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大橋施工控制測量方案1 工程概況1、地質資料1.1工程地質條件橋址區范圍內地層表覆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堆積層雜填土,第四系全新統坡洪積層粉質粘土;下伏太古界(Ar)片麻巖。該橋址區無不良地質。1.2水文地質特征及評價橋址范圍內溝渠分布,地表水較發育,水深一般為0.40.5m。沿線地下水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地下水埋深0.35.6m(高程73.4184.31m),水位季節變化幅度23m,主要靠大氣降水及渠水補給。地下水化學侵蝕環境對混凝土結構具有酸性侵蝕,環境作用等級為H1;氯鹽腐蝕,環境作用等級為L1,地表水對混凝土結構具有硫酸鹽侵蝕性,環境作用等級為H1。1.3地震資料及最大凍結深度地震動峰值加
2、速度為0.15g(地震基本烈度度),反應譜特征周期Tg=0.35s,場地類別為類;最大凍結深度為0.93m。2、主要工程量xx大橋中心里程為DIK51+234.59m,孔跨樣式為2-24m+11-32m梁m,橋全長420.12m,下部結構采用圓端形實體橋墩(12個墩,最高墩8米),T形橋臺,基礎采用鉆孔樁基礎(112根共計1314.1米)。詳細工程量見下表:xx大橋工程數量表工程項目部位及說明單位數量主體工程墩臺C35(T2)鋼筋混凝土墩身m31231.3C40(H1、D2)鋼筋混凝土m3225.7Q235鋼筋10 / HRB33510Kg11968/20899Q235鋼筋10 / HRB33
3、510頂帽及托盤Kg11294 / 26612C35鋼筋混凝土m3719.7Q235鋼筋10 / HRB33510道砟槽Kg1781 / 3220混凝土m334.4防水層臺頂m298.3防水涂料臺頂m3320.5C40混凝土橋臺擋砟塊m35.9Q235鋼筋10 / HRB33510Kg155/ 663Q235鋼筋10 / HRB33510支承墊石Kg335/ 9225C40鋼筋混凝土m344.2C40纖維混凝土橋臺保護層m33.3臺內填級配碎石兩臺身之間m396.4承臺C40鋼筋混凝土(L1、D2)承臺及加臺m31213.8HRB335(二級鋼)10Kg41491涂渣油M21927.2冷卻管制
4、安(404mm鋼管)t3.034鉆孔樁C40鋼筋混凝土(L1、D2)m3777.5HRB335(二級鋼)10Kg3468Q235鋼筋10Kg69449總樁長每個基礎m1314.1水上鋼護筒埋設樁徑1米t77.28泥漿外運m3777.5挖基3m土無擋無水m3514.33m土無擋有水m31535.26m土無擋無水m3721.56m土無擋有水m3505.93m石3m內有水m3835.36m石6m內有水m3546.0挖井基礎9m土無擋無水m337.39m土無擋有水m3335.7基坑回填原土m3270.5基坑抽水40 m3/hm3335.7挖基余土外運m3102.4C40鋼筋混凝土(L1、D2)基礎m3
5、312HRB335(二級鋼)10Kg1560涂渣油M2282.4冷卻管制安(404mm鋼管)t0.457C30混凝土護壁m313鋼筋Kg0.5212 工程技術要求設計依據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工程測量學-張正祿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武橋梁工程實用測量(第二版)朱海濤編著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1、國家三角測量規范2、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3、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4、GPS測量規范5、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6、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7、全球定位系統(GPS)鐵路測量規范8、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9、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10、測繪技術總結編寫規定11、測繪產品檢
