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建客運專線鐵路工程過渡段施工監理實施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專業工程(或專項工作)特點及其技術、質量標準1.1工程概況 xx至xx段有隧道14座,總長33.327公里,長度超過1公里的隧道9座;橋梁22.807公里;路基21.126公里;梁廠1處;板廠1處;車站4座(其中改擴建車站2座)。工程名稱:新建xx至xx客專鐵路工程工程規模:新建xx至xx鐵路工程施工監理CYJL-3標段DK240+154.26DK306+302.2(DK240+154.26-xx站)設計范圍站前站后工程(含站場改造、聯
2、絡線、還建線,不含正線鋪軌工程)本標段地處川東臺褶帶,屬狹長條形低山山脈與丘陵槽谷沿區域構造線方向交替排列組成平行嶺谷地貌,地勢起伏較大,上覆第四系全新統、上更新統人工棄填土、粉質黏土、膨脹土、軟土與松軟土、亂石土、砂層等,厚度變化較大,一般厚2m,局部地段厚達25m。地層巖性復雜,下伏基巖為侏羅系、三疊系泥巖夾砂巖、灰巖、白云巖、泥灰巖、頁巖、碳質頁巖夾薄層煤、鹽溶角礫巖、石膏等。地質構造較復雜,受構造影響,褶皺、斷裂發育,巖層產狀多變,節理發育。路基及站場工程主要地質問題及監理注意事項:沿線低洼地帶廣布軟土、松軟土層,其物理力學性質差,施工時必須進行地基加固處理,監理時應嚴格控制。層底橫坡
3、較陡地段基礎應預設臺階,再進行填筑,填方坡腳應設置支擋建筑物,防止橫向失穩,坡面宜作邊坡防護、支擋處理。施工前現場監理應檢查坡面零星分布的孤石,危巖落石分布地段清除情況,是否采取遮擋、攔截、支擋、刷坡、嵌補等防治措施,以保證施工、運營安全。在水田(軟弱土)地段挖方時,應先排水晾曬,及時防護,確保邊坡穩定;泥質巖類挖方地段,應加強施工排水措施,開挖后及時封閉,施作擋護工程,防止泥巖軟化造成邊坡坍滑病害。填方地段基底處理須按圖施工,檢測合格后方可按規范分層填筑,確保路堤穩定。填方挖方段,覆土較薄,下伏基巖為泥巖夾砂層,巖層近水平,泥巖質軟,開挖后風化剝落嚴重,局部可能出現小規模的表層溜坍,邊坡應及
4、時封閉,加強防護。膨脹土開挖地段,應按路基施工圖要求,盡量避開雨季施工,不能進行大拉槽開挖,及時施作防護工程,防止出現山坡坍滑或工程滑坡。1.2編制依據鐵路建設工程監理規范(TB104022007);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2007159號,2008147號)。客運專線鐵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試行)(Q/ZTG21200-2006)鐵路路基設計規范(TB10012005)客運專線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暫行技術條件(2005)客運專線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暫行技術條件(2005)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22005
5、)客運專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應用指南;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99);鐵路工程地基處理技術規程(設計院報批稿)鐵路路基電纜槽通路(20108401)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用參考圖(通號20099301) 本工程路基施工圖; 本工程委托監理合同、施工合同、招標文件。1.3專業工程特點路基工程是鐵路的基礎工程之一,結構回填是路基土方工程中經常發生問題而又容易被忽略的工程,特殊路基處理是基礎的基礎,而結構物回填又是路基回填的重點之重點,搞好這些工程監理至關重要,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工程監理時,應把結構物過渡段回填當作一個單位工程對待,每道工序都要經過檢查驗收,要求承包單位具備與回填工作
6、相適應的壓實機具,如小型壓路機、打夯機等,否則不得開工。嚴格控制現場分層填筑質量,這是保證回填質量的基礎,需用滲透性材料作為填料時,其壓實度應該不小于以重型擊實標準確定的最大干容重的90%。特別是路堤,必須嚴格控制。在路堤與橋臺,路堤與橫向結構物,路堤與路塹的連接路段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過渡段。1.4技術標準基床表層以下級配碎石填層頂面高程、中線至邊緣距離、寬度、橫坡、平整度、邊坡坡度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高程30mm每過渡段抽樣檢驗3點水準儀測2中線至邊緣距離50mm每過渡段抽樣檢驗3點尺量3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每過渡段每檢測層抽樣檢驗2點尺量4
7、橫坡0.5%每過渡段抽樣檢驗2個斷面坡度尺量5平整度15mm每過渡段抽樣檢驗5點2.5m直尺量測6邊坡坡度(偏陡量)3%設計值每過渡段每側抽樣檢驗6點坡度尺量1.5質量標準過渡段填料的質量應符合鐵路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及5.3.7的要求。填筑必須分層對稱進行,并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基底處理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作好地面排水,與相鄰路堤同步進行。第二章 監理工作范圍及重點2.1監理的工作范圍過渡段監理范圍:共有路堤與橋臺、路堤與路塹、路堤與橫向構筑物過渡段控制,進度控制及合格工程實物量的計量核實;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組織協調;對安全文明施工進行監督控制,特別是棄土場和取土場的處理要符合要求。2.2監理的
