然后拆除水平拉桿及支柱。(3)拆除模板時,操作人員站到安全的地方.(4)拆除跨度較大的梁下支頂時,應先從跨中開始,分別向兩端拆除。(5)拆下的模板應及時清理粘結物,并分類堆放整齊,拆下的扣件及時統一集中管理.4 鋼筋工程4。1 鋼筋進入施工現場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和機械性能試驗報告單。并設置明顯的標識。42鋼筋在使用前進行機械性能復驗,施工過程中發現問題加倍取樣,作機械性能及化學成份分析.4.3 鋼筋連接采用手工電弧焊焊接技術,在預制場完成大部分連接工作,
14、其余的連接工作在現場完成.4.4 鋼筋的彎曲采用鋼筋彎曲機進行,預先調定角度成批加工,以保證彎制產品的質量.4.5 鋼筋綁扎采用20鐵線進行,綁扎方法滿足施工技術規范有關要求,搭接長度為1。2倍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4.6 梁板下鋼筋用混凝土墊塊墊起一個保護層的厚度,由于圖紙中沒有明確保護層的厚度,按常規為梁保護層厚度35,板保護層厚度為25mm。4。7 混凝土墊塊中應預埋一根20綁線,以便與鋼筋綁扎固定。4。8 澆筑底板混凝土時架設馬道,嚴禁施工人員直接踩在鋼筋上。4.9 鋼筋焊接工程4。9.1 鋼筋進場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明及試驗報告單,經機械性能檢驗合格方可用于工程;若無合格證
15、,尚應進行化學分析檢驗。鋼筋用于工程前,應進行外觀檢查,應無銹蝕現象。4.9。2 在正式焊接前應先根據選擇的焊接參數做試件,并對焊接過程中的各種指標(焊接參數、焊接方法、焊接人員等)作好詳細記載。試件檢驗合格后再按此焊接方法、焊接參數、焊接人員進行正式焊接。4.9.3 鋼筋手工電弧焊:4.9.3。1 焊條采用同鋼筋材質相配型焊條,焊條進廠必須有質量證明書或檢驗報告。4。9。3.2 鋼筋手工電弧焊適用于梁、板中1225mm鋼筋的連接。4。9。3.3 焊條使用前應先檢查質量證明書,并且應烘干,正常情況下堿性焊條的烘干溫度為300-400,升溫速度不大于150/h,恒溫2小時;酸性焊條的烘干溫度為1
16、50200,升溫速度不大于100/h,恒溫2小時,然后放入保溫筒中,并保持150左右。4。9。3。4 焊接前,應先把兩根鋼筋的端頭切齊,有銹的鋼筋先把銹除掉,清理干凈,露出新茬。然后根據搭接焊接的要求,量出規定長度尺寸,進行預彎,目的是使焊完后的兩根鋼筋的軸線在同一軸線上。4.9.3。5 把煨好的鋼筋放在一起,用電弧焊先在焊縫處焊兩點臨時固定在一起,其固定點應離開端頭20mm,檢查兩根鋼筋的焊接位置,確實無誤后,即可焊接。4.9。3。6 焊接時,應在接頭的一端引弧,焊時弧坑應填滿。收弧時,應在搭接部位的另一個端頭處。應保證焊縫的寬度0。7,焊縫高度0.2d.施焊時,焊接的長度采用單面焊接搭接長
17、度為10d,雙面焊接搭接長度為5d.5 混凝土工程5。1.1 混凝土施工程序施工程序 質量文件 責任人合格證、復驗單原材料檢驗材料員砼試塊記錄技術員員強度試驗報告技術員砼質量評定表質檢員QC工程師技術員砼施工記錄質檢員砼澆注檢驗記錄技術員砼配合比表質檢員質量評定表技術員施工技術方案砼質量評定砼養護現場試塊制作砼澆灌質量檢驗砼攪拌鋼筋下料、綁扎模板安裝512混凝土的攪拌5.1。2。1 混凝土的各種原材料必須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5。1。2。2 混凝土的計量要準確,上料車要有準確標識,要有水計量裝置.若使用電子計量攪拌機應設置準確,5。1。2。3 混凝土的攪拌時間不得少于90S。5。1。3 混凝土
18、的運輸:采用吊車垂直運輸5。1。3。1 運輸時間混凝土應以最少的轉載次數和最短的時間,從攪拌地點運至澆注地點.砼從攪拌機卸出后到澆注完畢的延續時間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氣溫延 續 時 間(min)采 用 攪 拌 車采用其它運輸設備C30C30C30C302512090907525906060455。1。3.2 季節施工:在風雨或爆熱天氣運輸砼,容器上應加遮蓋,以防進水或水分蒸發。夏季最高氣溫超過40,應有隔熱措施.5.1。3。3 混凝土運送至澆注地點,如砼攪拌物出現離析或分層現象,應對砼拌和物進行二次攪拌。5.1.3.4 砼運至澆注地點時,應檢測其稠度,應符合設計及施工要求。5.1.3.5 砼拌和
