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1、編制依據12、編制目的13、適用范圍14、綜合接地系統設計及施工原則14.1 設計及施工原則14.2 綜合接地總體技術要求24.3綜合接地系統施工工藝及材料要求25、隧道綜合接地系統施工45。1、隧道綜合接地設計要求45.2、隧道綜合接地系統施工說明75。2。1、初期支護綜合接地75。2.2、二次襯砌綜合接地85.2。3、仰拱填充綜合接地85.2。4、電纜槽綜合接地95。2。5、綜合洞室綜合接地95。2.6、明洞綜合接地9、隧道內過軌95。3、隧道綜合接地主要施工方法105。3.1、初支接地極10、二襯接地極105。3。3、仰拱填充接地極105。3。4、電纜槽接地端子105。3。5、
2、綜合洞室接地端子115。4、隧道綜合接地施工注意事項116、橋梁綜合接地系統施工116.1、橋梁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16。2、橋梁綜合接地施工說明136.3、橋梁綜合接地施工注意事項157、路基綜合接地系統施工167。1、路基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67.1。1、路基地段貫通地線埋設16、分支引接線的埋設167.1。3、路基與橋梁、路基與隧道過渡段貫通地線連接167.1。4、兩側貫通地線間的橫向連接167。1。5、路基地段接地極、接地端子設置17、跨線橋處路基地段的綜合接地177。1。7、路基地段聲屏障綜合接地177。2、路基綜合接地施工說明177。2.1、路堤、土質及軟質巖路塹地段綜合接地設置177
3、.2。2、硬質巖路塹地段、涵洞地段綜合接地設置18、路基過渡段綜合結地設置187。2。4、路基電纜槽接地及接觸網接地極197。2.5、路基聲屏障綜合接地198、車站綜合接地系統施工208.1、車站咽喉區路基地段綜合接地設計要求208。2、站臺區綜合接地方案209、無砟軌道綜合接地系統施工2210、人員、機具配置2211、質量控制及檢驗2211.1、質量要求2211.2、質量檢驗2211。2.1、主控項目22、一般項目2612、安全要求26綜合接地及管線過軌專項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號20099301);(2)關于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用參考圖號20099301局部修改的通知
4、(經規標準200962號);(3)過軌及綜合接地(贛龍隧參08);(4)鐵路防雷、電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術暫行規定(鐵建設200739號);(5)其他相關設計圖紙。2、編制目的過軌及綜合接地是一個特殊的施工過程,過軌及綜合接地技術是鐵路隧道施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技術性能直接影響隧道電子、電氣設備安全可靠運行和人身安全防護要求.為規范綜合接地系統和隧道管線過軌的設計和工程實施,確保綜合接地系統的技術性能,以滿足電子、電氣設備安全可靠運行和人身安全防護要求,特編制此施工方案指導施工。3、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贛龍鐵路GL-5標橋梁、隧道、路基、站場、軌道、結構、環境工程等綜合接地施工.4、綜合接地
5、系統設計及施工原則4.1 設計及施工原則(1)綜合接地系統根據鐵路等級、不同地區、不同設備,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護措施,大道保護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的要求,遵循以人為本,系統優化、綜合防護的原則,加強總體協調、全面規劃、統籌考慮.(2)綜合接地系統以沿線兩側敷設的貫通地線為主干,充分利用沿線橋梁、隧道、路基地段構筑物設施內的裝置作為接地體,形成低阻等電位綜合接地平臺.(3)綜合接地系統有貫通地線、接地裝置及引接線等構成。距接觸網電體5m范圍以內的金屬構件和需要接地的設施、設備應接入綜合接地系統。(4)距線路兩側20m范圍以內的鐵路設備房屋的接地裝置應接入綜合接地系統.(5)不便與鐵路綜合接地系統等電
6、位連接的第三方設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電力系統、金屬管線等設施)必須采取可靠的隔離或絕緣等措施。(6)在綜合接地系統中,建筑物、構造物及設備在貫通地線接入處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4.2 綜合接地總體技術要求(1)接地端子的設置應便于設備、設施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和工程實施。在工程允許的情況下,接地端子應根據設備、設施的接地需要來確定設置里程,以達到最佳接地性能并方便工程實施和管理。(2)橋梁、隧道、無砟軌道、接觸網支柱基礎等結構物內的接地裝置應優先利用結構物中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作為自然接地體;當沒有結構鋼筋可以利用時,可增加專用的接地鋼筋;當自然接地體的接地電阻達不到要求時應增加人工接地體。
7、(3)為防止對預應力鋼筋的影響,預應力鋼筋不應接入綜合接地系統。(4)接地裝置應通過結構物內預埋的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可靠連接.接地端子應直接澆筑在混凝土結構內,表面與結構面齊平.4.3綜合接地系統施工工藝及材料要求(1)接地端子應直接灌注在電纜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接地端子采用不銹鋼制造,不銹鋼材料的成分應滿足:Cr16%、Ni 5%、Mo 2% 、C 0。08,如GBOOCr17Ni14Mo2。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規格為M16,并應配置防異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開啟。接地端子的不銹鋼頭部分長度不小于45 mm,外徑不小于30 mm,其中端子頭前段加工M16內螺紋,螺紋深度不小于25 mm,M16
