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催化車間職工安全培訓教材(車間級級安全教育)xx成達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xx年1月 催化車間安全培訓教材1、安全基礎知識1.1安全生產基本方針:安全生產管理的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生產的內容:1、必須堅持以人為本;2、安全是生產的基本條件;3、把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放在安全生產工作的首位;4要依法追究安全生產事故責任人的責任安全生產月是每年的六月;安全周是六月中的第三周;火警電話是119。生產的特點是生產過程中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溫、高壓、強烈腐蝕、生產連續性強的特點。1.2安全生產常識生產廠區十四個不準一、加強明火管理,廠區內不準吸煙。二、生產區內,不準未成年人進入。三
2、、班時間,不準睡覺、干私活、離崗和干與生產無關的事。四、在班前、班上不準喝酒。五、不準使用汽油等易燃液體擦洗設備、用具和衣物。六、不按規定穿戴勞動保護用品,不準進入生產崗位。七、安全裝置不齊全的設備不準使用。八、不是自己分管的設備、工具不準動用。九、檢修設備時安全措施不落實,不準開始檢修。十、停機檢修后的設備,未經徹底檢查,不準啟用。十一、 未辦高處作業證,不系安全帶,腳手架、跳板不牢,不準登高作業。十二、 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準作業。十三、 未安裝觸電保安器的移動式電動工具,不準使用。十四、 未取得安全作業證的職工,不準獨立作業;特殊工種職工,未經取證,不準作業。操作工的六嚴格一、嚴格執
3、行交接班制。二、嚴格進行巡回檢查。三、嚴格控制工藝指標。四、嚴格執行操作法(票)。五、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六、嚴格執行安全規定。 動火作業六大禁令一、動火證未經批準,禁止動火。二、不與生產系統可靠隔絕,禁止動火。三、不清洗,置換不合格,禁止動火。四、不清除周圍易燃物,禁止動火。五、不按時作動火分析,禁止動火。六、沒有消防措施,禁止動火。進入容器、設備的八個必須一、必須申請、辦證,并得到批準。二、必須進行安全隔絕。三、必須切斷動力電,并使用安全燈具。四、必須進行置換、通風。五、必須按時間要求進行安全分析。六、必須佩戴規定的防護用具。七、必須有人在器外監護,并堅守崗位。八、必須有搶救后備措施。 機動
4、車輛七大禁令一、嚴禁無證、無令開車。二、嚴禁酒后開車。三、嚴禁超速行車和空檔溜車。四、嚴禁帶病行車。五、嚴禁人貨混載行車。六、嚴禁超標裝載行車。七、嚴禁無阻火器車輛進入禁火區。2.車間概況2、1 裝置簡介 2、2裝置名稱:催化裂化 裝置 2、3 生產規模:催化裂化 裝置規模為120104t/a,年開工時數為8000小時. 2、4 裝置組成:反應-再生部分、分餾部分、吸收穩定部分、氣壓機部分、主風機部分、產汽系統和余熱鍋爐. 2、5 裝置能力 裝置適用原料為M100,原料性質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裝置能夠適應原料性質的大幅變化.新建裝置充分合理地利用原料油中的氫資源,干氣產率3.5w,以保證盡量高
