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育館斜屋面高支模專項施工方案 編制:* 審核:* 審批:*目 錄 一、 編制依據0二、 工程概況02.1. 工程概況02.2. 屋頂層高支模概況:02.3. 施工中的基本參數12.4. 高支模施工特點及施工關鍵點2三、 模板及支頂系統設計33.1. 模板支撐系統的選型33.2. 支模系統33.3. 120mm厚樓板模板支頂63.4. 梁模板支頂9四、 施工準備12五、 施工順序13六、 主要施工方法及質量保證措施136.1. 高支模施工136.2. 混凝土澆筑18七、 安全設施和管理措施197.1. 安全設施197.2. 安全管理機構197.3. 安全管理與監控197.4. 監測方案21八、
2、 重大危險源識別和安全應急救援預案228.1. 危險源識別228.2. 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架構228.3. 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238.4. 發生支模坍塌應急救援24九、 梁板模板支頂計算書24 一、 編制依據工程設計圖紙;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130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20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建質2009254號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
3、二、 工程概況2.1. 工程概況工程名稱建設地點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建設規模:本工程8個單體建筑,分為男生宿舍樓、女生宿舍樓、食堂、初中教學樓、高中教學樓、體育館、報告廳、行政樓等其余附屬設施,總建筑面積:約35037.1,按照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搭設高度8m及以上;搭設跨度18m及以上,施工總荷載15kN/m2及以上;集中線荷載20kN/m2及以上,需按高大支撐模板系統有關規定進行施工并進行專家論證。6-468交6-B6K軸一層板標高0.130m,坡屋面板頂標高10。40017。780m,支撐系統高度10。53017.910m,板厚120mm,頂梁最大截面尺寸為
4、4001200mm,支撐系統位于一層板頂,邊梁最大截面尺寸為5001800mm,支撐系統位于一層板頂。6-26-4交6-A6L、626-9交6-G6L軸頂板標高為3。850m,坡屋面板頂標高10.40017。780m,板厚120mm,梁最大截尺寸為4001200mm,支撐系統位于3.850m頂板,高度為6.68014.060m.為保證模板支撐體系的穩定,保證施工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特編制此專項方案.因屬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需經專家論證審批后,方可組織實施。2.2. 屋頂層高支模概況:名稱軸線支模高度支模面積 梁截面備注體育館6-468交6-B6K軸10。53017。910
5、m;斜屋頂層支模最度高度為17.910m,模板支撐在首層做法上(標高為-0。1300m)7934001200mm300500mm5001800mm樓板厚120mm,梁板砼強度等級為C30.柱為異形框架柱及剪力墻,砼強度等級為C40。6-264交6-A6-L、6269交6-G6L軸6。68014.060m;斜屋頂層支模最度高度為14。060m,模板支撐在夾層結構板上(標高為3.850m)4924001200mm300500mm5001800mm樓板厚120mm,梁板砼強度等級為C30。柱為異形框架柱及剪力墻,砼強度等級為C40.2.3. 施工中的基本參數基本參數樓板厚度h(mm)140樓板邊長L
6、(m)8樓板邊寬B(m)4模板支架高度H(m)17.91主梁布置方向平行于樓板長邊立柱縱向間距la(m)0.8立柱橫向間距lb(m)0.8水平桿步距h1(m)1.5立桿自由端高度a(mm)500架體底部布置類型墊板次梁間距a(mm)300次梁懸挑長度a1(mm)200主梁懸挑長度b1(mm)200主梁合并根數1結構表面要求表面外露剪刀撐(含水平)布置方式普通型計算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材料參數主梁類型圓鋼管主梁規格482.7次梁類型矩形木楞次梁規格5070面板類型覆面木膠合板面板規格12mm(克隆、山樟平行方向)鋼管類型482。7荷載參數基礎類型混凝土樓板地基土類型
7、/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kPa)/架體底部墊板面積A(m2)0.2是否考慮風荷載否架體搭設省份、城市山東(省)煙臺市(市)地面粗糙度類型/結構重要性系數01可變荷載組合系數cj0。9模板及支架的類型系數1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0。3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施工人員及設備產生荷載標準值Q1k(kN/m2)2.5基本風壓值Wo(kN/m2)/2.4. 高支模施工特點及施工關鍵點特點:本工程高支模主要為斜屋板高支模,梁截面較大,體育館層高為6.100m17.102m,考慮斜板受力容易失穩,故擬采用全鋼管支模體系,部分
8、鋼管支撐在3。85m施工完的混凝土平臺,其余均搭設在-0。130m混凝土地面上。施工關鍵點:鋼管經多次使用變形較大,但必須選用符合要求的作為支撐主立桿鋼管;斜面增加對頂鋼管支撐在已完成的二層砼梁板上;本層柱必須先澆筑,全鋼管支撐體系必須在已完成的砼柱子上設抱柱連接;注意加強斜面水平位移監測。板厚計算投影厚度轉化為板厚除以cos25(為120/cos25=132mm)斜梁計算投影高度轉化為梁高除以cos25(為梁高/cos25=計算梁高) 體育館平面位置圖三、 模板及支頂系統設計3.1. 模板支撐系統的選型梁板的模板均采用12厚夾板,均用5070木枋作龍骨,用482。7鋼管配可調托作支頂,水平拉
9、桿、剪刀撐均采用482.7鋼管。其中:木材彈性模量E9000N/mm2,抗彎強度fm13.00N/mm2,抗剪強度fv1.4 N/mm2;482.7鋼管截面積4.24cm2,慣性矩I10。78cm4,截面模量W4.49cm3,回轉半徑i1.59cm,每米長質量為3。33kg/m,鋼材強度設計值為205 N/mm2。3.2. 支模系統本工程屋面坡度30度時,可采用單面模板支模,此法如同平板單面支模.模板支撐架除按照一般支撐架要求(如模板板縫和剛度等)搭設外,還要增設斜撐以防澆搗坡屋面混凝土時水平分力作用使屋面結構發生變形,整個支撐體系對頂在已完成的二層砼結構梁板柱上(橫縱立桿間距0。8m,步距1
10、.5m)。支模體系剖面圖如下: 體育館支模平面圖體育館正面效果圖體育館三維剖切效果圖3.3. 120mm厚樓板模板支頂 部位搭設高度板厚搭設方式6468交6-B6-K軸10。53017。910m;斜屋頂層支模最度高度為17。910m,模板支撐在首層做法上(標高為-0.1300m)120mm頂板模板面板采用12mm厚覆膜多層板,次龍骨采用5070mm木方間距300mm布置,主龍骨采用雙鋼管間距0。8m布置,模架選型采用扣件式鋼管架,由482。7mm鋼管與可調U托組成,立桿縱、橫間距為0。8m,水平橫桿步距1.5m.距樓面200mm高設一道掃地桿,立桿底端設200x200mm墊板。滿堂支撐架四周從
11、底到頂設置連續垂直剪刀撐,剪刀撐寬度為46m,剪刀撐斜桿與樓層面夾角為4560。由于支撐高度超過8m需在掃地桿的設置層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水平剪刀撐至架體底部平面距離與水平剪刀撐間距不宜超過8m,因此在6.900m處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水平及豎向剪刀撐接長必須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m且不少于3個旋轉扣件.滿堂架體系和先澆筑的柱體結構拉結牢固,梁板下立桿縱橫成行,水平桿全部貫通;梁下支撐體系水平桿全部延伸到板下與板下立桿或水平桿連接,確保支撐體系的整體穩定性.為增加滿堂支撐架體系的整體性,滿堂支撐架與框架柱進行抱柱,柱抱箍鋼管每側伸出柱邊的長度保證與立桿拉接不少于兩跨,柱抱箍沿柱子高度1。
