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段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新建鐵路xx段工程招標文件。2、新建工程施工圖(施圖-011)。3、中華人民共和國及鐵道部有關部門頒發的主要現行法規、規范、標準及辦法,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鐵路橋涵施工規范(TB10203-2002)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5160)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32005) 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規范(TB10210-2001)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03)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5-2003)新建時速200公里客貨共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
2、評定暫行標準新建客貨共線鐵路工程施工補充規定(暫行)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TB10002.1-99)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99)鐵路砼強度檢驗評定標準(TB/10425-94)二、工程概況主橋為48+780+48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一聯全長657.3m(含兩側梁端至邊支座中心各0.65m)。橋面頂寬13.013.05m,底寬6.6m。級雙線鐵路,線間距4.64.65m,主梁位于直線、緩和曲線及圓曲線上,曲線半徑R=4500m。箱梁端支座處及邊跨直線段和跨中處梁高為3.8m,邊跨直線段總長9.65m(含梁端至邊支座中心0.65m),中支點處梁高6.6m,平段長3m,梁高按圓曲線
3、變化,圓曲線半徑R=252.516m。箱梁橫截面為單箱單室直腹板,頂板厚0.35m,腹板厚分別為:0.45m、0.65m、0.85m,底板厚由跨中的0.42m變化至中支點梁根部的0.758m。中支點處加厚到1.3m。箱梁在中支點處設置厚度2.0m的橫隔板,梁端支座處設置厚度1.35m的端橫隔板,中跨跨中合龍段設置0.6m的中橫隔板。主橋共有9個合龍段,其中中跨合龍段7個,邊跨合龍段2個,合龍段長度均為2m ,底板寬度為6.6m,梁高為3.8m,頂板厚0.35m,腹板厚45cm,底板厚42cm,中跨合龍段設置0.6m的中橫隔板,邊跨合龍段無橫隔板。單個中跨合龍段混凝土31.7m3,鋼筋7366.
4、4kg;單個邊跨合龍段混凝土22.5m3,鋼筋3857.6kg。合龍段箱梁采用縱向、橫向、豎向三向預應力體系。縱向預應力鋼束分別采用12-75(頂板束,后期上彎束)、9-75(底板束)高強低松馳鋼絞線群錨體系,頂板束張拉力2116.8KN,后期上彎束張拉力2251.2KN,底板束張拉力1688.4KN。每個中跨合龍段有縱向束56束,其中底板束42束,頂板束6束,后期上彎束6束,備用束2束;每個邊跨合龍段有縱向束36束,其中底板束24束,后期上彎束4束,頂板束6束,備用束2束。頂板橫向預應力采用4-75鋼絞線,OVM15-4B錨具,一端張拉,錨固端兩側交錯布置,張拉力729.1KN,每個合龍段有
