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 城市地下交通設施規劃城市地下交通設施規劃 本講主要內容 概述 地下動態交通設施,(地下鐵路、地下公路 (車行立交)、地下人行通道、地下懸浮 列車、地下飛機航空) 地下動態交通設施,地下停車庫(地下社會 停車庫、地下自備停車庫) 地下鐵路 概述 我國大中城市的交通問題 1 大中城市的交通現狀 2 引起城市交通阻塞的原因 大中城市的交通現狀 交通阻塞,行車速度慢 交通秩序混亂 耗能多,污染嚴重 引起城市交通阻塞的原因 道路面積少 見下表。 人口密度大、客流量大 城市人口密度大于2萬人/平方公里,屬于擁擠 我國城市人口平均為4萬人/平方公里,局部地區16萬人 /平方公里。 缺乏科學的現
2、代化管理 路網規劃不合理,換乘不便,停車場、加油站、 維修點配套不全。 據預測,2010年,我國20多個大城市主 要干道的高峰小時單向斷面客流量將高 達37萬人次/小時。 地面公共汽車運能89千人次/小時。大 力發展私人轎車不符合國情。 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地鐵和輕軌 地鐵發展的必然性 城市歷史發展的必然 地鐵運輸的優點顯著 1.運量大、運速快; 2.對地面無太大影響(噪音小、無振動,不妨 礙城市景觀) 3.不存在人車混流現象,沒有復雜的交通組織 問題 4.容易保證運送的安全性、高速性和定時性 5.不侵占地面空間 城市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 國外地鐵發展 1863年,倫敦,世界上最初的地下鐵路, 采用
3、明挖法施工,蒸氣機車牽引。 1890年,倫敦,盾構法施工,電氣機車 牽引。 城市軌道交通發展階段 初步發展階段(1863年1924年) 停滯萎縮階段(1924年1949年) 再發展階段(1949年1969年) 高速發展階段(1970年至今) 21世紀地鐵(高速、正點、低能耗等) 200350km/h,粘著驅動,第一代高速(新干線) 500km/h,磁懸浮,第二代高速(1999年,日本 山梨線) 2000km/h,真空地下隧道,第三代高速列車 中國地鐵發展 1965年7月,北京修建第一條地鐵線 北京市 地下鐵路運輸系統的構成 由兩部分構成 地鐵車站 地鐵運輸標準段(區間隧道) (一)地鐵車站 乘客使用(出入口、售票廳、候車廳等) 運營管理(各類辦公室等) 技術設備(如機房等) 生活輔助 地鐵車站類型 地理位置,分終點站、中間站(一般中 間站、換乘站) 站臺布置形式:側式站臺和島式站臺 建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