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石油xx石化煉化一體化工程化工區火炬系統文件名稱:火炬塔架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文件編號: 02801-551-TMC-PPS-008xx石油六建xx石化公用工程項目部報審版本日 期說 明編 制審 核批 準目 錄1.0 工程概況11。1工程簡介11.2 工程特點11.3 主要實物工程量11。4 編制依據12。0 施工程序 23。0 主要施工方法33。1 施工組織機構及崗位職能33.2 施工技術準備33.3 混凝土主要技術指標43.4 施工要點73.5 混凝土溫度收縮裂縫控制93.6 混凝土澆筑及運輸機械配備173.7 應急保障措施184。0 質量、HSE保證措施194。1 質量保證組織機
2、構194。2 質量保證措施及控制點194.3 HSE保證措施205.0 勞動力計劃216。0 施工進度計劃217。0 主要施工設備及施工手段用料217.1 主要施工機具217。2 主要檢測工具228.0 施工資料收集與整理229.0 工作危險性分析(JHA)報告221工程概況1。1工程簡介xx石化煉化一體化工程位于xxxx省xx市,隸屬于xx市,項目廠地位于隆豐鎮和熬平鎮交界地段的石化基地,本工程為化工區火炬系統火炬塔架基礎,火炬塔架基礎類型為筏板式,筏板基礎平面尺寸30m32m,筏板厚度為1。5m,基礎梁截面尺寸2。5m4m。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墊層混凝土為C15,二次灌漿層采用水泥
3、基無收縮二次灌漿料,鋼筋采用HPB235和HRB335,基礎預埋地腳螺栓材質采用Q235、Q345。該工程總承包單位為xx寰球、監理單位為吉林夢溪、施工單位為xx石油天然氣第六建設公司。為澆筑的火炬塔架基礎混凝土質量符合相關規范規定及本著經濟合理的原則,特編制本方案,本方案適用火炬塔架基礎及類似火炬塔架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作業。1。2 工程特點1.2.1 該筏板基礎面積大、厚度深,需一次澆筑完成,清水混凝土要求高.1。2。2 該基礎中的基礎梁截面尺寸大,鋼筋用量多,鋼筋安裝和螺栓安裝難度較高,一定嚴格按圖施工。1.2.3 該工程混凝土量大,混凝土養護嚴格按規范要求做好,防止混凝土的溫度裂縫和應
4、力裂縫.1.2。4 鋼筋型號及數量、模板、螺栓垂直度及標高必須準確無誤,既要滿足結構的尺寸位置準確,又要達到清水混凝土標準,必須實現施工技術的可行性支持和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1。3 主要實物工程量序號名稱單位數量1大體積混凝土M329302鋼 筋t3501.4 編制依據1。4。1火炬塔架基礎施工藍圖及圖紙會審記錄。1。4.2 現場勘察資料、化工區火炬系統施工組織設計。1.4.3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1。4.4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1。4.5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1。4.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1。4。7建筑工
5、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1.4.8建設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范GB/T5032820011.4。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95。1.4.10預拌混凝土GB1490220031.4。11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1。4.12補償收縮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JGJT178-20091.4。13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1。4.14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1。4.15其它相關規范及本公司相關文件、規定。2施工程序澆筑前工作土方擊實、開挖、墊層驗槽鋼筋加工連接 安裝測溫安裝保溫材料準備模板安裝加固復測螺
6、栓固定混凝土澆筑 檢測 養護商品混凝土澆筑及監控啟用表面保溫措施增加保溫層厚度主體認證 土方回填及 密實度報告是否符合要求否是是否合要求符養護、維護控制方案制定水化熱及溫度應力計算確定采用的保溫方法機具材料準備砼運輸澆筑機械確定鋼筋加工機械準備否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程序方塊圖見下圖3主要施工方法3.1施工組織機構及崗位職能土建項目部經理:羅煥貴技術質量經理:羅煥貴經營經理:魯生睿施工經理:鄭家偉HSE辦:駱榮綜合辦:廖偉伶技術質量辦:鄧宏平土建五隊3。2 施工技術準備3.2。1 各分部技術部應組織現場施工人員進行圖紙會審,對圖紙中不明確點進行匯總后及時與設計進行確定。針對工程特點,制定科學嚴密的