5、橫向束4束。箱梁腹板豎向預應力采用25的精軋螺紋鋼筋,JLM錨具,梁頂單端張拉,張拉力327.9KN,每個合龍段共有豎向精軋螺紋鋼筋8根。中跨合龍段采用吊架合龍,吊架采用掛籃改制而成,即吊架底模采用掛籃現有底模,側模采用掛籃側模,用吊桿吊掛在已經施工完畢的梁段上,內模及支架用竹膠模板,通過拉桿與外側模固定在一起,頂模用分配梁,通過吊桿吊在箱梁上。邊跨合龍段直接在現澆段支架上合龍,外側模及底模均直接支承在支架上,內模及支架支承在底模上。合龍段外部支撐按設計圖采用4根分配梁,每根分配梁由兩根40 a的槽鋼組焊而成。鎖定臨時預應力鋼束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張拉力均為490KN。全橋合龍順序為:第一步,
6、先3#與4#墩、5#與6#墩、7#與8#墩、9#與10#墩分別單獨合龍形成型結構,第二步,6#與7#墩合龍,第三步,4#與5#墩、8#與9#墩分別(或同時)合龍,第四步,兩邊跨分別(或同時)合龍。合龍段箱梁砼為C55高標號砼,砼采用岸上砼工廠生產,由攪拌車經棧橋運輸至墩旁,再由泵機將砼輸送至合龍段。砼澆筑向分段,水平分層對稱澆筑,分層厚度30cm為宜。澆筑順序:先澆筑完成隔底板和腹板、隔墻根部,設置壓艙板,然后再澆筑腹板及隔墻,然后澆筑頂板兩側翼緣板,頂板中部,最后澆筑腹板倒角區頂板。三、施工方法及步驟(一)、3#與4#墩、5#與6#墩、7#與8#墩、9#與10#墩合龍段施工(以9#與10#墩
7、合龍段為例)1、吊架施工10#墩施工到11#塊,張拉完縱橫向預應力后,拆除10#墩掛籃。然后9#墩掛籃走形到11#塊,待9#墩11#塊混凝土澆筑完畢,張拉完縱橫向預應力后,拆除掛籃上部結構,只留下底模及外側模,然后將大里程端掛籃外滑梁向前滑行至10#墩11#塊,將前端吊掛于10#墩11#塊預留的外滑梁吊帶孔中,再將底模吊掛于側模上,然后將此只掛籃外側模及底模向前走行至10#墩11#塊,將前下橫梁吊掛于10#墩11#塊預留的前下橫梁吊帶孔中(吊桿不要收緊),形成合龍段的施工平臺。再拆除9#墩小里程側掛籃底模及外側模。2、壓重和臨時鎖定調整合龍段兩端梁體高差及軸線偏差,高差采用壓重調整,對梁體高的
8、一端采用壓重,使兩端高差不大于15mm。壓重采用水桶裝水,9#墩小里程側掛籃底模及外側模拆除完畢后在9#、10#墩11#塊布設壓重及換重用水桶(需合龍處為換重,外側為壓重),在水桶中注入水,9#墩小里程側和10#墩大里程側11#塊壓重量為55t(水和水桶總重,為合龍段鋼筋混凝土與吊架重一半),9#墩大里程側和10#墩小里程側11#塊壓重量為40t(水和水桶總重,為合龍段鋼筋混凝土重一半)。拆除掛籃及壓重施工過程中要隨時注意施工順序,保持梁體懸臂荷載平衡,以防出現安全事故。合龍段勁性骨架鎖定前根據監控要求進行溫度及梁體線型觀測,按照監控指示待日內溫度較低、溫差穩定時段內,焊接鋼支撐,將合龍段鎖定
9、,形成固結體系。臨時鎖定結構布置圖和預埋件加工要求見附圖。然后張拉臨時合龍鋼束MT2、MB6,張拉力均為490KN。3、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施工臨時鎖定結構安裝完成后迅速進行鋼筋、內模、混凝土施工。鎖定完成后收緊吊架吊桿,然后開始綁扎鋼筋,鋼筋兩端均采取搭結,不得采取兩端焊接。波紋管接好后,將鋼絞線穿好,焊好定位鋼筋。待鋼筋綁扎完畢并報驗合格后準備好混凝土澆筑工作,混凝土澆筑時間要嚴格按照監控指令。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進行換重,即邊澆筑混凝土邊放水,使澆筑混凝土重與放水重量隨時保持相等,以防合龍段在澆筑過程中主梁線形不發生變化,從而保證合龍段底部先澆混凝土不受擾動、不引起開裂。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