6、查驗收規定12、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13、測繪技術設計規定(2)結構物的放樣限差橋梁基礎施工測量的偏差不應超過下表的規定類別測量內容測量允許偏差灌注樁基礎樁樁位40排架樁樁位順橋縱軸線方向20垂直橋縱軸線方向40沉樁群樁樁位中間樁d5,且100外緣樁d10排架樁樁位順橋縱軸線方向16垂直橋縱軸線方向20沉井頂面中心、底面中心一般h 125浮式h 125+100墊層軸線位置20頂面高程0-8注:1、d為樁徑(mm) 2、h為沉井高度(mm)橋梁下部構造施工測量的偏差,不應超過下表規定類別測量內容測量允許偏差(mm)承臺軸線位置頂面高程墩臺深軸線位置頂面高程墩、臺帽或蓋梁軸線位置支座位置支座處頂面
7、高程簡支梁連續梁橋梁上部構造施工測量的偏差不應超過下表類別測量內容測量允許偏差()梁、板安裝支座中心位置梁板梁板頂面縱向高程懸臂施工梁軸線位置跨距小于或等于的跨距大于的頂面高程跨距小于或等于的跨距大于的相鄰節段高差主拱圈安裝軸線橫線位置跨距小于或等于的跨距大于的拱圈高程跨距小于或等于的跨距大于的腹拱安裝軸線橫向位置起拱線高程相鄰塊件高差鋼筋混凝土索塔塔柱底水平位置傾斜度,且系梁高程鋼梁安裝鋼梁中線位置墩臺處梁底高程固定支座順橋向位置注:、為跨徑()、為索塔高度()抗震設計:本場地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基本烈度6度預應力現澆混凝土箱梁橋面鋪裝:車行道為4厘米厚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
8、13C)+6厘米厚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C)+防水層+8厘米厚C50放水混凝土(W8)預應力先簡支后連續小箱梁橋面鋪裝:車行道為4厘米厚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C)+6厘米厚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C)+防水層+12厘米厚C50放水混凝土(W8)高程系統:1985國家高程基準坐標系統:1954年北京坐標系,中央子午線119最大凍結深度:0.54m環境設計類別:II類主要材料: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及小箱梁 C60 小箱梁后澆段 C60微膨混凝土 橋面防水層 C50放水混凝土 承臺、灌注樁 C30防腐混凝土 其他部位 承臺混凝土墊層 C20 肋板、防撞護欄、搭板 C30 低松
9、弛預應力鋼絞線:本工程采用符合(GBT5224-2003)標準的高強度低松弛應力鋼絞線。其力學性能如為xxxxxx 墩柱鋼箍 Q235 橋面放水:熱撒改性瀝青防水涂料3圖紙審核及交接樁基樁點的符合測量 對控制性樁點應進行現場交樁,并進行控制點復測,保護好其成果。根據具體施工的需要應對控制點進行加密。大橋的控制性樁點應編號繪于標志總圖上,并注明各有關標志坐標,相互間的距離、角度、高程等,以便于尋找。橋址中軸線控制樁對于大橋每岸不少于2 個,并測定各墩臺控制樁。施工過程中,應對控制網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測。當發現控制點穩定性有問題時,應立即進行局部或全面復測。交接樁工作工程中標后,由項目部總工程師
10、組織、業主與監理技術主管部門測量工程師和項目部相關人員參加,主動聯系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及時進行交接樁。交接時,應按交接書面資料所列樁橛現場逐點交接并查看實際狀態,并在現場作出明顯標識,以利查找。交接簽認時,交樁書面資料必須真實、齊全;交接樁記錄應寫清存在問題和處理意見,并報業主單位和監理單位。按業主單位和監理單位的要求,對工程范圍(含臨時工程)放樣確定界線,參與辦理征地拆遷工作。4 根據橋軸線的長度計算出橋軸線的相對精度,來選擇控制網的精度橋軸線長度精度估算公式:1、鋼筋混凝土簡支梁: 2、鋼板梁及短跨(l64m)簡支鋼珩梁 單跨: 多跨等跨: 多跨不等跨: 3、連續梁及長跨( l64m)簡支