8、螺孔加裝塑料封頭;不銹鋼端子頭后端連接一段長度不小于150 mm的16鋼筋,連接鋼筋分為直桿和直角桿兩種,連接鋼筋必須與部分螺紋腔隔離,隔離長度不小于5 mm.連接鋼筋的長度可以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確定,每兩個接地端子采用2m不銹鋼連接線。其形式見下圖:接地端子結構示意圖(2)接地連接線宜采用不銹鋼連接線,由鋼絲繩、二個線鼻以及二個配套的防盜螺栓(每個螺絲上應配一個平墊圈和一個彈簧墊圈)組成。鋼絲繩采用直徑不大于0.65mm的不銹鋼絲制造,總截面不小于200mm2(IK25KA)或120mm2(IK25KA).線鼻與鋼絲繩的連接處應能承受5000N的拉力且3min不得松動和斷股。如接地設備有特殊
9、規定,應根據相關設備要求選用接地連接線。(3)貫通地線的接續、橫向連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銅質C形壓接件進行連接;電纜槽內貫通地線與接地端子間的連接采用L型連接器連接。C型壓接壓力不小于12t,并且C型壓接處應采取防腐措施。(4)貫通地線要求盡可能直,禁止形成環狀;隧道、路堤、路塹、橋梁間的過渡段貫通地線應平順連接,貫通地線應在環境溫度不低于10時敷設。(5)接地的鋼筋焊接要求:雙邊焊搭接長度不小于55mm;單邊焊搭接長度不小于100mm;焊縫厚度不小于4mm。鋼筋間十字交叉時采用直徑14mm(IK25KA)或16mm(IK25KA)的“L”形鋼筋進行焊接(焊接長度同前),焊接要求示意圖見下頁。
10、(6)對施工中外露的接地鋼筋進行防腐處理,采用外裹素砼的方式。5、隧道綜合接地系統施工5.1、隧道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隧道地段貫通地線鋪設在兩側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貫通地線采用銅截面為35mm2的耐腐蝕接地鋼纜,并采取砂防護措施.(2)利用兩側通信電纜槽的線路側外緣的側墻上部縱向貫通的16結構鋼筋作為縱向接地鋼筋,每100m斷開一次,鋼筋端頭間距不小于10cm.用于隧道內接地極、接觸網斷線保護接地及接地鋼筋間的等電位連接。(3)二次襯砌中的接地鋼筋設置二次襯砌中有結構鋼筋的隧道a利用二次襯砌的內層縱、環向結構鋼筋作為接觸網斷線保護接地鋼筋;b接觸網線垂直向上在拱頂的投影線兩側以0。5m為間隔
11、,各選3跟縱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c上述投影線兩側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為間隔,選擇縱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d在每個臺車位(作業段)中部選一根環向結構鋼筋作為環向接地鋼筋,環、縱向接地鋼筋間可靠焊接,縱向接地鋼筋在作業段間可不連接;e每個作業段內的環向接地鋼筋與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二次襯砌中無結構鋼筋的隧道,除接觸網吊柱基礎接地外,不再單獨考慮接地鋼筋設置。環向接地鋼筋設置位置根據接觸網專業提供的里程位置埋設。線路兩側的貫通地線通過隧道內環向接地鋼筋實現橫線連接.(4)隧道接地極設置對于一般拱墻設防水板的襯砌隧道應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護錨桿、鋼架、鋼筋
12、網或底板鋼筋。a有底板鋼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層的結構鋼筋作為接地極;bb、a、b復合式襯砌地段隧道,利用錨桿和專用環向接地鋼筋做為接地極;cc型復合式襯砌、級圍巖隧道,利用錨桿、鋼拱架(或鋼網片)作為接地極;d隧道底板接地極按照1米間隔選用底板結構鋼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層形成一個1m1m的單層鋼筋網,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節點綁扎;底板接地鋼筋網按照一個臺車位的長度考慮,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e錨桿接地極以約一個臺車長度為間隔設置,用作接地極的錨桿環向間距要求為2倍錨桿長度;接地錨桿與鋼網片、鋼拱架或專用環向接地鋼筋可靠焊接。抗水壓襯砌
13、及全封閉襯砌瓦斯隧道在仰拱填充層內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鋼筋網作為接地極.即在仰拱填充層內設置一個1m1m的單層鋼筋網,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節點綁扎;底板接地鋼筋網按照一個臺車位的長度考慮,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5)接地鋼筋的連接:隧道內的錨桿接地極、底板接地極和二次襯砌內的接地鋼筋等接地裝置均應通過接地鋼筋與兩側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6)接地端子設置:隧道內接地裝置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從隧道進口2m處開始,從兩側電力電纜槽底部,每間隔100m設置一個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設一處,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裝置與貫通地線的連
14、接。從隧道進口2m處開始,在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壁上,每間隔50m設置一個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的中部設一處,接地端子供軌旁設備、設施接地。在每個專用洞室、變壓器洞室兩側壁下部設置接地端子,供洞室內設備、設施接地,每個洞室設置2個接地端子。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過連接鋼架與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當接觸網槽道基礎采用預埋方式時,需將基礎與二次襯砌內的環向或縱向接地鋼筋焊接;當基礎采用后植入安裝方式時,需在安裝基礎的位置預埋接地端子,并與二次襯砌內的環向或縱向接地鋼筋焊接。5。2、隧道綜合接地系統施工說明5.2。1、初期支護綜合接地5.2.1.1、帶底板襯砌地段隧道綜合接地(1)
