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C結構施工方案目錄一、技術工藝流程2二、施工流程3三、施工進度安排6四、施工準備與技術交底71、施工準備72、交底與溝通7五、施工道路81、PC運輸道路82、場地硬化83、排水溝9六、吊裝101、安裝流程102、人員構成113、吊裝機的選用124、吊具與吊點預埋12(1)預制構件吊鉤12(2)起吊鋼梁15(3)預埋件151.引測與軸線控制16(1)定位測量控制16(2)軸線引測16(3)構件定位172.預制構件吊裝17(1)預制墻板接縫處理18(2)預制構件就位及調節18(3)預制構件連接固定20(4)拆除拉桿21(5)構件吊裝驗收21藝流程二、施工流程 場地平整 定位、標高控制 基坑開挖
2、墊層 綁扎基礎鋼筋 制作基礎模板 澆搗基礎砼 砼養護 預制疊合墻板安裝 現澆剪力墻扎筋 機電管預埋 剪力墻支模 支撐排架搭設 預制樓梯、預制空調板安裝 現澆樓板鋼筋綁扎 機電管預埋 混凝土澆搗 流程一: 定位放線流程二: 外墻板吊裝流程三: 剪力墻鋼筋綁扎流程四: 支撐排架搭設流程五: 預制樓梯、空調板吊裝流程六:樓板鋼筋綁扎流程七:混凝土澆搗三、施工進度安排四、施工準備與技術交底1、施工準備工程開工前,現場按照設計院提供的PC項目設計圖紙,結合工程實際,做好下列施工準備:(1)組建、成立PC項目課題攻關小組和項目實施小組,分析、研究課題對象,實施現場操作與施工,達到課題目標要求。(2)編制具
3、有可操作性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組織設計,優化方案,確保節點,推行科學化施工新領域。(3)加強設計圖、施工圖和PC加工圖的結合,做好各圖紙的相符性,提供可行的工廠化制作和現場可施工的深化圖,優化原設計圖紙。(4)做好專業多工種施工勞動力組織,選擇和培訓熟練技術工人,按照各種工種的特點和要點,加強安排與落實。(5)落實施工前期工作,包括材料、預制件制造、養護、模板、表面裝飾,保護起吊、運輸、儲存、臨時支撐,安裝防水接縫安裝等。2、交底與溝通交底與溝通工作為:(1)按照三級技術交底程序要求,逐級進行技術交底,特別是對不同技術工種的針對性交底,要切實加強和落實。(2)重視設計交底工作,每次設計交底前
4、,由項目工程師具體召集各相關崗位人員匯總、討論圖紙問題,設計交底時,切實解決疑難和有效落實現場碰到的圖紙施工矛盾。(3)切實加強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預制構件加工制作單位、施工單位以及相關單位的聯系,及時加強溝通與信息聯系。(4)施工前,堅持樣板引路制度,參照已施工的兩層實驗樓實樣,讓施工人員了解PC項目的特點和要點,正式施工時,有一個參照和實樣概念。五、施工道路1、PC運輸道路PC樓臨時施工道路,考慮吊裝車輛及構件車輛的運行,故專門進行設置。做法如下: 道路制作示意圖 現場道路示意圖2、場地硬化按照文明施工策劃要求,現場裸露的土體(含腳手架區域)場地需進行場地硬化(做法見下圖),空地需布置成
5、預制構件的堆放場地,做法見下圖右:3、排水溝按照文明施工策劃要求,具體做法為:a:制作特點:切割兩頭平整(豎管),橫向管兩頭切割平整與豎管相接焊密。電焊焊接均為滿焊(厚度2.5mm)。蓋板制作后,再涂兩層防銹漆(分黑黃兩種)。b:.安裝要求:地溝為現澆混凝土結構,要求平整牢固,凹口上下成一直線,上口尺寸一致。六、吊裝現澆結構樓板完畢1、安裝流程鋼筋綁扎、連接預制構件吊裝、固定,校正、連接支撐連接件設置復核預制構件編號彈控制線預制構件進場校驗拆除臨時支撐混凝土養護澆筑混凝土隱蔽工程驗收模板安裝吊裝準備臨時支撐搭設結構彈線2、人員構成(1)、吊裝管理組人員序號職 務主要職責1組長吊裝現場總負責2副
