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編制說明11 編制依據12 工程概況13 冬期施工任務部署23.1 冬期施工的期限23。2 冬施部署23。3 冬季施工領導小組24 施工方案確定35 主要項目冬施技術措施35。1 土方工程35.2 鋼筋工程35.3 混凝土工程65.4 水暖工程115.5 模板工程115.6 防水工程115.7 鋼結構工程126 冬施準備工作126。1 冬施組織166.2 材料準備176。3 勞動力計劃177 冬施測溫工作177.1 測溫工作程序177.2 測溫孔布置177.3 測溫孔設置要求188 混凝土的試塊制作199 冬施質量控制措施2010 混凝土熱工計算2111 安全消防措施2412 消防技術措
2、施2513 環保技術措施25編制說明xx地區屬寒冷地區,冬期負溫時間較長,風速較快.根據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T 1042011和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有關規定,結合xx市冬期施工的實際情況,特編制xxxx天地冬期施工方案。1 編制依據 序號名 稱編 號1xxxx天地施工圖094-012xxxx天地工程施工組織設計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2011版)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T 104-2011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2010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范JGJ
3、3386混凝土外加劑GB8067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程GB50119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國家及地方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 工程概況xxxx天地項目為集商業、辦公、酒店及酒店式公寓、高級公寓和高級住宅為一體的大型工程,位于xx市小店區體育路與親賢北街交匯處。一期規劃總建筑面積約344581.03。其工程建筑物主要包括:一棟6層百貨商業建筑,一棟52層(1)高層住宅建筑,建筑高度183。4m;兩棟40層(6#、7)高級公寓,建筑高度140.9m;兩棟38層(2、3#)、一棟36層(5#樓)高層住宅建筑和2層地下車庫組成.3 冬期施工任務部署3.1 冬期施工的期限根據慣例,
4、按照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低于5時,此5天的第一天即進入冬期施工,當次年初春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高于5時,此5天的最后一天為冬期施工終止日期,根據氣象信息,xx地區11月、12月、1月、2月、3月為冬期施工的時間,項目部安排專人記錄每天的大氣溫度,作為進入冬期施工或解除冬期施工的依據。3.2 冬施部署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本工程結構部分必須組織進行冬季施工。根據本工程實際進度情況,本工程的結構工程冬施計劃: 1號、3號樓從2層開始進入冬施;2號、5號、7號樓從3層開始進入冬施;6號樓從4層開始進入冬施;百貨商場B-D軸以北從-1層進入冬施;地庫從1層進入冬施。3.3 冬期施工領導小組成立
5、冬期施工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總工程師、現場生產經理、質量負責人、試驗員組成,負責冬施準備及安排生產計劃、組織實施冬施方案等。組 長:黃錦生副組長:程如軍組 員:張建中 郁衛東 陸東輝 孫久武 劉海鵬 徐旺 李劍強 徐建平 張俊山 秦相義 郭振華 郝霞麗 穆巧彥 王一潤 趙云峰其中:測溫、試驗工作分別由專人負責,在冬期施工開始日之前進行培訓和考試,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1、組織冬施的各分項工程施工班組,學習冬施方案、熟悉冬期施工規范,在施工中貫徹執行和落實技術交底制度。2、 組織施工管理人員和工人進行培訓,主要學習有關冬期施工的規范、規定和冬期的施工方法、措施等方面。3、建立正常的氣象預報制
6、度,項目技術質量員監管收聽當地氣象預報,及時通知項目。安排趙云峰等人進行測溫觀測,做好記錄與氣象部門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天氣情況,防止寒流襲擊,積極采取措施,現場設置測溫百葉箱。4、排除現場積水,對施工現場進行必要的修整,截斷流入現場的水源,現場排水采用沉井,消除現場施工用水造成場地結冰現象,保證道路通暢,盡快做好現場水管保溫防凍工作,水管深埋一米以下,水龍頭采用砂漿砌1。01。0米圍護磚墻,中間填滿石灰鋸末保溫。5、保溫材料如:塑料薄膜、草袋、棉毯、煤、各種外加劑等,由材料部門根據冬施計劃安排進場。外加劑要求按每拌水泥用量,包成小袋,方便使用,并有專人負責添加保管,以防中毒.4 施工方案確定1
7、、為保證混凝土質量,所有現場使用混凝土強度等級比設計提高一個強度等級并摻入抗凍劑。2、冬季混凝土施工采取綜合蓄熱養護法,具體方法如下:施工現場嚴格控制進場混凝土溫度混凝土出罐溫度不低于10和入模混凝土溫度不低于5,使用數字溫度儀進行測量。澆筑完的頂板采用塑料布、棉被雙重覆蓋的養護方法.在頂板澆筑完成后及時使用塑料布對其表面進行覆蓋,并加鋪一層棉被; 在施工操作層及下一層的四周,在外架的內立桿處使用彩條布進行封閉、圍擋,使操作層及下一層風速減小,減低混凝土的熱損失。剪力墻采用發泡聚乙烯保溫,墻體拆除模板后用彩條布密閉,剪力墻木模板采用晚拆保溫的方式進行防護.加強各過程測溫監控工作,認真做好記錄并
