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滲漏施工方案編 制 人:審 核 人:批 準 人: 住宅建筑滲漏問題是近年來投訴的焦點,不同部位發現滲水現象,破壞了建筑物的完整性,使建筑物功能的正常使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給業主和住戶帶來物質和精神上的損失,也給施工單位的企業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分類明確,在易產生滲水的部位和施工薄弱環節,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全面控制滲漏現象。一、 管理方面:1. 確定創建“無滲漏工程的質量目標,制定具體的技術措施、實施辦法和責任制,建立創建“無滲漏工作的質量保證體系,組織和督促管理人員開展防治滲漏的學習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現場管理的責任心與積極性。2. 在住宅
2、工程防滲漏過程控制中,應以“預防為主”,加強事前控制和事后檢查,把產生滲漏的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a) 對每道工序的操作質量進行檢查,對違章操作,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及時糾正,防患于未然;b) 在工序的自檢、互檢的基礎上,進行工序質量的交接檢查,堅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轉入下道工序的管理原則。c) 隱蔽工程驗收檢查后,要辦理簽證手續,列入工程檔案,對查出的問題必須認真處理,經監理、甲方相應人員復核無誤后,方能轉入下道工序。二、 防滲漏措施1. 材料質量控制措施: a) 對進入施工現場的砂、石、水泥一定要有合格證、準用證、交易證、出廠測試報告、按規定抽樣,并復試合格方可使用. b) 對使用于工程上
3、的防水材料,必須要有出廠合格證,按規定進行抽樣送檢,測試合格后方準使用;2. 工程施工過程中防滲漏技術措施:屋面防滲漏措施1. 屋面防水屋面結構施工質量是防止屋面滲水的關鍵,砼澆搗必須連續進行,嚴禁出現冷縫;延長拆模時間;增加養護時間;控制屋面施工堆載。常溫下,12小時后派人澆水養護七晝夜。2. 保溫隔熱材料應按設計要求選用,并應做好坡度.嚴禁在雨天鋪設保溫材料,現場應準備防雨材料(如塑料布等)3. 找平層是屋面卷材的基層。找平層施工前應進行隱蔽驗收,驗收保溫材料含水率、排氣槽設置、坡度等是否符合規范。為減少找平層的收縮變形,找平層中宜配置鋼筋網片,并設置分格縫,分格縫應嵌填密封材料.找平層應
4、分兩次壓光,確保表面光滑、平整,禁止采用蘆花掃帚掃毛的做法。常溫下,24小時后派人澆水養護. 4. 找平層清理干凈,涂上基層處理劑后就可鋪貼卷材,卷材的鋪貼方向應根據屋面坡度確定,一般逆坡鋪貼,上下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卷材鋪貼的難點和重點主要在一些節點的處理上,如凸出屋面的煙道、通氣孔、管道井、天溝、落水管口、女兒墻等。對管道井、女兒墻等基層宜做成下凹的圓弧形,這樣卷材就可以沿圓弧順勢鋪貼.對屋面通氣孔等較小直徑的凸出屋面的構件,基層宜做成上凸饅頭狀,卷材鋪貼時將整個饅頭狀基層包住,凸起構件與饅頭交接處用密封膏封堵嚴密。落水管口部處理難度較大,要保證落水管與結構之間嵌縫密實,水落口周圍直徑
5、500毫米范圍內坡度不應小于5,水落口杯與基層接觸處應留寬20毫米、深20毫米的凹槽,便于填嵌密封材料。5. 保護層施工要求 :應做40mm厚鋼筋砼保護層。為防止上層施工時水泥漿水堵塞下層分倉縫,應在下層分隔縫上干鋪20cm寬油氈,保護層鋼筋應在分隔縫處斷開。保護層砼鋼筋應處于面層下15mm處,防止澆搗時將鋼筋踏到砼下部.6. 卷材屋面防水的滲漏部位主要在屋面的細部節點、結構部位: 管道口、落水口、地漏及屋面上突出附屬設施與屋面的接觸處. 屋面與女兒墻、縱橫墻、山墻等連接處陰陽角、拐角處. 伸縮縫、沉降縫、分隔縫、卷材等搭接部位. 廚、衛生間滲漏措施1. 樓板混凝土施工時必須振搗密實,特別是管
6、子四周及墻角處,必須平整,避免凹凸不平現象發生,質檢員要嚴把質量關,不合格處必須返工,根據設計的衛生間墻位置,在板上做一道上返的砼止水帶,并預留好各種管洞,避免以后在樓板上鑿洞口,留下滲水隱患;。2. 有樓板的管洞、套管須預埋套管,高出地面50mm.3. 廁所填充墻與陽臺部位,做200高C20素混凝土反坎。4. 找平層要求: 找平層最薄處20厚1:3水泥砂漿從門口處向地漏找1坡,套管根部抹成“八”字角,寬10mm、高15mm,陰陽角抹成小圓角,收頭應圓滑。找平層完成后,應達到堅實平整、清潔無空鼓松動、明顯裂縫、麻面、起砂等現象。5. 蓄水實驗防水層施工完畢應進行灌水實驗,蓄水深度應高出防水層2
7、0cm,24h后檢查無滲漏方可進行保護層的施工。6. 保護層保護層厚度要均勻一致,施工時注意防止損壞卷材,必須保證全面覆蓋卷材并達到要求厚度,注意養護,以保證水泥強度。三、 滲漏治理1) 查漏點通常漏水量大的部位,可以直觀找到;而滲水較慢或一般濕漬不易觀察到出水點,可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1將漏水部位擦干,立即在漏水處薄薄地撒上一層干水泥,表面出現的濕點或濕線處就是漏水的孔或縫.2如上述方法尚不能查出滲水處,則可用水泥膠漿(水泥:水玻璃1:1)在滲水面均勻涂一薄層,并立即撒上干水泥粉一薄層,干水泥層表面的濕點或濕線即為滲水的孔隙或裂縫。2) 治理要視裂縫大小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一般是沿裂縫局部剔除面層,暴露出防水層裂縫部位,若裂縫較寬,則沿裂縫剔鑿寬度和深度均不小于10mm的溝槽,清除浮灰雜物后,在溝槽內嵌填密封材料,后鋪設帶胎體增強材料的涂膜防水層與原防水層搭接封嚴,試水不漏后修復面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