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建筑變形沉降,位移n沉降觀測基準高程控制網n位移觀測基準平面控制網n每隔一定時期,重復測量控制點、觀測點n計算相鄰兩次測量的變形量及累積變形量n確定建筑物的變形值和分析變形規律n按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進行建筑變形測量與竣工總圖的編繪 n13.1建筑變形測量的一般規定n(1)基本要求n1)反映建、構筑物及場地變形程度,變形趨勢n2)由變形類型、測量目的、任務要求及測區條件n進行施測方案設計n(2)變形測量實施程序與要求n1)按測定沉降或位移的要求n選定測量點,埋設相應標石、標志n建立高程控制網、平面控制網、或三維控制網n2)按確定觀測周期與總次數,觀測監測網n新建大型和重要建
2、筑,應從施工開始進行系統觀測n直至變形達到規定的穩定程度為止n3)及時處理各周期觀測成果n選取與實際變形情況接近或一致的參考系n進行嚴密平差計算和精度評定n重要監測成果,進行變形分析,預報變形趨勢n(3)設置變形測量點的要求n變形測量點控制點、觀測點n控制點基準點,工作基點,聯系點,檢核點,定向點n符合下列要求:n1)基準點設在變形影響范圍以外n便于長期保存的穩定位置n使用時,應作穩定性檢查、檢驗n以穩定或相對穩定的點作為測定變形的參考點n2)工作基點設在靠近觀測目標n便于聯測觀測點的穩定或相對穩定位置n測定總體變形的工作基點n按兩層次布網觀測時n用基準點或檢核點對其進行穩定性檢測n3)當基準
3、點與工作基點間需連接時應布設聯系點n選點時顧及連接的構形,位置所在處相對穩定n4)需單獨進行穩定性檢查的工作基點或基準點,設檢核點n點位根據使用的檢核方法成組地選設在穩定位置處n5)需定向的工作基點或基準點布設定向點n選擇穩定且符合照準要求的點位作為定向點n6)觀測點設在變形體上能反映變形特征的位置n可從工作基點或鄰近的基準點和其他工作點n對其進行觀測n(5)建筑變形測量周期n1)單一層次布網n觀測點與控制點按變形觀測周期觀測n兩層次布網n觀測點及聯測控制點按變形觀測周期觀測n控制網部分可按復測周期觀測n2)變形觀測周期應以能系統反映所測變形變化過程n且不遺漏其變化時刻為原則n根據單位時間內變
4、形量大小及外界因素影響確定n觀測中發現變形異常時,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n3)控制網復測周期由測量目的和點位穩定情況確定n一般宜每半年復測一次n施工中應適當縮短觀測時間間隔n點位穩定后可適當延長觀測時間間隔n復測成果或檢測成果出現異常n受地震,洪水,臺風,爆破影響時,應及時復測n4)首次觀測應適當增加觀測量,提高初始值可靠性n5)不同周期觀測時n宜采用相同的觀測網形和觀測方法n使用相同類型測量儀器n13.2沉降觀測n建筑物下沉上部結構逐步建成、地基荷載逐步增加n逐漸產生,延續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相當長一段時期n建筑物沉降觀測按沉降產生規律進行n沉降觀測基準高程控制網n專用水準點距建筑物一定遠,基礎穩固