10、計80%后,解除鋼支撐。拆除9#、10#墩臨時支墩和9#墩活動支座的臨時鎖定,保留10#墩活動支座臨時鎖定。其他幾個相應合龍段分別拆除4#、6#、8#墩活動支座的臨時鎖定。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100%,且齡期不少于6天后,張拉本跨所有縱橫向預應力鋼束。預應力束張拉完成后拆除合龍段吊架及懸臂端配重,并繼續合龍段砼養生至規范要求齡期,不小于14天。(二)、6#與7#墩合龍段施工1、吊架施工二、工程概況主橋為48+780+48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一聯全長657.3m(含兩側梁端至邊支座中心各0.65m)。橋面頂寬13.013.05m,底寬6.6m。級雙線鐵路,線間距4.64.65m,主梁位于直
11、線、緩和曲線及圓曲線上,曲線半徑R=4500m。箱梁端支座處及邊跨直線段和跨中處梁高為3.8m,邊跨直線段總長9.65m(含梁端至邊支座中心0.65m),中支點處梁高6.6m,平段長3m,梁高按圓曲線變化,圓曲線半徑R=252.516m。箱梁橫截面為單箱單室直腹板,頂板厚0.35m,腹板厚分別為:0.45m、0.65m、0.85m,底板厚由跨中的0.42m變化至中支點梁根部的0.758m。中支點處加厚到1.3m。箱梁在中支點處設置厚度2.0m的橫隔板,梁端支座處設置厚度1.35m的端橫隔板,中跨跨中合龍段設置0.6m的中橫隔板。主橋共有9個合龍段,其中中跨合龍段7個,邊跨合龍段2個,合龍段長度
12、均為2m ,底板寬度為6.6m,梁高為3.8m,頂板厚0.35m,腹板厚45cm,底板厚42cm,中跨合龍段設置0.6m的中橫隔板,邊跨合龍段無橫隔板。單個中跨合龍段混凝土31.7m3,鋼筋7366.4kg;單個邊跨合龍段混凝土22.5m3,鋼筋3857.6kg。合龍段箱梁采用縱向、橫向、豎向三向預應力體系。縱向預應力鋼束分別采用12-75(頂板束,后期上彎束)、9-75(底板束)高強低松馳鋼絞線群錨體系,頂板束張拉力2116.8KN,后期上彎束張拉力2251.2KN,底板束張拉力1688.4KN。每個中跨合龍段有縱向束56束,其中底板束42束,頂板束6束,后期上彎束6束,備用束2束;每個邊跨
13、合龍段有縱向束36束,其中底板束24束,后期上彎束4束,頂板束6束,備用束2束。頂板橫向預應力采用4-75鋼絞線,OVM15-4B錨具,一端張拉,錨固端兩側交錯布置,張拉力729.1KN,每個合龍段有橫向束4束。箱梁腹板豎向預應力采用25的精軋螺紋鋼筋,JLM錨具,梁頂單端張拉,張拉力327.9KN,每個合龍段共有豎向精軋螺紋鋼筋8根。中跨合龍段采用吊架合龍,吊架采用掛籃改制而成,即吊架底模采用掛籃現有底模,側模采用掛籃側模,用吊桿吊掛在已經施工完畢的梁段上,內模及支架用竹膠模板,通過拉桿與外側模固定在一起,頂模用分配梁,通過吊桿吊在箱梁上。邊跨合龍段直接在現澆段支架上合龍,外側模及底模均直接
14、支承在支架上,內模及支架支承在底模上。合龍段外部支撐按設計圖采用4根分配梁,每根分配梁由兩根40 a的槽鋼組焊而成。鎖定臨時預應力鋼束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張拉力均為490KN。全橋合龍順序為:第一步,先3#與4#墩、5#與6#墩、7#與8#墩、9#與10#墩分別單獨合龍形成型結構,第二步,6#與7#墩合龍,第三步,4#與5#墩、8#與9#墩分別(或同時)合龍,第四步,兩邊跨分別(或同時)合龍。合龍段箱梁砼為C55高標號砼,砼采用岸上砼工廠生產,由攪拌車經棧橋運輸至墩旁,再由泵機將砼輸送至合龍段。砼澆筑向分段,水平分層對稱澆筑,分層厚度30cm為宜。澆筑順序:先澆筑完成隔底板和腹板、隔墻根部,設
