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1、編制依據22、工程概況23、施工部署34、施工準備35、施工方法及技術要求46、施工進度計劃及保證措施67、消防保衛措施78、施工安全保證措施89、環境保護措施910、應急預案91、編制依據1.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1。2土方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183)1.3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1。4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術規范(JGJ147-2004、J376-2004)1.5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1。6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1。7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
2、001)1。8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場容衛生、環境保護及保衛消防標準(DBJ01832003)1.9我單位踏勘現場情況及測量結果,同時參考我公司同類工程拆除施工經驗.1.10 與建設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1.11經批準的施工圖紙.1.12施工現場勘探報告。2、工程概況2.1拆除工程總體概況本拆除工程分別為xx市xx公路分局立交排水提級改造工程(古城立交泵站改造工程),古城泵站位于通胡大街與京秦鐵路相交的立交區西側,立交道路北側。2.2古城泵站工程概況 古城泵站需要拆除的工程包括:(1)原有泵房原泵房建筑面積114m2,檐高5m.箱型基礎,地上為砌筑結構,將原有泵站全部拆除,包括泵房內水泵、水
3、泵基礎及出水管,電纜橋架及風機等設備。(2)原排水水池原排水池建筑面積16。25m2,檐高4m.樓體為一層磚混結構,將其全部拆除。(3)原有臨建現狀出水井占地面積76m2,檐高4m。樓體為一層磚混結構,將其全部拆除。(4)現狀變壓器拆除現狀變壓器,根據建設單位要求將其移至選定位置。 2。4拆除工程周圍環境兩座泵房均位于主干道附近,施工場地狹小,周圍有綠地,且周圍有居民居住,因此拆除要考慮減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低噪音,減少粉塵污染,不得損壞綠化植被,最大限度降低對周邊居民、施工區域的干擾。本次拆除北苑泵站為局部拆除,古城泵站為全部拆除.因此要求在拆除北苑泵站過程中不得對保留結構造成任何損壞。3
4、、施工部署3.1拆除總體部署本工程采用機械破除,人工配合的施工工藝。3。2拆除總體施工進度計劃2012年12月26日開始拆除,2012年12月28日結束。3。3總體拆除順序先拆除古城泵站內所有設施在拆除結構。4、施工準備4.1技術準備4。1.1熟悉現有建筑物情況及擬建建筑物施工圖紙,認真研究有關的拆除技術規范及驗收標準。4。1。2施工人員用工手續、上崗證書、培訓證書。4。1.3組織施工管理人員對施工方案進行技術交底,明確施工工序及施工作業條件。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在現有建筑物周圍采用警示帶進行圍擋,并在建筑物四周掛標識牌“此處拆除,勿進入”。同時派一名安全員在現場巡視,發現不安全因素,
5、有權對拆除工作進行立即停止.4.1。4備齊施工中所需計量、測量儀器,經檢測部門檢測合格,有合格證書.4。1。5檢查破碎機、挖掘機、運輸車等施工機具是否完好,能否滿足正常施工使用。4。2機具準備機 械 設 備 計 劃 表序號名 稱數 量備注1300型液壓錘1臺2300型挖掘機1臺3氣 割3套4鐵鍬、橇棍等若干5封閉式自卸車6輛具體根據運距另定6零散車輛1輛7灑 水 車1輛8加 油 車1輛9服 務 車2輛4。3勞動力安排勞 動 力 計 劃 表序號工種數 量1破碎司機22挖掘機司機23運輸車輛司機124測量員25力工104。4作業條件4。4.1滿足拆除施工必備條件4.4。1.1。拆除前,將施工區域內
6、的地下、地上障礙物清除和處理完畢。由建設單位提供原有地下管線圖,以便拆除時對原有管線進行保護。4.4.1.2。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標志,并要合理安排拆除順序,防止錯拆。4.4。1.3.施工機械進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和卸車設施等,應事先經過檢查。4。4.1。4。在機械施工無法作業的部位,均應配備人工進行。4。4。2要求上道工序達到標準嚴格按施工部署中的拆除順序進行拆除,在上道工序施工完畢,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5、施工方法及技術要求5。1拆除順序5。1.1古城泵站拆除順序(1)現狀變壓器拆除移位。(2)現狀排水池拆除(出水內設備及管道拆除地上結構拆除地下結構拆除)現
7、狀泵房拆除(設備及管道拆除吊車梁拆除原樓梯拆除3.0m以上結構拆除原泵站房心回填支護樁施工,支護樁養護至少7天-3。0m以下結構拆除)。(3)現狀北側擬建出水井部位臨建拆除(臨建內設備及管道拆除地上結構拆除地下結構拆除)5。2拆除施工方法5.2。1現狀變壓器拆除在拆除變壓器之前,首先通過建設單位通知供電局斷電并公示。在確保安全后方可拆除變壓器。5。2。2古城現有臨建及排水池拆除古城現有臨建及排水池均為一層磚混結構,檐高5m左右,高度較低。擬采用液壓錘進行拆除,部分設施采用人工拆除。5。2。2.1人工拆除部分拆除一層磚混結構前,首先將房間內的設備、水電管線及門窗采用人工拆除,人工運至室外對機械操
8、作無影響的部位。在拆除過程中,要隨時檢查相連結構間有無硬性連接,如有硬性連接,應采取氣割或手鋸進行斷離。5.2。2.2機械拆除部分(1)因現有結構穩定性較差,液壓錘為國內先進拆除機械設備,易于操作。均可把磚墻、砼體直接粉碎。既避免了建筑拆除時人工拆除的危險性又保證拆除的可操作性.(2)拆除工序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將破碎機開至現有建筑物附近,按照先拆頂板,隨后拆墻體、基礎的施工順序進行.前一間拆除完成后,液壓錘再對下一開間實施拆除,直至到后一開間拆除完畢。(3)渣土直接落至地面后,利用挖掘機將垃圾清運出場并進行消納.5.2。3古城泵房拆除5.2。3。1泵房內附屬設備拆除(1)拆除原有抽水泵、與其
9、相連的管道及泵房內電氣設備,通過吊車梁將設備運至地面;對于較高部位的管道、管線及燈具必須搭設活動腳手架進行拆除,在拆除過程中,拆除人要將安全帶系在原有建筑物上確保安全后方可進行拆除。(2)拆除吊車梁,先在吊車梁兩端的頂板上采用破碎機開兩個洞口300300,在該兩點分別采用d=18的鋼絲繩將工字鋼固定牢固,鋼絲繩的另一端均與破碎機固定,隨后將工字鋼兩端的固定點采用氣焊切割掉,將工字鋼緩慢放置首層平臺,利用吊鏈將其運出建筑物。(3)泵房內的設備、水電管線及門窗采用人工拆除,人工運至室外對機械操作無影響的部位。在拆除過程中,要隨時檢查相連結構間有無硬性連接,如有硬性連接,應采取氣割或手鋸進行斷離。5