15、有底板鋼筋的隧道,利用隧道底板下層的結構鋼筋作為接地極。(2)帶底板襯砌地段在施工底板混凝土時,間距以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的方法設置底板接地極,接地極鋼筋直徑同結構鋼筋,布置長度為一個臺車位長度,隧道底板接地極按照1m間隔選用底板底層的結構鋼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層形成一個1m1m的單層鋼筋網,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節點綁扎;底板接地鋼筋網按照一個臺車位的長度考慮,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3)隧道底板接地極通過連接鋼架與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4)所有接地鋼筋間的連接均應保證焊接質量,各工點施作時應根據具體的鋼筋配筋,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
16、.(5)隧道底板接地極在中心水溝兩側均設置一處,在底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需將連接鋼筋預留出混凝土面,以便與隧道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2.1。2、b、a、b復合式襯砌地段隧道綜合接地(1)b、a、b復合式襯砌地段隧道在初支施工時,以約6m為間距選擇錨桿作為接地錨桿,以約一個臺車長度設置一處專用環向接地鋼筋。接地極通過隧道錨桿、專用環向接地鋼筋、鋼筋網片進行焊接。用做接地極的隧道錨桿環向間距采用2倍錨桿長度。(2)每個臺車位的隧道接地極均通過環向接地鋼筋與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3)接地極在初支施工時必須在邊墻底部將連接鋼筋預留至混凝土表面,以便與隧道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
17、接地鋼筋連接。5。2.1。3、c型復合式襯砌以及、級圍巖隧道綜合接地(1)c型復合式襯砌、級圍巖在初支施工時,利用隧道系統錨桿和鋼架作為接地極,以約8m為選擇錨桿作為接地錨桿,以約一個臺車長度為間距選擇鋼架作為環向接地鋼架。接地極通過隧道錨桿、鋼拱架、鋼筋網片進行焊接。用做接地極的隧道錨桿環向間距采用2倍錨桿長度。(2)每個臺車位的隧道接地極均通過連接鋼架(鋼筋)與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3)接地極在初支施工時必須在邊墻底部將連接鋼筋預留至混凝土表面,以便與隧道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2.2、二次襯砌綜合接地5。2.2.1、有二襯鋼筋的隧道接地設置(1)利用二次襯砌的
18、內層縱、環向結構鋼筋作為接觸網斷線保護接地鋼筋;(2)接觸網線垂直向上在拱頂的投影線兩側以0。5m為間隔,各選3跟縱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3)上述投影線兩側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為間隔,選擇縱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4)在每個臺車位(作業段)中部選一根環向結構鋼筋作為環向接地鋼筋,環、縱向接地鋼筋間可靠焊接;縱向接地鋼筋在作業段間可不連接;(5)每個作業段內的環向接地鋼筋與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2.2。2、無二襯鋼筋的隧道接地設置二次襯砌中無結構鋼筋的隧道,除接觸網吊柱基礎接地外,不再單獨考慮接地鋼筋設置.5.2.3、仰拱填充綜合接地(1)在仰拱填
19、充層內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鋼筋網作為接地極。(2)接地極按照1m1m的單層鋼筋網設置,接地極鋼筋采用直徑16mm鋼筋,布置長度為一個臺車位長度,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節點綁扎;(3)接地鋼筋網按照一個臺車位的長度考慮,間隔一個臺車位置設置一處。(4)每個臺車為的隧道接地極均通過連接鋼筋與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2.4、電纜槽綜合接地(1)接地裝置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2)從隧道進口2m處開始,從兩側電力電纜槽底部,每間隔100m設置一個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設一處,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裝置與貫通地線的連接。(3)從隧道進口2
20、m處開始,在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壁上,每間隔50m設置一個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的中部設一處,接地端子供軌旁設備、設施接地。(4)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過連接鋼架與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電力電纜槽內接地端子必須通過連接鋼筋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2。5、綜合洞室綜合接地(1)接地裝置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2)在每個專用洞室、變壓器洞室對應兩側壁下部設置接地端子。設置位置位于底部上0.2m,距電纜余留腔1.6m處.(3)接地端子通過連接鋼筋與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5。2.6、明洞綜合接地(1)接地裝置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僅在小里程端設置.(