15、置壓艙板,然后再澆筑腹板及隔墻,然后澆筑頂板兩側翼緣板,頂板中部,最后澆筑腹板倒角區頂板。三、施工方法及步驟(一)、3#與4#墩、5#與6#墩、7#與8#墩、9#與10#墩合龍段施工(以9#與10#墩合龍段為例)1、吊架施工10#墩施工到11#塊,張拉完縱橫向預應力后,拆除10#墩掛籃。然后9#墩掛籃走形到11#塊,待9#墩11#塊混凝土澆筑完畢,張拉完縱橫向預應力后,拆除掛籃上部結構,只留下底模及外側模,然后將大里程端掛籃外滑梁向前滑行至10#墩11#塊,將前端吊掛于10#墩11#塊預留的外滑梁吊帶孔中,再將底模吊掛于側模上,然后將此只掛籃外側模及底模向前走行至10#墩11#塊,將前下橫梁吊
16、掛于10#墩11#塊預留的前下橫梁吊帶孔中(吊桿不要收緊),形成合龍段的施工平臺。再拆除9#墩小里程側掛籃底模及外側模。2、壓重和臨時鎖定調整合龍段兩端梁體高差及軸線偏差,高差采用壓重調整,對梁體高的一端采用壓重,使兩端高差不大于15mm。壓重采用水桶裝水,9#墩小里程側掛籃底模及外側模拆除完畢后在9#、10#墩11#塊布設壓重及換重用水桶(需合龍處為換重,外側為壓重),在水桶中注入水,9#墩小里程側和10#墩大里程側11#塊壓重量為55t(水和水桶總重,為合龍段鋼筋混凝土與吊架重一半),9#墩大里程側和10#墩小里程側11#塊壓重量為40t(水和水桶總重,為合龍段鋼筋混凝土重一半)。拆除掛籃
17、及壓重施工過程中要隨時注意施工順序,保持梁體懸臂荷載平衡,以防出現安全事故。合龍段勁性骨架鎖定前根據監控要求進行溫度及梁體線型觀測,按照監控指示待日內溫度較低、溫差穩定時段內,焊接鋼支撐,將合龍段鎖定,形成固結體系。臨時鎖定結構布置圖和預埋件加工要求見附圖。然后張拉臨時合龍鋼束MT2、MB6,張拉力均為490KN。3、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施工臨時鎖定結構安裝完成后迅速進行鋼筋、內模、混凝土施工。鎖定完成后收緊吊架吊桿,然后開始綁扎鋼筋,鋼筋兩端均采取搭結,不得采取兩端焊接。波紋管接好后,將鋼絞線穿好,焊好定位鋼筋。待鋼筋綁扎完畢并報驗合格后準備好混凝土澆筑工作,混凝土澆筑時間要嚴格按照監控指令
18、。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進行換重,即邊澆筑混凝土邊放水,使澆筑混凝土重與放水重量隨時保持相等,以防合龍段在澆筑過程中主梁線形不發生變化,從而保證合龍段底部先澆混凝土不受擾動、不引起開裂。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80%后,解除鋼支撐。拆除9#、10#墩臨時支墩和9#墩活動支座的臨時鎖定,保留10#墩活動支座臨時鎖定。其他幾個相應合龍段分別拆除4#、6#、8#墩活動支座的臨時鎖定。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100%,且齡期不少于6天后,張拉本跨所有縱橫向預應力鋼束。預應力束張拉完成后拆除合龍段吊架及懸臂端配重,并繼續合龍段砼養生至規范要求齡期,不小于14天。(二)、6#與7#墩合龍段施工1、吊架施工合龍段吊
19、架由掛籃底模平臺及側模改制,在后場改制完成后由棧橋上吊機配合安裝,通過吊桿吊掛于6、7#墩11塊梁體上。2、壓重和臨時鎖定在合龍段兩端布設壓重及換重水桶,調整合龍段兩端梁體高差及軸線偏差,對梁體高的一端采用壓重,使兩端高差不大于15mm,換重重量為合龍段砼重量的一半43T。根據線形監控單位的指令,選擇日內溫度較低、溫差穩定時段內,在合龍口處焊接臨時鎖定結構,張拉臨時預應力束,形成固結體系。3、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施工同前。(三)、4#與5#墩、8#與9#墩合龍段施工與6、7#墩合龍段施工相同。(四)、邊跨合龍段施工1、吊架施工在2#墩(或9#墩)預留孔中穿入吊桿,將掛籃后下橫梁吊掛于此(鎖定前
