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鉆孔灌注樁工程施工控制措施及獎罰辦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鉆孔灌注樁施工控制措施及獎罰辦法鉆孔灌注樁是一種施工工序多、質量要求高的地下隱蔽工程,需要在短時間內連續完成,工程施工質量較難監控與檢測,很容易發生質量事故。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進度及企業的信譽,以及一次性成優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對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制訂以下各控制措施及獎罰辦法。第一章 常見問題及控制措施1、樁位偏移樁位偏移產生的主要原因施工技術人員的粗心大意,責任心不強造成在樁機就位找點時的失誤,沒有進行樁位復核就根據所找出來的點
2、進行就位和鉆孔。控制措施:施工前,測量儀器必須要進行檢測,一定要滿足精度要求,不合格的儀器決不能用于放樣工作。避免在鉆機移位過程中碰動樁位點。樁位放樣完成后,設置“十字”護樁線,并做好記號。在鉆機就位時一定要嚴格進行樁位復核,確保所找樁位點的準確性。2、鉆孔偏斜鉆孔偏斜的原因:鉆機鉆進過程中鉆桿的垂直度不能滿足要求。在有傾斜的軟土層向硬土層過渡時鉆頭容易沿軟弱層面傾斜造成孔斜。控制措施:鉆孔時鉆機的轉盤、底座要保持水平,起重滑輪緣、固定鉆桿的卡孔和護筒中心三者應在一條豎直線上鉆桿的垂直度要及時根據情況調整,確保在鉆進中的垂直度。在有傾斜的軟硬過渡地層鉆進時,進尺要慢,并且要上下多次進行掃孔,以
3、避免和減少斜孔的發生。3、塌孔塌孔的原因:泥漿密度不夠或其他泥漿性能指標不符合規定的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堅實的泥皮造成護壁效果不佳。護洞埋置太淺,下端孔口漏水、坍塌、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濕泡軟;鉆機裝置在護筒上,由于振動使孔口坍塌擴展成較大坍孔。由于未及時補充水或泥漿,或孔內出現承壓水,或孔通過砂礫等強透水層,孔內水流失等造成孔內水頭高度不夠。因為遇到溶洞,造成孔內坍塌。吊入鋼筋籠時碰撞孔壁,造成坍孔在松軟砂層鉆進,進尺太快。清孔時操作不當,供水管嘴直接沖刷孔壁,清孔時間過久或清孔后停頓時間太長。控制措施: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鉆進時,應控制進尺速度,選用較大密度、粘度、膠體率的泥漿;或者摻入片石卵
4、石和粘土,低錘沖擊,使片石卵石和粘土膏擠入孔壁起護壁作用。發生孔口坍塌時,可立即拆除護筒,并回填鉆孔,重新埋設護筒再鉆;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粘土混合物到坍孔處以上12m,如果坍塌嚴重時應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進行鉆進。嚴格控制孔內水頭高度,指定專人補給水或泥漿。吊放鋼筋籠時,應對準孔中心豎直緩慢插入。控制泥漿各項指標符合要求。4、導管堵管發生堵管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埋管過淺,導致混凝土灌下后孔內的泥漿返回到導管內,形成混漿,使管內混凝土流動性降低,石子呈團狀,堵在管口而造成堵管。埋管過深,使導管內混凝土不能靠自身的重力作用沖出導管而造成堵管。混凝土攪拌不良或石料粒徑過大,使混凝土的流動性
5、大大降低而造成堵管。導管漏水,砼受水沖洗后粗骨料聚集在一起而卡管。控制措施:灌注過程中經常檢查導管埋深,既要保證導管在混凝土面下有一定埋深,又不至于埋深過大,控制在26m。混凝土的水灰比及粗細骨料規格嚴格按設計配合比配制并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攪拌質量不合格的混凝土不能進入導管灌注時要避免導管內形成高壓氣囊而破壞導管的密封圈使導管漏水,水下樁灌注前,導管要進行排空氣。5、聲測管堵管堵管原因:原材料損壞。泥漿或者混凝土漿滲漏進去,造成堵管樁頭破除時,聲測管被破壞,碎渣調入管中,導致堵管。控制措施:安裝前,對聲測管進行檢查,保證其完好。采用液壓或絲扣接頭,一定要壓緊或擰緊,并且各個接頭的密封圈應完好。
