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目錄.引言.工程概況.QC小組概括.選題理由.現狀調查.目標設定及可行性分析.原因分析.要因確認.制定對策.對策實施.效果檢查.鞏固措施.工作總結及打算引言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高層建筑的施工測量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因此我們要充分重視建筑施工測量,按照設計要求,并埋設各種測控標志,落實測量工序,從而提高建筑工程測量的質量。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是建筑工程實體施工的前提和基礎性工作,也是施工質量控制工作中一個關鍵性的工序。本文針對高層建筑施工的特點,通過對建筑工程施工測量工作的實踐與研究,提出了高層建筑施工測量質量控制的工作要點、方法和工作流程及預防性措施。為的是更有效控制高層建筑施工測量精度,以滿
2、足設計、規范、合同規定的各項要求。第一章、工程概括西安華鼎國際工程位于高新區科技六路。由陜西國電置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進行設計,監理單位為陜西建筑工程建設監理公司,中核華興建設有限公司為總承包單位。本工程總建筑面積59219 m2,地上建筑面積44909 m2,地下建筑面積14310 m2。1#樓結構形式為框筒結構,建筑高度95.5米,地下2層,地上24層,建筑面積為32914 m2;2#樓結構形式為框剪結構,建筑高度45.78米,地下2層,地上12層,建筑面積為11951 m2。第二章、QC小組概括為了確保實現本工程質量目標,在工程開工之初,項目部就成立了專門針對“
3、高層建筑測量精度控制”QC小組,開展QC小組攻關活動,現將小組成員介紹如下:QC小組成員簡介小組名稱中核華興建設有限公司華鼎國際項目第二QC小組課題名稱高層建筑測量精度控制課題類型現場型小組人數9人接受TQC教育時間41h平均年齡31歲活動時間2015.11-2016.2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項目職務小組職務小組分工王文改男44大專項目經理組長全面組織郝寶龍男50大專項目書記副組長組織協調趙 航男32本科生產經理組員組織實行秦應龍男30本科技術經理組員技術指導侯俊杰男24本科技術員組員技術方案編制張道璽男29大專質量/測量員組員質量檢查、現場實施吳尚靜男22專科測量員組員具體實施趙貝貝男25本科
4、技術員組員具體實施楊桂芳 女24本科技術員組員資料整理制表人:楊桂芳 日期:2015年11月1日第三章、選題理由一、質量創優目標:1#、2#樓爭創“西安市優質結構示范工程”。二、該工程基坑較深,南北跨度大,現場狹窄,四周緊鄰道路,原有圍墻與建筑紅線基本一致;為了方便施工,土方不能一次性挖到位,施工道路做成內坡道,這樣造成后澆帶大跨度分段施工的情況,給測量帶來一定難度。三、該建筑高度較高,外立面相對復雜,建筑的整體垂直度控制不力,會導致整個建筑的偏移過大,部分位置外墻抹灰厚度增加量較大,給后期裝修成本帶來增加,所以對高層建筑的整體垂直度實施精控。第四章、現狀調查一、我們QC小組對同類高層建筑測量
5、控制作了全面調查,對建筑物測放線、垂直度、標高測量記錄。現將調查情況統計如下:序號檢查項目檢查點數偏差限值合格數不合格數 不合格率1控制線閉合偏差403mm301025%2豎向構件軸線位移555mm401527.3%3單層內構件垂直度偏差305mm22826.7%4建筑物全高垂直度偏差1615mm12425%5層高偏差35+8mm、-5 mm26925.7%6表面平整度285mm23517.9%7其他關鍵部位365mm30616.7%制表人:楊桂芳 日期:2015年12月4日二、根據上述調查情況,繪制出影響高層建筑測量精度的排列圖:三、由排列圖可以看出,影響高層建筑測量精度的主要問題:1 1、
6、控制線閉合偏差控制線閉合偏差2 2、豎向構件軸線位移豎向構件軸線位移3 3、單層內構件垂直度偏差單層內構件垂直度偏差4 4、建筑物全高垂直度偏差建筑物全高垂直度偏差5 5、層高、層高偏差偏差第五章、目標設定及可行性分析一、目標設定:為了保證本工程達到預期的質量目標,控制線閉合偏差不得超過3mm,豎向構件軸線位移不得超過5mm,單層內構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5mm,建筑物全高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15mm,層高偏差不得超過+8mm、-5mm。目標率:高層建筑測量精度合格率達到95%。二、可行性分析:1、我們QC小組成員技術力量雄厚,都有著扎實的專業功底,現場經驗豐富。2、在施工現場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我
7、們針對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通過對兄弟項目部的走訪、學習,查出了問題的原因,并學習了兄弟項目的先進經驗,為今后工作的順利開展指明了方向。3、小組活動由項目部倡議發起,得到了公司領導和相關技術人員的大力支持,項目部對此進行了精心的部署。第六章、原因分析我們QC小組成員根據對所調查工程的實測實量結果分析的基礎上,圍繞調查結果,召開原因分析會,討論出各問題產生的主因,并采用了關聯表格形式表達如下:分析表一分分析析表表二二分分析析表表三三第七章、要因確認根據關聯表,對各因素的現場調查提問、驗證確認,得出以下原因:分析表要因確認內容驗證方法驗證人要因判斷分析表一現場布點不合理調查分析秦應龍、張道