20、不要上緊吊桿),然后在下橫梁上鋪設槽鋼,槽鋼另一端與直線段縱梁焊接,形成底模托架,在托架上鋪設竹膠板形成底模。外側模采用竹膠板,翼緣板及內箱頂板采用鋼管腳手架作支架鋪設腳手板作面板。形成合龍段吊架。2、換重和臨時鎖定在邊跨A11#塊上壓重30T,壓重方法同中跨。根據監控指令,待日內溫度較低、溫差穩定時段內,焊接鋼支撐,形成固結體系。然束;每個邊跨合龍段有縱向束36束,其中底板束24束,后期上彎束4束,頂板束6束,備用束2束。頂板橫向預應力采用4-75鋼絞線,OVM15-4B錨具,一端張拉,錨固端兩側交錯布置,張拉力729.1KN,每個合龍段有橫向束4束。箱梁腹板豎向預應力采用25的精軋螺紋鋼筋
21、,JLM錨具,梁頂單端張拉,張拉力327.9KN,每個合龍段共有豎向精軋螺紋鋼筋8根。中跨合龍段采用吊架合龍,吊架采用掛籃改制而成,即吊架底模采用掛籃現有底模,側模采用掛籃側模,用吊桿吊掛在已經施工完畢的梁段上,內模及支架用竹膠模板,通過拉桿與外側模固定在一起,頂模用分配梁,通過吊桿吊在箱梁上。邊跨合龍段直接在現澆段支架上合龍,外側模及底模均直接支承在支架上,內模及支架支承在底模上。合龍段外部支撐按設計圖采用4根分配梁,每根分配梁由兩根40 a的槽鋼組焊而成。鎖定臨時預應力鋼束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張拉力均為490KN。全橋合龍順序為:第一步,先3#與4#墩、5#與6#墩、7#與8#墩、9#與1
22、0#墩分別單獨合龍形成型結構,第二步,6#與7#墩合龍,第三步,4#與5#墩、8#與9#墩分別(或同時)合龍,第四步,兩邊跨分別(或同時)合龍。合龍段箱梁砼為C55高標號砼,砼采用岸上砼工廠生產,由攪拌車經棧橋運輸至墩旁,再由泵機將砼輸送至合龍段。砼澆筑向分段,水平分層對稱澆筑,分層厚度30cm為宜。澆筑順序:先澆筑完成隔底板和腹板、隔墻根部,設置壓艙板,然后再澆筑腹板及隔墻,然后澆筑頂板兩側翼緣板,頂板中部,最后澆筑腹板倒角區頂板。三、施工方法及步驟(一)、3#與4#墩、5#與6#墩、7#與8#墩、9#與10#墩合龍段施工(以9#與10#墩合龍段為例)1、吊架施工10#墩施工到11#塊,張拉
23、完縱橫向預應力后,拆除10#墩掛籃。然后9#墩掛籃走形到11#塊,待9#墩11#塊混凝土澆筑完畢,張拉完縱橫向預應力后,拆除掛籃上部結構,只留下底模及外側模,然后將大里程端掛籃外滑梁向前滑行至10#墩11#塊,將前端吊掛于10#墩11#塊預留的外滑梁吊帶孔中,再將底模吊掛于側模上,然后將此只掛籃外側模及底模向前走行至10#墩11#塊,將前下橫梁吊掛于10#墩11#塊預留的前下橫梁吊帶孔中(吊桿不要收緊),形成合龍段的施工平臺。再拆除9#墩小里程側掛籃底模及外側模。2、壓重和臨時鎖定調整合龍段兩端梁體高差及軸線偏差,高差采用壓重調整,對梁體高的一端采用壓重,使兩端高差不大于15mm。壓重采用水桶
24、裝水,9#墩小里程側掛籃底模及外側模拆除完畢后在9#、10#墩11#塊布設壓重及換重用水桶(需合龍處為換重,外側為壓重),在水桶中注入水,9#墩小里程側和10#墩大里程側11#塊壓重量為55t(水和水桶總重,為合龍段鋼筋混凝土與吊架重一半),9#墩大里程側和10#墩小里程側11#塊壓重量為40t(水和水桶總重,為合龍段鋼筋混凝土重一半)。拆除掛籃及壓重施工過程中要隨時注意施工順序,保持梁體懸臂荷載平衡,以防出現安全事故。合龍段勁性骨架鎖定前根據監控要求進行溫度及梁體線型觀測,按照監控指示待日內溫度較低、溫差穩定時段內,焊接鋼支撐,將合龍段鎖定,形成固結體系。臨時鎖定結構布置圖和預埋件加工要求見
