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分林、三分耕,一分六厘建設,一分一厘河湖,一分四厘園地及其他地類”地類格局澧水、道水兩岸地勢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充足地理環境 違法占用耕地和亂占耕地建房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耕地搭荒和耕地“非糧化”的問題依然較為嚴峻。耕地提質改造任務仍然艱巨。耕地保護意識仍有待提高。問題 “兩個平衡”核心制度有效落實 耕地布局得到逐步優化 全程一體化保護體系逐步健全成效 黨中央、國務院將耕地保護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耕地實至名歸。以“零容忍”態度和“長牙齒”的硬措施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新形勢 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面臨挑戰。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的壓力日趨加大。用途管制要求下耕地
2、“進出平衡”落實難度較大。新挑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耕地保護的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湖南“一帶一部”的區域定位,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系統觀念保護耕地,扎實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堅決落實耕地保護任務,釆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終身追責,確保耕地實至名歸,切實保障糧食安全,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現代
3、化新臨澧建設提供堅實的資源基礎。指導思想 堅持國家立場,實行保護優先。堅持系統思維,實行多措并舉。堅持問題導向,實行精準施策。堅持壓實責任,實行全民保護。規劃原則l 耕地保護目標:58.36萬畝l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53.54萬畝l 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模:0.54萬畝l 補充耕地任務量:0.92萬畝l 恢復耕地任務量:5.6458萬畝l 糧食播種面積:80萬畝l 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53.54萬畝l 耕地保護目標:58.72萬畝l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53.54萬畝l 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模:0.54萬畝l 補充耕地任務量:0.37萬畝l 恢復耕地任務量:2.69萬畝l 糧食播種面積:
4、80萬畝l 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4.54萬畝規劃目標規劃任務01嚴格耕地保護目標管理,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020304050607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穩定優質耕地布局。嚴格落實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拓展農產品生產空間,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引導耕地集中布局。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全面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健全耕地保護政策制度體系,提升耕地治理能力。至2035年,耕地保護目標58.36萬畝。分類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規范耕地占補平衡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耕地目標劃定0.39萬畝耕地未納入耕地保護目標已批建設占用0.14萬畝農業設施
5、占用0.01萬畝水源一級保護區占用0.01萬畝河湖范圍占用0.17萬畝結余指標占用0.04萬畝碎小圖斑占用0.03萬畝不 納 入 耕 地 保 護 目 標嚴格耕地用途管制耕地保護目標圖永久基本農田分布圖至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53.54萬畝。其中:水田占比89%以上,旱地占比約11%。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0.54萬畝。l 堅決制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l 堅決制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l 強化永久基本農田質量建設l 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補充耕地空間分布圖全縣現有:耕地周邊可開發潛力0.73萬畝旱地改水田資源潛力1.56萬畝宜耕后備資源潛力3.86萬畝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加強補充耕