8、及時歸檔。5 主要項目冬施技術措施5。1土方工程冬期施工基礎工程應在土凍前開挖完,開槽后的基坑要立即覆蓋保溫草簾,覆蓋厚度為兩層. 盡量壓縮工序的流水間隔,縮短基槽在大氣的暴露時間,基礎拆模后盡快組織掩槽回填。當氣溫低于10時不宜施工。保護邊坡,防止反復凍融,分層剝落。5.2鋼筋工程5.2。1 一般規定5.2。1。1 鋼筋調直冷拉不宜低于20.預應力鋼筋張拉溫度不宜低于-15.5.2。1.2 鋼筋負溫焊接,可采用閃光對焊、電弧焊、電渣壓力焊等方法。當采用細晶粒熱軋鋼筋時,其焊接工藝應經試驗確定。當環境低于20時,不宜進行施焊。5。2。1。3 負溫條件下使用的鋼筋,施工過程中應加強管理和檢驗,鋼
9、筋在運輸和加工過程中應防止撞痕和刻痕.5。2。1。4 鋼筋張拉與冷拉設備、儀表和液壓工作系統油液應根據環境溫度選用,并應在使用溫度條件下進行配套校驗.5.2。1。5 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不得對HRB335、HRB400鋼筋進行冷彎加工。5。2.2 鋼筋負溫焊接5.2.2。1 雪天或焊接現場風速超過三級風焊接時,應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后未冷卻的接頭應避免碰到冰雪。5.2。2。2 熱軋鋼筋負溫閃光對焊,宜采用預熱-閃光焊或閃光預熱閃光焊工藝。鋼筋端面比較平整時,宜采用預熱閃光焊;端面不平整時,宜采用閃光預熱閃光焊.5.2。2。3 鋼筋負溫閃光對焊工藝應控制熱影響區長度。焊接參數應根據當地氣溫按常
10、溫參數調整。5。2。2。4 鋼筋負溫電弧焊宜采取分層控溫施焊。熱軋鋼筋焊接的層間宜控制在150350之間。5。2。2。5 鋼筋負溫電弧焊可根據鋼筋牌號、直徑、接頭形式和焊接位置選擇焊條和焊接電流。焊接時應采取防止產生過熱、燒傷、咬肉和裂縫等措施。5。2.2。6 鋼筋負溫幫條焊或搭接焊的焊接工藝應符合下列規定:1、幫條與主筋之間應采用四點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時應采用兩點固定;定位焊縫與幫條或搭接端部的距離不應小于20mm;2、幫條焊的引弧應在幫條鋼筋的一端開始,收弧應在幫條鋼筋端頭上,弧坑應填滿;3、焊接時,第一層焊縫應具有足夠的熔深,主焊縫或定位焊縫應熔合良好;平焊時,第一層焊縫應從應從中間引弧
11、,在向兩端運弧;立焊時;應從中間向上運弧,再從下端向中間運弧;在以后各層焊縫焊接時,應采用分層控溫施焊;、4、幫條接頭或搭接接頭的焊縫厚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0,焊縫寬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70%。5。2.2.7 鋼筋負溫坡口焊的工藝應符合下列規定:1、焊縫根部、坡口的斷面以及鋼筋與鋼板之間均應熔合,焊接過程中應經常除渣;2、焊接時,宜采用幾個接頭輪流施焊;3、加強焊縫的寬度應超過V型坡口邊緣3mm,高度應超過V型坡口上下邊緣3mm,并應平緩過渡至鋼筋表面;4、加強焊縫的焊接,應分兩層控溫施焊。5。2.2.8 HRP335和HRP400鋼筋多層施焊時,焊后可采用回火焊道施焊,其回火焊道的長度應比
12、以前一層焊道的兩端縮短4mm6mm。5。2。2。9 鋼筋負溫電渣壓力焊應符合下列規定:1、電渣壓力焊宜用于HRP335、HRP400熱軋帶肋鋼筋;2、電渣壓力焊機容量應根據所焊鋼筋直徑選定;3、焊劑應存放于干燥庫房內,在使用前經250300烘焙2h以上;4、焊接前,應進行現場負溫條件下焊接工藝試驗,經檢驗滿足要求后方可作業;5、電渣壓力焊焊接參數可按下表進行選用:鋼筋直徑 (mm)焊接溫度()焊接電流(A)焊接電壓(A)焊接通電時間(s)電弧過程電渣過程電弧過程電渣過程1418-103003503545182220256820350400201035040025308102040045022-
13、10400450-20500550251045050020550600注:本表采用常用HJ431焊劑和半自動焊劑參數。5、焊接完畢,應停歇20s以上方可卸下夾具回收焊劑,回收焊劑內不得混入冰雪,接頭渣應待冷卻后清理.此外,在負溫條件下進行電渣壓力焊時,接頭藥盒拆除時間宜延長2min左右;接頭的渣殼宜延長5min。施工過程中,遇到降雪,應用塑料布將鋼筋覆蓋,以便降雪停止后清除積雪。每棟樓備用一個鐵桶,在有積雪時用熱水融化。5.3混凝土工程本工程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工程主要是主體結構混凝土,主體結構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冬期施工混凝土選用恒臺、向東、升時商品砼有限公司供應的商砼。5。3。1 一般規
14、定5。3.1。1 冬期澆筑的混凝土,其受凍臨界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采用蓄熱法、暖棚法、加熱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時,其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30;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等其他品種水泥不應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40%;2、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15時,采用綜合蓄熱法、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于4。0MPa;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30時,采用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于5.0MPa;3、對于強度等級等于或高于C50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值的30;4、對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的50;5、
