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鎮xx南路市政工程-橋梁工程改河道及主拱支架專項施工方案編 制 人: 編制時間: 編制單位: 審 核 人: 審 批 人: 目 錄第一章 工程概況1第一節 工程概況1第二章 編制原則及編制依據2第一節 編制原則2第二節 編制依據2第三章 改河道施工4第一節 河道改道原因4第二節 河道改道布置4第三節 施工主要工程量4第四節 施工總體部署4第五節 土方開挖5第六節 余土處理5第七節 施工中“渣土垃圾”整治措施5第八節 防汛應急預案6第四章 施工安排7第一節 施工目標7第二節 施工工序及施工流水段7第五章 施工進度計劃安排9第一節 施工計劃表9第六章 勞動力及材料安排10第一節 勞力計劃表10第
2、二節 投入材料計劃10第七章 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12第一節 場地硬底化12第二節 施工現場現狀及處理方法12第八章 支架預壓方案20第一節 支架預壓的必要性20第二節 預壓荷載計算20第三節 預壓的工序流程21第四節 基礎沉降觀測點布置22第五節 施工注意事項及安全保證措施23第六節 支架預壓后的檢查和驗收23第九章 支架計算書24第一節 各參數取值24第二節 模板面板計算:25第三節 模板支撐方木的計算:26第四節 托梁材料計算:28第五節 模板支架立桿荷載標準值(軸力):29第六節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30第七節 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31第十章 砼澆筑方案32第一節 混凝土澆筑順序32
3、第十一章 支架拆除方案33第一節 支架拆除順序33第二節 拆除腳手架規程33第十二章 應急預案35第一節 救援預案的目的35第二節 救援機構35第三節 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應急救援36第一章 工程概況第一節 工程概況 該項目的建設xxxx科技園區以“生態科技新城”為總體目標,全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高端服務業配套完善、生態環境優美、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孵化基地和高科技產業園,成為全國科技園區體制綜合改革排頭兵、全省創新引領的智慧區、全市產業升級的引領區、全市產城人融合的示范區,最終形成內部和諧、各種關系相互促進、具有自我提升能力的創新型科技園區形態。xx南路是xx科技產業園地利用規劃建
4、設的骨架路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上底村和弓嶺貝村聯系的主要通道,項目建設對于促進片區經濟開發,提高土地利用價值有重要作用.位于松山湖大道以北,橫跨軍氹河。起點為松山湖大道,終點與民福路相交。本冊為橋梁工程施工圖設計,橋梁起終點樁號分別為:k0+416。911k0+463.090,全橋總長46.179m,橋梁寬度35m,橋梁面積約1616.265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設計車速40km/h,橋梁設計荷載等級橋梁機動車荷載標準為城-A;人行荷載為4KN/.橋梁寬度35m,具體橫斷面為:5m(人行道)+11m(車行道)+3m(綠化帶)+11m(車行道)+5m(人行道),雙向六車道;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設
5、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地震特征周期值為0。35.設計水位:規劃五十年一遇洪水位9.82m;規劃二十年一遇洪水位9。146m。橋梁坡度:橋梁橫坡為雙向1.5%,人行步道坡度為反向1%.橋梁的設計基準期為100年。橋梁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00年。橋梁的設計安全等級:一級。橋梁設計環境類別:場地環境類型屬于類.主要工程結構概況如下:序號名稱全長橋寬主拱跨度矢高跨數1xx南路橋46。18352551第二章 編制原則及編制依據第一節 編制原則本工程考慮到施工工期、質量、安全等要求,故在選擇方案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點:1、架體的結構設計,力求做到結構要安全
6、可靠,造價經濟合理。2、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使用期限內,能夠充分滿足預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3、選用材料時,力求做到常見通用、可周轉利用,便于保養維修。4、結構選型時,力求做到受力明確,構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檢查驗收。綜合以上幾點,腳手架的搭設,還必須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等檢查標準要求,要符合相關文明標化工地的有關標準.結合以上腳手架設計原則,同時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了以往的施工經驗,決定采用扣件式滿堂支架施工方案。第二節 編制依據1、建設單位提供的東莞市xx鎮防洪排澇規劃(20072020)電子版設計范圍內1:500地形圖2、東莞市xx鎮xx南路市
