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污水管道開槽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XXXXXX河沿岸綜合治理工程是XX水環境治理工程確定的項目,對徹底清除小南河及其支流主要污染,改善XX河流水質,恢復巢湖水生態環境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巢湖污染綜合治理必要的工程措施.本工程實施地點位于XX鎮區,工程內容包括河道堤岸設計、底泥清淤、污水管網建設等。本次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污水管道工程包括d300、DN400、DN500、d800四種管徑,總長度11597米,d300、DN400、DN500三種管材是鋼帶增強聚乙烯螺旋波紋排水管。二、施工方法(一)工程說明1工程范圍本項主要包括結構物基槽的開挖與回填,以及與之有關的場地清理、支護(撐)、降、排水、
2、圍堰等作業。2工程目標按照施工圖紙和監理人的指示完成全部工作.按照施工圖紙規定的技術指標負責本技術條款的規定完成管槽開挖與回填的全部施工作業。3引用標準和規程規范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ECS 122:2001)(二)施工工藝流程測量放樣第一次土方開挖布置井點降水二次土方開挖溝槽開挖及支護管道基礎施工管道鋪設污水井施工閉水試驗溝槽回填等。(三)測量放線根據設計施工圖,測量管道中心線和污水井的位置,設立中心樁。管道中心樁和污水井位置報監理復核后準確無誤后使用.根據管徑大小,按規定的溝槽寬度定出邊線,開挖前用白灰劃線控制,在溝槽
3、外、井位置的兩側設置控制樁,并記錄好兩樁離中心的距離,以備校核。(四)溝槽開挖根據圖紙及現場調查情況,本次污水管道開挖粉質粘土居多,回填土有一部分,具體情況見下表:污水管道明挖工程部分埋深土質情況一覽表序號管道名稱管徑長度管道埋深(m)巖土描述最淺最深1古鎮家園小區污水支管DN3002251.453.34部分回填土、粉質粘土2上河城一期污水支管DN4002751。702。22粉質粘土3上河城二期污水支管DN5003162。873。93填土、淤泥質粉質粘土4英王路污水支管DN4002152.023.54粉質粘土5英王路污水支管ADN400+DN5002152.433。55淤泥質粉質粘土6三河商城
4、污水支管DN4002361。642.68粉質粘土7王祠路污水支管DN4001801.842。64粉質粘土8振寧路污水管道DN4008782。742.97填土、粉細沙夾粉質粘土淤泥質粘土9富光路污水管道ADN4001851.662。00填土10富光路污水管道BDN4004472。223。50回填土、粉質粘土11富光路污水管道CDN4001601.561.84填土、粉質粘土12杭埠河路污水管道DN4003602。382.69回填土13西街污水支管DN4005672。33.44填土、淤泥質粉質粘土14小南河ADN4003092.313。06回填土15小南河BDN4002242.474。30回填土、粉
5、質粘土16小南河CDN4002000.871。96回填土、淤泥質粉質粘土17小南河DDN300599。80。901.90回填土、粉質粘土18小南河EDN400274.11.024.07回填土19小河截污管道DN30016381。183.58回填土根據上面一覽表數據顯示,管道最高埋深4.3米,挖掘機一次開挖成型,根據土質情況和周邊環境,管道開挖邊坡采用1:1和1:0.5兩種形式。不受環境影響,邊坡開挖按1:1,受周邊環境影響邊坡開挖采用1:0.5,1:0.5邊坡開挖時采取支護措施。1。按照測量放出的開挖線進行開挖,能一次開挖成型的一次成型,因施工場地有限,盡量避免二次開挖。由于管道兩側建筑物等構
6、筑物限制場地,管溝開挖坡比暫定1:0.5。溝槽開挖土方能夠在管溝邊堆積盡量減少外運,以減少對環境污染。2.基槽開挖要求設計圖紙所示的開挖及支護方案,根據地質、水文資料、開挖深度等因素,制定實施性的開挖方案,決定采用的支護及降排水措施,并在開挖前報監理工程師批準。溝槽在施工合理分段后的基礎挖方的進度安排,應使基槽壁的暴露時間不超過設計圖紙的規定。在基槽開挖開始之前通知監理工程師,以便檢查、測量基礎平面位置和現有地面標高。在未完成檢查測量及監理工程師批準之前不得開挖。為便于開挖后的檢查校核,基礎軸線控制樁應延長至基坑外加以固定.在所有降排水設施及基槽開挖施工前,必須做好原有管道(管線)的探測和遷移
