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院手術安全實施工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手術安全制度一、認真實施手術安全核查與手術風險評估程序,嚴防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術式錯誤準確填寫手術風險評估表、手術安全核查表和手術交接單。(一)、建立使用腕帶作為手術病人身份識別標示的制度。手腕帶勿任意解除,以便身份辨認。(二)手術前確認1核對時間:(1)病人離開病房前(2)進入手術室等區前(3)送入手術間前(4)手術開始前2核對根據:病人手腕識別帶、影像資料、部位標示、病人自述(或病人家屬代病歷述)、手術通知單。3核對內容:患者姓名、年齡、姓別、住院號
2、、手術名稱、診斷、部位、體位(三)、手術前一日須由主管醫生在手術部位做標記:二、手術體位安全舒適,嚴防墜床和壓瘡。手術體位安全舒適(一) 建立各種手術體位擺放的操作規程指引及評價標準。(二) 能正確使用壓瘡風險評估表,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營養狀況,手術時間,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情況等對受壓部位的皮膚進行評估并采取相應的保護錯施。(三) 建立壓瘡報告制度和程序。術后發生不可避免壓瘡時有記錄及相應的措施,并上報護理部。(四) 建立圍手術期的健康教育與評估,通過術前訪視,了解并評估患者的病情、需求,針對性選用合適的體位及其保護用具,通過術后隨訪評價體位擺放的安全、舒適及并發癥,達到持續質量的改進
3、。(五) 擺置體位時使用合適的手術床配件及足夠的抗壓軟墊。對糖尿病,嬰幼兒,老人,消瘦,水腫,手術時間較長等壓瘡高危病人,應采取抗壓軟墊保護受壓部位。(六) 在不影響麻醉醫生操作和麻醉效果的情況下,鼓勵清醒病人參與體位擺放過程。(七) 截石位,側臥位,俯臥位,牽引體位等特殊手術體位的病人恢復平臥位時,應有2人以上協助;體位安置原則:1、首先要符合手術要求,但又不能過分妨礙病人的生理功能。應以患者安全、舒適為原則,以術野充分暴露,不影響呼吸、循環功能,保持輸液通暢為原則,以妥善固定,避免血管、神經及軟組織受壓,便于麻醉監測為原則2、安置體位應著重注意各種襯墊物和支撐物的放置和支撐點,著力和固定點
4、要滿足手術病人的要求,在此前提下,保證著力點不妨礙病人的呼吸,不能影響靜脈回流,不能導致軟組織受異常壓迫和牽拉。患者側臥位時,胸墊與腋下應間隔l0cm左右;俯臥位時,腹部、會陰部勿受壓;上肢外展90;兩腿不可過度伸直;骨隆突部位墊軟枕,防止受壓。3、束縛帶不可固定過緊,防止神經損傷。4、加強術中觀察,每15min檢查1次,觀察肢體末端血循環狀況,按摩受壓肢體,35min次。三、嚴防手術患者低體溫(手術室環境溫度、輸液和輸血、皮膚的暴露:)(一)、術前、術后轉運患者過程中做好保溫工作。(二)、患者進入手術間前1小時室溫應適當調高(以2628為宜),如非手術特殊需要,整個手術過程室應恒定在2224
5、之間,濕度以5060為宜,(三)、安全、有效使用各種保溫用具,但應避免造成燙傷。(四)、設有液體加溫(恒溫)箱,溫度設定為37攝氏度,專人管理,定期清潔。(五)、輸入液體應加溫至3738攝氏度左右方可輸入。新鮮全血和成分血應嚴格掌握溫度,以37攝氏度左右為宜。(六)、術中有體腔大面積暴露的患者(如胸腔、腹腔手術等),如非手術特殊需要,沖洗液加溫至3637后才供應手術臺上使用。四、嚴格執行各項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口頭醫囑執行制度、搶救工作制度、用藥安全制度物品清點制度手術室輸血查對制度、等(一)、用藥安全管理制度1、藥物嚴格分類放置、標識清楚:貴重藥物、毒麻藥、搶救藥物、常用藥物、消毒液等要分
