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1.編制依據32.編制目的33.適用范圍34.綜合接地系統設計及施工原則34.1 設計及總體要求34.2綜合接地系統施工工藝及材料要求45.隧道綜合接地系統施工65.1.隧道綜合接地設計要求65.2.隧道綜合接地系統施工說明85.2.2二次襯砌綜合接地95.2.3仰拱填充綜合接地95.2.4斜切式明洞綜合接地105.2.5隧道內過軌105.3 隧道綜合接地主要施工方法105.3.1初支接地極115.3.2二襯接地極115.3.3仰拱填充接地極115.4隧道綜合接地施工注意事項116.橋梁綜合接地系統施工116.1橋梁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16.2橋梁綜合接地施工說明136.3橋梁綜合接地施工注
2、意事項147.路基綜合接地系統施工157.1路基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57.2路基與橋梁、路基與隧道過渡段貫通地線連接157.3兩側貫通地線間的橫向連接167.4路基地段接地極、接地端子設置167.2路基綜合接地施工說明167.2.1路堤、土質及軟質巖路塹地段綜合接地設置167.2.2硬質巖路塹地段、涵洞地段綜合接地設置177.2.3路基過渡段綜合結地設置177.2.4路基電纜槽接地及接觸網接地極188.車站綜合接地系統施工188.1車站咽喉區路基地段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88.2站臺區綜合接地方案198.3其他接地209. 無砟軌道綜合接地系統施工2010. 聲屏障綜合接地系統施工2110.1橋梁聲
3、屏障綜合接地2110.2路基聲屏障綜合接地2111.人員、機具配置2112.質量控制及檢驗2112.1質量要求2112.2質量檢驗22綜合接地專項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號20169301);(2)鐵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術規范TB 10180-2016;(3)新建南昌至贛州鐵路客運專線綜合接地系統總體示意圖(全一冊);(4)鐵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術規范(TB10180-2016)(5)鐵路工程基本作業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1-2009);(6)鐵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4-2009);(7)鐵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Q/CR9004-2015);2.編
4、制目的綜合接地是一個特殊的施工過程,綜合接地技術是鐵路施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技術性能直接影響電子、電氣設備安全可靠運行和人身安全防護要求。為規范綜合接地系統的設計和工程實施,確保綜合接地系統的技術性能,以滿足電子、電氣設備安全可靠運行和人身安全防護要求,特編制此施工方案指導施工。3.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xx鐵路CGZQ-5標橋梁、隧道、站場、路基、軌道、結構、聲屏障等工程綜合接地的設計及施工,不適用于盾構隧道等特殊工點。4.綜合接地系統設計及施工原則4.1 設計及總體要求(1)綜合接地系統根據鐵路等級、不同地區、不同設備,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護措施,達到保護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的要求,遵循以人為
5、本,系統優化、綜合防護的原則,加強總體協調、全面規劃、統籌考慮。(2)綜合接地系統以沿線兩側敷設的貫通地線為主干,充分利用沿線橋梁、隧道、路基地段構筑物設施內的裝置作為接地體,形成低阻等電位綜合接地平臺。(3)接觸網支柱、距接觸網帶電體5米范圍以內的金屬結構物和電氣設備必須接入綜合接地系統。(4)距貫通地線20米范圍以內的鐵路建筑物的接地裝置應與綜合接地系統等電位連接。(5)不便與鐵路綜合接地系統等電位連接的第三方設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電力系統、金屬管線等設施)必須采取可靠的隔離或絕緣等措施。(6)在綜合接地系統中,建筑物、構造物及設備在貫通地線接入處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7)貫通地線的
6、選用應耐腐蝕并符合環保要求,并滿足鐵路貫通地線暫行技術條件(TJ/DW142-2012),其敷設采取相應保護措施。(8)橋梁、隧道、無砟軌道、接觸網支柱基礎等結構物內的接地裝置應優先利用結構物中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作為自然接地體;當沒有結構鋼筋可以利用時,可增加專用的接地鋼筋;當自然接地體的接地電阻達不到要求時應增加人工接地體。預應力鋼筋不應接入綜合接地系統。(9)構筑物內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和專用接地鋼筋應滿足:鋼筋截面不應小于200mm或直徑不小于16mm。當構筑物內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的界面不滿足要求時,可將相鄰的二根圓鋼并接使用(無需改變鋼筋的間距)或局部更換直徑
