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編制依據1.1 工程施工圖紙及文件序號圖紙1*三區二期45#樓及地下車庫圖紙1.2 現行規范、規程類別名 稱編 號國家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規范GB5019493行業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95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程JGJ46-2005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971.3 現行標準類別名 稱編 號國家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行業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
2、9-992 工程說明2.1 大體積混凝土范圍根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00)2。1。10之規定,混凝土結構實體最小尺寸等于或者大于1m,或者會因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大于25),而導致裂縫的混凝土即為大體積混凝土。該工程地下室地板屬于大體積混凝土。2.2 概況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抗滲等級為S6,混凝土量約3517m3;外墻混凝土等級為C25,抗滲等級為S6,采用商品混凝土澆筑.底板配筋:面筋及底筋均為HRB40022130。采用筏板基礎,底板板厚1000。2.3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措施 大體積混凝土不同于一般混凝土施工,除采取一般混凝土的施工措施外,
3、還要求采取以下特別措施:2.3.1 使用微膨脹劑(如AEA型),增強混凝土在內外溫差作用下的抗裂性能;2.3.2 采取測溫措施(使用電子測溫儀),防止砼在澆筑、養護過程中出現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裂縫;2.3.3 加強混凝土養護,根據計算,采取3層草袋+2層塑料薄膜的養護措施。3 施工準備3.1 技術準備3.1.1 各崗位管理人員認真學習相關規范和圖紙;3.1.2 技術部編制大體積混凝土方案;3.1.3 召開技術交底會議,就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對工長交底,使其施工前作好充分準備。3.1.4 工長對各專業隊伍進行施工前技術、質量交底。3.1.5 技術部向工長提供混凝土澆筑申請單、鋼筋隱蔽單。3.
4、1.6 混凝土澆筑前,預先與混凝土供應單位辦理預拌混凝土委托單及澆筑申請,委托單的內容包括:混凝土強度等級、方量、坍落度、初凝終凝時間以及澆筑時間等.必要時與混凝土供應商簽定質量保證合同.3.2 材料準備3.2.1 對商品混凝土要求如下:不得使用早強水泥;混凝土水灰比控制在0.5以下;入泵時坍落度控制在140160;混凝土初凝時間控制在6小時;和易性滿足要求。不滿足其中一個條件者,混凝土必須退場。3.2.2 為保證大體積砼的施工質量,原材料的選擇極為重要,對各種材料必須通過嚴格選擇,符合各項規范要求方可使用.水泥:選用礦渣水泥。水泥進場時必須嚴格驗收,須有出廠合格證或試驗證明書,按驗收規定對水
5、泥進行取樣、試驗,尤其是水泥的安定性,必須嚴格檢測。碎石:選用級配較好的花崗巖碎石,粒徑為1030mm,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且不得含有機雜質.砂:選用級配較好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得超過2%,通過0。315mm篩孔的砂不得少于15%。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摻加水泥用量10%-30以下的粉煤灰可減少單方水泥用量5070kg,顯著的推遲和減少發熱量,延緩水泥水化熱的釋放時間,降低溫升值20%25,(按單位水泥用量每增減10kg,溫升約升、降1),如摻入30的粉煤灰,可使絕熱溫升降低10,還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彎曲強度。摻粉煤灰主要是用于替代部分水泥.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改善混泥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