11、鋼珩梁 單跨: 多跨等跨: 多跨不等跨: 式中: ml1 單跨長度中誤差; mL 橋軸線長度中誤差; l 梁長; N 跨數; n 每跨節間數; D 墩中心的點位放樣限差; 10 mm l 節間拼裝限差; 2 mm 固定支座安裝限差; 7 mm 1/5000 梁長制造限差。根據橋軸線長度中誤差和橋軸線相對精度可確定控制網選擇四等三角網 5控制網的布設方案控制網的布設特點橋梁平面控制網通常分兩級布設首級控制網主要控制橋的軸線為了滿足施工中放樣每個橋墩的需要,在首級網下需要加設一定數量的插點或插網,構第二級控制由于放樣橋墩的精度要求較高,故第二級控制網的精度應不低于首級網控制網的布設原則和布設方案平
12、面控制網的布設,應遵循下列原則: 首級控制網的布設,應因地適宜,且適當考慮發展,當與國家坐標系統聯測時,應同時考慮聯測方案。 首級控制網的等級,應根據工程規模、控制網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確定。 加密控制網,可越級布設或同等級擴展平面控制網的建立,可采用衛星定位測量、導線測量、三角形網測量等方法平面控制網精度等級的劃分,衛星定位測量控制網依次為二、三、四等和一、二級,導線及導線網依次為三、四等和一、二、三級,三角形網依次為二、三、四等和一、二級。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應在滿足測區內投影長度變形不大于.的要求下,做下列選擇: 采用統一的高斯投影3帶平面直角坐標系統 采用高斯投影3帶,投影面為測區抵
13、償高程面或測區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或任意帶,投影面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 小測區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網,可采用獨立坐標系統 在已有平面控制網的地區,可沿用原有的坐標系統 廠區內可采用建筑坐標系統C平控制網形式:根據橋梁跨越寬度、地形條件,可布設如下形式:三角網大地四邊形雙大地四邊形三角鎖選擇控制點要求: 盡可能使橋軸線作為三角網的一個邊,提高橋軸線精度。 或將橋軸線的兩個端點納入網內,間接求算橋軸線長度。 交會角不致太大或太小(圖形剛強),地質條件穩定,視野開闊,便于交會墩位。 控制點要埋設標石,刻有“十”字的金屬中心標志。 當兼作高程控制點使用時,中心頂部應為
14、半球狀。控制網基線精度:高于橋軸線精度23倍根據已知條件以及經濟因素,采用導線布置控制網,等級為四級。精密導線的布置形狀 平面控制測量中精度導線的布置形狀一般為:直伸形,曲折形,閉合環形和主副導線環形等。精密導線網控制網布設應考慮的因素布設控制網時,可利用橋址地形圖,擬定布網方案,并仔細研究橋梁設計圖及施工組織設計圖及施工組織計劃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情況進行踏勘選點。點位布設應滿足以下要求: 、圖形應簡單 、控制網的邊長一般在0.51.5倍河寬的范圍內變動。 、使橋軸線與控制網緊密聯系。 、所有控制點不應位于淹沒地區和土壤松軟地區,盡量避開施工區、堆料區及受交通干擾區。便于觀測和保存 精密導線的
15、布置注意事項 導線盡量布置成直伸形狀,避免有較大的彎曲折線,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布置成直伸的導線閉合環或主副導線閉合環。 導線點彼此之間應通視良好,并使實現離開地面,山坡或峭壁有一定的距離,不小于1.5m,以減弱受折光的影響。 在導線總長大致一定的情況下,應盡量減少短邊。盡量布置長邊(在測距儀測程之內),以提高測距的相對精度。 導線點所在的位置,便于放樣和聯測。 導線點所在的位置應盡量避開滑坡、塌方等地質不穩定的地方。 導線點所在的位置,應盡量避免施工干擾。 導線點即要適應施工放樣需要,又要考慮將來組成長邊的可能性。控制網的技術設計與精度計算 當橋軸線所需精度確定后的后續工作: (1)確定以多