7、為16mm的鋼筋。(10)結構物內的接地鋼筋之間均要可靠焊接,保證電氣連接。(11)接地裝置應通過結構物內預埋的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可靠連接。接地端子應直接澆筑在混凝土結構內,表面與結構面齊平。(12)電力及電力牽引供電等強電設備、設施的接地連接線不得進入通信信號電纜槽內。4.2綜合接地系統施工工藝及材料要求(1)接地端子應直接灌注在電纜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接地端子采用不銹鋼制造,不銹鋼材料的成分應滿足:Cr16%、Ni 5%、Mo 2% 、C 0.08%,如GBOOCr17Ni14Mo2。其形式見下圖:接地端子結構示意圖(2)接地連接線采用同規格的接地銅纜,線鼻采用與接地端子同材質的不銹鋼或
8、鍍錫銅。(3)貫通地線的接續、橫向連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銅質C形壓接件進行連接;電纜槽內貫通地線與接地端子間的連接采用L型連接器連接。C型壓接壓力不小于12t,并且C型壓接處應采取防腐措施。(4)貫通地線要求盡可能直,禁止形成環狀;隧道、路堤、路塹、橋梁間的過渡段貫通地線應平順連接。(5)接地的鋼筋焊接要求:雙邊焊搭接長度不小于55mm;單邊焊搭接長度不小于100mm;焊縫厚度不小于4mm。鋼筋間十字交叉時采用直徑14mm(IK25KA)或16mm(IK25KA)的“L”形鋼筋進行焊接(焊接長度同前),焊接要求示意圖見下頁。(6)對施工中外露的接地鋼筋進行防腐處理,采用外裹素砼的方式。5.隧道
9、綜合接地系統施工5.1.隧道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 隧道地段貫通地線鋪設在兩側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在通信信號電纜槽底部靠近線路側的邊角處,可鑿毛混凝土面、涂刷界面劑,再用水泥砂漿灌封貫通地線。貫通地線采用70mm截面銅當量的環保型貫通地線,外護套采用金屬或合金護套,隧道地段通過環向接地鋼筋等實行兩側貫通地線的橫向連接。(2)二次襯砌中的接地鋼筋設置1.二次襯砌中有結構鋼筋的隧道a利用二次襯砌的內層縱、環向結構鋼筋作為接觸網斷線保護接地鋼筋;b接觸網線垂直向上在拱頂的投影線兩側以0.5m為間隔,各選3根縱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c上述投影線兩側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為間隔,選擇縱向結構鋼
10、筋作為接地鋼筋;d在每個臺車位(作業段)中部選一根環向結構鋼筋作為環向接地鋼筋,環、縱向接地鋼筋間可靠焊接,縱向接地鋼筋在作業段間可不連接;e每個作業段內的環向接地鋼筋與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2.線路兩側的貫通地線通過隧道內環向接地鋼筋實現橫線連接。(3)隧道接地極設置1.對于一般拱墻設防水板的襯砌隧道應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護錨桿、鋼架、鋼筋網或底板鋼筋。a有底板鋼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層的結構鋼筋作為接地極;bb復合式襯砌地段隧道,利用錨桿和專用環向接地鋼筋做為接地極;c、級圍巖隧道,利用錨桿、鋼拱架(或鋼網片)作為接地極;d隧道底板接地極按照1米間隔
11、選用底板結構鋼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層形成一個1m1m的單層鋼筋網,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節點綁扎;底板接地鋼筋網按照一個臺車位的長度考慮,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e錨桿接地極以約一個臺車長度為間隔設置,用作接地極的錨桿環向間距要求為2倍錨桿長度;接地錨桿與鋼網片、鋼拱架或專用環向接地鋼筋可靠焊接。(4)接地鋼筋的連接:隧道內的錨桿接地極、底板接地極和二次襯砌內的接地鋼筋等接地裝置均應通過接地鋼筋與兩側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接地端子設置:1.隧道內接地裝置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2.從隧道進口 2m 處開始,每 100m 在兩側通信信
12、號槽底部分別設置1個接地端子,小于 100m 的隧道在中部設置1處。接地端子用于隧道接地裝置與貫通地線的連接。3.從隧道進口 2m 處開始,原則上每 50m 在兩側通信信號槽靠線路側壁上分別設置1個接地端子,小于 50m 的隧道在中部設置1處。在無砟軌道線路區段,用于無砟軌道板接地的接地端子可按每100m在兩側通信信號槽靠線路側壁上分別設置1個,用于軌旁信號設備及其他設施接地的接地端子可按需設置。4.隧道二次襯砌在隧道進出口及隧道內每個500m 處,在隧道兩側壁距離軌面6m處設置2個接地端子,并與環向接地鋼筋焊接,用于回流線、照明設備等接地。5.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過連接鋼架與電纜槽外緣的縱