15、對于抗凍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70;6、當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摻入早強劑時,可按綜合蓄熱法受凍臨界強度取值;7、當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時,應按提高后的強度等級確定臨界強度。5.3.1。2 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應按JGJ/T104-2011附錄A進行混凝土熱工計算。5.3。1。3 混凝土的配制宜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采用蒸汽養護時,宜選用可礦渣硅酸鹽水泥;2、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80/m3,水膠比不應大于0.55;5。3.1.4 拌制混凝土所用骨料應清潔,不得含有冰、雪、凍塊及其他易凍裂物質。摻加含有鉀、納離子的防凍劑
16、混凝土,不得采用活性骨料中混有此類物質的材料.5。3.1.5 冬期施工混凝土選用外加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的相關規定5.3。1。6 鋼筋混凝土摻用氯鹽類防凍劑時,氯鹽摻量不得大于水泥質量的1。0%。摻用氯鹽的混凝土應振搗密實,且不宜采用蒸汽養護。5.3.1。7 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蓋的保溫層,不應采用潮濕狀態的材料,也不應將保溫材料直接鋪蓋在潮濕的混凝土表面,新澆筑的混凝土表面應鋪一層塑料薄膜。5.3。1。8 采用加熱養護的整體結構,澆筑程序和施工縫位的設置,應采取防產生較大溫度應力的措施.當加熱溫度超過45時,應進行溫度應力核算.5。3.1.10 型鋼混凝
17、土組合結構,澆筑混凝土前應對型鋼進行預熱,預熱溫度宜大于混凝土入模溫度,預熱方法可按JGJ/T104-2011第6.5節相關規定進行。5。3。2 混凝土原材料加熱、攪拌、運輸和澆筑5。3。2。1混凝土原材料加熱的宜采用加熱水的方法。當加熱水仍不能滿足要求時,水、骨料加熱的最高溫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當水和骨料的溫度仍不能滿足熱工計算要求時,可提高水溫到100,但水泥不得與80以上的的水直接接觸。 拌合水及骨料加熱最高溫度水泥強度拌合水()骨料()小于42.5806042。5、42。5R及以上60405。3。2.2 水加熱宜采用蒸汽加熱、電加熱、汽水熱交換罐或其他加熱方法。水箱或水池容積及水溫應能
18、滿足連續施工的要求。5。3.2.3 砂加熱應在開盤前進行,加熱應均勻.當才用保溫加熱料斗時,宜配備兩個,交替加熱使用.每個料斗容積可根據機械可裝高度和側壁厚度等要求進行設計,每一個斗的容量不宜小于3。5m3。預拌混凝土用砂,應提前備足料,運至有加熱設施的保溫封閉儲存料棚(室)或倉內備用。5.3。2.4 水泥不得直接加熱,袋裝水泥使用前宜運至暖棚內存放。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應符合下表規定。 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混凝土坍落度(mm)攪拌機容量(L)攪拌的最短時間(s)8025090250500135500180802509025050090500135 注:采用自落式攪拌機時,應較上表攪拌時間延長
19、30s60s;采用預拌混凝土時,應較常溫下預拌混凝土攪拌時間延長15s30s.5.3。2.6 混凝土運輸、澆筑過程中的溫度和覆蓋的保溫材料,應按JGJ/T104-2011附錄A進行熱工計算后確定,且入模溫度不應低于5.當不符合要求時,應采取措施進行調整。5.3.2.7 混凝土運輸與輸送機具應進行保溫或具有加熱裝置。泵送混凝土在澆筑前應對泵管進行保溫,并應采用與施工混凝土同配比砂漿進行預熱。5。3.2。8 混凝土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和污垢。5.3。3 混凝土蓄熱法和綜合蓄熱法養護5。3。3.1 當室外最低溫度不低于15時,地面以下的工程,或表面系數不大于5m1的結構,宜采用蓄熱法養護
20、。對結構易受凍的部位,應加強保溫措施。5.3.3.2 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15時,對于表面系數為5m115m1的結構,宜采用綜合蓄熱法養護,圍護層散熱系數宜控制在50KJ/(m3hK)200KJ/(m3hK)之間。5。3。3。3 綜合蓄熱法施工的混凝土應摻入早強劑或早強型復合外加劑,并應具有減水、引氣作用。5.3。3。4 混凝土澆筑后應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對裸露表面覆蓋并保溫.對邊 、棱角部位的保溫層厚度應增大到面部位的2倍3倍。混凝土在養護期間應防風、防失水.5.3.4 暖棚法施工5.3.4.1 本工程地下結構擬采用暖棚法施工.5。3。4。2 暖棚法施工應注意符合下列規定: 1、應設專人監測
21、混凝土暖棚法內溫度,暖棚內各測點溫度不得低于5。測溫點應選擇具有代表性位置進行布置,在離地面500mm高度處應設點,每晝夜不應小于4次。2、養護期間應監測暖棚內相對濕度,混凝土不得有失水現象,否則應及時采取增濕措施或在混凝土表面灑水養護。3、暖棚的出入口應設專人管理,并應采取防止棚內溫度下降或引起風口處混凝土受凍的措施。4、在混凝土養護期間應將煙或燃燒氣體排至棚外,并應采取防止煙氣中毒和防火的措施.5.3。6混凝土質量控制及檢查5。3。6.1 混凝土冬期施工質量檢查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以及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檢查外加劑及