12、5m設置一道且與水平桿在同一位置,最底部一道距離地面200mm。6264交6A6L、6-269交6-G6-L軸6.68014。060m;斜屋頂層支模最度高度為14.060m,模板支撐在夾層結構板上(標高為3.850m)頂板模板支撐架搭設示意圖如下3.4. 梁模板支頂部位搭設高度梁截面尺寸相鄰板厚備注6468交6B6-K軸10。53017.910m;斜屋頂層支模最度高度為17.910m,模板支撐在首層做法上(標高為-0。1300m)4001200mm300500mm5001800mm120mm層高超過8.0m,跨度為8.4m,集中線荷載未超過15kN/m26-264交6A6L、626-9交6-G
13、6L軸6。68014。060m;斜屋頂層支模最度高度為14.060m,模板支撐在夾層結構板上(標高為3.850m)4001200mm300500mm5001800mm120mm梁搭設綜述:方案綜述:針對上述統計,綜合考慮,選取典型梁截面進行高支模設計驗算。1、對于截面尺寸為300500mm、250650mm、250500mm、250600mm、300600mm的梁,梁底不增設立桿,梁兩側立桿間距為900mm。2、對于截面尺寸為250700mm、300700mm的梁,梁底增設一排承重立桿,梁兩側立桿間距為900mm。3、對于截面尺寸為4001200mm、3001000mm、5001100mm的梁
14、,梁底增設一排承重立桿(沿梁方向間距400mm),梁兩側立桿間距為900mm。4、對于截面尺寸為5001800mm的梁,梁底增設一排承重立桿(沿梁方向間距400mm),梁兩側立桿間距為900mm。 典型梁具體搭設方式1、體育館:6264交6A6-L軸、6-169交6G6-L為架空層,標高為3.85m層結構梁至屋頂標高處梁模架采用扣件式鋼管搭設,300500梁支模大樣圖同行政樓,5001800梁兩側立桿間距0.9m,沿梁跨度方向立桿間距為0.4m,步距1.5m;梁底次楞采用5070mm木方間距125mm,主楞采用鋼管間距400mm,與立桿雙扣件連接.梁側模主楞采用雙鋼管間距500mm,梁側次愣采
15、用5070mm木枋間距233mm,采用14對拉螺桿加固.5001800梁支模大樣圖4001200梁兩側立桿間距0.9m,沿梁跨度方向立桿間距為0.4m,步距1。5m;梁底次楞采用5070mm木方間距133mm,主楞采用鋼管間距800mm,與立桿雙扣件連接.梁側模主楞采用雙鋼管間距500mm,梁側次愣采用5070mm木枋間距258mm,采用14對拉螺桿加固。4001200梁支模大樣圖 雙扣件組合示意圖以上梁支模大樣圖中在離地面均200mm處設一道縱橫掃地桿,并在梁跨中位置沿腳手架的垂直高度1。5m設置縱橫水平拉結鋼管(482。7mm).當支模高度超過8m的,需在最頂步距兩水平拉桿中間(14。50
16、0m位置)應加設一道水平拉桿,縱橫拉結鋼管兩端在已澆筑完成的柱側面上頂緊,保證支模體系的穩定性。立桿底架立在墊板上。梁底下設鋼管剪刀撐,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控制在4560之間,剪刀撐寬度6m,剪刀撐斜桿的接長采用搭接,并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多功能腳手架上。水平剪刀撐設置三道,在掃地桿位置和6。000m、12.000m處各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由于支模高度高,梁高度過大因此在梁底還應加設豎向剪刀撐。頂部高支模達到28天標準養護或達到設計強度100%方可和下部結構架體一起拆除。四、 施工準備1、為確保工程進度的需要,同時根據本工程的結構特征和外腳手架的工程量,確定本工程外腳手架搭設按下表配置
17、人力資源,操作工均有上崗作業證書。2、建立由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搭設技術員組成的管理機構,搭設負責人負有指揮、調配、檢查的直接責任。3、外腳手架的搭設和拆除,均應有項目技術負責人的認可,方可進行施工作業,并必須配備有足夠的輔助人員和必要的工具。(1)、勞動力安排表:工 種人 數(兩個界面總人數)備 注架子工30按照每層劃分為2個界面,則每個界面所需架子工人數為15個,負責梁、板模板鋼管排架的搭設。木 工40按照每層劃分為2個界面,則每個界面所需架子工人數為20個,負責柱、墻梁及板模板的安裝及加固.測量員4按照圖紙將軸線定位放出供鋼管排架搭設及模板安裝。施工員4負責現場管理,施工過程跟蹤檢
18、查施工質量及安全。(2)、主要材料計劃表:材料名稱規格型號備 注鋼 管482.7鋼管排架搭設 模 板12厚膠合板墻、柱、梁及板模板 頂 托36700立桿上、下頂托對拉螺桿M14側模拉結木 枋5070梁板、墻柱模板龍骨(3)、主要機具配置:材料名稱數 量備 注刨 機2模板、木枋切割架子扳手40把架子工搭設和拆除架子用力矩扳手4把檢查架子扣件擰緊力度是否達到要求倒 鏈5把調整架子水平彎曲度五、 施工順序在施工安排上,采取先施工混凝土柱,再安裝滿堂紅支頂體系,這樣,可利用已完成的柱作為水平拉桿的支撐平臺支座,從而達到限制高支模體系水平移動的目的。將梁位置及鋼管支頂位置放線在地面上并定好水平控制標高-
19、梁板豎向支頂安裝(含縱向水平拉桿及剪刀撐)架設板底木枋龍骨于鋼管腳手架項托板上-架設梁底木枋龍骨于鋼管腳手架項托板上梁底模板安裝樓板模板安裝-模板支頂的驗收-梁鋼筋綁扎-樓板鋼筋綁扎梁板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護松下鋼管腳手架可調頂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桿、剪刀撐及鋼管支頂。六、 主要施工方法及質量保證措施6.1. 高支模施工6.1.1. 鋼管支頂安裝1、立桿(1)必須設置縱橫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也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出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
20、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2)鋼管立桿應采用對接接頭,且接頭位置不應設置在同一平面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小于500;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步距的13.(3)鋼管立桿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300,且控制在50mm以內。(4)每根立柱底部應設置墊板,墊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5)可調頂托與螺母捏合長度不得小于45扣,插入立桿內的長度不得小于150mm,可調頂托外露長度不得大于200mm。2、縱向水平桿(1)縱向水平桿接長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
21、離不應小于500,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縱距的13。(2)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應等距離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桿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3、剪刀撐(1)模板支架每隔6排立桿應設置一道豎向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剪刀撐寬度為46m,剪刀撐桿件的底端應與地面頂緊,夾角為4560。(2)模板支架每隔4步設置水平剪刀撐。4、扣件(1)對接扣件的開口應朝上或朝內;扣件螺栓方向盡量一致。(2)扣件螺栓擰緊力矩控制在4560N。m。(3)在主節點處縱橫向水平桿、剪刀撐、橫向斜撐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轉扣件的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應大于150。(4)抗滑扣件間應頂緊,安裝完畢