13、向接地鋼筋連接。6.當接觸網槽道基礎采用預埋方式時,需將基礎與二次襯砌內的環向或縱向接地鋼筋焊接;對于預埋槽道失效時,應當采用后植入安裝方式時,需在安裝時將與二次襯砌內的環向或縱向接地鋼筋焊接。5.2.隧道綜合接地系統施工說明5.2.1.初期支護綜合接地5.2.1.1.帶底板襯砌地段隧道綜合接地(1)有底板鋼筋的隧道,利用隧道底板下層的結構鋼筋作為接地極。(2)帶底板襯砌地段在施工底板混凝土時,間距以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的方法設置底板接地極,接地極鋼筋直徑同結構鋼筋,布置長度為一個臺車位長度,隧道底板接地極按照1m間隔選用底板底層的結構鋼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層形成一個1m1m的單層鋼筋網,中
14、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節點綁扎;底板接地鋼筋網按照一個臺車位的長度考慮,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3)隧道底板接地極通過連接鋼架與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4)所有接地鋼筋間的連接均應保證焊接質量,各工點施作時應根據具體的鋼筋配筋,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5)隧道底板接地極在中心水溝兩側均設置一處,在底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需將連接鋼筋預留出混凝土面,以便與隧道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2.1.2.b復合式襯砌地段隧道綜合接地(1)b復合式襯砌地段隧道在初支施工時,以約6m為間距選擇錨桿作為接地錨桿,以約一個臺車長度設置一處專用
15、環向接地鋼筋。接地極通過隧道錨桿、專用環向接地鋼筋、鋼筋網片進行焊接。用做接地極的隧道錨桿環向間距采用2倍錨桿長度。(2)每個臺車位的隧道接地極均通過環向接地鋼筋與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3)接地極在初支施工時必須在邊墻底部將連接鋼筋預留至混凝土表面,以便與隧道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2.1.3、級圍巖隧道綜合接地(1)、級圍巖在初支施工時,利用隧道系統錨桿和鋼架作為接地極,以約8m為選擇錨桿作為接地錨桿,以約一個臺車長度為間距選擇鋼架作為環向接地鋼架。接地極通過隧道錨桿、鋼拱架、鋼筋網片進行焊接。用做接地極的隧道錨桿環向間距采用2倍錨桿長度。(2)每個臺車位的隧道接
16、地極均通過連接鋼架(鋼筋)與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3)接地極在初支施工時必須在邊墻底部將連接鋼筋預留至混凝土表面,以便與隧道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2.2二次襯砌綜合接地5.2.2.1有二襯鋼筋的隧道接地設置(1)利用二次襯砌的內層縱、環向結構鋼筋作為接觸網斷線保護接地鋼筋;(2)接觸網線垂直向上在拱頂的投影線兩側以0.5m為間隔,各選3根縱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3)上述投影線兩側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為間隔,選擇縱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4)在每個臺車位(作業段)中部選一根環向結構鋼筋作為環向接地鋼筋,環、縱向接地鋼筋間可靠焊接;縱向接地鋼筋在作業段
17、間可不連接;(5)每個作業段內的環向接地鋼筋與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2.3仰拱填充綜合接地(1)在仰拱填充層內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鋼筋網作為接地極。(2)接地極按照1m1m的單層鋼筋網設置,接地極鋼筋采用直徑16mm鋼筋,布置長度為一個臺車位長度,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節點綁扎;(3)接地鋼筋網按照一個臺車位的長度考慮,間隔一個臺車位置設置一處。(4)每個臺車為的隧道接地極均通過連接鋼筋與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2.4斜切式明洞綜合接地(1)明洞進出口均設接地裝置,接地裝置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2)明洞
18、部分在二次襯砌內設置縱、環向接地鋼筋,設置要求與隧道內相同。(3)斜切式明洞段隧道內綜合接地應利用明洞仰拱襯砌下層結構鋼筋作為接地極,接地極的面積和間距以一個臺車長度來確定,接地鋼筋設置參照帶底板襯砌地段隧道內綜合接地辦理。(4)隧道斜切式明洞在隧道減壓孔附近應設1根環向接地鋼筋,并與減壓孔鋼筋網焊接。5.2.5隧道內過軌1.隧道內過軌管按圖紙要求的材質、數量、標準施工。綜合洞室及洞口鍍鋅過軌管不能焊接,只允許管接或套接,管口要求打磨光滑。2.彎頭部分的角度大于120度(注意鍍鋅鋼管在仰拱里與電纜槽的角度和施工方法)。3.隧道通信信號電纜槽內隔離鋼筋取消(因原鋼筋隔離會與電纜槽鋼筋,接地鋼筋連
