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讀惠州一、讀惠州 WTO 使全球化對世界各國的影響日益加深,世界范圍內區域 間的資本流動日益頻繁,市場貿易自由化的進展將導致市場、生 產和資源全球分布呈現新的局面。思考和研究惠州的發展,必須 以開放的思維理念為指導,以廣闊的時空背景為參照,以清醒現 實的認知態度為基礎,以提升城市發展的綜合質量和競爭力為目 標。 2003 年 3 月 6 日,惠州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現轄惠城區、惠 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等兩區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 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全市土地 面積 11158 平方公里。其中,除龍門縣外,其余區縣均位于珠江 三角洲經濟區內。 珠江三角洲城市
2、群的協調發展,為惠州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前 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惠州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和社會 經濟模式使其逐步融入珠江三角洲發達城市的陣列,成為經濟圈 中的重要經濟發展極之一;而另一方面,周邊城市的崛起已成為 惠州市二三產業發展的競爭對手。從長期發展看,惠州的經濟要 適應區域經濟乃至國際發展大趨勢,進一步參與國際、國內分 工,如何搶占優勢、強化區域優勢地位,明確自身發展定位和建 設目標、模式,將直接決定惠州未來長遠發展的成敗。 1、從區位看惠州、從區位看惠州 1.1 地理區位地理區位 1.1.1 惠州的地理區位惠州的地理區位 惠州市地處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的廣東省,位于我國東南部 沿海地區四
3、個主要城市群之一的珠三角城市群的東翼,東經 1135111528,北緯 22242357,是北回歸線 上的一顆明珠。 廣東位于中國大陸最南部,北依南嶺,南臨南海,地勢北高 南低,從粵北山地逐步向南部沿海遞降,形成北部山地、中部丘 陵、南部以平原臺地為主的地貌格局。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 韓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珠江三角洲平原北依白云山,南瀕南海,主要由西江、北 江、東江、潭江、高明河及流溪河下游沖積形成的復合三角洲平 原。珠江三角洲地處亞熱帶南緣,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土地肥 沃,物產豐饒,人口密集,文化發達,華僑眾多,歷來是廣東省 對外交往頻繁的地區。 惠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毗鄰粵東沿海地區和粵北山區, 是東江中下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惠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平 原的東部,地屬珠江三角洲邊緣地區。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 圳、香港、東莞毗鄰,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