7、政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武漢市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06)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2006)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JTG 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設計規范(JTG F30-2003)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2004)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GD602004)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
8、GD632007)公路橋梁抗震設計規范(JTGB022013)公路工程水文勘察設計規范(JTGC30-2002)城市橋梁設計準則CJJ11-93城市橋梁設計荷載標準CJJ77-98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J 024-85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004-893、其他現行國家標準及規范第三章 改河道施工第一節 河道改道原因由我公司承建的xx鎮xx南路市政工程-橋梁工程屬于拱橋,主拱圈施工需要場地硬底化及搭設滿堂紅支架支撐,搭支架處位于河道中心,故需要對該河段進行臨時改道開挖明溝排水,在主拱圈及拱部完成后將改道河道填埋并恢復原河
9、道。第二節 河道改道布置河道改道布置為自1號臺上游向下游改道,改道長度約55m,改道后的河道與原軍氹河道接順,改道后河道上口寬度約為3m4m、下口寬度約為3m4m,開挖深度約為5m,開挖坡道為1:1。5放坡開挖,設計河底標高6。000m。第三節 施工主要工程量河道改道工程數量1、為滿足該工程河道排水要求,根據改道開挖長度、寬度、開挖深度,開挖土方量約為900立方米。2、開挖位置靠近1號承臺臺背臨邊處,因承臺基坑有較深的施工工作面,臨邊處需要用沙包圍堰承臺并高出50cm,以避免水流倒灌承臺基坑處,約用沙包500包。人工堆碼沙袋3、共投入履帶式挖掘機2臺、土方車3臺、人力6人等。第四節 施工總體部
10、署xx鎮xx南路市政工程-橋梁工程道臨時改道工程施工共分為兩個部分,即新開挖河道部分施工及與恢復原河道。在保證河道正常水系溝通的情況下,根據施工工藝及特點將施工整體劃分為三個階段施工。第一階段施工新開挖河道部分開挖,施工順序從新改河進口到出口中間部分,用挖掘機挖到設計標高及設計斷面后先打通出口段然后再將挖掘機調到進口段壩頂在確定安全的情況下逐步打開改河進口段;第二階段施工臨時土圍堰筑壩,具體施工采用挖掘機在進口壩頂處推移式填土即邊填土到設計高程后在確定不會陷挖掘機的情況下向河對岸移動直至徹底切斷原河道,然后邊清理老河道淤泥運至指定位置邊填土,并對河道上方整平、碾壓、澆筑硬底化等。第五節 土方開
11、挖開挖前3天,現場測放出開挖線,為開挖做準備.河道開挖利用機械開挖、自卸車配合外運相結合的方法,首先根據設計要求放坡,進行開挖線的放樣,在測量及指揮人員的監督下進行開挖,開挖采用自下到上的開挖順序,在滿足設計需要的流水斷面及高程后才能打通原河道并接順。所挖土方根據內外側填土的需要,在滿足外側填土的前提下,堆放至施工作業面外,供今后回填土用,堆土高度控制在1.5m以內。在開挖時,大面積開挖預留0.3m左右厚的土層,余下土方,采用人工修正鏟除,以確?;A建造在堅實的自然土上。開挖過程中,應經常測量校核施工區域的平面位置、標高、邊坡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第六節 余土處理 挖土應盡量結合回填與填筑(一土兩
12、用),用于回填與填筑的土料,在開挖、裝運、堆筑時予以綜合考慮,無法利用的土方采取外運方式。余土外運采用挖掘機作業,配以自卸汽車。溝槽開挖時,土方集中堆放,在土方回填結束后進行.外運時根據東莞市有關渣土傾倒及市容管理條例規定,不得拋灑滴漏、亂傾亂倒,為此應經常檢查車斗的密閉性,做到不超載,并傾倒于指定地點.第七節 施工中“渣土垃圾整治措施(1)嚴格遵守東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東莞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處置管理規定以及建設部關于納入國務院的十五項行政許可得條件的規定中涉及渣土的各項要求.做好對施工過程中渣土和建筑垃圾的規范施工運輸等工作.(2)加強對施工工地的管理,做到施工工地整潔;工地出口落實外
13、出車輛的整潔(包括出口道路做硬地面、沖洗車輛的設施及排水池);工程竣工驗收前確?!皥龅厍?、無渣土垃圾”.(3)加強對渣土運輸車輛的車況檢查,做到持證運營,不偷倒、不亂倒渣土和建筑垃圾。嚴格執行對施工班組進行落手清考核工作,每月進行考評,確保落手清工作做到隨做隨清,誰做誰清,并派專人進行監護,及時做好清掃,保持現場安全、整潔。(4)外出車輛及時沖洗,保持施工周邊環境清潔.(5)分析本工程施工土方量,合理、規范布置回填土方的堆置,并用施工路欄圍欄,并安排專人負責打掃四周,確保環境整潔。(6)設專職清掃人員,每天固定上午、中午、下午對施工區域進行清掃,并對所有外出車輛沖洗及路面清掃,確?,F場“場地清
14、、無建筑垃圾和土方灑落”。第八節 防汛應急預案本河道改道工程施工高峰期正值東莞市地區汛期,為了確保汛期內工程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進行,防御和減輕暴雨、臺風、高汛期等所引起的工程災害和工程損失,按照東莞市防汛部門和水務部門的相關要求和標準來制定此防汛防臺應急預案.第四章 施工安排第一節 施工目標進度目標:滿足2016年12月30日完工總工期目標,質量目標:確保施工達到國家施工驗收統一標準;安全目標:確保安全事故“0”發生;環境目標:全過程監控,達到國家環境保護條例及貴陽市相關環保的要求。第二節 施工工序及施工流水段1、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較緊,擬采用一次性投入,主要施工順序為:地基平整場地硬化支架