8、璽是測量方法不當現場驗證秦應龍、張道璽是投測方案不完善調查分析秦應龍、侯俊杰是壓卷尺不精確現場驗證趙貝貝、吳尚靜是分析表二高層投測無經驗現場驗證趙貝貝、吳尚靜是方案針對性不強調查分析秦應龍、侯俊杰是分析表三架儀器不專業現場驗證趙貝貝、吳尚靜是高程傳遞有誤差,閉合不上現場驗證張道璽、吳尚靜是塔尺壓后視標高不精確現場驗證趙貝貝、吳尚靜是高程傳遞塔尺未擺正及晃動現場驗證趙貝貝、吳尚靜是制表人:楊桂芳 日期:2015年12月20日第八章、制定對策QC小組針對上述要因進行專項研究,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制定了有效的、有針對性,可實施性的對策措施,見下表:對策表對策表序號要因采取措施負責人完成時間1現場布點不
9、合理根據現場情況,合理布置控制點。秦應龍張道璽1天2測量方法不當1、測量前進行培訓,熟悉儀器使用方法。2、主控線采用全站儀投測。3、軸線定位采用塑料長卷尺測量(拉線配合)。秦應龍張道璽 2天3投測方案不完善根據現場情況和其他項目先進經驗,完善投測方案。秦應龍侯俊杰1天4壓卷尺不精確小卷尺不壓尺頭,壓10CM測量。吳尚靜趙貝貝0.5天5高層投測無經驗安排現場專業培訓吳尚靜趙貝貝2天6方案針對性不強通過對施工流水的分析,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秦應龍侯俊杰1天7架儀器不專業長期練習,能熟練架設儀器直接對準標高線,無需塔尺。吳尚靜趙貝貝2天8高程傳遞有誤差,閉合不上儀器架設直接對準標高線
10、,減少中間傳遞次數,塔尺擺正及不晃動。張道璽吳尚靜1天9塔尺壓后視標高不精確1、現場采取兩人讀數。2、儀器架設直接對準標高線,無需塔尺。吳尚靜趙貝貝1天10高程傳遞塔尺未擺正及晃動1、塔尺放在固定平整物體上。2、兩人配合扶塔尺。吳尚靜趙貝貝1天制表人:楊桂芳 日期:2015年12月21日第九章、對策實施為了達到預期目標,小組進行了周密的計劃和部署,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內容,爭取早日完成小組計劃目標。一、場區平面控制網的測設一、場區平面控制網的測設(一)、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1、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的原則。2、布設平面控制網形首先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
11、圖。3、選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4、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具體做法見右圖)(二)、場區平面控制網的布設1、首級控制網的布設根據西安市有關部門的規定,建筑物定位樁必須由西安市測繪院測定(坐標1:X=3631.196、Y=5980.698、Z=409.412,坐標2:X=3631.294、Y=6046.959、Z=409.232,坐標3:X=3631.218、Y=6140.572、Z=409.012)。因此,首級控制網由測繪院所定樁位組成。2、軸線控制網的測設首級控制網布設完成后,依據設計院基坑開挖圖上四個角點坐標及與有關柱、墻體
12、、洞口詳細位置關系確定建筑物須定位的主軸線,然后以首級控制網為基準,采用極坐標或直角坐標定位放樣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軸線的控制樁,經角度、距離校測符合點位限差要求后,作為該建筑的軸線控制網。根據華鼎國際現場實際情況,只有南邊、西邊及北邊有支護平臺,比較適合布置控制樁,軸線控制樁的布設詳細見(圖9-1)。二、二、0.0000.000以下施工測量以下施工測量地下結構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首先對場區內平面控制點進行復核。經核對無誤后,依據施工圖及控制點進行施工主要軸線的測設,并將控制線向外偏移1m,在其延長線上適當位置設立軸線控制樁作為土方開挖及地下室施工階段平面放線的依據。(一)、軸線控制樁的
13、校測 1、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半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而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2、采用測量精度3”級、測距精度2mm+2ppm的全站儀,根據首級控制進行校測。(二)、軸線投測方法 1、0.000以下的基礎施工采用全站儀方向線交會法來投測控制線,軸線定位采用塑料長卷尺測量。2、首先依據場區平面軸線控制樁和基礎結構平面布置圖,測放出基槽開挖線,并用白石灰撒出。當基槽開挖到接近槽底設計標高時,用全站儀分別投測出基槽邊線,并定出控制樁指導開挖。3、待墊層、防水及保護層打好后,根據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將全站儀架設在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
