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K562+050.75-DK562+393.65段路基工程過渡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xx局西寶客專第一項目經理部路基工程起訖里程為DK562+050.75-DK562+393.65,長度342.90m,地形平坦,相對高差小于2m,工點處為農田,交通較為便利。工點內線路以填方形式通過,最大填高約5.8m。工點起點、終點端分別為白龍村特大橋和常興渭河特大橋。工點范圍內有一座涵洞里程為:DK562+200.00,孔徑為1孔4.0m箱涵。工點兩端橋臺后路基設路橋過渡段,過渡段采用倒梯形過渡的方案。過渡段基床表層填料采用級配碎石(摻加5%P.O42.5水泥),基床表層以下倒梯形部分分層填筑摻入3%P.
2、O42.5水泥的級配碎石,長度不小于20m,過渡段4m范圍內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摻5%水泥。在路基與橋臺結合部設滲水板,滲水板底部設直徑100mm透水軟管將水排出路基以外。DK562+200涵洞兩側設路涵過渡段,采用倒梯形過渡方案,過渡段范圍內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摻加5%水泥。三、施工人員和設備配置情況 1、實驗段管理及施工人員配備實驗段管理及施工人員配備見表1表1、實驗段管理及施工人員配備表姓 名職 務工 作 職 責工區長路基實驗段總指揮工區總工技術總負責人工區工程部長技術負責人技術員現場技術負責技術員現場技術負責質檢員現場質量控制安全員現場安全及文明負責實驗員實驗檢測測量員現場測量材料員材料負責領
3、工員現場總協調領工員現場總協調路基作業隊機械操作人員18人、雜工20人2、實驗段重要施工機械配備 實驗段重要施工機械配備見表2。表2、實驗段施工重要機械配置表機械名稱型 號單位數量挖掘機CAT320臺2推土機TS2201臺1重型振動壓路機LSS2501臺1自卸車康明斯臺4裝載機ZL-50臺2灑水車10T臺23、實驗段施工重要測量、檢測儀器實驗段施工重要測量、檢測儀器見表3。表3、實驗段施工重要測量、檢測儀器儀器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全站儀Leica TC702套1水準儀DS3E臺1水準尺3m木尺把1水準尺5m鋁合金尺把1K30平板荷載儀YB-150套1EDTA滴定儀套1灌砂桶150mm個1電
4、子天平ES-10K臺1 Ev2靜態變形模量測試儀JDG-08型套1Evd動態變形模量測試儀LFG型套1三、技術規定1、一般規定(1)、在路堤與橋臺、路堤與橫向結構物按設計規定施工過渡段。(2)、橋臺和橫向結構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須在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才干進行。(3)、過渡段范圍的原地面解決應符合地基解決的有關規定。(4)、過渡段級配碎石應分層填筑壓實,每層的壓實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機械碾壓在區域,松鋪厚度不大于20cm。具體的攤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應按照工藝實驗擬定的工藝參數進行控制。每壓實層路拱坡面應符合設計規定,無積水現象。(5)、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應與相鄰
5、的路堤及錐體同時施工,并將過渡段與連接路堤的碾壓面按大體相同的水平分層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勻壓實。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2、過渡段排水規定(1)過渡段施工前,應根據場地情況,采用相應的防排水措施。(2)過渡段臺背回填料表面應按照設計規定采用措施防止地表水滲入。(3)過渡段臺背與回填料之間應按規定設立防排水層。(4)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與相鄰路堤填料之間的反濾層應按設計規定進行施工。(5)過渡段坡腳兩側、路堤底部的縱橫向排水措施應符合設計規定。(6)過渡段路堤兩側防護砌體的施工應在地基和路堤變形穩定后進行。宜與相鄰路堤的防護砌體施工互相協調。3、質量標準基床表層以下級配
6、碎石填筑壓實標準如表4表4 基床表層以下級配碎石壓實標準項目壓實標準檢查頻率地基系數K30(MPa/m)150每壓實層抽樣檢查孔隙率3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1點;每填高約30cm抽樣檢查動態變形模量Evd3點,其中1點必須靠近橋臺或橫向結構物邊沿處;每填高約60cm抽樣檢查地基系數K302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2m處1點、路基中部1點;填高約90cm抽樣檢查靜態變形模量EV2各2點,其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2m處1點、路基中部1點。孔隙率28%動態變形模量Evd40靜態變形模量EV2(KPa)60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土壓實標