22、應由專職安全、技術人員進行復核驗收。5、其它要求:(1)整體性:梁板立桿縱向水平拉桿兩端可用鋼管與已澆筑的鋼筋混凝土柱抱箍扣接;橫向水平拉桿可伸進次梁、板底支撐立桿并與其水平拉桿扣接。 柱抱箍作法 柱護角作法(2)施工順序:高支模區域應先澆筑墻或柱體等豎向結構混凝土,待墻柱施工至梁底時,再施工梁、板結構的模板、鋼筋、混凝土工程。(3)泵送管道不能依附于滿堂腳手架上,只能依附柱身另搭設支撐架。(4)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派人監測支架和支撐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5)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式腳手架規范的要求。立桿支撐必須豎直(保證立桿軸心承載),禁止使用扭曲銹蝕嚴
23、重的立桿,應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禁止錯接。立桿承載要貫通,禁止出現立桿傳載到橫桿,橫桿再傳遞到立桿的情況(保證受力明確)。支撐必須保證橫平豎直,成排成列,以保證橫桿與每一根立桿能夠用扣件連接。(6)U托支撐插入長度應以保證頂托支撐穩定及不發生偏移為原則,伸出長度不超過200mm。(7)所有水平拉桿的端部均應與四周建筑物頂緊頂牢。無處可頂時,應在水平拉桿端部和中部沿豎向設置連續式剪刀撐。6.1.2. 腳手架驗收(1)、檢查驗收1。1腳手架材質:1.1。1凡彎曲、壓扁、有裂紋或已嚴重銹蝕的腳手管嚴禁使用。1。1.2凡有脆裂、變形或滑絲的扣件,嚴禁使用.1.1。3凡腐朽、扭曲、破裂或有打橫透節及多疤的
24、腳手板,嚴禁使用。(2)、腳手架基礎及支撐點:立桿下應有標準底座或其他防護措施;吊架上方、挑梁架等必須固定在建筑物的牢固部位上。(3)、架體與建筑物的拉結:腳手架每高4米、水平7米設置一處拉結點,拉結點的做法符合要求。吊架的加固保險拉結點應按措施執行。(4)、腳手板的鋪設:腳手板應滿鋪,鋪平擠嚴,綁扎牢固,且沒有探頭板。(5)、防護欄及擋腳板或立網:在基準面2米以上的腳手架應加綁防護欄及擋腳板或掛立網。防護欄要牢固,立網要嚴密.通道上方的腳手架應加安全網,防止高空落物。(6)、立桿、水平桿、掃地桿間距:立桿跨距不大于0。8米、水平桿布局不大于1。5米、掃地桿距地0.2米。(7)、桿件連接:應用
25、扣件搭接牢固,搭接長度符合要求。(8)、斜撐及剪刀撐設置:應按規定設置,并符合安全要求。(9)、荷載:腳手架的荷載不得超過其設計荷載。6.1.3. 梁板模板安裝(1)、 梁模板的安裝:先在樓面上彈出軸線、梁及支頂安裝位置控制線,然后按設計標高調整鋼管支頂可調頂托的標高,將其調至預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調頂托的托板上安放48x2.7雙鋼管,固定后在木枋上安裝梁底龍骨,龍骨采用50mm70mm木枋。龍骨安裝完成后,安裝梁底模板,并拉線找平.考慮到梁跨度均4m,梁底模板按跨度0.1起拱。主次梁交接時,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梁底模安裝后,再安裝側模、壓腳板及斜撐,300x700梁側模板在中部加14穿梁對
26、拉螺栓(具體詳見梁模板支頂大樣圖).(2)、 樓面模板的安裝:通線調整鋼管支頂可調頂托的標高,將其調至預定的高度,在可調頂托托板上架設雙鋼管(大龍骨),固定后架設小龍骨(50mm70mm木枋)然后在小龍骨上安裝模板,當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時,模板按跨度0.1起拱。6.1.4. 模板支頂安裝質量保證措施(1)、 在高支模安裝前,要對高支模的各種材料需進行嚴格檢驗,尤其是鋼管、扣件、可調托以及木枋等,不合格的不得使用.鋼管統一嚴格選用482.7以上,其質量符合GB/T700-2006碳素結構鋼中Q235A級鋼的規定。使用前必須經檢查無嚴重銹蝕,無彎曲變形。扣件材質必須符合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
27、312006)要求.現場木枋要剔除已使用較多次數,枋身比較陳舊的,盡量選用截面大小符合,枋身比較結實的。(2)、 本高支模的鋼管搭建在已澆注的混凝土板表面上,承載面的混凝土樓板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75才允許進行下一個樓面梁板的鋼筋安裝。(3)、 模板應拼縫平整嚴密,拼縫位置下面必須要有次龍骨支撐并釘牢。拼縫處內貼膠帶,防止漏漿。模板安裝后應及時報驗及澆筑混凝土。(4)、 模板安裝允許偏差應滿足以下要求:項 目允許偏差軸線位置5底模上表面標高5截面內部尺寸+4,-5層高垂直度8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表面平整度5(5)、 支架搭設的垂直度與水平度允許偏差應滿足以下要求:項目允許偏差(mm)垂直度每步架
28、h/1000及2。0支架整體H/600及50水平度一跨距內水平架兩端高差l /600及+3.0支架整體L/600及50注:h步距;H支架高度;l跨距;L-支架長度6.1.5. 模板拆除(1)、 高支模支架拆除必須提供混凝土的強度報告,以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檢驗報告為依據.在梁板砼達到設計強度后,模板支撐體系經項目技術負責人檢查驗證確認不再需要,并經監理單位審批同意后,方可拆除。(2)、 拆模時間:不承重的側面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損壞,方可拆除;承重的模板應在混凝土達到下列強度以后,始能拆除.構件類型構件跨度達到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板2502
29、,8758100梁8758100懸臂構件100(3)、 拆除多層梁、樓板支柱時,應確認上部施工荷載不需要傳遞的情況下方可拆除下部支柱.(4)、 拆除前,應對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5)、 支架的拆除應從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層地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6)、 拆除順序:先松開頂托,然后按照先支的后拆,先拆主承重模板后拆次承重模板的順序拆除模板和支撐體系。同一層的構配件和加固件應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順序進行.梁、柱模板在確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損壞時方可進行拆除。先拆除斜撐,再拆模板連結螺栓及附件,應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之與混凝土分離。(7)、 在拆除過程中,支架的自由懸臂高度不得超過兩步,
30、當必須超過兩步時,應加設臨時拉結。嚴禁站在懸臂結構上面巧拆底模,嚴禁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8)、 通長水平桿和剪刀撐等,必須在支架拆卸到相關的立桿時方可拆除.(9)、 拆卸連接部件時,應先將鎖座上的鎖板與卡鉤上的鎖片旋轉至開啟位置,不得硬拉,嚴禁敲擊。(10)、 模板拆除應按規定逐次進行,不得采用大面積撬落的方法,嚴禁使用榔頭等硬物擊打、撬挖。各拆除的模板、支撐、連接件等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應用槽滑下或用繩索系下。不得留有懸空模板。(11)、 對于有后澆帶的梁、板模板應獨立設置支頂體系,待后澆帶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后才進行拆模.(12)、 拆下的模板及時清理粘結物,涂刷脫模劑,并分類堆放整齊
