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批準:核定:校核:編制:目錄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三、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目標及保證體系2(一)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目標2(二)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管理體系2四、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管理制度9五、主要污染源分析9(一)大氣環境污染源及污染物9(二)水環境污染源及污染物9(三)噪聲污染源10(四)固體廢棄物10六、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施工規劃10七、環境保護措施12(一)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12(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3(三)噪聲污染的防治措施13(四)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措施13(五)能源控制措施14(六)文物保護措施14(七)土地資源的保護14八、水土保
2、持措施15九、環境保護、水土保持防范要點16(一)施工人員環節16(二)路基工程16(三)橋梁工程17(四)隧道工程18十、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應急預案19(一)組織機構19(二)工作程序19(三)實行通道控制,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擴散20(四)后勤保障20(五)其他保障20(六)報警和通訊聯絡方式21(七)事故發生后注意事項21(八)事故應急搶險救援程序的終止22(九)應急培訓計劃22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安全生產法.2.中華人名共和國環境保護法。3.環境影響評價法。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7.四川省
3、環保相關的標準規范及地方法規、規章。8。招投標文件及施工設計圖紙,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現場勘察、施工總體平面圖等。二、工程概況xx高速公路第六分部起于xx市xx縣芝苞鄉,起點K172+514華家嶺進入K173+713.5華家嶺長隧道(2414。5m),于該洞頂K173+066洞之源進入xx市境內,順溝升坡展線,經過一碗水、曾家河、紙坊溝、 楊家河、巖腳里、付家灣,上至葉家灣、邱家溝、設草壩特長隧道(3052m),從唐家坪南側出洞,于草壩鄉最高位置K185+994。906唐家坪南側設置草壩互通連接縣道165線(連接線長4.749km,平交口位于徐向前紅軍小學旁),終于草壩互通尾,終點K186+66
4、0。 全線設大橋6895m/12座,中橋30m/1座,橋梁占線路25。6;特長隧道3052m/1座,長隧道2414.5m/1座,隧道占線路20。3;互通式立交1處.匝道收費站1處、管理站2處;連接線4749m/1條,連接線大橋150m/1座、中橋180m/2座;涵道通道25座。設計時速80km/h,整體式路基寬度24。5m、分離式路基寬度12。25m,橋梁整體式寬度24.0m、分離式寬度11。75m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路面結構主線瀝青砼、收費站水泥砼。本標段起止樁號K172+514K186+660,路線全長14.146km施工項目包括、路基、路面、橋涵、隧道、附屬區場平等土建工程.三、環境
5、保護、水土保持目標及保證體系(一)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目標各項指標達到國家、地方標準和上級部門要求,滿足合同要求,不發生環境責任事件、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違法違規事件,不發生環境投訴事件。(二)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管理體系1、組織機構(1)項目部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負責本工程環水保工作.組 長:張建清 副組長:張開舟 金玲 成 員:汪丹峰 肖 洪 陳以波 劉芳俊 張 可 張述榮 楊立春 杜江 李尚兵 黎建項目經理:張建清常務經理:張開舟總工程師:金玲計劃合同部機電物資部安質環部財務部工程管理部綜合辦三工區一工區四工區二工區作業隊伍作業人員圖1 環水保組織機構圖2、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管理部門及人員職
