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藍色硅谷城際軌道交通工程13標大田路車輛段與綜合基地試車線橋梁承臺結構施工方案編 制:審 核:批 準:日 期: xx年7月27日 xx局集團有限公司xx藍色硅谷城際軌道交通工程13標項目經理部xx年 7月 27日目錄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三、主要施工方案、方法13.1施工準備1 3。1。1施工人員準備.。.。2 3。1。2施工機械準備2 3.1。3施工進度33.2承臺主要施工方法33.2.1工藝流程43.2。2施工方法63.2。3驗收標準12四、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34.1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3五、安全措施165。1安全保證措施16六、安全應急體系 6。1應急體系。.16 七、環保體系。
2、.16 一、編制依據1。1xx藍色硅谷交通工程大田路車輛段與綜合基地試車線橋梁下部結構設計圖紙;1.2依據的技術、規范及標準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5-2003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標1042008)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范(GB50490-2009)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991。3我公司現有的施工技術和裝備力量,以及歷年來軌道工程施工的經驗;1.4進現場施工后對現場進一步詳細調查理解的有關資料.二、工程概況本段為xx藍色硅谷城際軌道交通工程大田路車輛段試
3、車線橋梁。本段橋梁設計范圍:試車線GK1+164。516GK2+195.616里程為基線投影里程.橋臺承臺1個(6.8m8.4m),橋墩承臺36個(5m*5m),共計37個。承臺高度詳細見表3。1。三、主要施工方案、方法3.1施工準備3.1。1施工人員安排根據施工圖紙,合理安排現場技術管理人員、測量人員、試驗人員、施工人員,并根據具體施工進度調整人員配備,以達到能夠保質保量完成該項施工任務.具體施工人員準備如下:序號崗位數量職責具體人員1技術人員3含質量、安全、物資等蘇永俊、咼亮、李龍宇2測量人員3張建輝、李俊、龍航3試驗人員3負責送樣及檢測李恒、路翼、徐金元4施工人員20普工、砼工、機駕工、
4、模板工、電工等3。1.2施工機械配置機械設備及工器具在進場前嚴格執行試驗和檢驗工作程序,進場后要嚴格執行維修及保養等工作程序.有問題的機械設備或工器具需進行維修,維修后嚴格進行檢驗和試驗,合格后可在施工中使用。機械設備及工器具在使用前確保其性能良好,安全可靠。如不確定則進行技術狀況檢查和機械安全檢查,確認其性能良好后方可使用。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用途1挖掘機臺12砼運輸車10方臺23吊車16t臺14抽水泵臺1排水5自卸汽車臺16全站儀徠卡TCA1201+臺17水準儀DSZ2光學水準儀臺18汽車泵37米臺1施工前按設計提供的配比進行室內試驗,確定施工配合比(承臺為C35混凝土,坍落度為140
5、180).承臺模板確定為鋼模,具體尺寸確定為1.5m2。5m,1m*2.5m、0。5m*2.5m、2。5m2。5m.防護圍欄、安全防護網、警示牌、警示燈等材料進場。儲備鋼筋、水泥、砂石料及外加劑等原材料,嚴格按“進場關、檢驗關、使用關”,確保原材質量。3.1.3施工進度計劃3。2承臺主要施工方法3.2.1工藝流程基坑開挖基底處理鋼筋綁扎模板安裝測量放樣澆注混凝土混凝土養護、拆模基坑防護、排水鋼筋加工運輸監理驗收鋼筋合格監理驗收模板合格制作混凝土試件基坑回填技術負責人同意 表3。1承臺號承臺高(m)承臺號承臺高(m)SC03SC213SC12.5SC223SC23SC233SC33.5SC244
6、SC44SC254SC53SC263SC62.5SC273.5SC72。5SC282。5SC82。5SC292.5SC93.5SC302.5SC103.5SC313SC113SC322.5SC123SC332.5SC133SC342.5SC143SC352。5SC153。5SC362。5SC164。5SC174SC184SC194。5SC203.5 承臺示意圖3。2.2施工方法3。2。2.1測量放樣首先,由測量隊嚴格按照批準的圖紙、設計尺寸、坐標,實地測放承臺位置、標高,測量過程中實行雙檢雙核制度,并經測量監理工程師復測后,開挖施工。首先根據承臺底面尺寸及埋置深度、地質水文條件、機具布置等確定