16、高精度建立控制網 (2)確定施工放樣的精度 (3)施工前,估算網形、觀測方法及設備能否達到要求。1、施工控制網精度確定的一般原則 設計控制網時,應使控制點誤差所引起的放樣點位的誤差,相對施工放樣的誤差來說,不發生顯著影響,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即:總點位誤差中,控制點誤差所引起的點位誤差僅是放樣誤差的1/10。 設 M: 放樣后的點位總誤差 m1:控制點誤差所引起的點位誤差 m2:放樣過程中所產生的誤差設由于控制點誤差的影響,僅使總誤差 M 增加m2的 1/10,則:說明:(1)由上述知,當控制點所引起的放樣點誤差m1為總誤差的0.4倍時,則m1使放樣總誤差僅增加m2的1/10。(2)由(1
17、)式易知,這時m2 M/1.1=0.9M。(3)舉例:若要求墩中心在橋軸線方向的位置中誤差20 mm 作為三角網必要精度的要求,則:2、控制網精度估算的具體方法指控制網設計布設完畢后,根據控制網網形、觀測要素、和觀測方法及儀器設備條件,在施測之前對該控制可以達到的精度作一估算,而不是指施測和平差完之后的實際檢算(涉及誤差理論相關知識) 。 控制網的選點(通視,穩定,盡量不要在以后要施工的區域,要有保護控制網的措施:造標埋石)選點、造標和埋石1、選點較易,多由原橋址測圖控制點改造而成,只需增設一些插入點和節點。2、造標,是指必要時為方便觀測而對控制點作的特殊木質或鋼質標志。有尋常標和雙錐標。確保
18、標心與地面點屬同一鉛垂線。3、橋控點通常是平面、高程控制兼用,故要求標石中心凸出樁頂35mm。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形式,方法;論述跨河高程控制網的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網的常用方法 幾何水準測量 三角高程測量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形式及技術要求 高程控制網的主要形式是水準網,布設成閉合環線附合水準路線或節點網。不允許布設水準支線。 水準測量分一、二、三、四等。 與線路水準點連測的精度要求 當橋長(包括引橋)500m時,四等 當橋長(包括引橋)500m時,三等 跨河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 當橋長300m時,三等 橋長3001000m時,二等 橋長1000m時,一等。 施工水準點在基本水準點間布設成附合水準路線,
19、等級低于三等時,也可用三角高程測量方法。三等,四等水準測量前面已學過了。一等,二等精密水準測量。n 精密過河水準測量 跨河水準測量:當跨河距離大于200m時,宜采用過河水準法連測兩岸的水準點。跨河點間的距離小于800m時,可采用三等水準,大于800m時則采用二等水準進行測量。 跨河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跨越距離(m)半測回遠尺讀測次數測回數測回差三等四等20021200400328 12 過河場地的選擇 水面較窄,地質穩定,高差起伏不大的地段,以便使用最短的過河視線。 視線不得通過草叢,干丘,沙灘的上方,以減少旁折光的影響,河道兩岸的水平視線,距水面的高度應大致相等并大于2m。過河水準的場地布
20、設,應使兩岸安置儀器標尺的位置構構。如下所示圖形,I1,I2為測站點。b1,b2為立尺點。岸上的視線b1I1,b2I2的長度不得短于10m,邊應彼此相等。 觀測方法 當跨河視距較短時(小于500m),渡河比較方便,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觀測工作時,可采用圖a Z字型布設。 為更好的消除i角誤差的影響和折光影響,最好用兩架同型號的儀器在兩岸同時觀測(沒有此條件可先后觀測),兩岸立尺點和測站點布成圖b,c的形式。布置時,盡量時b1I1=b2I2 I1b2=I2b1 觀測時,儀器在I1和I2站同時觀測b1,b2上的立尺,得兩個高差h1和h2,取兩站所得高差的平均值。此為一測回,再將儀器對換,同時將標尺對
21、換,同法再測一測回,取兩測回的平均值得亮點b1 、b2的高差。為解決長視線照準水準標尺上的分劃線和在水準標尺上讀數的問題,采用特制覘牌。 視線小于500m時采用光學測微儀器法, 視線大于500m時采用微傾螺旋法, 具體操作方法與要求按國家水準測量的規范進行。外業實施采用的儀器n 水平角測量 儀器 用J2或J1級儀器, 角度測回數的選擇。 按測量在設計中的測角精度,結合所用的儀器等級參照下表選擇(導線)。 也可以根據測量設計中所確立的測角中誤差m和測角工作中所使用儀器的測回測角中誤差m,按下式計算所需測回數。n=m2/ m2。 第i測回起始方向讀數的變動值Ri按下式計算。 Ri=180/n*(i
