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動化儀表系統公司安防工程設計質量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 總則為了控制安防項目設計全過程,參照GB50348-的規范,根據安全防范工程的設計應根據被防護對象的使用功能、建設投資及安全防范管理工作的要求,綜合運用安全防范技術、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構成先進、可靠、經濟、適用、配套的安全防范應用系統。最大限度地減少設計失誤和差錯,識別并預測問題,確保達到客戶需求和期望及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特制定本制度。第二章 安防系統設計的內容及要求2.1 設計需提供下列設計說明文件:1)系統設計說明
2、,系統功能介紹。2)各子系統的前端設備型號、位置設置及安裝方式說明,前端設備對所要控制對象的說明,前端設備工作環境的要求(溫度、濕度、光線等),中央控制是控制設備對前端設備的控制簡要說明。3)各子系統管路敷設的主要要求。4)系統線路中若含有中間設備及總線擴展設備,中間設備及總線擴展設備對前端設備控制說明。5)中央控制室設備型號、設備主要性能指標及功能、設備之間連接的說明,設備對前端的連接及控制說明。6)對中央控制是工作環境的要求(溫度、濕度、電源、防靜電、接地等要求)。7)系統操作手冊和簡單故障維修手冊。加入系統中包含有自編軟件,上需提供計算程序說明。2.2 深化設計需提供下列表格:1)設備器
3、材清單。2)前端設備的安裝位置、設備名稱、設備型號、控制范圍、安裝方式、接線方式對應表,對應表按區域和樓層排序(以建筑平面圖為準)。3)系統線路中若含有中間設備及總線擴展設備,中間設備及總線擴展設備與所相關前端設備對應表。2.3 設計需提供下列圖紙:1)原理示意圖(所有設備之間的連接圖,不含具體接線方式)。2)前端設備分布圖,管線敷設(包括明暗管,線槽,橋架等方式)安裝圖。布線圖應明確標注出接線盒位置、支架位置及固定方式、穿管大小、穿線數量、型號;布點圖應明確標注出設備安裝參數(即設備位置(水平、垂直距離)、設備箱組成設備)。3)前端設備安裝及接線示意圖。4)中央控制室控制機柜機設備布置示意圖
4、(甲方如有要求),圖上應標明: 操作臺、機柜等大體積設備的尺寸位置。 管線進入的方位和走向。 對系統專用電源的要求、開關配電箱的位置及電源線走向。 必要文字說明。5)操作臺、機柜等如為非標產品,應給出加工圖紙。6)系統接線圖(根據項目做不同的要求,常規項目不考慮)。第三章 安防系統設計的技術規范3.1 一般規定 安全防范工程的設計應根據被防護對象的使用功能、建設投資及安全防范管理工作的要求,綜合運用安全防范技術、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構成先進、可靠、經濟、適用、配套的安全防范應用系統。 安全防范工程的設計應以結構化、規模化、模塊化、集成化的方式實現,應能適應系統維護和技術發展的需要。
5、 安全防范系統的配置應采用先進而成熟的技術、可靠而適用的設備。 安全防范系統中適用的設備必須符合國家法規和現行相關標準的要求,并經檢驗或認證合格。安全防范工程的設計應遵循下列原則:1)系統的防護級別與防護對象的風險等級相適應。2)技防、物防、人防相結合,探測、延遲、反應相協調。3)滿足防護的縱深性、均衡性、抗易損性要求。4)滿足系統安全性、電子兼容性要求。5)滿足系統的可靠、維修性與維護保障性的要求。6)滿足系統的先進性、兼容性、可擴展性要求。7)滿足系統的經濟性、適用性要求。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與要求應符合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與要求GA/T75的有關規定。3.2 現場勘查 安全防范工程設計前,應進
6、行現場勘查。1)現場勘查的內容和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全面調查和了解被防護對象本身的基本情況被防護對象的風險等級與所要求的防護級別。被防護對象的物防設施能力與人防組織管理概況。2)調查和了解被防護對象所在地及周邊的環境情況。地理與人文環境。調查了解被防護對象周圍地形地物、交通情況及房屋狀況;調查了解被防護對象當地的社情民風及社會治安狀況。氣候環境和雷電災害情況。調查工程現場一年中的溫度、濕度、風、雨、霧、霜等的變化情況和持續時間(以當地氣候資料為準);調查了解當地的雷電活動情況和所采取的雷電防護措施。電磁環境。調查被防護對象周圍的電子輻射情況,必要時,應實地測量其電磁輻射強度和輻射規律。其他需要