31、,拆下的扣配件及時集中統一管理.6.2. 混凝土澆筑(1)、 本工程采用單面支模法:即在支底模和鋼筋綁扎后,將坍落度較小的混凝土拍到模板上,在確定澆筑混凝土的流向后,由下而上對稱坡面同時進行,采用人工敲打使混凝土稍密實,并用振動棒振搗,再將滑移下墜(可每隔15m設1道鋼板橫擋來防止)的混凝土刮回上面,最后用小型平板振動器振搗23遍。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振動器的行進速度和時間,利用混凝土初凝前逐漸形成的強度,防止澆筑上段混凝土重心下移而造成下段混凝土表面凹凸,因此在每段混凝土澆筑時既要留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又要防止混凝土在初凝前形成冷縫。最后用電動抹刀將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實,以減少收縮裂縫和增強防水
32、效果。此法宜采用坍落度1213cm的混凝土,但受到坡屋面坡度大小、模板光滑度和坍落度大小等因素影響,無法正常進行振搗,故澆筑質量不易保證。(2)、 墻、柱砼的澆筑:砼澆筑順序是先墻柱、后梁板,本工程墻、柱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墻、柱砼一般用混凝土泵按需要接泵管澆筑,澆筑時嚴格執行循環分層澆筑.控制澆筑速度2m/h,每層約0.5m高,卸料高度超過2m時,則采用串筒或溜槽。砼澆筑時要求鐵工檢查鋼筋保護層,及時對偏差過大的部位進行調整。澆筑完成后清理干凈板面上的砂漿,嚴禁用清水沖洗(水會流到柱頭,對柱砼有嚴重的影響)。(3)、 梁、板砼的澆筑:板砼的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厚,振搗完畢,用刮尺抹平。刮平過程
33、中,混凝土面要飽滿,不能留有小凹洞,初凝前可用磨板將面層粗磨一次,快要收水干硬時,再細磨一次。梁板砼的振搗:梁、板砼使用插入式振動棒或平板式振動器振搗.使用插入式振動棒時,振動棒應垂直插入,并插入到尚未初凝的下層中50100mm,以使上下層相互結合。振動棒插點的間距一般不應超過振動棒有效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時應“快插慢撥”。振搗時間一般每插點約為2030秒,見到砼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水泥漿和外觀均勻為止。作業中要避免將振動棒觸及鋼筋、模板等.平板式振動器振搗砼,應使平板底面與砼全面接觸,每一處振到砼表面泛漿,不再下沉后,即可緩慢向前移動。(4)、 混凝土入模溫度必須控制在3
34、0以內,坍落度應控制在14020mm,混凝土初凝時間要控制在2.5h內.若遇混凝土臨時間斷處超出初凝時間仍未能接合時,應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接合處及時澆上適量混凝土以推遲接合處的初凝時間,保證接合縫的接茬。(5)、 混凝土養護:柱身養護采用覆蓋麻袋并經常淋水保持麻袋濕透。樓地面混凝土澆筑完成后14h內采用覆膠膜或麻袋等淋水的方法進行養護。在已澆筑混凝土強度大于1.2N/mm2,方可在其上進行施工作業。七、 安全設施和管理措施7.1. 安全設施(1)、 在梁支架頂下數第一道縱橫水平桿設置工人作業平臺.靠近梁旁處用作為檢查通道,用鋼棚板鋪設,其余支架頂層用蒿竹滿鋪,所有作業層下設兜底網.(2)、 高支
35、模施工現場應搭設工作梯以供作業人員使用,不得從支撐系統爬上爬下。(3)、 大梁支頂底下設置低壓照明燈,以方便施工人員通過和質檢人員對支頂的檢查.(4)、 在操作層設置相應的消防設施(如滅火筒).7.2. 安全管理機構7.3. 安全管理與監控本工程高支撐模板體系施工的安全隱患主要為:防坍塌、高空墜落.其主要措施為:(1)、 高支撐模板的技術方案必須經企業的技術和安全負責人審批簽字并蓋章才能實施。(2)、 施工前必須明確高支撐模板施工現場安全責任人,負責施工全過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現場安全責任人應在高支模搭設、拆除和混凝土澆筑前向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3)、 項目現場要嚴格按照經審批的方案
36、執行,確保施工安全。(4)、 工人必須持證上崗,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5)、 操作層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限載2kN/m2),不得超載,不得在其上集中堆放模板、鋼筋等物件;并設置限載警示牌.(6)、 雨天作業要有防滑措施和避雷措施。六級以上大風雨,必須停止施工作業。(7)、 施工期間不得拆除縱橫水平桿、剪刀撐、掃地桿等.(8)、 在支架上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護。(9)、 用電安全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執行。(10)、 模板支頂安裝:1)、 鋼管或鋼管底座應準確放置在定位線上,不得懸空;2)、 支架立桿要垂直,縱橫向水平桿要平整
37、。立桿應盡量采用通長鋼管。如需接管,接頭要錯開,不在同一步距內,立桿口必須按規范對接,確保架體垂直度。相鄰的兩根縱向水平桿的接頭要互相交錯,接駁口必須按規范對接。3)、 各種連接構件要扣接牢固,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應在4065Nm之間,以防構件未能有效承力或構件破壞,搭設完成后應用扭力矩扳手隨機均布抽樣檢查,不合格的必須重新擰緊,直到合格為止。4)、 各桿件相交伸出的端頭部分均應大于100 mm,以防桿件滑落。5)、 支模分段或整體搭設完畢,必須填寫模板驗收記錄表,經企業質安部門分段或整體驗收合格,并懸掛驗收標識方能進行鋼筋安裝。6)、 在支頂安裝過程中,應設置防傾覆的臨時固定措施在支頂長向兩旁
38、設臨時斜拋。安裝時要待其安裝完畢且核實無誤后才全面予以固定。7)、 模板安裝完后,應認真檢查支頂是否牢固、模板應清掃干凈。并必須經現場監理人員及質安部檢查合格后并按規定辦理專項驗收才能進行混凝土澆筑。8)、 模板必須支撐牢固、穩定,不得有松動、跑模、超標準的變形下沉等現象.9)、 混凝土澆筑時,派安全員專職觀察模板及其支撐系統的變形情況。發現異常現象時應立即暫停施工,并將施工人員撤離危險區域。10)、 模板安裝、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時,應避免材料、機具與工具過于集中堆放,在任何情況下模板立柱承受的荷載均不得超過荷載設計值。11)、 支撐搭設、拆除和混凝土澆筑期間,應在適當地方掛設警示標志,禁止
39、無關人員進入支模底下,并指定專人進行監護。(11)、 模板支頂拆除支頂架的拆除前應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進行拆除安全技術交底,并應在統一指揮下進行,按后裝先拆、先裝后拆的順序及下列安全作業的要求進行:1)、 模板支頂應經單位工程負責人檢查驗證并確認不再需要時,且混凝土強度報告已出,并經有關負責人審批同意后才能拆除。2)、 支架的拆除應從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層地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3)、 在支頂拆除過程中,應設置防傾覆的臨時固定措施在支頂長向兩旁設臨時斜拋。4)、 同一層的構配件和加固件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順序進行。5)、 在拆除過程中,支架的自由懸臂高度不得超過兩步;當必須超過兩步時,
