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有鐵路人工挖孔樁防護接長框架涵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1編制依據、原則及目的1.1編制依據1)國家和鐵道部及相關部委頒布的現行法律法規、鐵路客運專線施工技術指南(規范)和驗標、有關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等2)鐵道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鐵路建設施工機械設備管理的通知(XX函【2009】1170號)3)XX局加強臨近供電設備施工安全管理辦法機供函2009155號4)關于進一步規范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XX函【2009】409號)5)XX局關于進一步規范施工方案審查步驟和流程的通知(2009【1774】號)6)XX鐵路局關于公布XX鐵路局臨近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XX發【2009】451號)7)XX鐵路局
2、關于印發XX鐵路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XX辦發【2009】455號)8)鐵道部、XX鐵路局有關營業線施工的相關文件9)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方法(鐵辦2008190號)10)XX鐵路局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XX發2008316號)11)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TB104242003,J283-2004)12)客貨共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3-2008)13)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5-2003,J286-2004)14)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4012003,J2592003)15)XX鐵路局“2009年第一號局長令16)
3、XX鐵路局營業線施工工務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暫行)的通知(XX工發【2010】117號)17)XX函2009260號大型機械臨近營業線施工管理規定18)XX建發(2009)83號關于公布XX鐵路局建設工程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19)XX函2009603號關于對XX鐵路局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有關內容進行修訂的通知20)鐵道部第32號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規則等有關文件及規定21)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鐵道部部令第29號)22)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23)鐵路工務安全規則24)營業線鐵路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條例25)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26)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27)施工現場調查資料1。
4、2 編制原則1、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持證上崗”的原則,參建人員須經安全教育培訓,考試合格后,方準上崗;2、當施工與鐵路行車安全發生矛盾時,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服從鐵路行車的需要;行車不施工,施工不行車。3、營業線施工嚴格執行一人一機專職防護、“五個一”齊全原則;4、施工前對有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掌握技術要點及注意的安全事項,確保施工萬無一失,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5、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鐵路運營干擾的原則。1.3 編制目的明確接長框架涵營業線施工作業項目的施工方法、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工藝標準和安全防護方案。2工程簡況本方案涉及四個框架涵,分別為K22+091。77(14.5m)、K56+510