7、勘查的內容。按照縱深防護的原則,草擬布防方案,擬定周界、監視區、防護區、禁區的位置,并對布防方案所確定的防區進行現場勘查。1)周界區勘查周界形狀、周節長度;周界內外地形地物狀況等;提出周界警戒線的設置和基本防護形式的建議。2)周界內勘查勘查防區內防護部位、防護目標;勘查防區內所有出入口位置、通道長度、門洞尺寸等;勘查防區內所有門窗(包括天窗)的位置、尺寸等。3)施工現場勘查勘查并擬定前端設備安裝方案,必要時應現場模擬測試。探測器:安裝位置、覆蓋范圍、現場環境;攝像機:安裝位置、監視現場一天的光照度變化和夜間提供光照度的能力、監視范圍、供電情況;出入口執行機構:安裝位置、設備形式??辈椴M定線纜
8、、管、架(橋)敷設安裝方案??辈椴M定監控中心位置及設備布置方案。監控中心面積;終端設備布置與安裝位置;線纜進線、接線方式、電源、接地、人機環境?,F場勘查結束后應編制現場勘察報告?,F場勘查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1)進行現場勘察時,對上述先關勘查內容所做的勘查記錄。2)根據現場勘查記錄和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對系統的初步設計方案提出的建議。3)現場勘查報告經參與勘查的各方授權人簽字后作為正式文件存檔。3.3 設計要素安全防范系統構成包括下列內容:安全防范系統一般有安全管理系統和若干個相關子系統組成。安全防范系統的結構模式按其規模大小、復雜程度可有多種構建模式。按照系統集成度的高低安全防范系統分為集成式
9、、組合式、分散式三種類型。各相關子系統的基本配置,包括前端、傳輸、信息處理/控制/管理、顯示/記錄四大單元。不同的子系統,其各單元的具體內容有所不同。現階段較常用的子系統主要包括有:入侵報警系統、視屏安防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電子巡查系統、停車庫(場)管理系統以及以防爆安全檢查系統為代表的特殊子系統等。安全防范系統中安全管理系統的設計要素包括以下內容:1)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安全管理系統應設置在禁區內(監控中心),應能通過統一的通信平臺和管理軟件將監控中心設備與各子系統設備聯網,實現由監控中心對各子系統的自動化管理與監控。安全管理系統的故障在不影響各子系統的運行。應能對各子系
10、統的運行狀態驚醒檢測和控制,應能對系統運行狀況和報警信息數據等進行記錄顯示。應設置足夠容量的數據庫。應建立以有線傳輸為主、無線傳輸為輔的信息傳輸系統。應能對信息傳輸系統進行檢驗并能與所有重要部位驚醒有線或無線的通信聯絡。應設置緊急報警裝置。應留有向接處警中心聯網的通信接口。應留有多個數據輸入、輸出接口,應能連接各子系統的主機,應能連接上位管理計算機,以實現更大規模的系統集成。2)組合式安全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安全管理系統應設置在禁區內(監控中心)。應能通過統一的管理軟件實現監控中心對各子系統的聯動管理與控制。安全管理系統的故障應不影響各子系統的運行;某一子系統的故障影不影響其他子系統的運行
11、。應能對各子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測和控制,應能對系統運行狀態和報警信息數據等進行記錄和顯示。可設置必要的數據庫。應能對信息傳輸系統進行檢驗,并能與所有重要部位進行有線或無線通信聯絡。應設置緊急報警裝置。應留有向接處警中心聯網的通信接口。應留有多個數據輸入、輸出接口,應能連接各子系統的主機。3)分散式安全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相關子系統獨立設置,獨立運行。系統主機應設置在禁區內(值班室),系統應設置聯動接口,以實現與其它子系統的聯動。各子系統應能單獨對其運行狀態進行檢測和控制,并能向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所需的報警信息。各子系統應能對其運行狀態和重要報警信息進行記錄,并能向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所需的主要
12、信息。應設置緊急報警裝置,應留有向接處警中心報警的通信接口。安全防范系統的各主要子系統的設計要素包括下列內容:1)入侵報警系統:系統應能根據被防護對象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對設防區域的非法入侵、盜竊、破壞和搶劫等,進行實時有效的探測與報警。高風險防護對象的入侵報警系統應有報警復核(聲音)功能。系統不得有漏報警,誤報警率應符合工程合同書的要求。2)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系統應能根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對必須進行視頻安防監控的場所、部位、通道等進行實時、有效的視頻檢測、視頻監視,圖像顯示、記錄與回放,宜具有視頻視頻入侵報警功能。與入侵報警系統聯合設置的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應有