7、施工組織設計,明確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方法、施工步驟,保證灌注均衡連續、有效。3.2.2 澆筑混凝土前,各分部技術部應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和施工部位,對工長、施工隊主要生產、技術負責人進行方案交底(包括技術員應該對鋼筋數量、型號、保護層、模板加固,特別對螺栓的定位、間距、標高以及螺栓固定逐一檢查),專業工長在方案交底的基礎上對施工班組進行詳細的操作技術交底。3。2。3 工長對混凝土輸送泵操作人員進行上崗操作知識培訓。對混凝土工人提前進行泵送知識的培訓學習,特別是接管人員及后臺混凝土人員加強培訓,勤于檢查混凝土輸送泵及泵管連接,確保泵管連接安全可靠,并根據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及工藝標準要求組織所有的混
8、凝土施工員和操作者進行培訓,并做好書面的技術、質量、安全等交底。3。2。4 建立責任制,分工周密,按照操作規程規定進行施工.混凝土罐車進場后,由現場專職人員收取、填寫混凝土運輸單,其余技術資料由現場試驗人員收取轉交技術部門.3.2.5 各分部對施工階段大體積混凝土塊體的溫度、溫度應力及收縮應力進行驗算,確定施工階段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升溫峰值、里外溫差及降溫速度的控制指標,制定溫控施工的技術措施。3.2。6 依據現場引入的水準點用水準儀和標尺將底板標高引測至基坑邊,用紅三角標識,標出絕對標高和相對標高.基礎底板施工的標高控制點引至基坑內側護坡表面,以便于引測。3.2。7 底板施工的軸線與主要
9、軸線及柱定位邊線彈出黑墨線,并用紅油漆涂標.3.2.8 提前將測溫傳感器布置到位,并進行保護,確保溫度傳感器工作正常。3.2.9 保溫材料保溫棉、彩條布.3.2。10 在澆筑混凝土前對所有設備的完整性進行全面的檢查.3.2.11 在混凝土澆前對上道工序的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澆筑。3。2。12 混凝土澆筑要求3。2.12.1 在澆筑混凝土前,建立組織指揮系統。進行職能分工。3。2。12。2 逐級進行技術交底,安全技術交底,層層落實,確保順利實施.3。2。12。3 組織協調,計劃安排好商品混凝土的數量和質量的保障供應.3.2.12.4 加強商品混凝土數量和質量的驗收管理、監控.3。2。12.5 輸
10、送混凝土前,澆筑面內的雜物必須沖洗、清理干凈。混凝土采用汽車泵送混凝土澆筑;筏板采用四臺四周同時澆筑;上部梁采用三臺澆筑。商砼罐車12臺,保證砼每小時120M。先澆筑筏板(由內向外輻射澆筑且分層,澆筑厚度為300mm),待筏板混凝土接近初凝時,及時分層澆筑梁的混凝土,澆筑厚度為300mm。3.3 混凝土主要技術指標3。3.1 配合比設計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規范(GB50204-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00)、泵送工藝及條件等要求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盡可能降低混凝土內部水化熱的最高溫度。根據歷年當月氣溫資料,該工程混凝土入模溫度
11、為10.除保證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各項要求外,還應根據混凝土的運輸距離,時間等情況,適當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一般可按緩凝34小時控制;混凝土塌落度按1416cm控制.所以混凝土配合比中應摻加復合型外加劑(泵送劑和緩凝劑),以確保施工質量:委托有合格資質的商品混凝土公司進行設計、試配、出具、“配合比報告”。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水灰比不得大于0。55,水膠比不宜大于0.50,盡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內部水化的最高溫度,推移溫升峰值出現時間。3。3。2 原材料選用3。3。2.1 本工程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P。0)其水泥3d的水化熱不大于240KJ/kg,7d的水化熱為不大于270KJ/kg(現場7d的水化
