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建xx至xx鐵路站房及相關工程GGZF1標段xx站腳手架施工方案編制:審核:批準:目 錄一、編制依據:2二、工程概況2三、施工準備2四、構造要求3五、驗收管理6六、使用管理7七、拆除管理8八、計算書:9(一)現澆板驗算9(二)梁的驗算18九、文明施工及環保措施37十、模板施工安全管理制度38十一、應急預案39一、 編制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3、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架技術規程(DB33/10352006)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5、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
2、低壓流體輸送甲焊接鋼管(GB/T3092)、碳素結構鋼(GB/T700)6、鋼管腳手架扣件(GB/5831-2006)7、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1)、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2001)8、新建xx至xx鐵路施工圖設計xx站站房(結構分冊)9、新建xx至xx鐵路施工圖設計xx站站房(建筑分冊)二、 工程概況xx站位于xx省xx縣,東鄰黎平縣、從江縣,西與雷山縣,三都縣接壤,北界劍河縣,南接荔波縣,站中心里程DK142+220,站房3000、雨棚7200,站場總規模2臺4線;站房形式為“線側下”式.建筑層數地下室局部一層,主體一層,局部兩層。三、 施
3、工準備1鋼管、扣件(1)材質:引用了國家行業標準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的相關規定 (2)驗收與檢測,采購、租賃的鋼管、扣件必須有產品合格證和法定檢測單位的檢測檢驗報告,生產廠家必須具有技術質量監督部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并且使用前必須進行抽樣檢測。鋼管外觀質量要求:a 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b 鋼管外徑、壁厚、端面等的偏差;鋼管表面銹蝕深度;鋼管的彎曲變形應符合附錄E的規定;c 鋼管應進行防銹處理。扣件外觀質量要求:a 有裂縫、變形或螺栓出現滑絲的扣件嚴禁使用;b 扣件應進行防銹處理。2 技術資料施工現場應建立
4、鋼管、扣件使用臺帳,詳細記錄鋼管、扣件的來源、數量和質量檢驗等情況人員管理。四、 構造要求1架體總體要求(1)對剪刀撐、水平桿、周邊拉結等采取一系列加強措施。(2)支模架體高寬比:模板支架的整體高寬比不應大于5。(3)對于頂板施工的滿堂腳手架,待底板施工完成2天后(養護到位),強度達到10MPa時,滿足腳手架基礎承載力要求,可直接搭設腳手架。2架體立柱(1)架體采用樓層層高標準腳手架鋼管48mm2.8mm進行架體搭設;在高度不滿足要求時采用可調托座進行調節,同時對采用可調托座時的構造做出了具體規定,以滿足支撐系統的穩定性。(2)可調支托底部的立柱頂端應沿縱橫向設置一道水平拉桿。掃地桿與頂部水平
5、拉桿之間的間距,在滿足模板設計所確定的水平拉桿歩距要求條件下,進行平均分配確定歩距后,在每一步距處縱橫向應各設一道水平拉桿。無處可頂時,應在水平拉桿端部和中部沿豎向設置連續式剪刀撐。(3)模板支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亦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4)鋼管立柱的掃地桿、水平拉桿、剪刀撐應采用48mm2。8mm鋼管,用扣件與鋼管立柱扣牢.鋼管掃地桿、
6、水平拉桿應采用對接、剪刀撐應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500mm,并應采用2個旋轉扣件分別在離桿端不小于100處進行固定。(5)鋼管立柱底部應設墊木。(6)扣件式鋼管立柱接長嚴禁搭接,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相鄰兩立柱的對接接頭不得在同步內,且對接接頭沿豎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各接頭中心距離主節點不宜大于歩距的1/3。(7)采用扣件式鋼管立柱時,嚴禁將上段的鋼管與下段的鋼管立柱錯開固定在水平拉桿上。(8)可調托座使用:可調托座與鋼管交接處應設置橫向水平桿,托座頂距離水平桿的高度不應大于300mm。梁底立桿應按梁寬均勻設置,其偏差不應大于25mm,調節螺桿的伸縮長度不應大于200mm,另外,
7、使用可調托座必須解決兩者連接節點問題3架體水平桿(1)每步的縱、橫向水平桿應雙向拉通.(2)搭設要求:水平桿接長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也可采用搭接。對接、搭接應符合下列規定:a 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1/3;b 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應等距離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搭接水平桿桿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3)主節點處水平桿設置: 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主節點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應大于150mm
8、。4剪刀撐剪刀撐包括兩個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三部分組成,要求根據工程結構情況具體說明設置數量(1)設置數量,模板支架高度超過4m的模板支架應按下列規定設置剪刀撐:a 模板支架四邊滿布豎向剪刀撐,中間每隔六排立桿設置一道縱、橫向豎向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b 模板支架四邊與中間每隔4排立桿從頂層開始向下每隔2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2)剪刀撐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a 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剪刀撐斜桿與地面傾角宜在4560之間。傾角為45時,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根數不應超過7根;傾角為60時,則不應超過5根; b 剪刀撐斜桿的接長應采用搭接;c 剪刀撐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
9、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d 設置水平剪刀撐時,有剪刀撐斜桿的框格數量應大于框格總數的1/3。五、 驗收管理1驗收程序模板支架投入使用前,應由項目部組織驗收。項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和相關人員,以及監理工程師應參加模板支架的驗收.對高大模板支架,施工企業的相關部門應參加驗收.2驗收內容a 材料技術資料b 參數專項施工方案c 構造專項施工方案和本規程3扣件力矩檢驗安裝后的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應采用扭力扳手檢查,抽樣方法應按隨機分布原則進行.4驗收記錄按相關規定填寫驗收記錄表。六、 使用管理1作業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腳手架不得與模