14、),將所需的控制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軸控制線,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并彈墨線標明作為支模板的依據。4、在施工過程中,每當施工平面測量工作完成后,進入豎向施工,在施工中,每當墻柱澆筑成型拆掉模板后,應在墻柱側立面投測出相應的軸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具體做法見下圖)5、當每一層平面或每段軸線測設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報驗單,報送報驗單必須寫明層數、部位、報驗內容并附一份報驗內容的樓層放線記錄表,以便能及時驗證各軸線的正確程度狀況。6、0.000以下施工測量詳細操作如下:(1)、圖示敘述測量如
15、下(圖9-2):(2)、文字敘述測量操作如下:2.1、將全站儀架設在控制樁位A點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D點,全站儀置零,順時針轉18。形成AB控制線,在南北圍墻立面上彈豎向垂直墨線(復測控制點以后有無位移),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完成后在北面基坑邊上埋設控制樁位B點,并在B點上刻出十字垂直交點,全站儀再次置零,轉90。,在東西圍墻立面上彈豎向垂直輔助墨線(復測控制點以后有無位移),各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將全站儀架設在控制樁位B點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A點,全站儀置零,轉90。,在東西圍墻立面上彈豎向垂直輔助墨線(復測控制點以后有無位移),各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2.2、將全站儀架設在控制
16、樁位C點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A點,全站儀置零,逆時針轉29。形成C控制線,在南北圍墻立面上彈豎向垂直墨線(復測控制點以后有無位移),各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全站儀再次置零,轉90。,在北圍墻立面上彈豎向垂直輔助墨線(復測控制點以后有無位移),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2.3、將全站儀架設在控制樁位D點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A點,全站儀置零,逆時針轉72。形成D控制線,在南北圍墻立面上彈豎向垂直墨線(復測控制點以后有無位移),各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全站儀再次置零,轉90。,在北圍墻立面上彈豎向垂直輔助墨線(復測控制點以后有無位移),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2.4、用小卷尺劃軸線時,壓10cm不
17、要壓尺頭。(見下列對比圖)(3)、現場實際測量操作照片:實施效果:實施效果:通過制定以上方法指導施工,較好的解決因現場布點不合理、測量方法不當、投測方案不完善及壓卷尺不精確而導致控制線閉合偏差和豎向構件軸線位移。三、三、0.0000.000以上施工測量以上施工測量0.000以上樓層平面控制采用“內控法”。(一)、平面控制測量1、對于局部一層的建筑物0.000以上的軸線傳遞,應仍采用全站儀方向交會法,而對于高層建筑物0.000以上的軸線傳遞,不應采用全站儀方向交會法,而采用激光垂直儀內控接力傳遞法進行軸線投測。2、平面控制網的布設(1)、內控點布設 為了以后施工中,既不影響流水施工作業,又兼顧整
18、體平面測量布局,1#樓和2#樓工程平面控制內控點均布設4個點。內控點布置詳細見(圖9-3、圖9-4)。(2)、預埋件的埋設根據平面控制點布置圖在首層底板上埋設4塊預埋鐵件,埋設位置見(圖9-3、圖9-4)所示。以后在各層施工澆筑混凝土頂板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位置上預留出150mm150mm方洞,以便軸線向上投測。(3)、預埋件作法預埋鐵件由1001008mm厚鋼板制作而成,在鋼板下面焊接f12鋼筋,且與底板焊接澆筑。(圖9-3)(圖9-4)(4)、控制點的測設待預埋件埋設完畢后,將內控點分別投測到預埋鐵件上,經校核無誤后,在每塊埋件上刻出十字垂直交點,十字垂直交點即為各控制點平面位置(見下圖)
19、。(5)、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4004005mm厚有機玻璃制作而成,玻璃上粘設一張白紙,供接受激光點用(見下圖)。3、軸線豎向投測每層樓板澆筑后,將激光垂直儀安置在一層(或12層)已作好的控制點上,對中整平后,使儀器發射光束,穿過樓板預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垂直儀操作人員轉動儀器,使激光點在接收靶上形成最小的圓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員見光點后用鉛筆描點,在描激光點前先將靶位四周畫鉛筆印,以此固定靶位,用同樣方法將其余各點投測在同一施工層上。控制點投測后將全站儀分別置于各點上,檢查相鄰點間夾角是否為90,然后用檢測過的100M塑料長尺校測每相鄰兩點間水平距離是否與相對應的控制點間距離相等