7、工作。基槽開挖后,若基底地質、水文等與原設計有不良變化時,應根據實際鉆探(或挖探)及土壤實驗資料,提出地基處理的方案及加固措施,經設計單位及監理工程師批準同意后進行地基處理.管道溝槽底部的開挖寬度與坡度,設計有要求時執行設計,設計無要求時應按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以及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ECS 122:2001)的有關要求施工。當溝槽挖深較大時,應合理確定分層開挖的深度、寬度,溝槽底部寬應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規定;溝槽每側臨時堆土或施加其他荷載時,應符合下列規定:a。不得影響建筑物、各種管線和其他設施
8、的安全;b.不得掩埋消火栓、管道閘閥、雨水口、測量標志以及各種地下管道的井蓋,且不得妨礙其正常使用;c.人工挖槽時,堆土高度不宜超過1.5m,且距槽口邊緣不宜小于0。8m。當開挖溝槽發現已建的地下各類設施或文物時,應采取保護措施,并及時通知有關單位處理。溝槽的開挖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a.不擾動天然地基或地基處理符合設計要求;b。槽壁平整,邊坡坡度符合施工設計或規范的規定;c.溝槽中心線每側的凈寬不應小于管道溝槽底部開挖寬度的一半;e.槽底高程的允許偏差:開挖土方時應為土20mm;開挖石方時應為+20mm、200mm。(五)溝槽支護1。溝槽支護根據地質情況及環境條件采取不同的支護方式。一般情況用
9、木樁和模板,特殊情況用鋼板樁。挖土深度2米左右時,應先在深度1米左右時用木樁支撐一道,管頂上的一道支撐與管頂的凈距離不應小于20厘米,如有必要在基礎面高度上再設置一道臨時支撐,這樣管溝開挖就不至于塌方了。溝槽開挖與支撐應密切配合,做到隨挖隨支撐,防止溝槽失穩導致溝槽坍塌。挖掘機挖土時,采取后退式挖土方式,嚴禁挖掘機進入未設置支撐的區域內。開挖的土方原則上就地堆放,但堆放高度不超過1.5米,堆置點離坑邊不小于2米,確保溝槽的穩定性.2。支護的要求溝槽支撐應根據溝槽的土質、地下水位、開槽斷面、荷載條件等因素進行設計,制訂支護方案.并在施工前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對于溝槽支撐,提前編制支護方案,支護方式
10、、材料及設備使用、支護的安拆等必須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的有關規定。(六)管道基礎按照設計要求,鋼帶增強聚乙烯(HDPE)螺旋波紋管采用墊層10厘米厚的砂石基礎。基礎施工前復核高程樣板的標高,基礎底層的土方人工挖除,修正溝槽,清除淤泥和碎土,如有超挖,用砂礫石回填。(七)管道鋪設1.承插口管道鋪設:基礎鋪設好后,安裝管道,承插口管安裝插口順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由低點向高點依次安裝;管道長短用手鋸切割,斷面垂直平整;接口作業時,承插口的工作面清理干凈,套上橡膠圈,檢驗橡膠圈配合完整后,并涂上潤滑劑,將插口斷的中心對準承口的中心線就位;插口插入承口時,在
11、管道端部設置木擋板,用撬棍使被安裝的管道沿著軸線慢慢插入承口內,逐節依次安裝。DN400以上的管道用纜繩系著管道用手板葫蘆拉進到位,安裝前標定好插入長度,以便于掌握安裝到位。2。熱收縮管道鋪設:基礎鋪設好后,鋼帶管安裝順水流方向,由低點向高點依次安裝,人工安裝。管道的長短調整由手鋸切割,斷面垂直平整.管道連接由熟練的技術工人操作,加熱均勻,接口牢靠,具體操作聽從廠家技術人員指導,具體連接方法見下圖。3.一般要求管道各部位結構和構造形式、所用管節、管件和主要工程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塑料管節、管件貯存、運輸過程中應采取防止變形的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管節長途運輸時可采用套裝方式裝運,套裝的管節間應
12、設襯墊材料,防止在運輸管節時發生管與管、管與其它物體之間的碰撞。管節、管件在搬運時,應小心輕放,不得拋、摔、拖管及使管節、管件受劇烈撞擊及被銳物劃傷。管節、管件貯存的溫度一般不超過400C,并遠離熱源及帶有腐蝕性試劑及溶劑的地方;室外堆放不應長期露天曝曬,堆放高度不應超過2。0m。起重機下管時,起重機架設的位置不得影響溝槽邊坡的穩定,在架空高壓線下作業時,應符合高壓線下起重作業的安全距離。管道應在溝槽地基、管基質量檢驗合格后安裝;安裝宜自下游開始,承口朝向施工前進方向施工.接口工作坑應隨管道鋪設及時開挖,各種管道及接口形式的接口坑,其開挖的寬度、深度應符合GB50268-2008規范表的要求.