5、,便于觀測地布設n沉降觀測點建筑物上能反映沉降情況位置設置n觀測據上部荷載加載情況,每隔一定時期n觀測基準點與沉降觀測點間高差一次n據此計算與分析建筑物的沉降規律n(1)專用水準點設置n專用水準點水準基點、工作基點n每測區水準基點數3n小測區,確認點位穩定可靠,水準基點數3個n連同工作基點不建筑物基礎最大寬度2倍n標石埋深應鄰近建筑物基礎深度n在建筑物內部點位n標石埋深地基土壓層深度n工作基點位置與鄰近建筑物的距離n建筑物基礎深度1.52.0倍n工作基點、聯系點n設置在穩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墻體或基礎上n水準標石埋設后,達到穩定后方可開始觀測n穩定期一般15天n(2)沉降觀測點設置n建筑物布點能全
6、面反映建筑物地基變形特征n結合地質情況、建筑結構特點確定n點位位置:n建筑物四角、大轉角n沿外墻每1015m處或每隔23根柱基上n高層建筑物、新舊建筑物、縱橫墻交接處兩側n建筑物裂縫和沉降縫兩側、基礎埋深相差懸殊、n人工與天然地基接壤、不同結構分界及填挖方分界處n寬度15m或15m而地質復雜及膨脹土地區建筑物n在承重內隔墻中部設內墻點n在室內地面中心及四周設地面點n鄰近堆置重物處、受振動有顯著影響部位及基礎下暗浜(溝)處n框架結構建筑物每個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縱橫軸線設點n片筏基礎、箱形基礎底板或接近基礎的結構部分之四角處及其中部位置n重型設備基礎和動力設備基礎四角、基礎型式或埋深改變處以及地質條
7、件變化處兩側n電視塔、煙囪、水塔、油罐、煉油塔、高爐等高聳建筑物,沿周邊在與基礎軸線相交的對稱位置上布點n點數4個n(3)高差觀測n水準網布設n建筑物較少的測區n水準點連同觀測點按單一層次布設n建筑物較多且分散的大測區n宜按兩個層次布網,n由水準點組成高程控制網、觀測點與所聯測水準點n組成擴展網n高程控制網應布設為閉合環、結點網或附合高程n水準測量的等級劃分n水準測量劃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n水準測量精度等級的選擇n建筑物最終沉降量的觀測中誤差確定n絕對沉降量,相對沉降量n絕對沉降觀測中誤差n0.5mm、1.0mm、2.5mmn按低、中、高壓縮性地基土類別n相對沉降、局部地基沉降、膨脹土地
8、基變形等n觀測中誤差變形允許值的1/20n建筑物整體變形觀測中誤差允許垂直偏差的1/10n結構段變形觀測中誤差變形允許值的1/6n沉降觀測的成果處理n水準網嚴密平差計算(測量專業學習內容)n求出觀測點每期觀測高程平差值n計算相鄰兩次觀測間的沉降量和累積沉降量n分析沉降量與增加荷載的關系n根據沉降觀測結果n繪制各觀測點的沉降、荷重與時間關系曲線圖n13.3位移觀測n基準平面控制網n(1)平面控制網的布設n1)建筑物地基基礎及場地位移觀測,按兩層次布設n控制點組成控制網n觀測點、聯測控制點組成擴展網n單個建筑物上部或構件的位移觀測n將控制點連同觀測點按單一層次布設n2)控制網測角網、測邊網、邊角網
9、或導線網n擴展網和單一層次布網可用n角交會、邊交會、邊角交會、基準線、附合導線n布網應考慮網形強度,長短邊不宜懸殊過大n3)基準點、工作基點、聯系點、檢核點和走向點n應根據不同布網方式與構形n每測區基準點2個,每測區工作基點2個n4)平面控制點標志的型式及埋設n特級、一、二級及有需要的三級位移觀測控制點n建造觀測墩或埋設專門觀測標石n根據使用儀器和照準標志類型,顧及觀測精度要求n配備強制對中裝置n強制對中裝置對中誤差0.lmmn照準標志應具有明顯幾何中心或軸線n圖像反差大、圖案對稱、相位差小、本身不變形n5)平面控制網精度等級n一般位移觀測平面控制網一、二、三級n測角網、測邊網、導線網n6)平