6、類固定位置放置、標識清楚。4、根據醫囑用藥,藥物使用后要準確簽署醫囑;術中口頭醫囑:用藥時要當場復述并確認藥品名稱、劑量、用藥時間、用藥途徑并做好記錄。術后及時通知醫生補開醫囑。5、過敏的藥物要查對藥物過敏試驗結果并注意觀察病人用藥后的反應。6、查對:用藥前應核對藥品名稱、濃度、用法、劑量和有效期,并檢查藥品質量:如澄明度、沉淀、變色及包裝有無裂隙等。7、手術臺上所有的藥品必須有明確的標簽。標簽上注明藥物名稱,濃度,劑量。8、術中使用的藥瓶安瓿保留到病人離開手術間。9、所有的藥物在使用中和使用后要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時進行處理。(二)手術病人的輸液安全管理1、評估病人,全面掌握手術病人的病情
7、。檢查、評估病房建立的靜脈通路是否有效,輸液部位是否出現滲漏或脈炎,必要時更換輸液部位。23、根據手術部位和手術需要,正確選擇靜脈留置針的種類和留置針型號。4、為了便于觀察、不影響醫生的手術操作、達到有效輸液和并發癥的預防,選擇合適的部位開放靜脈(首選上肢開放靜脈通路),必要時進行深靜脈穿刺置管。5、輸液部位進行肉眼觀察,并隨時觀察輸液部位是否出現滲漏。6、正確用藥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7、保持有效的靜脈輸液通路過:使用帶螺旋接口的輸液器或延長管;肢體和管道妥善固定;保證特殊病人的輸液(血)安全有效:如盆腔手術、腹腔巨大腫物、脊柱手術等病人,盡量在上肢開放靜脈通路。8、嬰幼兒手術病人的輸液安全措施
8、: 盡量減少夾板的使用,如需固定只作單關節固定;注意觀察及調整輸液速度,輸液不暢時及時尋找原因。9、以下情況需重新建立輸液通路: 外周靜脈輸液部位在手術中無法進行肉眼觀察;確認或可疑滲漏或堵塞的靜脈輸液通路。(三)手術病人輸注成分血的安全管理1、手術開始前檢查病人是否簽署輸血同意書。2、查對:取血者要認真核對取血單上病人的姓名、住院號、血型與病歷是否相符。3、輸血前麻醉醫生和巡回護士共同核對病人姓名、住院號、血型和供血者的血型、血袋號、RH因子、交叉配血試驗結果是否相符,并檢查采血日期、血液質量,若發現血液顏色改變、沉淀、溶血等質量問題時不得使用。4、輸庫血速率大于50毫升/公斤/小時,應對血
9、液進行加溫,預防手術病人體溫降低,血的水浴加溫:水溫37-38。5、輸血過程中密切觀察病人反應,發現異常立即停止輸血,及時處理。6、血袋在手術間保留至病人離開,在用后的血袋上注明病人的科室、姓名及時間并送血庫存放24小時。(四)嚴防手術物品遺留體內1、按照手術護理記錄單中“手術器械敷料登記表”的內容,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共同清點,經共同核對無誤后,雙方簽名。在手術開始前后,核對手術包中各種器械及敷料的名稱,數量(包括器械的螺釘,螺帽),并逐項準確記錄。2、器械護士應做到在使用各種器械,敷料前后均檢查其完整性。3、及時清點并記錄手術中追加的器械,敷料。4、關閉空腔臟器,關閉切口前、后器械護士交接時
10、,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手術器械、敷料,確定數量核對無誤,告知醫師,方可關閉切口。5、清點手術物品時必須是兩位護士按照相同次序,完全攤開紗布并同時發出聲音,必須使用有x光顯影的紗布,臺上紗布不得拿出手術間外。6、如發現器械,敷料數量與術前不符,立即告知醫生,并仔細查找,必要時征求手術醫師意見采取適當措施如借助x光查找,并在手術護理記錄單的“術中特殊記錄”欄中記錄備案。 手術器械清點原則:手術開始前、關閉體腔前、體腔完全關閉后、皮膚完全縫合后。由巡回護士和洗手護士對手術臺上所有的手術器械、敷料及特殊用物的數量及完整性進行核對清點,核對無誤后病人及手術物品方可撤離。手術中的物品管理1手術開始前