12、熱為不大于274KJ/kg)。3.3。2。2 細骨料采用中砂,細度模數2。53。0,含泥量不大于3,泥塊含量不大于1的中砂。3。3.2。3 粗骨料粒徑采用530mm連續級配,含泥量不大于1%,針片含量不大于10。3.3.2。4 混凝土中摻入復合型外加劑(泵送劑和緩凝劑),摻和料選用粉煤灰拌制混凝土,以改善混凝土泵送性能、降低水泥用量而降低砼水化熱.3.3.2。5 摻和料:應用添加粉煤灰技術,在混凝土中摻用粉煤灰不僅能夠節約水泥,降低水化熱,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而且能夠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強度,并且混凝土的28天強度基本能接近混凝土標準強度值。本工程采用28天期強度,控制溫升速率,推移溫升峰出現時
13、間。3。3.3 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保溫養護措施及應急保障措施3.3.3.1 混凝土表面保溫,保濕優選:經熱工計算,并根據施工中的氣溫氣候情況及施工經驗,進行優化比選,保溫,養護采用:第一層,在混凝土表面緊貼密閉滿鋪一層塑料薄膜(保濕);第二層,密閉滿鋪覆蓋3層棉毯(根據計算確定);第三層,密閉滿鋪一層塑料薄膜(保溫、保濕),除此之外搭設保溫大棚,保溫大棚距混凝土面1.5米。3.3.3.2 應急措施:當混凝土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溫差大于25或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溫差大于20時,應立即加蓋保溫棉毯.3。3.3.3 養護測溫要求:。保溫覆蓋時間,要持續到混凝土溫度與大氣溫度差在20以內和強度到達
14、85以上。測溫時間,混凝土澆筑完前5日,每兩小時測溫一次,并做好測溫記錄。5日后至混凝土拆模期間,每日測溫3次,做好測溫記錄。3。3。4 泌水處理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振搗過程,容易產生泌水現象,泌水現象嚴重時,可能影響相應部分的混凝土強度指標。為此必須采取排除泌水,一般情況下上涌的泌水和浮漿會順著混凝土澆筑坡面下流到低處.主要泌水從模板上口排除,局部少量泌水采用吸塵器吸取處理.3。3.5表面防裂施工技術要求(1) 大體積泵送混凝土經振搗后表面水泥漿較厚,容易引起表面裂縫,首先,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及時將表面用2m長刮尺,將多余浮漿層刮除,再按測設的標高控制點,將混凝土表面有凹坑的部位必須用混凝土填平
15、,在混凝土收漿接近初凝時,混凝土面進行二次抹光,用木砂板全面仔細打抹兩遍,對于上部無安裝部分將表面壓光,所以既要確保混凝土的平整度,又要把其初期表面的收縮脫水細縫閉合,在混凝土收漿凝固施工期間,除了具體施工人員外,不得在未干硬的混凝土面上隨意行走,收漿工作完成的面必須及時進行養護保溫. 3.3.6 混凝土澆筑要求3.3.6.1 每一澆筑帶內配備足夠的振搗設備(現場為每臺泵車配備3個振動棒,共計12臺),每臺振動器工作范圍一般為56。3.3.6.2 澆筑過程中必須注意均衡下料,保持水平上升,避免各澆筑區層次不一,高洼不平,高差懸殊或在某一側單獨大量澆筑,將會造成模板、固定架受力不均,產生偏移和因
16、振動低處引起高處混凝土松塌,而出現裂縫事故。3。3。6.3 混凝土澆筑時,每一澆筑帶內混凝土采取分層澆筑,每層澆筑混凝土厚度為30cm,在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0100mm左右,以消除兩層間的成縫。同時在振搗上層混凝土時,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3.3.6。4 每一插點要掌握振搗時間,過短不易搗實,過長可能引起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一般視骨料粒徑,混凝土的塌落度的稠度程度不同,將振動棒垂直插棒,快插慢拔,逐點移動,每次插入抽拔時間應815S。一般每次振搗時間為2030S。應視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漿為準,防止漏振,過振等問題.3。3.6。5 振動棒插點均勻排
17、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錯式”的次序移動,振動間距500mm,不應混亂,以免造成混亂而發生漏振,過振等問題3。3.6.6 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埋螺栓等有無移動、變形情況.3.3.6.7 混凝土澆筑面層時,應復查已抄好的標高線與澆筑表面是否符合設計標高要求。3。3.6.8 混凝土表面收平、壓實,為減少和防止表面收縮裂紋和控制混凝土面標高及平整度的重要,應有專人負責操作。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水泥漿較厚,可先用長刮尺刮平多余浮漿,混凝土澆筑完6小時左右(表干),用鐵抹子對混凝土表面進行壓平收光,混凝土澆筑完12小時左右(手刻無痕,踩也無痕時)先用溫水30左右的溫水用噴霧器在表面噴霧后并加
