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滑樁施工方案一、 編制依據(jù)1、重慶xx高速公路xx合同段兩階段施工設計文件2、合同文件3、現(xiàn)行規(guī)范和標準4、施工現(xiàn)場實際調查資料5、公司現(xiàn)有的施工設備、技術力量 6、類似工程經驗二、編制原則1、滿足合同質量、工期要求并留有適當余地。 2、全面規(guī)劃,保證重點,統(tǒng)籌安排,優(yōu)先安排控制工期的關鍵工程。 3、采用先進的施工方法和技術,不斷提高施工機械化,預制裝配化程度,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4、應用科學的計劃方法進行合理的施工組織,因地制宜地采流水作業(yè)方法和平行作業(yè)方法。5、落實季節(jié)性施工的的措施,確保全年連續(xù)施工,全面平衡人工、材料的需用量,力求均衡施工。6、全員參與,加強質量管理,精心施
2、工,建造一流工程。7、精打細算、開源節(jié)流、充分利用已有設施,盡量減少臨時工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8、科學安排施工現(xiàn)場,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責任制,確保施工安全。9、加強環(huán)保教育,提高環(huán)保意識,作到文明施工。三、工程概況我部施工的xx速公路xx施工段K0+000K3+137,該路段地形、地貌為構造侵蝕、溶蝕地貌單元,為開闊槽谷、渾圓狀低山、丘包或圓形、橢圓形洼地形,多為稻田或旱地,地貌形態(tài)受巖性、構造、水文等控制,形成“V”形陡谷,地形起伏大,坡度在15-50,地面高程335-512m,相對高差30-280m。水文情況:路線經過區(qū)內水系隸屬長江支流,地表水流多呈樹支狀發(fā)育的小溪,大型
3、河流少見,溪流大部分為常年性水流,流程短且水流急,水流量受季節(jié)變化影響較大。地下水主要有四種類型:松散巖類空隙水、基巖裂隙水、碳酸鹽巖溶水。區(qū)域地質:路線經過區(qū)地處新華夏系第三沉降帶之四川盆地東部,屬于川東弧形構造帶的組成部分,構造形跡以北北東-北東向梳狀褶皺為主,背斜近軸部局部伴有逆沖斷層,南部因川黔構造帶深入,生成了以系列南北向壓性構造形跡,與北北東-北東向構造形跡形成以系列復雜的組合關系。K0+000-K3+137位于彈子山-吳家灣背斜北西翼,位于和尚巖走向逆斷層南東1.5-4公里,K0+000-K2+000位于水江正斷層南東0.5-1公里,線路附近巖層的產狀有影響。區(qū)內不良地質主要有過
4、濕土、順層、巖堆,采用抗滑樁、樁板墻支護處理等。主要工程量:樁號位置及內容編號工程數(shù)量K2+370-K2+454左側樁板墻11515根YK2+300-YK2+444右側抗滑樁14242根YK2+738-YK2+875右側抗滑樁12525根YK2+830-YK2+895路基中心樁板墻11111根YK2+965-YK3+134.366右側抗滑樁13030根K2+460K2+487.88隧道進口抗滑樁S1S55根YK2+441.75YK2+459.63隧道進口抗滑樁S6S94根K2+720K2+740隧道出口抗滑樁S4S74根YK2+738隧道出口抗滑樁S1S33根合計184根12526 m3四、施