6、組長負責吊裝現場技術指導3組員負責吊裝工程施工指揮、協調4組員負責吊裝工程質量監督、驗收5組員負責吊裝工程安全監督(2)、吊裝操作組勞動力配備序號工種人數備注1協調1施工現場分為1個施工區,施工區有1幢建筑,為使吊裝工程形成流水作業,施工區配備一個吊裝操作組,每組10人。2塔吊指揮13起重工44木工25電焊工16測量員1(3)、機具設備序號名稱型號單位數量1塔吊臺12鋼扁擔工字鋼根33葫蘆3t個64鋼絲繩根125自動扳手把66沖擊錘個67電焊機臺38對講機臺6(4)、人員選調和培訓施工管理人員和勞動力是在施工過程中的直接管理者和操作人員,是施工質量、進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最直接保證者,應選調素
7、質好、技術精、參與過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項目并獲省、市優質工程施工的操作人員從事本工程施工。若有條件應選調有國外工作經驗的管理及技術人員。此類人員對建筑工業化的認識程度較深,施工起來也會更加得心應手。3、吊裝機的選用根據預制構件的最大起重量、塔吊布置位置、最重構件與塔吊布置位置的距離等相關參數,本工程最重構件起重量為4.5t,最大起重距離為45m,結合相關塔吊說明書,選擇1臺H3/36B塔吊,塔吊具體參數見表1。4、吊具與吊點預埋(1)預制構件吊鉤在工廠加工預制構件時,根據構件重量選擇不同直徑的HPB235鋼筋做為吊鉤,預埋在預制構件內如圖2所示。圖2 預制墻板吊鉤設置示意圖表1 現場塔吊及塔吊基
8、礎設置表序號樓號塔吊型號塔吊獨立高度(m)壁幅(m)最大臂幅處的起重重量(t)塔吊安裝地基承載力(kPa)地基實際承載力(kPa)塔吊基礎/基礎持力層標高(地勘報告絕對標高)塔吊承臺尺寸(m)101H3/36B51.7554.2213230自然基礎3-1土層標高7.78m(基礎進入3-1粉質粘土不小于500mm)661.7202F0/23B50.8452.65187130塔吊承臺頂標高為絕對標高7.5,樁頂標絕對標高5.8m。6.456.451.7303H3/36B51.760需高壓防護,詳見方案3.4213230自然基礎3-1土層標高9.47m(基礎進入3-1粉質粘土不小于500mm)661
9、.7404F0/23B53.8502.3213230自然基礎(塔吊基礎頂標高4.3m)6.456.451.70505H3/36B51.7603.4213230自然基礎3-1土層標高8.07m(基礎進入3-1粉質粘土不小于500mm)661.7606F0/23B38.8452.65120130自然基礎2-1土層標高8.92m(基礎進入2-1粉質粘土不小于500mm)6.456.451.7707F0/23B44.8502.3167180自然基礎3-2土層標高2.86-(-5.64m)(塔吊基礎頂標高4.3m)6.256.251.35808QTZ12550401.5150水塘樁基、預應力管樁塔吊承臺