5、的目的產品收率和總液收.干氣中3以上含量0.5(V).催化劑自然跑損0.6kg/t 原料. 再生催化劑定碳0.1.2、6 裝置的原料及主要產品簡述:原 料:M100、180等燃料油.主要產品:汽油組分、液化石油氣、輕柴油、重柴油.副產品:油漿和干氣.2、7 工藝流程說明本裝置由反應-再生部分、主風機組部分、分餾部分、氣壓機部分、吸收穩定部分、產汽系統和余熱鍋爐組成.2、8 反應-再生部分原料油( 90 )自罐區送至本裝置的原料油罐(V1201),由原料油泵(P1201A,B)抽出后經與頂循環(E1204A,B)輕柴油(E1208)、產品油漿(E1216A-F)、循環油漿換熱(E1214A,B)
6、至200左右與回煉油(必要時油漿可回煉)混合后,分六路經原料油霧化噴嘴進入提升管反應器(R1101A),與高溫催化劑接觸完成原料的升溫、汽化及反應.反應后的油氣和催化劑經提升管出口的2組粗旋快分(設置在沉降器R1101頂部)將催化劑和油氣快速分離,以終止以熱裂化反應為主的二次反應,降低干氣產率,待生催化劑經粗旋料腿進入下部設置的汽提段.2 組粗旋的升氣管與沉降器4 組單級旋分采用“一對二”的直連形式,出粗旋的反應油氣和夾帶的催化劑細粉直接導入沉降器4 組單級旋分器,從根本上杜絕由于油氣外溢導致的沉降器結焦現象,經沉降器單級旋分器進一步分離催化劑細粉后的反應油氣經沉降器頂的大油氣管線進入分餾部分
7、分餾塔(T1201)下部.待生催化劑在汽提段與汽提蒸汽逆流接觸以置換催化劑所攜帶的油氣.汽提后的待生催化劑沿待生立管下流經待生塞閥進入再生器(R1202)的待生套筒,在套筒流化風的流化作用下上流進入設置在再生器密相段上部的待生催化劑分布器,經待生催化劑分布器均勻分布在再生器密相床上部床面.待生催化劑在690左右的再生溫度、貧氧的條件下進行逆流常規再生.燒焦過程中產生的過剩熱量由內、外取熱器取走.再生后的催化劑通過再生斜管及再生單動滑閥,進入提升管反應器底部預提升段,以干氣(或蒸汽)作提升介質,完成催化劑加速、整流過程,然后與霧化原料接觸氣化、反應.再生器燒焦所需的主風由主風機(B1101)提供
8、,其中一部分主風經增壓機(B1102A、B)升壓后,作為待生套筒流化用風、外取熱器筒體流化風和返回管提升風;其余主風通過輔助燃燒室(F1101)進入再生器下部,通過主風分布板均勻分布后,進入再生器密相床進行燒焦.再生器燒焦產生的煙氣,先經再生器9 組兩級旋風分離器分離其中攜帶的催化劑,再經三級旋風分離器(CY1105)進一步分離催化劑后,進入煙氣輪機(BE1101)膨脹作功,驅動主風機組.通過調節軸流風機風量和設置在主風機出口管線上的微調放空設施的放空量,來防止再生劑碳堆和再生器操作溫度超高的情況發生. 經煙機作功后的煙氣與煙機旁路(雙動滑閥)泄漏的煙氣及四級旋風分離器來的煙氣混合進CO 焚燒
9、爐,通過補燃燒掉再生煙氣中CO,小于950的焚燒后高溫煙氣進余熱鍋爐回收熱能后,通過150 米高煙囪排入大氣.2、9 分餾部分由沉降器來的反應油氣進入分餾塔(T1201)底部,通過人字型擋板與上返塔循環油漿逆流接觸,洗滌反應油氣中催化劑并脫除過剩熱量,使油氣呈“飽和狀態”進入分餾塔進行分餾.分餾塔頂油氣經分餾塔頂-熱水換熱器(E1201A-D)、分餾塔頂油氣干式空冷器(E1202A-H)、分餾塔頂油氣冷凝冷卻器(E1203A-D)冷卻至40,進入分餾塔頂油氣分離器(V1203)進行氣、液相分離.分離出的粗汽油經粗汽油泵(P1202A,B)抽出,經過粗汽油冷卻器(E1218)冷卻至36打入吸收塔