19、物運至澆注地點時的溫度,最高不宜超過35,最低不宜低于5。5。1。4 混凝土澆筑5.1.4。1 砼振搗 振動器的振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垂直振搗,一種是斜向振搗,角度約4045. 振動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搗過程中,適宜將振動棒上下略微抽動,以使上下振搗均勻。 砼分層澆筑時,每層砼厚度應不超過振動棒長度的1.25倍;在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中5左右,以消除兩層之間的接縫,同時在振搗上層砼時,要在下層砼初凝之前進行。 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過短不宜振實,過長可能導致砼產生離析現象,一般每點振搗時間為2030s,使用高頻振動器時,最短不應少于10s,但應視砼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不
20、再出現氣泡,表面出現灰漿為準. 振動器插點要均勻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錯式”的次序移動,不應混用,以免造成混亂而發生漏振。每次移動位置的距離應不大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振動器的作用半徑為3040。 振動器使用時,振動器距離模板不應大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0.5倍,并不宜緊靠模板振動,且應盡量避免碰撞鋼筋、芯管、吊環、予埋件等.5.2。混凝土試塊的留置按規范要求留置標養試塊,同條件試塊留置部位和組數同監理商定,影響結構的重要部位應留置同條件試塊,所以本部分梁板留置一定數量的同條件試塊。5。3 混凝土的養護在砼澆筑完畢后,應在24小時內加以覆蓋和澆水養護,使砼表面保持濕潤狀態。常溫條件下
21、,養護時間不少于7晝夜。6防水工程本工程要求地溝、集水坑、藥劑槽均做水泥砂漿防水層,水泥砂漿防水層所用的各種材料必須符合設計及施工規范規定水泥砂漿配置采用水泥砂漿防水液配制,進場要有合格證并按使用說明使用。61材料要求62施工流程621工藝流程:基層處理 刷水泥素漿 抹底層砂漿 刷水泥素漿 抹面層砂漿 刷水泥砂漿 養護63基層處理631混凝土表面如有蜂窩及松散混凝土,要剔掉,用水沖刷干凈,然后有1:3水泥砂漿抹平或用1:2干硬性水泥砂漿捻實,表面油污就用10火堿溶液刷洗干凈,混凝土表面應鑿毛.632刷水泥素漿:配合比為水泥:水:防水油=1:0.8:0。025(重量比),先將水泥與水拌合,然后再
22、加入離水油攪拌均勻,再用軟毛刷在基層表面涂刷均勻,隨即抹底層防水砂漿。6.3.3抹底層砂漿,用1:2.5水泥,加水泥重3-5的防水粉,水灰比為0.6-0.65,稠度為78cm.先將防水粉和水泥、砂子拌勻后,再加水拌合,攪拌均勻后時行抹灰操作,底灰抹灰厚度為5-10mm,在灰未凝固之前用掃帚掃毛.砂漿要隨拌隨用.拌合及使用砂漿時間不宜超過60min,嚴禁使用過夜砂漿。6。3.4刷素水泥漿:在底灰抹完后,常溫時隔1d,再刷水泥素漿,配合比及做法與第一層相同。635抹面層砂漿:刷過素漿后,緊接著抹面層,配合比同底層砂漿,抹灰厚度在510mm左右,凝固前要用木抹子搓平,用鐵抹子壓光.636刷水泥素漿:
23、面層抹完后1d刷水泥素漿一道,配合比為水泥:水:防水油=1:1:0。03(重量比),做法和第一層相同。64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要求:641分層鋪抹或噴涂,鋪抹時應壓實、抹平和表面壓光。642防水層各層應緊密貼合,每層宜連續施工,必須留施工縫時應采用階梯坡形槎,但離開陰陽角處不得小于200mm.643防水層的陰陽角處應做成圓弧形。644水泥砂漿終凝后應及時進行養護,養護溫度不宜低于5并保持濕潤,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7回填土工程71總體要求土:宜優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機雜質。使用前應過篩,其粒徑不大于50mm,含水率應符合規定。主要機具:蛙式打夯機、手推車、篩子(4060mm)、木