10、.2.3。2泵房+0.00m以上結構拆除(1)腳手架搭設設備及吊車梁拆除完畢,在15。51m處鋼筋混凝土平臺上搭設滿堂腳手架,腳手架高度為現有+0.00m鋼筋混凝土平臺的下表面,腳手架縱橫向立桿間距為1.2m,步距為1.5m,上層、底層各搭設一道水平剪刀撐,四周搭設豎向剪刀撐.四周與原有結構墻體采用水平桿對撐,梅花布置,縱橫間距為3m*3m。腳手架上層滿鋪50mm厚腳手板,腳手板底層橫向水平桿間距為0.6m,腳手板底層所有豎向桿均設雙扣件。(2)屋面板拆除腳手架搭設完畢,即采用液壓錘對+0。00m以上結構進行拆除。首先將屋面板采用液壓錘進行分割處理,共將屋面板連同框架梁分成四塊,隨后將屋面板下
11、部的框架梁與框架柱分開,最后將屋面板分五次吊運至地面。(3)墻體拆除屋面板拆除完畢即進行墻體拆除,先拆外墻再拆內墻,先拆砌筑后拆構造柱。墻體拆除完畢的垃圾及時清運出場。(4)+0。00m頂板拆除采用液壓錘將頂板進行破碎,掉落在腳手板上的垃圾及時清運出場。隨后將腳手架進行拆除.5。2。4。3泵房+0。00m以下結構拆除(1)+0.00m以下結構分兩次拆除,第一次拆至-3。0m部位;然后將房心進行回填夯實,回填完畢進行護坡樁和止水帷幕施工。護坡樁施工完15天后,再進行3。0m以下部分混凝土破除.(2)+0。00m至-3。0m部位混凝土拆除前,將泵房周圍1.5m范圍內回填土先挖除4m深,以確保破碎錘
12、破除混凝土時有足夠的施工操作面.(3)15.51m處鋼筋混凝土平臺及下部基礎底板,因深度較大及操作空間較小,考慮利用手持風鎬將混凝土平臺破碎,將垃圾裝進焊好的鋼板垃圾箱內,采用吊鏈將垃圾運至地上,隨后清運出場。6、施工進度計劃及保證措施6.1施工進度計劃2012年12月26日開始拆除,2012年12月28日拆除完畢。 6。2計劃保證措施 (1)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準備計劃,科學、合理安排組織施工工序,對準備工作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和檢查制度,做到有計劃、有分工、有布置、有檢查、各分部分項工程必須按計劃完成。 (2)嚴格各工序工程質量的監控,確保各工序一次成活,避免返工,用高質量保證施工進度。 (3)
13、推動全面計劃管理,采用網絡計劃跟蹤技術和動態管理的方法,堅持日計、周計平衡,定期召開生產計劃調度會,以保證施工計劃的實施。 (4)精心組織、指揮得力,加強施工現場的控制與協調工作,超前預測,并及時解決好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勞動力、機具、設備、工序交接、材料和資金等方面的矛盾,使施工過程緊張有序、有條不紊地均衡生產. (5)根據總施工進度計劃的要求,制定詳細的天計劃、周計劃.加強計劃的科學性、嚴肅性,在編制天、周計劃時要考慮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以保證計劃的有效性、可行性,一旦發現天計劃與總進度計劃相比有滯后現象時,要及時調整,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制定可行的計劃,以保證總的進度計劃實現。 (6)為保
14、證計劃目標的實現,各部門必須密切配合,協調一致,材料、設備的供應,勞動力的調配,專業隊伍的配合等.(7)項目部施工班組必須嚴格按施工程序,施工規范的要求組織施工,各工序必須執行三工序制度防止出現不合格工序造成返工現象,各階段施工過程中,合理劃分施工流水段,形成流水施工,確保工程施工的連續性.7、消防保衛措施7。1消防措施(1)建立健全消防崗位責任制及消防保障體系,完善消防組織,指定專人負責,配備義務消防員。(2)在施工現場平面布置時,要充分考慮防火要求,按要求設置消防器材,并設專人負責管理,做到消防器材不得它用.(3)施工現場要留消防通道,設立標志牌。廢舊材料及時組織備運,做到現場道路暢通;(
15、4)嚴格用火制度,現場使用明火必須申請并填寫動火證。 (5)施工現場禁止吸煙。7.2保衛措施(1)健全治安組織,指定專人負責; (2)健全警衛制度,防止物資被盜,夜間設12人巡邏;(3)建立干部值班制度,杜絕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F場設治安保衛小組,一律憑證出入現場,各種車輛按指定線路行駛,出現場的物品要有出門證,現場不會客,外來單位參觀須經領導同意。8、施工安全保證措施8。1安全組織體系 項目經理現場經理項目總工程師安全總監方案工程師各專業配屬隊伍管理人員安全技術交底各專業配屬隊伍作業人員8.2施工安全目標 對職工要加強教育,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加大安全防護的投入,做到設施安全,安全檢查及
16、時,安全制度完善,獎罰制度明確,負傷頻率控制在1以內,杜絕傷亡事故的發生。8.3安全措施(1)開工前參加施工的管理人員必須熟悉拆除區內的地上,地下各種障礙物、設施管線的具體位置。了解周圍單位自然情況對所需保護的部位,樹立明顯標志牌.(2)對職工要加強教育,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加大安全防護的投入,做到設施安全,安全檢查及時,安全制度完善,獎罰制度明確。 (3)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非施工人員不得進入現場。高空作業應穿防滑鞋,系安全帶,并要做到安全帶高掛低用,無條件的地方應搭設牽引。 (4)全體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本方案組織施工、統一領導、絕不允許違章操作、違章指揮、違反安全勞動紀律、各工種
17、認真執行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精心組織、精心施工、圓滿完成本次施工任務。 (5)機械設備要專人管理,定期檢修,不得帶故障運行。(6)落實安全教育制度,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7)與拆除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施工現場,以確保施工安全,在拆除過程中指派1名專職安全員和2名巡視員負責安全。9、環境保護措施 9。1認真執行建筑工程現場有關管理規定,施工現場做到場地平整,道路暢通,照明充足,無長流水,長明燈。垃圾做到日集日清,容器存放,專人管理,統一清運。 9.2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環保法規,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拆除中為降低粉塵土污染,應隨時澆灑消防水以降塵。 9.3為保證現場境清靜應選用噪音小的機械設備,確保施