10、(T1301)頂部作為吸收劑.分離出的富氣進入氣壓機(C1301).分離出的酸性水用酸性水泵(P1203A,B)送至氣壓機出口管線.輕柴油自分餾塔第11。13層抽出,自流至輕柴油汽提塔(T1202),經0.8MPa 過熱蒸汽汽提后的輕柴油由輕柴油泵(P1205A,B)抽出后經原料油-輕柴油換熱器(E1208)、輕柴油-富吸收油換熱器(E1209)、輕柴油-除鹽水換熱器(E1210)換熱后,經輕柴油干式空冷器(E1211A-D)冷卻至55,一路作為產品出裝置.另一路經貧吸收油冷卻器(E1212)冷卻至 40,送至再吸收塔(T1303)頂部作吸收劑.重柴油自分餾塔第二十七層抽出,自流至重柴油汽提塔
11、(T1203),經0.8MPa 過熱蒸汽汽提后的重柴油由重柴油泵(P1207A,B)抽出后經重柴油冷卻水箱(E1213)冷卻至80,作為產品出裝置.回煉油與二中段油自分餾塔第二十九層自流至回煉油罐(V1202),經分餾二中及回煉油泵(P1208A,B)升壓后一路進入提升管反應器回煉,另一路返回分餾塔第二十九層,第三路經分餾二中段油蒸汽發生器(E1207)換熱,使溫度降至270返回分餾塔第二十七層塔盤.分餾塔過剩熱量分別由頂循環回流、一中段循環回流、二中段循環回流及油漿循環回流取走. 頂循環回流自分餾塔第四層塔盤抽出,用頂循環油泵(P1204A,B)升壓,經原料油-頂循環油換熱器(E1204A,
12、B)、頂循環油-熱水換熱器(E1205A,B)使溫度降至90后返回分餾塔第一層.一中段回流油自分餾塔第十七層抽出,用分餾中段循環油泵(P1206A,B)升壓,作穩定塔底重沸器(E1313)熱源,再經分餾一中段油-熱水換熱器(E1206)使溫度降至210返回分餾塔十四層.油漿自分餾塔底由循環油漿泵(P1209A,B)抽出后,經原料油-循環油漿換熱器(E1214A,B),然后經循環油漿蒸汽發生器(E1215A-C)發生3.5MPa 蒸汽,使溫度降至280后,一路返回分餾塔人字擋板上方和下方;另一路經產品油漿外甩泵(P1210A-C)升壓,經產品油漿-原料油換熱器(E1216A-F)、產品油漿冷卻水
13、箱(E1217)冷卻至90作為副產品油漿送出裝置.若油漿需回煉時,可由分餾塔底油漿總管通過泵P1210A-C 直接升壓進提升管反應器回煉.2、10 吸收穩定部分從分餾塔頂油氣分離器(V1203)來的富氣經氣壓機入口油氣分離器(V1301)進入氣壓機一段進行壓縮,然后由氣壓機中間冷卻器冷至40,進入氣壓機中間氣液分離器進行氣、液分離.分離出的富氣再進入氣壓機二段.二段出口壓力為1.6MPa(絕).氣壓機二段出口富氣與解吸塔頂氣及富氣洗滌水匯合一起至壓縮富氣干式空冷器(E1301A-D)冷卻,然后和吸收塔底油混合經壓縮富氣冷凝冷卻器(E1302A,B)冷卻至40,進入氣壓機出口油氣分離器(V130
14、2)進行氣、液分離.分離后的氣體進入吸收塔(T1301)用粗汽油及穩定汽油作吸收劑進行吸收,吸收過程放出的熱量由兩個中段回流取走.貧氣至再吸收塔(T1303),用輕柴油作吸收劑進一步吸收后,干氣自塔頂分出,經干氣分液罐(S1302)分出凝液后,送至干氣及液化石油氣脫硫裝置脫硫.凝縮油由解吸塔進料泵(P1303A,B)從V1302 抽出后分兩路:一路經穩定汽油一凝縮油換熱器(E1306)加熱進入解吸塔第10 層塔板;另一路直接進入解吸塔頂部,解吸塔底重沸器(E1312)由1.0MPa 過熱蒸汽提供熱源,以解吸出凝縮油中的C2 組分.解吸塔底的脫乙烷汽油由塔底自流或經穩定塔進料泵(P1307)升壓