10、板支架相連.2模板支架使用期間,不得任意拆除桿件,當模板支架基礎下或相鄰處有設備基礎、管溝時,在支架使用過程中不得開挖,否則必須采取加固措施。3架體因特殊原因或使用荷載變化而發生改變時,需采取措施(編制補充專項施工方案),重新驗收。4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派專人觀測模板支撐系統的工作狀態,觀測人員發現異常時應及時報告施工負責人,施工負責人應立即通知澆筑人員暫停作業,情況緊急時應采取迅速撤離人員的應急措施,并進行加固處理;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均勻澆搗,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超高堆置。七、 拆除管理1拆除時間:必須滿足規范規定的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的要求。2拆除方法:模板支架拆除時,應按
11、施工方案確定的方法和順序進行,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步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分段拆除的高差不應大于二步.設有連墻件的模板支架,連接件必須隨支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接件全部或數步拆除后再拆除支架。模板支架拆除時,應在周邊設置圍欄和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看守,嚴禁非操作人員入內,卸料時應符合下列規定:a 嚴禁將鋼管、扣件由高處拋擲至地面;b 運至地面的鋼管、扣件應及時按規定進行外觀質量檢查、整修與保養,剔除不合格的鋼管、扣件,按品種、規格隨時碼堆存放。3梁、板模板應先拆梁側模,再拆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并應分段分片進行,嚴禁成片撬落或成片拉拆。4拆除時,作業人員應站在安全的地方進行操作,嚴禁站在已
12、拆或松動的模板上進行拆除作業.5拆除模板時,嚴禁用鐵棍或鐵錘亂砸,已拆下的模板應妥善傳遞或用繩鉤放至地面。6嚴禁作業人員站在懸臂結構邊緣撬拆下面的模板。7待分片、分段的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允許將模板、支架、零配件等按指定地點運出堆放,并進行拔釘、清理、整修、刷防銹漆或脫模劑,入庫備用.八、 計算書:(一)現澆板驗算1、參數信息a模板支架參數橫向間距或排距(m):0。80;縱距(m):0。80;步距(m):1.5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m):0。10;模板支架搭設高度(m):9.9;采用的鋼管(mm):482。8 ;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立桿承重連接方式:雙扣件,考慮扣件的保養情況
13、,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b荷載參數模板與木板自重(kN/m2):0。400;混凝土與鋼筋自重(kN/m3):25.0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3.000;c材料參數面板采用膠合面板,厚度為14mm;板底支撐采用方木;面板彈性模量E(N/mm2):6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5;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600;木方的間隔距離(mm):200。000;木方彈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000;木方的截面寬度(mm):4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d樓板參數樓板的計算厚度(m
14、m):120.00; 圖2 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2模板面板計算模板面板為受彎構件,按三跨連續梁對面板進行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801。42/6 = 26.133 cm3;I = 801。43/12 = 18.293 c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a荷載計算(1)靜荷載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 250.150。8+0。40.8 = 3。32 kN/m;(2)活荷載為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m):q2 = 30。8= 2.4 kN/m;b強度計算計算公式如下:M=0.1ql2其中:q=1.23。32+1。4
15、2.4= 7。344kN/m最大彎矩 M=0.17。3442002= 29376 Nm;面板最大應力計算值 =M/W= 29376/26133.333 = 1.123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5 N/mm2;面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 1。123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5 N/mm2,滿足要求!c撓度計算撓度計算公式為=0。677ql4/(100EI)=l/250其中q =q1=3。32kN/m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3。322004/(100600018。293104)=0.033 mm; 面板最大允許撓度 =200/ 250=0。8 mm;面板的最大撓
16、度計算值 0。033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 0.8 mm,滿足要求!3模板支撐方木的計算方木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bh2/6=488/6 = 42.67 cm3;I=bh3/12=4888/12 = 170。67 cm4;方木楞計算簡圖a荷載的計算(1)靜荷載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250.20.15+0。40。2 = 0.83 kN/m ;(2)活荷載為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m):q2 = 30.2 = 0.6 kN/m;b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M=0。1ql2均布荷載 q = 1。2 q1 + 1。4 q2 =
17、 1。20.83+1.40.6 = 1。836 kN/m;最大彎矩 M = 0.1ql2 = 0。11。8360。82 = 0。118 kNm;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 = M /W = 0。118106/42666。67 =2。766 N/mm2;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000 N/mm2;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 2。766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要求!c抗剪驗算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 3V/2bhn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1。8360。8 = 0.881 kN;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 3 0。83103/(2 4080) = 0.389