5、。63(15.0m)、K67+443。3(14m)、K82+411。24(16m)。本方案以K56+510.63(15.0m)為例,另外三個只介紹工程概況。2.1工程簡介1)K56+510。63(15.0m)K56+510。63接長框架涵位于XXXX市境內,線路法線與涵洞軸線之夾角=0;本涵為交通涵,采用高邊墻,入口不提高,基礎為剛性聯合基礎,采用正交出入口形式,本涵板頂最大填土高H=1.0m,為接長涵洞,既有涵端墻保留,翼墻鑿除,新建涵長9.06m.2)K22+091。77(14.5m)本涵洞既有XX鐵路里程為K22+091.77對應復線里程為DK22+091.77,線路法線方向與涵洞軸線成
6、0角,孔徑14。5m,凈高4。8m,既有中線距既有涵洞帽石9m,為交通涵洞。新建涵洞中心距既有XX鐵路中線5m。既有XX線涵洞為正交框架箱涵,涵長28.26m,接長涵洞為框架箱涵,涵長3m,涵頂填土厚度0。3m。涵洞接長需拆除既有涵洞翼墻、洞口錐砌.3) K67+443。3(14m)本涵洞既有XX鐵路里程為K67+443.3對應復線里程為D K67+443。3,線路法線方向與涵洞軸線成0角,孔徑1-4m,凈高4.7m,既有中線距既有涵洞帽石長4.53m,為排灌涵洞。新建涵洞中心距既有XX鐵路中心8.5m.既有XX線涵洞為斜交框架箱涵,涵長9。06m,接長涵洞為框架箱涵,涵長7.04m,涵頂填土
7、厚度0m。涵洞接長需拆除既有涵洞翼墻。 4) K82+411.24(16m)本涵洞既有XX鐵路里程為K82+411。24對應復線里程為DK82+411.24,線路法線方向與涵洞軸線成13角,孔徑16m,凈高4。5m,既有中線距既有涵洞帽石長5。54m,為交通涵洞。新建涵洞中心距既有XX鐵路中心4。4m.既有XX線涵洞為正交框架箱涵,涵長11.08m,接長涵洞為框架箱涵,涵長11。06m,涵頂填土厚度0m。涵洞接長需拆除既有涵洞翼墻. 2.1.2 地質條件長江二級階地,地形平緩開闊,地面高程10.023.0m,局部為崗地,崗地和坳谷交錯分布,地形起伏較大,地面高程一般在15.059.0m之間。地
8、層自上往下為:第四系上更新統沖積的粉質黏土,褐黃夾灰白色,硬塑,層厚一般大于10m,級普通土,。=180250kPa,該土層具弱膨脹潛勢;粉土,灰黃色,稍密,飽和,呈透鏡體狀夾于粉質黏土中,厚06m,級普通土,。=120160kPa;粉砂,灰黃色,稍密中密,飽和,局部分布,厚度大于13m,級松土,。=150200kPa;第三系上新統細圓礫土,灰黃色,飽和,密實,層厚1。212。0m,級硬土,。=300500kPa;白堊系上統泥質砂巖,紫紅色,全風化層厚04m,呈土狀、砂土狀,級硬土.=200300kPa;強風化層厚14m,塊狀,級軟石,.=300400kPa,其下為弱風化,厚度大于10m,巖體
9、完整,級軟石,.=400500kPa。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潛水和弱承壓水,砂礫層含水量大,穩定水位埋深2.03.9m,地表水和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均無侵蝕性.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抗震設防烈度7度。建議挖方邊坡坡率:粉質黏土1:11:1。5,細圓礫土1:1。251:1。5。2.1。3 接長涵與營業線關系1)K56+510.63(15。0m)本涵為接長涵洞,既有端墻保留,翼墻鑿除,開挖線距營業線中心5。0m,邊坡開挖深度2.0m,基坑開挖深度1.5m。2)K22+091.77(14。5m)3)K67+443.3(14m)4)K82+411。24(16m)2。1.4 施工工期涵洞施工工期見下表。
10、施工工期表序號計 劃 開 工計劃完成時間施 工 內 容12010年4月20日2010年4月30日施工準備、施工調查、方案報審、道路改移22010年4月30日2010年5月10日既有邊坡及基坑防護32010年5月10日2010年5月31日接長涵主體工程施工二、施工指揮組織體系1、指揮組織體系本施工項目成立施工及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如下:組長: (項目經理 電話號碼 ) 副組長: (項目部副經理 電話號碼 ) (安全總監 電話號碼 ) (總工程師 電話號碼 )2、施工組織機構本標共安排9個架子隊負責組織施工。 各架子隊采取平行施工方式,單個架子隊采用流水作業方式,加快作業速度,以保證總體工期的兌現.