18、工現場周圍人員正常的工作與休息環境。防止施工污染,盡量減少夜間施工,并要盡可能低噪音運轉.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時間。9.4施工中確?,F場干凈整潔,指派專人負責現場環境衛生。同時,教育職工提高環保意識,不人為制造噪聲,杜絕野蠻施工。9.5防止施工車輛在運輸過程中隨地散落,應保持路面清潔衛生.每次自卸汽車出現場應清掃車輛,保持駛出車輛整潔衛生。9.6現場廢舊材料多、機械多,人流車輛來往頻繁,各種材料按規定堆放并備運。凡夜間能運輸的材料,盡量安排在夜間運輸,天亮前打掃干凈.10、應急預案10.1坍塌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0.1。1應急準備10。1.1.1組織機構及職責(1)項目部坍塌事故應急準備
19、和響應領導小組。(2)坍塌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突發坍塌事故的應急處理。10。1.1.2培訓和演練項目部安全員負責主持、組織全機關每年進行一次按坍塌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 10.1.1。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跌打損傷藥品、包扎紗布。(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了并加強日常管理。10。1。1.4預防措施 (1)深基礎開挖前先采取井點降水,將水位降至開挖最深度以下0。5m,防止開
20、挖時出水塌方。 (2)材料準備:開挖前準備足夠優質木樁和腳手板,裝土袋,以備護坡 (打樁護坡法),為防止基礎出水,準備10臺抽水泵,隨時應急。 10。1。2應急響應 10。1.2。1防坍塌事故發生,項目部成立義務小組,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生產負責人及安全員,各專業工長為組員,主要負責緊急事故發生時有條有理的進行搶救或處理,外包隊管理人員及后勤人員,協助副項目經理做相關輔助工作。 10。1.2.2發生坍塌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同時通知副項目經理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現場搶救。
21、土建工長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清理土方或雜物,如有人員被埋,應首先按部位進行搶救人員,其他組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展擴大,讓外包隊負責人士隨時監護,邊坡狀況,及時清理邊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發生。在向有關部門通知搶救電話的同時,對輕傷人員在現場采取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山水、電工協助送外搶救工作門衛在大門口迎接米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10.1。2。3如果發生腳手架坍塌事故,按預先分工進行搶救,架子工組織所有架子工進行倒塌架子的拆除和拉牢工
22、作,防止其他架子再次倒塌,現場清理由外包隊管理者組織有關職工協助清理材料,如有人員被砸應首先清理被砸人員身上的材料,集中人力先搶救受傷人員,最大限度的減小事故損失。 10。1。2。4事故后處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6)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10。2傾覆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0。2.1應急準備10.2.1。1組織機構及職責
23、(1)項目部傾覆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2)傾覆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突發傾覆事故的應急處理。10。2。1.2培訓和演練(1)項目部安全員負責主持、組織全機關每年進行一次按傾覆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10。2。1.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跌打損傷藥品、包扎紗布。(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10。2.1.4預防措施 (1)為防止事故發生,塔吊必須由具備資質的專
24、業隊伍安裝,司機必須持證上崗,安裝完畢后經技術監督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機手操作時,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不準違章作作業,嚴格執行“十不吊”,操作前必須有安全技術交底記錄,并履行簽字于續。 (3)腳手架支搭必須先編好搭設方案,經有關技術人員審批后遵照執行。 (4)所有架子工必須持證上崗,工作時佩帶好個人防護用品,支搭腳手架嚴格按方案施工,做好腳手架拉接點拉牢工作,防止架體倒塌。 (5)所有架體平臺,架設好后,必須設各方;專業技術人員驗收簽字后,投入使用.10。2.2應急響應 10.2.2.1如果有塔吊傾覆事故發生,首先旁觀者在現場高呼,提醒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通知現場負責人,由安全員
25、負責撥打應急救護電話“120”,通知有關部門和附近醫院,到現場救護,現場總指揮由項目經理擔當,負責全面組織協調工作,生產負責人親自帶領有關工長及外包隊負責人,分別對事故現場進行搶救,如有重傷人員由土建工長負責送外救護,電氣工長先切斷相關電源,防止發生觸電事故,門衛值勤人員在大門口迎接救護車輛及人員。 10.2。2。2土建、水暖工長等人員協助生產負責人對現場清理,抬運物品,及時搶救被砸人員或被壓人員,最大限度的減少重傷程度,如有輕傷人員可采取簡易現場救護工作,如包扎、止血等措施,以免造成重大傷亡事故。 10.2.2。3如有腳手架傾覆事故發生,按小組預先分工,各負其責,但是架子工長應組織所有架子工