15、,經穩定塔進料換熱器(E1305)與穩定汽油換熱后送至穩定塔(T1304)進行多組分分餾,穩定塔底重沸器(E1313)由分餾塔一中循環回流油提供熱量.液化石油氣從塔頂餾出,經穩定塔頂油氣干式空冷器(E1310A-H)和穩定塔頂油氣冷卻器(E1311A-H)冷至40后進入穩定塔頂回流罐(V1303).液化石油氣經穩定塔頂回流油泵(P1308A,B)抽出后,一部分作穩定塔回流,其余作為液化石油氣產品送至干氣及液化石油氣脫硫裝置脫硫.穩定汽油從穩定塔底流出,經穩定塔進料換熱器(E1305)、穩定汽油-凝縮油換熱器(1306)、穩定汽油熱水換熱器(E1315)、穩定汽油-除鹽水換熱器(E1307)換熱
16、后,再經穩定汽油干式空冷器(E1308A,B)、穩定汽油冷卻器(E1309A,B)冷卻至40,一部分至產品精制裝置脫硫醇;另一部分由穩定汽油泵(P1309A,B)升壓,經補充吸收劑冷卻器(E1314)冷卻至36,送至吸收塔作補充吸收劑.氣壓機出-口油氣分離器(V1302)分離出的酸性水,送至污水汽提裝置進行處理.工藝指標 原料性質 見表1.2-1項目數值范圍一般性質:密度(20),g/cm3運動粘度,2/s 80100殘炭,W%0.93794228.9415.769.00.930.9559.5元素組成:C, W%H, W%N, W%S, W%86.8412.120.3451.011.512.4
17、1.02.5堿性氮,ug/g四 組 分:飽 和 烴, w%芳 烴, w%膠質+瀝青質, w%51.240.49.4重 金 屬: FeCu NaNi, ug/gV, ug/g5.219.4520625餾 程:初餾點,10, 30%, 50%, 70%, 2913744264755513. 危險化學品告知:3、1主要危險品 物料名稱發生爆炸極限%(體)閃點自燃點 (在空氣中)火災危險 類別上限下限重油可燃120230-240丙B干氣易燃易爆313650-750甲液化石油氣易燃易爆1.511-66475-510甲輕柴油易燃1.44.545-120320-330丙A汽油易燃易爆1.47.628510-
18、590甲3.2 主要危險場所場所危險性質反應、再生區 高溫、易燃、易爆再生煙氣能量回收系統高溫、易燃催化劑裝卸粉塵分餾區高溫、易燃、易爆吸收穩定區易燃、易爆氣壓機房易燃、易爆、化學有毒有害物質產品精制區易燃、易爆泵區高溫、易燃3.3 中毒 3、3、1 有毒氣體3、3、2本裝置的有毒氣體主要有硫化氫、干氣和液態烴、一氧化碳、汽油3、3、2有毒氣體的危害硫化氫:無色、有臭雞蛋味的氣體.過量吸入肺部可引起頭痛、肺水腫、窒息和死亡.空氣中硫化氫含量達0.035mg/m3,人們即可嗅到.起初那股特有的臭雞蛋味的強烈程度與其濃度成正比,但是當濃度超過10mg/ m3,臭雞蛋味反而減弱甚至不能覺察,但這正是
19、最危險的時刻,往往會出“閃電式”中毒死亡.防止吸入這種氣體.在含有這種氣體的場所工作時,應佩帶好供氧式面具或硫化氫防毒面具.一氧化碳:無色、無味氣體,人體吸入后影響血液中紅細胞攜帶氧的能力,造成供氧不足而昏迷,嚴重者窒息死亡.防止吸入這種氣體.在含有這種氣體的場所工作時,應佩帶供氧式面具或一氧化碳防毒面具.液態烴:高濃度的液態烴被大量吸入人體內,就會中毒,使人昏迷、嘔吐或身體不適,嚴重時可使人窒息死亡.汽油:急性吸入中毒有嗜睡、反應遲鈍等現象,還有輕度惡心、呆滯表現.重中毒會造成意識突然喪失,反射性停止呼吸,或出現昏迷、抽搐、肌肉痙孿、瞳孔放大、血壓下降,另一種表現是精神興奮、傻笑等.防止吸入