6、,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強度。外加劑:由于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除添加減水劑及防凍劑外,建議使用微膨脹劑如AEA型,以增強混凝土在內外溫差作用下的抗裂性能.3.3 混凝土配合比準備3.3.1 混凝土采用攪拌站供應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攪拌站根據現場提出的技術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試配。3.3.2 混凝土配合比應按試配確定。按照國家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及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中的有關技術要求進行設計.3.3.3 外加劑能起到降低水泥水化熱峰值及推遲熱峰值出現的時間;延緩砼凝結時間,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減少砼的干縮,提高砼強度,改善砼的和易性。3.3.4
7、混凝土摻加適量防凍劑,提高混凝土自身防凍效果。3.4 生產準備3.4.1 檢查現場臨水臨電情況,并確保施工用水電能滿足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3.4.2 根據技術方案要求組織施工機械的進場、報驗、安裝、調試工作,使其在施工過程中能滿足工程需要.3.4.3 試驗人員及時對混凝土進行取樣、送檢。3.4.4 各種計量、測量用具及時檢查、送檢并且檢定證書材料齊全。3.4.5 根據施工方案準備必要的塑料薄膜、保溫材料及測溫用具等。3.4.6 泵管采用棉被包裹保溫,以確保混凝土入模溫度5。3.4.7 動力部門應提前一個星期與建設單位聯系好施工用電,保證混凝土振搗及施工照明。3.4.8 在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期間,
8、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后勤人員、保衛人員等晝夜排班,堅守崗位,各負其責,保證混凝土連續澆筑的順利進行。3.5 作業條件3.5.1 各種專業管線已埋設完畢,鋼筋隱檢、模板預檢已完成。3.5.2 施工人員的通道架設完畢、泵管架設完畢;3.5.3 振搗設備調試正常及備用一定數量的振搗棒.3.5.4 放料處與澆筑點的聯絡信號已準備就緒。3.6 機械、工具準備序號名 稱型號單位數量性能1汽車泵臺22砼罐車8方輛103混凝土振搗棒50臺16(兩臺備用)2.2kW4尖鍬把155平鍬把156木抹子把57鋁合金長刮杠把59塌落度測試筒個19試模(含抗滲)組63.7 施工材料準備序號名 稱單位數量1草袋(3層)m2
9、120002塑料薄膜(2層)m280003水銀溫度計根54微膨脹劑噸根據摻量要求5電子測溫儀臺26測溫頭個20(可重復使用)3.8 勞動力準備序號工種人數備注1混凝土工302架子工53養護工34鋼筋工2負責看鋼筋5木工2負責看模板7試驗員29測溫工24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4.1 現場布置及澆筑順序2輛汽車泵同時澆筑底板混凝土,由西往東澆筑。4.2 混凝土澆筑方法4.2.1 混凝土澆筑時應采用“一個坡度、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澆筑工藝。澆筑時先在一個部位進行,直至達到設計標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動,然后在其坡面上連續澆筑,循序推進.4.2.2 混凝土澆筑時在每個泵管的出料口處配置1臺振搗棒,因為混
10、凝土的坍落度比較大,5臺振搗棒主要負責下部斜坡流淌處振搗密實,另外2臺振搗棒主要負責頂部混凝土振搗。4.2.3 為使上下層不產生冷縫,上層混凝土振搗實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振搗棒下插5cm。振搗要采取快插慢拔的原則并略微上下抽動,使混凝土振搗密實。振搗時間一般控制在表面出浮漿且不再下沉為止,一般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對其進行二次振搗。4.2.4 在澆筑和振搗過程中,上浮的泌水和浮漿順混凝土面流到坑邊,隨混凝土向前推進,最后一起抽排。混凝土排除泌水和浮漿后,按標高用長刮尺刮平,用木抹子搓壓、拍實;在接近終凝前,用木抹子壓光,使收縮裂縫閉合.5 混凝土測溫與養護5.1 混凝土測
11、溫為了隨時了解和掌握各部位砼在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熱所產生的溫度變化情況,防止砼在澆筑、養護過程中出現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裂縫、以便隨時采取有效措施,使砼的內外溫差控制在允許范圍(25)內,確保砼的施工質量,對底板砼采用電子測溫儀監測和控制。5.2 測溫方法預埋PVC管,將探頭放在PVC管里,混凝土澆筑后用電子測溫儀即可測出混凝土內部溫度。測溫點平面位置:沿筏板邊緣每隔15米布置1個點位,測溫點布置深度300。測溫探頭必須按編號順序進行,并按事先準備好的表格記錄所測數據。砼測溫時間,在砼澆筑完畢12小時后開始試測,以后每隔24小時測一次。在測試過程中隨時進行校驗,同時應對大氣溫度進行測量.35天時
12、應特別加強監測,監測時間不少于15天。5.3 測溫要求應按日、夜兩班安排測溫人員,每班人員2人共同測溫,測得溫度數據經兩人共同確認無誤后再填寫記錄;測溫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能夠準確熟練的使用測溫儀器,做到操作規范,讀數準確,書寫整潔清晰;測溫人員必須具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及時向有關管理人員提供每天的測溫情況,并主動報告測溫過程中所發生的異常情況;5.4 測溫分析對砼測溫結果進行趨勢分析,當砼內部最高溫度有可能達到80或溫差達到25的可能時,必須采取保溫養護,隨時準備增加覆蓋物。按混凝土溫度變化情況對混凝土適當保溫保濕養護,使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5.5 混凝土養護計算參照建筑施工