15、搭設安裝主拱圈模板主拱圈預壓主拱圈鋼筋制作安裝主拱圈砼澆注支架拆除(砼強度100)提拱線測量.2、針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施工安全的主要管理和技術措施。支架施工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2。1地基處理施工地理環境特殊,施工場地內有農田、魚塘、山體等不同的地質環境,因此地基的處理非常關鍵,具體施工方法詳見第六章6。1節地基處理方法.2.2支架搭設扣件式鋼管滿堂式腳手架的搭設是關系本工程結構施工的關鍵環節,因此不論是材料的選購、還是施工組織管理都需要認真負責,具體施工方法詳見6.3節支架搭設.2。3支架預壓支架預壓是對搭設支架進行的一次檢測,因此預壓過程中需嚴格按照預壓方案執行,各級質量、安全
16、體系應積極參與其中,做好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管.具體施工方案詳見第七章 支架預壓.3、工程項目管理機構及人員操 作 層各施工班組施工員質檢員測量員材料員安全環保員預結算統計員試驗員資料員項目總工項目副經項目副經理項目經理 施工技術部安全環境部實驗室測量組資料組質量監督后勤保障機械物資組: 第五章 施工進度計劃安排第一節 施工計劃表本工程單跨進度安排擬開始于主拱圈施工階段,計劃開始日期為2016年 月 日,持續時間28天,施工計劃完成時間為 2016年 月 日。施工進度計劃詳見下表:第六章 勞動力及材料安排第一節 勞力計劃表本工程的勞動力組織具有其特殊性,階段性及專業性,對專業工種如:模板工、架
17、子工、砼工和機械操作工等采取輪流調班施工,進場后,邊作準備工作,邊展開工序項目作業,待施工準備工作結束,即可投入主體結構施工工作,迎接施工高峰期的到來。項目部下設三個專業施工隊,由項目經理部根據二個施工作業區的進度情況,合理調配,以確??傔M度計劃平衡進展,各施工隊及項目部勞動力具體安排配置詳見附表:勞動力進場計劃工種28天(日歷天)地面硬化支架搭設底模鋪裝支架預壓木工62020-砼工10架子工15303010機械工5-普工10101030合計46606040注:架子工、模板工等技術性工種必須持證上崗.第二節 投入材料計劃1、主要投入的材料計劃序號材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鋼管DN482.8mm
18、T7002扣件各型號千個1803木方1001004000mmm31004模板1524401220mm千張1。25頂托50cm千個4。7第七章 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第一節 場地硬底化為了滿足支架基礎的需要,根據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簡明公路施工手冊(第二版)的有關規定。支架基礎寬度為35m,整體布置思路為全線整平基礎、局部做分階處理?;A下層夯實碾壓,壓實度不小于95,并對壓實度進行檢查,再鋪筑一層20厚級配碎石碾壓之后再澆筑一層25厚C25素砼,查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簡明公路施工手冊,密實碎石土的容許承載力為210kpa。需要投入的機械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擬用部位1挖掘機CAT320
19、4土方2振動壓路機YZ251全區段3自卸汽車SQ2012轉運4推土機TY1601平整5小型振動機4邊角休整第二節 施工現場現狀及處理方法一、地質地段的處理良好地質地段的處理對于地基較好部分,用振動壓路機碾壓成型并作壓實度檢測,壓實度不小于95,鋪筑1015細砂找平,面層澆筑一層25后C25素砼.如下圖所示:二、支架底部排水處理本工程支架位于河道中央,排水采用管涵排水。三、支架搭設工藝流程:1、管架選材與布置:支架采用DN482。8mm鋼管,立管縱橫間距:實腹段0。6m0.9m(0.6m為橫橋向,0.9m為縱橋向)。步距為1。2m,鋼管頂部采用UD-5O型頂托。見下圖:2、頂托橫管布置:鋼管支架
20、搭設完成后,在頂托上橫橋向布置1010木方。3、平枋布置:頂托與方木安裝完成后,順橋向鋪設4205平枋,空腹段平枋按間距20cm進行鋪設。4、模板布置:采用122244cm規格覆膜竹膠板,板厚1.5cm,竹膠板順橋向、由橋梁中心線向兩側鋪設,底模寬出主拱邊20cm,側模立于底模上。5、模板調整拱度采用木楔進行起拱,如下圖所示四、支架搭設支架搭設前根據設計縱斷面圖計算出拱圈底至地面的高度,算出搭設所需的材料用量。立桿底部支撐面必須水平接觸,立于混凝土基礎上,不得置于松散的砂石堆上,并不得直接置于土基上;復核頂托標高,確??v橫向水平。1、水平桿每步縱橫向水平桿必須拉通.水平桿件接長宜采用對接扣件連
21、接,嚴禁采用搭接。水平對接接頭位置要求如下圖。A A 2、立桿立桿平面布置圖(詳見附圖)搭接要求:本工程所有部位立桿接長全部采用對接扣件連接,接頭位置要求如下,局部如須綁接的需設置三個扣件(如相鄰立桿均為綁接,可在其中間位置增設一道立桿,立桿與橫桿必須保證有三個扣件以上).3、掃地桿設置剪刀撐水平剪刀撐:模板支架四邊與中間每隔3排立桿從頂層開始向下每隔2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設置時,有剪刀撐斜桿的框格數量應大于框格總數的1/3;并在立桿頂部及立桿底部各增設一道橫向剪刀撐:模板支架四邊滿布豎向剪刀撐,中間每隔3.6m設置一道縱橫向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縱向剪刀撐:縱向剪刀撐按照扇形設置,間隔
22、3.6m,由底至頂連續設置;4、拱圈底模制作:a、先在一塊平整的場地上按拱圈半徑180m的弧度取每塊4。0m長放樣,之后用4205木方根據放樣線型制作成梳子背再用1010木方作背筋用鐵釘釘牢固。b、待鋼管支架搭設好后,在頂托上面的10*10木方上鋪設已預制好的梳子背木方作為底模,并用木楔和鐵釘釘牢固。在梳子背上方鋪設1.5cm厚的竹膠板4、 木楔設置,采用虎頭楔,虎頭楔采用前大后小,同一截面保證木楔大小盡量一致.5、 攬風繩設置:攬風繩采用20的高強鋼絲繩,具體設置為:高度不大于10m的支架在每拱跨的1/4、1/2、3/4位置在架體搭設高度的2/3高度設置攬風繩,攬風繩與立桿節點位置不少于三處