22、摻量;外加劑進入施工現場后應進行抽樣檢驗合格后方準使用;2、應根據施工方案的參數檢查水、骨料、外加劑溶液和混凝土出機、澆筑、起始養護時的溫度;3、應檢查混凝土從入模到拆除保溫層或保溫模板期間的溫度;4、采用預拌混凝土時,原材料、攪拌、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檢查及混凝土質量檢查應由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進行,并應將記錄資料提供給施工單位。 5.3.6.2 施工期間的測溫項目與頻次應符合下表規定。 施工期間測溫項目與頻次測溫項目頻次室外氣溫測量最高、最低氣溫環境溫度每晝夜不少于4次攪拌機棚溫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水、水泥、礦物摻和料、砂、石及外加劑溶液溫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混凝土出機、澆筑、入模溫度每一工
23、作班不少于4次5。3.6。3 混凝土養護期間的溫度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采用蓄熱法或綜合蓄熱法時,在達到受凍臨界強度之前應每隔4h6h測量一次;2、采用負溫養護時,在達到受凍臨界強度之前,每隔2h測量一次;3、采用加熱法時,升溫和降溫階段每隔1h測量一次,恒溫階段每隔2h測量一次;4、混凝土在達到受凍臨界強度后,可停止測溫;5。3。6.4 養護溫度的測量方法應符合下列規定; 1、測溫孔應編號,并應繪制測溫孔布置圖,現場應設置明顯標識;2、測溫時,測溫元件應采取措施與外界氣溫隔離;測溫元件測量位置應處于結構表面下20mm處,留置在測溫孔內的時間不應小于3min;3、采用非加熱法養護時,測溫孔應
24、設置在易于散熱的部位;采用加熱養護時,應分別設置在離熱源不同的位置。5。3。6。5 混凝土質量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檢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凍、粘連、收縮裂縫,邊角是否脫落,施工縫處有無受凍痕跡;2、應檢查同條件養護試塊的養護條件是否與結構實體相一致;3、按JGJ/T1042011附錄B成熟度法推定混凝土強度時,應檢查測溫記錄與計算公式要求是否相符;5。3。6.6 模板和保溫層在混凝土達到要求強度并冷卻到5后方可拆除.拆除時混凝土表面與環境溫差大于20時,混凝土表面應及時覆蓋,緩慢冷卻.冬季混凝土的初凝時間3小時,終凝時間10小時。澆筑后立即覆蓋塑料薄膜一層,上蓋棉被保溫養護。拆除模板時間適當
25、推遲,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及時用棉被覆蓋。當室外氣溫低于-15時,應停止澆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澆筑之前,要及時清除鋼筋及模板上的冰雪凍塊和污垢,對于腳手架、作業平臺上的凍塊及時清除,以放滑倒墜落。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先檢查墻模板的保溫是否包裹嚴密,以防混凝土局部受凍,豎向混凝土施工時除采用直接在模板外加發泡聚乙烯或覆蓋棉被保溫外,利用外腳手架安全網加1層彩條布擋風,防止冷風直接貫擊施工混凝土接觸面.墻體混凝土的澆筑要連續施工,間隔時間不超過2h,不留或少留施工縫。梁板同時澆筑,澆筑方法采用從一端開始向另一端采用“趕漿法”澆筑,混凝土振搗密實后抹平,在混凝土初凝時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加一層棉被,達到臨
26、界強度前,不得撤除保溫. 為避免冬期澆筑地混凝土遭受凍害,根據長期積累的工程應用實踐經驗:氣溫在-5時,覆蓋一層塑料布,一層保溫材料(毛氈、麻袋或草袋);氣溫在-10時,覆蓋一層塑料布,二層保溫材料;氣溫在15時,覆蓋一層塑料布,三層保溫材料;氣溫在-15以下時,嚴格按照冬施熱工計算,制定相應的保溫養護措施。泵管用巖棉管包裹,外纏塑料布保溫,以減少熱量損失.泵送開始前先用熱水沖洗泵管,使之預熱,以減少砼輸送熱量損失。5。4水暖工程三類用水及消防用水及時做好管道保溫措施,用專用保溫橡塑進行保溫,保證施工正常使用。預埋的各種管道要將端口封嚴,防止雨水凍脹.5。5模板工程模板背楞采用40mm厚發泡聚
27、乙烯填充以保溫,木模板采用晚拆模板的方式進行保溫,當砼溫度下降到0時,及時在室內進行燒火爐保溫。5.6防水工程1、本工程地下室防水采用鋪貼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SBS) 。2、防水施工前基層表面要清理干凈,不得有冰、雪等雜物。3、混凝土基層面必須做到堅固、沒有污漬、塵土、油脂、脫模劑、松浮物、蠟及其它外來物質,因為這些物質可能減防水卷材的粘結力及其整體防水效果.混凝土凹凸面、蜂巢、裂縫基層的處理:將松動混凝土去除至完好表面,在大于0。2mm的裂縫,開鑿“V”型槽至少2。5mm深或開到良好的混凝土表面,在所有空隙開槽的地方,修補抹平壓實砂漿。4、 在拆除模板后,鑿去螺栓中的墊片、螺栓是地下滲漏
28、最大的隱患之一,螺栓切割時要低于混凝土表面0.5cm,用防水砂將補平.5、 防水卷材(SBS)施工措施:在施工前做好天氣預報記錄,根據天氣情況施工,遇上下雨天氣,停止施工。6、 防水施工應選在一天中氣溫較高時,一般為上午10:00點至下午3:00點,要求環境溫度不低于0。5大風及雪天停止施工。7、 冬期進行防水工程施工應盡量選擇無風晴朗天氣進行,在迎風面宜設置活動的擋風裝置。8、 施工安全應符合下列規定:防水材料及輔助材料設置專門的庫房,庫房和施工現場嚴禁煙火并配備適當滅火器材。高空作業施工人員必須配帶安全帶,四周應設防護措施。5。7鋼結構工程5。7.1材料本工程鋼結構所有材料為Q345鋼,負