18、N/mm2;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 1.6 N/mm2;方木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0.389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1。6 N/mm2,滿足要求!d撓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0.677ql4/(100EI)=l/250均布荷載 q = q1 = 0。83 kN/m;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0。838004 /(10090001706666.667)= 0.150 mm;最大允許撓度 =800/ 250=3。2 mm;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150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3.2 mm,滿足要求!4木方支撐鋼管計算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
19、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P2.419kN;支撐鋼管計算簡圖支撐鋼管計算彎矩圖(kNm)支撐鋼管計算變形圖(mm)支撐鋼管計算剪力圖(kN)最大彎矩 Mmax = 0。726 kNm ;最大變形 Vmax = 1.473 mm ;最大支座力 Qmax = 10。584 kN ;最大應力 = 725905.134/4490 = 161.672 N/mm2;支撐鋼管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支撐鋼管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61.672 N/mm2 小于 支撐鋼管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為 1.473mm 小于 800/150與10 mm,滿足要求。5
20、扣件抗滑移的計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2.80kN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R= 10.584 kN;R 12。80 kN,所以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6模板支架立桿荷載設計值(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和活荷載。a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1)腳手架的自重(kN):NG1 = 0.1349。9 = 1。326 kN;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A。(2)模板的自重(kN):NG2 = 0.40。
21、80。8 = 0。256 kN;(3)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NG3 = 250.120。80.8 =1。92 kN;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 = 3。502 kN;b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3+2 ) 0。80。8 = 3.2 kN;c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N = 1.2NG + 1。4NQ = 8。68 kN;7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N/(A)f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kN) :N = 11.078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22、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cm) :i = 1.59 cm;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cm2):A = 3。97 cm2; W -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6 cm3; -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L0- 計算長度 (m);根據扣件式規范,立桿計算長度L0有兩個計算公式L0=kuh和L0=h+2a,為安全計,取二者間的大值,即L0=max1。1551.71。6,1.6+20。1=3.142; k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1.155; - 考慮腳手架整體穩定因素的單桿計
23、算長度系數,取1。7;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1 m;得到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0=3。142;L0 / i = 3142/ 15。9=198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184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8680/(0。184446) = 105.77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 = 105.77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滿足要求。(二)梁的驗算a、參數信息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0.350;梁截面高度 D(m):1.450;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
24、La(m):0.8;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20;立桿步距h(m):1。20;梁支撐架搭設高度H(m):9。9;梁兩側立桿間距(m):0.8;承重架支撐形式:梁底支撐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桿根數:3;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2。8;立桿承重連接方式:雙扣件,考慮扣件質量及保養情況,取扣件抗滑承載力折減系數:0.80;2。荷載參數模板自重(kN/m2):0.4;鋼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5;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kN/m2):18.0;傾倒混凝土側壓力(kN/m2):2。0;振搗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2):2。0;3.