20、這種氣體,在含有這種氣體的場所工作時,應佩帶供氧式面具或防毒面具.3、3 中毒后的處理3、3、1 輕微中毒:立即使中毒者離開有毒氣體區,在新鮮空氣中解開衣領休息.3、3、2 中等中毒:中毒后喪失活動能力,應立即將中毒者帶離現場,送往醫院搶救.3、3、3 嚴重中毒:中毒后停止呼吸,應立即將中毒者帶離現場,到新鮮空氣中進行人工呼吸,并立即聯系醫院急救.3.4 堿灼傷3.4.1 預防措施3、4、1、1收送新、廢堿要認真細致,嚴防跑、冒、滴、漏、竄.3、4、1、2正常生產中,尤其是事故處理時,要穿戴好防護用品(工作服、橡膠手套、防毒面具、防護眼鏡等).3、4、1、3檢修時,必須先泄壓后方可作業并穿戴好
21、防護用品.3、4、4、4 堿灼傷后的處理3、4、4、5輕度灼傷:立即用手套、棉紗、工作服將堿擦干凈,并用水沖洗干凈.如有條件,最好先用3%的硼酸水進行沖洗后,再用水沖洗干凈.3.4.4.6嚴重灼傷:立即將灼傷部位的衣服和防護用品脫掉,用手套、棉紗、工作服將堿擦干凈,迅速用水沖洗,并送醫院急救.4. 防護器材使用管理及中毒事故應急搶救1、過濾式防毒面具:種類及使用范圍見下表牌號要和顏色預防物質種類1型草綠各種氣體及蒸汽(一氧化碳除外)如氯化氫、氫氰酸、砷化氫、光氣、氯化苦、苯、溴甲烷、二氯甲烷、路易氏氣、芥子氣等2型橘紅包括一氧化碳在內的各種氣體及蒸汽3型褐色有機蒸汽(汽油、煤油、丙酮、苯、甲苯
22、、二甲苯、二硫化碳、甲醇、乙醇、醚類等)4型灰色硫化氫及氨的混合氣體5型白色一氧化碳6型黑色汞蒸氣7型黃色酸性氣體(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氯氣、光氣、磷及含氯的有機農藥等)2、過濾式防毒面具的佩戴方法: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應先把面具背在身上,打開濾罐堵塞,把已選擇好的面罩戴在頭上。其佩戴方法是:將面罩由下顎套起戴向頭頂,再把眼鏡對準眼睛,然后用一手堵住氣體進口處,做深呼吸,如果呼吸不動時,則證明嚴密不漏,否則不得使用。3、RHZK系列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的準備工作:佩戴前首先打開氣瓶開關,隨著管路,減壓系統中壓力的上升,會聽到余氣報警器發出的聲響,儲氣瓶開關完全打開后檢查空氣
23、貯存壓力,一般應在2830Mpa;將供給閥直接插入面罩卡中。然后用手檢查卡簧是否卡牢,防止脫開。(2)佩戴呼吸器檢查背具的背帶,腰帶和面罩頭帶是否松開,供給閥與面罩是否相連完好,將面罩頸帶掛在脖子上,手穿過右肩并向右旋轉,左手背穿過左肩帶,將肩帶下拉,直到背的合適,扣好腰帶,必須將肩帶和腰帶調整后的多余部分放在腰帶間,保持整潔和安全;用拇指摁壓供氣閥紅色按鈕,使供氣閥處于關閉狀態,緩慢打開氣瓶閥至完全打開,檢查氣瓶壓力是否為額定工作壓力,將下腭放進腭托內,把頭帶向后拉,將面罩密封處的頭發捋順;按順序分別接緊頭帶;深吸一口氣,開啟供氣閥,而后進行正常呼吸4、各種防毒面具的使用規則4、1空氣呼吸器
24、的使用規則凡經過專門機構培訓,掌握使用規則后,方可使用;打開氣瓶,檢查壓力應在2030Mpa,否則不得使用;呼吸器與人體器官發生直接關系,因此要求保持清潔;空氣呼吸器嚴禁沾污油脂;使用中,當壓力下降到46Mpa時,應撤離現場;使用后拔快速插頭時,不要帶氣壓拔開,并將供給閥轉換開關置于開啟位置,將呼吸器內殘留氣體放出,然后再拔。4、2長管式防毒面具使用規則使用人員,必須是經過學習,而且會正確使用者,方可使用;使用時,對軟管必須進行周密檢查,同時戴上面罩,將其入口的一節軟管折住,做深呼吸,呼吸不動時,方可使用;禁止在事故狀態下使用;使用時,其氣體入口應放在空氣新鮮或溫度適宜的地方,不可放在讀物可能