6、責2。1 項目經理職責全面負責項目環水保管理工作;組織項目環水保管理目標的制定、分解工作,圍繞目標開展有效的管理活動,并不斷推進環水保管理、改進工作;負責環水保法律、法規和標準在項目的落實與實施;負責實現環水保管理目標、指標所需人、財、物等各項資源的配置工作;負責組織對環水保管理績效進行檢查,并監督改進措施的落實。2.2 項目總工程師職責負責組織本項目包含污染預防、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文物保護等內容的施工調查;負責抓好本項目施工中的污染預防、水土保持、文物保護等工作;負責監督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中環水保管理條款的編制與實施;負責組織本項目施工現場環境因素、重要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組織編制并實施環
7、水保管理方案;負責組織本項目相關部門解決重大污染預防、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技術問題;)負責環水保管理文件在項目及所屬各單位及施工全過程的全面落實;組織、協調環境事故的調查和處理。2.3 安質環保部職責負責起草、編制項目環水保管理規章制度;負責擬定項目環水保管理目標和各項指標;負責識別、獲取國家環水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地方、行業頒發的法規、規章和標準、業主及上級在環水保方面的相關要求;負責制定本項目污染預防、環水保措施和各分項工程的污染預防、環水保方案;負責環境因素、重要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以及環水保管理方案的編制;編寫環水保技術交底書并下發交底;負責施工過程中污染預防、環水保等的監督、管理工作,
8、監督檢查污染預防、環水保等技術措施的落實,對發現的不符合制定糾正措施;做好環水保管理工作的內、外部信息溝通和交流,負責關于污染預防、環水保等投訴的處置;負責污染預防、環水保等資料的管理,做好有關資料的登記、保管、整理、歸檔工作。2。4 工程部職責審查本項目施工圖紙及相關資料,了解業主和設計文件對污染預防、環水保等的要求;負責本項目污染預防、環水保設施設計文件的審核,提出優化和改善相關設計的建議;負責解決施工過程中防止環境污染、水土流失的技術問題;按照本項目的需求,做好環水保管理內部培訓和委托外部培訓工作;對本項目施工現場大氣、水體、噪聲等進行環境檢測,出具監測數據;沒有條件進行監測的,委托外部
9、有環保檢測資質機構監測;建立環境監測儀器、設備臺賬,定期校準、檢定環境監測儀器和設備。2。5 物資設備部職責負責環水保儀器、設備、材料的購置工作;負責提供實施污染預防、環水保等所需的其他各種物資.2.6計劃財務部職責負責組織各項污染預防、環水保等技術措施的實施,合理安排生產,減少對環水保的干擾和破壞;保障環水保管理工作所需經費.2。7 作業隊隊長職責保證項目和本隊各項環水保規章制度和技術規程的貫徹執行;組織員工學習各項環水保規章制度和技術規程,對新員工進行環水保知識培訓;施工作業前對班組進行環水保技術交底;對班組在施工過程中執行各項環水保規章制度和技術規程進行監督檢查;發生環水保事故后,組織搶
10、險、搶救,及時上報并做好記錄。 3、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管理體系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項目部必須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法令,在施工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對施工現場的環境進行保護。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及地方政府有關法律、條例的規定,本著“誰施工誰負責、誰污染誰治理的環水保原則,項目由環水保領導小組負責對本部環水保的領導,并指定由安質環保部設專人負責環水保方面的具體協調和管理。架子隊由隊級環水保基層小組負責本隊施工范圍的環水保具體工作,堅持按國家環水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施工。從組織、制度、經濟和技術管理四個方面,建立