10、頂標高為絕對標高7.5,樁頂標絕對標高6m。661.5909H3/36B51.7603.4213230自然基礎3-1土層標高8.5m(進入3-1粉質粘土不小于500mm)661.71010JL15050501.99150水塘樁基、預應力管樁塔吊承臺頂標高為絕對標高7.5,樁頂標絕對標高5.7m。771.81111F0/23B50.8502.318760樁基、預應力管樁塔吊承臺頂標高為絕對標高7.5,樁頂標絕對標高5.8m。6.456.451.7(2)起吊鋼梁考慮到預制板吊裝受力問題,采用鋼扁擔作為起吊工具,這樣能保證吊點的垂直。鋼扁擔采用吊點可調的形式,使其通用性更強。圖3為鋼扁擔的構造示意圖
11、。圖3 鋼扁擔構造示意圖(3)預埋件在綁扎樓板鋼筋時,根據施工圖紙、軸線控制線放好預制墻板斜撐接駁器埋件的位置,將埋件與樓板鋼筋焊接,為保證其牢固性,增加相應的加強筋。埋件焊接完成后,在后續施工和樓板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施工人員應注意保護,防止碰撞埋件造成移位,以便與斜撐對接。1. 引測與軸線控制(1)定位測量控制預制裝配式結構,定位測量與標高控制,是一項施工重要內容,關系到裝配式建筑物定位、安裝、標高的控制,針對本工程特點,采取先控制提供的坐標系統,逐漸引進、逐漸控制。平面控制采用網狀控制法,施工方格控制網,垂直控制每樓層設置四個引測點。(2)軸線引測根據本工程主樓建筑的平面形狀特點,通過地面
12、上設置的控制網,在建筑物的地下室頂板面上設置垂直控制點,形成十字相交,組成十字平面控制網,具體位置詳見測量網絡布置圖,并避開每層的柱、梁、墻,并且點與點之間不被核心筒、柱子等預留鋼筋擋住視線。澆搗頂板砼時,在相交點各設置固定引測點(留設孔),澆砼完畢放線后,依據固定引測點測量放線。引測時,操作者將經緯儀架在中間控制點上,對中調平,樓層上一個操作者將一個十字絲操作控制點放在預留孔上,通過上、下人員用對講機聯絡,調整精度,經緯儀十字絲和接收靶十字絲重合,即在預留孔邊做好標記,在混凝土上彈十字黑線,該點即引測完畢。其次,將其他控制點分別引測到同一個樓面上,然后測量員到樓面上用經緯儀將引測好的點分別引
13、出直線,并轉角校核,拉尺量距離,準確無誤后即可形成軸線控制網。每個獨立樓面設立四個控制點,在相對應控制點的部位設置四個250250mm的預留孔作為通視孔。(3)構件定位每塊預制構件進場驗收通過后,統一按照板下口往上1000mm彈出水平控制墨線;按照板左右兩邊往內500mm各彈出兩條豎向控制墨線。PC墻板、預制陽臺板、樓梯控制線依次由軸線控制網引出,每塊預制構件均有縱、橫兩條控制線,并以控制軸線為基準在樓板上彈出構件進出控制線(軸線內翻200mm)、每塊構件水平位置控制線以及安裝檢測控制線。構件安裝后樓面安裝控制線應與構件上安裝控制線吻合。2. 預制構件吊裝每層構件吊裝沿著外立面逆時針方向逐塊吊
14、裝,不得混淆吊裝順序,如圖4所示。圖4 預制構件吊裝順序(1)預制墻板接縫處理預制墻板接縫主要是指墻板之間的水平縫和垂直縫,接縫均采用柔性材料和微膨脹水泥砂漿進行填塞。水平縫采用雙面帶膠的膠條,在墻板吊裝之前,將需粘貼膠條部位清掃干凈,不得有積水、浮塵,以免影響膠條的粘結。膠條粘貼到位后,再進行墻板吊裝。當兩塊墻板吊裝完成,固定牢固后,兩者之間的垂直縫先用海綿條進行填塞,再在兩面用微膨脹水泥砂漿塞實、抹平。如圖5所示。(2)預制構件就位及調節構件安裝初步就位后,對構件進行三向微調,確保預制構件調整后標高一致、進出一致、板縫間隙一致,并確保垂直度。每塊預制構件采用2根可調節斜撐桿以及人工輔助撬棍