25、突然侵入之地;使用軟管式防毒面具時,必須有一人或幾人監護,監護人應備有事故情況下所必須的防毒面具和急救用具,監護人應對被監護人的生命安全負責;使用前,監護人、被監護人應預定聯系信號與緊急信號。如果用“聯絡繩”時,每隔3分鐘時間,監護人應用甩抖一下,被監護人員也應回復一下,如果工作人員趕到呼吸困難時,應連續不斷的發出信號,監護人應協助工作人員迅速退出毒區;凡在危險下水道、槽車、貯罐及其它設備容器內佩戴胖度面具時,必須同時戴上安全帶,安全帶的另一頭由監護人負責,其放下拉上應便當;使用電動送風軟管防毒面具時,應事先開動馬達,檢查馬達及送風量是否正常,否則不得使用;凡使用吊車上下的塔內、貯罐及其它設備
26、容器內哦佩戴防毒面具時,必須同時戴上安全帶,以防在突然停電或機械失靈時就出工作者;凡兩人以上佩戴防毒面具進入容器內部作業者,必須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經有關部門同意,廠主管生產領導批準后方可進入期內工作;使用完畢后,必須及時將防毒面具送氣體防護站,不得亂扔或污染;氣體防護站負責對面具定期檢查和修理工作。4、3過濾式防毒面具使用規則使用者必須經過學習并且會正確使用;各類防毒面具應按類專用,嚴禁亂用或代用,防毒面具禁止用于檢修中;防毒面具有壓損、穿孔、腐銹及罐內活性炭裝充不緊密有沙沙聲時不得使用;使用前必須取下濾罐氣體入口處的堵塞;面罩必須是大小合適,嚴密性好,使用前應戴好面罩、用手堵住氣體入口做深
27、呼吸,若呼吸不動時,方可使用;使用一氧化碳防毒面具時,按其箭頭方向將罐連接軟管上。濾罐的增重不得超過50克,同時該面具使用場所濕度不得太大;在進入毒區前必須弄清楚作業環境中的毒劑性質和濃度,否則禁止使用。濾毒罐只適用于氧含量大于18%,有毒氣體小于2%的場所。使用面具時,如感到呼吸困難、惡心、發暈等,應迅速離開毒區。若毒區煙霧太大辨認不清方向時,應敲打管道或墻壁、喚人急救之;使用各種防毒面具時,發現有異狀或感到毒氣的特殊臭味,禁止繼續使用;不得敲打或碰撞面具,濾罐失效損壞,必須及時移交氣體防護站進行再生和修理;凡患有肺病、心臟病、高血壓、精神病和醫生認為不適和的患者,均不得使用防毒面具。5、人
28、工呼吸法5、1人工呼吸的目的及其范圍凡自主呼吸停止、而心跳未停的受傷者,都可以用人工呼吸急救之。當心跳剛停的遇難者,應在使用人工呼吸的同時,使用心臟按摩進行急救,以挽救其生命。人工呼吸能維持肺部的空氣交換以恢復其正常呼吸運動。人工呼吸是一件繁重的工作,常使施術者感到十分勞累,但是,對一個中毒、窒息的受害者來說,人工呼吸的好壞是可以決定其性命,因此,人工呼吸可進行數小時(有時被一氧化碳中毒的受害者在7小時內仍可救活),只有當醫生診斷其確實死亡時方可停止。5.2施行人工呼吸應注意的事項必須將受難者放在溫度適宜、空氣新鮮安靜的地方;把中毒者的衣服、領扣、褲帶等揭開,以免妨礙呼吸并且注意保溫(尤其是四
29、肢);必須正確地清除受難者口內的假牙、粘膜血液和異物等,同時必須詳細檢查受難者有無鎖骨、肋骨及上臂骨骨折和損壞等,然后,決定使用哪一種人工呼吸方法進行急救;不可使用受難者口、鼻觸底;人工呼吸絕不可間斷,施行時壓力要均勻,不可過猛,每分鐘應保持在1420次;施行中應隨時注意心臟跳動情況,當心跳逐漸停止時,應同時用心臟按摩急救之;施行人工呼吸人員,必須保持鎮靜,當受難者發生抽筋時,應將已咬在牙齒上的舌頭輕輕放回;當受難者未安全恢復自主呼救時,急救地點的所有人員應保持安靜;人工呼吸只有當受難者呼吸恢復正常,或者經醫生證明確已死亡時方可停止,否則,繼續進行;當受難者呼吸恢復后,應當供給氧氣和保證安靜休