11、完整的水土保持管理體系。詳見“環境保護保證體系框圖和“水土保護保證體系框圖”。環境保護體系技術措施、方案保證檢查保證思想保證項目每月一次檢查作業隊每周一次檢查嚴格按設計和環保要求實施對特殊工種制定強有力防范措施按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法規規定辦事環保部門日常監督項目定期檢查工班每日一次檢查班組每工序檢查,運輸車每輛檢查對施工現場環境和道路衛生有破壞和污染的逐一落實解決項目環保工作領導小組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措施、方案來保證環保目標的實現安質環保部專職檢查員作業隊環保領導小組兼職檢查員班組長開展環境保護月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施工現場布局合理普及教育專業教育特殊工種教育法制法規教育強化環保意識,增強預防
12、能力保護生態環境組織保證圖2 環境保護保證體系框圖水土保持工作體系技術措施、方案保證檢查保證思想保證項目每季一次檢查作業隊每月一次檢查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對特殊工種制定強有力防范措施按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法規規定辦事環保部門日常監督定期檢查工班每周一次檢查班組每天檢查對水土保持工作未做到的地方逐一落實解決水土保持工作領導小組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措施、方案來保證水土保持目標的實現 安質環保部專職檢查員作業隊水土保持工作領導小組義務檢查員班組長開展水土保持施工周制定科學合理方案將施工現場布局合理普及教育專業教育特殊工種教育法制法規教育強化水土保持思想工作增強預防能力實現總目標組織保證圖3 水土保持管理體
13、系框圖四、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管理制度1、堅決執行和貫徹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杜絕環境污染和擾民。2、項目部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負責本工程的環保工作.3、項目部和各工區(班組)專兼職環保員簽訂環保責任書,將環境保護工作真正落實到基層。4、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施工人員環保意識,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5、加強對污染氣體、污水、廢渣、粉塵、垃圾等的管理,制定環境保護措施。6、各工區(班組)都應自覺遵守、執行環境保護措施,防止和盡量減少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7、做好環境記錄(包括影像資料)的文檔管理,詳細記錄施工前后的環境狀況、各種環保措施的執行情況等。8、工程項目竣工后,應
14、及時修理和恢復在施工過程中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做好環境綠化工作。9、對造成環境破壞或污染事故的工區(班組),處以5002000元的罰款。對環保工作做出顯著成績的工區(班組)和個人,視情況給予表彰和獎勵。五、主要污染源分析(一)大氣環境污染源及污染物施工現場砂石料揚塵;運輸車輛的二次揚塵;作業機械車輛尾氣排放;閃光對焊、電弧焊時產生的光污染。(二)水環境污染源及污染物1、施工區域: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的鉆渣、泥漿和廢水;砼養生用水;施工機械(如鉆機、空壓機等)的廢油料及潤滑油;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可能造成的白色污染等。2、生活宿舍區:生活污水及糞便污水;沖洗機械車輛的油污水;場地的灑水、沖洗污水等
15、.(三)噪聲污染源施工機械設備,材料加工設備,振搗機械,空壓機和柴油發電機組;流動源有運輸車輛、吊車、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裝載機、砼運輸車等。(四)固體廢棄物施工中固體廢棄物主要為施工棄土棄渣(砂石渣、建筑垃圾、鉆渣等),鋼筋焊接尤其采用雙面電弧焊所剩余的焊條頭,模板填充縫隙的膠性材料、泡沫材料等,砼養生的薄膜塑料布,施工人員日常生活垃圾。六、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施工規劃1。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統籌安排建設用地,按照“安全、環保、合理、適用的原則規劃取土場、棄土場、工區、水池、油庫、炸藥庫等建設用地。2。堆料場遠離飲用水源、水井、河、渠、池塘等地表水體。混凝土拌和場、預制場、機械加工點均宜遠