22、-1)+10 *(i-1)+600/n *(i-1) 方向觀測法測水平角 測回法測水平角 導線的水平角測量要求 鐵路測量技術規則要求,導線環的水平角觀測,應以總測總數的奇數測回和偶數測回,分別觀測導線前進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觀測右角時,仍以左角起始方向為準換置度盤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別取中數后,按下式計算測站周圍角度閉合差的限差= 左+ 右-360,計算所得的不應大于下列規定: 二等網2.0,三等網3.5,四等網5.0。如果B不超限,將觀測所得結果統一歸算為左角或右角。如果統一歸算左角 則B左=(B左+(360-B右)/2。 按鐵路測量技術規則,觀測前,計算好測回數n及各測回起始方向的度盤位置。
23、觀測精度和重測規定。 水平角觀測值精度評定。如不超限,將角度閉合差平均分配到各觀測角上,然后根據改正后的角值,計算導線各邊方位角及其坐標。 在計算過程中,角值取至0.01,邊長和坐標值取至0.1mm,最后的平差結果,角值保留0.1,邊長和坐標保留至1mm。 測角中誤差計算計算所得的測角中誤差m 應小于設計的測角中誤差m。 水平角觀測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觀測應選擇在通視良好、成像清晰、穩定的時候進行。晴天時,上午宜在日出后半小時到十點,下午宜在15時到日落前半小時進行,陰天全天進行,雨天、霧天和大風天氣避免。 、應避免視線靠近山坡、巖石、構造物、煙囪、電桿、減弱旁折光的影響。如果靠近時,選擇無
24、風的陰天觀測或把各個測回分配到不同時間進行(如晚上)。 、要用較大的測傘在測站上遮蔽陽光。使儀器和腳架不受陽光直接照射。 、精確對中,精密整平儀器。 、觀測前認真調好焦距,消除視差。n 距離測量 、全站儀或測距儀標稱精度表達式為: mD=(a+bD) a固定誤差 (mm) b比例誤差系數 mm/km D測距長度 測距前根據距離測量的精度要求,按上式選擇儀器。(2)、測距作業技術要(3)、測距作業應注意以下事項 、測距前應先檢查電池電壓是否符合要求,在氣溫較低的條件下作業時,應有一定的預熱時間。 、視線應高出地面或離開障礙物1.3米以上,離開高壓線2-5米,避免通過發熱體和較寬水面的上空,測距過
25、程中避免外界電、磁場和反射光的干擾。、測距應在成像清晰、穩定的情況下進行,雨、雪、霧及大風天氣不應作業 、測距時應使用相配套的反射棱鏡。未經驗證不得與其他型號的相應設備互換使用,反射棱鏡背面應避免有散射光的干擾,鏡面不得有水珠或灰塵沾污 、晴天作業時測站應用測傘遮陽,不宜逆光觀測,嚴禁將儀器照準部的物鏡對準太陽,架設儀器后測站、鏡站不得離人。遷站時儀器應裝箱、當觀測數據出現分群現象時應分析原因,待儀器或環境穩定后重新進行觀測 、溫度計宜采用通風干濕溫度計,氣壓表宜選用高原型空盒氣壓表通風干濕溫度計應懸掛在測站或鏡站附近離開地面和人體1.5米以外的陰涼處,讀數前必須通風15分鐘,至少氣壓表要置平
26、,指針不應滯阻。 、距離測量人工記錄時,每測回開始要讀、記完整的數字,以后可讀記小數點后的數,厘米以下數字不得劃改,米和厘米部分的讀、記錯誤在同一距離的往返測量中只能劃改一次、測距邊的歸算應遵守下列規定 、經過氣象加常數、乘常數(必要時顧及周期誤差)改正后的斜距才能化為水平距離 、測距邊的氣象改正按儀器說明書給出的公式計算 、測距邊的加乘常數改正應根據儀器檢定的結果計算 、光電測距邊長和高程的各項改正值計算方法(4)邊長改算 檢查外業記錄,摘抄計算數據。 、氣象改正 不同廠家的儀器因波長不同而氣象改正公式略有不同,計算時應注意查閱儀器說明書。如DI2002測距儀氣象改正系數為: K=281.8
27、- 0.29065P/(1+T/273.16)(ppm) 加常數、乘常數改正 經過氣象、加、乘常數改正后斜距為: S斜 =S測(1+K氣+R乘)+C加、改正后的斜距換成平距 D=S斜cosD平距S斜經過改正后的斜距豎直角、投影改正D=D(1-Hm/R ) Hm=H-HFD0投影后的邊長值 mD經各項改正后的平距mHm投影面高程與測距邊兩端的平均高程之差mR測區地球半徑6371KMH測距邊兩端點高程的平均值mHF測區選定的投影面的高程m注:角度不必該化計算,觀測值可以看作是投影在橋墩頂平面上的角值 (5)精度評定n 資料準備 、畫出平面控制網的示意圖,標上點名,并標出已知點、已知方向和固定邊。