18、蓋保溫材料.3.3.7 混凝土養護措施3。3.7.1 先期澆筑的混凝土再次振搗壓實,收面后及時采取上述保溫,保濕措施進行覆蓋,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過快損失開裂。及時做好測溫、溫差監控,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內.3.3。7.2養護應在混凝土澆筑后12小時內開始;混凝土養護的溫度和濕度控制的保證時間(即覆蓋和潤濕時間),必須達到14天以上。根據測量的混凝土內外差情況,可延長至21天以上。覆蓋時間要持續到混凝土內部溫度與大氣溫度之差20以內和強度達到85%以上。 3.3。8 混凝土檢驗、試驗3.3.8.1 混凝土試塊留置原則:因為大體積混凝土必須24小時連續澆筑。試塊制作必須設標養試塊以及同條件養護
19、試塊。本工程為大體積混凝土超過1000m,試塊按照每200m3取一組,試塊制作拆模后,交試驗室標養,養室溫度為203,相對濕度為90%以上的環境。同條件試塊應鎖在現場鋼筋籠中,放在現場與結構位置同條件養護。3。3.8.2 具體試塊留置方法執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第7、4、1要求規定.3。4 施工要點3。4。1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防裂工藝3.4。1.1混凝土養護與測溫 混凝土養護混凝土的養護是保證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的一道十分重要的工藝過程,混凝土終凝后,12小時內開始覆蓋養護,保證混凝土表面處于濕潤狀態,摻有外加劑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天。本工程采用保溫、保
20、濕養護,以便控制溫度變化過大。其做法為:混凝土表面護蓋一層塑料薄膜,然后鋪設棉氈在蓋3層,再表面護蓋一層塑料薄膜,最后增設保溫大棚,大棚采用彩條布,澆筑混凝土前搭設完成內架支撐,澆筑混凝土完沿四周防護欄搭設彩條布。如溫差不符合規范規定時,再增加棉氈一層。 混凝土的測溫技術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術問題,是必須控制由于水泥水化熱所產生并滯留在混凝土內部的熱量。以避免出現溫度裂縫,因此,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和澆筑后一個時期內,特別在開始35d內,要注意加強測溫工作,及時掌握混凝土內水化熱溫升情況,不同深度溫度的高低以及各個施工階段早,中期溫度的發展變化規律,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內表溫差和降溫速
21、度,使緩慢降溫來控制裂縫的出現和發展。規范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溫控指標應符合:混凝土澆筑體在入模溫度基礎上的溫升值不宜大于50;混凝土澆筑體的里表溫度(不含混凝土收縮的當量溫度)不宜大于25;混凝土澆筑體的降溫速率不宜大于2.0/d;混凝土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宜大于20。測量布置示意見圖2。1。4測量示意 圖2.1。4 測溫方法水化熱溫度測定:采取在每個測溫點上埋設銅熱電阻(53歐) 銅電阻感應器,測溫配便攜式建筑電子測溫儀(JDC2),誤差精度為0.1度。混凝土入模溫度的測量,每臺班2次,混凝土澆筑完升溫階段,開始5天;每隔12h測溫一次,待升溫趨于平穩后,降溫階段
22、,每34h測溫一次,測混凝土內部溫度的同時測外界氣溫,(包括開始入模溫度)根據編號順序,記錄測溫數據,待測到混凝土溫度下降小于規定值為止,監測從開始至15d為止,視其實際情況增加至28d,根據從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規定;混凝土塊體的降溫速度不大于2/d;每一測位混凝土的內表溫差小于25,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小于20.測溫原始記錄要準確齊全,對測出的數據要及時檢查分析,當發現降溫速度大于2/d,內表溫差大于或者等于25,混凝土體表面與大氣溫差大于20時,立即采取保溫措施(加保溫層)。通過測溫,選擇有代表性的8個測位及其側位的監測數據,繪出各截面內齡期溫度變化關系曲線圖
23、及基礎的等溫曲線(及溫度場)。一般中點和H/4點的溫降齡期曲線坡度應小于或等于降溫應力計算的坡度。3.4。1。2測溫要求: 測溫一直持續到溫度差符合規范規定值為止(約為15d)。3.4.1.3測溫元件要求 測試元件安裝前,必須在水下1m處經過浸泡24h不損壞。 測試元件接頭安裝位置應準確,固定應牢固,并應與結構鋼筋及固定架金屬體絕熱。 測試元件的引出線應集中布置。 測試元件周圍應進行保護,澆筑混凝土過程中,不得直接沖擊、撞擊元件及線路。3。5 溫度收縮裂縫的控制計算大體積混凝土基礎由于溫度收縮引起的應力,其裂縫控制計算,有以下兩種情況和方法.大體積基礎混凝土裂縫驗算 【化工火炬塔架基礎筏板(外