7、基坑開挖尺寸。基坑邊坡線的確定:a、根據承臺及基坑底平面尺寸,將基坑底平面輪廓線測設到地面上;b、沿地面上的基坑平面輪廓線的四條邊方向進行測算;c、確定開挖邊線;d、將開挖邊線測設到地面上,并撒上白灰線連結各邊線,此封閉線即為開挖邊線.3.2.2.2基坑開挖和基底處理承臺基坑開挖采取以機械開挖為主、人工開挖為輔,進行放坡施工,條件允許時,基底開挖尺寸預留1m工作面,必要時加設擋板或適當放緩邊坡.承臺內有水部分,用水泵抽干水,然后采用人工或機械進行開挖。開挖過程中及時排出坑內集水,機械開挖至距設計標高2030cm后,改由人工進行清除.基坑不得被水浸泡,基坑滲水時,在基坑內設集水井,采用抽水機排出
8、坑外,保持基坑處于無水狀態。在基坑內設置集水坑與集水溝排水時,應設在基礎范圍以外。基坑開挖土隨挖隨運,棄土要遠運,特別是基坑頂面周圍清理干凈,不得堆放工具及堆土。人工清理基坑底面至承臺底面標高往下10cm,澆筑C25混凝土10cm至承臺底面標高,為后續工序鋼筋綁扎和支模做準備工作。3.2.2.3鋼筋加工由測量隊對承臺位置進行放點并畫線標記,進行底部鋼筋網綁扎。墩身預留鋼筋固定在鋼筋支座上,并選取合適的墩身預埋主筋做防雷接地引下線,進行標記.墩內接地鋼筋與承臺底面鋼筋網焊接連接。并連接在承臺兩側預埋接地熱鍍鋅鋼板,綜合接地鋼筋焊接完成后,測出接地電阻值,若不合格,需重新安裝、焊接,合格后報請專業
9、監理工程師驗收,并注意保留影像資料。3.2。2.4模板制作及吊裝模板采用大塊組合鋼模板,模板采用鋼板加工而成,模板間用螺栓連接,并設置背楞、豎肋等進行加固.共使用48根背楞(下圖示3),豎肋為270mm設置一道(為下圖示5)。本次承臺模板面板具體尺寸確定為1。5m*2。5m,1m2。5m、0。5m*2.5m、2.5m*2。5m。施工時,視具體承臺尺寸組合模板以便于承臺施工.模板下料要方正,對角誤差不大于2mm;邊筋板和端筋板與面板要垂直,誤差不大于0。5。焊縫間距200mm,焊縫長度4060mm,焊腳高度不小于5mm;平面誤差度每兩米不大于2mm。采用吊車配合人工進行安裝拼裝。首次使用模板,需
10、進行多次打磨、沖洗,自檢合格并經監理同意后方可用于混凝土施工.模板安裝時,采用16t汽車吊配合作業。根據廠家提供的技術資料,每塊鋼模板最重不超過1T,能夠滿足吊裝要求。根據現場場地布置,對地基承載力不足的地方鋪設道床板作為施工便道,吊機停放在基坑的一側,吊鎖鉤住鋼模板上的吊環,先進行試吊,然后徐徐吊起,將鋼模板吊至安裝的位置,上下各2名人員進行鋼模板的精確對位及鎖定.吊裝注意事項1)在吊裝前,應事先設置好吊裝區域,非操作人員不得進入吊裝區域。2)鋼模板吊物不得從人員、設備上方通過。3)起重吊裝指揮人員作業時應與操作人員密切配合,執行規定的指揮信號;操作人員應按照指揮人員的信號進行作業,當信號不
11、清或錯誤時,操作人員可拒絕執行。4)起重吊裝作業時,起重臂和重物的下方嚴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過;重物吊運時嚴禁從人和起重機駕駛室上方通過;嚴禁用起重機載運人員,并嚴格實行重物離地2030cm試吊,確認安全可靠,方可正式吊裝作業。5) 嚴禁起吊重物長時間懸掛在空中,作業時若遇突發故障,應立即采取措施使重物降落到安全的地方,下降中嚴禁制動,并關閉發動機或切斷電源后進行,im c維修;在突然停電時,應立即把所有的控制器拔到零位,并采取措施將重物降到地面.6)起重作業人員在高處作業時,必須按照高處作業要求系好安全帶,做好必要的防護工作。655rqd3。2。2。5混凝土澆筑1、鋼筋綁扎、模板打磨干凈、安
12、裝完成,經檢查符合要求后,報由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開始砼澆注.澆筑采用全面分層方法(圖10-34a):在整個基礎內全面分層澆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層全面澆筑完畢回來澆筑第二層時,第一層澆筑的混凝土還未初凝,如此逐層進行,直至澆筑好。圖10-34a澆筑時,混凝土自高處自由傾落高度超過2m時,采用溜槽引導下落,以保證混凝土不致發生離析現象.2、砼的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移動間距不得超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應保持5-10cm的距離;插入下層砼10cm;每一處振搗完畢后應邊振搗邊緩緩提起振搗棒;應避免振搗棒碰撞模板、鋼筋及其他預埋件。每一插點振搗時間以2030秒為宜,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呈水