29、溫下施工時,應進行負溫沖擊韌性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5。7.1。1負溫下鋼結構的焊接、柱接頭板厚大于40mm,且在板厚方向承受拉力作用時, 鋼材板厚方向的延伸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厚度方向性能鋼板GB/T 5313的規定.5。7.1。2 鋼材及有關連接材料應附有質量證明書,性能應符合設計產品標準的要求。根據負溫下結構的重要性、荷載特證和連接方法,應按國家標準的規定進行復檢。5.7.1。3負溫下鋼結構焊接用的焊條、焊絲應滿足設計強度要求 前提下,選擇屈服強度較低、沖擊韌性較好的低氫型焊條,重要結構可采用高韌性超低氫型焊條.5.7。1。4 負溫下鋼結構用低氫型焊條烘焙溫度宜為350380,保溫時間宜
30、為1。52h,烘焙后應緩冷存放110120烘箱內,使用時應取出放在保溫筒內,隨用隨取。當負溫下使用的焊條外露超過4h時,應重新烘焙.焊條的烘焙次數不宜超過2次,受潮的焊條不應使用。5。7。1.5 焊劑在使用之前應按照質量證明書的規定進行烘焙,其含水量不得大于0。1%。在負溫下露天進行焊接工作時,焊劑重復使用的時間間隔不得超過2h,當超過時應重新進行烘焙.5。7.1.6 氣體保護焊采用的二氧化碳,氣體純度按體積比計不宜低于99。5,含水量按質量比不得超過0.005。使用瓶裝氣體時,瓶內氣壓低于1MPa時應停止使用.在負溫使用時,要檢查瓶嘴有無冰凍賭塞現象。5。7.2 鋼結構制作5。7。2.1 鋼
31、結構在負溫放樣時,切割、銑刨的尺寸,應考慮負溫對鋼結構收縮的影響.5。7。2。2 端頭為焊接結構的構件下料時,應根據工藝要求預留焊縫收縮量,多層框架和高層鋼結構的多節柱應預留荷載使柱子產生的壓縮變形量.焊接收縮量和壓縮變形量應與鋼材在負溫下產生的收縮變形量相協調.5。7。2。3 形狀復雜和要求在負溫下彎曲加工的構件,應按制作工藝規定的方向去料。彎曲構件的外側不應大于1mm的缺口和傷痕。5.7。2.4 普通碳素結構鋼工作地點溫度低于20、低合金鋼工作地點溫度低于16、低合金結構鋼工作地點溫度低于12時,不得進行冷矯正和冷彎曲。當工作地點溫度低于30時,不宜進行現場火焰切割作業.5。7。2。5 負
32、溫下對邊緣加工零件應采用精密切割機加工,焊縫坡口宜采用自動切割.采用坡口機、刨調機進行進行坡口加工,不得出現鱗狀表面。重要結構的焊縫坡口,應采用機械加工或自動切割加工,不宜采用手工氣焊切割加工。5.7.2.6 構件的組裝應按規定的順序進行,由里往外擴展組拼。在負溫組裝焊接結構,預留焊縫收縮值宜有實驗確定,點焊縫的數量和長度應經計算確定。5.7。2.7 零件組裝應把接縫兩側50mm內鐵銹、毛刺、泥土、油污、冰雪等清理干凈,并應保持接縫干燥,不得殘留水分。5.7.2.8 焊接預熱溫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焊接作業區環境溫度低于0時,應將構件焊接區各方向大于或等于2倍鋼板厚度且不小于100mm范圍內母
33、材,加熱到20以上時方可施焊,且在焊接過程中均不得低于20;2、 負溫下焊接中厚鋼板、厚鋼板、厚鋼管的預熱溫度可由實驗確定,當無實驗資料時可按下表選用.負溫焊接中厚鋼板、厚鋼板、厚鋼管的預熱溫度鋼材種類鋼材厚度(mm)工作地點溫度()預熱溫度()普通碳素鋼結構3030363050-30-1036507010036700100普通碳素鋼管構件163036163030-2036304020-1036405010036500100低碳合金鋼構件1026361016261036162410-5362440-50364001001505.7。2.9 在負溫下構件組裝定型后進行焊接應符合焊接工藝規定.單條
34、焊縫的兩端應設置引弧板和熄弧板,引弧板和熄弧板的材料應和母材相一致。嚴禁在焊接的母材上引弧。5。7.2.10 負溫下厚度大于9mm的鋼板應分多層焊接,焊縫應由下往上逐層堆焊時,應先清除焊接缺陷,合格后方可按焊接工藝規定在繼續施焊,且再次預熱溫度應高于初期預熱溫度。5.7。2.11 在負溫下露天焊接鋼結構時,應考慮雨、雪和風的影響。當焊接場地環境溫度低于10時,應在焊接區域采取相應保溫措施;當焊接場地環境溫度低于-30時,宜搭接臨時防護棚。嚴禁雨水、雪花飄落在尚未冷卻的焊縫上。5。7.2。12 當焊接場地環境溫度低于15時,應適合提高焊機的電流強度,每降3,焊接電流應提高2%。5。7。2。13
35、采用低氫型焊條焊接時,焊接后焊縫宜進行焊后消氫處理,消氫處理的加熱溫度應為200250,保溫時間應根據工件的板厚確定,且每25mm板厚不小于0。5h總保溫時間不得小于1h,達到保溫時間應緩慢冷卻至常溫。5。7.2。14 在負溫下厚鋼板焊接完成后,在焊縫兩側板厚的2倍3倍范圍內,應立即進行焊后熱處理,加熱溫度宜為150300,并宜保持1h2h.焊縫焊完或熱處理完畢后,應采取保溫措施,使焊縫緩慢冷卻,冷卻速度不應大于10/min。5.7.2。15 當構件在負溫下進行熱矯正時,鋼材加熱矯正溫度應控制在750900之間,加熱矯正后應保溫覆蓋使其緩慢冷卻.5.7。2。16 負溫下鋼結構需成孔時,成孔工藝
36、應選用鉆成孔或先沖后擴鉆孔。5。7。2。17 在負溫下制作下的構件在進行外形尺寸檢查驗收時,應考慮檢查當時的溫度影響。焊縫外觀檢查應全部合格,等級接頭和要求焊透 的焊縫應100超聲波檢查,其余焊縫可按30%50超聲波抽樣檢查。如設計有要求時,應按設計要求的數量進行檢查。負溫超聲波探傷儀用的探頭與鋼材接觸面應采用不凍結的油基耦合劑。 5。7.2。18 不合格焊縫應鏟除重焊,并仍應按在負溫下鋼結構焊接工藝的規定進行施焊,焊后應采用同樣的檢驗標準進行檢驗.5.7.2.20 鋼結構焊接加固時,應由對應類別合格的焊工施焊;施焊鎮靜鋼板的厚度不大于30mm時,環境空氣溫度不應低于-15;當厚度超過30mm
37、時,溫度不應低于0;當施焊沸騰鋼板時,環境溫度應高于5。5。7.2.21 栓釘施焊環境溫度低于0時;打彎試驗的數量應增加1%;當栓釘采用手工電弧焊或其他保護性電弧焊焊接時,其預熱溫度應符合相應工藝的要求。5.7.3 鋼結構安裝5.7。3。1 冬期運輸、堆存鋼結構時,應采取防滑措施.構件堆放場地應平整堅實并無水坑,地面無結冰.同一型號構件疊放時,構件應保持水平,墊塊應在同一垂直線上,并防止構件溜滑。5.7。3.2 鋼結構安裝前除應按常規要求內容進行檢查外,尚應根據負溫條件下的要求對構件質量進行詳細復驗.凡是在制作中漏檢和運輸、堆放中造成的構件變形等,偏差大于規定影響安裝質量時,應在地面進行修理、