8、工作重點過渡段施工監理重點過渡段一般指路堤與橋臺、路堤與路塹、路堤與橫向構筑物等銜接處。填筑工作是一項容易被忽視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工程監理時應注意把過渡段填筑當作一個單項工程對待,每道工序都要經過檢查驗收。基底處理必須在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回填和填筑施工;、在臺后2米范圍內及橫向結構物的頂部填土厚度小于1米時,要求施工單位具備與回填工作相適應的壓實機具。如小型壓路機、打夯機等,否則不得施工;、回填時應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設計選用回填料及時回填,并在橫向結構物的兩側同時對稱填筑;、橋臺和橫向結構物的回填要嚴格控制,需等到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才能開始;、部分涵洞由于涵頂有一定的填土高
9、度,涵身的沉降與路基的沉降有差異,涵洞和路基接合處容易產生橫向裂縫。監理工程師應仔細檢查其沉降差異,必須時與設計院協調,提出妥善處理辦法。、過渡段基底范圍及其兩側一定要按設計做好排水,以免水從結合部滲入路基造成病害。第三章 監理工作流程工藝流程圖攤鋪機攤鋪碾 壓不合格合格退場不合格合格施工準備驗收下承層分層填筑K30、Evd檢測整修成型記錄簽證合格不合格填 料整修檢測運 輸拌 合第四章 監理工作控制要點、目標及手段 4.1監理工作控制要點路堤與橋臺過渡段路堤與橋臺過渡段填料和結構形式應滿足設計要求。基床表層以下級配碎石及臺后20m范圍內基床表層的級配碎石中應按設計摻適量水泥。41.2路堤與橋臺
10、過渡段填筑1) 過渡段路堤應與橋臺錐體和相鄰路堤同步填筑。2) 臺后2.0m范圍外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應符合本指南第5章的有關規定。3) 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及在臺后2.0m范圍內,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壓遍數應通過工藝試驗確定。4)沉降觀測(1) 過渡段的沉降觀測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宜在過渡段范圍內的路肩上布置34個沉降觀測斷面(含橋臺和過渡段尾端)。(2) 軟土地基地段的過渡段還應按設計要求進行軟土地基表面沉降觀測。測點布置宜與相鄰路堤軟土地基表面的沉降觀測位置協調。(3) 沉降觀測裝置埋設、沉降觀測精度及頻度應符合本指南第5.10
11、節的有關規定。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1)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填料和結構形式應滿足設計要求。當橫向結構物頂至軌底高度小于1.5m時,橫向結構物頂面以上路堤填筑級配碎石。橫向結構物頂面及其兩端20m范圍內路堤級配碎石應按設計摻適量水泥。2)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填筑(1) 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并應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2) 涵洞頂部兩端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應符合本指南第5章的有關規定;靠近橫向結構物的部位,應平行于橫向結構物進行橫向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時,不得影響結構物的穩定。(3) 橫向結構物的頂部填土厚度小于1m時,不得采用大型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4
12、) 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分層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壓遍數應通過試驗確定。3) 沉降觀測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并應符合本指南第5.10節的有關規定。 路堤與路塹過渡段1) 路堤與路塹過渡段設置(1) 當路堤與路塹連接處為堅硬巖石時,在路塹一側應順原地面縱向開挖臺階,臺階高度為0.6m左右,并應在路堤一側設置過渡段。其填料和結構形式應滿足設計要求。(2) 當路堤與路塹連接處為軟質巖石或土質路塹時,應順原地面縱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開挖臺階,臺階高度為0.6m左右。其開挖部分應采用相鄰路堤同樣填料填筑。2) 路堤與路塹過渡段填筑(1) 過渡段填筑前,應平整