23、;對于高度大于10M的支架,10m部分應滿足第一條的要求外,還應在大于10m和支架頂的部分2/3處拉一道攬風繩。攬風繩與地面成45設置。五、質量要求1、立桿步距的設計:a。架體構造荷載在立桿不同高度軸力變化不大時,采用等步距設置;b。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軸力沿高度分布變化較大,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置2。整體性構造層的設計:a.支撐架高度20m或橫向高寬比6時,需要設置整體性單或雙水平加強層;b。單水平加強層可以每3米沿水平結構層設置水平斜桿或剪刀撐,且須與立桿連接,設置斜桿層數要大于水平框格總數的1/3;c。雙水平加強層在支撐架的頂部和中部每隔10m設置,四周和中部每10m設豎向斜桿,使
24、其具有較大剛度和變形約束的空間結構層;d。在任何情況下,高支撐架的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設置層)必須設水平加強層.3.剪刀撐的設計: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足立面滿設剪刀撐;b.中部可根據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每隔3.6m設置。4.頂部支撐點的設計:a。最好在立桿頂部設置支托板,其距離支架頂層橫桿的高度不宜大于200mm;該橋是一座弧型橋,立桿應按實際布置,并注明架子寬度. b。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200mm;5.支撐架搭設的要求:a。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b。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范的要求;c
25、。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 d。地基基礎砼的設計要滿足承載力的要求。6.施工使用的要求:a。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b。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c。在預壓和澆筑過程中,作好沉降觀測,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第八章 支架預壓方案第一節 支架預壓的必要性凡采用支架法施工上部結構的,受地基基礎的復雜因數影響,均會產生不利影響,
26、按照施工規范和驗收標準的規定和施工施工方案的要求,為確保連續梁線形必須對支架進行預壓.預壓的目的主要是:1)、消除基礎的非彈性沉降;2)、測量基礎彈性沉降為確定底模標高提供參考資料;3)、消除支架的非彈性壓縮;4)、測量支架的彈性壓縮,為確定底模標高提供參考資料。主拱梁底模安裝完畢,混凝土澆筑之前,必須對支架系統進行預壓,用編織袋裝砂對支架進行預壓,預壓順序為從拱圈兩邊拱腳拱頂拱圈1/4段位置對稱預壓(如圖),預壓荷載最重為梁體自重的120;支架預壓重量采用三級預壓050100%120每階段預壓觀測時間不少于24小時;加載至120%時連續觀測兩天,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為支架搭設提供可靠數據。尤其
27、是拱圈兩邊拱腳、拱頂、拱圈1/4段位置的預壓觀察和監控。第二節 預壓荷載計算施工中應根據截面圖計算沙袋和混凝土比值,并按照比值堆放配重.主拱圈的鋼筋砼重量,加上各項施工荷載,作為預壓荷載,預壓重物為袋裝砂石。1、壓重觀測點的位置與布置預壓加載順序:按照等效壓重的原則,主要在主拱圈拱腳、拱頂、拱圈1/4段范圍布置壓重區間觀測點。單個拱圈的預壓加載順序為從拱圈兩邊拱腳拱頂拱圈1/4段位置。加載分級為050100%-120三級。每一道均為逐層預壓,避免局部荷載過大。 第三節 預壓的工序流程 、壓重前支架的檢查驗收; 、壓重的準備工作:a、主拱梁自重和模板及各種施工荷載計算,繪出底模上壓重碎石袋的分布
28、圖;b、準備足夠的砂料,將砂料裝袋,施工中采用尺寸統一的碎石袋裝砂,并進行秤重;c、測量準備;d、各種起重設備準備;e、其他準備; 、全面進行測量觀測一次; 、利用汽車吊機,將碎石袋吊至底模上,人工進行壘碼; 、底層碎石袋的均勻砌碼,砌碼荷載為壓重的50%; 、上層碎石袋的砌碼,注意吊籃不得直接放在已經砌碼好的底層沙袋上,防止結構局部超載現象;、碎石袋的砌碼,注意施工中可用小帶木對腹板上的碎石袋進行支護,防止碎石袋堆傾覆造成局部超載現象; 、壓重一半時進行一次觀測記錄; 、按照要求布置好全部壓重荷載,進行一次全面觀測,之后每3小時進行一次觀測; 、從壓重碎石袋布置完成后開始壓重的穩定時間不少于
29、24小時,安排現場各類值班人員,對壓重情況進行24小時不間斷觀察、觀測和巡視。、開始卸載:卸載前必須對壓重情況進行一次全面觀測,然后按照先壓碎石袋層后卸,后壓碎石袋層先卸的原則,同時注意分層均勻卸載.荷載卸至一半時進行一次觀測,全部碎石袋卸完后進行最后全面的觀測.、整理觀測記錄,上報觀測記錄。施工觀測須沿橋梁里程樁號按每3。75 m一個控制斷面進行,每斷面觀測點以間距為3。75米進行布置,測點布置見下安排。第四節 基礎沉降觀測點布置5號沉降觀測點設置:縱向:沿拱圈中心方向(即拱頂中心點)每隔3.75設置一個觀測點。橫向:每隔6。8/3米設置一個。全橋設置61個點。如圖:壓重與觀測:詳見7。3條
30、規定.根據支架預壓測量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得到地基和支架產生的非彈性變形和彈性變形值。根據支架的彈性變形值最終確定預留高度并確定出主拱梁底模頂面高程.調整支架上的主拱梁底模頂面高程。第五節 施工注意事項及安全保證措施 (1)、施工注意事項 1)、連續梁(拱圈)壓重支架預壓要成立專門施工班組,專人負責,統一指揮,連續梁工地施工技術負責人要親自現場指導和檢查,并作好施工技術交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處理,作業班組要按照技術交底的要求施工,杜絕違章作業和違規指揮現象。2)加載前要仔細檢查底模下的木楔塊抄墊情況,若有脫空,可用頂托進行調節,保證底模的均勻受力均勻.3)、壓重荷載要和實際相吻合,避免偏差