19、通,經與設計單位、南昌鐵路局電務處、南昌電務段溝通,比照瑞九鐵路執行)。4.接觸網過軌:接觸網過軌均緊鄰最近接觸網支柱設置,一般設于接觸網支柱大里程方向,隧道進口處預留設于接觸網支柱小里程方向側。過軌管采用100高強PVC管,PVC管環向剛度不小于8KN/m。5.強、弱過軌管間保持不小于40cm的間距。過軌管內均預留2根貫穿鐵絲,過軌管在穿越側溝及中心水溝時采用上跨方式,施工中保證其位于水溝設計流水面之上。6.預埋的過軌管兩端應設堵頭,以免其他雜物堵塞管道。5.3 隧道綜合接地主要施工方法綜合接地系統按照如下施工工序流程進行施工,先在初期支護中設置接地極 將連接鋼筋預留 施工二襯接地極 將初支
20、及二襯接地極連接至通信電纜槽內5.3.1初支接地極初支接地極根據不同圍巖通過錨桿、鋼拱架(鋼網片)及底板接地極采用焊接的方法進行連接,焊接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5.3.2二襯接地極二次襯砌接地極通過二襯內的環縱向鋼筋進行焊接,并在邊墻位置采用連接鋼筋預留至小邊墻混凝土外側。5.3.3仰拱填充接地極仰拱填充接地極通過間隔一個臺車為設置一處鋼筋網的布置方法設置,在仰拱填充施工前將接地鋼筋網預埋在填充位置,并在通信信號電纜槽位置將連接鋼筋預留至混凝土外側。5.4隧道綜合接地施工注意事項(1)所有用作接地極的接地鋼筋在各自工序施工完畢后必須預留連接位置,并對接地鋼筋做出標識,便于檢查及連接。(2)接地
21、鋼筋設置時必須在同一斷面設置,兩側均需預留連接鋼筋至混凝土表面。(3)隧道接地極均以臺車位為單位。(4)所有接地鋼筋間的連接均應保證焊接質量。(5)用作接地極的錨桿環向間距為2倍錨桿長度。(6)接地端子設置位置在施工前必須將各端子的里程全部標識出,在電纜槽施工時及時安裝。(7)所有的接地端子在混凝土施工時必須用土工布等材料將其包裹,在模板拆模后及時找出,并用M16螺栓連接在接地端子上,并在對應電纜槽側壁上進行標識,以便查找。6.橋梁綜合接地系統施工6.1橋梁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 橋梁地段貫通地線敷設在通信信號電纜槽下方的保護層內,既在防水層涂刷后敷設貫通地線,貫通地線與接地端子連接后再進行保
22、護層的施工。貫通地線采用70mm截面銅當量的環保型貫通地線,外護套采用金屬或合金護套。(2) 在橋梁伸縮縫處,貫通地線敷設應考慮余量,符合貫通地線彎曲半徑的規定,并采用套管防護的措施。(3) 橋梁地段應通過梁體內的橫向結構鋼筋將兩側的貫通地線做橫向連接。(3)橋梁地段綜合接地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4)梁體接地裝置1.無砟軌道橋梁,應在梁體上表面(橋面板或防水層的保護層,以下同)設縱向接地鋼筋,縱向接地鋼筋設于防撞墻和無砟軌道板間的1/2處和上、下行無砟軌道板間的1/3和2/3處并貫通整片梁;軌道底座板間的縱向接地鋼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應小于100mm,并與梁端的橫向結構鋼筋連接,該橫向結構鋼
23、筋作為橫向接地鋼筋應與梁底的接地端子連接,實現兩側貫通地線的橫連。當梁體上表面的縱向結構鋼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小于100 mm時,應將縱向結構鋼筋作為縱向接地鋼筋使用。梁體上預留的接觸網支柱基礎應與梁體上表面的縱向或橫向接地鋼筋連接。(4)樁基礎橋墩接地設置在每根樁中選用一根通長接地鋼筋,樁中的接地鋼筋在承臺中應環接,橋墩中應有二根接地鋼筋,一端與承臺中的環接鋼筋相連,另一端與墩帽處的接地端子相連。在每個橋墩垂直于線路方向的大里程側面、距地面以下200mm處,設一個不銹鋼接地端子(水中墩除外),并與豎向接地鋼筋焊接。(5)明挖基礎橋墩接地設置1.在基底底面設一層鋼筋網做為水平接地極,水平接地極
24、應滿布基底底面;鋼筋網格間距宜按照1m1m設置,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應施以“L”形焊接,外圍鋼筋應閉合焊接,其他節點綁扎;水平接地極鋼筋網格的外緣距承臺混凝上底面不大于70mm。2.橋墩中應有二根接地鋼筋,一端與基底水平接地極(鋼筋網)中的鋼筋相連,另一端與墩帽處的接地端子相連,以上接地鋼筋均可用基底、橋墩中的結構鋼筋代替。3.在每個橋墩垂直于線路方向的大里程側面、距地面以下200mm處,各設一個不銹鋼接地端子,供測試和拴接附加接地極之用;經測試,當貫通地線的接地電阻大于1時,可另設附加接地極。(6)橋臺接地設置墩體內設置接地鋼筋,橋臺面接地鋼筋參照橋梁體的接地設置要求實施。
25、(7)框架橋、涵接地設置框架橋梁、涵頂面填土高度小于100mm時需采取接地措施,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下部側墻結構鋼筋可不接入綜合接地系統。(8)每座橋梁的每個橋墩均應按照通用參考圖要求設置接地裝置,并接入綜合接地系統。6.2橋梁綜合接地施工說明(1)樁基礎接地設置:在每根樁中應有一根接地鋼筋,樁中的接地鋼筋在承臺中應環接。為了防止承臺接地鋼筋和樁基接地鋼筋發生誤接,施工樁基接地鋼筋時必須進行標識(涂刷紅油漆及采用標示牌標示),同時采用焊接鋼筋頭的方式進行標識,防止因破樁頭而失效。(2)明挖基礎接地設置:在基底底面設一層鋼筋網做為水平接地極,水平接地極應滿布基底底面;鋼筋網格間距宜按照1m l