21、2)明洞部分在二次襯砌內設置縱、環向接地鋼筋,設置要求與隧道內相同.(3)明洞段隧道內綜合接地應利用明洞仰拱襯砌下層結構鋼筋作為接地極,接地極的面積和間距以一個臺車長度來確定,接地鋼筋設置參照帶底板襯砌地段隧道內綜合接地辦理.5。2.7、隧道內過軌(1)電力過軌:隧道內每個一般綜合洞室及隧道洞口附近設置過軌管4根,每個電力綜合洞室設置過軌管8根,過軌管采用100高強度PVC管.(2)通信過軌:隧道內每個綜合洞室及隧道洞口附近設置過軌管2根。過軌管采用100鍍鋅鋼管(壁厚7mm)。(3)信號過軌:隧道內每個綜合洞室及隧道洞口附近設置過軌管2根。過軌管采用100鍍鋅鋼管(壁厚7mm)。(4)強、弱
22、過軌管間保持不小于40cm的間距。過軌管內均預留2根貫穿鐵絲,過軌管在穿越側溝及中心水溝時采用上跨方式,施工中保證其位于水溝設計流水面之上。5.3、隧道綜合接地主要施工方法綜合接地系統按照如下施工工序流程進行施工,先在初期支護中設置接地極 將連接鋼筋預留 施工二襯接地極 將初支及二襯接地極連接至通信電纜槽內5.3.1、初支接地極初支接地極根據不同圍巖通過錨桿、鋼拱架(鋼網片)及底板接地極采用焊接的方法進行連接,焊接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5.3.2、二襯接地極二次襯砌接地極通過二襯內的環縱向鋼筋進行焊接,并在邊墻位置采用連接鋼筋預留至小邊墻混凝土外側。5.3。3、仰拱填充接地極仰拱填充接地極通過
23、間隔一個臺車為設置一處鋼筋網的布置方法設置,在仰拱填充施工前將接地鋼筋網預埋在填充位置,并在通信信號電纜槽位置將連接鋼筋預留至混凝土外側。5.3.4、電纜槽接地端子(1)在電力電纜槽施工時,從隧道進口2m處開始安排電纜槽接地端子里程,在隧道兩側對應位置電纜槽底部,每間隔100m設置一個接地端子,(2)在通信信號電纜槽施工時,從隧道進口2m處開始安排電纜槽接地端子里程,在隧道兩側對應位置電纜槽底部,每間隔50m設置一個接地端子,設置里程與電力電纜槽接地端子一致.5.3.5、綜合洞室接地端子在每個專業洞室、變壓器洞室施工襯砌混凝土時將接地極連接鋼筋埋設在洞室兩側側壁內,并在高處洞室0.2m位置在對
24、應兩側各設置一個接地端子。5。4、隧道綜合接地施工注意事項(1)所有用作接地極的接地鋼筋在各自工序施工完畢后必須預留連接位置,并對接地鋼筋做出標識,便于檢查及連接.(2)接地鋼筋設置時必須在同一斷面設置,兩側均需預留連接鋼筋至混凝土表面。(3)隧道接地極均以臺車位為單位。(4)所有接地鋼筋間的連接均應保證焊接質量。(5)用作接地極的錨桿環向間距為2倍錨桿長度。(6)接地端子設置位置在施工前必須將各端子的里程全部標識出,在電纜槽施工時及時安裝。(7)所有的接地端子在混凝土施工時必須用土工布等材料將其包裹,在模板拆模后及時找出,并用M16螺栓連接在接地端子上,并在對應電纜槽側壁上進行標識,以便查找
25、.6、橋梁綜合接地系統施工6。1、橋梁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橋梁地段貫通地線鋪設在兩側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貫通地線采用銅截面為35mm2的耐腐蝕接地鋼纜,并采取砂防護措施。(2)橋梁地段綜合接地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3)梁體接地裝置無砟軌道橋梁,應在梁體上表面(橋面板或防水層的保護層,以下同)設縱向接地鋼筋,縱向接地鋼筋設于防撞墻和無碎軌道板間的1/2處和上、下行無砟軌道板間的1/3和2/3處并貫通整片梁;軌道底座板間的縱向接地鋼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應小于100mm,并與梁端的橫向結構鋼筋連接,該橫向結構鋼筋作為橫向接地鋼筋應與梁底的接地端子連接,實現兩側貫通地線的橫連.有砟軌道橋梁應利用梁
26、端的橫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并與梁底的接地端子連接,道砟厚度小于0。3 m的梁體上表面適當位置處應設縱向接地鋼筋.當梁體上表面的縱向結構鋼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小于100 mm時,應將縱向結構鋼筋作為縱向接地鋼筋使用.梁體上預留的接觸網支柱基礎應與梁體上表面的縱向或橫向接地鋼筋連接。(4)樁基礎橋墩接地設置在每根樁中應有一根通長接地鋼筋,樁中的接地鋼筋在承臺中應環接,橋墩中應有二根接地鋼筋,一端與承臺中的環接鋼筋相連,另一端與墩帽處的接地端子相連。以上接地鋼筋均可用樁、承臺、橋墩中的結構鋼筋;在每個橋墩垂直于線路方向的某個側面、距地面一200mm處,設一個不銹鋼接地端子(水中墩除外),供測試之用
27、。(5)明挖基礎橋墩接地設置在基底底面設一層鋼筋網做為水平接地極,水平接地極應滿布基底底面;鋼筋網格間距宜按照1m1m設置,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應施以“L”形焊接,外圍鋼筋應閉合焊接,其他節點綁扎;水平接地極鋼筋網格的外緣距承臺混凝上底面不大于70mm。橋墩中應有二根接地鋼筋,一端與基底水平接地極(鋼筋網)中的鋼筋相連,另一端與墩帽處的接地端子相連,以上接地鋼筋均可用基底、橋墩中的結構鋼筋代替.在每個橋墩垂直于線路方向的兩個側面、距地面200mm處,各設一個不銹鋼接地端子,供測試和拴接附加接地極之用;經測試,當貫通地線的接地電阻大于1時,可另設附加接地極。(6)橋梁地段聲屏障
28、接地設置橋上由導電材料制成的聲屏障及支架應在其結構內預留接地端子,就近與橋上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7)橋臺接地設置墩體內設置接地鋼筋,橋臺面接地鋼筋參照橋梁體的接地設置要求實施。(8)跨線橋(及其他建筑物)接地設置在墩內及梁體內設縱、橫向接地鋼筋,通過橋墩下部的接地端子與線路兩側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9)框架橋、涵接地設置框架橋梁、涵頂面填土高度小于100mm時需采取接地措施,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下部側墻結構鋼筋可不接入綜合接地系統.(10)每座橋梁的每個橋墩均應按照通用參考圖要求設置接地裝置,并接入綜合接地系統。6。2、橋梁綜合接地施工說明(1)樁基礎接地設置:在每根樁中應有一