13、平并出現均勻的水泥漿和不再冒氣泡為止,不顯著下沉,表示已振實,即可停止振搗。3、砼質量控制要求:混凝土拌合時,衡器要保持準確,根據現場骨料含水率調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拌合物應拌合均勻,顏色一致,無離析和沁水現象.坍落度在拌合地點及澆筑地點分別由取樣人員進行取樣檢測.混凝土的運輸能力應適應混凝土凝結速度和澆筑速度的需要,使澆筑工作不間斷并使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時仍保持均勻性和規定的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時由現場施工員通知拌合站退回砼,不得使用。在澆筑過程中或澆筑完畢時,如砼表面泌水較多,必須在不擾動已澆筑砼前提下,采取措施將水排出。繼續澆筑砼時,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減少泌水.4、澆筑砼期間,應設
14、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的穩固情況,當發現有松動、變形、移位時,應及時處理. 5、砼澆筑完畢后,對砼裸露表面應進行二次振搗并及時進行修整、抹光,定漿后再二次抹面。 3.2。2.6 模板拆除及養護澆筑完成后,應在初凝后盡快覆蓋和灑水養護,覆蓋時不得損傷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應在養護期間經常使模板保持濕潤,養護不少于14天。養護標準以經常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為主。模板拆除時間以試件設計強度的80%為準。模板拆除:模板拆除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順序,拆時嚴禁拋仍。模板拆除時采用吊車(16t)及人工配合的方式進行。3。2.2。7基坑回填墩身施工前,首先進行基坑回填.回填采用機械和人工配合方式,由
15、挖掘機將土回填到基坑內(分層回填厚度為2025cm),再由兩名工人使用采油打夯機夯至密實(打夯之前對填土應初步平整,打夯機依次夯打,均勻分布,不留間隙,每層夯壓4遍),回填高度不超過承臺頂面高度,并作成一定的坡度,于基坑內一角集中排水,防止坑內積水。3。2.3驗收標準模板模板及支架安裝及拆除的檢驗必須符合鐵道部現行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03)得有關規定。模板安裝必須穩固牢靠,接縫嚴密,不得漏漿.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必須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澆筑混凝土前,模型內的積水和雜物應清理干凈。拆除承重模板及支架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表3。1和表3.2的要求。表3。1模板安
16、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軸線位置基礎15尺量每邊不少于2處2表面平整度52 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處3高程基礎20測量表3.2 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預留孔洞中心位置10尺量尺 寸+100尺量不少于2處2預埋件中心位置3尺量鋼筋鋼筋進場時,必須對其質量指標進行全面檢查并按批抽取試件做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和冷彎試驗,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定和設計要求。表3.3 鋼筋加工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 號名 稱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L5000L50001鋼筋全長1020尺 量2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20/鋼筋接頭應設置在承受應力較
17、小處,并應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內受力鋼筋接頭的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要求。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設計和施工的檢驗必須符合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03)的有關規定。四、工程質量保證措施4。1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加強測量工作,建立嚴格的精測、勤測、復測和換手測制度,確保承臺位置準確。2。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檢驗工作,通過試驗確定最佳施工配合比。1)材料選用水泥時,以能使配制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收縮小、和易性好和節約水泥為原則。水泥進場后,對按其品種、強度、證明文件以及出廠時間等情況分批進行檢驗,對所用水泥進行復查試驗。散裝水