13、圖像復核功能,宜有圖像復核加聲音復核的功能。3)出入口控制系統:系統應能根據建筑物的實用功能和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對需要控制的各類出入口,按各種不同的通行對象及其準入級別,對其進、出實施實時控制與管理,并應具有報警功能。4)電子巡查系統:系統應能根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按照預先編制的保安人員巡查程序,通過信息識讀器或其他方式對保安人員巡邏的工作狀態(是否準時、是否遵守順序等)進行監督、記錄,并能對意外情況及時報警。5)停車場管理系統:系統應能根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對停車場的車輛通行道口實施出入控制、監視、行車信號指示、停車管理及車輛防盜報警等綜合管理。6)
14、其他子系統:應根據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對各類建筑物、構建物的防護要求或對建筑物、構建物內特殊部位的防護要求,設置其他特殊的安全防范子系統,如防爆安全檢查系統、專用的高安全實體防護系統、各類周界防護系統等。這些子系統均應遵照本規范和相關規范進行設計。3.4 功能設計 安全管理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安全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由多媒體計算機及相應的應用軟件構成,以實現對系統的管理和監控。2)安全管理系統的應用軟件應先進、成熟,能在人機交互的操作系統環境下運行;應使用簡體中文圖形界面;應使操作盡可能夠簡化;在操作過程中不應出現死機現象。如果安全管理系統一旦發生故障,各子系統應仍能單獨運行;如果某子系
15、統出現故障,不應影響其他子系統的正常工作。3)應用軟件應至少具有以下功能:對系統操作員的管理。設定操作員的姓名和操作密碼,劃分操作級別和控制權限等。系統狀態顯示。以聲光和/或文字圖形顯示系統自檢、電源狀況(斷電、欠壓等)、受控出入口人員通行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設防和撤銷的區域、報警和故障信息(信息、部位等)及圖像狀況等。系統控制。視頻圖像的切換、處理、儲存、檢索和回放,云臺、鏡頭等的預置和遙控。對防護目標的設防與撤防,執行機構及其他設備的控制等。處警預案。入侵報警時入侵部位、圖像和聲音應自動同時顯示,并顯示可能的對策或處警預案。事件記錄和查詢。操作員的管理、系統狀態的顯示等應有記錄
16、,需要時能簡單快速地搜索和回收。報表生成。可生成和打印各種類型的報表。報警時能實時自動打印報警報告(包括報警發生的時間、地點、警情類別、值班員的姓名、接處警情況等)。 入侵報警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根據各類建筑物、構建物安全防范的管理要求和環境條件,根據總體縱深防護和局部縱深防護局部縱深防護的原則,分別或綜合設置建筑物和構建物周界防護、建筑物和構建物內外或空間防護、重點實物目標防護系統2)系統應能獨立運行。有輸出接口,可用手動、自動操作以有線或無線方式報警。系統除應能本地報警外、還應能異地報警。系統應能與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等聯動。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統的入侵報警系統應能與安全
17、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聯網,實現安全管理系統對入侵報警系統應能的自動化管理與控制。組合式安全防范系統的入侵報警系統應能與安全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聯接,實現安全管理系統對入侵報警系統的聯動管理與控制。分散式安全防范系統的入侵報警系統,應能向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所需的主要信息。3)系統的前端應按需要選擇、安裝各類入侵探測設備,構成點、線、面、體、空間等綜合防護系統。4)應能按時間、區域、部位任意編程設防和撤防。5)應能對設備運行狀態和信號傳輸路線進行檢驗,對故障能及時報警。6)應具有防破壞報警功能。7)應能顯示和記錄報警部位和有關警情數據,并能提供與其子系統聯動的控制接口信號。8)在重要區域和重要部