26、m設置,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外圍鋼筋應閉合焊接,其他節點綁扎;水平接地極鋼筋網格的外緣距承臺混凝土底面不大于70mm。(3)承臺綜合接地鋼筋設置:承臺中設置封閉的環接型接地鋼筋,將本承臺中所有樁中的接地鋼筋(有標識)進行有效連接,同時與橋墩(橋臺)中2根接地鋼筋進行有效連接。(4)橋墩(臺)綜合接地鋼筋設置:在每個橋墩(臺)均設置2根綜合接地鋼筋,與承臺環型接地鋼筋和墩臺頂接地端子有效連接;同時橋墩垂直于線路方向的大里程側面,地面以下200mm處,設一個不銹鋼接地端子(做好端子的防護工作),接地端子與綜合接地鋼筋有效連接,供測試之用。橋墩接地鋼筋均應優先
27、利用結構物中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原則上不再增加專用的接地鋼筋。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和專用接地鋼筋應滿足接觸網最大短路電流要求。施工時應對接地鋼筋作出標識,便于檢查。(6)框架橋接地設置:貫通地線鋪設在兩側電力槽內,利用梁體橫向結構鋼筋實現橫向連接。接地端子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僅在梁體中部設置。應在梁體上表面(或保護層)設縱向接地鋼筋,縱向接地鋼筋設于防護墻下部及上、下行無砟軌道板間的1/3和2/3處(無砟軌道),并縱向貫通整片梁。軌道板間的縱向接地鋼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應小于100mm。框架橋墩可不作接地處理。對于橋梁體位于路肩下的跨線橋可不考慮縱向接地鋼筋。6.3橋梁綜合接地施
28、工注意事項(1)橋墩、承臺及樁基中用于接地的結構鋼筋之間均要求可靠焊接,以保證電氣連通。(2)橋墩、樁基礎、承臺等用于接地鋼筋應滿足焊接工藝的焊接要求。雙面焊接長度不小于55mm,單面焊接長度不小于100mm;焊縫厚度不小于4mm.鋼筋間十字交叉時采取直徑16mm的“L”型短鋼筋進行焊接。(3)用于綜合接地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的連接質量還必須滿足結構連接要求。(4)加強對綜合接地措施的保護,所有預埋件應位置準確并進行防銹或涂層防銹處理,外漏的螺母可先擰上螺栓,可防止掉入雜物影響使用。(5)在鋼筋焊接、澆注混凝土過程中要注意保護預埋接地鋼筋,使其定位準確,尤其注意不得使其斷開。同時施工過程中要采用
29、儀器測每分項工程的接地電阻,使其符合設計要求,同時必須有施工記錄、照片記錄。(6)貫通地線不得在地上拖。(7)接地端子都埋設在混凝土中,要求表面與混凝土齊平,在施工中即要保證位置準確,又要保證端子內連螺紋口的保護,以免進漿。(8)對施工中外漏的接地鋼筋應采用外涂瀝青、外包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帶的方式進行防腐處理。7.路基綜合接地系統施工7.1路基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路堤、土質及軟質巖路塹地段的貫通地線埋深距基床底層頂面下300mm400mm處;硬質巖路塹地段,將貫通地線埋設于通信、信號電纜槽下約200mm,溝中回填細砂土。貫通地線的主要埋設工藝和工藝原則要求:路基填筑并壓實至距基床底層頂面以下
30、300mm時,切割出100mm深、寬度略大于貫通地線直徑的“小槽”,以敷設貫通地線;先向“小槽”內回填4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敷設貫通地線,再次回填6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后,進行人工夯實;人工夯實后,必須在“小槽”上方覆蓋不小于10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才能進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機械壓實作業。(2)貫通地線通過分支引接線“T”引接線側向水平引至路基邊坡,沿肩底以及電纜槽底引入電纜槽靠線路側內壁位置,與電纜槽靠線路側內壁預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線相連接(“C”形壓接)。分支引接線以接觸網支柱為間隔設置(約50m),每處留一根長度約為6m的分支引接線和一個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線與貫
31、通地線同材質。公跨鐵、人行天橋處引出一根分支引接線。(3) 為進一步提高路基地段接地性能,沿線接觸網支柱基礎鋼筋均作為接地極使用。在制作接觸網支柱基礎時,應埋設滿足綜合接地要求的接地端子和連接線,與電纜槽內接地端子連接。貫通地線接地電阻要求小于1歐。(4)接觸網基礎在路基段連接貫通地線露出部分要穿上阻燃絕緣套管。7.2路基與橋梁、路基與隧道過渡段貫通地線連接(1)新9301圖路要求,橋過渡段、路隧過渡段電纜井處貫通地線敷設從井內穿過。根據南昌鐵路局電務處、南昌電務段相關建議,并與設計溝通,同意不從井內穿過,統一在電纜井外大地側,同深度標準施工繞過。(2)電纜井內遇有電力電纜與通號電纜,或橫向交