25、材料參數木材品種:東北落葉松;木材彈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2):1。6;面板類型:膠合面板;面板彈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參數梁底方木截面寬度b(mm):5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100.0;梁底縱向支撐根數:5;面板厚度(mm):18。0;5.梁側模板參數次楞間距(mm):200 ,主楞豎向根數:4;主楞間距為:100mm,220mm,210mm;穿梁螺栓水平間距(mm):500;穿梁螺栓直徑(mm):M14;
26、主楞龍骨材料:鋼楞;截面類型為圓鋼管482.8;主楞合并根數:2;次楞龍骨材料:木楞,寬度60mm,高度80mm;次楞合并根數:2;(二)、梁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1。梁側模板荷載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 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可按現場實際值取,輸入0時系統按200/(T+15)計算,得5.71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1.500m/h; 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1.45m; 1- 外加劑影響修
27、正系數,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150。根據以上兩個公式計算的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F;分別計算得 50.994 kN/m2、34.8 kN/m2,取較小值34.8 kN/m2作為本工程計算荷載。(三)、梁側模板面板的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 面板計算簡圖(單位:mm)1.強度計算跨中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W = 801.81.8/6=43.2cm3; M -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 面板的彎曲應力計算值(N/
28、mm2) f -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按以下公式計算面板跨中彎矩:M=0。1ql2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包括: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q1=1.21。45180.9=28.188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q2= 1.41.4520.9=3。654kN/m;q = q1+q2 = 28.188+3。654 = 31.842 kN/m;計算跨度(內楞間距): l = 200mm;面板的最大彎距 M= 0.131。8422002 = 1。25105Nmm;經計算得到,面板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 1.25105 / 4.32104=2。893N/mm2
29、;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3N/mm2;面板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2.893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標準值: q=31。842N/mm; l-計算跨度(內楞間距): l = 200mm; E面板材質的彈性模量: E = 9500N/mm2; I-面板的截面慣性矩: I = 801。81.81。8/12=38。88cm4;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531。8422004/(38495003.888105) = 0.179mm;面板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l/250 =200/250 = 0.8m
30、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179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0。8mm,滿足要求!(四)、梁側模板內外楞的計算1。內楞計算內楞(木或鋼)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按照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龍骨采用木楞,截面寬度6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682/6 = 64cm3;I = 683/12 = 256cm4; 200 200 200 內楞計算簡圖(1).內楞強度驗算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 內楞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 M - 內楞的最大彎距(Nmm); W - 內楞的凈截面抵抗矩; f 內楞的強度設計值(N
31、/mm2).按以下公式計算內楞跨中彎矩:M=ql2/10 其中,作用在內楞的荷載,q = (1。2180。9+1。420.9)1=21.96kN/m;內楞計算跨度(外楞間距): l = 200mm;內楞的最大彎距: M=0。1021.962002= 8.78104Nmm;最大支座力:R=1.121.960.2=4。831 kN;經計算得到,內楞的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 8.78104/0。64105 =1.372 N/mm2;內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5N/mm2;內楞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1。372 N/mm2 小于 內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5N/mm2,滿足要求!(2)。內楞的
32、撓度驗算 其中 l計算跨度(外楞間距):l = 2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標準值:q=31。842 N/mm; E - 內楞的彈性模量: 10000N/mm2; I - 內楞的截面慣性矩:I = 2。56106mm4;內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31.8422004/(100100002.56106) = 0.013 mm;內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200/250=0。8mm;內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013mm 小于 內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0。8mm,滿足要求!2.外楞計算外楞承受內楞傳遞的集中力,取內楞的最大支座力4.831kN,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