11、,把手術臺上可能出現的器械、紗布、紗球、紗墊一類的清點物品清理干凈,全部撤出手術間。2手術臺上使用的紗布、紗墊必須有X光顯影標記。手術臺的紗布、紗墊一律不得剪開使用。3臺上用過的紗布、棉片、小敷料等應放于臺上,不得投入地上的敷料盆內。4術中因各種原因(如擴大手術范圍、改變術式、原備手術用物不足等)需增加手術器械敷料時,必須由巡回護士負責增加,并由洗手、巡回護士共同清點、登記,對增加的每項數量進行二次核實。5洗手護士要提醒醫生共同記住傷口或腹腔內放置的紗布、紗墊數目。6洗手和巡回護士在手術期間,始終要注意觀察手術間的情況,防止清點物品的流動,以保證數字清點的準確性。7注意監督醫生不能向地下丟紗布
12、、紗墊等,已丟下的敷料巡回護士要及時收起。8手術用的縫針用后要及時別在針板上,不得放在他處,斷針要保存完整。9術中掉地的縫針、器械,巡回護士要將其放在固定位置并告知洗手護士。10術中交接班時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雙方共同清點好所有手術物品并核對數目。(四)、關閉體腔前的物品清點1清點時洗手、巡回護士同時清點,清點1項巡回護士登記1項。先清點臺上。2清點臺下物品時,洗手護士必須與巡回護士同時清點,做到耳聽眼見一致。3清點完畢,巡回護士與洗手護士核對登記數目。對數后告知醫生,方可關閉傷口。4清點數目不符時,不得關閉傷口,如確實找不到,要向上級及時匯報,決定處理方案。(五)、手術后物品的清點1體腔完全關
13、閉后或皮膚完全縫合后,由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再次共同清點術中所用物品并在登記本上記錄并簽字確認。2手術結束,由洗手護士及巡回在護士再次共同清點術中所用的紗布、紗墊,與登記相符后在登記本上記錄并簽字確認。3如清點數目不符時,應及時查找,查找未果,要告知手術主刀醫生,確定是否重新打開傷口檢查,并立即向上級匯報。4連續接臺手術時,上一臺手術清點后的物品必須全部撤離該手術間后,再開始下1臺手術。(六)、發生器械、敷數目與術前不符時應采取的應急措施1一旦發現針、器械、敷料不符,應馬上報告術者和麻醉師,暫停一切操作。2報告護長,必要時報告醫務科,并立即在術野和手術間等所有能遺留的地方認真查找,務必查到為止。
14、3必要時借助X光機。只有確定無異物遺留于傷口內方能縫合傷口。嚴防手術室的醫院感染1建立、健全手術室消毒隔離相關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消毒隔離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務人員手衛生制度等,并嚴格執行。2、手術室,根據功能區域和消毒隔離要求劃分為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各區域之間有清晰的標志,不同的區域之間應設隔斷門。3、手術器械應集中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處理,凡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腔際或接觸人體破損的皮膚,黏膜,組織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診療器械,器具應進行消毒;被朊毒體,氣性壞疽及不明原因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器械有特殊處理流程。4、快速壓力蒸汽滅菌器消毒的器械適
15、用卡式盒或專用滅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滅菌,4小時內使用,不能存放。5、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用藥起始與持續時間,給藥方法要按照衛生部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有關規定,術前0.52小時內,或麻醉開始時首次給藥,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失血量大于1500ml,術中可給予第二劑:總預防用藥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4小時。