40、應加設臨時拉結。6)、 拆除工作中,嚴禁使用榔頭等硬物擊打、撬挖,各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7.4. 監測方案根據煙臺市有關高支模體系的規定,準備在現場采用鋼尺、線錘、水準儀和經緯儀對高支模系統進行施工過程的監測.支架體系的沉降、位移觀測方案如下:由于本工程為坡屋頂高支模體系,故主要觀測框架梁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由于本工程的模板支頂采用扣件鋼管腳手架,間距較密,且框架梁在建筑物內部,采用的觀測設備受到很大的限制,為此本工程的沉降觀測采用了線錘+鋼尺的形式來測量其沉降值、位移偏量;觀測的基準點設置在建筑物外圍,測量時將基準點引測至建筑物內。(1)、 觀測點布置:本工程高支模的位移觀測點主要設在坡屋頂
41、最高處的框架梁上;沉降觀測點主要設置在主框架梁,其中每條主框架梁的跨中設置一個觀測點。(2)、 觀測方法:將觀測基準點引測至一個約50cm高的角鋼上,并將其底座通過螺栓固定在底板上;測量時,用鋼尺測量線錘、焊接鋼筋的標高,并在角鋼上作原始標記;由于建筑物不高,水平位移觀測可在附近的建筑物上設置經緯儀監測坡屋頂最高點的位移情況。測量時間:模板的沉降測量由專人專職負責。在開始澆筑前測量一次,記錄此值并以此值為初始值;在澆筑時,每隔30min測量一次,并與初始值相對比,得出沉降、位移量;澆筑完成后,每隔1h觀測一次;模板的沉降測量到澆筑完成后12h后結束。(3)、 監測預警值:大梁支架沉降預警值為1
42、8mm;支座沉降量預警值為10mm;支架位移預警值為18mm。(4)、 注意事項:對焊接鋼筋、線錘、標示角鋼做好保護,并掛好警示牌,防止人為破壞。當沉降量超出預警值時,立即通知作業人員進行疏散,并通知相關部門人員來處理。八、 重大危險源識別和安全應急救援預案8.1. 危險源識別1、重大危險源識別由于局部失穩引起整體失穩或由于砼澆筑方法不對引起整體失穩,一般情況是鋼管嚴重變形,扣件多數爆裂,模板傾斜等。1)模板、扣件、鋼管等造成的物體打擊2)高處墜落3)機械傷害4)觸電事故2、預防措施1)模板支撐體系按本專項方案施工,材質復合要求。2)加強工人的安全教育及項目部的日常檢查力度。3)加強工人安全用
43、電教育、班前安全活動;用電設備專人專用,電線電纜架空設置。4)機械設備專人專用,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機械不帶病運轉等。8.2. 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架構人員職責表職 務姓 名職責組 長張彥軍負責組織與指揮整個事故現場的搶救工作,向各應急組調配應急所需的資源(人力、物力、資金)并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工作做出決定。副組長魯耀國負責組織搶救受傷人員、疏散物資材料、汽車、設備工作,了解事故現場需要搶救人員的數量和搶救地點、危險程度并具體組織搶救疏散。副組長孫鳳山負責車輛及相應工具的供應,通過各種方法了解事故現場全面情況及其變化,及時向現場總指揮組提供真實可靠的情況。組 員李智主要負責組織搶救傷員的應急救
44、護工作.組 員周大鵬迅速調配搶救運輸車輛至事故發生點。組 員公配禹提供和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防護。組 員王瑞兵負責現場警戒工作、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護好事故現場。組 員朱濤負責配合輕傷人員的包扎及資料收集工作。當事故發生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及事故應急救援組組長,由應急救援組長指揮對傷員立即組織搶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現場。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和本企業安全生產負責人,及請求救援。8.3. 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1)、 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
45、、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2)、 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3)、 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
46、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4)、 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動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剌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頭等,在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下肢與腱側下肢縛在一起.(5)、 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正確的現場止血處理措施。1)、 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水,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
47、2)、 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3)、 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墊。每隔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6)、 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時把傷者送往鄰近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8.4. 發生支模坍塌應急救援(1)、 當支模在拆除過程中發生大面積倒塌、坍塌,不要慌張,保持鎮靜,注意事態的發展情況、方向
48、及受影響的位置,有序指揮員工疏散。(2)、 在坍塌過程中不要盲目搶險,有危及用電安全的,應立刻切斷電源,確認未有繼續坍塌危險的情況下,組織搶救人員,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搶救工作,首先搶救受傷人員,再搶救集體財產。(3)、 現場急救處理:1)、 盡快解除重物壓迫,減少擠壓綜合癥的發生。2)、 傷肢制動,可用夾板等簡單托持傷肢。3)、 傷肢降溫(避免凍傷),盡量避免局部熱缺血.4)、 傷肢不應抬高、按摩或熱敷.5)、 如果擠壓部位有開放創傷及活動出血者,應止血,但避免加壓,除有大血管斷裂外不用止血帶。6)、 迅速轉往醫院。(4)、 立刻設危險區域,并設警示標志,設專人監護,保護事故現場。(5)、 按規
49、定上報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救援.九、 梁板模板支頂計算書扣件式梁模板安全計算書一、計算依據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GB50666201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4、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1、計算參數基本參數混凝土梁高h(mm)1800混凝土梁寬b(mm)500混凝土梁計算跨度L(m)8.3模板支架高度H(m)9計算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模板荷載傳遞方式可調托座次梁懸挑長度a1(mm)250梁兩側樓板情況梁兩側有板梁側樓板厚度140斜撐(含水平)布置方式普通型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a(m)0.