26、,立即拆除相關腳手架,外包隊人員應協助清理有關材料,保證現場道路暢通,方便救護車輛出入,以最快的速度搶救傷員,將傷亡事故降到最低。 10。2。2.4事故后處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事故責任人。 (2)寫出書面報告,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受傷害人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受傷部位、受傷程度。 (3)制訂或修改有關措施,防止此類事故發生。 (4)組織所有人進行事故教育。 (5)向全體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處理意見。10.3物體打擊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0。3.1應急準備10。3。1。1組織機構及職責:(1)項目部物體打擊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2)物體打擊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
27、目突發物體打擊事故的應急處理.10.3。1。2培訓和演練 (1)項目部安全員負責主持、組織全機關每年進行一次按物體打擊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10.3.1。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跌達損傷藥品、包扎紗布. (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10.3。2應急響應 10。3。2。1防物體打擊事故發生,項目部成立義務小組,由項目經理擔
28、任組長,生產負責人及安全員,各專業工長為組員,主要負責緊急事故發生時有條不紊的進行搶救或處理,外包隊管理人員及后勤人員,協助生產負責人做相關輔助工作。 10.3.2。2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同時通知生產負責人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由水、電工長協助送外搶救工作,門衛在大門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
29、失. 10.3。2.3事故后處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6)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10。4機械傷害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0.4。1應急準備10.4。1。1組織機構及職責(1)項目部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 (2)機械傷害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突發機械傷害事故的應急處理。10。4。1.2培訓和演練(1)項目部安
30、全員負責主持、組織全機關每年進行一次按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10。4.1。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跌達損傷藥品、包扎紗布。(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10。4。2應急響應 10.4.2。1防機械傷害事故發生,項目部成立義務小組,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生產負責人及安全員,各專業正長為組員,主要負責緊急事故發生時有條有理的進
31、行搶救或處理,外包隊管理人員及后勤人員,協助上任工程師做相關輔助工作。 10。4。2。2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同時通知生產負責人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山水、電工長協助立外搶救工作,門衛在大門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10.4。2。3事故后處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2)以書面形式
32、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6)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10。5觸電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0.5。1應急準備10.5。1.1組織機構及職責(1)項目部觸電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 組長: 史新春組員: 袁中偉、黃忠(2)觸電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突發觸電事故的應急處理。10.5.1.2培訓和演練(1)項目部安全員負責主持、組織全機關每年進行一次按觸電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
33、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10。5.1。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2)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10.5.2應急響應 10。5。2。1脫離電源對癥搶救 當發生人身觸電事故時,首先使觸電者脫離心源。迅速急救,關鍵是“快” 10。5.2.2對于低壓觸電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1)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銷,可立即拉開電源開關或拔下電源
34、插頭,以切斷電源. (2)可用有絕緣手柄的電工鉗、干燥木柄的斧頭、干燥木把的鐵鍬等切斷電源線。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身下,以隔離電源. (3)當電線搭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棒等絕緣物為工具,拉開提高或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觸電者。 10。5。2。3對于高壓觸電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1)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 (2)帶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鞋,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按順序拉開開關。 (3)用高壓絕緣桿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 10.5。2。4觸電者如果在高空作業時觸電,斷開電源時,要防止觸電者摔下來造成