13、手冊(第四版)。施工階段砼澆筑塊體的溫度、溫度應力的驗算5。5。1砼澆筑塊體的溫度a。砼的最大絕熱溫升 Th=mcQ/c(1emt)式中: Th混凝土的最大絕熱溫升();Q-水泥28d水化熱,查表得32.5級礦渣水泥28天水化熱Q=334kj/kg;m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mc=342kg;c-混凝土比熱,取0。97kj/(kgK);-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t-混凝土的齡期(d)取3、6、9、12、15、18、21;e為常數,取2.718;m-系數,隨澆筑溫度改變,取:0。362(澆筑溫度約20)。則:Th3 =342334/0。972400(12。718-
14、0。3623) =74。1Th6 =342334/0。972400(12.718-0.3626) =55.4Th9 =342334/0.972400(1-2。7180.3629) =51.0Th12 =342334/0.972400(1-2。718-0。36212) =49。7Th15 =342334/0。972400(1-2.7180。36215) =49。3Th18 =342334/0。972400(12。718-0.36218) =49.1Th21 =342334/0。972400(12.718-0。36221) =49。1b。混凝土中心計算溫度 T1(t)= Tj+Th(t)式中:T1
15、(t)t齡期混凝土中心計算溫度();Tj混凝土澆筑溫度(),取15度;(t)-t齡期降溫系數,查表計算得: 對1.65m混凝土板:(3)= 0.514;(6)=0.484;(9)=0。409;(12)=0.319;(15)=0。236;(18)=0。171 ;(21)=0.137;T1(3)= 15+ 74.10。514=53。1T1(6)= 15+ 55。40。484=41。8T1(9)= 15+ 51。00。409=35。9T1(12)= 15+ 49.70.319=30。9T1(15)= 15+ 49。30。236=26。6T1(18)= 15+ 49.10。171=23.4T1(21)
16、=15+ 49。10.137=21.7由上可知:混凝土內部溫度在養護9天后溫度約可降至2050間,考慮現在日平均氣溫在1015間,因此混凝土養護時間約需912天。c。 混凝土表層(表面下50100mm處)溫度1、保溫材料厚度=0.5hx(T2Tq)Kb/(TmaxT2)式中:-保溫材料厚度(m);x所選保溫材料導熱系數W/(mK),查表得草袋x=0。14;T2混凝土表面溫度();Tq-施工期大氣平均溫度,取15();-混凝土導熱系數,取2。33W/(mK);Tmax-計算得混凝土最高溫度(); 計算時可取T2Tq=1015,取平均值為12。5;Tmax-T2=1520,取平均值為17.5;Kb
17、-傳熱系數修正值,采用在易透風保溫材料上下各鋪一層不易透風材料,Kb=1.31。5,由于處于地下部分,基坑不易受風的影響,故取1。3。=0。5hx(T2Tq)Kb/(TmaxT2) =0.51。650.1420。51.3/2.3322。50。06米d。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溫層的傳熱系數:=1/i/i+1/q=1/0。06/0.14+1/232。12式中: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溫層等的傳熱系數W/(m2k);i各保溫材料厚度,保溫材料選用草袋,厚度為0。06(m);i各保溫材料導熱系數,草袋為0。14W/(mk);q空氣層的傳熱系數23W/(m2k);e. 混凝土虛厚度: h=k/=(2/3)2.33
18、/2.12=0.733米式中:h混凝土虛厚度(m);k -折減系數,取2/3;混凝土導熱系數,取2.33W/(mk;f.混凝土計算厚度: H=h+2h=1.65+20。733=3.12米式中:H-混凝土計算厚度(m);h混凝土實際厚度(m);g。混凝土表層溫度:T2(t)=Tq+4h(H-h)T1(t)-Tq/H2;式中:T2(t)混凝土表面溫度();Tq-施工期間大氣平均溫度,取15();h-混凝土虛厚度,取0。733米(m);T1(t)混凝土中心溫度();T2(3)=15+40.733(3.12-0。733)63。1-25/3。122=42.4T2(6)=15+40.733(3。120。7
19、33)51。8-25/3。122=34.3T2(9)=15+40.733(3。120.733)45.925/3.122=30.0T2(12)=15+40.733(3.12-0.733)40。9-25/3.122=26.4T2(15)=15+40.733(3。12-0。733)36.625/3.122=23.3T2(18)=15+40。733(3.120。733)33.4-25/3.122=21.0T2(21)=15+40.733(3。120.733)31。7-25/3.122=19。8h。混凝土內平均溫度: Tm(t)= T1(t)+ T2(t)/2Tm(3)= 53.1+42.4/2=46。