18、位發出報警的同時,應能對報警現場進行聲音復核。3.4.3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根據各類建筑物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對建筑物內外的主要公共活動場所、通道、電梯及重要部位和場所等進行視頻探測、圖像實時監視和有效記錄、回放。對高風險的防護對象,顯示、記錄、回放、的圖像質量及信息保存時間應滿足管理要求。2)系統的畫面顯示應能任意編程,能自動或手動切換,畫面上應有攝像機的編號、部位、地址和時間、日期時間。3)系統應能獨立運行。應能與入侵報警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等聯動。當與報警系統聯動時,能自動對報警現場進行圖像復核,能將現場圖像自動切換到指定的監視器上顯示并自動錄像。集成式安全防范系
19、統的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應能與安全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聯網,實現安全管理系統對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的自動化管理與控制,組合式安全防范系統的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應能與安全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聯接,實現安全管理系統對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的聯動管理和控制。分散式安全防范管理與控制。分散式安全防范管理系統的視頻監控系統,應能像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所需的主要信息。出入口控制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根據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在樓內外通行門、出入口、通道、重要辦公室門等處設置出入口控制裝置。系統應對受控區域的位置、通行對象及通行時間等進行實時控制并設定多級程序控制。系統應有報警功能。2)系統的識別裝置和執行機構應保證操
20、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宜有防尾隨措施。3)系統的信息處理裝置應能對系統中的有關信息自動記錄、打印存儲,并有防篡改和防銷毀等措施。應有防止同類設備非法復制的密碼系統,密碼系統應能在授權的情況下修改。4)系統應能獨立運行。應能與電子巡查系統、入侵報警系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等聯動。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統的出入口控制系統應能與安全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聯網,實現安全管理系統對出入口控制系統的自動化管理與控制。組合式安全防范系統的出入口控制系統應能與安全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聯接,實現安全管理系統對出入口控制系統的聯動管理與控制。分散式安全防范系統的出入口控制系統,應能向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所需的主要信息。5)系
21、統必須滿足緊急逃生時人員疏散的相關要求。疏散出口的門均應設為向疏散方向開啟。人員集中場所應采用平推外開門,配有門鎖的出入口,在緊急逃生時,應不需要或其他工具,亦不需要專門的知識或費力便可從建筑物內開啟。其他應急疏散門,可采用內推閂加聲光報警模式。3.4.5 電子巡查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編制巡查程序,應能在預先設定的巡查路線中,用信息識讀器或其他方式,對人員的巡查活動狀態進行監督和記錄,在線式電子巡查系統應在巡查過程中發生意外情況時能及時報警。2)系統可獨立設置,也可以與出入口控制系統或入侵報警系統聯合設置。獨立設置的電子巡查系統應能與安全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聯網,滿足安全管理系統對