16、離居民集中點,距離不得小于200m.砼攪拌站、堆料場、材料加工場應設在居民區的下風向。當無法滿足時,應采取適當的防范和隔離措施。3.標識明確、劃出醒目的施工用地界線,禁止越界施工。4.加強施工管理,盡最大可能保護紅線外施工沿線的地表植被、土地和沿線生態環境。5.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施工場地、棄土場盡量占用荒山、荒地,不占、少占良田.6.嚴格要求,規范操作。禁止超范圍砍伐施工界線外的植被,確有必要時應取得所有者和林業主管部門的許可。明確保護目標和保護范圍,最大程度的避免對周圍植被和土地資源的破壞.7.確定征地范圍后,聘請林業技術人員識別征地范圍內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對影響范圍內所有珍稀瀕危
17、植物和古樹名樹提出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并做好標記.對需要遷移的樹木,應先選好移栽位置,并采取措施確保成活.8.為避免機械設備碾壓農田、破壞林地和地表植被,應對機械、車輛行駛車道及范圍做標識和劃定,禁止車輛隨意在劃定范圍外有植被的地面穿行。對已經被車輛碾壓破壞的地表應及時植草覆蓋,確保場地無裸露表土。9.控制爆破方法,應以淺眼小炮為主,以保持山體、巖體的穩定性,減少土、石、渣對山坡原有植被的破壞。10。在施工場地開挖和棄土場堆土以前,先剝離表層覆蓋層或耕植土,并選擇便于儲存、不易流失的儲土場堆存,做好必要的防護和保肥.施工結束后將棄渣棄土整理、恢復,表面用耕植土覆蓋.11。做好施工便道和施工場地
18、的防護工作,保護自然景觀,減少水土流失。12.施工便道盡量使用原有道路,新修便道盡量少占耕地、少砍伐樹木、少破壞植被,最大限度地減輕對自然景觀的破壞。13.在施工便道兩側采取工程防護措施,高邊坡頂應修建截水溝,低洼處修建沉沙池,水流經沉淀后排入自然溝渠。按照“適地適樹、適地適草原則在便道邊坡植樹種草(如白茅、黑麥草),路側栽植防護林,盡快恢復沿線植被。14.臨時堆、拌料場不宜設在沿線河邊,選址要隱蔽,盡量不占用自然植被、自然環境好的地方,并要易于恢復。15。完成工地排水和廢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并保證工地排水和各工點、駐地生活廢水處理設施在整個工程中有效運行.16。加強生態環保宣傳,制定獎懲措施,
19、使施工人員自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17。在工地及周邊設立愛護野生動物和自然植被的宣傳牌,施工工人進場后,立即進行生態保護教育,明確保護責任。18。宣傳和教育的內容包括生物多樣性的科普知識和相關法規、當地重點野生動植物的簡易識別和保護方法等。19.在教育的同時,采取適當獎懲措施,獎勵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分子,處罰破壞生態環境的人員。20。嚴禁施工人員亂砍濫伐、偷伐盜獵、肆意捕食魚類、鳥類及其它野生動物.21.切實做好各個不良地質路段的防治工作,采取措施預防不良地質災害的發生。七、環境保護措施(一)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防治大氣污染的重點是控制機械車輛尾氣污染、揚塵污染以及煤煙污染。1、控制機械車輛尾氣污
20、染選用符合國家衛生防護標準的施工機械設備和運輸工具,確保其廢氣排放符合國家有關標準,保證上路行駛的機動車尾氣達標。2、控制揚塵污染(1)對易產生揚塵的砂石料,進行遮蓋或適當灑水,淘汰落后工藝,降低粉塵排放。(2)施工、生活區道路要定期灑水降塵。橋梁工程等集中作業場地,未鋪裝的施工便道在無雨日、大風條件下極易起塵,因此應在早、中、晚來回灑水,縮短揚塵污染的時段和污染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起塵量。同時對施工便道進行定期養護、清掃,保證其良好的路況。(3)土方、水泥等散裝物料運輸和臨時存放,應采取防風遮擋措施,以減少起塵量.(4)運轉時有粉塵發生的施工場地,如水泥混凝土拌和機站(場)、瀝青拌和機站(場
21、)等投料器均應有防塵設備,在這些場所作業的工作人員,應配備必要的勞保防護用品。3、控制煤煙污染(1)嚴格執行低硫優質煤及制品標準,加強推廣使用低硫低灰優質煤。加強對民工搭設板房的燃煤管理,推廣使用氣體燃料。(2)積極利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熱水、采暖盡量使用電器設備。4、施工過程中受大氣污染最為嚴重的是施工人員,對于施工人員,我們采取防護和勞動保護措施,減輕其危害。(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施工機械應防止嚴重漏油,禁止機械在運轉中產生的油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或維修施工機械時油污水直接排放。2、泥漿池及其他施工污水,須進行過濾沉淀后排放.3、沖洗集料或含有沉積物的操作用水,應采取過濾、沉淀