20、85Tm(6)= 41.8+34.3/2=38。05Tm(9)= 35。9+30。0/2=32。95Tm(12)= 30。9+26.4/2=28。65Tm(15)= 26.6+23.3/2=24.95Tm(18)= 23.4+21。0/2=22。20Tm(21)= 21.7+19。8/2=20。755.5.2 溫度應力的驗算a 單純地基阻力系數CX1(N/mm3); CX1=0。61.0,取0。8。b。大體積混凝土瞬時彈性模量: E(t)=E0 (1-e0。09t)式中:E(t)t齡期混凝土彈性模量(N/mm2);E0-28t混凝土彈性模量(N/mm2),C35混凝土為3.15104;E常數,
21、取2。718;t齡期(d);E(3)= 3.15104(1-2。7180。093)=0.745104E(6)=3。15104(12.718-0。096)= 1。314104E(9)= 3。15104(12。7180。099)= 1。749104E(12)= 3。15104(1-2.718-0.0912)=2.080104E(15)= 3.15104(12.7180。0915)= 2.333104E(18)= 3.15104(1-2。718-0。0918)= 2。527104E(21)= 3。15104(1-2。7180.0921)= 2。674104c.地基約束系數(t)=(CX1+CX2)/
22、hE(t)(t)t齡期地基約束系數(1/mm);h -混凝土實際厚度(mm),為1.65米;CX1 單純地基阻力系數(N/mm3),基坑底部為硬塑粘土,而在前期澆筑C15素混凝土墊層較厚(約300mm),綜合考慮取值0.8;CX2 樁的阻力系數(N/mm3),在此不考慮樁的作用,故CX2 =0;E(t)t齡期混凝土彈性模量(N/mm2);(3)=0.8/(1。650。745104)=6。51105(6)=0.8/(1。651。314104)=3。69105(9)=0。8/(1。651。749104)=2。77105(12)=0.8/(1。652.080104)=2.33105(15)=0。8/
23、(1。652。333104)=2。08105(18)=0。8/(1。652。527104)=1。92105(21)=0。8/(1.652。674104)=1.8110-5d。 混凝土干縮率和收縮當量溫差:1、混凝土干縮率:Y(t)= 0Y (1-e0.01t)M1M2M10Y(t)t齡期混凝土干縮率;0y標準狀態混凝土極限收縮值,取3。2410-4;M1M2M10各修正值;查表得:M1=1.25;M2=0。93;M3=1。00;M4=0.91;M5=1.00;M6=0。96;M7=1。00;M8=0。86;M9=1.00;M10=0。86;Y(3)=3.24104(1-e-0.013)0。75
24、=0。07210-4Y(6)=3.24104(1e-0。016)0。75=0。142104Y(9)=3。2410-4(1e-0.019)0。75=0.209104Y(12)=3.2410-4(1e0。0112)0.75=0.27510-4Y(15)=3。2410-4(1-e-0。0115)0.75=0。338104Y(18)=3。2410-4(1e0.0118)0.75=0.40010-4Y(21)=3。24104(1e-0.0121)0。75=0。4601042、收縮當量溫差 TY(t)= Y(t)/式中: TY(t)t齡期混凝土收縮當量差();-混凝土線膨脹系數,110-5(1/); TY
25、(3)= 0.07210-4/ 1105=0.72 TY(6)= 0.14210-4/ 1105=1.42 TY(9)= 0。20910-4/ 110-5=2。09 TY(12)= 0.27510-4/ 110-5=2。75 TY(15)= 0。338104/ 110-5=3.38 TY(18)= 0。40010-4/ 110-5=4。00 TY(21)= 0。46010-4/ 1105=4。60e. 結構計算溫差(一般3天劃分一個區段) Ti=Tm(i)Tm(i+3)+TY(i+3)TY(t)Ti-i區段結構計算溫差();Tm(i)i區段平均溫度起始值();Tm(i+3)i區段平均溫度終止值
26、();TY(i+3)-i區段收縮當量溫差終止值();TY(t)i區段收縮當量溫差起始值();T3=56.8548.05+1。42-0。72=9.5T6=48。05-42。95+2。09-1。42=5.77T9=42.9538.65+2.75-2.09=4。96T12=38。65-34.95+3.382。75=4。33T15=34。95-32.20+4.00-3。38=3。37T18=32.20-30.75+4。60-4。00=2.05f。 各區段拉應力i=iTii1-1/ch(iL/2)式中:i-i區段平均地基約束系數;L 混凝土最大尺寸(mm);ch-雙曲線余弦函數;3=(0.745+1。3
27、14)10411059。5(0。57+0。52)0.251-1/ch(6.51+3。69)10-538000/2=0.3836=(1。314+1.749)104110-55.77(0.52+0.48)0。251-1/ch(3。69+2.77)10538000/2=0。2039=(1。749+2.080)104110-54。96(0。48+0。44)0.2511/ch(2。77+2。33)10-538000/2=0.14712=(2.080+2.333)10411054.33(0。44+0.41)0.251-1/ch(2.33+2.08)10-538000/2=0.11015=(2.333+2.