22、該系統管理的相關要求。3.4.6 停車場管理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根據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設計或選擇設計如下功能:入口處車位顯示;出入口及場內通道的行車指示;車輛出入識別、比對、控制;車牌和車型的自動識別自動控制出入擋車器;自動計費與收費金額顯示;多個出入口的聯網與監控管理;停車場整體收費的統計與管理;分層的車輛統計于在位車顯示;意外情況發生時向外報警。2)宜在停車場的入口區設置出票機。3)宜在停車場的出口區設置驗票機。4)系統可獨立運行,也可與安全防范系統的出入口控制系統聯合設置。可在停車場內設置獨立的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并與停車場管理系統聯動;停車場管理系統也可與安全防范系統的視屏安
23、防監控系統聯動。5)獨立運行的停車場管理系統應能與安全防范系統的安全管理系統聯網,并滿足安全管理系統對該系統管理的相關要求。3.5 安全性設計 安全防范系統所用設備、器材的安全性指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報警設備 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GB16796和相關產品標準規定的安全性能要求。 安全防范系統的設計應防止造成對人員的傷害,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系統所用設備及其安裝部件的機械結構應足有的結構應有足夠的強度,應能防止由于機械重心不穩、安裝固定不牢、突出物和銳利邊緣以及顯示設備爆裂等造成對人員的傷害。系統的任何操作都不應對現場人員的安全造成傷害。2)系統所用設備,所產生的氣體、X射線、激光輻射和
24、電磁輻射等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不能損害人體健康。3)系統和設備應有防人身觸電、防火、防過熱的保護措施。4)監控中心的面積、溫度、濕度、采光及環保要求、自身防護能力、設備配置、安裝、控制操作設計、人機界面設計等均應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并符合本規定的相關要求。 安全防范系統的設計應保證系統的信息安全性,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系統的供電應安全、可靠。應設置備用電源,以防止由于突然斷電而產生信息丟失。2)系統應設置操作密碼,并區分控制權限,以保證系統運行數據的安全。3)信息傳輸應有防泄密措施。有線專線傳輸應有放信號泄露和加密措施,有線公網傳輸和無線傳輸應有加密措施。4)應有防病毒和防網絡入侵的措
25、施。安全防范系統的設計應考慮系統的防破壞能力,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入侵報警系統應具有防拆、開路、短路報警功能。2)系統傳輸線路的出入端線應隱蔽,并有保護措施。3)系統宜有自檢功能和故障報警、欠壓報警功能。4)高風險防護對象的安防系統宜考慮遭受意外電磁攻擊的防護措施。3.6電磁兼容性設計 安全防范系統所用設備的電磁兼容性設計,應符合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系列標準的規定。試驗的嚴酷等級根據實際需要,再設計文件中確定。線纜的電磁兼容設計應符合有關標準、規范和要求。 傳輸線路的抗干擾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電力系統與信號傳輸系統的線路應分開敷設。2)信號電纜的屏蔽性能、敷設方式、街頭工藝、接地要求等
26、應有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3)當電梯箱內安裝攝像機時,應有防止電梯電力電纜對視頻信號電纜產生干擾的措施。3.7可靠性設計安全防范系統可靠性指標的分配應符合下列規定:1)根據系統規模的大小和用戶對系統可靠性的總要求,應將整個系統的可靠性指標進行分配,即將整個系統的可靠性要求轉換為系統各組成部分的可靠性要求。2)系統所有子系統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MTBF)不應小于MTBF分配指標。3)采用所使用的所有設備的所有設備、器材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MTBF)不應小于其MTBF分配指標。采用降額設計時,應根據安全防范系統設計要求和關鍵環境因素或物理因素的影響,使元器件、部件、設備在低于額定值的狀態下工作,