29、根接地鋼筋,樁中的接地鋼筋在承臺中應環接.為了防止承臺接地鋼筋和樁基接地鋼筋發生誤接,施工樁基接地鋼筋時必須進行標識(涂刷紅油漆及采用標示牌標示),同時采用焊接鋼筋頭的方式進行標識,防止因破樁頭而失效。(2)明挖基礎接地設置:在基底底面設一層鋼筋網做為水平接地極,水平接地極應滿布基底底面;鋼筋網格間距宜按照1m lm設置,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外圍鋼筋應閉合焊接,其他節點綁扎;水平接地極鋼筋網格的外緣距承臺混凝土底面不大于70mm。(3)承臺綜合接地鋼筋設置:承臺中設置封閉的環接型接地鋼筋,將本承臺中所有樁中的接地鋼筋(有標識)進行有效連接,同時與橋墩(橋
30、臺)中2根接地鋼筋進行有效連接.(4)橋墩(臺)綜合接地鋼筋設置:在每個橋墩(臺)均設置2根綜合接地鋼筋,與承臺環型接地鋼筋和墩臺頂接地端子有效連接;同時橋墩垂直于線路方向的側面,地面以下20處,設一個不銹鋼接地端子(做好端子的防護工作),接地端子與綜合接地鋼筋有效連接,供測試之用。橋墩接地鋼筋均應優先利用結構物中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原則上不再增加專用的接地鋼筋。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和專用接地鋼筋應滿足接觸網最大短路電流要求。施工時應對接地鋼筋作出標識,便于檢查。每座橋墩設10個不銹鋼接地端子,每座橋臺設6個不銹鋼接地端子.(5)跨線橋綜合接地設置:跨線橋上部應預留接地端子,供橋上
31、金屬護欄等接地。跨線橋的主跨梁體底面應利用表層結構鋼筋形成一個鋼筋網,用于橋下接觸網線的網絡保護。鋼筋網四角預留接地端子。在主跨橋墩設兩根豎向接地鋼筋,上端與墩帽接地端子連接,下端與橋墩下部側面的接地端子連接.梁體鋼筋網接地端子與墩帽接地端子間、橋墩下部接地端子與路基電力槽接地端子間采用不銹鋼連接線連接。路基電纜槽接地端子及分支引接線的預埋在路基工程中完成,跨線橋接地端子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6)框架橋接地設置:貫通地線鋪設在兩側電力槽內,利用梁體橫向結構鋼筋實現橫向連接。接地端子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僅在梁體中部設置.應在梁體上表面(或保護層)設縱向接地鋼筋,縱向接地鋼筋設于防護墻下部及上
32、、下行無砟軌道板間的1/3和2/3處(無砟軌道),并縱向貫通整片梁。軌道板間的縱向接地鋼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應小于100mm.框架橋墩可不作接地處理。對于橋梁體位于路肩下的跨線橋可不考慮縱向接地鋼筋。框架涵非預應力結構鋼筋可不做接地處理。(7)橋梁聲屏障綜合接地設置整體式預制砼聲屏障:由導電材料制成的聲屏障及支架應在其結構內預留接地端子,就近與橋梁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混凝土聲屏障單元板頂部設置縱向接地鋼筋,貫通整個單元板;在豎墻內設置貫通整跨梁的縱向接地鋼筋,在每跨梁聲屏障的起點側(與梁體起點側接地端子相對應)預制一個接地端子,并與豎墻內縱向接地鋼筋焊接;每個單元板上部縱向接地鋼筋
33、通過混凝土結構內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一與豎墻內的縱向接地鋼筋焊接。聲屏障接地裝置通起點側預留的接地端子與橋梁體預留的接地端子實現單點T型連接。插板式聲屏障:由導電材料制成的聲屏障及支架應在其結構內預留接地端子,就近與橋梁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在聲屏障豎墻內設置貫通的縱向接地鋼筋,并與每個聲屏障金屬立柱的錨栓柱焊接;在每跨梁的起點側(對應橋梁體起點側預留接地端子處)的豎墻內預制接地端子,并與豎墻內縱向接地鋼筋焊接。6。3、橋梁綜合接地施工注意事項(1)橋墩、承臺及樁基中用于接地的結構鋼筋之間均要求可靠焊接,以保證電氣連通。(2)橋墩、樁基礎、承臺等用于接地鋼筋應滿足焊接工藝的焊接要求。雙
34、面焊接長度不小于55mm,單面焊接長度不小于100mm;焊縫厚度不小于4mm。鋼筋間十字交叉時采取直徑16mm的“L”型短鋼筋進行焊接。(3)用于綜合接地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的連接質量還必須滿足結構連接要求.(4)加強對綜合接地措施的保護,所有預埋件應位置準確并進行防銹或涂層防銹處理,外漏的螺母可先擰上螺栓,可防止掉入雜物影響使用。(5)在鋼筋焊接、澆注混凝土過程中要注意保護預埋接地鋼筋,使其定位準確,尤其注意不得使其斷開。同時施工過程中要采用儀器測每分項工程的接地電阻,使其符合設計要求,同時必須有施工記錄、照片記錄.(6)貫通地線不得在地上拖。(7)接地端子都埋設在混凝土中,要求表面與混凝土齊
35、平,在施工中即要保證位置準確,又要保證端子內連螺紋口的保護,以免進漿。(8)對施工中外漏的接地鋼筋應采用外涂瀝青、外包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帶的方式進行防腐處理.(9)綜合接地鋼筋和端子施工中要有照片,照片要體現出具體的施工部位、施工質量情況,照片要及時標識保存。(10)施工中按照設計要求和規范要求進行檢驗批檢查、驗收,及時、準確填寫資料,完善報驗程序。7、路基綜合接地系統施工7。1、路基綜合接地設計要求路基地段的貫通地線、分支引接線的埋設應與路基工程同步實施.7.1。1、路基地段貫通地線埋設(1)一般路基地段沿線路兩側各設一根貫通地線,位于通信信號電線槽外側內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層中,接地極充分利用
36、接觸網支柱基礎。(2)路堤、土質及軟質巖路塹地段的貫通地線埋深距基床底層頂面-30cm40cm處;硬質巖路塹地段,將貫通地線埋設于通信、信號電繩槽下約20cm,溝中回填細粒土。(3)涵洞地段的貫通地線在通信信號電纜槽安裝前,將其敷設在電纜槽靠線路側面的下部位置。(4)貫通地線縱向通過路基地段的電纜井(不含過渡段電纜井)時,應從手孔下約20cm通過,在手孔施做時,應避免機械對貫通地線的損傷.7。1.2、分支引接線的埋設(1)貫通地線通過分支引接線側向水平引至路基邊坡,沿護肩底以及電纜槽底引至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內壁位置,與電纜槽側壁預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線壓接.(2)每個接觸網支柱處、跨線建筑物處
