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第1章 編制依據1第1節施工圖紙1第2節 主要規范、規程、行業標準1第3節 其他1第2章 工程概況3第章 施工準備4第1節 人員準備4第2節儀器準備4第4章 測量施工第1節 基礎施工邊坡監測第節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51 布設原則2。 場區平面控制網的布設6第3節 高程控制網的建立61。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62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觀測技術要求7第4節 .000以下施工測量71 軸線控制樁的校測2。 平面放樣測量83。 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第5節0.00以上施工測量91。 平面控制測量. 高程的傳遞1第5章 測量技術資料編制、管理3第章 質量控制4第1節 質量過程控制14第2節 精度要
2、求14第7章 測量監控及驗線制度1第1節 監控制度16第2節 驗線制度16第1章 編制依據第1節 施工圖紙表1圖 紙 名稱圖 紙 編 號6#樓結構施工圖結7#樓結構施工圖結6#樓建筑施工圖建7樓建筑施工圖建第2節 主要規范、規程、行業標準 表12類別名稱編號國家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50300200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J301工程測量規范GB50693地方建筑安裝分項工程施工工藝規程BJ012696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BJ0121-95工程建設監理規程DJ014200第3節 其他1、ISO-9002質量保證體系-生產安裝;2、建筑施工手冊(第三版);、我國現行的相關施工驗收規范
3、和操作規程;4、XXX集團公司的標準工作程序和質量管理手冊等強制性管理文件。、測繪給定的高程依據:見附16、測繪提供坐標依據: 見附2第2章 工程概況XX家園住宅北區6、#樓工程,位于XX運河大街北,結構形式為剪力墻(6#、7#樓工程主體)以及框架結構(6樓附屬底商部分)。6#、7#樓地下一層,地上十一層。第3章 施工準備第1節 人員準備測量工三名,須持證上崗,測量人員具備以下素質.1、能熟練使用函數計算器,有識圖、審圖和作校核的能力.2、了解儀器的構造理論,熟練使用儀器。3、掌握種幾何形狀的計算校核能力。4、了解誤差理論,能采取措施糾正錯誤,降低誤差.5、針對現場工程的不同情況,能分析處理測
4、量放線中遇到的一般性問題。第2節 儀器準備表-1序號儀器名稱數量型號檢定狀況檢測周期1普通經緯儀2臺T已檢一年2激光經緯儀1臺待檢一年3自動安平水準儀臺ZS-3已檢一年45M塔尺把鋁合金已檢一年50M長鋼尺2把已檢一年6M短卷尺5把已檢第4章 測量施工第1節 基礎施工邊坡監測為保證基礎施工期間基坑邊坡的穩定,在基礎施工期間,擬采用以下監測方法以了解基坑邊坡變形和周圍環境的安全信息。1、主要監測內容:基坑邊坡的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觀測要點:1)每次觀測前,首先復核基本工作點的穩定性.2)所用儀器必須經法定檢測機構檢定合格。觀測期間要做到“五固定”,即固定觀測人員、固定測量器具、固定觀測方法、固定
5、觀測路線和測站固定。3)觀測點埋設穩定后進行首次觀測,并在同期觀測兩次無異常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變形觀測的起始數據。之后隨開挖進度和變形速率確定觀測時間為一天兩次,分別在上午和下午進行監測。3、變形資料的收集和處理:每次變形觀測結束后,應及時檢查外業觀測記錄,符合規定要求進行平差處理.計算出各觀測點的本期變形量和累計變形量,將其變形結果及時報至項目總工,以便判斷和預測邊坡的穩定性和發展趨勢,為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據。場區平面控制網的測設第2節 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1. 布設原則1、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軸線控制網的布設要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
6、置圖等進行。3、控制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4、控制樁必須用混凝土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2. 場區平面控制網的布設1) 建筑物四角樁的定位測設根據業主提供的測繪院釘樁放線成果,我測量人員依據總平面圖及地下一層結構布置平面圖,以極坐標法放樣出各建筑物的四角樁,并進行角度、距離校核。放樣成果資料已報項目經理部及監理。2) 軸線控制樁的測設建筑物四角樁測設完成后,測量人員應依據結構平面圖上有關柱、墻體、洞口詳細位置關系確定建筑物須定位的主軸線,然后以建筑物四角樁為基準,采用極坐標或直角坐標定位放樣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軸線的控制樁,并進行角度、距離校測。校核
7、無誤后作為本工程建筑物的軸線控制網.軸線控制網示意圖見附圖;軸線控制網的精度技術指標必須符合下表的規定: 表1等級測角中誤差(m)邊長相對中誤差(k)二級121/150第3節 高程控制網的建立1.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1、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應布設三個水準控制點,建立高程控制網,現場統一按建筑標高標志高程.2、水準點應布設在通視良好的位置,距離基坑邊線不小于15米。3、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網的精度。4、高程控制網的建立是根據甲方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測設一條三等附合水準路線,測出場區所布設施工水準控制點高程,作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網。2.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觀測技術要求