使用6、貫切并落實醫護人員手部衛生管理制度和手部衛生實施規范,為執行手部衛生提供必需的保障與有效的監管措施。醫務人員在以下6種情況下必須洗手或進行手消毒:接觸病人前后;摘除手套后;進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觸病人體液,排泄物,粘摸,破損的皮膚或傷口敷料后;從病人臟的身體部位轉到干凈的部位;直接接觸,接近病
16、人的無生命物體(包括醫療器械)后。7、醫護人員在任何臨床操作過程中都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范,確保臨床操作安全性。8、對特殊感染和耐藥菌感染的患者,手術安排和術后手術間和用物按有關規定處理。9、術病人皮膚準備時,其毛發不宜在術前日去除,應在手術當天去除,毛發的去除最好用電動發剪。根據手術病人年齡和手術部位不同,手術野皮膚消毒選用合適的消毒劑。10、手術后的廢棄物處理,應遵循醫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11、人工關節、人工椎體、鋼板、螺釘、髓內釘、人工血管、人工晶體等手術,手術室潔凈度應達到百級以上的標準,五、嚴格執行安全防范措施,嚴格防止病人意外1、接送患者出入門時,注意保護患者頭部及手足,防止碰傷
17、;移動患者至手術床或運送車時,需鎖定車輪防滾動或固定好運送車,防止造成患者摔傷;運送途中,拉上床擋,護送員手推床頭,腳在前,頭在后以利觀察和保護患者。搬動患者時,動作輕巧、穩妥,防止意外傷。 2、患者(尤其是小兒、躁動者)躺在手術床等待手術或等待護送時,應有護士床旁守護,必要時應縛緊約束帶,防止墜床。3、全麻誘導期的患者應有人在床旁照顧,注意患者肢體位置,防止擠壓撞傷,必要時縛緊約束帶。 4、經常檢查交換車性能,保持狀態良好,防止接送途中摔傷患者。一、防墜床:(一)、建立手術病人安全運送工作指引,擇期手術,急、危、重病人必須有手術醫生,麻醉醫生護士共同護送。(二)、建立病人術前的墜床風險評估指
18、引,低風險病人以輪椅運送,中度風險以上病人以車床運送,并確保上好床欄,不得讓有風險的病人獨自留在等候室內。(三)、在全身麻醉的誘導期和復蘇期這2個高危期必須保證有人在病人身邊看護。墜床高危患者包括:1、年齡65歲或嬰幼兒2、意識意識障礙、記憶失、無定向力3、診斷為體位性低血壓4、近三個月有3次或以上墜床史5、近期有癔癥、癲癇、產前子癇發作史6、使用毒性、麻醉、精神類、抗高血壓及降血糖等藥物7、活動受限、肢體偏癱、感覺障礙或退化、體能虛弱8、側臥體位(30、45、90)9、依從性差(吸毒、酗酒)10、溝通障礙(語言障礙、文化程度低)手術病人墜床風險期包括:麻醉準備期、誘導期、蘇醒期、安置手術體位
19、及拆除體位固定物時。二、防管道脫落病人管道種類包括:吸氧管、胃管、氣管插管、動力靜脈搏穿刺管尿管、各式引流管等1 加強組織管理:對護士進行管道護理相關知識的培訓,加強管道風險教育,使每位護士充分認識可能存在的疏漏環節;若發生管道意外,組織全科人員分析原因,找出缺陷,及時提出整改措施。2 妥善固定各種管道,防止管道內外活動,無刻度的導管應在根部做標記。3 各種管道銜接牢固,防止松脫。4 兩條管道以上要標識清晰,放置有序,便于觀察。5 病人過床、安置手術體位、全身麻醉誘導、復蘇期及轉運過和中,應整理好各種管道,必要時進行暫時夾閉分離,并且各級人員分工明確,如:麻醉醫師負責氣管插管或鼻咽通氣道、巡回
20、護士負責其余各類管道,運輸人員負責平車的安全。6 適當約束病人和合理使用鎮靜劑。7 認真檢查管道是否通暢,有無扭曲、脫落、受壓、移位、堵塞、泄漏現象,及時有效的保證各管道在正常的使用狀態。8 認真觀察病情,發現異常及時處理。9 加強與患者溝通,使患者認識到各管道的重要性。10、嚴格做好床旁交接班,重點內容突出。三、安全、正確使用電外科設備(一)、建立電外科設備管理制度,專人保管,維修。建立操作規程,使用登記和維修登記。定期做好儀器設備的維修,保養。(二)、定期檢查各手術間電路、醫用氣體管道裝置的安全性、密閉性。每月對高頻電刀、無影燈以及其他設備進行測試、維修或更換。手術間設地線接口,防止電線短
