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題公園規劃的探討 概 述 講述了國外大小公園的發展史, 并舉例說明了具體的情況; 隨而談到了中國國內的各類公園 的發展的具體情況。說明了公園發展的要素,模型,內容,重點以及以后的趨勢形態。本問 還講述了公園規劃的基本理論,國內外人士對公園發展的要求等等。 一、公園規劃的基本理論 1.1 分區規劃 所謂的分區規劃就是將整個公園分成若干個小區, 然后對各個小區進行詳細規劃。 根據分區 繪畫的標準,要求的不同,可分為 2 種形式。 1.1.1 景色分區 景色分區是我國古典園林特有的規劃方法, 在現代公園規劃中仍時常采用。 景色分區是將園 地中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突出的某片區域劃分出來,并擬定某一主
2、題進行統一規劃。 在公園中構成主題的因素通常有山水、建筑、動物、植物、民間傳說、文物古跡等。一般來 說,面積小、功能比較簡單的公園,其主題因素比較單一,劃分的景區也少;而面積大、功 能比較齊全的公園,如市、區級綜合性公園,風景游覽區等其主題因素較為復雜,規劃時可 設置多個景區。如杭州花港觀魚公園,面積 18hm2 ,共分為 6 個景區,即魚池古跡區、大 草坪區、紅魚池區、牡丹園、密林區、新花港區。每一景區都有 1 個主題,如牡丹園以種植 牡丹為主。園中筑有土丘假山,山頂置牡丹亭,十多塊牡丹種植小區在山石、紅楓和翠柏的 襯托下,顯得格外突出。 1.1.2 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理論是 20 世紀 5
3、0 年代受蘇聯文化休息公園規劃的影響, 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而初 步形成的一種規劃理論。 這種理論強調宣傳教育與游憩活動的完美結合。 因此公園用地是按活動內容來進行分區規劃 的。通常分為 6 個功能區,即:公共設施區;文化教育設施區;體育活動設施區; 4 兒童活動區;5 安靜休息區;6 經營管理設施區。 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 我國 20 世紀 50 年代興建的一批公園, 如合肥逍遙津公園 (1950 年) 、 北京陶然亭公園(1953 年) 、哈爾濱文化公園等均是參照蘇聯文化休息公園的模式規劃建設 的。 景色分區和功能分區這兩種理論各有所長,景色分區是從藝術形式的角度來考慮公園的布 局,含蓄優美,趣味無窮;功能分區上從實用的角度來安排公園的活動內容,簡單明確,實 用方便。一個好的公園規劃應當力求達到功能與藝術這兩方面的有機統一。 二、中國主題公園產業發展策略 一、主題公園產業特性分析 1高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