35、二次傷害 (1)如果觸電者傷勢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無力或者觸電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應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并送醫院。 (2)如故觸電者傷勢較重,已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還存在,應將觸電者抬至空氣暢通處,解開衣服,讓觸電者平直仰臥,并用軟衣服墊在身下,使其頭部比肩稍低,一面妨礙呼吸,如天氣寒冷要注意保溫,并迅速送往醫院。如果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發生痙攣,應立即準備對心臟停止跳動或者呼吸停止后的搶救。 (3)如果觸電者傷勢較重,呼吸停止或心臟跳動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搶救,并送往醫院.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
36、應停止搶救,許多觸電者就是在送往醫院途中死亡的。 (4)人觸電后會出現神經麻痹、呼吸中斷、心臟停止跳動、呈現昏迷不醒狀態,通常都是假死,萬萬不可當作“死人”草率從事。 (5)對于觸電者,特別高空墜落的觸電者,要特別注意搬運問題,很多觸電者,除電傷外還有摔傷,搬運不當,如折斷的肋骨扎入心臟等,可造成死亡. (6)對于假死的觸電者,要迅速持久的進行搶救,有不少的觸電者,是經過四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搶救而搶救過來的。有經過六個小時的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擠壓法搶救而活過來的實例.只有經過醫生診斷確定死亡,停止搶救 10.5。2.5人工呼吸是在觸電者停止呼吸后應用的急救方法.各種人工呼吸方法中以口對口呼
37、吸法效果最好 (1)施行人工正呼吸前,應迅速將觸電者身上妨礙呼吸的衣領、上衣等解開取出口腔內妨礙呼吸的食物,脫落的斷齒、血塊,粘液等,以免堵塞呼吸道,使觸電者仰臥,并使其頭部充分扣仰(可用一只于拖觸電者頸后),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暢通. (2)救護人員用手使觸電者鼻孔緊閉,深吸一口氣后緊貼觸電者的口向內吹氣,兒時約2秒中。吹氣大小,要根據不同的觸電人有所區別,每次呼氣要個觸電者胸部微微鼓起為宜。 (3)吹氣后,立即離開觸電者的口,并放松觸電者的鼻子,使空氣呼山,工時約3秒中。然后再重復吹氣動作。吹氣要均勻,每分鐘吹氣呼氣約12次.觸電者已開始恢復自由呼吸后,還應仔細觀察呼吸是否會再度停止。如果再
38、度停止,應再繼續進行人工呼吸,這時人工呼吸要與觸電者微弱的自山呼吸規律一致。 (4)如無法使觸電者把口張開時,可改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法.即捏緊嘴巴緊貼鼻孔吹氣。 10。5。2.6胸外心臟擠壓法是觸電者心臟停止跳動后的急救方法 (1)做胸外擠壓時使觸電者仰臥在比較堅實的地方,姿勢與口對口人工呼吸法相同,救護者跪在觸電者一側或跪在腰部兩側,兩手相疊,手掌根部放在,心窩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處。掌根用力向下(脊背的方向)擠壓壓出心臟里面的血液。成人應擠壓35厘米,以每秒鐘擠壓一次,太快了效果不好,每分鐘擠壓60次為宜.擠壓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讓觸電者胸廓自動恢復,血液充滿心臟。放松時掌根不必完
39、全離開胸部. (2)應當指出,心臟跳動和呼吸是無法聯系的。心臟停止跳動了,呼吸很快會停止。呼吸停止了,心臟跳動也維持不了多久。一旦呼吸和心臟跳動都停止了,應當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I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如果現場只有一人搶救,兩種方法交替進行.可以擠壓4次后,吹氣一次,而且吹氣和擠壓的速度都應提高一些,以不降低搶救效果。 (3)對于兒童觸電者,可以用一只手擠壓用力要輕一些免損傷胸骨,而且每分鐘宜擠壓100次左右. 10.5。2.10事故后處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3)
40、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6)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10.6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0.6。1應急準備 10.6。1.1組織機構及職責(1)項目部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2)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理。10.6.1。2培訓和演練 (1)項目部安全員負責主持、組織全機關每年進行一次按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
41、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10.6。2應急響應 (1)應急負責人接到報告后,立即指揮對污染源及其行為,進行控制,以防事態進一步蔓延或擴散,項目安全員封鎖事件現場。同時,通報公司應急小組副組長,組長及公司值班電話。(2)公司應急小組副組長到達事件現場后,立即責令項目部立即停止生產,組織事件調查,并將事件的初步調查通報公司應急小組組長。 (3)公司應急小組組長接到事件通報后,上報當地主管部門,等候調查處理.10。7高空墜落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10.7.1應急準備10.7。1。1組織機構及職責 (1)項目部高處墜落事故
42、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2)高處墜落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突發高處墜落事故的應急處理。10.7。1。2培訓和演練(1)項目部安全員負責主持、組織全機關每年進行一次按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10。7。1。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跌達損傷藥品、包扎紗布。(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10。7.1.4防墜落措施