13、管節下入溝槽時,不得與槽壁的支撐及槽口下的管道相互碰撞,溝內管道在移動時不得擾動原狀地基。管道在安裝時,應將管節中心及高程逐節調整正確,安裝后的管道應及時復測,合格后方進入下一工序施工。管道安裝時應及時清理管道內的雜物,暫時停止安裝時應在管道兩頭設置臨時封堵.管道安裝完成后,應按設計要求及相關規定,設置管道位置標示。管道交叉處理給水排水管道施工時若與其他管道交叉,應按設計規定進行處理;當設計無規定時,應按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規定處理并通知有關單位。(八)溝槽回填1。管溝回填材料如下圖:2.溝槽回填:從管線、檢查井等構筑物兩側同時,確保管道及構筑物不位移。從
14、管底基礎部位開始到管頂以上0.7米,人工回填,0。7米以上采用機械從管道軸線兩側同時回填,夯實或碾壓。中粗砂回填每層三十厘米,灑水后用平板振動器,震動密實.壓實度要求90以上。3。管溝回填的要求所有結構物基槽的回填必須采用設計文件要求的材料或其他經監理工程師批準的能夠充分壓實的材料,不得用草皮土、垃圾和有機土等回填。嚴禁結構物基礎超挖回填虛土。所有隱蔽工程,只有在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之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施工或掩埋。溝槽回填作業,除應滿足本節的各項要求外,尚應與結構物施工的有關要求配合。無壓管道的溝槽應在閉水試驗合格后及時回填。溝槽的回填材料,除設計文件另有規定外,應符合下列規定:a.回填土時,
15、應符合下列規定:1)槽底至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必須使用圖紙規定的填充料填充,圖紙無規定時,必須使用過篩的細粒土填充,溝槽上部回填的普通土中不得使用含有機物、凍土以及大于50mm的磚、石等硬塊;2)冬期回填時管頂以上50cm范圍以外可均勻摻人凍土,其數量不得超過填土總體積的15,且凍塊尺寸不得超過lOOmm。b。采用砂、砂礫等材料回填時,其質量要求應按設計規定執行。當采用重型壓實機械壓實或較重車輛在回填土上行駛時,管道頂部以上應有一定厚度的壓實回填土,其最小厚度應按壓實機械的規格和管道的設計承載力,通過計算確定.溝槽回填時,還應符合下列規定:a。磚、石、木塊等雜物應清除干凈;b。采用明溝排水
16、時,應保持排水溝暢通,溝槽內不得有積水;c。采用井點降低地下水位時,其動水位應保持在槽底以下不小于0。5m。回填土或其他回填材料運入槽內時不得損傷管節及其接口,并應符合下列規定:a.根據一層虛鋪厚度的用量將回填材料運至槽內,且不得在影響壓實范圍內堆料;b.管道兩側和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的回填材料,應由溝槽兩側對稱運入槽內,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回填其他部位時,應均勻運入槽內,不得集中推入;c。需要拌和的回填材料,應在運入槽內前拌和均勻,不得在槽內拌和。溝槽回填土或其他材料的壓實,應符合設計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ECS
17、122:2001)或產品安裝說明書的規定。規定:管道溝槽位于路基范圍內時,管頂以上25cm范圍內回填土表層的壓實度不應小于87,其他部位回填土的壓實度應符合設計和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的規定。當管道覆土較淺,管道的承載力較低,壓實工具的荷載較大,或原土回填達不到要求的壓實度時,可與設計單位協商采用石灰土、砂、砂礫等具有結構強度或可以達到要求的其他材料回填.為提高管道的承載力,可采取加固管道的措施。管道溝槽回填土,當原土含水量高且不具備降低含水量條件不能達到要求壓實度時,管道兩側及溝槽位于路基范圍內的管道頂部以上,應回填石灰土、砂、砂礫或其他可以達到要求壓實度
18、的材料。檢查井及其他井室周圍的回填,應符合下列規定:a。現場澆筑混凝土或砌體水泥砂漿強度應達到設計規定;b.路面范圍內的井室周圍,應采用石灰土、砂、砂礫等材料回填,其寬度不宜小于40cm;c.井室周圍的回填,應與管道溝槽的回填同時進行;當不便同時進行時,應留臺階形接茬;d.井室周圍回填壓實時應沿井室中心對稱進行,且不得漏夯;e.回填材料壓實后應與井壁緊貼.新建給水排水管道與其他管道交叉部位的回填應符合要求的壓實度,并應使回填材料與被支承管道緊貼。質量檢驗按設計或規范對施工的管道、回填土進行必要的檢驗試驗,其檢驗結果應符合施工圖紙及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的要求