5、工人員及勞動力配置本工程現(xiàn)場施工由陳文照負責、質檢負責人宋海燕、安全負責人何明德、試驗負責人陳國全、資料收集整理由譚燕負責。木工、鋼筋、砼、樁基、起重等專業(yè)班組均有專職的安全員和質量自檢員;因本抗滑樁施工直接制約著YK2+300至施工終點段的路基土石方、巖口隧道及巖口大橋的施工,所以工期緊任務重,將施工現(xiàn)場分為兩個施工段,共投入2個專業(yè)施工班組,即YK2+300巖口隧道進口和巖口隧道出口YK3+134.366兩個施工段同時施工;共計投入勞動力140人(具體人員配置詳見附表);在開工之前,組織以上人員認真學習了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規(guī)范,并進行技術交底。抗滑樁施工必須集中力量連續(xù)作業(yè),以確保整個施工
6、工期。土工:60人 泥瓦工:3人 模板工:10人鋼筋工:20人 混凝土工:12人 機運工:6人 試驗工:2人 焊工:6人 電工:2人 平工:7人 架管工:10人測量員:2人五、主要材料抗滑樁樁身C30混凝土采用xx施工段拌合站集中攪拌,鎖口及護壁C20混凝土采用現(xiàn)場設立350強力式攪拌機集中攪拌;鋼材使用由甲方指定廠家生產的I、III級鋼筋,每批次鋼材均有質檢證書。六、主要施工機械設備和質檢設備根據(jù)施工需要,擬投入以下主要機械設備:1、3.5m/min空壓機16臺(套),12T吊車一臺,2寸渾水潛水泵4臺,ZX-50插入式振動器6臺(套),Y018手持式鑿巖機32臺,L350強制式砼攪拌機2臺
7、,50型裝載機2臺,切割機4臺,電焊機6臺,鋼筋彎曲機2臺,鋼筋調直機2臺,JK-0.5型卷揚機40臺,備用額定量為150kw發(fā)電機2臺。2、全站儀1臺(套),水平儀2臺(套),壓力機1臺(20kw),砼試模8套,坍落度儀1臺。七、施工部署根據(jù)總體施工進度安排,抗滑樁的施工時間為2010年9月5日2010年12月30日,總工期3個月(詳抗滑樁施工進度計劃表)。按照總體施工順序,將全線抗滑樁分為兩個施工作業(yè)面,即YK2+300巖口隧道進口和巖口隧道出口YK3+134.366,兩個施工段平行施工,同時又在各個施工段內形成流水作業(yè)施工;一施工段:先施工K2+370-K2+454左側樁板墻及巖口隧道進
8、口的9根抗滑樁,再施工YK2+300-YK2+444右側抗滑樁。二施工段:先施工YK2+965-YK3+134.366右側30根抗滑樁及YK2+830-YK2+895路基中心樁板墻,形成暢通的便道后,再施工YK2+738-YK2+875右側25根抗滑樁及巖口隧道出口的7根抗滑樁。抗滑樁施工進度計劃表時間 項目9月10月11月12月5101520253020253020253051015202530510152025301YK2+965-YK3+134.366右側抗滑樁2YK2+830-YK2+895路基中心樁板墻3YK2+738-YK2+875右側抗滑樁4巖口隧道左線出口抗滑樁5巖口隧道右線出
9、口抗滑樁6K2+370-K2+454左側樁板墻7YK2+300-YK2+444右側抗滑樁8巖口隧道左線進口抗滑樁9巖口隧道右線進口抗滑樁八、施工準備根據(jù)施工部署及施工工期要求,需從以下幾方面作好施工準備:1、測量定位放線檢查、復核抗滑樁設計坐標,檢查無誤后,并根據(jù)設計提供的樁位坐標和已建立的控制網(wǎng),用全站儀對抗滑樁進行定位放線,作好每樁的護樁。并報監(jiān)理工程師復查,合格后進行抗滑樁的施工,并在施工范圍內設置好對滑坡變形、移動的觀測設施。2、修建臨時設施根據(jù)現(xiàn)場樁位及實際地形條件,合理選線,修建縱向便道,以利設備及材料的進場;在K3+137左側建一個鋼筋制作場,場內用混凝土硬化,并搭建雨棚;對臨邊
10、作好安全警示及安全防護。3、臨時供電從業(yè)主提供的電源點,按“三相五線制”和“一機、一閘、一漏、一箱、一鎖”的要求布設臨時供電線路,將電源提供到每個施工作業(yè)點。4、人、機、物組織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和施工進度要求,合理組織足夠的勞動力,施工機具和工程用材進場,以滿足開工前的需求。5、材料試驗本工程混凝土采用xx施工段拌合站集中攪拌,首先選擇合格的材料供應商,原材料經檢測合格,提供原材料試驗和混凝土配合比報告,送監(jiān)理工程師審批后方可用于施工;對進場鋼材母材及連接件在監(jiān)理工程師見證情況下取樣,送試驗室進行力學試驗,合格后方能使用和批量加工。九、抗滑樁施工方法1、抗滑樁樁孔開挖1.1抗滑樁平面位置應按圖紙