22、池處理或其它措施,做到達標排放。4、砼養生用水,因脫模劑大多采用油性脫模劑,養生時大量用水將脫模劑沖洗稀釋,因此養生用水必須集中回收,經過簡單處理后再循環使用,確保不對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5、修建可沖洗廁所并設化糞池,廁所污水及其他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6、施工期間,施工物料如瀝青、水泥、油料、化學品等應堆放管理嚴格,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將物料隨雨水徑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三)噪聲污染的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盡可能減少機械作業過程中產生的機械噪音。1、各種臨時設施和場地,如堆料場、加工廠、瀝青廠等距居民區不宜小于300 m,而且應設于居民區主要風向的下風處。2、有噪聲的施工盡
23、量避開夜間施工。3、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如有必要加設隔聲屏障,使用隔聲材料或結構來阻擋噪聲傳播。4、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采取禁(限)鳴措施,減少噪聲污染。(四)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措施1、建立嚴格的固體廢棄物管理制度,廢棄物設專用場地堆放,集中管理。2、生活區設置若干垃圾桶,集中貯放生活垃圾,定期由運至指定的垃圾場處理或進行深埋。3、施工過程中的廢棄物、邊角料、包裝袋等及時收集、清理,運至垃圾場掩埋.4、對機械設備廢棄物的管理,加強廢棄物的回收管理制度。在維修或保養機械的過程中嚴格執行廢棄物回收制度,對維修或保養機械過程中產生的廢零件、廢手套、廢棉紗等廢棄物,指定專人負責回收,并設立收集廢棄物的專門
24、容器.(五)能源控制措施減少自然資源浪費,加強材料管理,專人負責對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的管理,杜絕“長流水、長明燈”,同時控制紙張使用數量。(六)文物保護措施施工過程一旦發現地下有考古、地質研究價值或地下文物時,及時停止施工,盡快通知業主及有關文物保護部門,及時采取保護現場的緊急措施,避免人為的破壞。(七)土地資源的保護1。妥善處理廢方,山坡棄土應盡量避免破壞或掩埋路基下側的林木、農田及其它工程設施.沿河棄土應避免壅塞河道、改變水流方向和抬高水位而淹沒或沖毀農田、房屋.應重視棄土堆的復墾,有條件時,宜在棄土堆頂面綠化,或整平成為耕地。2.取土坑應選在高地、荒地上,盡量不占耕地;當必須從耕地取土時
25、,應將表面種植土鏟除,集中成堆保存,并在工程交工前做好還地工作。對于深而寬的取土坑,可根據當地需要,用作蓄水池或魚塘。在多年的經濟作物區或重要的綠化帶,不得設置取土坑。3.在河床采砂礫材料時,必須注意防止對河流狀態的改變,并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規定,即:“在行洪、排澇河流和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必須經河道主管部門批準,按照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開采,涉及航道的,由河道主管部門會同般道主管部門批準”的規定。4。采石場的位置,應結合環境保護的要求選擇,其中包括噪聲、爆破引起的地下振動、公共安全問題等。采石場的位置,應征得當地政府及環境管理部門的同意并辦理必要的手續。5.對施工人員加強保護自