6、接頭部位用膠帶纏緊。聲測管綁扎應順直,牢固。每節聲測管安裝完成后進行注水,如出現漏水現象,立即檢查處理。頂端采用膠蓋密封牢固。每根樁的聲測管對應里程方向應布置一致,破樁時容易判斷其大概位置,使聲測管不受破壞。6、斷樁斷樁的原因:首灌混凝土多次澆灌不成功,再灌上層時出現泥夾層而造成斷樁。孔壁塌方將導管卡住,當灌注需拔管時,使泥水混入混凝土內。進行管內混凝土測深時,把沉積在混凝土面上的濃泥漿誤認為是混凝土,從而產生錯誤判斷,把導管提離混凝土面就形成斷樁。灌注過程中突然因故中斷一段時間,造成灌注不連續,形成斷樁。控制措施:首灌混凝土時做到一次成功。鉆孔施工時選用較大密度和粘度、膠體率好的泥漿護壁,控
7、制進尺速度,保持孔壁穩定。施工技術人員進行混凝土面探測時一定要仔細認真,正確指導操作人員進行導管的提升。灌注混凝土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保證灌注作業連續緊湊,不能因在某一環節失誤造成灌注中斷。7、鋼筋籠上浮鋼筋籠上浮的原因:混凝土攪拌質量差易,發生離析,當灌注的混凝土面上升到鋼筋籠底端時,導致鋼筋籠無法插入而造成上浮。鋼筋籠在孔口固定不牢,鋼筋籠稍受向上沖力,即引起上浮。提升導管用力過猛,不慎鉤掛鋼筋籠造成上浮。砼面到達鋼筋籠底部時導管埋深過淺,灌注量過大,砼對鋼筋籠的上沖力過大。控制措施:現場技術人員在澆筑前檢查混凝土的質量,符合要求后方能進行澆筑。鋼筋籠固定人員一定要將鋼筋籠固定好后方可進行
8、灌注。操作人員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提升導管時不要太快太猛,避免導管鉤掛鋼筋籠要保證導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及控制好灌注速度,以減小管口混凝土對鋼筋籠的沖擊作用力。8、鋼筋籠變形及移位鋼筋籠變形及移位的原因:鋼筋籠過長剛度不夠造成變形。鋼筋籠上無耳環難以以控制保護層厚度。鋼筋籠吊放未垂直緩慢放下,而是斜插入孔內。控制措施當設計的鋼筋籠過長時,應分節進行制作,鋼筋籠安裝時分段進行焊接。在制作鋼筋籠時,嚴格按照圖紙焊結耳環,這樣才能控制保護層厚度。放置鋼筋籠時一定要垂直,速度不要太快,避免斜插入孔內。第二章 施工工藝流程控制標準1、樁位放樣偏差控制在20mm以內。2、.埋設護筒,護筒中心與樁位偏差不
9、大于50mm;傾斜度不大于1%;護筒內徑比樁徑大200mm;護筒頂面高程高出地下水位1m2m且高出地面30cm。3、鉆機就位鉆桿或鉆頭垂直度允許偏差1%,鉆頭中心對準樁位中心。4、鉆進過程中孔內泥漿面高于地下水位1m2m,泥漿比重控制在1.3g/cm3左右。5、成孔孔徑不小于設計樁徑;孔深(摩擦樁不小于設計孔深,柱樁不小于設計孔深超深50mm);傾斜度不大于1%,孔底沉渣厚度(摩擦樁不大于300mm,柱樁不大于50mm)。6、鋼筋籠制作,主筋間距允許偏差10mm;長度允許偏差100mm;箍筋間距允許偏差20mm;鋼筋籠直徑允許偏差10mm。7、鋼筋籠安裝,主筋保護層不小于70mm;頂面和底面標
10、高允許偏差50mm,根據護筒標高準確計算吊筋長度,在鋼筋籠固定時使用卷尺準確量測;鋼筋籠中心與莊孔中心允許偏差10mm。8、一次清孔,泥漿比重控制在1.15 g/cm31.25 g/cm3,,泥漿頂面高度高出地下水位1m。9、二次清孔,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0mm,泥漿比重不大于1.1 g/cm3,含砂率不大于2%。10、導管安裝,導管第一次使用應進行試拼裝及試壓實驗,水密承壓壓力為0.6MPa1.0MPa,且不小于可能承受的最大壓力;導管底部距孔底距離為300mm500mm;導管首次埋深為1m左右;正常澆筑過程中導管埋深控制在2m6m。11、灌注水下混凝土,混凝土塌落度為200mm20mm;灌注的樁頂高程比設計高出1.0m左右。灌注前,導管一定要進行排空氣。12、成樁后,樁孔中心允許偏差(群樁不大于100mm,單樁不大于50mm);樁頭破除后,樁孔頂面高程允許誤差50mm,且應平整;聲測管應完好,不堵管。第三章 獎罰辦法1、樁孔施工完成后,驗收合格,每根樁給予技術員獎勵50元。2、單根樁孔出現斷樁、聲測管堵管、樁位偏差超出規范要求,給予技術員罰款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