11、詳見下圖組織機構框圖。施工組織機構框圖三、運輸條件既有線路為XX(XX啟東)單線鐵路。線路為客貨共運,列車運行密度較小(客車13對、貨車6對),夜間行車間隔時間較長,部分施工可以利用夜間天窗點進行施工。因本次施工的接長涵需要拆除涵洞八字翼墻結構,需采取挖孔樁防護措施對既有線進行加固,施工時需要慢行。挖孔樁防護方案:客車限速80km/h,貨車限速60km/h, 挖孔樁防護施工共限速6天,第7天至21天限速施工接長涵。四、施工準備1、 現場調查1)施工前已與通信、信號、供電等相關設備管理部門聯系,詳細調查工點地下埋設的電力,通信光纜等地下管線情況。2)地下管、線、電纜等隱蔽設施無法提供準確位置時采
12、取人工開挖探槽,探溝深度不小于1。2m,探清管線數量及線路走向。3)現場用白灰標出既有地下管線位置,在管線兩側設警示標示桿、牌。積極與設備管理單位取得聯系改移,在地下管線改移、保護完成后再進行框架接長基坑開挖施工.2、 技術準備1)組織人員核實現場地形地貌、水文條件等是否與設計相符合,編制施工方案、材料計劃。2)涵洞接長施工前,根據設計院交樁點、設計圖紙準確放出中線位置,進行涵洞精確的定位及高程控制.五、勞力組織情況1、 施工前對全體管理、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既有線安全施工常識、安全作業常識培訓等培訓工作,對特殊工種還需要進行特殊培訓,比如鋼筋工,架子工等,必須培訓合格拿到合格
13、證后方可上崗.2、 每個架子隊安排經過安全培訓,并取得XX局營業線施工上崗證的施工人員,根據涵洞接長實際工作量,合理安排技術人員、安全員、質檢員、防護人員、測量工的數量。六、施工程序施工準備測量放線布設圍欄及觀測樁挖孔樁施工拆除端翼墻基坑開挖涵身端翼墻防水層、涵背回填線路養護交驗線路。七、施工工藝1、營業線防護方案(以K 56+510。63為例)根據接長涵與既有涵關系,既有邊坡開挖深度2m,基坑開挖深度1。5m,開挖線距既有線路中心5.0m,既有路基防護采用每側3根125cm人工挖孔灌注樁防護,挖孔樁長根據開挖深度H采用1:1長度,配筋滿足樁抗彎強度要求.由于挖孔樁要避開涵洞基礎施工,導致既有
14、涵與挖孔樁間存在空隙,經研究,在空隙間采用鋼管及插板防護。施工時若局部土流失,防護采用砂袋回填密實。在營業線施工范圍內,不允許人員上道。先采用鐵絲柵欄臨時防護,圍欄高度1.8m,位置位于營業線路肩外側2。8m,并保證行車界限。線路間排水溝需提前設置,以確保新老線之間水路暢通。在涵洞基坑開挖前在涵洞上游設置一集水井,定期對基坑內積水進行抽拍,雨季施工時增加排水設施,確保線路兩側及基坑內不積水。雨水較大時停止涵洞施工并恢復涵洞排水。兩涵連接處防水層施工必須符合設計和施工標準。2、框架涵施工工藝1) 測量放線以導線控制網為依據,先進行涵洞軸線測量并將基礎軸線控制樁延長至基坑外加以固定,檢驗涵洞與線路
15、的交角是否滿足順溝順路要求.進而根據基礎布置情況計算基坑開挖邊樁控制點坐標,經復核后進行現場放樣,認真填寫測量記錄表。 在水準基點復測合格的前提下,利用往返測量將水準點引至涵洞施工地點附近一穩固處,經復核符合精度要求后,作為涵洞施工標高控制點.復核既有涵洞流水面標高及涵長。2)涵翼墻鑿除翼墻采用人工和風鎬進行部分鑿除,采取先防護后開挖的原則,在滿足現場施工條件情況下盡量減少對既有鐵路路基的影響。八、施工防護及監測1、施工封鎖及慢行期間,按規定設置駐站聯絡員、現場防護員,駐站聯絡員和現場防護員人員名單附后表4、5。鐵路防護人員是責任心強、具有安全生產知識、熟知業務知識、身體健康、經過培訓考試合格
16、正式員工。施工前按已審核的方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及細化措施,對施工人員進行鐵路營業線安全教育,經考試合格后上崗.所有作業人員進行詳細安全技術交底。2、防護員作業標準:1)必須持證上崗,不得擅自離崗及做與防護工作無關的事。2)防護員值崗時必須身穿黃色反光防護服,左上臂佩帶防護員臂章。3)慢性施工防護時,防護員在列車到達施工地點前,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站在了望條件好的位置,面向列車,平伸手臂,晝間展開黃色信號旗,夜間顯示黃色信號燈接車;機車通過施工地點后收起展開的黃色信號旗或信號燈,同時,應密切注視線路設備和列車運行情況.4)在防護日志上應填寫值崗防護員姓名、值崗防護安全情況、上級檢查意見和交接