24、約束較大)】(砼為C,大氣溫度610 C,保溫28)混凝土配合比:C,水泥:亞東水泥廠洋房牌PO 42。5MPa,中砂:31.5碎石,I級粉煤灰.水:10C。強度等級C,水膠比0.375,砂率46%,水泥PO 42.5,坍落度160材料名稱水W水泥C砂S碎石G粉煤灰F礦粉K外加劑KS泵送劑每用量(kg)173318769106170737.44配合比0。54412.423.340.220.230.023水泥水化熱:3d240KJ/kg,7d 274KJ/kg。基礎墊層C砼,模板采用18mm厚膠合板,保溫材料采用彩條布搭設簡易施工保溫棚。施工現場大氣溫度610 C(1月份).年均溫度1519(x
25、x市)粉煤灰摻量15.2,礦渣粉摻量15.8,水泥為洋房牌PO42.5MPa中低熱水泥,中砂31。5碎石;砼墊層。大體積混凝土防裂驗算 C,(1月份施工) 無滑動墊層大體積混凝土(32301。5)m筏板,采用PO 42.5,水泥用量-318kg/m,水化熱Q=269。78 KJ/kg;入模溫度10C ,混凝土比熱容C=0.96J/kg。k,混凝土密度=2471 kg/m,水膠總量461kg/m.3.5.1 保溫養護3。5。1。1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溫度裂縫控制驗算: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一)、混凝土的絕熱溫升1、水泥水化熱Q=306。57 KJ/kg式中: Q水泥水
26、化熱總量(KJ/kg) Q、Q-水泥7天、3天的水化熱累積(KJ/kg)2、膠凝材料水化熱總量:Q=RQ=(R+R1)Q=(0。95+0.93-1)306.57=269。78 式中: Q膠凝材料水化熱總量(KJ/ kg) R不同摻量摻合料水化熱調整系數 R粉煤灰摻量對應的水化熱調整系數按表B。1.3,取值0。95 R-礦渣粉摻量對應的水化熱調整系數按表B.1.3取值0.93表B.1.3不同摻量摻合料水化熱調整系數摻 量010203040%粉煤灰(R)10。960。950。930.82礦渣粉(R)110。930。920。84注:表中摻量為摻合料占總膠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3、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值:T=
27、(1-)=(1-2。718)=52.43=式中: T齡期為t時,混凝土的絕熱溫升(C) 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用量(kg/m) C混凝土比熱容,可取(0。961。00)KJ/kgC混凝土的質量密度,可取(24002500)kg/m,本配合比=2471 kg/m與水泥品種、澆筑溫度等有關的系數,可取(0。30.5d)t-齡期(d)(本工程取3d、7d、15d) -常數為2。7183.5。1.2 混凝土收縮值的當量溫度1、混凝土收縮的相對變形值; = (1)M MM =4。010(1-2。718)1111。200.700.540.810。861.01=式中: 齡期為t時,混凝土收縮引起的相對變
28、形值 -在標準試驗狀態下混凝土最終收縮的相對變形值,取4。010 M MM混凝土收縮值不同條件影響修正系數,查表B。2。1取值2、混凝土收縮相對變形值的當量溫度:T=/=/1.010=式中: T-齡期為t時,混凝土收縮當量溫度(C) 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取1.010(1/ C)3.5.1。3 混凝土的彈性模量 E=E(1-)= E(1-) =0。991。023.010(1-)=式中: E混凝土齡期為時,彈性模量(N/ mm) E混凝土彈性模量,可取標準條件下養護28的彈性模量,查表得(C3.010) -系數,取0。09 -混凝土中摻合料對彈性模量的修正系數, = -混凝土中粉煤灰摻量對應的彈性模
29、量修正系數,查表得0.99混凝土中礦渣粉摻量對應的彈性模量修正系數,查表得1。02 3。5.1。4 混凝土表面溫度 1、保溫材料厚度=K=1。5=0.0195()式中: 保溫材料厚度() 混凝土的導熱系數W/(),取2。33 W/(),查施工手冊(P614)-第層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W/()棉氈取0.05(建筑施工手冊P27) T混凝土澆筑體表面溫度(C) T-混凝土達到最高溫度時(澆筑后35)的大氣平均溫度(C) T混凝土澆筑體內的最高溫度(C)混凝土結構的實際厚度()T- T-可取(1520)CT T可取(2025)CK-傳熱系數修正值,查表C。0。1(取1。5不透風的材料) 2、多種保溫材
30、料組成的保溫層總熱阻(模板和保溫層,面層考慮一層保溫層) R= + = + =0。412式中: R保溫層總熱阻(k)/w -第層保溫材料厚度() -第層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W/() -固體在空氣中的傳熱系數W/(),空氣層傳熱系數取風速4/(82。1325) 3、混凝土表面向保溫介質傳熱的總傳熱系數(不包括保溫層的熱容量)= = =2.427式中: -保溫材料總傳熱系數W/() 保溫層總熱阻(k)/w4、保溫層相當于混凝土的虛擬厚度 =0.960 ()式中: 混凝土虛擬厚度() 混凝土的導熱系數W/(),取2。33 保溫材料總傳熱系數W/()5、混凝土計算厚度H=+2=1。5+20。960=3.