11、放樣,開挖中應核對滑面情況,如其實際位置與圖紙出入較大時,應通知設計進行處理。實際樁底高程應報監(jiān)理工程師會同設計單位現(xiàn)場檢查確定。1.2整平孔口地面,做好樁區(qū)地表截、排水及防滲工作。在孔口搭雨棚,除留倒渣一側外,其余三側在距地面1.2m高度內用木板全封閉,并在鎖口面上用混凝土再加筑50CM高的圍埂,且將孔口周邊80CM內用混凝土全部硬化,以防止土、石或雜物掉入孔內,。1.3每排抗滑樁均采取每次間隔2樁跳槽開挖,從兩段沿中間開挖,待樁身強度大于75%以上時再開挖鄰樁;開挖時分節(jié)開挖,每節(jié)高度為1m,根據(jù)實際地質情況可調整為0.6-2.0m,挖一節(jié)立即支護一節(jié)。圍巖較松軟、破碎或有水時,分節(jié)適當調
12、短。分節(jié)不能在土石層變化和滑床面處。1.4孔下操作人員不超過兩人,必須戴安全帽,開挖采用手持式鑿巖機及水鉆配合人工開挖,挖出的土石方隨挖隨運,裝土采用鐵皮吊桶(尺寸560,h=450mm)。每樁井口設置0.5t電動卷揚機及吊架,用于垂直提升裝土吊桶(開工前進行試吊,經確認安全可行后方可進行開挖吊土)。吊桶吊至井口后,再用人力運至井口一米外堆放;井下作業(yè)、上下人員通過鋼筋爬梯上下,禁止乘吊桶下。1.5隨時測量孔下空氣污染物濃度,每十分鐘用空壓機向孔內送風一次,每班作業(yè)前井下應放小動物(如:雞、鴿子)檢查井底氣體是否有毒,觀察半小時,如小動物活動正常側可開始作業(yè),如小動物有異常表現(xiàn)側應立即對孔內送
13、風稀釋空氣,以至對小動物無影響為止,避免發(fā)生安全事故。如樁孔太深,孔內采用36V低壓燈照明。2、支護2.1護壁支護,用就地灌注混凝土,灌注前巖壁上的松動石塊、浮土清除,護壁混凝土的澆灌要求人工對稱下料,每次澆灌下料高度不超過500即振搗一次。振搗時要求勤打棒,但不得打重棒、過棒,適可而止,避免護壁側模承受砼單邊側壓力過大而變形。打棒時可梅花形布置振搗點,不允許漏棒,不允許一次下料太厚打懶棒。2.2在滑動面處的護壁應加強,在承受較大推力的護壁和孔口加強襯砌的混凝土鋼筋應加密;施工中如因土層較弱、松散或地下水作用等引起局部塌孔時,立即進行護壁支護,在塌孔處填砌片石防止繼續(xù)塌孔,護壁混凝土適當加厚、
14、鋼筋適當加密,澆筑護壁后待混凝土強度達到80%后方可拆除支撐。2.3護壁混凝土模板的支架于灌注后24h拆除,開挖須在上一節(jié)護壁混凝土終凝以后進行。在圍巖松軟破碎和有滑動面的節(jié)段,在護壁內順滑坡方向用臨時橫撐加強支護,并注意觀察其受力情況,及時進行加固;當發(fā)現(xiàn)橫撐受力變形、破損時,孔下施工人員必須立即撤離。3、樁身混凝土澆筑3.1樁身混凝土澆筑前,檢查樁位、樁孔斷面尺寸、豎直度及樁長等各項指標均合格后,鑿毛護壁,將孔底徹底清理干凈,做好安置鋼筋的放樣。3.2在開挖樁基的同時,進行鋼筋骨架的制作,鋼筋骨架制作成型后,按設計圖中聲測管的數(shù)量、規(guī)格、位置進行聲測管的焊接、封底及定位。主筋接長采用搭接雙