19、。(九)施工排水1.在管溝基礎以外挖明溝排水,明溝水排至集水坑,潛水泵抽水排到附近的雨水井內.2.井點降水:在管溝一側,每隔15米,裝一組井點降水。3。施工排水要求施工降、排水系統排出的水,輸送至抽水影響半徑范圍以外,不得影響交通,且不得影響道路、廣場、河岸及其他構筑物的使用。施工排水過程中不宜間斷排水,對排水系統經常檢查和維護.當施工管道及構筑物未具備抗浮條件時,嚴禁停止排水。施工排水終止抽水后,降水井或拔除井點管所留的孔洞,應立即用砂、石等材料填實;地下水靜水位以上部分,可采用粘土填實。 采取明溝排水施工時,排水井宜布置在溝槽范圍以外,間距不宜大于150m。在開挖地下水水位以下的土方前,應
20、根據已批準的降水方案,先修建降、排水設施。土質良好時開挖溝槽的側壁,應按規范允許值放坡;如現場施工范圍狹窄或土質不好時,溝槽側壁應制定支護方案加以支護;當土層穩定、溝槽深不大于1.2m時,不加支護.當降水井處于細砂、粉砂或輕亞粘土等土層時,采取過濾或封閉措施.井底高程應低于溝槽槽底,具體數值應由試驗后的降水漏斗形狀或經驗確定,且不宜小于1.2m。降水措施應確保降水井能將地下水降低至溝槽底以下0.5m。(十)檢查井施工順序土方開挖混凝土墊層澆筑底板扎筋、立模板和混凝土澆筑井壁扎筋、立模板和混凝土澆筑蓋板安裝井筒安裝井蓋安裝回填土方.1檢查井設計檢查井圓形,內徑1。0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強度
21、C20,S4,井蓋采用700鑄鐵井蓋及支座。2土方開挖明挖管線的檢查井基坑隨管溝開挖一同開挖,人工修邊清底后,澆筑砼。檢查井基坑開挖完后應進行驗槽,作好隱蔽記錄,如發現地基土質與地質勘探報告、設計要求不符時,及時通知設計單位共同處理。檢查井基坑驗收合格后,應盡快鋪設基礎墊層,減少基底暴露時間,防止雨水對基坑的影響。混凝土施工是在工作面無明水的狀態下進行。混凝土澆筑是人工配合機械入倉振搗,每次入倉厚度不大于五十厘米。3檢查井澆筑3.1施工準備(1)檢查井的鋼筋、模板等都在加工廠加工;(2)選定好砂、石子、水泥、砼砌塊等原材料,送樣到試驗室作原材料試驗,依據圖紙要求進行試配,現場按照試驗室提供的配
22、合比根據現場砂石含水量確定施工配合比。3。2檢查井施工(1)混凝土墊層:開挖后,基礎整平澆筑10厘米的墊層,墊層直徑1。95米,墊層混凝土表面平整,內部密實。(2)混凝土底板:底板直徑1.85米,厚度0.22米。鋼筋模板在加工廠加工成型后運到現場安裝,先綁扎鋼筋,后立模板,鋼筋模板加固牢固監理驗收后立即澆筑混凝土。混凝土真搗密實。(3)井壁:井壁高度是D+1800,高度不高,底板施工時,井壁鋼筋插筋一次到位。水平鋼筋綁扎后,監理檢查底板混凝土二次接觸面清理干凈,鋼筋綁扎正確后立模板,模板加固后,經監理驗收合格后澆筑井壁混凝土.(4)蓋板、井筒和井蓋安裝:井壁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0%時,安
23、裝蓋板、井筒和井蓋,蓋板和井筒在加工廠預制,然后運到現場吊裝至井壁上,井壁坐漿,安裝穩定,裝配后蓋板和井蓋的接縫砂漿凝結硬化期間應加強養護,并不得受外力碰撞或震動.3。3其它注意事項(1)接入檢查井的管口與井內壁平齊,砼和管道接觸密實.(2)檢查井內爬梯時,位置正確.爬梯安裝后,在混凝土未達到規定抗壓強度前不得踩踏。(3)檢查井預留支線時,預留管的直徑、方向、高程應符合設計要求,管與井壁銜接處應嚴密不得漏水。施工完成后,預留支線端頭應用磚砌堵并用水泥砂漿抹面,達到嚴密不漏水。(4)檢查井建成后應經項目監理檢查驗收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5)檢查井土方隨管線開挖,檢查井施工前人工清底、修邊至設計
24、高程。4。土方回填井壁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回填土方,基坑回填時保持坑內無積水。回填采用蛙式夯分層壓實,每層虛鋪厚度25cm,夯不到的地方采用手夯夯實;回填沿井壁對稱進行,不得漏夯,回填土料壓實后與井壁一體.回填材料和管道回填相同.(十一)閉水試驗1閉水試驗具備的條件污水管網閉水試驗時,試驗管段應具備下列條件:(1)管道及檢查井外觀質量已驗收合格;(2)管道溝槽未填土,且無積水;(3)除預留進出水管外,管道內全部預留孔應進行封堵并不得滲水。(4)各種試驗設備、材料已備齊,并已加工和配套完成。(5)管道兩端堵板承載力應經核算并大于水壓力的合力;除預留進出水管外,應封堵堅固,不得滲水。(6)閉水
25、試驗管段的長度不得大于500m,要有充足的水源及退水出路。2試驗材料及設備(1)直梯1部(用于下檢查井檢查);(2)鐵桶 1只(帶刻度),用于補水用;(3)3KW潛水泵2臺,配備100膠管500m,用于閉水試驗期間抽水用。3閉水試驗程序閉水試驗程序:試驗準備清理管道堵管口井段灌注水浸泡24小時檢查管外壁及接口滲水情況補水測量滲水量檢查驗收。4閉水試驗方法污水管道作閉水試驗,宜從上游往下游進行分段試驗,上游段試驗完畢,可往下 游段倒水,以節約用水。排水管道閉水試驗裝置,見下圖.閉水試驗裝置圖4.1試驗分段試驗管段應按井距分隔,帶井試驗。試驗段灌滿水后浸泡不小于24小時。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擬將污