26、然資源及野生植物的教育,在雇用合同中規定嚴禁偷獵和隨意砍伐樹木。八、水土保持措施1.水土保持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2。項目部工程管理部組織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策劃,報業主審批,并組織進行逐級交底.3.分部嚴格按照業主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水土保持措施組織施工,禁止破壞施工用地范圍以外的地表植被。4.施工征地范圍內林木的砍伐要遵循審批制度,嚴禁亂砍亂伐。5.土石方開挖要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自上而下分層開挖,禁止超范圍開挖,嚴格控制邊坡的坡度、梯段高度、確保邊坡穩定。6.對施工過程中形成的永久性邊坡,必要時應及時進行支護,防止邊坡坍塌,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和淤積.7.施工過程中
27、形成碴料的存放和處置應當符合業主的要求。當料場、渣場靠近河流時,其鄰河部分,要采取擋護措施,并制定防泥石流的預案,防止渣料越過擋護設施流出,造成水土流失.8。施工過程中要通過對土石方調配方案、施工措施的不斷優化,減少棄渣、少占耕地,減少水土流失。9.開挖面輪廓線外、料場和渣場要修建排水設施,坡頂設截(排)洪溝,坡腳設排水溝及集水井或臨時排水溝渠,與永久性截(排)水設施相連接,保持良好的排水狀態,確保開挖面、料場和渣場不受雨(洪)水、地下滲水的沖刷和侵蝕.10。對取棄土場實行“先擋后棄”原則,工程完工后,根據合同要求,對開挖面、料場和渣場的裸露土地進行恢復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九、環境保護、水土保
28、持防范要點(一)施工人員環節本工程特別是施工人員數量比較多,且施工過程中,集中居住在公路沿線.因此帶來的環境污染方面主要有:生活垃圾、廚房以及食堂的食物性垃圾,生活用水、糞便等方面。對于上述方面采取的相應的保護措施為:建立垃圾定點投放,定期進行清除。其中生活垃圾應修建防滲垃圾池,避免雨水或生活垃圾殘留水分滲漏污染地下水源。對于生活用水及食堂的污水應修建簡易的排油池、三級沉淀池,污水集中排放,集中處理。對于食堂產生的食物殘渣及廁所糞便要設置防污染物擴散滲漏措施集中收集處理,并采取因地制宜及廢物利用等原則及時處理.同時,應對施工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做到預防為主,治理為輔,將環境保護
29、方面的環節做到提前控制,從而達到從根本上抓環境保護,確保環境保護得以落到實處。從源頭抓起,切實做到以人為本,減少污染源的產生、擴散,從而防止因人為的原因使環境污染擴大。(二)路基工程路基施工階段,項目建設區水土流失防治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結合,建立分區防治,形成完整的防護體系.1.路基嚴格遵照設計要求,先防護后施工。路基、路塹邊坡視高度、土質巖石風化程度及穩定情況,必須按設計要求進行錨固、噴護、漿砌片石坡面防護、草皮防護、砌筑擋墻及護面墻防護。挖方高度大的,按設計要求設置碎落臺。路堤邊坡視高度、填料性質、水文條件,采用護腳、擋土墻、拱型護坡、漿砌片石護坡、護坡道、綠化等方式防護.2。全線設排
30、水溝、邊溝、截水溝、急流槽、沉淀池等,各種措施相互連接、配套使用,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以盡快將路基范圍內的水流引出路基以外。3。有一定匯水面積的路塹開挖前先在挖方坡頂按設計要求挖設截水溝,鋪砌防護,把水流集中引出路基以外。施工時由上到下,逐級開挖,開挖一級防護一級。并應盡快砌筑護坡、排水溝、急流槽等設施,以防止坡面崩塌。4.路基的防護工程施工緊跟開挖、填筑工序,邊開挖、填筑邊防護,縮短施工作業面暴露的時間。綠化植草防護需緊跟,路塹開挖后盡快選用根系發達、適應性強的多年生草種及時植草。5。提高路堤填筑和深切路塹開挖的穩定性,防止水土流失.石方路塹采用小型排炮微差爆破,禁放深眼大炮.接近設計坡面時
31、應采用光面爆破,以保證坡面平整。6.對于滑坡災害發育的挖方地段,采取擋墻、錨噴混凝土抗滑樁和削坡等措施進行處理.對于崩塌災害發育的挖方路段,應采用較小的邊坡坡度,同時按設計要求對坡面進行防護.7。永久防護措施和臨時防護措施相補充,綜合防治路基施工階段的水土流失.8.路基施工應嚴格遵循施工技術規范,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工期。9。路堤填筑前先挖排水溝,結合地形和匯水面積在排水溝出口處設沉沙池或臨時沉淀池,使雨水在池中減緩下沉,出口處設土工布圍欄攔截泥沙。10。路塹邊坡開挖應預先做好截、排水工程,當路塹頂為土質含有軟弱夾層巖石時,及時鋪砌天溝或采取其他防滲措施,以減少雨水對路塹坡面的沖刷。11
32、.在臨時堆土區設土工布圍欄,以攔截泥沙減少水土流失.12.雨季施工應做好防、排水工作。雨季來臨前盡早疏通工地附近溝渠,以方便暴雨來臨時及時排洪、排澇。(三)橋梁工程橋梁施工工藝繁雜,易產生環境污染的關鍵環節較多。1。在樁基施工中,鉆孔樁將會產生大量的泥漿,泥漿的使用對工程是必要的,但大量的泥漿產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泥漿中還摻加有纖維素、碳酸鈉(俗稱純堿)等輔助造漿添加劑,如得不到妥善處理將會污染水源,堿化土壤,所以妥善處理泥漿尤為重要。對于泥漿應設二級沉淀池循環利用,利用完后的泥漿應抽出、干燥,泥漿池處理為摻加酸性化學物質,降低泥漿pH值后再覆蓋土壤,恢復地表。2.橋梁的砼養生用水,因脫