37、及橋梁與路基、隧道與路基過渡段處各埋設一根分支引接線,材質同貫通地線。7。1。3、路基與橋梁、路基與隧道過渡段貫通地線連接(1)在鄰近過渡段的路基電力電纜槽側壁處預留接地端子,并預埋分支引接線將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連接。(2)橋梁、隧道地段的貫通地線沿電力電纜槽敷設至路基段,采用L形連接器將貫通地線與路基段電力電纜槽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兩側貫通地線間的橫向連接(1)長度超過1000m的路基地段,每間隔500m左右將上下行貫通地線連接一次。(2)長度為500m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段中間將上下行貫通地線連一次。(3)長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慮貫通地線的橫向連接.(4)橫向連接線的規
38、格、埋設深度、埋設工序及工藝與貫通地線相同。7。1。5、路基地段接地極、接地端子設置(1)路基地段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作為接地極使用。在施作接觸網支柱基礎時,在基礎沿線路方向小里程側面預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連接鋼筋要求與基礎內結構鋼筋和至少兩根接觸網支柱基礎螺栓可靠焊接;接地端子供軌旁設備及無砟軌道板等設施接地;接地極通過不銹鋼連接線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內的接地端子連接。(2)每個接觸網處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側壁預制接地端子,供接觸網支柱基礎(接地極)及軌旁設備接地連接.(3)電力電纜槽接地端子原則上約1000m設置一處,小于1000m的路基段不考慮,大于1000m的路基等分設置;間隔以不大于100
39、0m為原則;接地端子與接觸網支柱間距應不小于20m,供電力設施接地。接地端子尾端應與分支引接線壓接.(4)接觸網支柱基礎上的接地端子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并與接觸網基礎內的結構鋼筋可靠焊接。電纜槽內的接地端子采用路基型接地端子。7。1.6、跨線橋處路基地段的綜合接地在橋墩處預留分支引接線,在電力槽內預留路基型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線與接地端子尾端壓接,以便于跨線橋接地裝置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7。1.7、路基地段聲屏障綜合接地由導電材料制成的聲屏障及支架應在結構內預留接地端子,就近與路基電纜槽或接觸網基礎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7。2、路基綜合接地施工說明7.2.1、路堤、土質及軟質巖路塹地段綜合接地設
40、置路基地段接地極充分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路堤、土質及軟質巖路塹地段,貫通地線埋設埋深距基床底層頂面30cm40cm處。分支引接線設置在每個接觸網支柱處,分支引接線應弧形下穿電纜槽、水溝等,無明顯折角。路基填筑并壓實至高于貫通地線埋設深度約60mm高程的同時,預留出60mm深、寬度略大于貫通地線直徑的“小槽”,以敷設貫通地線;先向“小槽內回填4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敷設貫通地線,再次回填4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后,進行人工夯實;人工夯實后,必須在“小槽”上方覆蓋不少于10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才能進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機械壓實作業;貫通地線的分支引接線采用與貫通地線相同的工
41、序和工藝埋設,施工邊坡防護前,將引接線埋設于邊坡防護層下并與灌注在電纜糟中的接地端子尾端C型壓接。貫通地線的橫向連接線約500m路基設一處,其規格、埋設深度、埋設工序及工藝與貫通地線相同。7。2.2、硬質巖路塹地段、涵洞地段綜合接地設置硬質巖路塹地段,將貫通地線埋設于通信、信號電纜槽下約20cm,溝中回填細粒土;涵洞地段的貫通地線在通信信號電纜槽安裝前,將其敷設在電纜槽靠線路側面的下部位置。分支引接線設置在每個接觸網支柱處,分支引接線應弧形下穿電纜槽、水溝等,無明顯折角。貫通地線的橫向連接線約500m路基設一處,其規格、埋設深度、埋設工序及工藝與貫通地線相同.(1)硬質巖地段:在硬質巖路塹地段
42、切割安裝電纜槽時,同時切割0。2m0。2m的小槽,鋪設貫通地線,槽內回填細粒土并人工夯實;在需要橫向連接的位置,同時橫向切割出0。2m0.2m的小糟,鋪設橫向連接線,槽內回填細粒土并人工夯實;在敷設貫通地線時,同時在接觸網基礎處預留分支引接線,一端與貫通地線C型壓接,另一端與電纜槽預留的接地端子尾端C型壓接。(2)涵洞地段:在電纜槽施做前,將貫通地線直接敷設在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面的下部,在上部回填細粒土并人工夯實。7.2。3、路基過渡段綜合結地設置(1)路基與橋梁過渡段:在鄰近過渡段的路基電力電纜槽側壁處預留接地端子,并預埋分支引接線將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連接。橋梁地段的貫通地線沿電力電纜槽
43、敷設至路基段,采用L形連接器將貫通地線與路基段電力電纜槽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2)路基與隧道過渡段:在鄰近過渡段的路基電力電纜槽側壁處預留接地端子,并預埋分支引接線將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連接。隧道地段的貫通地線沿電力電纜槽敷設至路基段,采用L形連接器將貫通地線與路基段電力電纜槽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7。2。4、路基電纜槽接地及接觸網接地極路基地段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作為接地極使用.在施作接觸網支柱基礎時,在基礎沿線路方向小里程側面預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連接鋼筋要求與基礎內結構鋼筋和至少兩根接觸網支柱基礎螺栓可靠焊接;接地極通過不銹鋼連接線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內的接地端子連接。 在每個接觸網基礎處的通信