26、水管道分段進行閉水試驗,閉水試驗管段的長度不得大于500m.4.2試驗水頭 各分段污水管道試驗水頭為上游管頂以上2m。4.3試驗步驟1)將段管道兩端的口封堵,管堵采用磚砌,養護34d達到一定強度后,再向閉水段的檢查井注水.2)試驗管段灌滿水后浸泡24h,使管道充分浸透。3)當試驗水頭達到規定水頭開始計時,觀察管道的滲水量,直至觀測結束時,應不斷向試驗管段內補水,保持試驗水頭恒定。滲水量的觀測時間不得小于30min.5滲水量的計算 實測滲水量按下式計算: W/(TL)其中:為實測滲水量(L/(min . m)W為補水量(L)T為觀測時間(min)L 為段長(m)實測滲水量應小于或等于下表中規定的
27、允許滲水量.管道內徑大于下表中規定的管徑時,實測滲水量應小于或等于按下式計算的允許滲水量:Q=1.25D1/2 其中:Q為允許滲水量(m/(24h.km)D為管道內徑(mm)當2m試壓水頭時,本標段管道允許滲水量 m/(24hkm)見下。允許滲水量表序號管徑(mm )允許滲水量m/(24hkm)備注140025。00250031.25360037.50480050。00當地下水位很高時,試驗水頭為上游管頂以上2m;閉水段管線長度應結合現場條件及具體情況確定;應在檢查井回填土以后進行閉水試驗。6閉水試驗合格標準閉水試驗是對管道進行水密性試驗的檢查驗收.污水管道閉水試驗允許滲水量應符合上表的規定。
28、閉水試驗時,填寫閉水試驗記錄表。7安全措施(1)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指揮違章操作。(2)施工范圍內的過路口,以及溝、槽等危險部位,必須設置護欄,加蓋等防護措施,并設置警示標志,夜晚要掛紅燈。(3)水泵專人看管,電氣設備必須一機一閘一漏,嚴格接地、接零和安漏電保護器,水泵和部件檢修時必須切斷電源,嚴禁帶電作業。(4)上下溝槽要用直梯子,梯子要堅固放穩。(5)對管道進行水壓閉氣時,不要敲擊管道,以免出現管道爆裂傷人。(6)在對井內水位進行檢測時,上下井注意安全.8注意事項(1)嚴格檢查滲水量。滲水量的合格與否與施工過程中每一工序都有一定關系。(2)試驗前對檢查井、管
29、道、支管連接處的全面檢查和整修。(3)試驗合格后,所堵管道口要在全線完工前打開,避免留下隱患。(4)試驗過程中,如發現滲水或漏水,應及時將管內水抽出,進行處理,待處理合格時,再次灌水試驗,直至合格為準。三、勞力計劃安排勞動力計劃表序號工 種四月五月六月七月1管理人員101010102技術人員82020203土方人員104050404污水井施工人員201001151155管道安裝人員106060606輔助人員52020207合 計63250275275四、施工進度計劃XXXXXX河沿岸治理污水管道工程施工進度計劃修改表編號項 目 名 稱單位工程量時間安排1小南河截污管AB(DN300+DN400
30、+DN800)m 13+666+262014.5。102014.6。202小南河截污管C(DN400+DN500+DN800)m 200+21+582014.5.102014。6.203小南河截污管D(DN300)m 629。82014。5。102014。6.204小南河截污管E(DN400)m 274.12014。5.102014。6。205三杭路截污管(DN800+DN400)m 562+312014.4.252014.5。306上河城段(DN800+DN400+DN500)m 889+24+552014.4。302014.6。157古鎮家園小區污水支管(DN300)m 2252014。4
31、。302014。5.308上河城一期污水支管(DN400)m 2792014.5.152014。6.159上河城二期污水支管(DN500)m 3432014。5。152014。6。1510英王路污水管(DN800+DN400)m 483+23611萬年街污水管(DN800)m 3532014.6.102014。7。3012萬年街支管A(DN300+DN400+DN500)m 80+123+11513萬年街支管B(DN300+DN400+800)m 83+32+1462014。6.102014。6.3014三河商城污水支管(DN400)m 23215王祠路污水支管(DN400)m 1802014
32、。6。202014。7.2016振寧路污水支管(DN400)m 8682014.6。202014。7。2017富光路污水支管(DN400)m 8602014.6。202014。7.2018杭埠河路污水支管(DN400)m 3932014。5。102014.6。2019西街污水干管(DN800)m 3492014。5。102014。7。1020西街污水支管(DN400)m 567。521東街污水管(DN300+DN400+DN800)m 304+21.5+3112014。5。102014。7.1022小河截污管ABCD(DN300)m 1331。7小河截污管AD(DN300)m 2014。6.2