24、耙、2m靠尺、膠皮管、小線、木折尺等。7。2施工工藝7。2。1工藝流程基槽底地坪上清理 檢驗土質 分層鋪土、耙平 夯打密實 檢驗密實度 修整找平驗收7.2。2施工前,應做好水平標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填土前應將基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雜物清理干凈。7.2。3檢驗回填土的質量有無雜物,粒徑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7。2.4回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一般蛙式打夯機每層鋪土厚度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 mm
25、。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7。2.5回填土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一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并且嚴禁采用水澆使土下沉的所謂“水夯法”,基槽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基礎墻兩側標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墻擠歪,較長的墻,應采用內部加支撐的措施,然后再在外側加填土方.7。2.6回填土每層填土夯實后,應按規范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7.2.7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準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平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七、施工平面布置1 施工現場策劃施工現場策劃包括泵車站位、現場攪拌站、鋼筋加工場地、模
26、板預制場地、臨時鉚焊場地、材料、設備堆放場地及臨時庫房等設施.2 生活區策劃 生活區設辦公室、宿舍及相應的衛生設施。施工現場平面布置的具體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平面圖.八、施工組織技術措施1 保證工期的技術組織措施1。1 人:抽調精干人員充實項目經理部現場合理進行施工組織,協調與管理。以計劃為龍頭,以本施工進度計劃為依據,編制月、旬、日作業計劃,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每天召開碰頭會,協調勞動力、機械、材料,確保日進度完成。 1。2 機:根據工程進度需要,及時安排所需機械,設備,工具進場.1.3 料:提前采購,加工、租賃工具和安排所需的各種主材,技措材料和暫設材料進場,以保證工程進度的需要。1。4 法:
27、科學地編制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及時進行技術立法,依法施工,確保工程進度.1.5 環:抓住施工中每個環節,嚴格執行工序交接制度。2 保證優質工程施工質量的技術組織措施2。1 本工程質量目標為:優良工程。2. 2為保證質量目標的實現,施工現場成立質量保證組織機構,并上墻。主任工程師:趙晶施工經理:汪偉質檢員安全員材料員施工員技術員項目經理:曹明剛 劉維剛 赫長旭姜玉香孫文軍賈德才 牟國寶 孫傳君許廣超2。3 加強材料的進場驗收工作,及時收集產品合格證和出廠證明書,按有關規定隨機抽樣檢驗、化驗,凡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做好退場簽證記錄。2。4做好自檢、專檢、通檢工作,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允許進行下道工序
28、,嚴把質量關。2。5 嚴格執行建設單位下發的質量控制文件,增強質量意識,提高質量要求。2.6各項試驗,不得遺漏,保證各項質量要求,檢驗試驗計劃見附表5。4 保證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技術組織措施4.1 保證文明施工技術組織措施4。1。1 嚴格按施工現場的總平面圖規劃布置各種臨時設施、機械設備、材料場地。4。1。2 施工用料分類分堆碼放整齊,砂石料場成堆成方。4.1。3 施工現場做到工完料盡,及時清理、道路暢通。無污水和泥涅,并及時進行現場及臨近道路清掃,保持清潔。4。1。4 暫設規整,室內整潔,生活設施齊備清潔。4.1。5 由主管施工經理組織相關人員,每周對現場安全文明施工進行一次檢查,對檢查出的