27、以加大安全余量,保證系統可靠性。采用簡化設計時,應在完成規定功能的前提下,采用盡可能簡化的系統結構,盡可能少的部件、設備,盡可能短的路由,來完成系統的功能,以獲得系統的最佳可靠性。采用冗余設計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儲備冗余設計。系統應采用儲備冗余設計,特別是系統的關鍵組件或關鍵設備,必須設置熱(冷)備份,以保證在系統局部受損的情況下能正常運行或快速維修。2)主動冗余設計。系統應盡可能采用總體并聯式結構或串-并聯混合式結構,以保證系統的某個布局發生故障(或失效)時,不影響系統其他部分的正常運行。3.7.5 維修性設計和維修保障應符合下列規定:1)系統的前端設備應采用標準化、規格化、通用化設備以
28、便維修和更換。2)系統主機結構應模塊化。3)系統線路接頭應插件化,線段必須作永久性標記。4)設備安裝或放置的位置應留有足夠的維修空間。5)傳輸線路應設置維修測試點。6)關鍵線路或隱蔽線路應留有備份線。7)系統所用設備、部件、材料等,應有足夠的備件和維修保障能力。8)系統軟件應有備份和維護保障能力。3.8集成設計安全防范系統的集成設計包括子系統的集成設計、總系統的集成設計,必要時還應考慮總系統上一級管理系統的集成設計。入侵報警系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等獨立子系統的集成設計是指他們各自主系統對其分系統的集成。個子系統間的聯動或組合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根據安全管理的要求,出入口控制
29、系統必須考慮與消防報警系統的聯動,保證火災情況下緊急逃生。2)根據實際需要,電子巡查系統可與出入口控制系統或入侵報警系統進行聯動或組合,出入口控制系統可與入侵報警系統或視頻安防監控系統聯動或組合,入侵報警系統可與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和出入口控制系統聯動或組合等。系統的總集成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一個完整的安全防范系統,通常都是一個集成系統。2)安全防范系統的集成設計,主要是指其安全管理系統的設計。3)安全管理系統的設計可有多種模式,可以采用某一子系統為主(如視頻安防監控系統)進行系統總集成設計,也可采用其他模式進行系統總集成設計。不論采用何種模式,其安全管理系統的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外,還應
30、滿足下列要求:1)相應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控制管理能力;相應容量的數據庫。2)通訊協議和接口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定3)系統應具有可靠性、容錯性和維修性。4)系統應能遇上一級管理系統進行更高一級的集成。3.9 傳輸方式、傳輸設備的選擇與布線設計傳輸方式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1)傳輸方式的選擇取決于系統規模、系統功能、現場環境和管理工作的要求。一般采用有線傳輸為主、無線傳輸為輔的傳輸方式。有線傳輸可采用專線傳輸、公共電話網、公共數據網傳輸、電纜光纜傳輸等多種模式。2)選用的傳輸方式應保證信號傳輸的穩定、準確、安全、可靠。且便于布線、施工、檢驗和維修。3)可靠性要求高或布線便利的系統,應優先選用有線傳
31、輸方式,最好是選用專線傳輸方式。布線困難的地方可考慮采用無線傳輸方式,但要選擇抗干擾能力強的設備。4)報警網的主干線(特別是借用公共電話網構成的區域報警網),宜采用有線傳輸方式為主。無線傳輸方式為輔的雙重報警傳輸方式,并配以必要的有線無線轉接裝置。3.9.2 傳輸線纜的線則應符合下列規定:1)傳輸線纜的衰減、彎曲、屏蔽、防潮等性能應滿足系統設計總要求,并符合相應產品標準的技術要求。在滿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宜選用線徑較細、容易施工的線纜。2)報警信號傳輸線的耐壓應不低于AC250V,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銅芯絕緣導線、電纜芯線的最小截面積應滿足下列要求:穿管敷設的絕緣導線,線芯最小截面積不應小于1