33、模劑大多采用油性脫模劑,養生時大量用水將脫模劑沖洗稀釋,因此養生用水必須集中回收,經過簡單處理后再循環使用,確保不對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3.對于模板填充縫隙材料多為膠性材料、泡沫材料,使用后應及時清理,并對膠性材料統一收集,避免造成白色污染及發泡材料被鳥類及牲畜誤食后死亡.對于混凝土養生的薄膜塑料布也應定期清理,妥善處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4。對于鋼筋焊接尤其采用雙面電弧焊時,應注意將剩余的焊條頭收集,回收利用,防止電焊條上所帶的焊劑對于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采用閃光對焊、電弧焊時應注意搭設防眩棚,防止光污染。(四)隧道工程1.做好洞頂,洞門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統工程,并妥善處理好陷穴、裂縫,
34、以免地面水侵蝕洞體周圍,造成巖體破碎帶坍塌,對邊仰坡進行妥善防護和加固,及時做好截水溝,洞口施工宜避開雨季.2。進洞后按設計要求做好洞內排水溝,溝寬深,并做好縱坡,保證隧道內的滲水能夠順利排到洞外。洞外排水時做好引流設施,盡量在降塵時利用。3.本工程隧道出渣進行利用時,碎石不宜就地破壞,防止石渣破碎時造成的灰塵對樹木和河流水質的影響。4.工程棄土棄渣要按規定和時序棄于規定的棄渣場內,嚴禁外棄.棄渣場做到先保存表土并建好防護設施后棄渣。另外隧道開挖的石渣在符合路基填料的技術指標的前提下盡量作為路基填料使用,避免過多的棄渣產生。5.隧道開挖爆破時,必須按照設計的爆破參數進行施工。爆破后,應采取風機
35、進行通風15min后方可進入施工現場.洞身較長時,還應采取噴霧灑水等措施進行降塵。6。現場作業人員進行炮眼鉆孔時,必須佩帶好防塵口罩和防塵面具,并對作業面進行灑水降塵。7.隧道出渣車裝車時不宜超過車箱邊板,行車時應慢行,避免石渣掉落便道或地方道路上.十、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應急預案(一)組織機構1、項目部成立環水保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本標段環水保應急處置及相關的一切事宜.組 長:張建清 副組長:張開舟 金玲 成 員:汪丹峰 肖 洪 陳以波 劉芳俊 張 可 張述榮 楊立春 杜江 李尚兵 黎建項目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如圖一)3、領導小組下設應急策劃組、應急行動組和后勤保障組.應急策劃組負責應急
36、事件信息接收、核實及匯總,做好上傳下達工作,并策劃、起草應急處置方案;負責現場調查事故原因、污染性質及發展過程,提出應急處置措施,向領導小組報告.應急行動組負責現場污染控制、搜救、搶險、清理等工作,及時將情況報告給領導小組;負責現場交通秩序、治安秩序,做好人員防護和疏散、撤離等措施。后勤保障組負責保障環境應急處置所需的人員、資金、通信以及交通、處置工具,做好現場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負責指揮對受害人員的現場急救和轉移。(二)工作程序1、任務受領及要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在接到污染事故報警后,應立即通知應急策劃組、應急行動組趕赴現場,當出現重、特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時,領導小組應全部到達現
37、場指揮應急救援工作.2、應急處置(1)現場污染控制a、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與相關部門配合,切斷污染源,隔離污染區,防止污染擴散;b、及時通報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區域和人員;c、參與對受危害人員的救治。(2)現場調查與報告a、污染事故現場勘察;b、技術調查取證;c、按照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的程度認定事故等級,共分四級。根據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進行報告。d、污染跟蹤監測,直至污染事故處理完畢、污染警報解除。(三)實行通道控制,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擴散應急處理工作人員在污染事故處理過程中,為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安全,應建議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附近和受事故影響區域的通道實行有效的人員出入控制