33、續梁計算.本工程中,外龍骨采用鋼楞,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截面類型為圓鋼管482.8;外鋼楞截面抵抗矩 W = 5.078cm3;外鋼楞截面慣性矩 I =12.18cm4;(1)。外楞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 外楞受彎應力計算值(N/mm2) M - 外楞的最大彎距(Nmm); W - 外楞的凈截面抵抗矩; f 外楞的強度設計值(N/mm2).根據三跨連續梁算法求得最大的彎矩為M=Fa=2.3 kNm;其中,F=1/4qh=11.542,h為梁高為1。45m,a為次楞間距為200mm;經計算得到,外楞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2.3106/5。07104 = 45.29 N/mm2; 外
34、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205N/mm2;外楞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45。29N/mm2 小于 外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2)。外楞的撓度驗算 其中E-外楞的彈性模量:206000N/mm2;F作用在外楞上的集中力標準值:F=11。542kN; l-計算跨度:l=500mm; I-外楞的截面慣性矩:I=243800mm4;外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1。61511542500.003/(100206000。000243800。000)=0。462mm;根據連續梁計算得到外楞的最大撓度為0。462 mm外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500/400=1.25mm;外楞的
35、最大撓度計算值 =0.462mm 小于 外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25mm,滿足要求!(五)、穿梁螺栓的計算 驗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 N/mm2;查表得: 穿梁螺栓的直徑: 14 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徑: 11.55 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積: A= 105 mm2;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1。218+1.42)0。50。875 =10.675 kN。穿梁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 = 170105/1000 = 17.85 kN;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10.675
36、kN 小于 穿梁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17。85kN,滿足要求!(六)、梁底模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撓度。計算的原則是按照模板底支撐的間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撐在底撐上的三跨連續梁計算。強度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8001818/6 = 4.32104mm3; I = 800181818/12 = 3.89105mm4;E. 抗彎強度驗算按以下公式進行面板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梁底模板的彎曲應
37、力計算值(N/mm2); M - 計算的最大彎矩 (kNm); l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200.00mm; q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載設計值(kN/m);新澆混凝土及鋼筋荷載設計值:q1: 1.2(24.00+1.50)0.81。450。90=31.94kN/m;模板結構自重荷載:q2:1。20.350.80。90=0.30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q3: 1。42。000.80。90=2.02kN/m;q = q1 + q2 + q3=31。94+0.30+2。02=34.26kN/m;跨中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max = 0。1034。260.22=0。137k
38、Nm; =0.137106/4。32104=3。17N/mm2;梁底模面板計算應力 =3.17 N/mm2 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2。撓度驗算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壓力線荷載: q =((24。0+1.50)1。450+0。35)0。65= 24.26KN/m; l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200。00mm; E面板的彈性模量: E = 9500。0N/mm2;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200.00/250 = 0。800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
39、.67724.262004/(10095003.16105)=0.082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82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 200 / 250 = 0.8mm,滿足要求!(七)、梁底支撐的計算本工程梁底支撐采用方木.強度及抗剪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4+1.5)1。450.35=12.94 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 = 0。350.2(21.45+0。35