33、02014.7。20小河截污管BC(DN300)m 2014。6.252014。7.2523小河截污管E(DN300)m 3072014.6。102014.6。3024倒虹井1、2及DN500鋼管,鑄鐵閘門安裝座22014。6。12014.7。30五、施工機械計劃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機械表序號機械設備種類型號規格數量用于施工部位備注長臂挖掘機6臺開挖1推土機4臺回填2電動打夯機30臺回填3各種水泵100臺排水4汽車式起重機5t1臺吊管道及設備5砂漿攪拌機UJ2005臺粉墻6砼拌和機JS3502臺檢查井7機動翻斗車1t6臺運輸89鋼筋切割機GQ4010臺檢查井10鋼筋彎曲機GW403臺檢查井11
34、電焊機AX30010臺檢查井12砼振動泵18臺檢查井13全站儀2臺測量14經緯儀J-23臺測量15水準儀S35臺測量16土工試驗設備3套土方工程17自卸汽車8T6臺土方工程18柴油發電機20kw5臺排水19六、應急預案項目部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沈培忠擔任,副組長由項目副經理常浩擔任,搶險方案制定由尚輝負責,朱強負責搶險材料供應,常浩負責現場人員調配,呂彬負責第一時間上報。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小組全面負責對突發事故進行分析、調查和處理,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應統一指揮、密切配合、有序進行。1、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重大、特大事故發生后,項目部必須立即采取各種手段將事故發生的時間
35、、地點、傷亡人數及事故經過等情況向股份公司進行匯報。事故發生后,項目部必須保護好現場,以便對今后的調查和取證提供方便。2、事故應急過程重大、特大事故發生后,項目部指揮小組應立即投入運作,各司其職,組織實施應急救援預案;項目部組織搶險突擊隊在事發第一時間內趕到事故現場,實施應急預案,控制事故蔓延,搶救傷員,保護現場;重大、特大事故發生后,項目部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傷員運到最近的醫院;對有可能發生二次事故的險情,項目部應盡快疏散人員,封鎖現場,采取可靠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化。3、事故應急措施防頂管工作坑等臨邊高墜、觸電、高空墜落。項目部成立以安全生產主管為首的臨邊高墜
36、、觸電、不明氣體事故領導小組,并成立專職搶險隊,制定管理制度,確定每個施工區域的責任人,明確責任人的職責,定期組織安全會議和安全檢查。3。1觸電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3。1。1應急準備3.1。1.1組織機構及職責(1)項目部觸電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組長:尚輝組員:朱強、 呂彬、 陳峰、陳玉庚、曹祥偉、 秦衛等(2)觸電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突發觸電事故的應急處理。2培訓和演練(1)項目部安全員尚輝負責主持、組織項目部進行一次按觸電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
37、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進行一次培訓。3。1.1.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2)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3。1.2應急響應3.1。2。1脫離電源對癥搶救當發生人身觸電事故時,首先使觸電者脫離電源.迅速急救,關鍵是“快”。3。1.2.2對于低壓觸電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銷,可立即拉開電源開關或拔下電源插頭,以切斷電源。可用有絕緣手柄的電工鉗、干燥木柄的斧頭、干燥木把的鐵鍬等切斷電源線。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身下,以隔離電源. 當電線搭在
38、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棒等絕緣物為工具,拉開提高或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觸電者。3。1。2。3對于高壓觸電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 帶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鞋,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按順序拉開開關。 用高壓絕緣桿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3。1.2。4觸電者如果在高空作業時觸電,斷開電源時,要防止觸電者摔下來造成二次傷害。 如果觸電者傷勢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無力或者觸電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應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并送醫院。如因觸電者傷勢較重,已失去知覺,