28、、把已知數據、觀測等級、測距儀精度等抄記在示意圖上。 、從水平角觀測測站平差數據中抄取每個點各個方向的方向觀測值,寫在示意圖上。 、從邊長改正計算表中抄取各觀測邊的改正后的平均邊長,寫在示意圖上每邊的中間。 、按已知點在前、未知點在后用1、2N的順序給網點編號。n 平差計算 、按準備好的示意圖和數據,以文本格式編寫數據文件。不同軟件要求的內容、格式不一樣,計算人員一定要按照軟件使用說明進行編寫。 、啟動平差軟件,按程序要求輸入數據文件名和結果文件名,自動計算。 、根據提示的出錯信息,修改數據文件,再啟平差程序計算。這個過程可能要重復多次,直到完成計算。 、打開結果文件,檢查驗算結果和平差結果。
29、n 平面控制測量結束后,應對下列資料進行整理歸檔、平面控制網即技術設計書、平差計算成果資料,程序平差、外業觀測記錄手薄、儀器檢驗資料、技術總結6 內業數據的處理各導線點的坐標推算1、精確計算曲線轉向角、切線長的已知:圓曲線半徑 R 及緩和曲線長 ls方位角:ZD5-3ZD5-4,ZD6-1ZD6-22、精確計算曲線橋上各樁樁號首先由已知條件先計算 D的精確值:若已知曲線外的ZD5-3 的精確樁號(里程),就可以計算出曲線上各主樁的里程及坐標。當然可以根據各墩臺的設計樁號計算出相應墩臺心(有偏距!)坐標。 3、根據各墩臺設計樁號精確計算相應墩臺心的坐標如圖:已知某墩樁號 J (樁號的坐標該墩的墩
30、心坐標!)縱軸線橫軸線為確定橫軸線方向,可在橫軸線上取一點距墩心 T 為 E的 t 點。則 t 的坐標:T、t 兩點用于確定墩臺的橫軸線! 說明: 依據上述方法(借助橋墩偏距 E )計算出墩臺心的坐標后,可進一步反算墩中心距 L 及橋梁偏角 ,以資與設計文件中數據比較檢核。 上述計算橋梁偏角 的方法也可用于設計時的計算。(傳統計算橋梁偏角的方法對于橋梁在曲線上的位置不同,計算方法也不同 ,非常繁瑣!) 傳統的橋梁偏角計算主要用于測設時計算墩中心的坐標,而按以上所述計算墩中心坐標的方法,橋梁偏角在測設中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由于曲線是依據ZD5-3ZD5-4,ZD6-1ZD6-2坐標及設計半徑和緩
31、和曲線長度重新精確算出,故可利用附錄方法計算原橋位控制樁是否在現曲線上(若否差別也不會很大,可以不作為中線上點看待)。圓曲線坐標計算一覽表樁 號半 徑起算點坐標起算點方向角KRXYG274.0656010041.9145343.763202418待求點樁號樁號差待求點坐標方向角LL-KUZN274.065010041.914 5343.763 202418.00 284.0651010050.953 5348.013 295715.47 294.0652010059.162 5353.703 393012.94 304.0653010066.314 5360.676 49310.40 314.
32、0654010072.209 5368.739 58367.87 324.0655010076.685 5377.669 6895.34 334.0656010079.618 5387.217 77422.81 344.0657010080.926 5397.119 87150.27 354.0658010080.573 5407.102 964757.74 364.0659010078.569 5416.887 1062055.21 374.06510010074.969 5426.204 1155352.68 386.367112.30210068.503 5436.645 1273843
33、.84 精度分析四等附和水準計算成果表點號距離 m實測高差 m調整值 m調整后高差 m高程 m點號J689.8110 J6A852.8000 -1.2853 -0.0001 -1.2853 88.5257 A8X04309.5000 0.0443 -0.0003 0.0439 88.5696 X04A6541.6500 3.4653 -0.0006 3.4647 92.0343 A6X0344.3000 0.8100 0.0000 0.8100 92.8442 X03A5107.0500 -0.2250 -0.0001 -0.2251 92.6191 A5A4279.6500 -5.7675