30、息。必要時應在醫院治療;氨氣、硫化氫等毒物的慢性中毒,引起肺水腫的患者,不能使用壓背、壓胸或牽臂等人工呼吸法,可采取口對口或口對鼻子人工呼吸法進行急救之。(如急救者患有肺結核或其它傳染病,不可用此法)。5.3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法的功能是壓縮肺部,一面由胸廓外壓縮,一面是在腹部用力使用內臟推橫隔膜上升,而壓縮肺部,使肺內空氣排出,當外力解除時,胸廓擴張,橫隔膜下降,肺部擴張,空氣被吸入。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對口吹氣法、俯臥壓背法、仰臥壓胸法、仰臥牽臂式,但以口對口吹氣式人工呼吸最為方便和有效。一般都根據受害者的傷害原因而定,本廠全體職工,必須學會下列人工呼吸的方法:仰臥壓胸式人工呼吸:使患者仰
31、臥,背部墊以圓枕,使肋骨下沿抬高,兩臂與頭下垂。施術人員面對患者,兩膝跪于患者臂部之間兩側,彎曲肘關節,將體重支于兩手上。兩手拇指與其他四指自然分開,拇指向內其他四指向外,以手掌壓于肋弓向上后方壓迫,此時空氣由肺部壓出,壓住約兩秒鐘后,將手抬起,施術者上身直起,此時患者胸部擴張,空氣被吸入肺內。如此反復操作直到患者面部潮紅,而自主呼吸恢復為止。俯臥壓背式人工呼吸:使病人俯臥,頭偏向一側,一側上臂彎曲墊于頭下,一側上肢伸直,置于頭側,推壓病人背部使之被動呼吸,然后雙手松開,病人四胸廓自然擴張而吸氣。仰臥牽臂式人工呼吸:使患者仰臥,背部墊以圓枕,頭向后垂,以免舌后垂而阻塞咽喉,施術者將一膝彎曲跪于
32、患者頭前,另一腳放在膝旁,以兩手握其臂近腕關節處,將其臂上舉作180度旋轉,此時肺擴張,空氣吸入,停止約兩秒鐘后,再將兩臂送回,送回時使患者肘關節彎曲,并即利用其自己肘臂向肋弓壓迫,使胸部被壓空氣流出,如此反復施行,直至自由呼吸恢復為止。口對口或口對鼻子呼吸法: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消除患者口、鼻中的粘液、嘔吐物及其他異物(如假牙等),以保持呼吸道暢通;松開患者衣領、內衣、褲帶、胸罩;患者取仰臥位;救護人站在頭部一側,一手托起患者下頜,并盡量使其頭部后仰,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急救者深呼吸一口氣后對患者的嘴用力將氣吹入,然后將自己的嘴離開,再放松患者的鼻孔,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助呼氣;反復有節奏的進
33、行,每分鐘1620次。口對鼻吹氣:如果病人口腔由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鼻孔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吹氣。