15、等進行微調。a) 初步就位預制構件從堆放場地吊至安裝現場,由1名指揮工、23名操作工配合,利用下部墻板的定位卡和待安裝墻板的定位螺栓進行初步定位,由于定位卡、定位螺栓均在工廠安裝完成,精確度較高,因此初步就位后預制構件的水平位置相對比較準確,后面只需進行微調即可。水平縫定位螺栓垂直縫垂直縫圖5 預制墻板接縫處理下部墻板定位卡微膨脹水泥砂漿填塞 水平縫圖6 預制墻板初步就位b) 高度調節構件標高通過精密水準儀來進行復核。每塊板塊吊裝完成后須復核,每個樓層吊裝完成后須統一復核。高度調節前須做好以下準備工作:引測樓層水平控制點;每塊預制板面彈出水平控制線;相關人員及測量儀器,調校工具到位。c) 垂直
16、度調節構件垂直度調節采用可調節斜拉桿,每一塊預制構件設置2道可調節斜拉桿,如圖7所示,拉桿后端均牢靠固定在結構樓板上。拉桿頂部設有可調螺紋裝置,通過旋轉桿件,可以對預制構件頂部形成推拉作用,起到板塊垂直度調節的作用。構件垂直度通過垂準儀來進行復核。每塊板塊吊裝完成后須復核,每個樓層吊裝完成后須統一復核。可調節螺紋圖7 預制構件垂直度調節(3)預制構件連接固定預制構件吊裝完成并驗收合格后,須及時構件與構件之間的連接,使吊裝的構建形成一個整體,增加其穩定性,如圖8所示。左右墻板連接左右墻板連接上下墻板連接 轉角墻板連接轉角墻板連接海綿條塞縫 圖8 預制構件之間的連接(4)拆除拉桿對于外墻板的拉桿拆
17、除時間,則需要等到樓層面澆完混凝土后強度達到70%后,方可以拆除拉桿,木工在支模時不得拆除斜拉桿。(5)構件吊裝驗收吊裝調節完畢后,由項目質檢員進行驗收。驗收通過后,方可進行墻板之間連接鋼板的焊接固定操作。驗收項目及標準如下表2所示:表2 構件吊裝驗收項目及標準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軸線位置5鋼尺檢查底模上表面標高5精密水準儀每塊外墻板垂直度52m靠尺檢查相鄰兩板高低差22米靠尺和塞尺檢查外墻板外表面平整度32米靠尺和塞尺檢查外墻板單邊尺寸偏差3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斜拉桿位置偏差20鋼尺檢查1.工程特點1、本工程應用疊合板結構體系,地上六至八層,施工難度大、值得借鑒的經驗較少。
18、2、本工程執行試驗段指導施工及“樣板房引路”的工作方式。一二層為試驗段指導施工階段,我司在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至二層時的10 個日歷天內同步進行毛坯樣板房、裝修樣板房的施工工作。在試驗階段通過邊施工邊總結的指導思想,與建設單位、監理單位以及有關專家總結經驗,不斷的改善施工方法。3、根據設計圖紙的具體要求和疊合板圖集,確定薄板的型號,規格、現澆混凝土疊合層的混凝土厚度、強度等級和配筋參數。薄板具體施工工藝流程圖。本工程為5mm疊合板+7.5現澆板。1. 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1)項目負責人提前做好專項施工安全及技術交底,并根據施工方案及圖紙認真地做好樓板的現場安裝計劃。(2)相關技術施工人員要詳細閱
19、讀施工圖紙及規范規程,熟練掌握圖紙內容,列出施工的難點和重點。圖紙不明確的地方及時與建設單位工程部及設計院溝通。(3)組織現場管理人員到大地普瑞公司學習,掌握疊合板相關知識,了解疊合板構造以及施工的難點和重點,借鑒大地普瑞的施工經驗。(4)與建設單位住宅產業化中心及有關專家進行溝通和學習。2、現場準備 (1)施工現場內設施工道路,并在施工道路邊上做好排水溝。(施工道路見施工平面圖)(2)在施工現場設置疊合板專用的堆場。(3)施工前按照施工順序由運輸車輛提前將一部分墻板和支撐運至施工處。3、材料準備(1)支撐體系: 墻板支撐體系:墻體可調支撐、錨固螺栓、膨脹螺栓、塑料墊片 樓板支撐體系:碗扣式腳