15、面焊,焊縫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按2.0米間距把加強筋擺在同一柱面上,對稱點焊四根主筋,以固定加強筋的位置,再分區(qū)對稱點焊其它主筋。最后把已調直的10或12鋼筋按設計要求固定在主筋外。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也可在樁孔內搭接,搭接不得設在土石分界和滑動面處。鋼筋籠制作、搭接接頭采用焊接,在接頭處的35d范圍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面積不得大于該截面鋼筋的25%,各項指標按設計及技術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控制。用吊車起吊、安裝鋼筋骨架時,避奐鋼筋骨架撞擊他物或起吊不當落入地上,引起骨架變形。鋼筋骨架安放在孔中部,并在加強筋位置,對稱點焊四根12的凸形鋼筋,凸形鋼筋應頂位護壁砼,以固定鋼筋骨架,防止砼澆筑過程中
16、鋼筋骨架發(fā)生位移。3.3混凝土采用xx施工段拌合站集中攪拌,用專用混凝土運輸罐車運至現(xiàn)場澆灌,拌合站距施工現(xiàn)場5KM,運至現(xiàn)場只需15分鐘,運輸途中不會對混凝土造成影響。灌注混凝土必須連續(xù)作業(yè),如因特殊情況導致混凝土施工中斷,其施工縫面必須進行處理(鑿毛、加連接鋼筋等);嚴禁施工縫在滑動面上。為防止混凝土“離析”,澆筑時采取掛串筒,澆筑時邊澆邊取,串筒距混凝土澆筑頂面不超過2m。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每澆筑40cm振搗一次,不得漏振和過振,將氣泡基本排出,混凝土不下沉為止。砼澆筑過程中,會同監(jiān)理按每個臺班不少于兩組,每樁且100m3不少于一組制作砼留盤試件,并對砼入泵坍落度進行抽檢。砼澆
17、筑后12h,派專人進行澆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7d。十、質量保證措施1.組織措施1.1健全質量保證體系,設置質量管理部門,做到質量管理的組織落實。1.2制定并落實各級管理人員的質量責任制,分解質量管理目標,將分解指標落實到各級管理者及管理部門。直至基層生產班組。形成質量責任制網(wǎng)絡。1.3認真貫徹行之有效的技術管理制度。1.4加強質量的監(jiān)控力度,加強事前控制,施工過程中的監(jiān)控及事后的檢查驗收。1.5加強對管理人員的質量意識培養(yǎng),重用質量意識強素質高的管理人員參與重要部位的工程質量管理。1.6制定質量獎勵制度,激勵管理人員及職工的工作責任心及敬業(yè)精神。1.7管理人員須有技術職稱和上崗證書,特殊工種
18、人員要持證上崗。2.技術措施2.1制定質量規(guī)劃。明確各施工階段的質量要求,提高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計劃性。2.2準確地、全面地調整現(xiàn)場情況,認真分析施工圖的技術難點,制定符合總體進度。質量目標,滿足施工環(huán)境,有針對性解決技術難點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充分發(fā)揮技術力量的管理優(yōu)勢。2.3加強對原材料、半成品的質量控制和進場材料、半成品的檢查及復驗。2.4提前作好技術準備。提前進行技術交底,提前消化施工圖紙疑點難點。2.5抓好關鍵部位的“樣品”段施工組織及施工工藝總結。確保工序的施工能力。滿足工程質量要求。2.6設立現(xiàn)場實驗站,為強化進入現(xiàn)場材料檢驗,工序質量監(jiān)控,及時提供管理信息。3質量要求(1)樁
19、孔開挖a.樁孔斷面尺寸:不小于設計;b.樁位:100mm;c.豎直度:0.5%樁長,且不大于200mmm;(2)護壁模板的強度、剛度及穩(wěn)定性符合施工規(guī)范要求;板面之間平整、接逢嚴密,不漏漿。(3)鋼筋制作安裝要求a.受力鋼筋間距允許偏差:20mm;b.箍筋間距允許偏差:0,-20mm;c.鋼筋骨架尺寸允許偏差:長度: 10mm;寬:5mm;d.保護層厚度偏差:10mm。e.鋼筋骨架底面高程:50mm。(3)混凝土澆注嚴格按抗滑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配料拌合,每臺班及時制作2組混凝土試件,以便檢查砼質量。十一、安全技術措施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牢固樹立“生產必須安全,安全促進