38、矯正,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后方可起吊安裝.5。7.3.3 在負溫下綁扎、起吊鋼構件用的鋼索與構件直接接觸時,應加防滑隔墊。凡是與構件同時起吊的節點板、安裝人員用的掛梯、矯正用的卡具,應采用繩索綁扎牢固。直接使用吊環、吊耳起吊構件時應檢查吊環、吊耳連接焊縫有無損傷。5.7.3。4 在負溫安裝構件時,應根據氣溫條件編制鋼結構安裝順序擴展圖表,施工中應按照規定的順序進行安裝。平面上應從建筑物的中心逐步向四周安裝,立面上宜從下部逐件往上安裝。5.7.3。5 鋼結構安裝的焊接工作應編制焊接工藝.在各結柱的一層構件安裝、矯正、栓接并預留焊縫收縮量后,平面上應從結構中心開始向四周對稱擴展焊接,不得從結構外圈向
39、中心焊接,一個構件的兩端不得同時進行焊接。5.7.3。6 構件上有積雪、結冰、結露時,安裝前應清除干凈,但不得損傷涂層.5。7.3.7 在負溫安裝鋼結構用的專用機具應按負溫要求進行檢驗.5。7.3。8 在負溫下安裝柱子、主梁、支撐等大構件時應立即進行矯正,位置矯正正確后應立即進行永久固定。當天安裝的構件應形成空間穩定體系.5。7.3.11 栓釘焊接前,應根據負溫值的大小,對焊接電流、焊接時間等參數進行測定。5.7。3。12 在負溫鋼結構安裝的質量除應符合現行國建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5 規定外,尚應按設計的要求進行檢查驗收。5.7.3。13 鋼結構在低溫安裝過程中,需要進
40、行臨時固定或連接時,宜采用螺栓連接形式;當需要現場臨時焊接時,應在安裝完畢后及時清理臨時焊縫。6 冬施準備工作 冬施重點工作放在保溫防凍上,人員思想上一定要重視冬施工作,防止出現意外事故。6。1冬施組織 6。1。1、組織參加冬施工作的工長,施工班組學習冬施方案,掌握冬施的有關要求及具體措施,在施工中貫徹執行。 6。1.2、測溫人員,試驗工由技術負責人組織培訓,經過培訓的人才能上崗。 6.1.3、切實加強施工管理,落實各級交底工作,實期檢查冬施制度和措施,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6.2材料準備 6.2。1、冬施材料應按材料計劃落實材料進場,保溫材料應提前進場就緒。 6.2.2、冬施材料表如下:材
41、料名稱數 量材料名稱數 量棉被6000塑薄膜20000溫度計15個彩條布5000手電筒5個測溫百頁箱1個 焦炭30T火爐100個6。3勞動力計劃為確保冬施工作地順利進行,每棟樓勞動力安排如下: 工種鋼筋工木工砼工架子工電焊工人數40502520107 冬施測溫工作7。1測溫工作程序確定測溫孔 繪制冬施測溫孔平面圖預留測溫孔現場進行測溫各項測溫記錄內容均按規定表格進行。7。2測溫孔布置大氣溫度測點:采用百葉箱,現格小于303040cm安裝于建筑物10米以外,距地高度1。5m,且通風條件較好的地方。現澆混凝土梁、板的測溫孔,孔深1/2板厚,應垂直插入留置。梁測孔深1/31/2梁高;板孔深1/2板厚
42、;現澆混凝土柱的柱頭測孔設在迎風面,測孔與柱面成30度角,孔深1/21/3柱斷面邊長。剪力墻結構測孔-孔深10cm。測溫孔采用PVC管埋置在構件中,插入的PVC管一端用膠帶包住,防止混凝土堵住PVC管,用綁絲固定,測溫孔應露出結構面5以上。洞口用保溫材料塞住,測溫時將溫度計插入測溫孔并用棉絲堵孔,以免受外界氣溫影響,溫度計在管中停留不少于3分鐘,然后取出迅速記下溫度值,測溫孔設在混凝土易散熱,溫度較低和有代表性的地方并繪圖編號.7.3混凝土測溫孔設置要求:1、測溫孔設置在溫度變化大的,容易散失熱量的部位.測溫孔的口不迎風設置,測溫口用棉紗團臨時封閉.測溫時,測溫儀表要與外界氣溫采取隔離措施,并
43、留置在測溫孔內不少于3分鐘,迅速取出,立刻讀數,計入表格中。當發現溫度達不到混凝土各階段的要求時,立即通知技術組采取措施,加強保溫或推遲拆模.2、測溫孔的位置在測溫孔平面圖上進行編號.3、具體結構測溫孔的設置:(詳見附圖) 現澆樓板:按縱、橫方向不大于5m間距布置。每間面積不大于20m2時,可設一個測溫孔。 其它構件:每個至少設置1個測溫孔,并設置在養護不利部位,如邊角等。7.4測量混凝土的出罐溫度和入模溫度、大氣溫度用數字溫度表進行測量混凝土的出罐溫度和入模溫度,用玻璃溫度計測量大氣溫度。砼的入模溫度要嚴格控制,要求出罐溫度不低于10,入模溫度不低于5,測溫次數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每天進行
44、四次大氣測溫,澆灌前和振搗完后對混凝土每小時測一次,強度達4MPa后每6小時測一次。混凝土養護期間溫度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綜合蓄熱法養護從混凝土入模開始至混凝土達到受凍臨界強度,或混凝土溫度降到0或設計溫度以前,應至少每隔6h測量一次。摻防凍劑的混凝土在強度未達到受凍臨界強度規定之前應每隔2h測量一次,達到受凍臨界強度以后每隔6h測量一次。全部測溫孔均應編號,并繪制布置圖(見附圖),測溫孔應設在有代表性的結構部位和溫度變化大易冷卻的部位,孔深宜1015cm,也可為板厚的1/2或墻厚的1/2。測溫員必須認真做好記錄,發現混凝土的溫度有過高或過低的情況應及時通知技術員,檢查原因并采取措施。7.5測
45、溫小組人員:項目部負責人黃建生郁衛東陸東輝1樓測溫人員徐建平張利平郝霞麗2樓測溫人員劉海鵬岳仍巧郝霞麗3樓測溫人員張俊山王一潤趙云峰5#樓測溫人員孫久武梁兆力趙云峰6#樓測溫人員李劍強楊凱磊郝霞麗7樓測溫人員徐 旺郭艷生郝霞麗百貨商場測溫人員秦相義秦志飛穆巧燕8 混凝土的試塊制作混凝土試件留置:混凝土抗壓強度試件的留置除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 規定外,尚應增設不少于2組同條件養護試件.應按規定留置齡期為28d標養試件和相應數量同條件養護試件。冬施混凝土應增加三組試件:一組測抗凍臨界強度,約37d,應與測溫結合起來,在結構溫度降到抗凍劑規定溫度前試壓,判斷