32、越時,做混凝土隔離層隔離。7.3兩側貫通地線間的橫向連接(1)長度超過1000m的路基地段,每間隔500m左右將上下行貫通地線連接一次。(2)長度為500m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段中間將上下行貫通地線連一次。(3)長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慮貫通地線的橫向連接。(4)橫向連接線的規格、埋設深度、埋設工序及工藝與貫通地線相同。7.4路基地段接地極、接地端子設置(1) 路基地段,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內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體。當接觸網支柱基礎內沒有非預應力結構鋼筋時應增設專用接地鋼筋。(2) 路基地段(不含站內)接地端子設置位置為:在兩相鄰的接觸網中間1/3處(距離小里程側的接觸網基
33、礎約17m)通信信號電纜槽設置接地端子,用于弱電設備及設施接地;在兩相鄰的接觸網中間2/3處(距離小里程側的接觸網基礎約34m)電力電纜槽設置強電接地端子,用于強電設備及設施接地。接地端子采用分支引接線接入貫通地線。(3)區間路基段電纜井設2個接地端子,位置靠井壁外側(大地側)井口面下150mm,兩端子距井壁中心線各250mm(即兩端子間500mm)。(4)區間路基地段需接地的房屋地網附近的通信信號電纜井或電力電纜井側壁應設置2個接地端子,用于房屋地網的等電位連接7.2路基綜合接地施工說明7.2.1路堤、土質及軟質巖路塹地段綜合接地設置路基地段接地極充分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路堤、土質及軟質巖路
34、塹地段,貫通地線埋設埋深距基床底層頂面下30cm40cm處。分支引接線設置在每個接觸網支柱處,分支引接線應弧形下穿電纜槽、水溝等,無明顯折角。路基填筑并壓實至高于貫通地線埋設深度約60mm高程的同時,預留出60mm深、寬度略大于貫通地線直徑的“小槽”,以敷設貫通地線;先向“小槽”內回填4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敷設貫通地線,再次回填4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后,進行人工夯實;人工夯實后,必須在“小槽”上方覆蓋不少于10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才能進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機械壓實作業;貫通地線的分支引接線采用與貫通地線相同的工序和工藝埋設,施工邊坡防護前,將引接線埋設于邊坡防護層下
35、并與灌注在電纜糟中的接地端子尾端C型壓接。7.2.2硬質巖路塹地段、涵洞地段綜合接地設置硬質巖路塹地段,將貫通地線埋設于通信電纜槽下約20cm,溝中回填細粒填料;涵洞地段在施工電纜槽前,貫通地線應敷設在通信信號槽靠線路側的下部。分支引接線設置在每個接觸網支柱處,分支引接線應弧形下穿電纜槽、水溝等,無明顯折角。(1)硬質巖地段:在硬質巖路塹地段切割安裝電纜槽時,同時切割0.2m0.2m的小槽,鋪設貫通地線,槽內回填細粒土并人工夯實;在需要橫向連接的位置,同時橫向切割出0.2m0.2m的小糟,鋪設橫向連接線,槽內回填細粒土并人工夯實;在敷設貫通地線時,同時在接觸網基礎處預留分支引接線,一端與貫通地
36、線C型壓接,另一端與電纜槽預留的接地端子尾端C型壓接。(2)涵洞地段:在電纜槽施做前,將貫通地線直接敷設在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面的下部,在上部回填細粒土并人工夯實。7.2.3路基過渡段綜合結地設置(1)路基與橋梁過渡段:在鄰近過渡段的路基電力電纜槽側壁處預留接地端子,并預埋分支引接線將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連接。橋梁地段的貫通地線沿電力電纜槽敷設至路基段,采用L形連接器將貫通地線與路基段電力電纜槽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2)路基與隧道過渡段:在鄰近過渡段的路基電力電纜槽側壁處預留接地端子,并預埋分支引接線將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連接。隧道地段的貫通地線沿電力電纜槽敷設至路基段,采用L形連接器將貫通地線
37、與路基段電力電纜槽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7.2.4路基電纜槽接地及接觸網接地極(1)路基地段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作為接地極使用。(2)接觸網支柱基礎:沿線路方向小里程側的接觸網支柱基礎側面設置2個接地端子(原標準圖為一個,我院提供的接觸網基礎標準圖也為 1 個),并與基礎預留接地鋼筋焊接。接觸網支柱基礎底面以上設置的接地端子可用于無砟軌道板,聲屏障的接地。接觸網支柱基礎接口鋼筋與基礎螺栓主筋焊接(本要求已經在關于xx客專綜合接地系統根據 16 年鐵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術規范調整的說明(2016(69)2016年 8 月 11 日發)中明確)。變化如下圖所示:8.車站綜合接地系統施工8.1車站咽喉區路
38、基地段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 貫通地線、分支引接線、橫向連接線的埋設及施工工藝要求與區間路基地段相同。(2) xx工程站內路基地段接地端子設置位置為:在兩相鄰的接觸網中間 1/3 處(距離小里程側的接觸網基礎約 17m)通信信號電纜槽設置 2 個接地端子,間隔 500mm,用于弱電設備及設施接地;在進站信號機、出站信號機位置附近的兩相鄰的接觸網中間 2/3 處(距離小里程側的接觸網基礎約 34m)電力電纜槽設置強電接地端子,用于強電設備及設施接地。接地端子采用分支引接線接入貫通地線。(3)應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體。(4)在通信信號槽側壁設置2個路基型接地端子,間隔 5 00 m
