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第七章 居民點用地規劃居民點用地規劃 【內容提要】【內容提要】部門用地規劃是在對一定區域范圍內國民經濟主要用地部門用 地進行現狀分析,需求預測,供需綜合平衡的基礎上,對各部門的用地在時 間、空間上作出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其關鍵是確定各部門的用地土規模,用 地位置,用地時間,做到定性定量,定位,是貫穿整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全過 程的一項核心工作,也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最終成果的體現。本章主要介紹居 民點用地規劃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包括居民點用地問題、城鎮體系、居民 點用地規模和居民點用地布局等。 【重點內容】【重點內容】掌握居民點用地規模和布局的基本理論方法。 【教學要求】【教學要求】認識和
2、掌握居民點用地規劃的意義和作用,掌握居民點用地規 劃的理論依據,掌握居民點用地規模的確定和結構布局的基本方法。 【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 第一節第一節 居民點和居民點用地居民點和居民點用地(華中農視頻華中農視頻) 一、居民點一、居民點 (一)居民點的形成(一)居民點的形成 居民點居民點,或稱“聚落”,是指居民按照生產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點。 它是由建筑群、道路網、綠化系統以及其它設施等物質要素所組成的綜合體。 居民點并不是人類社會一開始就有的,而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 物。生產力的進步和生產關系的變化,社會勞動分工的加劇,都對居民點 的形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是人類發展
3、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 原始游牧狩獵 村落 城市 城鎮體系 2居民點是城市、城鎮和鄉村的總稱 城市是由鄉村演化而來的。兩者的本質區別是高度集中與相對分散。 鄉村是廣袤的面面 城市是散布其間的一些人口高度密集的點點 3居民點的發展:人類住區人類住區 人類住區:指人類擁有的一切由自然和人工因素所組成的人類聚居實體聚居實體。 人類住區:強調外在形式 人類聚居:重視本質內容 居住區:指某一具體的,僅用于日常起居或家居式生活的建筑物群體建筑物群體。 農村居民點:農村居民點: 日本農村居民點日本農村居民點 日本農民都是散居的 農民住宅風貌依舊保持原有的形態,在舊有的建筑基礎上配備現代化生活 設施。 村落中農戶的比例日漸縮小,1970年為 48%,2000年僅占 11%。 韓國“新村”韓國“新村” 韓國 1970 年開始新村運動。 從 1970年 11月起的 8 個月里,韓國政府為全國每個村莊免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