17、班時間。5)在值崗期間如發現異常,必須立即報告鄰近車站。如確認對行車安全構成威脅,必須果斷采取措施,確保行車安全6)駐站聯絡員每隔35分鐘就要與現場防護員通一次話,及時掌握工程進展和安全情況.3、工地防護員必須在減速始點處,向列車司機顯示黃色信號旗或黃色信號燈。4、線路慢行施工時,除應配備和使用移動通訊、對講機等通訊防護設備外,還應根據目前既有線路行車速度等級使用移動停車信號或移動減速信號防護,具體如下:1)單線區間施工使用移動減速信號的防護辦法2)單線區間施工使用移動停車信號的防護辦法3)線路發生故障時的緊急情況防護辦法:路出現緊線急故障,如路基坍塌等危及行車安全的情況。現場防護人員遵循“先
18、防護,后處理,寧停勿撞的原則,攔停一切駛向施工現場的列車。具體辦法如下:5、加強既有線路基、線路位移觀測(1)觀測樁設置在橋涵接長側既有線路肩前后各設兩個觀測點(過渡段位置)用于觀測施工過程中既有線路基水平、高程變化情況.觀測樁采用20螺紋鋼制作,外側用C15混凝土包裹加固,觀測樁埋深2m以上。(2)觀測頻次施工期間觀測頻次一般情況下2小時觀測一次,施工完成后觀測頻次一般情況下一天不少于2次,觀測時間不少于3天.施工完成3天后,前15天內每3天觀測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觀測一次。(3)觀測控制標準觀測值:水平或高程位移不超過2mm/d或累計位移或沉降不超過10mm,若超出規定時必須停止施工,
19、與監理和設備管理單位(工務段)共同分析原因,制定補強措施。九、技術標準1、 施工中采用的規范及標準均沒有對既有線路行車安全的隱患2、 施工中采用的標準均符合設計要求,并上報監理確認。3、 施工中采用的非標準或試驗項目均通過設計要求并上報監理及有關部門批準。4、 施工時間采用的行車辦法符合技規、行規等XX鐵路局規定的要求。十、施工安全措施1、臨近營業線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前,工區必須針對每個涵洞專門編制施工方案和作業指導書,組織施工交底,向配合施工單位、架子隊、有關人員交待清楚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的有關事項.同時,針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所有參建人員做好各自的應急準備工作,準備好必備的
20、機具、材料。2)每日上班前,施工負責人召集技術、安全、及領工員等相關人員,進行施工交底,落實施工安全責任。3)駐站聯絡員和工地防護員必須經過營業線施工安全培訓,明確職責,持證上崗。施工期間,駐站聯絡員和工地防護員要通過電臺和對講機進行聯系,掌握營業線列車運行和現場施工狀況,保證聯系暢通。4)挖掘機、吊機等自行式施工機械每臺機械設置一名工地防護員,固定式施工機械在可控范圍內設置一名工地防護員。施工機械所在工地設置應急處理明示牌,清晰注明機械類別、危險源、安全責任人、應急處理措施、簡明應急程序和應急電話等信息。5)工地防護員除按規定配備相關安全防護備品外,現場配備對講機、信號旗。工地防護員必須熟練
21、掌握應急處理措施,出現險情時要嚴格按照“先防護,后處理”的原則進行處置.當發生影響營業線行車時,要按電話通知兩端車站行車室扣車設置響墩等停車信號的順序來處置,保證能夠及時攔停列車,確保行車安全。2、 防止挖斷光電纜措施1)施工前與通信、信號、電力等設備管理部門聯系,詳細調查工點地下埋設的電力,通信光纜等地下管線情況。查明準確位置并雙方會簽.2)地下管、線、電纜等隱蔽設施無法提供準確位置時必須采用“人工挖探”的方法,找出有光纜并按規定防護后,方可大面積開挖.3、防設備及車輛侵限安全措施1) 各種機械操作人員,必須取得操作合格證,不準操作與上崗證不相符的機械,不準將機械設備交給無本機操作證的人員操