20、生產”的觀點。為優(yōu)質、安全、按期完成工程項目,采取以下措施:1.安全生產措施1.1管理目標杜絕工亡、重傷、達到零事故目標。1.2組織保證成立以工程項目經理楊東為組長的工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其成員由項目部主管生產副經理陳東(副組長)、總工劉長兵(副組長)、施工員、安全員、設備員、材料員、治安保衛(wèi)員、后勤管理人員及各班組長等組成。1.3建立安全保證體系“安全生產,人人有責”,要體現(xiàn)到工程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參與,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1.4制定施工現(xiàn)場有關管理制度1.5認真執(zhí)行安全技術交底制度工程開工前,施工負責人在下達施工任務時,應隨同施工方案向施工作業(yè)人員,認真進行安全技術措施的交底,每個
21、分項工程開工前須交待分項工程的安全技術措施,使作業(yè)層作業(yè)人員知道在什么時間、什么環(huán)境、什么作業(yè),應采取哪些措施。安全、技術措施交底應有針對性、實用性,把可能產生的事故隱患,及其防范措施都要細致認真考慮周到,并作好記錄。做到確認制。1.6現(xiàn)場交通安全 YK2+800YK3+020段抗滑樁距303省道40m,高差70余米,坡度極大,303省道過往車輛繁多,抗滑施工過程中,須防止土石滾落;A、需在巖口大橋與303省道間作安全屏障,在順道路縱向開挖兩道220M長2M深2M寬的攔截溝。B、在攔截溝外側采用鋼管架及竹跳搭建2M高的擋護攔。C、成立一支安全尋視小組(6人),24小時對過往車輛及行人進行安全指
22、揮,并及時清除危險源。D、與當?shù)亟煌ú块T建立聯(lián)系,及時溝通信息,合力保證該路段安全。E、在施工區(qū)域邊緣必須保持1.5m安全距離,設置隔離帶,防止車輛行駛到邊坡。1.7施工臨時用電施工現(xiàn)場的電氣雖然屬于暫設,但不能有臨時的觀點,應有正規(guī)的電氣設計,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措施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安全用電技術上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為了保證安全用電和供電的可靠性在組織上所采取的各種措施,它包括各種制度的建立,組織管理等一系列內容。附二:抗滑樁施工組織機構項目經理:楊 東總工程師:劉長兵生產副經理:陳 東現(xiàn)場施工負責人:陳文照周洋謝剛吳華貴宋子強袁小波陳國全余珍王勇宋海燕韋達文鋼筋班木工班樁基班砼班試驗機械材料起重班質檢下部構造 行辦龔 建 波附三:抗滑樁安全管理體系抗滑樁安全辦:楊東、孫全、劉長兵、陳東現(xiàn)場施工負責人:陳文照專職安全員:何明德防范重點安檢組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目標班組安全員安全保證安全把關安全預防附四:抗滑樁質量保證體系抗滑樁全質辦施工現(xiàn)場負責人QC小組安檢組班組質檢員試驗室質檢組質量保證質量預防質量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