20、,分析邊、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證明投測無誤,若不匹配證明投測有誤,應重新投測,直至正確。控制點投測正確后,用全站儀根據控制點施測出各軸線,并彈墨線于樓板面上,以后各層軸線投測方法均相同。軸線投測時,測量人員互相之間用對講機進行聯絡。4、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設細部軸線,軸線放完后在下層墻柱外立面投測出豎向垂直軸線,以供同位置上層墻柱吊垂直度參考使用。(具體做法見下圖)(二)、現場實際測量操作照片:實施效果:通過制定以上方法指導施工,較好的解決因高層投測無經驗、方案針對性不強而導致單層內構件垂直度偏差和建筑物全高垂直度偏差。四、標高控制四、標高控制(一)、0.0
21、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0.000以下標高的傳遞施工時用水準儀(測站)將標高傳遞到基坑內,以此標高為依據,進行槽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據基坑情況,在基坑內將其引測至塔吊根部上(塔吊已校正),并標明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墻、柱拆模后,應將塔吊上標高引測至墻柱立面上。3、標高校測與精度要求每次引測標高需要作自身閉合外,對于同一層分幾次引測的標高
22、,應該聯測校核,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4、0.000以下標高測站過程要點:(1)、水準儀內十字絲直接整平對準,無需塔尺輔助,一是能很好的消除因塔尺壓后視標高不精確帶來的誤差;二是測站時能最大限度利用好塔尺的末端高度,減少測站次數,避免誤差;三是測站時無需大量計算,看塔尺上數字直接記錄相對標高。(2)、測站時塔尺應放在地面平整固定物上,盡量不要放在墻立面上,這樣能很好的消除因塔尺壓后視標高不精確、塔尺未擺正及晃動帶來的誤差。(二)、樓層標高的傳遞在第一層墻柱澆筑好后,從墻柱下面的已有標高點向上用塑料長尺沿墻柱身量距。1、標高的豎向傳遞,應用塑料長尺從首層起始高程點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塑料長
23、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塑料長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改正。2、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校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為3mm。(三)、現場標高測站實際操作照片:實施效果:通過制定以上方法指導施工,較好的解決因架儀器不專業、塔尺壓后視標高不精確、高程傳遞塔尺未擺正及晃動、高程傳遞有誤差,閉合不上而導致層高偏差。第十章、效果檢查通過制定以上對策,經過四個月時間的施工實施情況,我們進行了效果檢查。(見下表)效果檢查統計表效果檢查統計表序號項目名稱目標值(mm)m
24、m)實測最大值(mm)mm)1控制線閉合偏差3mm3mm2豎向構件軸線位移5mm5mm3單層內構件垂直度偏差5mm5mm4建筑物全高垂直度偏差15mm15mm5層高偏差+8mm、-5mm+8mm、-5mm制表人:楊桂芳 日期:2016年2月29日第十一章、鞏固措施通過開展本次QC小組的活動,為整個工程的創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積累了在這方面質量改進的成功經驗,并對積極有效的施工做法進行了經驗總結,也為以后類似工程起到很好的指導和示范作用。為了鞏固本次QC小組活動取得的成果,采取了以下措施:(1)、將本次活動的測量方法以及本次活動開展的情況記錄成冊,匯總整理歸檔,以供今后大家參考。(2)、對本
25、工程施工人員進行相關操作技術培訓,使所有成員的技術水平都能得到提高。(3)、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實測實量活動,為今后的施工工作創造有利條件。第十二章、工作總結及打算1、通過本次QC小組活動的開展,我們不僅實現了本次活動的課題目標,也使我們在施工技術、管理技術、綜合素質上有了全面的提高。2、通過本次QC小組活動,提高了整個項目部測量人員的技術水平。3、通過本次QC小組活動,有效解決了高層建筑軸線及垂直度控制難的問題,提高了測量的精度和速度。4、我們將再接再厲,努力掌握全面質量管理基礎理論知識,積極開展QC小組攻關活動,用先進的管理技術、經驗和方法來指導實踐促進我們工作的改進和提高。5、我們小組下步打算在“板筋布設控制”方面選定課題開展小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