32、.00mm。線槽內敷設的絕緣導線,線芯最小截面積不應小于0.75mm。多芯電纜的單股線芯最小截面積不應小于0.50mm。3)視頻信號傳輸電纜應滿足下列要求:應根據圖像信號采用基帶傳輸或射頻傳輸,確定選用視屏電纜或射頻電纜。所選用電纜的防護層應適用電纜敷設方式及使用環境和要求(如氣候環境、是否存在有害物質、干擾源等)。室外線路,宜選用外導體內徑9mm的同軸電纜,采用聚乙烯外套。室內距離不超過500m時,宜選用外導體內徑為7mm的同軸電纜,宜采用防火的聚氯乙烯外套。終端機房設備間的連接線,距離較短時,宜選用外導體內徑為3mm或5mm、并具有密編銅網外導體的同軸電纜。電梯轎廂的視頻同軸電纜應選用電梯
33、專用電纜。傳輸設備選型應符合下列要求:1)利用公共電話網、公共數據網傳輸時,其有線轉接裝置應符合公共關系網入網要求;采用無線傳輸時,無線發射裝置的發射頻率、功率應符合國家無線電管理的有關規定。2)視頻電纜傳輸部件應滿足下列要求:視頻電纜傳輸方式。下列位置宜加電纜均衡器。黑白電視基帶信號在5MHz時的不平坦度不小于3dB處。彩色電視基帶信號在5.5MHz時的不平坦度不小于6dB處。射頻電纜傳輸方式。攝像機在傳輸干線某處相對集中時,宜采用混合器來收集信號。攝像機分散在傳輸干線的沿途時,宜選用定向耦合器來收集信號??刂菩盘杺鬏斁嚯x較遠,到達終端已不能滿足接收電頻要求時,宜考慮中途加裝再生中繼器。無圖
34、像傳輸方式監控距離在10km范圍內時,可采用高頻開路傳輸。監控距離較遠且監視點在某一區域較集中時,應采用微波傳輸方式需要傳輸距離更遠或中間有阻擋物時,可考慮加微波中繼。無線傳輸頻率應符合國家無線電管理的規定,發射功率應不干擾廣播和民用電視,調試的方式宜采用調頻制。光端機、解碼箱或其他光部件在室外使用時,應具有良好的密閉防水結構。布線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T50311的規定。2)非綜合布線系統的路由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同軸電纜宜采取穿管暗敷或敷設方式。當線路附近有強電磁干擾時,電纜應在金屬管內穿過,并埋入地下。當必
35、須架空敷設時,應采取防干擾措施。路由應短捷、安全可靠,施工維護方便。應避開惡劣環境條件或易使管道損傷的地段。與其它管道等障礙物不宜交叉跨越。電纜和電力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不得小于0.3m,電力線與信號線交叉敷設時,宜成直角。3.10 供電設計宜采用兩路獨立電源供電,并在末端自動切換。系統設備應進行分類,統籌考慮系統供電。根據設備分類,配置相應的電源設備。系統監控中心和系統重要設備應配備相應的備用電源裝置。系統前端設備視工程實際情況,可由監控中心集中供電,也可本地供電。主電源和備用電源應有足夠容量。應根據入侵報警系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等的不同供電消耗,按總系統額定功率的1.
36、5倍設置主電源容量;應根據管理工作對主電源斷電后系統防范功能的要求,選擇配置持續工作時間符合管理要求的備用電源。電源質量應滿足下列要求:1)穩態電壓偏離不大于2%。2)態頻率偏離不大于0.2Hz。3)電壓波形畸變率不大于5%4)允許斷電持續時間為04ms。5)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采用穩頻電壓、不間斷電源供電或備用發電等措施。安全防范系統的監控中心應設置專用配電箱,配電箱的配出回路應留有余量。3.11 監控中心設計 監控中心應設置為禁區,應有保證自身安全的防護措施和進行內外聯絡的通訊手段,并應設置緊急報警裝置和留有向上一級接處警中心報警的通信手段。 監控中心的面積應于安防系統的規模相適應,不
37、宜小于20m,應有保證值班人員正常工作的相應輔助設施。 監控中心室內地面應防靜電、光滑、平整、不起塵。們的寬度不應小于0.9m,高度不應小于2.1m。 監控中心內的溫度宜為1630,相對濕度宜為30%75%。 監控中心內應有良好的照明。 室內的電纜、控制線的敷設宜設置地槽,當不設置地槽時,也可敷設在電纜架槽、電纜走廊、墻上槽板內,或采用活動地板。 根據機架、機柜、控制臺等設備的相應位置,應設置電纜槽和進線孔,槽的高度和寬度應滿足敷設電纜的容量和電纜彎曲半徑的要求。 室內設備的排列,應便于維護與操作,并應滿足本規范和消防安全的規定。 控制臺的裝機容量應根據工程需要擴展余地??刂婆_的操作部分應方便
38、、靈活、可靠。 控制臺正面與墻的凈距離不應小于1.2m,側面與墻或其他設備的凈距離,在主要走道不應小于1.5m,在次走道不應小于0.8m。 機架背面和側面與墻的凈距離不應小于0.8m。 監控中心的供電、接地與雷電防護設計符合本規范相關規定。 監控中心的布線、進出線端口的設置、安裝等,應符合本規范相關規定。第四章 住宅小區安全防范工程設計4.1 一般規定本節內容適用于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含5萬平方米)、設有小區監控中心的新建、擴建、改建的住宅小區安全防范工程住宅小區的安全防范工程,根據建筑面積、建設投資、系統規模、系統功能和安全管理要求等因素,由低至高分為基本型、提高型、先進型3種類型住宅