13、地基表面,碾壓密實;并應挖除堤塹交界坡面的表層松土,按設計要求做成臺階狀。(2) 過渡段的填筑施工應與相鄰路堤同步進行。(3) 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應符合本指南第5章的有關規定;靠近堤塹結合處,應沿塹坡邊緣進行橫向碾壓。(4) 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分層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壓遍數應通過試驗確定。3) 沉降觀測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并應符合本指南第5.10節的有關規定。路塹與隧道過渡段土質、軟質巖及強風化硬質巖路塹與隧道連接地段,應按設過渡段應采用漸變厚度的混凝土或摻入適量水泥的級配碎石填筑。4.2監控目標 在路堤與橋臺、路堤與橫向結
14、構物、路堤與路塹以及路塹與隧道等的連接路段,應按設計要求施工過渡段。 過渡段施工一般要求1)應優先安排軟土地基地段過渡段路堤的填筑施工。2)過渡段的橋臺、涵洞等建筑物的基坑應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層填筑,并用小型振動設備碾壓。回填工作必須在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3)過渡段范圍的路堤基底處理應按本指南第4.2節的有關規定辦理。4)過渡段級配碎石施工應符合本指南5.5節的有關規定,分層填筑壓實,每層的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體的攤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應按工藝試驗確定的工藝參數進行控制。每壓實層路拱坡面應符合設計要求,無積水現象。5) 過渡段A、B組填料按本指南條
15、要求施工。6) 過渡段級配碎石和與其連接段的A、B組填料填層應與相鄰的路堤及錐體同時施工,并將過渡段與連接路堤的碾壓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層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勻壓實。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7) 路橋過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樁、擠密樁等加固時,宜先進行打入樁和擠密樁等施工,再進行橋涵的樁基施工。 過渡段排水要求1) 過渡段施工前,應根據場地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排水措施。2) 過渡段橋臺背回填料表面應按設計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滲入。3 過渡段橋臺背與回填料之間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防排水層。4) 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與相鄰路堤填料之間的反濾層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5) 過渡段坡腳兩側
16、、路堤底部的縱橫向排水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 過渡段路堤兩側防護砌體的施工應在地基和路堤變形穩定后進行。宜與相鄰路堤的防護砌體施工相互協調。4.3監控手段4.3.1方案審查與批準(1)、開工報告的審查(2)、開工報告的審查應按xx公司有關文件及監理規范的要求進行。首先是單位工程審批,其次是分部工程的審批,分項工程的檢查。(3)、對現場和資料進行核查,施工單位進場人員、機械設備、進場材料能否達到和滿足隧道施工的要求。(4)、對未經施工圖現場核對、沒有可靠環保、水保措施的項目不予批準開工。 4.3.2過程檢查與控制質量控制的監理工作手段以試驗檢測、旁站為主、輔之以其它手段。1)試驗檢測。試驗檢測是監
17、理工程師采用實測數據正確判斷和確認各種材料、構配件和設備質量的主要方法,檢驗和試驗應按鐵路建設工程監理規范和高速鐵路驗收暫行規定的要求執行,同時還應對現場施工過程的路基、混凝土及混凝土結構工程進行抽樣檢驗和實驗。為此,監理項目部成立監理中心試驗室,為該項目配備各種較先進的檢測設備和實驗、試驗儀器,保證數量和質量滿足本工程監理工作的需要。2)旁站。旁站監督同樣是主要的監理工作手段,施工過程中在現場觀察、監督與檢查,注意并及時發現質量事故苗頭和影響質量因素的不利發展變化以及潛在的質量隱患等,以便及時提醒承包單位予以糾正,確保工程質量。3)其它手段。質量控制的其它手段主要有給承包單位發工作指令、召開
18、現場會、計量支付等。指令文件是表達監理工程師對施工承包單位提出指示和要求的書面文件,它是監理工程師運用權力對工程質量等進行控制的手段之一,監理工程師通過書面指令指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提醒承包單位注意,以及指示承包單位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等,當時間緊迫時,也可先發口頭指令,但事后必須予以書面確認;對于具有共性的問題和典型性問題,監理工程師可采用召開現場會的形式,用以肯定或否定某一項工程的施工工藝或工程產品,以起到示范或引以為戒的作用。監理項目部的作法是以正面宣傳教育為主,多樹立樣板工程,計量支付也是進行質量控制的手段之一,未經驗收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得進行計量支付,確保計量支付的工程是合格工程。4.3.