21、路。5、術中盡可能保持手術間地面干燥,防止漏電。6、加強火警意識教育,熟知主要電閘開關位置,掌握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定點放置滅火器材,確保在發生火災時,能迅速控制險情。(三)、避免在有揮發性、易燃、易爆氣體的環境中使用電外科設備,:例如:腸道手術、氣管內、頭頸面部手術開放給氧時。(四)、對體內存放有心臟起搏器,金屬植入物(鋼板等),人工電子耳蝸,腦部深層刺激器,脊椎刺激器等植入物的病人,應使用雙極電凝器。高頻電刀安全使用制度1、使用前必須檢查機械性能。2、使用高質量的負極板:一次性使用,邊緣完整,具有柔軟度和較強的粘附力。/3、粘帖負極板:選擇肌肉血管豐富的部位,避免在骨隆突、瘢、皮膚缺損或
22、受傷、脂肪較多的位置粘鐵,并保證粘帖部位皮膚清潔、干燥、局部無毛發,確保與粘帖部位皮膚完整而緊密接觸。負極板應盡量靠近手術區,避免越過身體的交叉線路,以便使電流通過的路徑最短。4.安裝心臟起搏器 病人,禁用高頻電刀,以防心律失常的發生。5.術前仔細檢查電刀頭、手柄及線的完整性,確保刀頭無缺損、彎曲,避免刀頭段落體內。檢查刀頭、電線的橡膠外鞘是否缺損,以免漏電傷人。6.不可直接用水刷電刀線,可用濕紗布擦洗電刀頭及導線,擦洗過程中不得用力拽拉導線。7.術中使用易燃性的麻醉劑、酒精類皮膚消毒劑或病人胃腸道存在內生氣體如使用電刀要慎重。避免病人皮膚接觸金屬物品(皮膚暴露處用布巾包裹)及自身皮膚之間接觸
23、。四、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1、器械打包護士應根據手術通知單認真準備器械,并檢查其性能是否良好、配件是否齊全、數量是否充足。 2、手術開始前,器械護士應再次檢查器械是否正確、適用。發現配件不齊,及時通知巡回護土進行登記或更換;若為損壞,應交巡回護士撤出。3、實施重大、特殊手術或新手術時,器械室護士應約術者于術前一日到手術室挑選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檢查其他物品是否齊備及適用。4、在進行重要步驟前,術者應先檢查器械是否合適。5、手術室應常規準備不同種類的急診手術器械包以及常用的手術器械單包,以備急用。用后,應及時包好、滅菌。有條件的醫院,應備快速高壓蒸汽滅菌鍋。6、每年應進行器械大保養及檢修1
24、2次。 五、防止氣壓止血帶使用不當造成損傷1、嚴格掌握禁忌證,當下肢動脈硬化、血栓性脈管炎、淋巴管炎、化膿性感染(壞死)等患者不使用驅血帶,惡性腫瘤或局部炎癥的患者,使用止血帶時不驅血。2、使用前應檢查氣囊、氣壓顯示表是否完好,有無漏氣。3、縛止血帶的部位位于上臂上13、大腿上23處,縛帶時,皮膚表面墊一塊布巾,縛畢用繃帶固定。松緊適宜,以能伸進一指為宜。4、工作壓力,以超過上肢動脈血壓100200mmHg為宜。一般成人上肢壓力為40kPa(300 mmHg)、下肢為80kPa(600 mmHg),小兒上肢為30kPa(225 mmHg)、下肢為40kPa(300 mmHg),對于過瘦、過胖者
25、可適當減少或增加壓力;保險壓力以超過工作壓力5l0kPa(3875 mmHg)為宜。5、若為普通氣壓止血帶,打氣應稍超過正常值后再放氣至正常值時擰緊閥門;放氣時應緩慢。6、止血帶充氣后,應注明時間,時限1h,最長不超過1.5h,每次間歇5l0min。使用中,每15min檢查1次壓力指數,及時提醒術者止血時間。六、 手術植入物安全術中所用無菌物品及植入物標簽、滅菌指示卡均應規范粘貼于手術清點單背面。(一)、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須符合醫療器械和藥品準入制度及相關規定。建立外來器械及手術植入物的管理制度,所有植入物必須是國家批準的人工假體,同時必須具備法人營業執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的許可證或經營許可