31、420式中: H-混凝土計算厚度() 混凝土實際厚度() -混凝土虛擬厚度()式中;Tn,k+1砼中心溫度及砼澆筑體內最高溫度Tn+1,k-砼底面介質溫度(地下溫度取16) Tn-1,k砼面層介質溫度(大氣溫度取6)a砼熱擴散率取0。0035m/ht齡期,以h計算 x砼計算厚度的一半( x=H/2,其中H為砼計算厚度)Tn,k第n層內部熱源在k時段釋放熱量所產生的溫升與入模溫度之和(Tn,k= Tj+ Tn,k)Tn,k第n層內部熱源在k時段釋放熱量與相應接觸面上產生的溫升( Tn,k=1/2 T(t))T(t)齡期為t時砼的絕熱溫升Tj砼澆筑時入模溫度,取107、混凝土表層溫度 T=Tq+4
32、(H)T -Tq/H =6+40。960(3.420-0。960)3.420=式中: T-混凝土表面溫度(C) Tq混凝土施工時外表大氣溫度(C),xx(1月份)取6 C H混凝土計算厚度() -混凝土虛擬厚度()-混凝土中心計算溫度3。5.1.5 溫差計算 1、混凝土澆筑體的里表溫差 T= T- T= = 式中: T齡期為時,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表溫差(C)T齡期為時,混凝土澆筑體內的最高溫度(C)T齡期為時,混凝土澆筑體內的表層溫度(C)2、混凝土澆筑體的綜合降溫差T=4 T+T+ T+T- T =4+16 +-15=式中: T齡期為時,混凝土澆筑塊體在降溫過程中的綜合降溫(C)T T混凝土
33、澆筑體中部達到最高溫度時,其塊體上、下表層的溫度(C),T取地下溫度16CT-齡期為時,混凝土收縮當量溫度(C)T-齡期為時,混凝土澆筑塊體預計的穩定溫度或最終穩定溫度,可取計算齡期時的日平均溫度或當地年平均溫度(C),取xx市年均溫度15CT齡期為時,混凝土澆筑體內的最高溫度(平均)(C)3.5。1.6 溫度應力計算(1)、自約束應力的計算=TEH =(3天、7天)式中: -齡期為時,因混凝土澆筑體里表溫差產生自約束拉應力的累計值(MPa)T齡期為時,在第i計算區段混凝土澆筑塊體里表溫差的增量(C) E-第i計算區段,齡期為時,混凝土的彈性模量(N/mm) 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取1.010H
34、在齡期為時,在第計算區段產生的約束應力延續至時的松弛系數,查表B。6。1(2)、外約束拉應力 、混凝土外約束的約束系數 R=1- =1=式中: L混凝土澆筑體的長度(mm),L=32 H-混凝土計算厚度,H=實+虛(mm) C外約束介質(地基或老混凝土)的水平變形剛度(N/ mm),查表B。6.6 cos雙曲余弦函數,(查表得cos=)、外約束拉應力 = EHR =(3天、7天)式中: -齡期為時,因綜合降溫差,在外約束條件下產生的拉應力(MPa) 齡期為時,在第計算區段,混凝土澆筑體綜合降溫差的增量(C)R-齡期為時,在第計算區段,外約束的約束系數 u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混凝土的線膨脹
35、系數,取1.0H在齡期為時,在第計算區段產生的約束應力松弛系數E齡期為時,混凝土彈性模量(N/mm)3。5。1。7控制溫度裂縫的條件、混凝土抗拉強度=(1)=2.01(1)=3天、7天式中: -混凝土齡期為時的抗拉強度標準值(N/mm) -混凝土抗拉強度標準值(N/mm) -系數,取0。3,根據所用混凝土試驗確定、混凝土防裂性能判斷 =/K=1.161.15= 3天、7天=/K=1。161。15= 3天、7天式中: 齡期為時,因混凝土澆筑體里表溫差產生自約束拉應力的累計值(MPa) 齡期為時,因綜合降溫差,在外約束條件下產生的拉應力(MPa) -摻合料對混凝土抗拉強度影響系數,=、,查表B.7
36、。21,(1.131.03=1。16)-混凝土抗拉強度標準值,查表B。7。22取值C為2。01K防裂安全系數,取1.15綜上所述判斷,該工程需采用大棚保溫,以降低綜合溫差。砼在澆注后7天內不會產生裂縫,7天后繼續保溫、降溫,其降溫速度為2C/。根據測溫結果計算混凝土里表溫差小于25C,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小于20C時, 拆除模板及保溫層。根據計算結果,不開裂。3。6 混凝土澆筑及運輸機械的配備混凝土泵輸出量和所需攪拌車運輸車數量的計算一、混凝土泵的實際平均輸出量; = =4010.7 =28 m式中:-每臺混凝土泵的實際平均輸出量(m/h) g一一每臺混凝土泵的最大輸出量(m/h) 一一配管條