10、面控制網精度等級的選擇n根據建筑物最終位移量觀測中誤差確定n絕對位移量,相對位移量n絕對位移根據設計、施工要求n參照同類或類似項目經驗n選取平面控制網精度等級n相對位移、局部地基位移n觀測中誤差變形允許值分量的1/20n整體性變形觀測中誤差變形允許值分量的1/10n結構段變形觀測中誤差變形允許值分量的1/6n(2)建筑物主體傾斜觀測n主體傾斜原因基礎不均勻沉降n主體傾斜觀測測定建筑物頂部相對于底部n或各層間上層相對于下層的水平位移與高差n分別計算整體或分層傾斜度、傾斜方向、傾斜速度n剛性建筑整體傾斜,測量頂面或基礎相對沉降確定n1)建筑物主體傾斜觀測點位布設要求n沿對應測站點的某主體豎直線n對
11、整體傾斜按頂部、底部,對分層傾斜n按分層部位、底部上下對應布設n從建筑物外部觀測時,測站點或工作基點選在n與照準目標中心連線呈近正交或等分角方向線上n距照準目標1.52.0倍目標高度的固定位置處n用建筑物內豎向通道觀測時n可將通道底部中心點作為測站點n按縱橫軸線或前方交會布設的測站點n每點應選設12個定向點n基線端點的選設應顧及其測距或丈量要求n2)觀測點位的標志設置n建筑物頂部和墻體上的觀測點標志n采用埋入式照準標志型式n有特殊要求時,應專門設計n不便埋設標志的塔形、圓形建筑物、豎直構件n可照準視線所切同高邊緣認定位置n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觀測點位n位于地面的測站點和走向點n根據不同觀測要
12、求n采用帶有強制對中設備的觀測墩或混凝土標石n一次性傾斜觀測項目n觀測點標志可采用標記形式n或直接用符合位置與照準要求的建筑物特征部位n測站點可采用小標石或臨時性標志n3)主體傾斜觀測方法n測定基礎沉降差法n建筑物基礎上選設沉降觀測點A,Bn精密水準測量法定期觀測A,B點沉降差hnA,B兩點距離L,基礎傾斜度n例如:測得h=0.023m,L=7.25mn傾斜度i=0.003172=0.3172%測定基礎沉降差法n激光垂準儀法n建筑物頂部與底部間有豎向通道n建筑物頂部適當位置安置接收靶n垂線下地面或地板埋設點位安置激光垂準儀n激光垂準儀的鉛垂激光束投射到頂部接收靶n接收靶上直接讀取或用直尺n量出
13、頂部兩位移量u,v與n傾斜度與傾斜方向角激光垂準儀法 激光垂準儀DZJ2激光靶n投點法n建筑物周圍比較空曠的主體傾斜n選擇建筑物上、下在一條鉛垂線上的墻角n分別在兩墻面延長線方向、距離約為1.52.0h處n埋設觀測點A,Bn兩墻面墻角橫置直尺,分別在A,B點安置經緯儀n雙盤位將房頂墻角投射到橫置直尺n取兩次讀數平均值投點法n測水平角法n塔形、圓形建筑物的主體傾斜觀測n在縱橫兩軸線的延長線上、n距離建筑物1.52.0h處設置觀測點n分別測定其至圓形建筑物底座外墻的最短平距n建筑物上標定1,2,5,6與3,4,7,8兩組點n每組觀測點等高nA點安置經緯儀,C點零方向n方向觀測法依次觀測1,2,3,
14、4點34測回n算出各方向平均值l1,l2,l3,l4nB點安置經緯儀,D點零方向n方向觀測法依次觀測5,6,7,8點34測回n算出各方向平均值l5,l6,l7,l8nOBOT的位移量測水平角法 n測角前方交會法n不規則高聳建筑物的主體傾斜觀測n建筑物頂部無適宜照準目標時n應在頂部便于觀測與保護的位置埋設觀測標志n如避雷針狀照準標志n分別在A,B兩點安置經緯儀n測回法觀測水平角與34測回n取平均代入余切公式計算觀測點平面坐標n可用程序PM3-3計算測角前方交會法n4)觀測周期的確定n視傾斜速度每13個月觀測一次n遇基礎附近大量堆載或卸載、場地降雨長期積水n導致傾斜速度加快時,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n
