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老城歷史街區與傳統景觀保護規劃說明書(38頁).doc
-
資源ID:65918
資源大小:457.25KB
全文頁數:3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安陽市老城歷史街區與傳統景觀保護規劃說明書(38頁).doc
1、 第一部分 安陽市老城歷史街區與傳統景觀保護規劃安陽市老城歷史街區與傳統景觀保護規劃 現狀研究現狀研究 1 概況概況 1 11 1 規劃區范圍規劃區范圍 本項規劃設計涉及的地域面積約 2.58 平方公里,地域范圍較為明確。北以解放 路為界,南部邊界為南環城路,東西分別以東西環城路為邊界,與歷史上安陽老城 的范圍基本吻合。 1 12 2 位置與區位位置與區位 安陽老城位于安陽河以南、京廣鐵路以東,本次規劃范圍東至東環城路,西至西 環城路,南至南環城路,北至解放路,面積 2.58 平方公里,連通西面金融中心和東 部新行政中心的城市主軸線文峰路從老城中心穿過,在老城內部分為文峰南環、文 峰北環路,老
2、城處于城市的中心位置,西距安陽火車站 0.4 公里,北距安陽殷墟文 化保護區 2.2 公里。 1 13 3 歷史沿革歷史沿革 安陽是一座具有 3000 多年歷史的古城, 是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中華第一都,也 是中華民族文字的發祥地,早在殷商時代就曾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戰 國時,稱“寧新中”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 257 年) ,更名安陽(見史記秦 本紀 ) ,安陽一名始見于史書。 安陽古城始建于后魏天興元年公元 398 年,增筑于宋景德三年公元 1003 年,周圍十九里,明洪武初年改筑九里一百一十三步,裁得舊城之半,高二丈五 尺,厚二丈,外磚內土門四,東曰永和南曰鎮遠西曰大定北曰拱晨。
3、各建 樓,又建角樓四,敵樓四十,警鋪六十有三。明成化十三年公元 1477 年重修。 清康熙十六年(公元 1677 年)康熙五十二年(公元 1713 年)雍正七年(公 元 1729 年) ,古城安陽經多次重修與整修,民國二十一年(公元 1932 年)于城西北 部辟城門曰“新安門” 。形成如今的古城基本格局。 安陽古城自筑成之后,先是縣治所在地,鄴城被焚南遷后,安陽遂成為州郡 路府治所在地,安陽的發展主要是以州郡路府治所所在地為主線,是一 個中型的地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11 年,清廢成民國,1913 年 3 月,全國廢府州,彰德府改為安陽縣,隸屬河 南省豫北道,同年 11 月,豫北道改稱相州,安陽為州之里所,下轄安陽、湯陰、林 等二十四縣。 1932 年元月,開辟小西門以便利交通,繁榮市場,建設新安陽,故曰新安門, 安陽古城城門便由原來四個增為五個。 1949 年,安陽解放,置安陽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