50、4垂直梁跨度方向的梁兩側立柱間距lb(m)0.9水平桿步距h(m)1。5梁側樓板立桿的縱距la1(m)0。8梁側樓板立桿的橫距lb1(m)0。8立桿自由端高度a(mm)4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數n1梁底支撐小梁根數m4架體底部布置類型墊板結構表面要求表面外露材料參數主梁類型圓鋼管主梁規格482.7次梁類型矩形木楞次梁規格5070面板類型覆面木膠合板面板規格12mm(克隆、山樟平行方向)鋼管規格482。7荷載參數基礎類型混凝土樓板地基土類型/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N/mm2)/架體底部墊板面積A(m2)0.2是否考慮風荷載否架體搭設省份、城市山東(省)煙臺市(市)地面粗糙度類型/結構重要性系數01
51、可變荷載組合系數cj0.9模板及支架的類型系數1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0。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施工人員及設備產生荷載標準值Q1k(kN/m2)2.52、施工簡圖(圖1)剖面圖1(圖2)剖面圖2二、面板驗算根據規范規定面板可按簡支跨計算,根據施工情況一般樓板面板均擱置在梁側模板上,無懸挑端,故可按簡支跨一種情況進行計算,取b=1m單位面板寬度為計算單元。W=bh2/6=1000122/6=24000mm3I=bh3/12=1000123/12=144000mm41、強度驗算荷載基本組合:q=01.35G1k+
52、(G2k+G3k)hb+1.4cjQ1kb=1(1。351(0.5+(24+1。5)1800/1000)1+1。42.510。9)=65.79kN/m(圖3)面板簡圖(圖4)面板彎矩圖Mmax=0。228kNm=Mmax/W=0.228106/24000=9。518N/mm2f=31N/mm2滿足要求2、撓度驗算qk=(G1k+(G3k+G2k)h)b=(0.5+(24+1.5)1800/1000)1=46.4kN/m(圖5)簡圖(圖6)撓度圖=0.282mm=500/(41)400)=0。417mm滿足要求三、次梁驗算次梁計算簡圖:(圖7)可變荷載控制的受力簡圖1荷載控制基本組合:q1=01
53、.35G1k+(G2k+G3k)ha+1.4cjQ1ka=1(1。351(0。5+(24+1.5)1800/1000)500/1000/(41)+1.42.5500/1000/(4-1)0。9)=10.965kN/mq1靜=01.35G1k+(G2k+G3k)ha=11。351(0.5+(24+1。5)1800/1000)500/1000/(41)=10。44kN/mq1靜=01.4cjQ1ka=11。42.5500/1000/(4-1)0。9=0。525kN/m1、強度驗算(圖8)次梁彎矩圖(kNm)Mmax=0。343kNm=Mmax/W=0.343106/(40。8331000)=8。3
54、92N/mm2f=15N/mm2滿足要求2、抗剪驗算(圖9)次梁剪力圖(kN)Vmax=2.824kNmax=VmaxS/(Ib)=2.82410330.625103/(142。917104510)=1.21N/mm2=2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撓度驗算荷載統計,qk=(G1k+(G3k+G2k)h)a=(0。5+(24+1.5)1800/1000)500/1000/(41)=7。733kN/m(圖10)變形計算簡圖(圖11)次梁變形圖(mm)max=0.541mm=0.41000/400=1mm滿足要求四、主梁驗算梁側樓板的立桿為梁板共用立桿,立桿與水平鋼管扣接屬于半剛性節點,為了便于
55、計算統一按鉸節點考慮,偏于安全。根據實際工況,梁下增加立桿根數為1,故可將主梁的驗算力學模型簡化為1+21=2跨梁計算.這樣簡化符合工況,且能保證計算的安全。等跨連續梁,跨度為:2跨距為:(等跨)0.45將荷載統計后,通過次梁以集中力的方式傳遞至主梁。A.由可變荷載控制的組合:q1=01.2G1k+(G2k+G3k)ha+1。4Q1ka=1(1.2(0。5+(24+1.5)1800/1000)500/(41)1000)+1.42。5500/(4-1)1000))=9.863kN/mB。由永久荷載控制的組合:q2=01.35G1k+(G2k+G3k)ha+1.40.7Q1ka=1(1.35(0.
56、5+(24+1.5)1800/1000)500/((4-1)1000)+1。40.72.5500/(4-1)1000)=10。848kN/m取最不利組合得:q=maxq1,q2= max(9。863,10.848)=10。848kN此時次梁的荷載簡圖如下(圖16)次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受力簡圖用于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荷載為:qk= G1k+(G2k+G3k)ha=(0。5+(24+1.5)1800/1000)500/((4-1)1000)=7.733kN/m此時次梁的荷載簡圖如下(圖17)次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受力簡圖根據力學求解計算可得: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在支座反力:R=5。507kN正常使用極限
57、狀態下在支座反力:Rk=3。925kN還需考慮主梁自重,則自重標準值為gk= 60.4/1000=0.06 kN/m自重設計值為:g=01.2gk=11。260。4/1000=0。072kN/m則主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的受力簡圖如下:(圖18)主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受力簡圖則主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受力簡圖如下:(圖19)主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受力簡圖1、抗彎驗算(圖12)主梁彎矩圖(kNm)Mmax=0.783kNm=Mmax/W=0.783106/(8.241000)=95。023N/mm2f=205N/mm2滿足要求2、抗剪驗算(圖13)主梁剪力圖(kN)Vmax= 8.69kNmax=Qmax
58、S/(Ib)=8.6910005.54103/(19。781041.0810)=22.537N/mm2=120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圖14)主梁變形圖(mm)max=0.107mm=0。91000/(1+1)/400=1。125mm滿足要求4、支座反力計算因兩端支座為扣件,非兩端支座為可調托座,故應分別計算出兩端的最大支座反力和非兩端支座的最大支座反力。故經計算得:兩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為:R1=2.355kN非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為:R2=17。381kN五、端支座扣件抗滑移驗算按上節計算可知,兩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就是扣件的滑移力R1=2.355kNN=8kN滿足要求六、可調托座驗算非
59、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為即為可調托座受力R2=17.381kNN=30kN滿足要求七、立柱驗算1、長細比驗算立桿與水平桿扣接,按鉸支座考慮,故計算長度l0取步距則長細比為:=h/i=1。51000/(1.610)=93.75=150滿足要求2、立柱穩定性驗算根據查JGJ162-2008附錄D得到=0。641梁兩側立桿承受的樓板荷載N1=1。2(G1k+(G2k+G3k)h0)+1。4Q1kla1lb1=(1.2(0。5+(24+1。5)140/1000)+1。42.5)0。80.8=5。366kN由第五節知,梁側立桿承受荷載為就是端支座的最大反力R1=2.355kN由于梁中間立桿和梁側立桿受力情況
60、不一樣,故應取大值進行驗算NA=max(N1+R1,R2)=17.381kN考慮架體自重荷載得:NB=NA+1。2Hgk=17。381+1。20.06(9+(1800140)/1000)0.13=17。481kNf=NB/(A)=17。4811000/(0。641(3.84100)=71.02N/mm2=205N/mm2滿足要求扣件式梁模板安全計算書一、計算依據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GB50666201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4、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1、計算參數基本參數混凝土梁高h(mm)1200混凝土梁