25、附圖。然后張拉臨時合龍鋼束MT2、MB6,張拉力均為490KN。3、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施工臨時鎖定結構安裝完成后迅速進行鋼筋、內模、混凝土施工。鎖定完成后收緊吊架吊桿,然后開始綁扎鋼筋,鋼筋兩端均采取搭結,不得采取兩端焊接。波紋管接好后,將鋼絞線穿好,焊好定位鋼筋。待鋼筋綁扎完畢并報驗合格后準備好混凝土澆筑工作,混凝土澆筑時間要嚴格按照監控指令。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進行換重,即邊澆筑混凝土邊放水,使澆筑混凝土重與放水重量隨時保持相等,以防合龍段在澆筑過程中主梁線形不發生變化,從而保證合龍段底部先澆混凝土不受擾動、不引起開裂。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80%后,解除鋼支撐。拆除9#、10#墩臨時支墩和
26、9#墩活動支座的臨時鎖定,保留10#墩活動支座臨時鎖定。其他幾個相應合龍段分別拆除4#、6#、8#墩活動支座的臨時鎖定。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100%,且齡期不少于6天后,張拉本跨所有縱橫向預應力鋼束。預應力束張拉完成后拆除合龍段吊架及懸臂端配重,并繼續合龍段砼養生至規范要求齡期,不小于14天。(二)、6#與7#墩合龍段施工1、吊架施工合龍段吊架由掛籃底模平臺及側模改制,在后場改制完成后由棧橋上吊機配合安裝,通過吊桿吊掛于6、7#墩11塊梁體上。2、壓重和臨時鎖定在合龍段兩端布設壓重及換重水桶,調整合龍段兩端梁體高差及軸線偏差,對梁體高的一端采用壓重,使兩端高差不大于15mm,換重重量為合龍
27、段砼重量的一半43T。根據線形監控單位的指令,選擇日內溫度較低、溫差穩定時段內,在合龍口處焊接臨時鎖定結構,張拉臨時預應力束,形成固結體系。3、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施工同前。(三)、4#與5#墩、8#與9#墩合龍段施工與6、7#墩合龍段施工相同。(四)、邊跨合龍段施工1、吊架施工在2#墩(或9#墩)預留孔中穿入吊桿,將掛籃后下橫梁吊掛于此(鎖定前不要上緊吊桿),然后在下橫梁上鋪設槽鋼,槽鋼另一端與直線段縱梁焊接,形成底模托架,在托架上鋪設竹膠板形成底模。外側模采用竹膠板,翼緣板及內箱頂板采用鋼管腳手架作支架鋪設腳手板作面板。形成合龍段吊架。2、換重和臨時鎖定在邊跨A11#塊上壓重30T,壓重方
28、法同中跨。根據監控指令,待日內溫度較低、溫差穩定時段內,焊接鋼支撐,形成固結體系。然后張拉臨時鋼束BT2、BB4,張拉力均為490KN,完成鎖定。其它施工同前中跨合龍段。四、施工工藝流程合龍段施工工藝框圖(見附件一)。五、施工注意事項(一)、合龍段施工溫度選擇合龍段兩端標高調整完畢,在合龍段臨時鎖定前,應對合龍段懸臂觀測點標高進行連續48h的觀測,白天每34h觀測一次,夜間9:00至次日凌晨6:00每半小時觀測一次,同時記錄氣溫變化值,繪制成曲線。繪制成曲線。繪成曲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標高時間曲線最穩定的時刻(氣溫最低時)。將溫度記錄上報給監控、監理單位,共同確定合龍溫度,合龍段臨時鎖定及合龍段
29、砼灌注均選在該時刻進行,施工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二)、合龍段線形控制1)在合龍段施工前,應對懸臂端標高控制點進行連續觀測,結果上報監理、監控單位,由監控單位根據擬定合龍溫度及兩端實際高程對兩端控制高程進行計算,現場根據監控單位提供的控制高程對箱梁兩端高程進行調整,以確保成橋線形。2)施工中要嚴格控制箱梁頂面荷載的分布及大小,拆模后廢棄的模板、鋼帶等雜物及時清理到地面。根據監控單位提供的數據進行壓重荷載的準確布設,壓重物計量要準確。(三)、合龍段臨時鎖定)在選定的合龍溫度條件下,在合龍處安裝剛性支架,將合龍口予以臨時鎖定。鎖定前先將剛性支架的一端與梁體內預埋件焊接,澆筑頂板兩側翼緣板,頂