20、手架、四向支撐頭、木工字梁。(2)安裝工具: 水準儀、塔尺、水平尺、沖擊鉆、橡膠墊、專用吊鉤、鐵錘、撬棍、扳手、錨固螺栓等。 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疊合板布置圖,我司在現場布置QTZ63塔吊。4、人員準備(1)管理人員:施工現場疊合板安裝主要施工員和安全員共同負責,并請大地普瑞公司派專業技術人員對現場安裝進行技術指導。(2)作業人員:作業人員經大地普瑞公司相關技術人員培訓后方可上崗。(3)安排取得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頒發的塔吊指揮崗位證書的人員指揮塔吊。5、作業條件(1)基礎底板已按要求施工完畢,混凝土強度達到70%以上。并經建設單位專業工程師和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2)樓層平面放線已完成,并經
21、驗收合格。(3)相關材料機具準備齊全,作業人員到崗。(4)進入基礎底板的臨時施工通道已修好,運板車輛的通行要求,路面需要硬化且坡度不大于25度。2. 疊合樓板施工樓板支撐體系安裝現澆框架梁支模檢查支座及板縫硬架支模上的平面標高疊合式預制樓板吊裝梁、附加鋼筋及樓板下層鋼筋安裝檢查驗收預留洞口支模樓板上層鋼筋安裝水電管線敷設、連接檢查驗收樓板澆筑混凝土預制墻樓板底部拼縫處理疊合樓板施工工藝流程1、檢查支座及板縫硬架支模上的平面標高用測量儀器從兩個不同的觀測點上測量墻、梁及硬架支模的水平楞的頂面標高。復核墻板的軸線,并校正。2、樓板支撐體系安裝(1)本工程疊合樓板支撐體系采用承插式支撐架系統,安裝方
22、便快捷,間距步距尺寸標準,其穩定性安全性均優于扣件式支撐架系統。頂部可調頂托方便檢查調節標高。(2)樓板支撐體系木工字梁設置方向垂直于疊合板內格構梁的方向。(3)起始支撐設置根據疊合樓板與邊支座的搭設長度來決定,當疊合板與邊支座的搭接長度大于或等于40mm時,樓板邊支座附近1.5m內無需設置支撐,當疊合板與邊支座的搭接長度小于35mm時,需在樓板邊支座附近200500mm范圍內設置一道支撐體系;(4)樓板的支撐體系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樓板支撐體系的水平高度必須達到精準的要求,以保證得樓板澆筑成型后底面平整,跨度大于4m時中間的位置要適當起拱。(5)樓板支撐體系的拆除,必須在現澆混凝土達到規
23、范規定強度后方可拆除。 3、疊合樓板吊裝:(1)本工程樓板的吊裝采用QTZ63塔吊吊裝,分兩個班組進行。疊合樓板的安裝鋪設順序按照板的安裝布置圖進行。(2)吊裝前與大地普瑞公司溝通好疊合樓板的供應。確保吊裝順利進行(3)樓板吊裝前應將支座基礎面及樓板底面清理干凈,避免點支撐;(4)吊裝時先吊鋪邊緣窄板,然后按照順序吊裝剩下來的板(5)每塊樓板起吊用4個吊點,吊點位置為格構梁上弦與腹筋交接處,距離板端為整個板長的1/4 到 1/5之間。(6)吊裝索鏈采用專用索鏈和4個閉合釣鉤,平均分擔受力,多點均衡起吊,單個索鏈長度為4m。 (7)樓板鋪設完畢后,板的下邊緣不應該出現高低不平的情況,也不應出現空
24、隙, 局部無法調整避免的支座處出現的空隙應做封堵處理;支撐柱可以作適當調整,使板的底面保持平整,無縫隙。 4、梁、附加鋼筋及樓板下層橫向鋼筋安裝:(1)預制樓板安裝調平后,按照施工圖進行梁、附加鋼筋及樓板下層橫向鋼筋的安裝。(2)按照施工圖紙和規范要求處理好梁錨固到暗柱中的鋼筋及現澆板負筋錨固到疊合墻板內。5、水電管線敷設、連接(1)樓板下層鋼筋安裝完成后,進行水電管線的敷設與連接工作,為便于施工,疊合板在工廠生產階段已將相應的線盒及預留洞口等按設計圖紙預埋在預制板中。(2)樓中敷設管線,正穿時采用剛性管線,斜穿時采用柔韌性較好的管材。避免多根管線集束預埋,采用直徑較小的管線,分散穿孔預埋。施