39、小區安全防范工程的設計,應遵從人防、物防、技防有機結合的原則,在設置物防、技防設施時。應考慮人防的功能和作用安全防范工程的設計,必須納入住宅小區開發建設的總體規劃中,統籌規劃,統一設計,同步施工。5萬平方米以上(含5萬)的住宅小區應設置監控中心4.2基本型安防工程設計周界的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沿小區周界應設置實體防護設備(圍欄、圍墻等)或周界電子防護系統2)實體防護設施沿小區周界封閉設置,高度不應低于1.8米圍欄的樹干間距不應大于15厘米,圍欄1米以下不用有橫撐。3)周界電子防護系統沿小區周界封閉設置(小區出入口除外),應能再監控中心通過電子地圖或模擬地形圖顯示周界報警的具體位置,應有聲、
40、光指示,應具備防拆和斷路報警功能。公共區域安裝電子巡查系統。宜在住戶室內安裝至少一處以上的緊急求助報警裝置。緊急求助報警裝置應具有防拆卸、防破壞報警功能,具有防誤觸發措施,安裝位置應適宜,應考慮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使用要求,選用觸發件接觸面大、機械部件靈活、可靠的產品。求助信號應能及時報至監控中心(在設防狀態下)。住宅類安裝火災報警探測器的原則,應以國家現行消防規范為準,緊急求助報警裝置可納入訪客(可視)對講系統。也可納入入侵報警系統??刂浦行牡脑O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監控中心宜設在小區地理位置的中心,避開噪聲、污染、振動和較強電磁場干擾的地方??膳c住宅小區管理中心合建,使用面積應根據設備容量確
41、定2)監控中心設在一層時,應設內置式防護窗(或高強度防護玻璃窗)及防盜門3)各安防子系統可單獨設置,但由監控中心統一接收、處理來自各子系統的報警信息4)應留有與接處警中心聯網的接口5)應配置可靠的通信工具,發生警情時,能及時向接觸警中心報警通信工具可以是有線通信工具或無線通信工具。有線通信是指市網電話或報警聯網專線:無通信是指小區內無線對講機或無線移動通信手機基本型安防系統的配置標準應符合相關的規定4.3提高型安防工程設計 周界的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沿小區周界設置實體防護設施(圍欄 圍墻燈)和周界電子防護系統2)小區出入口應設置視頻安防控制系統公共區域的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安裝電子巡查系
42、統2)在重要部位和區域設置視頻安防控制系統3)宜設置停車庫(場)管理系統家庭安全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安裝聯網型訪客對講系統2)可根據用戶需要安裝入侵報警系統,家庭報警控制器應與控制中心聯網控制中心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各子系統宜聯動設置,由控制中心統一接收、處理來自各子系統的報警信息等提高性安防系統的配置標準應符合相關的規定周界的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住宅小區周界宜安裝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公共區域的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安裝在線式電子巡查系統2)在重要部位、重要區域、小區主要通道、停車庫(場)及電梯轎廂等部位設置視頻安防控制系統3)應設置停車庫(場)管理系統。并宜與監控中心聯網家庭安全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安裝訪客可視對講系統,可視對講主機內置攝像機宜具有逆光補償功能或配置環境亮度處理裝置。并應符合相關規定2)宜在戶門及陽臺、外窗安裝入侵報警系統,并符合相關規定3)在戶內安裝可燃氣體泄漏自動報警裝置控制中心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安全管理系統通過統一的管理軟件實現控制中心對各子系統的聯動管理與控制,統一接收處理來自各子系統的報警信息等,且宜與小區綜合管理系統聯網先進型安防系統的配置標準應符合相關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