31、過大.4)、測量人員要及時和準確讀取觀測數據,保證觀測記錄的可靠性必須真實、可靠,便于指導施工。 (2)、安全保證措施1)、壓重要選擇在正常天氣下進行,避免在5級及5級以上的大風天氣中施工。2)、底模兩側要按照有關要求裝好護欄,護欄外側要掛好安全網。3)、起重設備要專人指揮和專人操作,施工中要避免雙重作業。4)、砌碼碎石袋時一定要注意不得出現局部超載壓重集中堆放現象,應全斷面分層,均勻布置,卸載時要注意分層卸載,不得出現局部卸空情況,以免對結構造成不利影響.第六節 支架預壓后的檢查和驗收 全部壓重和當卸載工作完成后,首先是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測量觀測,并仔細檢查現場支架下面的基礎是否出現異常現象,
32、檢查建筑鋼管支架本身有無明顯的變形等異常情況,檢查底模下的木楔塊的壓縮情況是否正常,檢查要在項目部總工、安質部的組織下進行,首先是檢查并結合測量觀測記錄繪制荷載變形曲線圖,確定支架的整體受力變形情況,是否滿足施工要求。是否正常,記錄是否齊全,全部檢查結束后未發現異常情況時方能做下一道工序的準備工作。如果發現有異常,先停止支架上的一切作業,人員全部馬上撤離,對危險源進行識別,觀測24小時后再作出處理,處理合格、穩定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第九章 支架計算書第一節 各參數取值一、模板支架參數橫向間距或排距(m):0.60;縱距(m):0。60;步距(m):1.2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m)
33、:0.10;模板支架搭設高度(m):6。00;采用的鋼管(mm):483。5;并要求要檢測合格??奂B接方式:全部采用雙扣件,考慮扣件的保養情況,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方木要求要檢測合格。二、荷載參數模板與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與鋼筋自重(kN/m3):25。0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500;三、材料參數面板采用膠合面板,厚度為16mm.竹膠板要求要檢測合格.面板彈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板底支撐采用方木;材料要求要檢測合格.木方彈性模量E(N/mm2):9500。00
34、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000;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400;木方的間隔距離(mm):150。000;木方的截面寬度(mm):20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50.00;托梁材料為:690木方四、梁參數計算寬度(m):18.00m;計算厚度(mm):850。00mm;計算高度:17m 梁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第二節 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構件,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取單位寬度1m的面板作為計算單元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1001。62/6 = 42.667 cm3;I = 1001.63/12 = 34.133 cm4;模
35、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面板計算簡圖一、荷載計算(1)靜荷載為鋼筋混凝土梁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 250。851+0.351 = 21。6 kN/m;(2)活荷載為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q2 = 2.51= 2.5 kN/m;二、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q=1.221。6+1。42.5= 29.42kN/m最大彎矩M=0。129.420.152= 0。063 kNm;面板最大應力計算值 = 66195/42666.667 = 1。551 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 N/mm2;面板的最大應
36、力計算值為 1。551 N/ mm2 小于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要求!三、撓度計算撓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q = 21。6kN/m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21.61504/(10095002083333。333)=0.004 mm; 面板最大允許撓度 V=150/ 250=0。6 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04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 0.6 mm,滿足要求!第三節 模板支撐方木的計算:方木按照簡支梁計算,其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2055/6 = 83.33 cm3;I=20555/12 = 208。33 cm4; 方木楞計算簡圖一、