15、5)成果提供n傾斜觀測點位布置圖、觀測成果表、成果圖、n主體傾斜曲線圖和觀測成果分析等資料n(3)裂縫觀測n裂縫建筑物不均勻沉降產生n與沉降觀測同步進行n便于綜合分析,及時采取措施,確保建筑物安全n建構筑物多處產生裂縫時進行裂縫觀測n測定建筑物裂縫分布位置n裂縫走向、長度、寬度、變化程度n觀測數量視需要定n主要或變化大裂縫應進行觀測n觀測周期視裂縫變化速度定n通常開始可半月測一次,以后一月左右測一次n裂縫加大時,增加觀測次數n直至幾天或逐日一次的連續觀測n1)裂縫觀測標志n統一編號,每條裂縫至少應布設兩組觀測標志n一組裂縫最寬處,另一組裂縫末端n每組觀測標志由裂縫兩側各一個標志組成n觀測標志具
16、有可供量測的明晰端面或中心n觀測期較短或要求不高時n采用油漆平行標志或建筑膠粘帖的金屬片標志n觀測期較長時,采用嵌或埋入墻面的n金屬標志、金屬桿標志或楔形板標志n要求較高、需要測出裂縫縱橫向變化值時n采用坐標方格網板標志裂縫觀測標志裂縫觀測標志n2)裂縫觀測工具與方法n數量不多,易于量測的裂縫n視標志型式不同n用比例尺、小鋼尺或游標卡尺n定期丈量標志間的距離求得裂縫變位值n或用方格網板定期讀取“坐標差”計算裂縫變化值n較大面積且不便于人工量測的眾多裂縫n用近景攝影測量方法n需連續監測裂縫變化時n裂縫寬度數據應量取至0.1mmn每次觀測應繪出裂縫的位置、形態和尺寸n注明日期,附必要的照片資料n3
17、)裂縫觀測成果資料n提供裂縫分布位置圖、裂縫觀測成果表、n觀測成果分析說明資料n當建筑物裂縫與基礎沉降同時觀測時n可選擇典型剖面繪制兩者的關系曲線n13.4竣工總圖的編繪 n施工中由于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的問題n使設計變更,通過測量反映到竣工總平面圖n便于日后進行各種設施的維修n特別是地下管道等隱蔽工程的檢查和維修工作n為項目擴建提供原有各建筑物、構筑物、地上n地下各種管線及交通線路坐標、高程等資料n隨工程陸續竣工同步進行n一面竣工,一面利用竣工測量成果n編繪竣工總平面圖n發現地下管線位置有問題,可及時到現場查對n使竣工圖能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n(1)竣工測量n單項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單位進行竣工測量
18、n工業廠房及一般建筑物:房角坐標,各種管線進出口的位置和高程,附房屋編號、結構層數、面積和竣工時間n鐵路和公路:包括起止點、轉折點、交叉點的坐標,曲線元素,橋涵等構筑物的位置和高程n地下管網:窨井、轉折點的坐標,井蓋、井底、溝槽和管頂等的高程;并附注管道及窨井的編號、名稱、管徑、管材、間距、坡度和流向n架空管網:包括轉折點、結點、交叉點的坐標,支架間距,基礎面高程n其它:工程的名稱,施工依據,施工成果,作為編繪竣工總平面圖的依據n(2)竣工總平面圖的編繪n建筑方格網點、主軸線點、矩形控制網點、n水準點和廠房、輔助設施、生活福利設施、n架空及地下管線、n鐵路等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坐標和高程n廠區內空地和本建區的地形n綜合竣工總平面圖、交通運輸竣工總平面圖n管線竣工總平面圖n比例尺1/1000n工程密集部分1:500n附必要說明及圖表n連同原始地形圖、地址資料、設計圖紙文件、n設計變更資料、驗收記錄等合編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