46、是否超過抗凍強度4MPa;如達不到4MPa,繼續降溫,則有可能凍壞,應增加保溫、加熱養護等措施,使受凍面強度超過4MPa。另一組冬施轉常溫強度,冬施轉常溫后再養護28d.再增加一組拆模試塊。1、混凝土的試塊制作,在混凝土的澆筑地點隨機取樣制作。一個工作班組而且不超過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樣5組,一組28天標養,一組測抗凍臨界強度,一組與砼同條件養護,用于轉入常溫養護28天的混凝土強度,余下分別為拆模試塊和600d試塊。2、超過一個工作班或超過100立方米混凝土時,試件相應增加;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1000m3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3、模板和保溫層在混凝土達到
47、要求強度并冷卻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時混凝土溫度與環境溫度差大于20時,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應及時覆蓋,使其緩慢冷卻。對商品混凝土供應商,冬期摻防凍劑混凝土的質量應滿足設計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在澆筑地點制作不少于兩組的混凝土試件進行強度試驗.其中一組試件應在標準條件下養護,其余放置在工程條件下養護。2、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受凍混凝土試件,不得在凍結狀態下試壓。邊長為100試塊,應在1015室內解凍34h,或應浸入1015水中解凍3h;邊長為150試塊,應在1520室內解凍56h,或應浸入1520水中解凍6h,試件擦干后試壓。3、檢驗抗凍、抗滲所有的試件應與工程同條件養護28d,再標準養護28
48、d后進行抗凍或抗滲試驗。4、28d標準養護的試件,成型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表面,放入溫度202,相對濕度為95以上的標準養護室中養護,從而保證28d標養強度的準確性,避免溫度較低影響混凝土強度的增長,造成試塊強度偏低,評定結構失真。9 冬施質量控制措施1、冬施前建立測溫小組,并進行崗前培訓,測溫人員要認真負責,測試數據要及時、真實、可靠,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人員反映,測溫結束后要及時整理歸檔。2、防凍劑進廠要進行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攪拌站提供合格證及復試報告)。防凍劑的摻量嚴格按試配計量進行,嚴禁隨意摻加和使用不合格產品。3、嚴格控制混凝土拆除保溫和拆模時間,必須經技術人員根據試塊試壓強度和混
49、凝土側溫記錄而定確定,任何人不得隨意拆除,拆模時混凝土表面溫度與自然環境溫度之差大于15時用保溫被覆蓋養護。4、隨時做好混凝土的保溫和養護工作,混凝土末達到受凍臨界強度時不得拆除保溫被.5、嚴格按規定留置冬施混凝土試塊,并按要求養護、試壓.6、設專人測溫,詳細做好測溫記錄工作,整理歸檔。測溫人員同時負責檢查覆蓋保溫情況,熟悉掌握結構各部位的混凝土澆筑時間,遇大風天氣要加強檢查保溫被的覆蓋情況以防大風吹掀保溫被,發現異常及時通知有關人員采取有效措施。7、混凝土養護溫度的測量,摻用防凍劑的混凝土,在強度未達到4MPa以前每2h測量1次,以后每6h測量1次;測溫孔均應編號并繪制測溫孔布置圖,溫度計測
50、溫每孔時間不少于3min.8、墻、柱、板模板的拆除,當墻、柱砼澆筑24小時后,方可拆模,拆模時,應先試拆一面或一個柱模,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后,方可進行大面積拆除。板結構跨度8m時,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方可拆模。有施工荷載的底模強度必須達到100,方可拆模。10 混凝土熱工計算以C40混凝土為例,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材料用量為:水 185kg ,溫度:80 ;水泥424kg,溫度:5;砂663kg,溫度:3;石1028噸,溫度:3;砂含水率3%,石含水率1,攪拌房內溫度10,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封閉式泵車運輸,運輸和成型共歷時1h,當時氣溫5,砼的出罐溫度為12。10
51、.1 普通混凝土10.1.1 混凝土拌和物的理論溫度:T0=0。92(mceTce+msaTsa+mgTg)+4。2Tw(mwsamsa-gmg)+c1(samsaTsa+gmgTg)c2(samsa+gmg)/4。2mw+0.9(mce+msa+mg)T0-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攝氏度)mw、mce、msa、m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Tw、Tce、Tsa、Tg-水、水泥、砂、石的溫度(攝氏度)sa、g -砂、石的含水率(%)c1、c2 -水的比熱容(KJ/Kg.K)及溶解熱(KJ/Kg)當骨料溫度0攝氏度,水的c1=4.2 c2=0當骨料溫度0時,b=2。10 B=335=0.92(
52、4245663 31082 3505)4。280(1850. 03 6630. 01 1082)2。1 (0. 03 663(3)0。 01 (3) 1082)335 (0。 03 6630。 01 1082/4.2 185+ 0。92(424663108250) =13.7410.1。2 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傾出時的溫度:T1=T0-0。16(T0-TP) T1混凝土拌和物出機溫度 TP攪拌機棚內溫度,取513。740。16 (13。7410)1=13。1410.1.3 混凝土經運輸入模的溫度:T2=T1-(att+0.032n)x(T1Ta)T2混凝土入模溫度 T1混凝土拌合物輸送到澆筑時的時