34、-0.0003 -5.7678 86.8513 A4X02283.8500 -3.1735 -0.0003 -3.1738 83.6775 X02X01405.3000 5.0353 -0.0004 5.0348 88.7124 X01J354.4500 0.1238 -0.0001 0.1237 88.8360 J32078.5500 -0.9728 -0.0022 -0.9750 輔助計算fh=-2.2mmf限=20l=28.8mm;fhf限,符合四等水準規范要求。計算: 復核: 日期:7從橋梁施工過程測量灌注樁定位測量在橋梁施工測量中,準確地定出橋梁墩臺的中心位置和它的縱橫軸線的工作稱為
35、墩臺定位。曲線橋的墩臺中心測設橋梁工作線 曲線橋梁的線路中心為曲線,而梁本身卻是直的,線路中心與梁的中線不能完全吻合;梁在曲線上的布置,是使各梁的中線連接起來,成為基本與線路中線向附合的一條折線。這條折線稱為橋梁的工作線。 墩臺中心即位于折線的焦點上,曲線橋的墩臺中心測設就是測設工作線的交點。 偏距E 在橋梁設計中,梁中心線的兩端點并不位于線路的中心線上,如果在中線上,將使梁的中部線路中心偏向梁的外側,致使在車輛通過時,梁的兩側受力不均勻,因而將梁的中線向外側移動一段距離E,這段距離稱為偏距。也稱橋墩偏距E。 橋梁偏角 相鄰梁跨工作線構成的偏角角橋梁偏角。 橋墩中心距L 橋梁工作線中,每段折線
36、的長度L稱為“橋墩中心距L。 E、L 在設計圖紙中都已給出,但必須復核。 偏距E的計算 偏距E一般以梁長為弦線的中點值的一半布置,這種布置稱為平分中矢布置。 偏距E等于中矢的布置,稱為切線布置。 、當梁在圓曲線上時 切線布置 E=L2/8R 平分中矢布置 E=L2/16R 、當梁在緩和曲線上時 切線布置 E=L2/8RLt/L0 平分中矢布置 E=L2/16RLt/L0 式中 L 橋墩中心距 R 圓曲線半徑 L0 緩和曲線長 Lt ZH(HZ)至計算點的弦長。 墩中心距L的計算 L=l+2a+B /2 式中: l 梁長 橋梁偏角,即梁孔梁中線的轉向角,以弧度表示 B 梁的寬度 a 規定的直線橋
37、梁縫之半l 橋梁偏角的計算 偏心距E 偏角及墩中心距L這些數據在設計文件中已給出。但在測設前進行校核計算。 當相鄰兩孔梁的跨距不等,或雖是等跨,但位于緩和曲線上,則求得的E值不等。規定:當相鄰梁跨都小于16m時,按小跨度梁的要求確立E值。而大于20m時,按大跨度梁的要求確立。 曲線橋梁墩臺中心坐標計算 新建鐵路在勘測時獲得了曲線要素及橋軸線控制樁的樁號和坐標等。但這些數據因精度較低不能作為墩臺中心放樣的起算數據,在控制網平差后,必須利用控制網平差的結果重新計算曲線要素,和橋軸線控制樁的樁號(橋軸線控制樁為網中控制點,其坐標平差后獲得)然后根據設計文件中墩臺的樁號求出其坐標的精確值進而求得墩臺中
38、心的坐標。 待各墩中心坐標算出后,通過相鄰兩墩坐標可反算出墩心距和墩中心線方位角,從而求其偏角,用于對設計文件中給立的墩中心距和橋梁偏角的檢核。墩臺中心定位 墩臺中心和軸線上點的坐標計算出事后,就可以測設墩臺中心。由于全站儀的使用,用極坐標法放樣非常方便。、極坐標法 選擇一個控制點設站,選擇一個照準條件好,目標清晰和距離較遠的控制點作定向點。計算放樣元素,放樣元素包括測站到定向控制點方向與到放樣的墩臺中心方向間的水平角及測站到墩臺中心的距離D。測設時,為防止錯誤。最好用兩臺全站儀在兩個測站上同時按極坐標法測站墩臺中心(如條件不允許,則遷到另一控制點上同法測設),所得兩個墩中心的距離差的允許值不
39、應大于2cm,取兩點連線的中點得墩中心。注意:測設精度必須滿足點位放樣精度的要求。、前方交會法 前方交會法應在三方向上進行,至于選取那三個方向,應以交會角的大小而定,交會角接近90最佳。 可以將交會方向延伸到對岸,用覘牌固定,覘牌固定好后,再一次測其角值(按精度估算擬定的方案進行),與計算的測設角度向比較,差值應小于3-5 示誤三角形 對直線橋梁,如果示誤三角形在橋軸線方向上的邊長不大于2cm,最大邊不超過3cm,則取E在橋軸線上的投影位置E作為墩中心的位置。 對曲線橋,如果示誤三角形的最大邊長不大于2.5cm。則取三角形的重心作為墩中心位置。 前方交會交叉圖解法(P200角度交會法)墩臺縱橫