22、作。2) 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本機說明規定,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3) 起重作業嚴格按照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和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的要求執行。4)定期組織機電設備、車輛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查出的安全隱患,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機械事故的發生。5) 施工過程中,施工材料、機具放置在距線路鋼軌5米外,確保材料機具不侵入限界.6)施工機械放置牢穩,對高空作業機械、大型模板支架設地錨四角拉纜繩,纜繩采用不低于12毫米鋼纜加工,防止施工機械設備傾覆。4、大型設備防傾覆預防措施1)挖掘機、吊車、混凝土泵車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
23、程進行操作。2) 挖掘機停放時須停放在平坡道上;吊車、混凝土泵車停放時須將起重臂、泵管收回原位。3)挖掘機、吊車、混凝土泵車操作期間各監控人員必須到位。4)加強作業人員崗前培訓工作,增強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5)嚴格執行各個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執行各項規章制度。6)加強起重設備的檢查維護,堅決杜絕帶病作業。5、 吊裝安全措施1)起重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操作,嚴禁多人或無人指揮,嚴禁在臂桿、吊物下方站立和行走。2)鋼絲繩表面的磨損或腐蝕,超過斷面的10% 應予報廢,嚴禁使用。3)作纜索拖拉鋼絲繩的一端必須系在地錨上,嚴禁栓在電桿、樹木或其他腳手架上,防止觸及電線。4)所有安全裝置必須事先測試,未經測
24、試不得使用,對允許載重量要掛牌標識,嚴禁超載或帶病作業。長、大、重器材吊運時必須先確定它的重心并試吊,調整偏差再正式起吊,嚴格執行“十不吊制度。6、 線路施工行車安全措施1) 施工前對參戰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增強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術技能。嚴格落實現場作業“七控”辦法和行車線施工安全規定。特別對勞務工要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全面監護.決不允許上道休息、坐臥。2)嚴格施工防護,健全行車防護體系,認真執行安全防護規定。防護人員要熟練掌握防護知識和技能,提前上崗到位,施工的各種行車防護用品及信號標志必須齊全、有效、醒目并安設正確.3)重視同行車部門的聯系,在行車室設聯絡員,及時通報列車運行情況.通
25、訊工具要保持良好狀態,隨時通報行車情況,人員、料具及時撤離,務必做到人員不擋道,料具不侵限。4) 施工前認真進行現場調查,明確施工影響區域和防護范圍,并有針對性的制定專項措施,涉及行車設備的作業必須同車站和工、電務部門聯系,搞好配合,嚴禁擅動和損壞電纜和其它行車設備及設施。5) 凡妨礙行車的施工必須設置防護,防護由施工負責人、駐站聯絡員、防護員組成。施工防護員、聯絡員由經考試合格的正式職工擔任。 7、各種用電設備的安全措施 1)使用自備電源或與外電線路共用同一供電系統時,電氣設備應根據當地要求作保護接零或作保護接地;2)移動式發電機供電的用電設備,其金屬外殼或底座,應與發電機電源的接地裝置有可
26、靠的電氣連接;3)手持電動工具和單機回路的照明開關箱內必須裝設漏電保護器,照明燈具的金屬殼必須做零保護;4)各種型號的電動設備必須按使用說明書的規定接地或接零,傳動部位按設計要求安裝防護裝置;8、 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措施1) 各種機械操作人員和車輛駕駛員,必須取得操作合格證,不準操作與證不相符的機械,不準將機械設備交給無本機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對機械操作人員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2) 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本機說明規定,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3)駕駛室或操作室要保持整潔,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嚴禁酒后操作機械,嚴禁機械帶病運轉或超負荷運轉;機械設備在施工現場存