18、泥采用水泥罐儲存;袋裝水泥儲存要防止受潮,堆碼高度不超過10袋。細骨料采用級配良好、質地堅硬、顆粒潔凈、粒徑小于5mm的河砂。砂中雜質的含量應通過試驗測定,最大含泥量3,云母含量2%,硫化物1,輕物質含量1.粗骨料應用堅硬的碎石,按規格不同分批進行檢驗.采用連續級配。粗骨料最大粒徑按混凝土結構情況及施工方法選取,但最大粒徑不超過結構最小邊尺寸的1/4和鋼筋最小徑距的3/4,在兩層或多層密布結構中,不得超過鋼筋最小徑距的1/2,同時最大粒徑不得超過31.5mm.針片狀顆粒含量15%,含泥量0.5,泥塊含量0.2,小于2。5mm的顆粒含量5%。2)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應以質量比計,并通過設
19、計和試配選定。3)混凝土的拌合混凝土拌合時,衡器要保持準確,根據現場骨料含水率調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拌合物應拌合均勻,顏色一致,無離析和沁水現象.坍落度在拌合地點及澆筑地點分別取樣檢測,每一單元結構物不少于兩次,同時觀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4)混凝土的運輸混凝土的運輸能力應適應混凝土凝結速度和澆筑速度的需要,使澆筑工作不間斷并使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時仍保持均勻性和規定的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時不得使用.3。采用大塊定型鋼模,嚴把模板安裝質量關,保證模板螺栓連接牢固,接縫密閉不漏漿,脫模劑涂刷均勻、適量。4.混凝土澆筑完畢,及時按規范要求進行養護,確保后期強度發展。5。加強施工程序控制1
20、)開工前對相關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使每個人作到“心中有數”;2)加強每道工序的自檢工作,每道工序必須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再開工和轉序. 3)砼灌注過程中,質檢員、施工員、試驗員、安全員必須全過程旁站;4)現場施工人員按要求對到場混凝土外觀質量進行觀察,同時做坍落度試驗.5)定期校正檢測儀器和檢查施工技術措施、交底、手段等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避免施工中出現意外;6)加強原始資料的記錄和管理,由專人記錄原始資料,當天記錄當天整理,原始資料必須真實.五、安全措施5.1安全保證措施基坑開挖完成后必須設置圍欄,掛安全網、紅色警示燈,防止人員墜落;澆筑混凝土時,基坑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等勞保
21、用具,在基坑上表面固定兩根鋼管,作業人員施工時將安全帶固定在鋼管上,防止墜落;六、安全應急體系6。1應急體系應急小組人員和應急預案組 長:董武俊 副組長:李成軍 周聰 武震成 員:孫建 張團結相關人員職責:組長職責:負責全面指揮工作,同時在搶險過程中協調其他相關部門的工作,領導事故原因的調查及有關人員的處理工作。副組長職責:負責現場的安全及搶險指揮。事故發生的應急措施:事故發生后,現場作業負責人應立即向項目部匯報,項目部立即和指揮部及監理聯系,通知相關的搶修配合單位盡快趕到現場進行搶救、搶修。 七、環保體系及措施1、施工前了解在開挖范圍內有無有用管線。若在施工中挖到不明管線、文物后應及時通知有關部門處理,保護好現場。2、場地清理平整 ,做好排水處理,防止工地污水污染路面。3、棄土統一清運至棄場堆放,對于運輸車輛在施工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應該有專門的工人及時處理,保證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4、模板搬運、存放應當使用起重機械裝卸,將噪音降到最低限度.5、施工現場排放施工廢水按有關要求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不超標排放,污染周圍水環境。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