25、工過程中各方必須做好成品保護工作。6、樓板上層鋼筋安裝(1)水電管線敷設經檢查合格后,鋼筋工進行樓板上層鋼筋的安裝。(2)樓板上層鋼筋設置在格構梁上弦鋼筋上并綁扎固定之上,以防止偏移和混凝土澆筑時上浮。(3)對已鋪設好的鋼筋、模板進行保護,禁止在底模上行走或踩踏,禁止隨意扳動、切斷格構鋼筋。7、預制樓板底部拼縫處理(1)在墻板和樓板混凝土澆筑之前,應派專人對預制樓板底部拼縫及其與墻板之間的縫隙進行檢查,對一些縫隙過大的部位進行支模封堵處理。(2)塞縫選用干硬性砂漿并摻入水泥用量5%的防水粉。8、檢查驗收: (1)樓板安裝施工完畢后,首先由項目部質檢人員對樓板各部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檢查。(2)項
26、目部質檢人員檢查完畢并合格后報監理公司,由專業監理工程師進行復檢。 疊合式預制樓板安裝允許偏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預制樓板標高4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2預制樓板擱置長度10鋼尺檢查3相鄰板面高低差2鋼尺檢查4預制樓板拼縫平整度3用2m靠尺和塞尺檢查9、混凝土澆筑(1)監理工程師及建設單位工程師復檢合格后,方能進行疊合墻板混凝土澆筑。(2)本工程的疊合樓板混凝土澆筑與疊合樓板、暗柱、框架梁一起澆筑。(3)混凝土澆筑前,清理疊合樓板上的雜物,并向疊合樓板上部灑水,保證疊合板表面充分濕潤,但不宜有過多的明水。(4)本工程采用微膨脹細石混凝土,從原材料上保證混凝土的質量。(5) 振搗時,
27、要防止鋼筋發生位移。3. 試驗階段施工本工程是六至八層疊合板結構工程。疊合板技術在國內還算是一種新型工藝,值得借鑒的經驗也不多。為了保證本工程的質量、安全、進度,本工程執行試驗段指導施工及“樣板房引路”的工作方式。一二層為試驗段指導施工階段,施工單位在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至二層時的10 個日歷天內同步進行毛皮樣板房、裝修樣板房的施工工作。 在實驗階段通過施工,與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有關專家總結經驗,完善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實驗階段我司應注意的問題有:(1)在實驗階段,跨度大于4m時,起拱按照傳統的方法,記錄起拱的高度,澆筑混凝土后,拱下沉的高度。收集數據,便于試驗階段完后與設計院溝通新的方法。(2)在實驗階段,要確定疊合板吊裝的合理順序及吊裝方法、混凝土澆筑的合理順序。(3)完善疊合板與暗柱交接處鋼筋的安裝方法。(4)完善疊合板中預埋的水電管線與現場安裝管線交接處的施工方法及疊合板內預埋管線的方法。(5)完善疊合墻板之間板縫的處理方法。(6)根據混凝土密實度的檢測數據,制定可行的混凝土澆筑方法及振搗方法。(7)記錄施工過程中存的在問題和工作難點,總結方法,完善疊合板施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