40、)/ 0.35=0。65 kN/m;(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2。5+2)0。2=0.9 kN/m;2。方木的支撐力驗算靜荷載設計值 q = 1。212。94+1。20.65=16。3 kN/m;活荷載設計值 P = 1.40。9=1.26 kN/m; 方木計算簡圖方木按照兩跨連續梁計算。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51010/6 = 83。33 cm3; I=5101010/12 = 416.67 cm4;方木強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設計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41、:線荷載設計值 q = 12。94+0.65=13.59kN/m;最大彎距 M =0.1ql2= 0.113.590.650。65= 0.574 kN.m;最大應力 = M / W = 0.574106/83333.3 = 6。88 N/mm2;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 N/mm2;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6.88 N/mm2 小于 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要求!方木抗剪驗算: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其中最大剪力: V = 0。513。590。65 = 4.41 kN;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 34410/(250100) = 1.323 N/mm2;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 1。
42、6 N/mm2;方木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1。323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1。6 N/mm2,滿足要求!方木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 q = 12.94+0.65=13.59kN/m;方木最大撓度計算值 = 0。52113.596504 /(10010000416.667104)=0.3mm;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0.6501000/250=2。600 mm;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3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2.6 mm,滿足要求!3。支撐鋼管的強度驗算支撐鋼管按照簡支梁的計算如下荷載計算公式如下:(1)鋼
43、筋混凝土梁自重(kN/m2):q1 = (24。000+1.500)1.450。35=12。93 kN/m2;(2)模板的自重(kN/m2):q2 = 0。350 kN/m2;(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2):q3= (2。500+2。000)=4。500 kN/m2;q = 1.2(12.93 + 0.350 )+ 1.44.500 = 22。23 kN/m2;梁底支撐根數為 n,立桿梁跨度方向間距為a, 梁寬為b,梁高為h,梁底支撐傳遞給鋼管的集中力為P,梁側模板傳給鋼管的集中力為N 。當n=2時: 當n2時: 計算簡圖(kN) 變形圖(mm) 彎矩圖(k
44、Nm)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支座反力 RA = RB=2。178 kN,中間支座最大反力Rmax=9.356;最大彎矩 Mmax=0。218 kN。m;最大撓度計算值 Vmax=0。048 mm;最大應力 =0。218106/5080=42.883 N/mm2;支撐抗彎設計強度 f=205 N/mm2;支撐鋼管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42.883 N/mm2 小于 支撐鋼管的抗彎設計強度 205 N/mm2,滿足要求!(八)、扣件抗滑移的計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
45、承載力取值為12.80kN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Rc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2.80 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據前面計算結果得到 R=9。356 kN;R 12。80 kN,所以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九)、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N/(A)f1.梁兩側立桿穩定性驗算: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 水平鋼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2.178 kN ;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299。9=1
46、.53 kN; 梁側樓板的混凝土模板的自重:N3=1.2(24+0。35)0.120。2=0。7 kN; 梁側樓板鋼筋自重荷載: N4=1。21.50。120。2=0.04kN; N =2。178+1.53+0。7+0.04=4。448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8;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3.97; W -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6; - 鋼管立桿軸心受壓應力計算值 ( N/mm2);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 lo -
47、計算長度 (m);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按下式計算 lo = k1uh 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55 ; u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u =1.7;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 = k1uh = 1。1551.71.45 = 2.847 m;Lo/i =2847 / 15.8 = 180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220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4448/(0.22446) = 45。33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 45。33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 N/mm2