38、,并在初步確定水體中污染物質的種類、性質后,建議當地有關組織果斷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疏散周圍群眾,以便控制可能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人數范圍,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四)后勤保障1、通信保障應急時各類信息的下達與上報,確保通信暢通.2、運輸保障運轉的確認和調度由后勤保障組組織實施。平時各應急車輛須保證100公里以上的行車用油。(五)其他保障1、醫療保障。應急過程中如出現人員中毒或受傷,要立即送往醫院救治或及時與醫療單位聯系,組織現場救治。應急終止后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轉院或繼續治療。2、生活保障。應急領導小組擬定計劃,由后勤保障組統一組織實施。(六)報警和通訊聯絡方式項目應急搶險救援聯絡工作由項目部
39、安質環負責.應急搶險救援聯絡電話如下:項目部應急聯絡電話:15997623606(汪丹峰)。向上級報告.項目經理應根據事故等級,在規定時間內向上級有關部門(集團公司、有限公司、指揮部、業主、政府等)報告。對外應急求救公安警力求救電話:110;火警支援求救電話:119;醫療急救求救電話:120表1 項目應急搶險救援領導小組成員聯系方式應急領導小組姓名電話組 長張建清13618697577副組長張開舟18992026077金玲18771760858成員汪丹峰15997623606楊立春15182804333杜江 13609416886邱志勇15826363111陳以波 19983758862張可1
40、8782731156黎建18271321738張述榮18881828069劉芳俊13872681670李尚兵18983282273(七)事故發生后注意事項(1)穩定職工情緒,要求各類人員不得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2)如有中毒或受傷人員親屬探視,由辦公室做好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3)事故發生后,要維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做好中毒或受傷人員的思想穩定工作。(八)事故應急搶險救援程序的終止1、應急搶險救援終止當事故現場勢態被完全控制,確信已消除毒物擴散污染的根源,警戒區內無毒害危險時,傷員撤離現場后,由事故現場總指揮確定并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2、報告和發布信息由通訊聯絡
41、人員通知本單位各相關部門,以及事故發生時所涉及的周邊社區、人員發布危險解除的信息,若事故發生時有請求政府協調的程序時,由指揮人員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危險解除。(九)應急培訓計劃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本預案制訂后實施前,所有應急搶險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各專業救援隊成員應認真學習本預案內容,明確在搶險救援現場所擔負的責任和義務。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對搶險救援專業隊成員每年進行一次應急培訓,學習搶險救援專業知識和有可能出現的新情況的處理辦法。參加應急搶險救援的每個人都應做到熟知搶險救援內容,明確自己的分工,業務熟練,成為重大事故應急搶險救援的骨干力量。2、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由應急搶險救援領導小組對所有員工每年進行一次應急響應培訓,了解事故應急預案響應條件,能夠在現場第一時間做出判斷事故大小,是否符合事故應急預案響應條件,以便下步工作的順利進行。3、員工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根據有可能出現的環境污染事故情況,印制宣傳材料,向員工發放,了解相關的應急響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