44、信號槽內側壁預制接地端子,供接觸網基礎接地連接及軌旁設備接地;電力槽接地端子原則上約1OOOm設置一處,小于1000m的路基段不考慮,大于1000m的路基等分設置,間隔以不大于1000m為原則;接地端子應選在就近的接觸網基礎處,供電力設備接地,接地端子尾端應與分支引接線壓接;接觸網支柱基礎上的接地端子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并與接觸網基礎內的結構鋼筋可靠焊接.電纜槽內的接地端子采用路基型接地端子。7。2.5、路基聲屏障綜合接地聲屏障接地原則: 由導電材料制成的聲屏障及支架應在其結構內預留接地端子,就近與路基段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1)路基地段整體式預制砼聲屏障:鋼筋混凝土聲屏障單元板頂
45、部設置縱向接地鋼筋,接地鋼筋外緣距混凝土表面不大于70mm;聲屏障每長20m設置一個基礎伸縮縫為例,在聲屏障基礎伸縮縫處預留接地端子,并與基礎內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基礎內的接地鋼筋通過結構鋼筋與上部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聲屏障基礎內的接地端子與路基電纜槽或接觸網基礎預留的接地端子就近單點T型連接;接地鋼筋應優先利用結構物中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原則上不再增加專用的接地鋼筋;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和專用接地鋼筋截面應滿足接觸網最大短路電流要求,施工時應對接地鋼筋作出標識,便于檢查;聲屏障路基段的貫通地線附設在電纜槽靠線路側,在施做電纜槽時,將其一并敷設,周圍回填細粒土;電纜槽接地端子的尾端
46、與貫通地線C形壓接.(2)路基地段插板式聲屏障:每100m聲屏障段落的金屬立柱通過錨栓柱實現電氣連接;貫通敷設一根熱鍍鋅扁鋼,將聲屏障立柱基礎錨栓柱連接;在百米段落的中部的某個立柱(靠近基礎網支柱)基礎內預制接地端子,并與錨栓柱焊接;聲屏障接地端子通過不銹鋼連接線與路基電纜槽接地端子連接;接地鋼筋應優先利用結構物中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原則上不再增加專用的接地鋼筋,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和專用接地鋼筋截面應滿足接觸網最大短路電流要求,施工時應對接地鋼筋作出標識,便于檢查。8、車站綜合接地系統施工8。1、車站咽喉區路基地段綜合接地設計要求(1)貫通地線、分支引接線、橫向連接線的埋設及施工
47、工藝要求與區間路基地段相同。(2)每個接觸網支柱處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設2個路基型接地端子,端子間0。5m,供與接觸網支柱基礎連接及軌旁設備、設施接地.(3)車站咽喉區進站、出站箱號機位置處的電力電纜槽側壁分別設置1個路基型接地端子,供電力設施接地。(4)每個接觸網支柱基礎上預置2個橋隧型接地端子。8。2、站臺區綜合接地方案(1)貫通地線及分支引接線的敷設:a。站臺范圍內的貫通地線與咽喉區貫通地線同徑路敷設,自站臺墻一側縱向貫穿整個站臺區;b.分支引接線約每100m設置一處,一端與貫通地線C形壓接,另一端與站臺墻預留的接地端子拴接。 (2)站臺墻接地鋼筋及接地端子設置 a.在站臺墻內,站臺面上層
48、靠線路側60cm范圍內的縱向結構鋼筋需接入綜合接地系統。通過站臺墻內的部分橫向、豎向結構銀筋將站臺面縱向結構鋼筋連接起來,并構成站臺墻接地裝置,并約每100m接入綜合接地系統一次. b。在每個站臺場墻靠鋼軌的一側的側墻下部,約每100m設置1個橋隧型接地端子,并與站臺墻接地裝置相連接,端子孔朝向線路,采用分支引接線與貫通地線連接. c.在基本站臺墻靠信號樓(或室)一側的上部預留4個接地端子,以便于信號樓(或室)的環形地網接入綜合接地系統。接地端子與站臺墻內的接地鋼筋可靠焊接. d。中間站臺兩側站臺墻的接地裝置通過接地連接線與相鄰站臺的站臺墻接地裝置在站臺兩端實現等電位連接。(4)接觸網基礎接地
49、 a.側線鋪軌前,在線間碎石層下方敷設熱鍍鋅扁鋼(規格5Omm4mm,厚度不小于4mm),將接觸網基礎上的接地端子與站臺墻靠鋼軌側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起來。 b。當正線為無砟軌道區段或線間有客車上水設施等金屬物時,在線間敷設一根熱鍍鋅扁鋼,將線間接觸網基礎的接地端子等電位連接,無砟軌道板及相關金屬設施的接地均可就近與扁鋼連接。(4)信號樓(或綜合站房)等建筑物接地與綜合接地系統的等電位連接a.距鐵路20m范圍內鐵路建筑物的接地裝置應與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可靠連接。b。綜合接地系統在信號鏤上、下行兩端應分別與其環形接地體連接,每端設2根連接線,2根連接線的間隔為23m。c.其他建筑物的地網應
50、與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可靠連接。d.與建筑物地向連接的耗干線,可用銅排或熱鍍鋅扁鋼埋地敷設,銅排的截面積不小于54mm2,熱鍍鋅扁鋼的截面積不小于200mm2。厚度均不小于4mm.(5)其他接地 站臺范圍內旅客可接觸的建筑物及金屬構件等應采取等待電位或分設接地等措施。條件具備時,可與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可靠連接,具體連接可參考信號樓環形接地體與綜合接地系統的連接方式。9、無砟軌道綜合接地系統施工 (1)無砟軌道板的接觸網斷線保護接地應充分利用軌道板結構鋼筋,并在結構物內預埋接地端子。(2)原則上按每100m與線路兩側橋梁、隧道、路基接觸網基礎預埋的接地端子單點T形連接。每100m段
51、落內的軌道板單元之間進行等電位連接。(3)T形連接及板間等電位連接均采用不銹鋼連接線.10、人員、機具配置施工人員、機具配置應與施工方案、工期要求進行合理搭配。綜合接地安裝一般需人員35人。施工主要機具電焊機1臺,鋼筋切割機1臺.11、質量控制及檢驗11。1、質量要求(1)強化全員質量意識,堅持按圖施工,堅持按規范施工。(2)嚴格監理程序。每道工序經自檢合格,報監理工程師復檢簽認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3)嚴格按照已完工的并經確認達標的工程的施工工藝及流程指導施工。11。2、質量檢驗11.2.1、主控項目(1)貫通地線進場后應進行驗收,其材質、截面積應符合設計要求,對其主要參數應進行測試