28、527)104110-53.37(0.41+0.386)0.251-1/ch(2.08+1.92)10538000/2=0。07618=(2。527+2。674)104110-52。05(0。386+0.368)0。2511/ch(1.92+1.81)10538000/2=0.042g。 到指定期混凝土內最大應力:max=1/(1)imax- 到指定期混凝土內最大應力(N/mm2);- 泊桑比,取0.15;max=1/(1-)i=1/(1-0.15) (0.383+0.203+0.147+0.110+0。076+0。042)=1。13h。 安全系數 K=ft/max=1。65/1.13=1.4
29、61。15因此,采取的措施滿足抗裂要求。式中:K-大體積混凝土抗裂安全系數,應1.15;ft-到指定期混凝土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65(N/mm2)。綜上所述,我單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具體措施包括:為避免環境溫差變化造成結構溫度應力,在混凝土底板表面護蓋兩層塑料薄膜,三層草袋作保溫保濕養護。草袋上下錯開,搭接壓緊,交接處包裹,形成良好的保溫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較高的溫度.在底板四周蓋幾層草袋保溫,同時可減少混凝土表面熱擴散. 6 質量要求6.1 質量標準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1標高5水準儀、尺量2截面尺寸3尺量3表面平整度32m靠尺、塞尺4保護層厚度+5,
30、3拉線、尺量6.2 保證措施(1)落實施工技術保證措施、施工技術交底、安全交底,嚴格執行有關規定。(2)合理調度攪拌輸送車送料時間,逐車測量混凝土的坍落度。(3)嚴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證分層厚度500mm.振搗方法要求正確,不得漏振和過振。可采用二次振搗法,以減少表面氣泡,即第一次在混凝土澆筑時振搗,第二次待混凝土靜置一段時間再振搗,而頂層一般在0.5h后進行第二次振搗。(4)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和振搗棒插入下一層混凝土的深度,保證深度在50100mm,振搗時間以混凝土翻漿不再下沉和表面無氣泡泛起為止.(5)澆筑混凝土過程中,為了防止鋼筋位置的偏移,在人員主要通道處的底板鋼筋上鋪設腳手板
31、,操作工人站立在腳手板上,避免踩踏板的鋼筋,不碰動插筋。(6)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要派工人及時清理現場,做到工完場清。混凝土強度到達1。2N/mm2之前不準上人(7)為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順利進行,各管理人員分工見附表三,混凝土澆筑期間,各管理人員手機需要24小時開通。7 安全文明施工及成品保護措施7.1 成品保護措施(1)混凝土澆筑震動棒不準觸及測溫線和線頭。(2)測溫線應妥為維護,防止損壞。(3)混凝土強度到達1.2N/2之前不準踩踏.7.2 安全措施在澆筑混凝土之前一個星期內,動力部認真檢查,識別危險源,并及時整改.所有機械設備均需設漏電保護,所有機電設備均需按規定進行試運行,正常后投入使用。檢查基坑周圍設置維護欄桿.現場設置足夠的照明。進入基坑內的馬道應牢固,穩定具有足夠的承載力.振動器操作人員應穿戴絕緣靴和絕緣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