37、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 250。150。85= 3.188 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 0。350。15 = 0.052 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p1 = (2。5+2)0。60。15 = 0。405 kN;二、方木抗彎強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1.2(3.188+ 0。052) = 3。888 kN/m;集中荷載 p = 1.40.405=0。567 kN;最大彎距 M = Pl/4 + ql2/8 = 0.56
38、70.6 /4 + 3.8880.62/8 = 0.26 kN.m;最大支座力 N = P/2 + ql/2 = 0。567/2 + 3。8880。6/2 = 1.450 kN ;方木的最大應力值 = M / w = 0。26106/83.333103 = 3。120 N/mm2;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0 N/mm2;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 3.120 N/ mm2 小于 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3.0 N/ mm2,滿足要求!三、方木抗剪驗算: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V = ql/2 + P/2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其中最大剪力: V = 0。63。888
39、/2+0.567/2 = 1。450 kN;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T = 3 1382。4/(2 200 50) = 0。207 N/mm2;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T = 1.4 N/mm2;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為 0.207 N/ 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1。450 N/ mm2,滿足要求!四、方木撓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q1 + q2 = 3。188+0。052=3.24 kN/m;集中荷載 p = 0.405 kN;方木最大撓度計算值 V= 53.246004 /(38495002083333。33) +4
40、056003 /( 4895002083333.33) = 0。276 mm;方木最大允許撓度值 V= 600/250=2.4 mm;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276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2。4 mm,滿足要求!第四節 托梁材料計算:托梁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18m)連續梁計算;托梁采用:1010木方W=101010/6 = 166.67 cm3;I=10101010/12 = 833.33 cm4;托梁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P = 4。8840。6 + 1。092 = 4。022 kN; 托梁計算簡圖 托梁計算彎矩圖(kN。m)
41、 托梁計算變形圖(mm) 托梁計算剪力圖(kN) 最大彎矩 Mmax = 0.644 kN.m ;最大變形 Vmax = 0。329 mm ;最大支座力 Qmax = 13.14 kN ;托梁最大應力 = 0。644106/10160=6.3369 N/mm2 ;托梁抗壓強度設計值 f=13N/mm2 ;托梁的計算最大應力計算值 6。3369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13N/mm2,滿足要求!托梁的最大撓度為 0.329 mm 小于600/150與10 mm,滿足要求!第五節 模板支架立桿荷載標準值(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
42、下內容:(1)腳手架的自重(kN):NG1 = 0.1586 = 0.949 kN;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A。(2)模板的自重(kN):NG2 = 0.350。60。6 = 0.126 kN;(3)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NG3 = 250。850。60。6 = 7.65 kN;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 = 8.725 kN;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2。5+2 ) 0。60。6 = 1。62 kN;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N = 1.2NG + 1。4NQ = 1