29、隱患及時整改。4。2 環境保護技術組織措施4。2.1 現場設置污水通道和污水井,生活、施工廢水經沉淀后再排入污水井.4.2。2 施工現場嚴禁隨意丟棄廢物、垃圾等,施工用水要嚴格管理,防止臟水隨意流淌,污染環境。4。2.3 施工現場垃圾、粉塵集中清理外運,禁止從樓上直接向樓下傾倒產生灰塵污染。4。2。4 施工現場要注意環境及噪聲污染,將攪拌站封閉。5 保證安全的技術組織措施5。1模板安裝必須按模板設計的施工,嚴禁任意變動.5。2高度超過4m以上的建筑物,安裝和拆除模板時,周圍應設安全網或搭設腳手架和加設防護欄桿,并設專人維持安全,防止傷及行人。5。3混凝土澆筑應搭設操作平臺,嚴禁直接在腳手架上進
30、行。5.4模板及其支撐系統在安裝過程中,必須設置臨時固定設施,嚴防傾覆。5。5模板的支柱縱橫向水平均應按設計的規定設置。當無規定時,一般支柱的網距不大于2m,縱橫向水平的上下步距不宜大于1.5m。5。6高處施工嚴防物體打擊和高空墜落,對于各類洞口及平臺設安全圍欄,充分發揮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的防護作用.5.7 各種機械,龍門架、焊機等設備做到定人、定機、定崗明確責任,用電時做到一機、一閘、一保險。5。8 腳手架、受料臺、馬道須設防護欄桿,馬道須設防滑條,腳手架安排專人定期檢查。5.9 動火前應先進化學分析,經批準后方可進行動火作業.6。 雨季施工技術組織措施6.1 施工場地填筑平整,并有一定
31、坡度,并在場地內設置排水溝和集水井,將雨水排至路邊雨水井6.2 電氣設備和電動機具等應設防雨棚。6.3 澆筑混凝土應避開大雨天氣,外漏的混凝土表面在養護期內應覆蓋保護。6。4 應經常檢查腳手架、塔吊等要有專人檢查,發現下沉變形應及時加固處理。九、 施工進度計劃: 利用橫道圖進行現場進度跟蹤管理,調配生產進度.施工進度計劃表見附圖1。十、資源供應計劃附表1:機械(具)資源配置表:序號 機械(具)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性能單位數量備注1塔吊臺12攪拌機350L臺23攪拌機500L臺14振動棒50臺65振動器PZ50臺46直流電焊機10KW臺17卷揚機1 t 臺18鋼筋切斷機QJ401臺19鋼筋彎曲機
32、QJ745臺110無齒鋸J2G400臺111電鋸MJ104臺112鏟車MCT75B臺113自卸汽車8t臺414電鉆JZ19把115水準儀DSZ-3架16經緯儀J6架10。2。附表2:實施人力資源配置表序號名稱數量(人)備注1木工202鋼筋工203砼工54起重工105焊工56力工407油工48測量員19放線員110瓦工2010。3附表3:甲供主要材料供應計劃序號材料名稱數量單位備注1水泥40t2鋼筋7t10。4附表4:乙供主要材料供應計劃序號材料名稱數量單位備注1砂120M32石200m33模 板620m24鋼腳手50t5木材10m3附表5 主要委托檢驗試驗計劃序號代表工程部位材料或部位名稱試驗
33、項目執行標準1梁、板、構造柱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拉伸試驗、彎曲試驗GB13013912梁、板、構造柱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拉伸試驗、彎曲試驗GB1499-19982梁、板、構造柱低碳鋼熱軋圓盤條拉伸試驗、彎曲試驗GB/T70119974梁、板鋼筋電弧焊焊接頭抗拉JGJ27865混凝土普通硅酸鹽水泥抗壓、凝結時間安定性GB17519996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用砂顆粒級配、表現密度、堆積密度、含泥量JGJ52927混凝土混凝土用卵石顆粒級配、表現密度、堆積密度、含泥量、針片狀含量、泥塊含量JGJ53-928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委托與現場含水率調整JGJ55-20009混凝土混凝土試塊抗壓強度GB5020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