26、證,產品注冊證,稅務登記證。(二)、外來器械(包括廠商提供骨科植入物專用手術器械)必須在手術開始前的24小時前送到手術室,手術室接到器械后必須重新清洗,包裝,滅菌。(三)、植入物的每一滅菌循環,應在生物監測結果出來,且為陰性時方可使用。(四)、一般情況下快速滅菌,等離子滅菌均不能用于植入物滅菌。當出現緊急情況(如突發性創傷性病人需要骨釘,鋼板等)時應記錄備案后,才能在生物監測結果出來前使用植入物,待監測結果出來后也需追蹤記錄在案,記錄保證完全的追溯性。在生物監測結果出來前使用植入物應視為特例,而不是操作常規。對緊急情況必須分析提前使用原因和填寫改進措施,以便日后改善。(五)、植入物使用記錄應可
27、追溯到產品名稱,型號,數量,生產廠商,供應商。以上資料一式兩份,一份留病歷(粘貼在手術護理記錄單或其它指定位置),另一份保存于設備科或藥械科。(六)、可吸收植入物,每包裝只可一次使用,開包后未用或用后剩余部分,不可再包裝使用。例如:可吸收吻合器,可吸收閉合夾。6、規范使用預防性抗菌藥:術前30分鐘至2小時進行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一劑,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須追加使用一劑抗菌藥,由病房護士(病區內)或巡回護士(手術室內)執行,并在臨時醫囑單上簽名簽時。7、嚴格執行手術標本管理制度及送檢流程,嚴防手術標本錯誤及丟失。七、正確留置手術標本1手術中切下的任何組織,都需詢問主刀醫生是否送病理檢查,若需送檢,
28、則必須及時做好標識,妥善保管,嚴防丟失及弄錯標本。對不用送檢的標本,按病理性廢棄物處理。2洗手護士或手術醫生負責將需要送檢的標本(有左右側的組織或多個標本,要及時做好標記。)可根據標本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密實或容器放置標本并準確貼好標簽,放置在合適的密實袋內,袋外貼上標簽,標簽上應注明病人姓名、科別、住院號、標本名稱或切取部位,石蠟切片標本,要盡早加入標本固定液,固定液要沒過標本。放在指定的標本存放柜內。3若手術中標本需做冰凍切片或需要新鮮活體組織時,巡回護士應立即將標本放入密實袋或干凈容光煥發器中,貼上標簽,標簽上注明病人姓名、科別、住院號、標本的名稱、數量和時間,連同病理單及時送病理科,并與病
29、理科做好簽收手續,冰凍結果如電話通知時,必須由手術醫生接聽。術中保持標本濕潤,防止干燥脫水,影響檢驗結果。 4手術中切除的任何組織標本,任何人得擅自取走。5術中留取的胸水、腹水或其它組織液,需做細胞學檢查和細菌學檢查的,要及時裝入試管中,貼好標答,盡早送檢。6、建立標本送檢登記本,留置標本及送病理檢查應有雙人核對并簽名,專人定時送檢。三、防止病理標本遺失及錯誤手術中切除的任何組織未經主刀醫生許可不得丟棄或私自取走。(一) 妥善保管術中切下的標本1較小的標本應單獨放在鹽水紗布上,并用鉗夾住防止丟失和干燥。2有左右側的組織或多個標本,要及時做好標記。可根據標本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密實或容器放置標本并準確貼好標簽,裝好標本放在固定的位置,手術結束后一起放入標本儲存柜存放。3術中保持標本濕潤,防止干燥脫水,影響檢驗結果。4術中冰凍切片標本或活體檢驗標本,切下后要立即送檢,忌用甲醛浸泡。5、8、手術室麻醉師及巡回護士須嚴密觀察手術患者的病情變化,準確書寫麻醉記錄單和術中護理記錄,患者病情有特殊變化時,須立即向主刀醫生報告,并及時處理。9、術中如遇特殊情況,如改變術式或麻醉方式等,應及時告知患者及家屬,并履行告知簽字手續。10、術中如遇參加手術人員無法解決的問題,須及時報告相關科室負責人或醫務科或業務院長或總值班,及時進行處理,切忌盲目自行處理,防止不安全事故發生。