39、但心臟跳動和呼吸還存在,應將觸電者抬至空氣暢通處,解開衣服,讓觸電者平直仰臥,并用軟衣服墊在身下,使其頭部比肩稍低,一面妨礙呼吸,如天氣寒冷要注意保溫,并迅速送往醫院。如果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發生痙攣,應立即準備對心臟停止跳動或者呼吸停止后的搶救。如果觸電者傷勢較重,呼吸停止或心臟跳動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搶救,并送往醫院。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應停止搶救,許多觸電者就是在送往醫院途中死亡的。人觸電后會出現神經麻痹、呼吸中斷、心臟停止跳動、呈現昏迷不醒狀態,通常都是假死,萬萬不可當作“死人”草率從事。對于觸電者,特別高空墜落的觸電者,要特別注意搬運問題
40、,很多觸電者,除電傷外還有摔傷,搬運不當,如折斷的肋骨扎入心臟等,可造成死亡。對于假死的觸電者,要迅速持久的進行搶救,有不少的觸電者,是經過四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搶救而搶救過來的。有經過六個小時的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擠壓法搶救而活過來的實例。只有經過醫生診斷確定死亡,停止搶救。3。1。2.5人工呼吸是在觸電者停止呼吸后應用的急救方法。各種人工呼吸方法中以口對口呼吸法效果最好。 施行人工正呼吸前,應迅速將觸電者身上妨礙呼吸的衣領、上衣等解開,取出口腔內妨礙呼吸的食物,脫落的斷齒、血塊,粘液等,以免堵塞呼吸道,使觸電者仰臥,并使其頭部充分后仰(可用一只于拖觸電者頸后),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暢通。救護
41、人員用手使觸電者鼻孔緊閉,深吸一口氣后緊貼觸電者的口向內吹氣,每次約2 秒鐘。吹氣大小,要根據不同的觸電人有所區別,每次呼氣要使觸電者胸部微微鼓起為宜。吹氣后,立即離開觸電者的口,并放松觸電者的鼻子,使空氣呼出,每次約3 秒鐘.然后再重復吹氣動作。吹氣要均勻,每分鐘吹氣、呼氣約12 次.觸電者已開始恢復自由呼吸后,還應仔細觀察呼吸是否會再度停止。如果再度停止,應再繼續進行人工呼吸,這時人工呼吸要與觸電者微弱的自由呼吸規律一致。如無法使觸電者把口張開時,可改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法.即捏緊嘴巴緊貼鼻孔吹氣。.6胸外心臟擠壓法是觸電者心臟停止跳動后的急救方法。 做胸外擠壓時使觸電者仰臥在比較堅實的地方,
42、姿勢與口對口人工呼吸法相同,救護者跪在觸電者一側或跪在腰部兩側,兩手相疊,手掌根部放在心窩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處。掌根用力向下(脊背的方向)擠壓壓出心臟里面的血液。成人應擠壓35 厘米,以每秒鐘擠壓一次,太快了效果不好,每分鐘擠壓60 次為宜.擠壓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讓觸電者胸廓自動恢復,血液充滿心臟。放松時掌根不必完全離開胸部。應當指出,心臟跳動和呼吸是相互聯系的。心臟停止跳動了,呼吸很快會停止.呼吸停止了,心臟跳動也維持不了多久。一旦呼吸和心臟跳動都停止了,應當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如果現場只有一人搶救,兩種方法交替進行.可以擠壓4 次后,吹氣一次,而且吹氣和擠壓
43、的速度都應提高一些,以不降低搶救效果。 對于兒童觸電者,可以用一只手擠壓,用力要輕一些免損傷胸骨,而且每分鐘宜擠壓100 次左右。3。1。2。7事故后處理工作 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3.2高空墜落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3。2。1應急準備3.2。1.1組織機構及職責(1)項目部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組長:尚輝組員:朱強、 呂彬、 陳峰