43、 (1)腳手架材質必須符合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的桿件連接必須使用合格的瑪鋼扣件。 (2)結構腳手架立桿間距不得大于15m,大橫桿間距不得大于12m,小橫桿間距不得大于1m,腳手架必須按樓層與結構拉接牢固,拉接點垂直距離不得超過4m,水平距離不得超過6m,拉接所用的材料強度不得低于雙股8號鋁絲的強度,高大架子不得使用柔性材料拉接.在拉接點處設可靠支頂,腳手架的操作面必須滿鋪腳手板,離墻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行空隙和探頭板、飛跳板、腳手板下層設水平網,操作面外側應設兩道護身欄桿和一道擋腳板或設一道護身欄桿,立掛安全網,下口封嚴,防護高為12m嚴禁用竹笆做腳手板。 (3)腳手架必須保證整體不變形,
44、高度在20米以下的必須設置斜支撐。 (4)15X15m以卜的孔洞,應預埋通長鋼筋網?;蚣庸潭ㄉw板,1. 5X15以上的孔洞四周必須設兩道護身欄桿,中間支掛水平安全網。樓梯踏步及休息平臺處,必須設兩道牢固防護欄桿或用立掛安全網防護。 (5)臨邊施工區域,對人或物構成危險的地方必須支搭防護棚,確保人、物的安全。高處作業使用的鐵凳、木凳間需搭設腳手板的,間距不得大于2m,高處作業,嚴禁投扔物料. (6)高空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經過現場培訓、交底、安裝人員必須系安全帶,交底時按方案要求結合施工現場作業條件和隊伍情況做詳細交底,并確定指揮人員,在施工時按作業環境做好防滑、防墜落事故發生。發現隱患要立即
45、整改要建立登記、整改檢查,定人、定措施,定完成日期,在隱患沒有消除前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險情,應立即停止作業10。7.2應急響應 10。7。2。1一旦發生高空墜落事故由安全員組織搶救傷員,項目經理打電話 “120”給急救叫中心,由土建工長保護好現場防止事態擴大。其他義務小組人員協助安全員做好現場救護工作,水、電工長協助送傷員外部救護工作,如有輕傷或休克人員,現場山安全員組織臨時搶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盡最人努力搶救傷員,將傷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損失降到最小 10。7。2.2處理程序 (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2)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類似事
46、故發生。 (3)對所有員工進行事故教育。 (4)宣布事故處理結果。 (5)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報告.108火災發生潛在(事故)事件物質:吸煙、火種、明火作業發生潛在(事故)事件場所:辦公、生產作業、休息區域、油料存放區發生潛在(事故)事件場所配備器材:“五五制”、滅火器材、消防水源應急計劃:每年一次應急準備和響應物資:簡易擔架、跌打損傷藥品、滅火器材10.8。1應急準備10。8。1.1組織機構及職責(1)項目部火災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2)火災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機關突發火災事故的應急處理.10.8.1.2培訓和演練(1)項目部安全員負責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年進行一次按火災事故“應急響
47、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消防知識培訓,并負責對消防措施的檢查指導。10。8.1.3應急物資的維護、保養及測試(1)加強對各種消防器材消防設施的日常管理,機關要配齊、配全滅火器.消防栓確定專人負責,定期檢查、測試,隨時保持良好狀態。(2)保衛人員每月檢查次滅火器及消防設施。(3)每季度進行一次消防栓檢查和測試保持良好狀態。10.8。2應急響應10.8.2。1為了防止各種火災事故的發生,各項目部
48、的施工:現場,應設置明顯的安全出入口標志牌,按總人員組建義務防火小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承擔,組員:生產負責人、安全員、各專業工長、技術員、質檢員、值勤人員,項目經理為現場總負責人,生產負責人負責現場撲救工作,各專業各負其責。 安全員負責組織有關人員聯系就近醫院,將傷員外送或就地護理。重點防火部位:油漆倉庫應設在有充足水源、消防車能駛到的地方,倉庫四周應有不小于3。5米的平坦空地作為消防通道。通道上禁止堆放障礙物.在施工過程中,如電線起火,應用干粉滅火器或防火砂,禁止使用水滅火,以免發生觸電事故.使傷害減少到最低程度。10。8.2。2項目部火災處理程序發生火情,第一發現人應高聲呼喊,使附近人員能夠
49、聽到或協助撲救,同時通知施工管理部或其他相關部門,專人負責撥打火警電話;“119。電話描述如下內容:單位名稱、所在區域、周圍顯著標志性建筑物、主要路線、候車人姓名、主要特征、等候地址、火源、著火部位、火勢情況及程度。隨后到路口引導消防車輛。(1)發生火情后,電工負責斷電,水工長負責水源,安全員組織各部門人員用滅火器材等進行滅火.如果是由于電路失火,必須先切斷電源,嚴禁使川水或液體滅火器滅火以防觸心事故發生。(2)火災發生時,為防止有人被困,發生窒息傷害,由工長準備部分毛巾,濕潤后蒙在口、鼻上,搶救被困人員時,為其準備同樣毛巾,以備應急時使用,防止有毒有害氣體吸入肺中,造成窒息傷害。被燒人員救出
50、后應采取簡單的救護方法急救,如用凈水沖洗一下被燒部位,將污物沖凈.再用干凈紗布簡單包扎,同時聯系急救車搶救.(3)火災事故后,保護現場,組織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必須以最快的方式逐級上報,如實匯報,不得隱瞞.(4)寫出書面報告,內容包括:1)發生的時間、地點、企業名稱。2)事故發生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3)事故的原因判斷。4)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況。5)找出負責人,制定防止火災發生的預防措施。109施工中挖斷水、電、通信光纜、煤氣管道發生潛在(事故)事件、物質:盲目作業發生潛在(事故)事件場所:生產作業區域發生潛在(事故)事件場所配備器材:防護器材、設施應急計