30、板中部,最后澆筑腹板倒角區頂板。三、施工方法及步驟(一)、3#與4#墩、5#與6#墩、7#與8#墩、9#與10#墩合龍段施工(以9#與10#墩合龍段為例)1、吊架施工10#墩施工到11#塊,張拉完縱橫向預應力后,拆除10#墩掛籃。然后9#墩掛籃走形到11#塊,待9#墩11#塊混凝土澆筑完畢,張拉完縱橫向預應力后,拆除掛籃上部結構,只留下底模及外側模,然后將大里程端掛籃外滑梁向前滑行至10#墩11#塊,將前端吊掛于10#墩11#塊預留的外滑梁吊帶孔中,再將底模吊掛于側模上,然后將此只掛籃外側模及底模向前走行至10#墩11#塊,將前下橫梁吊掛于10#墩11#塊預留的前下橫梁吊帶孔中(吊桿不要收緊)
31、,形成合龍段的施工平臺。再拆除9#墩小里程側掛籃底模及外側模。2、壓重和臨時鎖定調整合龍段兩端梁體高差及軸線偏差,高差采用壓重調整,對梁體高的一端采用壓重,使兩端高差不大于15mm。壓重采用水桶裝水,9#墩小里程側掛籃底模及外側模拆除完畢后在9#、10#墩11#塊布設壓重及換重用水桶(需合龍處為換重,外側為壓重),在水桶中注入水,9#墩小里程側和10#墩大里程側11#塊壓重量為55t(水和水桶總重,為合龍段鋼筋混凝土與吊架重一半),9#墩大里程側和10#墩小里程側11#塊壓重量為40t(水和水桶總重,為合龍段鋼筋混凝土重一半)。拆除掛籃及壓重施工過程中要隨時注意施工順序,保持梁體懸臂荷載平衡,
32、以防出現安全事故。合龍段勁性骨架鎖定前根據監控要求進行溫度及梁體線型觀測,按照監控指示待日內溫度較低、溫差穩定時段內,焊接鋼支撐,將合龍段鎖定,形成固結體系。臨時鎖定結構布置圖和預埋件加工要求見附圖。然后張拉臨時合龍鋼束MT2、MB6,張拉力均為490KN。3、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施工臨時鎖定結構安裝完成后迅速進行鋼筋、內模、混凝土施工。鎖定完成后收緊吊架吊桿,然后開始綁扎鋼筋,鋼筋兩端均采取搭結,不得采取兩端焊接。波紋管接好后,將鋼絞線穿好,焊好定位鋼筋。待鋼筋綁扎完畢并報驗合格后準備好混凝土澆筑工作,混凝土澆筑時間要嚴格按照監控指令。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進行換重,即邊澆筑混凝土邊放水,使澆筑
33、混凝土重與放水重量隨時保持相等,以防合龍段在澆筑過程中主梁線形不發生變化,從而保證合龍段底部先澆混凝土不受擾動、不引起開裂。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80%后,解除鋼支撐。拆除9#、10#墩臨時支墩和9#墩活動支座的臨時鎖定,保留10#墩活動支座臨時鎖定。其他幾個相應合龍段分別拆除4#、6#、8#墩活動支座的臨時鎖定。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100%,且齡期不少于6天后,張拉本跨所有縱橫向預應力鋼束。預應力束張拉完成后拆除合龍段吊架及懸臂端配重,并繼續合龍段砼養生至規范要求齡期,不小于14天。(二)、6#與7#墩合龍段施工1、吊架施工合龍段吊架由掛籃底模平臺及側模改制,在后場改制完成后由棧橋上吊機配