44、、陳玉庚、曹祥偉、 秦衛等 (2)高處墜落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突發高處墜落事故的應急處理。3。2。1。2培訓和演練(1)項目部安全員尚輝負責主持、組織項目部進行一次按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進行一次培訓。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跌達損傷藥品、包扎紗布。(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3.2。1。4防墜落措施1)使用材質必須符合
45、國家標準:槽鋼及鋼管支撐架、防護欄桿的桿件必須使用合格的槽鋼、鋼管、扣件.2)工作坑上鋪設腳手板,不得行空隙和探頭板、操作面外側應設一道護身欄桿,防護高為1.2m ,嚴禁用竹笆做腳手板.3)工作平臺、腳手架必須保證整體不變形,特殊情況必須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4)臨邊施工區域,對人或物構成危險的地方必須支搭防護欄桿,確保人、物的安全。高處作業,嚴禁投扔物料。5)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經過現場培訓、交底、安裝人員必須系安全帶,交底時按方案要求結合施工現場作業條件和隊伍情況做詳細交底,并確定指揮人員,在施工時按作業環境做好防滑、防墜落事故發生。發現隱患要立即整改,要建立登記,整改檢查定人、定措施
46、,定完成日期,在隱患沒有消除前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險情,應立即停止作業。應急響應3.2。2。1一旦發生高空墜落事故由安全員趙太峰組織搶救傷員,項目經理周凱打電話 “120”給急救叫中心,由施工員保護好現場防止事態擴大。其他義務小組人員協助安全員做好現場救護工作,班組長協助送傷員外部救護工作,如有輕傷或休克人員,現場由安全員組織臨時搶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盡最人努力搶救傷員,將傷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損失降到最小。3。2.2.2處理程序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2)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發生。3)對所有員工進行事故教育。4)宣布事故處理結果。
47、5)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報告。3.3有毒有害不明氣體應急準備.1組織機構及職責(1)項目部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組長:尚輝組員:朱強、 呂彬、 陳峰、陳玉庚、曹祥偉、 秦衛等 (2)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突發有毒有害不明氣體事故的應急處理。3。3。1。2培訓和演練(1)項目部安全員尚輝負責主持、組織項目部進行一次按有毒有害不明氣體 “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進行一次培訓。3。3.1。3應急物資的準備
48、、維護、保養(1)應急物資的準備:放毒面具、呼吸器、救援繩索、簡易單架。(2)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3.3。2應急響應3.3。2。1脫離危險源對癥搶救當發生人身中毒事故時,首先使中毒者脫離危險地區。迅速急救,關鍵是“快”。2對于中毒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中毒者脫離危險地區。如果井下中毒事故,可立即加強送風,排除有毒有害不明氣體。可安排營救人員帶上放毒面具迅速施救,盡快使中毒者脫離危險地區。當中毒者脫離危險地區后,迅速安置在通風處組織搶救。3。3。2.3立即通知有關部門施救:立即通知119、110、120、等有關部門。3.3。2.4如果中毒者傷勢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及全身無力或者中毒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應使中毒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并送醫院:如因中毒者傷勢較重,已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還存在,應將中毒者抬至空氣暢通處,解開衣服,讓中毒者平直仰臥,并用軟衣服墊在身下,使其頭部比肩稍低,以免妨礙呼吸,并迅速送往醫院。3。4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名單組長:尚輝組員:朱強、 呂彬、 陳峰、陳玉庚、曹祥偉、 秦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