61、寬b(mm)400混凝土梁計算跨度L(m)8。3模板支架高度H(m)17。91計算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模板荷載傳遞方式可調托座次梁懸挑長度a1(mm)250梁兩側樓板情況梁兩側有板梁側樓板厚度140斜撐(含水平)布置方式普通型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a(m)0.9垂直梁跨度方向的梁兩側立柱間距lb(m)0。8水平桿步距h(m)1.5梁側樓板立桿的縱距la1(m)0.8梁側樓板立桿的橫距lb1(m)0.8立桿自由端高度a(mm)4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數n1梁底支撐小梁根數m4架體底部布置類型底座結構表面要求表面外露材料參數主梁類型圓鋼管主梁規格482。7次梁類型矩形木楞次梁
62、規格5070面板類型覆面木膠合板面板規格12mm(克隆、山樟平行方向)鋼管規格482。7荷載參數基礎類型混凝土樓板地基土類型/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N/mm2)/架體底部墊板面積A(m2)0。2是否考慮風荷載否架體搭設省份、城市山東(省)煙臺市(市)地面粗糙度類型/結構重要性系數01可變荷載組合系數cj0.9模板及支架的類型系數1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0。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施工人員及設備產生荷載標準值Q1k(kN/m2)2。52、施工簡圖(圖1)剖面圖1(圖2)剖面圖2二、面板驗算根據規范規定面板可按簡
63、支跨計算,根據施工情況一般樓板面板均擱置在梁側模板上,無懸挑端,故可按簡支跨一種情況進行計算,取b=1m單位面板寬度為計算單元。W=bh2/6=1000122/6=24000mm3I=bh3/12=1000123/12=144000mm41、強度驗算荷載基本組合:q=01.35G1k+(G2k+G3k)hb+1。4cjQ1kb=1(1.351(0。5+(24+1.5)1200/1000)1+1。42.510.9)=45。135kN/m(圖3)面板簡圖(圖4)面板彎矩圖Mmax=0.1kNm=Mmax/W=0。1106/24000=4。179N/mm2f=31N/mm2滿足要求2、撓度驗算qk=
64、(G1k+(G3k+G2k)h)b=(0。5+(24+1.5)1200/1000)1=31.1kN/m(圖5)簡圖(圖6)撓度圖=0.077mm=400/(41)400)=0.333mm滿足要求三、次梁驗算次梁計算簡圖:(圖7)可變荷載控制的受力簡圖1荷載控制基本組合:q1=01.35G1k+(G2k+G3k)ha+1.4cjQ1ka=1(1。351(0。5+(24+1。5)1200/1000)400/1000/(4-1)+1.42.5400/1000/(41)0.9)=6.018kN/mq1靜=01。35G1k+(G2k+G3k)ha=11。351(0.5+(24+1.5)1200/1000
65、)400/1000/(41)=5.598kN/mq1靜=01.4cjQ1ka=11。42.5400/1000/(41)0.9=0.42kN/m1、強度驗算(圖8)次梁彎矩圖(kNm)Mmax=0。469kNm=Mmax/W=0.469106/(40.8331000)=11.475N/mm2f=15N/mm2滿足要求2、抗剪驗算(圖9)次梁剪力圖(kN)Vmax=3.02kNmax=VmaxS/(Ib)=3。0210330.625103/(142。917104510)=1.294N/mm2=2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撓度驗算荷載統計,qk=(G1k+(G3k+G2k)h)a=(0.5+(2
66、4+1。5)1200/1000)400/1000/(41)=4。147kN/m(圖10)變形計算簡圖(圖11)次梁變形圖(mm)max=0.885mm=0。91000/400=2。25mm滿足要求四、主梁驗算梁側樓板的立桿為梁板共用立桿,立桿與水平鋼管扣接屬于半剛性節點,為了便于計算統一按鉸節點考慮,偏于安全。根據實際工況,梁下增加立桿根數為1,故可將主梁的驗算力學模型簡化為1+21=2跨梁計算.這樣簡化符合工況,且能保證計算的安全。等跨連續梁,跨度為:2跨距為:(等跨)0。4將荷載統計后,通過次梁以集中力的方式傳遞至主梁。A.由可變荷載控制的組合:q1=01。2G1k+(G2k+G3k)ha
67、+1.4Q1ka=1(1。2(0.5+(24+1。5)1200/1000)400/((4-1)1000)+1.42.5400/(41)1000))=5.443kN/mB。由永久荷載控制的組合:q2=01。35G1k+(G2k+G3k)ha+1。40。7Q1ka=1(1.35(0。5+(24+1。5)1200/1000)400/(4-1)1000)+1。40。72。5400/((4-1)1000)=5。925kN/m取最不利組合得:q=maxq1,q2= max(5。443,5。925)=5。925kN此時次梁的荷載簡圖如下(圖16)次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受力簡圖用于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荷載為:qk
68、= G1k+(G2k+G3k)ha=(0。5+(24+1.5)1200/1000)400/((41)1000)=4。147kN/m此時次梁的荷載簡圖如下(圖17)次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受力簡圖根據力學求解計算可得: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在支座反力:R=5。741kN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在支座反力:Rk=4。018kN還需考慮主梁自重,則自重標準值為gk= 60。4/1000=0.06 kN/m自重設計值為:g=01.2gk=11。260.4/1000=0.072kN/m則主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的受力簡圖如下:(圖18)主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受力簡圖則主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受力簡圖如下:(圖19)主梁正常使
69、用極限狀態受力簡圖1、抗彎驗算(圖12)主梁彎矩圖(kNm)Mmax=0.724kNm=Mmax/W=0。724106/(8。241000)=87.916N/mm2f=205N/mm2滿足要求2、抗剪驗算(圖13)主梁剪力圖(kN)Vmax= 9。481kNmax=QmaxS/(Ib)=9.48110005。54103/(19.781041。0810)=24.586N/mm2=120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圖14)主梁變形圖(mm)max=0。072mm=0。81000/(1+1)/400=1mm滿足要求4、支座反力計算因兩端支座為扣件,非兩端支座為可調托座,故應分別計算出兩端的最大支
70、座反力和非兩端支座的最大支座反力。故經計算得:兩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為:R1=2.031kN非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為:R2=18。961kN五、端支座扣件抗滑移驗算按上節計算可知,兩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就是扣件的滑移力R1=2.031kNN=8kN滿足要求六、可調托座驗算非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為即為可調托座受力R2=18.961kNN=30kN滿足要求七、立柱驗算1、長細比驗算立桿與水平桿扣接,按鉸支座考慮,故計算長度l0取步距則長細比為:=h/i=1.51000/(1。610)=93。75=150滿足要求2、立柱穩定性驗算根據查JGJ1622008附錄D得到=0.641梁兩側立桿承受的樓板荷載N1=