19、3 旁站監理1)、監理人員的職責(1)、檢查施工單位現場質檢人員到崗、特殊工種人員持證上崗以及施工機械、建筑材料準備情況;(2)、檢查施工單位技術交底、安全交底情況是否滿足施工需要;(3)、檢查進場材料、構配件、設備和混凝土的有關質量證明文件,并在現場監督施工單位進行檢驗或者委托具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復檢,對需見證取樣試驗的按規定進行見證,對需平行檢驗的進行平行檢驗。(4)、在現場跟班監督重要部位、關鍵工序的施工,隱蔽工程的隱蔽過程,監督執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情況:是否按照技術標準規范,規程、批準的設計文件(含變更設計)、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施工;是否使用合格的材料、構配件和設備;
20、施工單位有關現場管理人員、質檢人員是否在崗;施工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操作條件是否滿足施工工藝要求,特殊操作人員是否持證上崗;使用的施工機具設備是否滿足工程施工需要;施工環境是否對工程質量產生不利影響;是否按規定做了檢驗、檢測及檢查試件;施工過程是否存在質量和安全隱患。2)監理范圍、內容(1)、監理施工單位的施工技術管理是否符合技術標準、規范、規程、設計文件及施工組織設計;(2)、監理現場操作人員的行為、技術水平、操作條件是否滿足施工工藝要求,特殊操作人員是否持證上崗;(3)、進場的原材料質量是否符合要求、購配件、機械配備的配套情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4)、所有隱蔽工程;(5)、主體結構的關鍵部
21、位、關鍵工序的施工過程;(6)、施工環境是否對質量產生不利影響,是否存在質量安全隱患。3)、監理的程序和方法(1)、各監理分站、組應根據監理規劃編制旁站監理工作方案,明確旁站監理人員的職責、工作內容和程序、工程部位或工序,并通知施工單位。(2)、各監理分站、組應建立和完善旁站監理制度,督促旁站監理人員到位、定期檢查旁站監理記錄和旁站監理工作質量;(3)、對需要旁站監理的部位和工序,施工單位應在施工前24小時書面通知各監理組,各監理組應根據旁站監理工作方案安排旁站監理人員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施工現場;(4)、旁站監理應按下列程序進行: 落實旁站監理人員、進行旁站監理技術交底、配備必要的旁站監理設施;
22、對施工單位人員、機械、材料、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及上一道工序質量報驗等進行檢查;具備旁站監理條件時,旁站監理人員按照旁站監理項目清單實施旁站監理工作,并做好旁站監理記錄;旁站監理過程中,旁站監理人員發現施工質量和安全隱患時,按規定及時上報;旁站結束后,旁站監理人員在旁站監理記錄上簽字。旁站監理人員應及時、準確地記錄旁站監理內容,施工單位應在旁站監理記錄上簽字確認。旁站監理記錄的內容應包括:旁站監理的部位或工序、時間、地點、氣候、主要施工內容、發現或存在的問題及處理過程。總(副總)監理工程師、分站長或專業監理工程師應依據旁站監理記錄確認其部位或工序的工程質量。工程竣工驗收后,旁站監理記錄應及時歸檔
23、。監理程序圖不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旁站監理人員熟悉設計圖及規范施工方在需旁站部位施工前24小時,通知項目監理機構進行旁站旁站監理人員在約定時間,到達工地現場施工方進行施工準備監理人員檢查施工準備情況施工方進行施工,監理進行旁站監督監理人員檢查施工質量旁站監理員和施工方現場質檢員在監理記錄上簽字施工方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5)旁站監理的方法A、監督、檢查;B、測量、量測和目測;C、見證取樣和試驗;D、對施工過程全天候跟蹤監理。第五章 監理工作方法與措施5.1監理工作方法(1)嚴格控制路基填料的使用將路基填料作結構材料使用,對路基所用填料按規范進行檢驗。保證對級配碎石原材料的抽檢頻次,嚴格按規范按程序要
24、求驗收,從源頭杜絕質量隱患。(2)嚴格控制壓實度過渡段范圍內施工碾壓,應采用振動壓路機,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先靜壓后振動的原則,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與路基基床底層同時施工。大型壓路機碾壓困難時用小型碾壓壓實設備碾壓。路涵過渡段填筑應對稱同步施工,壓實標準達到試驗參數標準。(3)嚴格控制工后沉降及不均勻沉降使用級配良好的填料,提高壓實質量。過渡段采用“三指標”控制。對埋設的沉降觀測設備按前述頻次及精度進行觀測。從而得到過渡段沉降時間荷載的變化曲線圖,通過對曲線的分析計算調整,修改預留沉降量,預壓時間,滯留沉降期等,并以調整后的數據指導施工。5.2主要控制措施5.2.1管理措施