39、m 。接地端子設于兩相鄰接觸網基礎中間位置,且距離接觸網支柱基礎和電力槽側面接地端子不小于15m。(5)進站、出站信號機位置附近處的電力電纜槽側壁分別設置1個路基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設于兩相鄰接觸網基礎中間位置,且距離接觸網支柱基礎和通信信號槽側面接地端子水平距離不小于15m;(6)站臺區域線路間設置有接觸網支柱時,在線間碎石層下方、距離地面以下100mm或無砟軌道板間敷設1根熱鍍鋅扁鋼,接觸網支柱基礎、無砟軌道板及相關金屬設備、設施的接地均可通過不銹鋼連接線與熱鍍鋅扁鋼連接,熱鍍鋅扁鋼再與站臺墻靠線路側設置的接地端子連接。8.2站臺區綜合接地方案(1)貫通地線及分支引接線的敷設:1.站臺范圍
40、貫通地線應敷設在靠近線路側站臺墻下面,并縱向貫通整個站臺區。貫通地線、分支引接線主要埋設工序和工藝要求同區間路基地段。(2)站臺墻接地鋼筋及接地端子設置1.站臺墻的臺面上層靠線路側 60cm 范圍內的所有縱向結構鋼筋均須接地2.站臺墻接地裝置由站臺墻臺面上層縱向結構鋼筋、橫向結構鋼筋、豎向結構鋼筋及接地端子組成,每段站臺墻接地裝置的長度(圖中L)按不大于100m的原則設置,并與貫通地線連接一次。站臺墻接地裝置間不連接。3.在基本站臺墻上部靠信號房屋一側設置4個接地端子,并與站臺墻內的豎向結構鋼筋焊接,用于信號房屋地網的等電位連接。4.中間站臺兩側站臺墻的接地裝置通過接地連接線與相鄰站臺的站臺墻
41、接地裝置在站臺兩端實現等電位連接。(3)雨棚接地利用雨棚網架各金屬構件及金屬柱(或柱內鋼筋)作防雷接閃器及引下線,在站臺面以上雨棚柱側面設置接地端子板,并與金屬柱(或柱內結構鋼筋)可靠接地,接地端子板可供測試、外界人工接地體和等電位連接用,在雨棚柱基礎下面埋設 1根熱鍍鋅扁鋼,距離站臺面不小于 1m,并通過接地連接線(熱鍍鋅扁鋼)與雨棚柱側面設置的接地端子板連接。(4)信號樓(或綜合站房)等建筑物接地與綜合接地系統的等電位連接1.距鐵路20m范圍內鐵路建筑物的接地裝置應與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可靠連接。2.綜合接地系統在信號樓上、下行兩端應分別與其環形接地體連接,每端設2根連接線,2根連接
42、線的間隔為23m。3.其他建筑物的地網應與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可靠連接。4.與建筑物地向連接的耗干線,可用銅排或熱鍍鋅扁鋼埋地敷設,銅排的截面積不小于54mm,熱鍍鋅扁鋼的截面積不小于200mm。厚度均不小于4mm。8.3其他接地車站范圍內應預留接地條件,用于人行天橋、金屬護欄及其他設施的接地,具體由設計單位根據各個專業具體情況進行設計。9. 無砟軌道綜合接地系統施工(1)無砟軌道內的接地鋼筋利用道床內直徑不小于16mm的結構鋼筋,每線軌道設置3根縱向接地鋼筋,采用道床板上層中心和最外側的兩根鋼筋,單元道床板每塊道床板內設一根橫向接地鋼筋,對于連續道床板不超過100m設置一條橫向接地鋼筋
43、。道床板接地每100m形成一個接地單元,接地單元中部與貫通地線“單點T形連接”,接地單元之間的接地端子不連接。(2)每段(不大于100m)無砟軌道板內的接地端子通過不銹鋼連接線與橋梁、隧道防護墻側面設置的接地端子或路基地段接觸網支柱基礎底面以上設置的接地端子連接。(3)站內無砟軌道板應在每臺轉轍機位置處的無砟軌道板外側設置1個接地端子。10. 聲屏障綜合接地系統施工10.1橋梁聲屏障綜合接地插板式金屬聲屏障:1. 在金屬聲屏障豎墻內測敷設1根熱鍍鋅扁鋼,H型鋼立柱通過L型鋼板與熱鍍鋅扁鋼可靠連接。2. 每個金屬單元板間按設計連接后,最下面一塊單元板的50mm銅導線接入H型鋼立柱連接螺栓的兩螺母
44、間,每孔梁端部的H型鋼立柱就近與橋上綜合接地系統設置的接地端子連接。10.2路基聲屏障綜合接地聲屏障接地原則: 由導電材料制成的聲屏障及支架應在其結構內預留接地端子,就近與路基段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路基地段插板式金屬聲屏障:每100m聲屏障段落的金屬立柱通過錨栓柱實現電氣連接;貫通敷設一根熱鍍鋅扁鋼,將聲屏障立柱基礎錨栓柱連接;在百米段落的中部的某個立柱(靠近基礎網支柱)基礎內預制接地端子,并與錨栓柱焊接;聲屏障接地端子通過不銹鋼連接線與路基電纜槽接地端子連接;接地鋼筋應優先利用結構物中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原則上不再增加專用的接地鋼筋,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和專用接地鋼筋
45、截面應滿足接觸網最大短路電流要求,施工時應對接地鋼筋作出標識,便于檢查。11.人員、機具配置施工人員、機具配置應與施工方案、工期要求進行合理搭配。綜合接地安裝一般需人員35人。施工主要機具電焊機1臺,鋼筋切割機1臺。12.質量控制及檢驗12.1質量要求(1)強化全員質量意識,堅持按圖施工,堅持按規范施工。(2)嚴格監理程序。每道工序經自檢合格,報監理工程師復檢簽認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3)嚴格按照已完工的并經確認達標的工程的施工工藝及流程指導施工。12.2質量檢驗(1)貫通地線進場后應進行驗收,其材質、截面積應符合設計要求,對其主要參數應進行測試。電氣特性、機械性能應符合相關產品標準的