34、合安裝,通過吊桿吊掛于6、7#墩11塊梁體上。2、壓重和臨時鎖定在合龍段兩端布設壓重及換重水桶,調整合龍段兩端梁體高差及軸線偏差,對梁體高的一端采用壓重,使兩端高差不大于15mm,換重重量為合龍段砼重量的一半43T。根據線形監控單位的指令,選擇日內溫度較低、溫差穩定時段內,在合龍口處焊接臨時鎖定結構,張拉臨時預應力束,形成固結體系。3、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施工同前。(三)、4#與5#墩、8#與9#墩合龍段施工與6、7#墩合龍段施工相同。(四)、邊跨合龍段施工1、吊架施工在2#墩(或9#墩)預留孔中穿入吊桿,將掛籃后下橫梁吊掛于此(鎖定前不要上緊吊桿),然后在下橫梁上鋪設槽鋼,槽鋼另一端與直線段
35、縱梁焊接,形成底模托架,在托架上鋪設竹膠板形成底模。外側模采用竹膠板,翼緣板及內箱頂板采用鋼管腳手架作支架鋪設腳手板作面板。形成合龍段吊架。2、換重和臨時鎖定在邊跨A11#塊上壓重30T,壓重方法同中跨。根據監控指令,待日內溫度較低、溫差穩定時段內,焊接鋼支撐,形成固結體系。然后張拉臨時鋼束BT2、BB4,張拉力均為490KN,完成鎖定。其它施工同前中跨合龍段。四、施工工藝流程合龍段施工工藝框圖(見附件一)。五、施工注意事項(一)、合龍段施工溫度選擇合龍段兩端標高調整完畢,在合龍段臨時鎖定前,應對合龍段懸臂觀測點標高進行連續48h的觀測,白天每34h觀測一次,夜間9:00至次日凌晨6:00每半
36、小時觀測一次,同時記錄氣溫變化值,繪制成曲線。繪制成曲線。繪成曲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標高時間曲線最穩定的時刻(氣溫最低時)。將溫度記錄上報給監控、監理單位,共同確定合龍溫度,合龍段臨時鎖定及合龍段砼灌注均選在該時刻進行,施工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二)、合龍段線形控制1)在合龍段施工前,應對懸臂端標高控制點進行連續觀測,結果上報監理、監控單位,由監控單位根據擬定合龍溫度及兩端實際高程對兩端控制高程進行計算,現場根據監控單位提供的控制高程對箱梁兩端高程進行調整,以確保成橋線形。2)施工中要嚴格控制箱梁頂面荷載的分布及大小,拆模后廢棄的模板、鋼帶等雜物及時清理到地面。根據監控單位提供的數據進行壓
37、重荷載的準確布設,壓重物計量要準確。(三)、合龍段臨時鎖定)在選定的合龍溫度條件下,在合龍處安裝剛性支架,將合龍口予以臨時鎖定。鎖定前先將剛性支架的一端與梁體內預埋件焊接,鎖定時另一端與預埋件之間的縫隙用鋼板條楔死,再進行焊接,要求剛性支架的多根支撐同時焊接,并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避免由于溫度不同而在構件內產生附加內力。)采取措施降低邊跨直線段底模與支架之間的摩擦系數,在邊跨合龍鎖定以后,使合龍段兩端梁體共同伸縮,以減少合龍段混凝土澆筑以后溫度裂紋的發生。)在焊接臨時鎖定時為防止焊接高溫造成混凝土裂縫,應在臨時鎖定預埋鋼板周圍灑水充分濕潤。(四)、鋼筋工程1)進場鋼筋要有質量保證書,并按規范
38、要求對原材料進行自檢和抽檢,確認合格后方可使用,鋼筋表面應潔凈、無損傷。2)焊工必須持有焊工證,在現場試焊合格后方可上崗施焊。3)鋼筋加工前應進行配料計算,下料要有配料單,受力鋼筋焊接或綁扎接頭應設置在內力較小處,并錯開布置,對于綁扎接頭間距不小于1.3倍的搭接長度,對于焊接接頭在接頭長度區段內同一根鋼筋不得有2個接頭,同一截面的鋼筋接頭面積不超過鋼筋總面積的50%。4)鋼筋接頭采用搭接電弧焊時,兩鋼筋搭接端部應預先折向一側使兩結合鋼筋軸線一致,接頭雙面焊縫長度不應小于5d,單面焊縫長度不應小于10d,鋼筋接頭采用幫條電弧焊時,幫條應采用與主筋同級別鋼筋,其總截面積不應小于被焊鋼筋的截面積,雙面焊幫條長度不小于5d,單面焊不小于10d。5)鋼筋在車間加工為半成品,運至現場后綁扎成型,綁扎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