8、1)高程控制網的等級為三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 表42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儀器型號水準尺與已知點聯測次數附合或閉合環線次數平地閉合差(mm)三等6D1S銦瓦雙面往返各一 次往返各一次 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 2)水準觀測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 表43等級視線長度(m)前后視距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較差(mm)基輔分劃測高差之差(m)三等7250.3。03。0第4節 0。00以下施工測量1. 軸線控制樁的校測1、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而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2、校測儀器采用測量精度
9、2”級、測距精度m+3ppm的全站儀.2. 平面放樣測量1、開挖線放樣。首先根據軸線控制樁投測出控制軸線,然后根據開挖線與控制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開挖線,并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當基槽開挖到接近槽底設計標高時,用經緯儀根據軸線控制樁投測出基槽邊線和集水坑開挖邊線,并撒出白灰線指導開挖2、軸線投測。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并凝固后,根據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將T2經緯儀架設在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控制軸線投測到作業面上.然后以控制軸線為基準,以設計圖紙為依據,放樣出其他軸線和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線。細部放樣示例:3、當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測量放線完后,必須進行自檢,
10、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樓層放線記錄表并報監理驗線,以便能及時驗證各軸線的正確。4、驗線時,允許偏差如下: 表44主軸線間距允許偏差(mm)L 30 m530mL 0m1060L90m1 L 9m0 5、支立模板時的測量控制中心線及標高的測設:根據軸線控制點將中心線測設在靠近墻體底部的樓層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鋼筋上抄測出樓層+50mm或100m標高線,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模板垂直度檢測: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線墜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過檢查線墜與軸線間距離,來校核模板的位置。3. .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
11、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基坑標高基準點的引測.引測方法:以現場高程控制點為依據,采用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往基坑測設附合水準路線,將高程引測到基坑施工面上。標高基準點用紅油漆標注在基坑側面上,并標明標高數據。、土方開挖標高控制.在土方開挖即將挖到設計底標高時,測量人員要對開挖深度進行實時測量,即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用S3水準儀抄測出挖土標高,并撒出白灰點指導清土人員按標高清土。、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是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采用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進行。施工標高點測設在柱鋼筋的側立面上,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標高抄測的精度應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如下表所示: 表45高度
12、H允許偏差(m)每層3 m530m 60m10mm60H9m1mH 90m0 mm第5節 .00以上施工測量1. 平面控制測量本工程各建筑物00以上的軸線傳遞激光經緯儀內控接力傳遞法進行。1、平面控制網的布設1)內控點布設:平面內控點的布設,要根據施工流水段的劃分進行,每個流水段至少布設個點,作為該流水段的測量控制點。 )埋件的埋設:內控點所在平面層樓板相應位置上需預先埋設鐵件并與樓板鋼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層施工澆筑混凝土頂板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位置上預留出f150m孔洞,以便軸線向上投測.3)預埋件作法:預埋鐵件由00008mm厚鋼板制作而成,在鋼板下面焊接F12鋼筋,且與底板焊接澆筑。預埋