53、間(h)0。2N混凝土拌合物輸送轉運次數,取1Ta-混凝土拌合物輸送時環境溫度()取0a溫度損失系數(封閉式自卸汽車a=0.1)。13。14(0。110032 1)(1195)12。510.1。4 混凝土因鋼筋及模板吸熱后的溫度T3 =(ccmcT2+cfmfTf+csmsTs)/(ccmc+cfmf+csms)式中 cc混凝土的比熱容 0.936 kJ/kgK cS鋼筋 0。612 kJ/kgK cf竹膠板比熱容 2。52 kJ/kgK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 2389kg/m3 ms每立方米混凝土內鋼筋用量 115kg/m3 mf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摸板用量 木模:170kg/m3 Tf、T
54、s 模板、鋼筋的溫度按最低氣溫計算 5(0。9362389 12。52。52170 50.6121155)(2389 0.9361702。520.612115)9.3110。1。5 蓄熱法養護過程的溫度計算及強度驗算蓄熱材料采用5cm厚阻燃草簾被,覆蓋養護7d,養護期間的平均溫度計算如下:,a6,C=1, = 2389,424 1。3,=0. 015, 350MA/V1/0 。81。25,K6=(/(CKM)=0.015350424/(0。01512400-1。561。25)=89。7=KM/(C)=1.561.25/(0.01512400)=0.314=,a+=9.31+6+89.5=104
55、.8=( =(89。72。7221。737/0.314104。8/0.31489。7)/(0。0159。31)6 =24。8得平均溫度24。8,養護7天,強度6530,滿足要求。式中:t混凝土養護時間,取7天;C-混凝土比熱,取1kj/kgK.混凝土密度;-每混凝土水泥用量;水泥水化累計最終放熱量;水泥水化速度系數;透風系數;K-草簾被傳熱系數;M結構表面系數;設室外溫度為6。混凝土強度齡期曲線11 安全消防措施1、入冬前對施工現場進行一次清理,做好道路平整,保證道路暢通。2、施工用房在冬施前進行檢查,及時做好防寒及加固工作。3、組織職工進行安全生產的學習,嚴格貫徹安全責任制;各項施工必須做到
56、有項目、有措施、有交底、有檢查、有解決,不留隱患,一絲不茍地做好安全消防工作。4、冬期施工用的易燃易爆物品和壓力容器瓶應設專用倉庫分類隔離存放;草簾被、聚苯等保溫物品要在安全地點碼放,應保持干燥通風,有防風雪措施,堆放地要符合防火要求.5、施工現場必須按方案要求作好防凍保溫工作,注意天氣預報,注意大風天氣及寒流襲擊對安全施工帶來的影響。6、電、氣焊操作必須經申請同意,并設專人看火,配備好消防器材和消防用水。7、各種架子,上人馬道要有防滑措施,并應牢固可靠,定期進行檢修,大風及雪后要對腳手板架、暫設供電線路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并認真清掃,及時消除隱患。8、所有易燃保溫材料應按生產需要控制進場,專人
57、調配防止積壓.9、定期檢查各類消防器材,保持靈敏有效.10、冬期要對消防管道和其它消防設備做好保溫防凍,消防水管要埋入冰凍線以下。地面上消防管道要有保溫措施,消火栓要進行保溫。11、冬施中加熱使用的熱源要按安全人員指定的地點設置并有防火措施,所用材料必須是非易燃材料.12、嚴格電、氣用火審批制度,用火人申請明火作業后,審批人必須到用火地點實地查看,用火作業現場設專人看火,配備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在施工過程中看火人不得離開崗位,用火作業完畢后,要確認無火種后方可離開現場。13、木工棚的刨花、鋸末每天要打掃干凈,杜絕火源.14、嚴禁用燈泡取暖,亂拉電線和使用電爐。15、入冬前對機械設備進行一次嚴格
58、的換季保養,檢查全部技術情況,換用適合氣溫的防凍液、燃油、潤滑油,以防機械損壞。16、冬季風砂較大,外用電梯、塔吊等在大風大雪天應停止作業,司機離開設備時鎖緊夾軌器,并注意塔吊大臂停放方向.17、冬施期間所有的機器、設備必須做好防凍保溫處理。18、不得用棉帽代替安全帽.19、各井口、洞口等加設防護,做好防護工作。12 消防技術措施冬期施工中不允許使用可燃保溫材料。冬期施工用易燃易爆物品和壓力容器瓶應設專用倉庫分類隔離存放。庫房內部通風和電源、爆設備須靈敏可靠,電源開關應設在庫外。冬施保溫用的棉被、聚乙烯板等易燃物品要在安全地點碼放,應保持干燥通風,有防風雪措施。其堆放間距要符合防火要求。擋風設
59、施要使用非易燃品,要嚴格控制其上方和周圍的明火作業,配足消防器材.各種可燃保溫材料不準堆放在電閘箱、電焊機和電動工具周圍,防止材料長時間蓄燃自燃.同時應遠離電線、避免短路打火引燃保溫材料。現場臨時用火,都要向用火人員進行消防安全書面交底。操作前消防人員應根據操作環境和消防措施落實情況開具“用火證。用火證當日有效,用完收回.明火操作地點要有專人看火,看火人員主要職責:清除用火部位附近的可燃物。在用火部位準備好消防器材,在施工層或腳手架上進行或焊接,要有石棉布防護,看火過程中不得擅離崗位。定期檢查各類消防器材,保持靈敏有效。冬期要對消防管道和其它消防設備做好保溫防凍。13 環保技術措施雪后應清掃積雪,有泥漿處應清除,防止運輸車輛將泥漿帶上市政道路。運輸袋裝水泥等其它易飛揚的細顆粒散體材料及建筑渣土均需用彩條布或苫布遮蓋嚴實,以防止揚塵。建筑物內的施工垃圾采用容器吊運,嚴禁用電梯井或在樓層上向地面拋灑施工垃圾,施工垃圾應及時清運。附:測溫點平面布置圖 大 氣 環 境 測 溫 記 錄序號日期測 溫 時 間備注6:0012:0018:0024:00冬期-施工混凝土入模溫度記錄表測溫時間混凝土澆筑位大氣溫度到場溫度入模溫度平均溫度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