52、。電氣特性、機械性能應符合相關產品標準的規定及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同一生產廠家的貫通地線每十盤為一批,當不足十盤時也按一批計。施工單位每批抽檢1盤.監理單位按施工單位抽樣數量的50見證取樣檢測,當不足一盤時也按一盤計。檢驗方法:查驗每批產品合格證、性能報告單,抽樣檢驗貫通地線直流電阻值、機械性能。(2)貫通地線敷設深度、徑路應符合現場實際情況及設計文件的規定。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監理單位旁站。(3)貫通地線接地電阻值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隨工程進度,用接地電阻測試儀及時進行測試。監理單位旁站.(4)人工接地體
53、所用材料、規格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查。監理單位見證30%。檢驗方法:觀察檢查。(5)人工接地體埋設位置、埋設深度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監理單位旁站.(6)接地端子排的材質、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理單位見證30%。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7)貫通地線的接續、“T”形引接及橫向連接的工藝、間隔、防護措施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監理單位旁站并按建設單位規定的比例留證(圖像資料)。(8)引接線應短而直,不得繞圈.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理單位見
54、證30。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9)軌道完全橫向連接線的設置間隔、連接工藝及防護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監理單位旁站。(10)電纜過軌鋼管或通道、電纜過孔、貫通地線及引出線接口等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測.(11)距接觸網帶電體5m范圍內站臺混凝土內部縱向長度超過2m的全部金屬結構應與綜合接地系統可靠連接。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理單位見證30。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12)距接觸網帶電體5m范圍內混凝土構筑物(如道床板、防護擋墻)中非預應力鋼筋、金屬管道接地應連接到綜合接
55、地系統.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理單位見證100%。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13)無砟軌道的縱向接地鋼筋每100m與貫通地線“T型連接一次.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14)橋墩接地極.接地電通路、接地鋼筋的截面、焊接的工藝和長度、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位置以及接地電阻值應符合有關辦法、標準和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儀表測量。監理單位旁站并按建設單位規定的比例留證(圖像資料)。(15)梁體接地。接地電通路、接地鋼筋的截面和位置、焊接工藝和長度以及接地母排的位置應符合有關辦法、標準和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
56、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監理單位旁站并按建設單位規定的比例留證(圖像資料)。(16)隧道接地極:接地電通路、接地鋼筋的截面、焊接工藝和長度以及錨桿和鋼架(含環向接地鋼筋)的間隔應符合有關辦法、標準和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監理單位旁站并按建設單位規定的比例留證(圖像資料)。(17)隧道二次襯砌接地.接地電通路、接地鋼筋的截面和位置、焊接工藝和長度以及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的位置應符合有關辦法、標準和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監理單位旁站并按建設單位規定的比例留證(圖像資料).(18)距鐵路線路20m范圍
57、內各種電氣設施、聲屏障、隔離柵欄等接地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理單位見證100。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19)貫通地線的標志的設置位置及編號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監理單位見證30。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11.2.2、一般項目各種標志編號正確,表面平整光沽,無明顯丟邊掉角現象。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檢。檢驗方法:觀察檢查。12、安全要求(1)施工區域應設警示標志,嚴禁非作業人員出入。(2)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一律持卡上崗,職務、職責明確,確保工地統一調度指揮。進場道路和場地布置要做到井然有序,各種標志齊全,做到合理、整潔。(3)施工中應對機具進行定期檢查、維修。(4)為保證施工安全,現場應有專人統一指揮,并設一名專職安全員負責現場的安全工作,堅持班前進行安全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