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居住區規劃原理城市居住區規劃原理 一一、教學目的: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城市居住區規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為后續進行的設計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二、教學內容:共計教學內容:共計34學時學時 1、緒論;(2) 2、居住區的類型與組成;(1) 3、居住區規劃設計的總體原則;(1) 4、居民調查;(2) 5、居住區規劃創意;(2) 6、居住區空間的營造;(2) 7、居住區道路與停車場規劃;(4) 8、居住區綠地規劃;(2) 9、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2) 10、居住區特色與個性的塑造;(2) 11、居住區規劃的多樣化;(2) 12、居住區設施的規劃;(2) 13、居住區規劃的
2、用地指標;(2) 14、居住區各項用地界線劃定的技術性規定;(1) 15、居住區規劃設計的重要技術經濟指標;(1) 16、居住區規劃與城市設計(2) 17、實例分析。(4) 三三、教學方法: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 2、實例分析 3、課堂討論 緒論:人類居住的歷史演變緒論:人類居住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遠古時期的住宅第一節:遠古時期的住宅 原始人類的聚落半坡遺址及其他 人類最早的居住就是“巢居”和“穴居”。 古籍中所謂“上古之世,構木為巢,以避群害 ”。 周易記載:“上古穴居而野處”;古羅馬典籍里關于人類房屋的起源中說:“人類過去是像野獸那樣的狀態, 生活在森林洞穴及樹叢里”,“由于火的發現在
3、人們之間開始發生了集合,聚議及共同生活”,“有些人開始用樹 葉鋪蓋屋頂,有些人在山麓挖掘洞穴,還有些人用泥和枝條建造棚屋” 從對中國陜西臨潼縣城北的新石器時代聚落姜寨遺址的研究發現,我們的先人就對村寨的選址、土地使用規劃、建 筑布局和住宅朝向、公共空間和開辟,以及防衛設施的營建等方面,運用原始的技術條件,巧妙經營,建成了適合 于當時社會狀況的居住環境,可以認為,這是居住環境規劃的萌芽。 第二節第二節 中國古代城市居住區規劃中國古代城市居住區規劃 管子 度地篇認為:“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溝防省”,著重強調了居民點選址要高亢、近水、向陽、 避寒、避風的原則, 周禮 考工記則認為城市布局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 市,市朝一夫。” 里坊制在唐代以前主要采用的是封閉的里坊制: 周宮里制:“五家為比,五比為閭里”,“戰國時期:五家為軌,七軌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