48、,滿足要求!2。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撐立桿穩定性驗算: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 梁底支撐最大支座反力: N1 =9。356 kN ;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299。9=1.53 kN; N =9.356+1.53=10.88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8; A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3。97; W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6; 鋼管立桿軸心受壓應力計算值 (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
49、lo - 計算長度 (m);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按下式計算 lo = k1uh 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55 ; u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u =1。7;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 = k1uh = 1。1551.71.5 = 2.945 m;Lo/i = 2945。25 / 15。8 = 186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207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10880/(0.207446) = 117.85 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117。85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50、 = 205 N/mm2,滿足要求!(十)、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g = fgkkc = 9000.4=360 kPa; 其中,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900 kPa ;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 = 0.4 ;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p = N/A =9.356/0。25=37。422 kPa ;其中,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 :N = 9.356 kN;基礎底面面積 :A = 0.25 m2 。p=37.422 fg=360 kPa 。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九、 文明施工及環保措施9。1 場容場貌管
51、理要求模板加工區內要進行封閉施工,盡量避免鋸末等雜物隨風飄落到施工場地以外污染環境。收工后要及時清理落在地面上的鋸末和邊角料。木工機械要搭設防護棚,機械操作人員禁止戴手套進行操作,9。2封閉施工,減少對外干擾采取長期圍墻和臨時圍墻相結合,即保障獨立施工場地在施工過程中處于封閉狀態,又滿足在其它工序施工時的拆除改移。十、 模板施工安全管理制度1、支撐應按工序進行,模板沒有固定前,不得進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桿、支撐攀登上下。2、支設獨立梁模應設臨時工作臺,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在梁底模上行走。3、工完前,不得留下松動和懸掛的模板,拆下的模板應及時運輸到指定地點,集中堆放,防止釘子扎腳。4、木工機械
52、操作人員衣服穿戴利索,袖口腳上緊身整齊,機械旁不得脫換工作換,如必須戴安全帽,頭發辨子不準外露。5、機械運轉時嚴禁掃除木花或拆卸另件修理.6、手壓刨、電鉆、電鋸等操作人員在操作時不準戴手套,以防被鉸傷.7、各種機械的電開關應設插上鎖,立于機械附近并掛牌,以免誤送電.8、進入工地必須佩戴安全帽.9、高空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10、禁止穿拖鞋進入施工現場。11、施工現場禁止嬉戲打鬧。12、施工現場禁止吸煙。13、嚴禁酒后進入施工場地。14、模板支撐架搭設完成后。要經建指、設計、監理、施工相關負責人共同驗收后方可使用.十一、 應急預案針對現場事故易發點,對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
53、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成立事故應急救援小組.1。 架體下沉當發現架體有異常下沉現象時,立即停止施工作業,施工人員撤離施工作業面,并在架體周邊設置警戒線,組織相關人員認真查明原因,排除險情后方可繼續施工。2。架子垮塌當發生架子垮塌事故時,第一時間保護事故現場,并報告相關單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施現場施工人員搶救工作,組織有關專家制定措施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3。 防洪渡汛當接到可能發生暴雨、洪水警報后,由調度立即通知安全副項目經理、責任區負責人、現場值班人員.各負責人接到通知后,對場內外各處有地質災害的危險地段進行普查,分等級,并安排人員值班。
54、當出現險情時值班人員立即通知附近施工人員和附近居民;向安全副經理匯報,由安全副經理組織技術人員對匯報情況進行分析,并立即采取措施保護施工便道暢通、疏通道路的側溝、管涵工作;并對是否疏散居民和施工設備、撤離施工人員和設備、是否需要疏通市政管道等施工等做出判斷,并立即執行。項目經理部調度及時掌握現場各工點的降雨量、危險情況以及采取的措施和可能發生的危害,直接向項目經理、監理、建設單位匯報,必要時向地方政府通報,將危害減少到最少。4。 機械事故應急救援措施發現險情的人員立即向物資設備部長報告;并在需要時,切斷電源;物資設備部長召集搶險小組進入應急狀態,由物資設備部人員上報項目部調度,由項目經理組織技
55、術人員對險情制定搶修方案;各小組按職責實施方案.5。 不可抗力自然災害應急救援措施由項目經理下達發出警報令,進行搶險救災狀態,搶險隊及全體人員投入搶險工作;在項目經理的統一指揮下,由項目安全副經理及時、有序地將人員疏散到安全區,由安全監督部長負責重要物資撤離危險區;由專職安全員負責危險區隔離,標出警示;根據分析判斷的結果,項目經理組織技術人員定出搶險的方案,調動必要的機具、設備、材料等資源;各搶險組長根據搶險方案,將具體任務下達給各小組成員,各小組成員按要求完成;由調度負責接收媒體或氣象部門有關事態后續發展的預測報告,密切跟蹤災害變化,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施工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可立即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