37、件系數,可取0.80。9 ,采用汽車泵取1一一作業效率,根據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向混凝土泵供料的間斷時間拆裝混凝土輸出管和布料停歇等情況,可取0。50。7 二、每臺混凝土泵需配運輸臺數 N=() N=() =2。33臺式中: N一一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臺數(臺) V一一每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容量(m),取9 m 一一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平均行車速度(km/h),取20 km/h L一一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往返距離(km),取5 km 一一每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總計停歇時間(h),取0.5 h根據計算及本工程具體情況,澆筑面積為960 m,混凝土初凝時間為4 h,每層澆筑厚度為300 mm.本工程混凝土澆筑運輸機
38、械需配4臺汽車泵,12臺混凝土運輸車。3.7應急保障措施3.6.1施工機具備用保障:混凝土振動器12臺、移動電源箱4套、照明燈具20套、保溫棉預備三千平米,加溫器6套。3。6.2 與攪拌站落實好泵送、運輸設備的平衡工作,要求混凝土供應廠家運務和技術人員現場值班保障,保持通信聯絡。3.6.3 切實做好降溫、降雨(雪)、大風等天氣預報資料的收集工作,混凝土澆筑盡可能避開大雨(雪)、大風天氣施工。現場配備油布、雨衣等防雨物資。3.6.4 根據混凝土溫升情況,適時增蓋保溫毛氈,控制混凝土的里表溫差及表氣溫差在規定范圍內。4質量、HSE保證措施土建項目部經理:羅煥貴4.1 質量保證組織機構技術質量經理:
39、羅煥貴經營經理:魯生睿施工經理:鄭家偉綜合辦:廖偉伶HSE辦:駱榮技術質量辦:鄧宏平質量檢查責任人:張高源土建質量責任人:牛紅恩土建五隊質檢員、各專業班組4.2 質量保證措施4.2。1 施工過程要嚴格按照ISO9000質量體系運行,全體施工人員應明確各自的質量責任.4.2.2 施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使他們熟悉每個工序的安裝要點和質量要求。施工過程中必須堅持自檢、互檢和專檢相結合制度;嚴格工序檢查,不合格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4。2。3 施工應堅持三檢制度,加強隱蔽工程的檢查驗收,對各項工程的施工記錄應做到準備及時,質量部門定期檢查各施工班組的施工記錄。所有檢查記錄要有簽字.4。2。4鋼材
40、、水泥取樣,及混凝土試塊制作時應實行旁站制度,即在工程監理人員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操作。4。2.5 對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進場時必須具備正式的出廠合格證的材質化驗單。鋼材必須有質保書和試驗報告,并做機械性能復驗;直螺紋套筒鋼筋做抽樣試驗。水泥、電焊條等同樣必須具備質保書和試驗報告.工程中所有各種構件,必須具有廠家批號和出廠合格證。4。2。6嚴禁在混凝土內任意加水,嚴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過大將影響補償收縮混凝土的膨脹率,直接影響補償收縮及減少收縮裂縫的效果。4。2。7為保護鋼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確,不得踩踏鋼筋,并不得碰撞,改動模板、鋼筋。4.2。8 及時掌握天氣預報,混凝土施工應盡量避免在雨天進行.
41、大雨和暴雨天不得澆筑混凝土.4。2.9 澆筑混凝土遇到小雨時,應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如對地泵的進料口進行遮擋、澆筑混凝土時分區域進行,澆筑完一個區域隨抹隨覆蓋;雨大時,應停止澆筑,并按規范留茬處理。已入模正進行振搗成型的混凝土遇雨應立即覆蓋。4。3 HSE保證措施4.3。1 嚴格執行各工種安全操作規程及公司、項目部和建設單位制訂的安全生產有關規程制度。4。3.2 施工中必須佩帶必備的各種勞動保護用品,如戴安全帽、工作服、勞保鞋。4。3。3 各種施工機具設備應經安全員的確認后方可操作,且應按照操作規程正確操作。4.3.4 維修電工必須對配電盤、機具電源接頭、電纜線進行檢查,并有記錄。 嚴禁跨工種
42、作業。4。3.5 所有用電設備必須做到一機、一閘、一漏、一開。4.3。6振搗作業人員應帶好絕緣手套,工作時兩人操作,一人持棒,一人看電機,隨時挪電機,嚴禁拖拉電機,防止電線破皮漏電。用完振動棒先斷開電源再盤電纜,電機放在干燥處,防止受潮造成電機燒毀現象。4。3。7 施工產生的垃圾、廢料應定點堆放,定期清理。工程竣工或部分竣工,應有計劃有步驟組織施工設備、材料、人員退場,臨時設施按部就班拆除轉移,搞好環境衛生,不留廢料垃圾,做到工完場清。4.3.8 現場應文明施工,材料或半成品堆放整齊。4。3。9 雨天施工中要注意防滑,施工做到有序緊湊.4.3.10 混凝土澆筑前必須做好安全技術交底.4.3.1