40、軸線測設 墩臺縱軸線是指過墩臺中心平行于線路方向的軸線。 墩臺橫軸線是指過墩臺中心垂直于線路方向的軸線。 直線橋墩,臺的縱軸線于線路中線的方向重合,在墩臺中心架設儀器,自線路中線方向測設90角,即為橫軸線方向。 曲線橋的墩臺縱軸線位于橋梁偏角的分角線上。在墩臺中心架設儀器,照準相鄰的墩臺中心,測設a/2角,即為縱軸線方向,自縱軸線方向測設90角,即為橫軸線方向。 可以設立護樁。兩側至少兩個并編號,防止弄錯。承臺施工測量承臺厚度1.53米,部分承臺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橋臺基礎中心線向橋梁側偏移1.47米,其他墩位基礎調偏值見表墩臺號基礎(樁、承臺和墩柱)調偏心值(距分跨線)(cm)調偏心方向Z3-
41、0 ZB-9147向橋梁側Z2 Z7 Y2 Y78向大樁號側Z10 Y108向下樁號側Z4 Y412向上樁號側 樁基礎施工測量工作有測設樁基礎的縱橫軸線各樁中心位置,測定樁的傾斜度、深度及樁的檢測。 、支距法測樁基礎 按前面所述的方法測設樁基礎縱橫線。以墩臺縱橫軸為坐標軸,用支距法測設。 、極坐標法測樁基礎 全橋用的是統一的大地坐標系,計算出各樁位中心位置坐標,利用全站儀在控制點上用極坐標法放樣出各樁中心位置。 樁基礎灌注完成后,檢核樁中心(利用鋼筋籠找樁心,測定其坐標,與設計坐標比較)。 、樁深及傾斜度檢測 鉆孔樁或控孔樁的深度用一定重量的測錘和校驗過的測繩測定。 在鉆孔過程中測定鉆桿的傾斜
42、度,用以測定控的傾斜度。控孔吊垂球檢定。墩柱及蓋梁施工測量3-8 樁基礎圖13-9 基樁放樣明挖基礎就是在墩臺位置處先挖一基坑,將坑底整平后,然后坑內砌筑或灌注混凝土基礎及墩臺身。當基礎及墩臺身出地面后,再用土回填基坑。 基坑放樣時,邊線要放一定的坡度以及工作面寬度d,基坑邊界線放樣用試探法。邊樁放出后撒灰線,依據灰線進行基坑開挖。開挖過程中,隨時檢查標高或坑深,防止超挖,待到距設計標高2030cm時,用人工清底至設計標高,坑底整平,做墊層,再放樣墩臺縱橫軸線,根據縱橫軸線彈出邊線位置。l 墩臺身平面位置放樣 當基礎澆好后,就進行墩臺身的放樣,放樣墩臺身縱橫軸線,根據縱橫軸線及中心位置用墨斗彈
43、出立模邊線。l 高程放樣 水準測量放樣就是在墩臺上測設出各部位的設計高程位置,用以指導施工。 為了提高放樣速度常在其橋墩水準線能看見位置先畫好標記,測出其高程,再計算出與B點的高差,然后用鋼尺量出距離即可。尤其適用于橋墩較高時,用倒尺進行放樣的環節。如果水準點與待測點距離遠,需轉點,無論轉點與否,均要閉合。 當橋墩施到一定高度時,水準測量無法將高程傳遞到工作面,而工作面上架設棱鏡又不方便時,可用檢定過的鋼尺進行垂吊測量。 梁體及橋面系測量橋梁懸臂線型測量 懸臂施工的線型控制測量就是根據施工監控所得的結構參數真實值進行施工階段計算,確定出每個懸澆階段的立模標高,并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施工監控的成果對
44、誤差進行分析,預測和對下一立模標高的調整,以次來保證成橋后橋面線形,合攏段梁懸臂端標高的相對偏差不大于規定值以及結構內力狀態復核設計要求。 懸臂施工控制測量的主要工作就在于高程的控制上,其控制程序具體如下:、預拱度的確定 、立模標高的計算 箱梁澆筑時各節段立模標高由幾部分組成 Hi= Ho+fi+(-fi預)+f籃+fx式中:Hi待澆筑箱梁底板前端橫板標高 Ho該點設計標高 fi本次及以后各澆筑箱梁段對點撓度影響值 fi預各次澆筑箱梁縱向預應力束張拉后對該點撓度影響值 f籃掛籃彈性變形對該點撓度影響值 fx由收縮、徐變、溫度、結構體系轉換、二期恒載、活載等影響值、撓度觀測 a、測點布置 b、測量時間 c、立模標高的測量 d、主梁頂面高程的測量 e、多跨線形通測和結構幾何形狀測量 f、對稱截面相對高差的測量 8 測量資料管理9 竣工測量 在橋梁施工完畢后,通車前應對其進行竣工測量。它在工程施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竣工測量的主要工作有線路中線測量,高程測量和橫斷面測量。橋梁竣工測量的主要內容如下: 測定橋梁中線、丈量跨距。 用檢定過的鋼尺對墩臺各部位尺寸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 檢查墩帽或蓋梁及支座墊石高程 測定橋面高程、坡度及平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