7、準如表5。表5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土壓實標準項目壓實標準檢查頻率地基系數K30(MPa/m)110基床底層以下部位每壓實層抽樣檢查壓實度和Evd各3點,基床底層每壓實層抽樣檢查壓實度3點。壓實度K0.95動態變形模量Evd40靜態變形模量EV2(KPa)60四、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1、施工程序(1)、路堤與橋臺過渡段施工程序為:施工準備過渡段基底解決臺背基坑砼回填過渡段本體分層填筑分層分區碾壓養護質量檢測與驗收(2)、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施工程序為:施工準備過渡段基底解決臺背基坑砼回填過渡段本體分層填筑分層分區碾壓養護路堤地段過渡段后的倒梯形段A、B組填料填筑質量檢測與驗收2、工藝流
8、程養護過渡段基底解決臺背基坑砼回填過渡段本體分層填筑分層、分區碾壓臺背滲水墻砌筑汽車運送至現場拌合水泥級配碎石路橋過渡段施工工藝框圖檢查合格 檢查合格 進入下道工序質量檢測與驗收路堤、路塹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施工工藝框圖過渡段基底解決臺背基坑底部砼回填過渡段本體分層填筑分層、分區碾壓路塹地段片石砼回填汽車運送至現場拌合水泥級配碎石 檢查合格養護路堤地段過渡段后的倒梯形段A、B組填料填筑五、施工方法施工前必須根據建設工程的特點、進度規定、摸清施工的客觀條件,合理安排施工力量,從技術、物質、人力和組織等方面為過渡段路基施工發明條件,明確路基過渡段與其它結構物先后施工的銜接順序,對路基填料種類進行核算
9、,填料前進行取樣檢查,當填料土質發生變化或更換取土場時應重新進行檢查。1、路堤與橋臺過渡段施工方法與施工工藝(1)、施工方法過渡段路堤應與橋臺錐體和相鄰路堤同步填筑。過渡段施工根據施工圖紙制定施工工藝、過程控制措施和相應的質量檢查、監督管理制度,并通過現場碾壓實驗擬定完善的施工工藝及解決措施。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在拌合站集中拌合,自卸汽車運送,推土機配合平地機攤鋪,重型碾壓設備及小型振動壓實設備碾壓。在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及在臺后2.0m范圍內,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宜按20cm,碾壓遍數通過工藝實驗擬定。(2)、施工工藝過渡段基底解決:過渡段基底解決過程中及解決后應嚴格
10、按照施工圖規定作好地面排水,特別是軟土、松軟土、膨脹土地段,應保證降水及地表徑流不匯入施工區和地基、基坑內;過渡段基底解決應按照施工圖規定與橋臺、橫向結構物、相鄰路堤基底解決同時進行,過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樁、擠密樁等加固時,宜先進行打入樁、擠密樁等施工,再進行橋涵樁基施工。臺背基坑底部砼回填:橋臺后基坑及橫向結構物基坑應嚴格按照施工圖選用回填材料及時分層回填壓實,避免積水;若基坑采用砼回填時,泵送砼回填橋臺基礎和臺背過渡段砼。水泥級配碎石拌制:水泥級配碎石拌合料用穩定土攪拌設備在拌合場集中進行拌合,拌合料需拌合均勻,采用不同粒徑的碎石和石粉,按照預定配合比在攪拌設備內拌制級配碎石拌合料。過渡段本
11、體分層填筑:填筑路堤時,按不同土質路堤填筑技術規定,分層填筑,分層厚度按實驗段擬定的厚度。填筑時從最低一層臺階填起,均勻把土攤鋪在路堤整個寬度上,保證過渡段邊沿有足夠的壓實度,其兩側各加寬70cm攤鋪。分層、分區碾壓:過渡段的碾壓采用大、小型振動機械結合碾壓,臺背后2m范圍內嚴禁大型振動機械駛入,避免其對橋臺導致擠壓;碾壓時先靜壓后振壓,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強振;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曲線段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橫行輪跡重疊不少于40m,做到無漏壓、無死角,碾壓均勻,達成施工圖及質量標準規定的壓實度。養護:砼施工完畢后,及時進行養護并嚴禁任何人和車輛在養護期間進入。(3)、注意事項(1)路橋
12、過渡段施工前,排干橋臺基坑內積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砼或者碎石,并保證基坑底部與側壁之間密實、無虛土。(2)橋臺與路基結合部設滲水板,滲水板下方設1m高、0.5m寬的中粗砂,滲水墻底部設軟式透水管,將滲流水橫向排出路基外。(3)路橋過渡段每層填筑均規定嚴格按設計規定施工,控制好級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層均設人字橫向排水坡。(4)臺背后2m范圍內嚴禁大型振動機械駛入,避免其對橋臺導致擠壓。2、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施工方法與施工工藝(1)、施工方法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并應與相鄰路堤同步填筑。涵洞頂部兩端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應符合施工指南的有關規定;靠近