43、1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一般澆筑時間都比較長,為確保施工質量,防止人員疲勞作業,作業人員應分班次施工,輪流休息等措施,夜間施工時應提供宵夜以保證作業人員的體力.4.3。12 混凝土泵車進入施工現場后,應停靠在混凝土澆筑區域外的堅固地層,并下設沉淀池,防止污水隨意流動,造成施工現場的污染.4.3.13 夜間施工要設明顯警示牌。4.3.14 夜間施工要有足夠的照明并設專人值班,嚴禁非專職電工值班或隨意安裝臨時照明.4.3。15 混凝土施工時,技術人員、監理、安全員必須到位,以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順利進行。5 勞動力計劃勞動力詳細安排詳見勞動力計劃表:序號工種人數主要任務1木工20模板工程制作與拆除,木制作
44、工程2混凝土20混凝土澆筑成形振搗與養護3普工16材料運輸與裝卸4電工2現場臨時用電管理工作5機械操作工1各種用電機械的操作與管理6架工20腳手架、安全防護設施搭設拆除合計796 施工進度計劃2011年01月15日至2011年01月17日火炬塔架基礎混凝土澆筑完畢。7 主要施工設備及施工手段用料7。1 主要施工機具序號機 具 名 稱型 號 規 格單位數量備注1振搗棒50臺122鏟子把303混凝土泵車臂長46米臺44混凝土運輸車JC-2型臺125測溫探頭支246保溫毛氈=7mmm23000備用3000m7塑料薄膜m220008彩條布m230009發電機120kw臺110電子測溫儀個1備用311移
45、動配電箱套412照明燈套2013加溫器套67。2 主要檢測工具序號機 具 名 稱型 號 規 格單位數量備注1水準儀DSC232臺22全站儀KTS550臺13鋼卷尺5m把54鋼卷尺50m把25水銀溫度計個1備用18 施工資料收集與整理按規范要求做好相關交工資料、質量驗收資料、過程控制資料,并完善簽字手續。9 工作危險性分析(JSA)報告見附表 工作危險性分析(JHA)報告JSA編號:項目經理部/施工單位xx石油六建提交日期: 版次:工作描述火炬塔架大體積砼澆筑修訂人:鄭家偉簽名: 日期:工作(作業)位置xx石油xx石化煉油化一體化工程化工區火炬系統審核人:莫健簽名: 日期:JHA準備人技術經理:
46、韓力 技術員: 牛紅恩EPC承包商審批人:金洋簽名: 日期:施工的工具/設備/材料砼泵車 振搗棒監理單位審批人:簽名: 日期:序號基本工序/步驟確定的HSE危險預防控制措施執行人1砼澆筑及振搗砼夜間澆筑因照明不足出現傷人事故小心操作,遵守HSE規程;夜間澆筑混凝土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使用電氣設備應派專人看管.使用機械時漏電傷人小心操作,遵守HSE規程;使用振搗器時,應按混凝土振搗器使用安全要求執行.濕手不得接觸開關,電源線不得有破損和漏電。開關箱內應裝設防濺的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小于0。1s。砼養護時高處墜落小心操作,遵守HSE規程;
47、拉移膠水管澆水養護混凝土時,不得倒退走路,注意梯口、洞口和建筑物的邊沿處,以防誤踏失足墜落。2模板安裝及拆除模板安裝過程中墜落小心操作,遵守HSE規程;模板安裝必須按模板的施工設計進行,嚴禁任意變動.高度超過4m以上的建筑物,安裝和拆除模板時,周圍應設安全網或搭設腳手架和加設防護欄桿。模板及其支撐系統在安裝過程中,必須設置臨時固定設施,嚴防傾覆。模板拆除過程中墜落及高處落物傷人小心操作,遵守HSE規程;拆除時應嚴格遵守各類模板拆除作業的安全要求。小心操作,遵守HSE規程;高處模板的拆除,應有專人指揮和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標出作業區,嚴禁非操作人員進入作業區。操作人員應配掛好安全帶,禁止
48、站在模板的橫拉桿上操作,拆下的模板應集中吊運,并多點捆牢,不準向下亂扔。工作前,應檢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須用繩鏈系掛在身上,工作時思想要集中,防止釘子扎腳和從空中滑落。拆模間歇時,應將已活動的模板、拉桿、支撐等固定牢固,嚴防突然掉落、倒塌傷人。已拆除的模板、拉桿、支撐等應及時運走或妥善堆放,嚴防操作人員因扶空、踏空墜落。3其他方面跌入基坑小心操作,遵守HSE規程;基坑深度約5米,在基坑周圍搭設安全防護欄,并懸掛安全警示牌;場地四周豎立“場內正在施工、無關人員勿入”警示牌車輛傷人及碰撞小心操作,遵守HSE規程;選擇合格的機操工;每臺大型機具配一專門安全、技術監督員;場地四周豎立“場內正在施工、無關人員勿入警示牌;行駛速度不超過20km/h;機械作業半徑內不允許站人或人員走動;車輛翻沉小心操作,遵守HSE規程;選擇合格的機操工和狀況良好的車輛;指定合格及責任性強的車輛指揮員;行駛速度不超過20km/h;運輸車副駕駛位上不允許坐人;泵送砼車在運送砼的過程中離基坑開挖邊線距離不小于1。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