25、(1)堅持事故報告和處理制度,按部、局有關規定,做到處理事故“四不放過”。做好逐級上報及登記工作,按規章定性定責,發生事故施工單位要及時報xx客專公司,不得不報,遲報,漏報。對隱藏不報的,一旦查出,升級處理。(2)監理部每月組織一次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報xx公司安質部。監理和施工單位的專職安全員進行日常檢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3)開工前施工單位必須將工程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和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報監理單位審批,經審查同意后方可進行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項1)、過渡段施工總體要求(1)、應優先安排軟土地基地段過渡段路堤的填筑施工。(2)、過渡段的橋臺、涵洞等建筑物的基坑
26、應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層填筑,并以小型振動設備碾壓。回填工作必須在隱蔽工程經監理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3)、過渡段范圍的路堤基底處理應按鐵路路基施工質量驗收標準有關規定處理。(4)、過渡段級配碎石施工應按下表規格配制。分層填筑壓實,每層的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體的攤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應按工藝試驗確定的工藝參數進行控制。每壓實層路拱坡面應符合設計要求,無積水現象。過渡段用碎石級配范圍配制級配編號通過篩孔(mm)質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10060903065205
27、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5)、過渡段級配碎石與其連接段的A、B組填料填層應與相鄰的路堤及錐體同時施工,并將過渡段與連接路堤的碾壓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層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勻壓實。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6)、路橋過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樁、擠密樁等加固時,宜先進行打入樁和擠密樁等施工,再進行橋涵的樁基施工。2)、過渡段排水應按下列要求施工(1)、渡段施工前,應根據場地情況,采取相應的排水措施。(2)、過渡段臺背填料表面應按設計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滲入。( 3 )、過渡段臺背與回填填料之間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防排水層。( 4)、
28、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與相鄰路堤填料之間的反濾層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5) 、過渡段坡腳兩側,路堤底部的縱橫向排水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6)、過渡段路堤兩側防護砌體的施工應在地基和路堤變形穩定后進行,宜與相鄰路堤的防護砌體施工相互協調.3)、路堤與橋臺過渡段填筑應符合下列要求(1)、過渡段路堤應與橋臺錐體和相鄰路堤同步填筑。(2)、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及在臺后2m范圍內,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壓遍數應通過工藝試驗確定。工藝試驗地段監理全過程旁站,并取得相應參數。4)、沉降觀測應符合下列要求(1)、過渡段的沉降觀測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在過渡段范圍內的路肩上沿
29、線路縱向布置34個觀測點。(2)、軟土地基地段的過渡段還應按設計要求進行軟土地基表面沉降,測點布置與相鄰路堤軟土地基表面的沉降觀測位置協調。(3)、沉降觀測裝置埋設。沉降觀測精度及頻率應每天觀測23次,當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時,每3d至少觀測一次。路堤經過分層填筑達到預壓高程后,在預壓期的前23個月內,每5d觀測一次;三個月后715d觀測一次;半年后一個月觀測一次,一直觀測到預壓期末。(4)、在填土過程中,應根據觀測結果整理繪制“填土高時間沉降量”關系曲線圖,分析土體的側向位移值及其發展趨勢,判斷地基的穩定性。5)、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填筑應符合下列要求(1)、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