13、橫向結構物的部位,應平行于橫向結構物進行橫向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時,不得影響結構物的穩定。橫向結構物的頂部填土厚度小于1m時,不得采用大型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分層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壓遍數應通過實驗擬定。(2)、施工工藝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施工工藝與路橋過渡段基本一致,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的施工重點。施工前,做好橫向結構物兩側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對填料的浸泡或沖刷。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并使K60Mpa/m。在橫向結構物兩側基礎達成設計及規范允許強度后,及時進行兩側過渡段填筑,其壓實度規定與一般路基一
14、致,但應分別對稱填筑,防止由于不對稱填筑導致對橫向結構物的擾動。路堤軌底距結構物頂垂直距離小于1.5時,采用兩次過渡方式,水泥級配碎石過渡段施工完畢后,再用A、B組填料回填過渡段與路堤之間倒梯形部位,壓實標注與路堤相同。結構物頂的填料與結構物兩側2m的范圍內的水泥級配碎石同時采用小型振動機碾壓成型。每層混合料施工完畢后需按規定進行養護。(3)、注意事項橫向結構物兩側必須對稱填筑,在填筑過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層均應做好橫向人字坡和縱向排水。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證基坑底部與側壁之間密實、無虛土。水泥級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內使用完畢。六、質量保證措施 1、質量保證體系見質量
15、保證體系框圖。2、質量保證措施(1)施工時嚴格按圖紙和施工規范進行施工。 (2)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并應與相鄰路堤同步填筑。(3)過渡段靠近橋臺、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層填筑,采用小型振動壓實機具碾壓。(4)現場實驗時,認真、及時地填寫實驗過程中的各類數據,以保證過渡段實驗段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 (5)虛心接受監理單位及業主提出的指導意見,積極完善質保措施。 (6)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三檢制度。自檢:每一作業班組設一名兼職質檢員,負責對本班組完畢的工序按檢查評估標準規定進行檢查、驗收,填寫自檢卡經施工員簽認后交下道工序。 互檢:由下道工序班組兼職質檢員對上道工序質量進行檢查簽
16、認。 專檢:工序在自檢、互檢合格的基礎上,由專職質檢員進行復檢并與自檢卡核對符合后方可轉入下道工序施工。隱蔽工程或監理有明確規定檢查驗收的分項經專檢合格并填寫隱蔽工程驗收單報監理復檢簽認。質量保證體系框圖3施工控制(1)層厚控制對壓路機碾壓部位,每層最大壓實厚度不宜超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體厚度參照實驗結果,小型機具壓實部位每層松鋪厚度控制在15-20cm,在橋臺背部及橫向結構物墻身的左中右用紅油漆標出分層松鋪厚度和填層序號。填筑如下圖:過渡段斷面圖(2)過渡段基底解決過渡段基底解決應按設計規定與橋臺、橫向結構物、相鄰路堤的基底解決同時進行,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原地
17、面解決應符合客專驗收暫行標注8.1.6的有關規定。H3.0M時,過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地基系數K3060Mpa/m。檢查數量:每個過渡段抽樣檢查壓實系數K3點,其中:距路基邊線1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1點:或抽樣檢查地基系數K30 ,其中:距離路基邊線2m出1點,路基中間1點。檢查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實驗規程(TB10102)規定的實驗方法檢查。七、環境保護措施(1)在施工工地的生活范圍內,地面進行硬化解決,場內平整干凈,溝池成網,排水暢通。注意保護水源,生活垃圾及固體廢棄物集中解決并運至環保部門指定的地點堆放或解決,不直接倒入江河、水塘、溝渠中。(2)生活區內,多
18、種植花草樹木,搞好綠化工程,減少環境污染,凈化空氣,提高職工的生活質量。生活區內,派專人進行清掃等工作,保持場地整潔干凈。(3)控制現場的各種粉塵、廢氣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施工區域內的場內道路均采用硬化解決,對不能進行硬化解決的臨時施工便道,在晴天干燥環境時,應經常灑水予以養護和保護,防止道路灰塵迷漫。混凝土攪拌設備采用先進的密閉性能好的攪拌站,減少水泥等粉塵的污染。(4)施工中的空壓機、攪拌站、電鋸等高噪聲和高振動的施工機械,盡量避開夜間施工,并采用消聲、減振措施。使本地居民和參與建設的職工能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5)施工區域內的所有河道,溝道不得堵塞及盡量保持原貌,采用搭設便橋和埋置等過水斷面的管涵進行解決。若要改變河道、溝渠位置,須先經監理工程師和業主及有關部門批準。(6)在施工期間始終保持工地良好的排水狀態,修建一些有足夠泄水斷面的臨時排水溝渠,并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相連接,但不得引起淤積和沖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