6、地開發計劃管理劃定補充耕地重點區域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全縣預計:至2025年,恢復耕地2.69萬畝;至2035年,恢復耕地5.6458萬畝全縣現有:耕地恢復潛力9.82萬畝,其中即可恢復6.03萬畝,工程恢復3.79萬畝。主要分布于主要集中在四新崗鎮、太浮鎮、佘市橋鎮開展可恢復耕地資源評價實行耕地恢復年度計劃建立耕地恢復長效機制恢復耕地空間分布圖到2025年,臨澧縣糧食播種面積8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35萬噸以上優化其他糧食作物生產空間;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大力拓展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空間分布圖臨澧縣城鎮開發邊界涉及耕地面積0.38萬畝(剔除已批準建設用地)。在城鎮開
7、發邊界集中建設區進行成片開發,注重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組織編制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并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成片開發占用耕地的,應對占用必要性、合理性和用地規模開展論證,進行多方案比選,盡量避讓長期穩定利用耕地。臨澧縣河湖高水位線范圍內耕地0.41萬畝,其中納入耕地保護目標耕地0.24萬畝,未納入耕地保護目標耕地0.17萬畝。對河湖管理范圍內耕地,在不妨礙行洪、蓄洪和輸水等功能的前提下依法依規分類處理。其中位于主河槽內、洪水上灘頻繁、水庫征地線以下的不穩定耕地,不納入耕地保護目標任務,有序退出。對于納入耕地保護目標的耕地,不得新建、改建、擴建生產圍堤,不得種
8、植妨礙行洪的高稈作物,禁止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生態保護紅線內耕地:全縣生態保護紅線內耕地0.27萬畝,其中水田0.16萬畝,旱地0.11萬畝。全部位于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外。按照自然保護地管控要求,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外的耕地,允許在不擴大現有耕地的前提下,開展種植活動,可修筑必要的生產生活設施。按照自然保護地管控要求,耕還林還草范圍內耕地應有序退出。臨澧縣嚴格管控類耕地0.0097萬畝,位于新安鎮右昌村和四新崗鎮白云村。規劃期對嚴格管控類耕地全面開展種植結構調整,退出水稻生產,探索綜合種養、雙季青貯玉米、酒用高梁+雙低油菜等耕地安全利用種養技術模式。鼓勵采用客土法、熱修復法等物理改良技術、
9、原位化學修復和異位化學修復等化學改良技術以及生物改良技術對嚴格管控類耕地進行改良。確保到2025年累計高標準農田,累計高標準農田到2035年累計高標準農田,累計高標準農田規劃期內完成高效節水灌溉任務預計到2025年,全縣累計旱地改造水田至2035年,全縣累計旱地改造水田l 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配套。l 穩妥推進耕作層剝離再利用。l 構建以休耕輪作為核的保護體系。l 擴展以生態涵養為主的綠色農業。l 實施以科技創新為軸的固碳模式。l 嚴格源頭管控。l 強化科學治理。l 加強安全利用。l 貫徹落實基礎法律制度。l 完善健全配套制度體系。l 明確主要工作目標。l 全面構建“5+1”田長體系。l 落實田
10、長制主要任務。l 推進全縣鐵塔視頻監測統籌建設。l 構建“空天地網綜合監測體系。l 圍繞耕地調查、規劃管控、用途管制、占補平衡、綜合整治、動態監測、督察執法、考核獎懲、宣傳教育等各環節建立耕地全程一體化管控體系。l 完善耕地協同監管機制。通過在地形平坦、水源條件較好的旱地中修筑提水泵站、灌排設施,新修機耕路等方式,將旱地改造成水田,重點區域涉及刻木山鄉、合口鎮、停弦渡鎮等鄉鎮,至2035年,建設規模11000畝,規劃期內分階段實施。通過土地平整、修筑灌排設施、田間道路等工程,開發耕地后備資源,落實占補平衡。規劃期內分階段實施設置項目6個,總建設規模0.92萬畝。為恢復耕地保護責任缺口,開展可恢
11、復耕地資源評價科學劃定耕地恢復空間,合理分解耕地恢復任務實行年度計劃管理,建立健全耕地恢復管理機制,協調好耕地用途管制與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分階段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構建耕地保護與鄉村振興統籌發展的新格局。到2025年,全縣預計恢復耕地2.69萬畝,到2035年預期有效恢復5.6458萬畝。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加強規劃傳導和計劃實施加快科技支撐和信息化建設加強耕地保護機制探索創新挖掘和傳播耕地的文化價值l 壓緊壓實各級耕地保護主體責任。l 強化落實耕地保護部門共同責任。l 強化與規劃年度計劃銜接。l 加強規劃實施管理與評估。l 科技賦能提升耕地保護智慧監管水平。l 信息化建設增強耕地資源治理能力。l 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l 完善應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機制。l 健全廣大公民和社會主體積極參與機制。l 傳承與弘揚優秀農耕文化。l 文化創新驅動鄉村旅游。l 開展美麗田園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