51、劃:每年一次應急準備和響應物資:防護器材、設施10。9。1應急準備10.9。1。1組織機構及職責:(1)項目部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2)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此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10.9.1。2培訓和演練(1)項目部安全員負責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年進行一次按 “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10。9.1。3應急物資的維護、保養及測試 加強對各種防護設施的日常管理,定期檢查,隨時保
52、持良好狀態。10.9。2應急響應 (1)最先發現挖斷水、電、通信光纜、煤氣管道的,要立即報告單位應急負責人。 (2)應急負責人現場總指揮,即刻組織迅速封鎖(事故)事件現場,將事故點20米內進行維護隔離,采取臨時措施將(事故)事件:的損失及影響降至最低點,并電話通報公司應急小組副組長及值班電話。 (3)安全員立即撥打本市自來水保修中心電話,撥打本市供電急修電話,撥打本市通信光纜急修電話。電話描述清如下內容:單位名稱、所在區域、周圍顯著標志性建筑物、主要路線、候車人姓名、主要特征、等候地址、所發生(事故)事件的情況及程度。隨后到路口引導救援車輛。 (4)公司應急小組副組長到達事件現場后,立即組織事
53、件調查,并將事件的初步調查通報公司應急小組組長。 (5)公司應急小組組長接到事件通報后,上報當地主管部門,等候調查處理。10.10食物中毒、傳染疾病發生潛在(事故)事件、物質:霉質及毒素食品、病原體發生潛在(事故)事件場所:全體施工人群發生潛在(事故)事件場所配備器材:急救器材應急計劃:每年一次應急準備和響應物資:急救器材項目部中毒,傳染病事故應急預案10.10。1應急準備10.10.1.1組織機構及職責 (1)項目部中毒、傳染病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2)中毒、傳染病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突發中毒、傳染病事故的應急處理。 10。10.1。2培訓和演練 (1)項目部安全員負責主持
54、、組織全機關每年進行次按中毒、傳染病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10。10.1.3應急物資的維護、保養及測試 各種應急器材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10.10。2應急響應 (1)當發生了中毒、傳染病事故時,第一發現人應及時大喊高呼并以最快速度與事故應急小組聯系。接到消息后,應急人員立即趕到出事地點,確認其是否為食物中毒和中毒程度并查出中毒來源或是否患傳染病和其來源,并撥打“1
55、20”緊急事故報警電話,專人負責在大門口接應.項目經理負責指揮,并在事故過后出具事故經過報告上報施工管理部。立即組織人員趕到事故發生地點,要立即采取搶救措施,如:令其將胃里的東西嘔吐出來,當發現其中毒較深昏迷時,立即將抬到大門口,等救護車的到來,或直接送往就近醫院,傳染病患者直接送往醫院.專人負責配合急救人員的后勤工作,項目經理負責指揮及聯絡工作。 (2)公司應急小組副組長到達事件現場后,立即責令項目部即刻停止生產,組織事件調查,并將事件的初步調查通報公司應急小組組長。(3)公司應急小組組長接到事件通報后,上報當地主管部門,等候調查處理.10.11車輛及施工設備安全工作應急預案10。11.1組
56、織指揮體系與職責(1)組織指揮體系組 長:史新春副 組 長:袁忠偉、徐金俊成 員: 黃忠(2)職責組長負責提供車輛交通事故應急所需的資源;負責在事故發生時啟動應急計劃,指揮救援工作,并上報相關主管部門。副組長協助組長安排現場救援的各項工作;負責實施應急計劃的培訓與演練。成員負責實施現場救援的各項工作:事故現場的保護、無關人員的疏散、醫療機構的聯系、傷員的運送,事故善后工作等。10。11.2應急響應(1)應急處置在發生交通事故后車輛駕駛員及車上人員第一步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同時應匯報安保部和公司領導.未造成人身傷亡及情節很輕的,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
57、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公安機關或交通管理部門,保護現場,同時應匯報安保部和公司領導,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如果受傷人員必須立即治療,同時又找不到其他車輛協助運送的情況,當事人可以利用發生事故的車輛送傷者到醫院救治,但在移動現場前,必須將因移動現場后無法確定的車輛、人員倒地位置等進行標劃。當事人可以利用石塊、磚頭、白灰等物品在地面進行明顯標注。車輛在道路上發生故障,需要停車排除故障時,駕駛人應當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將機動車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方停放;難以移動的,應當持續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
58、,并在來車方向設置警告標志等措施擴大示警距離,必要時迅速報警.(2)信息報告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應立即報告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報告內容主要包括:報告單位、報告人,聯系人和聯系方式,報告時間,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的初步估計;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事故發生后已經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3)應急啟動預案啟動后,應急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應急處置工作。必要時,成立現場指揮部,具體負責指揮事發現場的應急處置工作.迅速組織人員,搶救傷員、保護財產,根據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應急指揮部有權緊急調集相關人員、救助物資、交通工具和相