43、2.738 kN;第六節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kN) :N = 12.738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cm) :i = 1。59 cm;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cm2):A = 4.24 cm2; W -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 cm3; - 鋼管立桿最大應力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L0- 計算長度 (m);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按下式計算 l0 = h+2a k1- 計
44、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55; u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u = 1.7;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1 m;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0 = h+2a = 1.2+0。12 = 1。4 m;L0/i = 1400 / 15。9 = 88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673 ;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2197。52/(0。673424) = 42.746 N/mm2;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42.746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
45、!如果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適宜由下式計算l0 = k1k2(h+2a) k1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1。243;k2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h+2a = 1。4 按照表2取值1。013 ;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 = k1k2(h+2a) = 1.2431。013(1。2+0.12) = 1.763 m;Lo/i = 1762。823 / 15.9 = 111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509 ;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2197。52/(0。509424) = 56.518 N/mm2;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56.5
46、18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第七節 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g = fgkkc = 68 kpa; 其中,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170 kpa ;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 = 0。4 ;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p = N/A =48。79 kpa ;其中,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 :N = 12。198 kN;基礎底面面積 :A = 0。25 m2 。p=48。79 fg =68 kpa .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第十章 砼澆筑方案第一節 混凝
47、土澆筑順序砼澆筑均采用泵送砼澆筑,拱圈砼澆筑順序與拱圈預壓一致,先從拱圈兩邊拱腳拱頂拱圈1/4段位置對稱依次澆筑,縱向對稱于拱頂,橫向對稱于橋軸線,即分為五段澆筑。各段的接縫面應與拱軸線垂直,各分段點應預留間隔槽,其寬度一般為1.0m,但安排有鋼筋接頭時,其寬度尚應滿足鋼筋接頭的需要。分段澆筑程序應符合設計要求,應對稱于拱頂進行,使拱架變形保持均勻和盡可能的最小,分段澆筑時,各分段內的混凝土應一次連續澆筑完畢,因故中斷時,應澆筑成垂直于拱軸線的施工縫;如已澆筑成斜面,應鑿成垂直于拱軸線的平面或臺階式接合面.間隔槽混凝土,應待拱圈分段澆筑完成后且其強度達到85設計強度和接合面按施工縫處理后,由拱
48、腳向拱頂對稱進行澆筑。封拱合龍時的溫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在1015時進行,封拱合龍前,用千斤頂施加壓力的方法調整拱圈應力時,拱圈的混凝土強度應達100.第十一章 支架拆除方案第一節 支架拆除順序支架拆除必須在拱圈砼強度達到100方可進行。遵循先松后拆的原則。主要順序為:單跨先松拱圈跨中(拱頂)一橫排的頂托依次松兩側拱腳頂托松兩側拱角頂托拆頂排支架底排支架。第二節 拆除腳手架規程1、拆除腳手架前的準備工作符合下列規定:(1)全面檢查腳手架的扣件連接、支撐體系等是否符合構造要求; (2)清除腳手架上雜物及地面障礙物。 2、拆除腳手架時,符合下列規定: (1)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