救護人吹氣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進氣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5.4 車間事故柜的使用與保管規則 事故柜必須存放在便于取用防護器材和溫度(030)適宜的地方,未經防護站人員允許任何人不得移動;事故柜只允許在事故情況下搶救人員和處理事故用,平時不得動用,該柜內只能存放搶救、急救和處理事故時的器材和設備。事故柜存放單位,應有專人負責,負責者要定期檢查,交接班時同時交接事故柜使用及存放情況,如有變動應查明原因及時報告車間;車間人員,應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事故柜內的器
34、材與存放情況,如發現有變動時,必須通知當班負責者查明原因,否則當班負責人應負全部責任;車間必須定期檢查和修理事故柜內的一切器材,保證隨時好用,平時應用鉛封等封閉;凡動用事故柜內的器材、護具等,必須同時通知氣體防護站,用完后的器材,護具必須經過氣體防護站如有周密檢查,檢查無問題時,方可封閉起來。5.5 發生中毒事故時的搶救與急救5.5.1搶救當設備有大量毒物噴出時,值班人員必須立即報告值班長;與事故無關人員應立即離開危險區;值班人員必須立即報告氣體防護站和醫院;處理事故人員當得到值班長指示后,應立即戴上氧氣呼吸器,然后兩個兩個的進入毒區;處理事故人員進入毒區后應首先檢查有無中毒者。如有中毒者必須
35、迅速將中毒者救出無毒地區,同時,要迅速正確而又詳細地交給醫務部門;如果是易燃易爆的有毒物質,應立即消除可能引起燃燒和爆炸的一切火源。徹底切斷有毒物質的來源;根據周圍及風向情況,必要時應打開室內所有門窗,開啟排風機和一切消除事故的設備;事故處理過程中,處理人員如感到身體不適,呼吸有困難須和有關人員聯系后,方可離開事故現場,不得擅自離開事故區;10、一切人員,在事故處理過程中,必須聽從事故處理負責人的指揮及氣體防護站人員的指導;11、各與事故處理有關的單位,只有當事故處理完畢后,方可離開事故現場。5.5.2急救各種有毒物質都有它固有的特性,當發生中毒事故時,盡力迅速查明中毒時哪些物質引起的,立即給
36、予適當與準確的急救,這對于中毒者的生命及其后遺癥有很大的關系。為此,當發現有人中毒時必須采取下列急救措施:預先應了解中毒者是由哪一種物質引起的,及其事故過程、時間及其中毒程度;將中毒者靜臥于空氣新鮮和溫度適宜的地方;立即解除妨礙呼吸的衣服等,使其呼吸暢快,當心不要使中毒者受涼;脫去被毒物污染了的衣服等,應用溫水洗身,然后根據溫度等條件,用被子或其他東西蓋起來;凡中毒者有面色青紫等現象時,應及時供應氧氣;若中毒者呈現呼吸停止,而心臟未停止跳動,或者呼吸不規則,同時又是被可以做人工呼吸的有毒物質中毒時,應迅速正確地施行人工呼吸或蘇醒器急救之。一旦發現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搶救措施就是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以保持有效通氣和血壓循環,保證重要臟器的氧氣供應按壓;急救人員應隨時檢查中毒者的心臟、脈搏、血壓和條件反射等,有必要時應注射強心劑。如中毒者呈現神經不安痙攣時,應給予鎮靜劑;由食道進入的有毒物質,應根據情況給予嘔吐或洗胃。中毒時間相當長就應當進行灌腸靜脈注射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溶液;有脫水和酸類中毒者,應給予含有510%的葡萄糖和生理鹽水溶液或加入1/6克分子的乳酸鈉溶液-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