30、對稱進行。并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2)、涵背兩端大型壓路機能壓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應優先選用A、B填料。對不符合要求的填料或填料符合要求但達不到壓實標準,應采取改良措施。(3)、橫向結構物頂部填土厚度小于1m時,不得采用大型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4)、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大于20cm,碾壓遍數應通過試驗確定。(5)、沉降觀測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并符合規定。6)、路堤與路塹過渡段填筑應符合下列要求(1)、過渡段填筑前,應平整地基表面,碾壓密實并挖除堤塹交界坡石的表層松土,按設計要求作成臺階。(2)、過渡段的填筑施工應與相鄰路堤同步進行。(3)、大型壓
31、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按有關規定實施;靠近堤塹結合處應沿塹坡邊緣進行橫向碾壓。(4)、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大于20cm,碾壓遍數應由試驗確定。(5)、沉降觀測按設計要求進行,并符合規范要求。7)、施工控制與檢測(1)、過渡段采用的填料應符合規范中碎石級配范圍及有關要求。(2)、過渡段路堤的填筑應通過現場碾壓試驗確定,取得指導性參數。8)、過渡段壓實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過渡段的橋臺,涵洞等建筑物的基坑應以混凝土回填或碎石分層填筑,并用小型振動設備碾壓,路堤基底處理應符合有關規定。5.3.3制度保證措施按照監理組織的職責分工,將目標
32、按分部、分項、檢驗批進行分解,使目標具體化,責任落實到每個監理人員身上。總監要積極做好目標控制的監督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建立健全監理例會制度、巡視制度、旁站制度及監理工程師業務交流制度;制定對監理工程師的考評及獎勵辦法,并嚴格執行;加強與建設單位、設計、承包單位及監督單位的聯系,確保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第六章旁站具體部位和工序6.1旁站具體部位和工序挖除換填換土深度、填料、壓實標準;攪拌樁鉆機下鉆深度、加固料用量、接樁重疊長度; CFG樁長螺旋鉆孔深度、成樁管內填料、復合地基荷載試驗;混凝土灌注樁澆筑;6.1.5防排水施工6.2見證檢測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粒徑、級配及質量應符合設
33、計要求。碎石顆粒中針狀、片狀碎石含量應不大于20;質軟、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過10,黏土團及有機含量不得超過2,過渡段用碎石的級配范圍應符合暫行標準表的規定。級配碎石中摻入水泥的品種、規格及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級配碎石填筑時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其壓實質量應采用雙指標控制,地基系數大于等于150MPa/m,動態變形模量大于50MPa ,孔隙率小于28%。監理單位按施工單位檢驗孔隙率數量的10%平行檢驗,且每過渡段各不少于2點;地基系數K30全部見證檢驗,并執行無砟軌道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要求。6.3過渡段變形評估6.3.1評估規定1)過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評估應沿線路方向考慮各觀測斷面和各種結構物之間的關系綜合進行。2)對線路不同下部基礎結構物之間以及不同地基條件或不同地基處理方法之間形成的各種過渡段,應重點分析評估其差異沉降。評估方法和判定標準1)評估工作依據過渡段沉降評估應根據過渡段不同結構物的基礎沉降觀測資料,過渡段設計及沉降計算的有關資料,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級配、地基和壓實檢驗情況等施工資料,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和抽檢情況等監理資料。2)評估方法過渡段沉降的預測評估與路基沉降預測的曲線回歸法相同。3) 判定標準過渡段不同結構物間的預測差異沉降不應大于5mm,預測沉降引起沿線路方向的折角不應大于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