71、1。2(G1k+(G2k+G3k)h0)+1。4Q1kla1lb1=(1.2(0.5+(24+1.5)140/1000)+1.42.5)0。80。8=5.366kN由第五節知,梁側立桿承受荷載為就是端支座的最大反力R1=2。031kN由于梁中間立桿和梁側立桿受力情況不一樣,故應取大值進行驗算NA=max(N1+R1,R2)=18.961kN考慮架體自重荷載得:NB=NA+1。2Hgk=18.961+1.20.06(17。91+(1200140)/1000)0.148=19.165kNf=NB/(A)=19。1651000/(0.641(3。84100))=77.862N/mm2=205N/mm
72、2滿足要求扣件式鋼管支架樓板模板安全計算書一、計算依據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5、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6、建筑施工臨時支撐結構技術規范JGJ300-2013二、計算參數基本參數樓板厚度h(mm)140樓板邊長L(m)8樓板邊寬B(m)4模板支架高度H(m)17。91主梁布置方向平行于樓板長邊立柱縱向間距la(m)0。8立柱橫向間距lb(m)0.8水平桿步距h1(m)1。5立桿自由端高度a(mm)500架體底部布置類型墊板
73、次梁間距a(mm)300次梁懸挑長度a1(mm)200主梁懸挑長度b1(mm)200主梁合并根數2結構表面要求表面外露剪刀撐(含水平)布置方式普通型計算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材料參數主梁類型圓鋼管主梁規格482。7次梁類型矩形木楞次梁規格5070面板類型覆面木膠合板面板規格12mm(克隆、山樟平行方向)鋼管類型482.7荷載參數基礎類型混凝土樓板地基土類型/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kPa)/架體底部墊板面積A(m2)0。2是否考慮風荷載否架體搭設省份、城市山東(省)煙臺市(市)地面粗糙度類型/結構重要性系數01可變荷載組合系數cj0.9模板及支架的類型系數1模板及其
74、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0。3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施工人員及設備產生荷載標準值Q1k(kN/m2)2.5基本風壓值Wo(kN/m2)/簡圖:(圖1)平面圖(圖2)縱向剖面圖1(圖3)橫向剖面圖三、面板驗算取b=1m單位面板寬度為計算單元。W=bh2/6=1000122/6=24000mm3I=bh3/12=1000123/12=144000mm41、強度驗算荷載基本組合:q=01.35G1k+(G2k+G3k)hb+1。4cjQ1kb=1(1.351(0.3+(24+1。1)140/1000)1+1.42。51)=8。
75、649kN/m(圖4)面板簡圖(圖5)面板彎矩圖Mmax=0.083kNm=Mmax/W=0.083106/24000=3。475N/mm2f=31N/mm2滿足要求2、撓度驗算qk=(G1k+(G3k+G2k)h)b=(0.3+(24+1.1)140/1000)1=3。814kN/m(圖6)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的受力簡圖(圖7)撓度圖=0。121mm=300/400=0.75mm滿足要求四、次梁驗算按有懸挑的四跨連續梁進行計算次梁計算簡圖:(圖8)可變荷載控制的受力簡圖1荷載控制基本組合:q1= 01.35G1k+(G2k+G3k)ha+1。4cjQ1ka=1(1.351(0.3+(24+1。
76、1)140/1000)300/1000+1。40.92。5300/1000)=2。49kN/mq1靜= 01.35G1k+(G2k+G3k)ha=11.351(0。3+(24+1.1)140/1000)300/1000=1。545kN/mq1靜= 01。4cjQ1ka=11。40.92.5300/1000=0。945kN/m1、強度驗算(圖9)次梁彎矩圖Mmax=0。156kNm=Mmax/W=0。156106/(40。833103)=3.833N/mm2f=15N/mm2滿足要求2、抗剪驗算(圖10)次梁剪力圖Vmax=1.129kNmax=V maxS/(Ib0)=1.12910330.6
77、25103/(142。917104510)=0。484N/mm2=2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撓度驗算荷載統計,qk=(G1k+(G3k+G2k)h)a=(0。3+(24+1.1)140/1000)300/1000=1.144kN/m(圖11)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的受力簡圖(圖12)次梁變形圖max=0.164mm=0。81000/400=2mm滿足要求五、主梁驗算將荷載統計后,通過次梁以集中力的方式傳遞至主梁。A。由可變荷載控制的組合:q1=01.2G1k+(G2k+G3k)ha+1.4Q1ka=1(1。2(0。3+(24+1。1)140/1000)300/1000+1。42。5300/1
78、000)=2.423kN/mB.由永久荷載控制的組合:q2=01。35G1k+(G2k+G3k)ha+1.40。7Q1ka=1(1。35(0。3+(24+1.1)140/1000)300/1000+1.40。72.5300/1000)=2。28kN/m取最不利組合得:q=maxq1,q2=max(2.423,2。28)=2.423kN此時次梁的荷載簡圖如下(圖13)次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受力簡圖用于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荷載為:qk=G1k+(G2k+G3k)ha=(0。3+(24+1。1)140/1000)300/1000=1.144kN/m此時次梁的荷載簡圖如下(圖14)次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受力
79、簡圖根據力學求解計算可得:Rmax=2.112kNRkmax=0.997kN還需考慮主梁自重,則自重標準值為gk=60.4/1000=0。06kN/m自重設計值為:g=01。2gk=11.260.4/1000=0。072kN/m則主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的受力簡圖如下:(圖15)主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受力簡圖則主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受力簡圖如下:(圖16)主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受力簡圖1、抗彎驗算(圖17)主梁彎矩圖Mmax=0。424kNm=Mmax/W=0。424106/(8。241000)=51.426N/mm2f=205N/mm2滿足要求2、抗剪驗算(圖18)主梁剪力圖Vmax=3。24kNm
80、ax=QmaxS/(Ib0)=3。2410005。54103/(19。781041。0810)=8.403N/mm2=120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圖19)主梁變形圖max=0。089mm=0。8103/400=2mm滿足要求4、支座反力計算立柱穩定驗算要用到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的支座反力,故:Rzmax=5.721kN六、立柱驗算1、長細比驗算立桿與水平桿扣接,按鉸支座考慮,故計算長度l0取步距則長細比為:=h1/i=1。51000/(1.610)=93.75=150滿足要求2、立柱穩定性驗算根據查JGJ1622008附錄D得到=0。133N1=01.2(G1k+(G2k+G3k)h)+1。4Q1klalb +01.2Hgk=1(1.2(0。3+(24+1.1)140/1000)+1。42。5)0。80.8+11。217。910。144=8。257kNf=N1/(A)=8。2571000/(0.133(3。84100))=162。08N/mm2=205N/mm2滿足要求七、可調托座驗算按上節計算可知,可調托座受力N= Rzmax =5。721 kNN=5.721 kNN=30kN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