59、關設施、設備。(4)善后處置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完成后,由應急指揮部組織有關部門(單位)進行分析評估,提出結束應急狀態的建議,報公司領導小組決定,并撤銷現場應急指揮機構。相關部門應按照交通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的要求,及時補充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恢復應急準備狀態.10。11.3應急資源公司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做好車輛交通事故的應急工作,同時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人力、物力、財力、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復工作的順利進行。(1)人力資源組建處置道路交通事故的應急預備隊伍。應急預備隊伍按照突發事件具體情況和應急指揮部要求,具體實施應急處理工作。(2)其他資源公司
60、要保障交通事故處理所需經費。主要為應急機制、救援、醫療救治、應急裝備器材、專業應急隊伍訓練和演習、人員培訓與宣傳教育應急準備和處置工作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公司財政部負責對應急經費使用進行監督和管理。公安報警:110 交通報警:122 急救電話:120項目部電話:控制要求(1)預案演練各單位組織不同類型的交通事故實戰演練,包括應急機制的演練、指揮協調系統的演練、應急專業隊伍的演練、應急處置過程的演練等.演練形式可分單個、多個或綜合性科目,采取桌面演練、專項演練、全面演練方式實施。每次演練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評估并認真總結,不斷完善、強化和提高各項應急處置的實戰能力。(2)培訓廣泛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常
61、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組織各有關部門以及指揮部工作人員進行常規培訓或專業培訓,將有關道路交通事故應急管理的課程列為培訓內容,增強相關人員對交通事故的應急意識,提高防范能力和應急指揮與處置能力。各應急成員部門、聯動單位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對指揮員、工作人員、救援人員及專業應急力量的培訓和日常培訓,不斷提高預防和處置交通事故的能力。10。12起重吊裝安全工作應急預案10.12。1應急組織機構 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體系,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 (1)組織指揮體系組 長:史新春副 組 長:袁忠偉、徐金俊成 員: 黃忠(2)職權分工 組長職責發生吊裝安全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指令;組織指揮應急隊伍實
62、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公司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要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育等。 副組長職責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成員職責協助組長和副組長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負責、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負責事故現場通訊聯系和對外聯系;負責協助搶險機械設備的調轉;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負責搶險救援物質的供應和運輸工作。負責事故現場的通訊聯系和對外聯系;負責與有關單位人員的緊急聯絡,在最短時間內,傳達領導小組的搶險指令,做好與“110”“120”等單位的聯系。 10。12。2應急預案的實施 (1)施工現場
63、設安全領導小組,負責吊裝過程中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的控制。 (2)發生事故時,安全領導小組要立即救人。救人時應先排除危險,防止搶救時事故的再發生。 (3)遇到安全事故較大或人員受傷時,現場人員在組織自救的同時,應及時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或公安指揮中心電話“110”求的外部支援;支援時必須講明地點、基本情況、聯系電話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上接警。 (4)將受傷人員及時轉送醫院進行緊急救護。 (5)將信息迅速傳遞給公司;傳遞內容包括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6)公司接到應急信息后應立即核實現場的處置情況,組織有關人員或應急隊伍趕赴現場。 (7)應急
64、隊伍到達現場后,應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統一指揮,按分工要求進行疏散人員,搶救物質,盡可能減少生命財產損失,防止事故蔓延;可能對區域內外人群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對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 (8)事故處理完畢后,施工現場應保護好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并如實提供事故的情況。 10.12。3預防措施 (1)強調吊裝作業的危險性,加強對工人的教育。 (2)凡患有高血壓、低血壓、嚴重心臟病、貧血癥以及其他不適應高處作業的人員嚴禁進行吊裝作業。 (3)凡高處作業人員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穿軟底鞋,嚴禁酒后登高,并應清除鞋底泥砂油垢。 (4)吊裝作業縱向移動要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要求一次到位,不允許中途停頓。 (5)安裝作業時,要經常注意安全檢查,每安裝一榀屋架必須進行一次全面安全檢查,發現問題要停止工作并及時處理后才能繼續作業。不允許機械電氣帶故障工作。 (6)連接銷子加工材質必須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不得用低鋼號加工代替。 (7)五級風以上嚴禁作業,必須用索具穩固釣鉤,起重機停止工作時要切斷電源,以防發生意外. 10。12.4處理和改進 勞工部在事故或事件發生后,應對發生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針對事故或事件發生的原因,責成責任部門采取糾正措施,并組織對應急預案和相關程序進行評審及修訂,使其不斷完善,提高應急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