27、放時,應選擇安全的停放地點;使用鋼絲繩的機械,在運轉中嚴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觸鋼絲繩,用鋼絲繩拖、拉機械或重物時,人員要遠離鋼絲繩;定期組織機電設備、車輛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查出的安全問題,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機械事故的發生.9、 雨季施工防洪安全措施1)成立抗洪防汛領導小組,建立雨季值班制度。在雨季來臨之前,建立雨季施工領導小組,責任到人,分片包保。在雨季施工期間定期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2)成立防洪搶險突擊隊,平時施工作業,雨時防汛搶險.每個施工現場均要備足防汛器材、物資,包括雨衣,雨鞋,鐵鍬,草袋,水泵等,做到人員設備齊整、措施有力、落實到位,防洪
28、搶險專用物資任何人不得隨意調用.十一、應急預案1、項目部應急組織機構 應急防護組:1)人員設置:設駐站聯絡員計2人2)施工現場兩頭各設防護員3人,作業人員100人。3)應急物資設備2、應急處理工作流程 3、應急處理措施1)路基橋臺變形應急措施施工過程中每天沉降觀測不少于2次,在雨季或其他不利情況時加密觀測頻次,同時加強對線幾何狀態的監測.如有超限立即停止施工,整修線路。如觀測沉降、水平位移超過規范時,則首先停止當前作業,按照“先防護、后處理、寧停勿撞”的原則及時由防護員攔停列車并通知車站值班員,根據線路幾何狀態放行列車,并根據情況采取加固措施,請設計和有關專家重新會審施工方案后再施工。2)路基
29、塌方應急措施施工前從物資堆放場地到線路位置,預留搶險通道,并要保持暢通。若由于施工、地質或天氣原因,發生塌方情況,危及線路安全,聯絡員立即先進行停車防護,通報車站、路局工務和運輸部門,采取措施防止列車發生事故。組長組織制定搶險方案,并立即組織搶險人員、設備(挖機等)、物資(枕木、草袋、道碴等)到位,及時搶修,安排監測人員對事故位置的線路進行連續不斷的觀測。3)挖斷、破損電纜應急措施施工前,請設備管理單位(供電、電務)進行現場交底,書面確認地上、地下有無光電纜,按照路局316號文及相關規定,由設備管理單位負責光電纜的遷移或挖出保護,我單位配合,在光電纜挖出后由設備管理單位負責安排專人監護,我單位
30、在設備管理單位的監護下進行各項作業,不得挖傷、挖斷光電纜。若在挖土過程中,不慎挖斷電纜或破損了管線設備,立即停止施工,現場施工員通知項目負責人,確認電纜性質,然后通報設備歸屬單位,由設備單位組織搶修,不隱瞞,也不擅自處理。4)機械倒地侵入既有線應急措施工地防護員必須熟練掌握應急處理措施,出現險情時要嚴格按照“先防護,后處理”的原則進行處置。當機械倒地影響營業線行車時,要按設置響墩等停車信號電話通知兩端車站行車室扣車的順序來處置,保證能夠及時攔停列車,確保行車安全。5)防洪防臺應急措施4、項目救援預案 1)救援機構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副經理和專職安全員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組員的安
31、全事故處理小組.一旦發生事故,該小組立即投入現場,立即展開處理和救援工作。同時負責日常安全教育,對突發安全事故處理方案進行宣講,突發事故處理程序作到人人知曉。2)物資準備人員準備:綜合工班120人,機運班30人。物資準備:干粉滅火器6支,氧氣、乙炔及配套工具2套;鐵鍬40把,鐵鎬20把,抬筐50個,扳手20把,撬棍20根,起撥道機10臺,道砟100方.機械設備: 裝載機1輛,25T吊車1輛,挖機1臺,救援汽車1輛。3)應急救援程序若發生影響危及鐵路行車的重大安全事故,除按照施工預案的措施進行線路保護以外,以施工負責人為搶險突擊組長,施工員和各工種組成搶險突擊組,按鐵路搶險方案進行搶修;以安全員為負責人立即搶救傷員、防止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傷員醫療救護醫院為XX區XX人民醫院、XX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