49、作業; (2)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長立桿的高度(約6.5m)時,先在適當位置搭設臨時拋撐加固后,再拆除連墻件; (3)當腳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時,對不拆除的腳手架兩端,先加設連墻件及橫向斜桿加固。 3、卸料時符合下列規定: (1)各構配件嚴禁拋至地面; (2)運至地面的構配件及時檢查、整修與保養,并按品種、規格隨時碼堆存放。 4、安全管理 (1)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按現行國家標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036)等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上崗人員應定期體檢,合格方可持證上崗。 (2)搭設腳手架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 (2) 腳手架的構配件質量與搭設質量,
50、按規定驗收合格后方準使用。 (4)作業層上的施工荷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不得將模板支架、纜風繩、泵送混凝土等到固定在腳手架上;嚴禁懸掛起重設備. (5)當有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霧、大雨天氣時停止腳手架搭設與拆除作業。 (6)腳手架使用中,定期檢查桿件的設置的連接,支撐等的構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有積水,底座是否有松動,立桿是否懸空;扣件是否松動;腳手架的垂直度偏差;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載。 (7)在腳手架的使用期間嚴禁拆除主節點處的縱、橫向水平桿、掃地桿及連墻件。 (8)不得在腳手架基礎及相鄰處進行挖掘作業,否則采取安全措施。 (9)在腳手架上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有防火措
51、施和專人看守。 (10)搭拆腳手架時,地面設圍欄和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看守,嚴禁非操作人員入內。(11)腳手架搭設結束后由專人對其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立模。第十二章 應急預案第一節 救援預案的目的 事故發生后,極時展開救援,搶救受傷人員,使受困、受傷害人員、財產得到及時搶救。防止事故繼續發展。第二節 救援機構、機構組長: 副組長: 組員: 、職責和分工組長負責事故應急救援的全面組織、指揮、協調工作,負責向上級報告并負責調集搶險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副組長協助組長組織、指揮、協調救援工作,組長不在現場時代行組長的職責。組員在組長或副組長的指揮下,負責現場的維護、搶救、警戒等工作,及具體落實組長
52、或副組長下達的救援方法、措施的指令。、演練在工程開工前一周由組長組織救援小組各人員進行演練.、應急響應出現事故時,在現場的任何人員都必需立即向組長報告,匯報內容包括事故的地點、事故的程度、迅速判斷的事故可能發展的趨勢、傷亡情況等,及時搶救傷員、在現場警戒、觀察事故發展的動態并及時將現場的信息向組長報告。組長接到事故發生后,立即趕赴現場并組織、調動救援的人力、物力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領導負責人匯報事故情況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事故的各情況由公司向外向上匯報。第三節 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應急救援1、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主要危害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主要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
53、作業環境破壞。2、應急救援方法(1)有關人員的安排組長、副組長接到通知后馬上到現場全程指揮救援工作,立即組織、調動救援的人力、物力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領導負責人匯報事故情況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組員立即進行搶救。(2)人員疏散、救援方法人員的疏散由組長安排的組員進行具體指揮。具體指揮人安排在危險的各人員進行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各組員和現場其他的各人員對現場受傷害、受困的人員、財物進行搶救。人員有支架的構件或其它物件壓住時,先對支架進行觀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加固后,方進行相應的搶救,防止搶險過程中再次倒塌,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加固或觀察后,
54、確認沒有進一步的危險,立即組織人力、物力進行搶救.(3)傷員救護休克、昏迷的傷員救援讓休克者平臥,不用枕頭,腿部抬高30度。若屬于心原性休克同時伴有心力衰竭、氣急,不能平臥,可采用半臥。注意保暖和安靜,盡量不要搬動,如必需要搬動時,動作要輕。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暢通或實行人工呼吸。受傷出血,用止血帶止血、加壓包扎止血。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或送金陽醫院。(4)現場保護由具體的組員帶領警衛人員在事故現場設置警戒區域,用三色紡織布或掛有彩條的繩子圈圍起來,由保衛人員旁站監護,防止閑人進入 .事故報告由項目經理以書面形式在事故發生24小時內向公司質安部進行報告,公司質安部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再逐級上報,事故發生要做到“四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