13、件示意圖4)控制點的測設:待預埋件埋設完畢后,將內控點所在縱橫軸線分別投測到預埋鐵件上,并進行測角、測邊校核,精度合格后作為平面控制依據。內控網的精度不低于軸線控制網的精度。內控點如下圖:5)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05mm厚有機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徑的同心圓及正交坐標線組成。接收靶示意圖 、內控點豎向投測)首先將TDJ2激光經緯儀安置在已作好的控制點上,對中整平后,置豎直度盤為00,儀器發射激光束,穿過樓板預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經緯儀操作人員轉動儀器,使激光點在接收靶上形成圓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員見光后移動接收靶,使靶交點與圓圈中點重合,此時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
14、制點位置.軸線投測時,測量人員互相之間用對講機進行聯絡。3、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 表6項 目允許誤差(mm)每 層3高度(H)H30m50H60m1060mHm1590mH24、作業層軸線、細部線放樣軸線控制點投測到施工層后,將經緯儀分別置于各點上,檢查相鄰點間夾角是否為0,然后用檢定過的50M鋼尺校測每相鄰兩點間水平距離,檢查控制點是否投測正確。控制點投測正確后依據控制點與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軸線.軸線測放完畢并自檢合格后,以軸線為依據,依圖紙設計尺寸放樣出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線。2. 高程的傳遞1)首先從高程控制點將高程引測到首層便于向上豎直量尺處,校核合格后作為起始標高線,并彈出墨
15、線,用紅油漆標明高程數據。2)標高的豎向傳遞,用鋼尺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量取。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改正。)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在鋼尺傳遞至4m左右時,在相應的按層設置高程控制點,該控制點從0.000引測,并作較核并用它作為向上標高傳遞的基準點4)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如下表: 表4-7項 目允許誤差()每 層3高度(H)H30m530H60m06mH0m1590mH20第5章 測量技術資料編制、管理本工程的測量技術資料編制、管理依據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DJ051-
16、2003)進行,提供的測量資料包括:工程定位測量記錄基槽驗線記錄樓層放線記錄施工測量報驗表業主或監理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必要的測量原始記錄;竣工測量資料.第6章 質量控制第1節 質量過程控制1、測量責任師要根據施工進度和測量方案要求,安排現場測量放線工作,并作好施工測量日志。2、現場使用的測量儀器設備應根據測量儀器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檢校維護、保養并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后立即將儀器設備送檢.3、本工程的測量放線工作必須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J 01-2195)的精度要求。4、測量放線作業過程中,要嚴格執行“三檢制”自檢:作業人員在每次測量放線完成后立即進行自檢,自檢中發現不合格項立即進行改
17、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檢記錄。互檢:由施工負責人或質量檢查員組織進行質量檢查,發現不合格項立即改正至合格。交接檢:由施工負責人或質量檢查員組織進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給下道工序,交接雙方在交接記錄上簽字,并注明日期.5、驗線程序驗線,為確保工程質量,在施工放線完畢后,都必須進行工程驗收,每次放線完畢,測量放線工必須首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報質量員進行檢查,質量員檢查合格后,方可報監理驗線.嚴格把關,最終達到優良標準.線過程的質量控制1)線過程中遵守以長定短,以精定粗,以大定小的原則。2)緯儀測投時,要求盤左盤右進行校核,最終取平均值。)鋼卷尺測量要做到“直、平、準、齊”。4)高程測量時,每
18、次標高引測完畢后,要回到起始點做校核。第2節 精度要求1、基礎放線尺寸允許誤差 表6-1長度L寬度B (m)允許偏差 (m)L(B)0530L(B)60102、豎向軸線投測 表62項目允許偏差(mm)每層3總高3、各部位放線允許偏差 表63項目允許偏差(mm)外部各軸線長度L35、0L6 10細部軸線3墻 梁 邊線3門窗洞口34、豎向標高傳遞允許誤差 表4項目允許偏差(mm)層高3總高第7章 測量監控及驗線制度第1節 監控制度 1、測量人員必須具有有效的崗位證書,并報監理備案; 2、所有測量儀器必須具有有效的檢定證書,使用過程中必須按計量法規定的檢定周期進行檢定,并報監理備案; 3、施工前編制施工測量方案,并經項目總工、監理審定同意后方可實施; 4、做好原始點位的保護工作,以便在施工中進行校核。第2節 驗線制度1、每道測量放線工序完成后,必須進行預檢,預檢由測量放線負責人組織,由驗線員、質檢員、工長及放線人員共同參加,預檢合格后填寫施工測量放線報驗單,并交監理報驗.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監理工程師驗線采取重點抽檢的方法,必檢部位有:建筑物平面、高程控制網、建筑物定位線、基底標高、基礎底板、樓層軸線、標高、豎向投測基準點。抽檢部位由監理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