46、規定及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同一生產廠家的貫通地線每十盤為一批,當不足十盤時也按一批計。施工單位每批抽檢1盤。監理單位按施工單位抽樣數量的50%見證取樣檢測,當不足一盤時也按一盤計。檢驗方法:查驗每批產品合格證、性能報告單,抽樣檢驗貫通地線直流電阻值、機械性能。(2)貫通地線敷設深度、徑路應符合現場實際情況及設計文件的規定。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監理單位旁站。(3)貫通地線接地電阻值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隨工程進度,用接地電阻測試儀及時進行測試。監理單位旁站。(4)人工接地體所用材料、規格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
47、:施工單位全檢查。監理單位見證30%。檢驗方法:觀察檢查。(5)人工接地體埋設位置、埋設深度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監理單位旁站。(6)接地端子排的材質、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理單位見證30%。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7)貫通地線的接續、“T”形引接及橫向連接的工藝、間隔、防護措施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監理單位旁站并按建設單位規定的比例留證(圖像資料)。(8)引接線應短而直,不得繞圈。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理單位見證30%。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
48、9)軌道完全橫向連接線的設置間隔、連接工藝及防護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監理單位旁站。(10)電纜過軌鋼管或通道、電纜過孔、貫通地線及引出線接口等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測。(11)距接觸網帶電體5m范圍內站臺混凝土內部縱向長度超過2m的全部金屬結構應與綜合接地系統可靠連接。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理單位見證30%。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12)距接觸網帶電體5m范圍內混凝土構筑物(如道床板、防護擋墻)中非預應力鋼筋、金屬管道接地應連接到綜合接地系統。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
49、理單位見證100%。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13)無砟軌道的縱向接地鋼筋每100m與貫通地線“T”型連接一次。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14)橋墩接地極。接地電通路、接地鋼筋的截面、焊接的工藝和長度、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位置以及接地電阻值應符合有關辦法、標準和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儀表測量。監理單位旁站并按建設單位規定的比例留證(圖像資料)。(15)梁體接地。接地電通路、接地鋼筋的截面和位置、焊接工藝和長度以及接地母排的位置應符合有關辦法、標準和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50、。監理單位旁站并按建設單位規定的比例留證(圖像資料)。(16)隧道接地極:接地電通路、接地鋼筋的截面、焊接工藝和長度以及錨桿和鋼架(含環向接地鋼筋)的間隔應符合有關辦法、標準和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監理單位旁站并按建設單位規定的比例留證(圖像資料)。 (17)隧道二次襯砌接地。接地電通路、接地鋼筋的截面和位置、焊接工藝和長度以及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的位置應符合有關辦法、標準和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監理單位旁站并按建設單位規定的比例留證(圖像資料)。(18)距鐵路線路20m范圍內各種電氣設施、聲屏障、隔離柵欄等接地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理單位見證100%。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18)貫通地線的標志的設置位置及編號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理單位見證30%。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